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江宜宾段底泥重金属现状及特征研究

长江宜宾段底泥重金属现状及特征研究

长江宜宾段底泥重金属现状及特征研究
长江宜宾段底泥重金属现状及特征研究

长江宜宾段底泥重金属现状及特征研究

第1章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近30 年来,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

断推进,给流域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自宜宾以下的长江中游两岸大中小城市聚集,点源和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影响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水环境和生态,因此,有必要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我国对长江水环境的监测主要通过水体或水生生物(底栖动物或代表性鱼类) 的取样分析和评价实现,以此反应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或恶化,针对底泥的分析评价还较少,而泥沙是影响

水体质量的重要因子。大量研究表明,水体沉积物既是重金属污染的汇,又是对水质有潜在污染的次生污染源。影响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都受到泥沙的作用。吸附在泥沙表面的重金属、有毒物质、营养物质随泥沙迁移,而又随时可能释放出来造成污染。70 年代以前,国际上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只侧重从水相和生物相进行,随着对河流泥沙结合污染物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水环境评价中泥沙的重要性,对污染的水体,如果只做水相

质量分析,而不作泥沙相质量分析,就不能正确评价其被污染的程度。为了了解长江上游的水环境现状,本文通过长江上游宜宾段的调查取样,对底泥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以研究其对水环

境质量可能的潜在影响。

1.2 重金属污染概述

1.2.1 重金属的概念关于什么是重金属,目前有下列几种说法[1]:(1)比重大于5g/cm3(或大于4g/cm3)的金属元素;(2)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大于20的金属元素;(3)有毒金属元素。当前在环境污染中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指Hg、Cd、Pb、Cr以及类金属元素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Zn、Cu、Ni、Co、Sn等。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的重金属绝大部分能迅速地转移至沉积物与悬浮物中,而悬浮物在被水流搬运的过程中,当其负荷量超过搬运能力时,也逐渐变为沉积物。因此,无论是在未受污染或受污染严重的水体中,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水中重金属的含量要高许多倍。而累积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除了直接危害生物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外,在环境条件的改变下(如遇到灾害性的天气和风浪条件),有可能再次释放出来,导致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由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作用,研究者已开始重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重金属是河道沉积物环境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重金属在河道沉积物中一般不易随水淋滤,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相反,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使重金属在沉积物环境中富集,甚至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由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使人们不易觉察或注意,并且一旦其毒害作用表现出来就难以消除。污染河道沉积物环境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

汞、锡以及类金属砷,其次是指毒性一般的重金属锌、铜、镍、钻、锡等,当前最引起人类关注的是汞、锡、铅、铬、砷等。

1.2.2 重金属污染特点

1)重金属是构成地壳的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均低于0.1%,多存在于各种矿物和岩石中,遍布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要素之中,因此具有一定的背景含量。

2)重金属作为有色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广泛应用,这使得环境中存在着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源。

3)从化学角度看,重金属多为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化学性质复杂多变。

4)从毒性和对生物体及人体的危害方面看,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在于:

A 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

B 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地,某些重金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

C 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的生物体内成千百倍地富集。

D 重金属可通过多种途径(食物、饮水、呼吸、皮肤接触、遗传、母乳等)进入人体。

1.3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来源和人工来源两大类。各种地质作用,如构造活动、陆地和海底岩石风化、侵蚀及水动力作用等,都可造成重金属元素在水体中的分散迁移和在沉积物中的沉积聚集等。自然过程作用的结果表现了重金属元素的自然丰度和分布状态,即构成了其环境本底值(也称为背景值或环境基线值)。在没有人为污染的情况下,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值一般很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工矿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适当处理即向外排放、污染土壤和废弃物堆置场受流水作用、以及富含重金属的大气沉降物输入,都使水体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重金属很容易被水体悬浮物或沉积物所吸附、络合或共沉淀,从而在水底的沉积物中富集,致使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相对于水中要高得多。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大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今后深入开展水体重金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前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有:

1.有了一套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分析方法,而且各形态之间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做了很多重金属吸附、解吸的实验,对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迁移和转化提出了一系列的反应方程式。同时,在沉积物——水界面和再悬浮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与积累也有了一定的研究。

3、在探讨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的粒径、温度、盐度等因素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行为机制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全面。

4、对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有了一定的研究,并有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5、对存在于沉积物中的各种重金属不仅有了其背景值的测定方法,测定各重的方法也己不断地得到改进。

沉积物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液、固两相界面的交界处,它对河流的生态系统结构及生态服务功能均有重要的影响口[1,2 ]。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与生物大分子基团和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可导致多器官的畸变、突变和癌变效应[3, 4]。重金属由于其毒性和持久性而成为影响沉积物质量较严重的一类污染物[5] 。河流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重金属的重要归宿,也是水体的二次污染源[6,7] 。进入水体的重金属大部分转移至悬浮颗粒物和底层沉积物中,累积的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又释放进入上覆水。此外,通过生物富集和放大作用,重金属会对生态系统构成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8]。

许多学者认为,沉积物可以反映水体的状况,沉积物是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剂[9~12] 。因此,具有源和汇双重作用的沉积物在重金属污染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淮河(安徽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重金属元素(cu、Pb、cr、zn、As)的分布状况及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沉积学原理和环境化学行为特点,应用地积累指数法(geo—accumula—tion index,Igeo)[14]对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旨在为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2章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009年3月,长江宜宾段设置4个断面,每个断面设置3-5个采样点,采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了每个断面各采样点表层(0 cm一20 cm)的沉积物样品1 kg一2 kg,混合均匀后作为该断面的试验样品。样品采集后立即送回实验室,采用风干的方法对沉积物样品进行脱水,将干燥后的沉积物样品压碎,剔除杂质(砾石及动、植物残体等),再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磨后,通过100目尼龙筛。

2.2 样品分析测试

样品经HNO3 一HF—HCIO 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测定Cu、Pb、

Cd、Zn、Cr元素的质量浓度。

2.3 质量控制

本试验所有样本瓶和聚乙烯、玻璃器皿事先均用1:1硝酸浸泡、洗涤、烘干。在测定过程中进行了重复样及标样分析,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分析试剂除各种酸为优级纯外,其他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2.4 地积累指数法(index of geo—accumulation,I geo)

在不同的分析条件和分析目的下,必须采用合适的研究和评价方法。从环境地球化学的角度出发,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15,16],除了必须考虑到人为污染因素、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外,还应考虑到由于自然成岩作用可能会引起背景值变动的因素(常数)。结合淮河(安徽段)研究工作实

际,因此,笔者选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

地积累指数(I 。)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提出的一种研究水环境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定量指标。由于其不仅考虑到人为污染因素、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等,特别是注意到自然造岩作用可能引起背景值变动的因素(常数),一时在欧洲被广泛采用。I 。的计算式为:I 。=log2[C n/(k×B n)],式中:C 是指元素n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指质量比,实测值),mg/kg;B 是指沉积岩(普通页岩)中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mg/kg(见表1);k为修正系数(一般取值为1.5),考虑成岩作用可能会引起背景值的变动。

根据地积累指数(I geo)的大小将污染等级分为7级,即O一6级,表示污染程度由无污染至极强污染,地积累指数(I geo)与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关系见表2。

第3章重金属的浓度测定及分析

3.1 实验原理及过程

3.1.1 原理

采用盐酸一硝酸一氢氟酸一高氯酸全消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人试液。然后,将试液注人石墨炉中。经过预先设定的干燥、灰化、原子化等升温程序使共存基体成分蒸发除去,同时在原子化阶段的高温下铅、锅化合物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并对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在选择的最佳测定条件下,通过背景扣除,测定试液中铅、锡的吸光度。

重金属底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8, 8(3), 180-185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2885441.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2885441.html,/10.12677/aep.2018.83022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Junshan Weng Chongqing Engineer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Received: May 8th, 2018; accepted: May 29th, 2018; published: Jun. 5th, 2018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in our country, additionally sediment pollution is serious, and these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 hav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schola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With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harmless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contaminated of rivers and lake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pollution hazards of heavy metal sedi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isposal technology in heavy metal sediment. Mainly including, physical repair tech-nology (physical adsorption method, electric repair method), technology (curing and stabilization method, washing method),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phytore mediation, microbial remedia-tion). Finall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for treating heavy metal se-diment are summariz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disposal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 sediments later. Keywords Sedi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Disposal Technology 重金属底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翁君山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9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5日

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

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 姓名:秦文彦 学号:125640907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2885441.html,/view/0ad04cc 7aa00b52acfc7ca25.html

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海洋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描述,简单的介绍了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学农药的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的污染情况,以及这些污染给海洋带来的危害。 【关键字】海洋污染石油重金属化学农药放射性热污染生产和生活危害 一、前言 海洋面积辽阔,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在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已经产生,不仅在陆地上,也存在于海洋里,它已经使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了危害。现在许多人错误地把海洋当成天然垃圾箱,以至于造成海洋污染,所谓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处于生物圈最低部位。人为过程和自然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废物,无论是进入大气、流入江河,还是沉淀在陆地,除少部分自然分解掉的以外,其他都将通过不同渠道,最后归入大海。 大气污染了,刮一阵风可以使空气清新,河流污染了,一次大水可以把它冲刷走,土壤污染了,一场大雨可以冲刷走很多,唯有海洋不行,无法转移到别出去。海洋污染最严重的部分,是大陆架海域,它只占海洋面积的百分之十,但要承受百分之九十的污染总荷量。而这里正是人类活动最繁忙的区域。 二、石油污染与其危害 世界调查表明,石油污染海洋是最厉害的东西,约1000—1500万吨。石油污染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工业污染,包括海上管道,船舶排污,油轮事故,也有大气降水等等,最为严重的是管道漏油,油轮触礁破裂漏油,往往一次就数百吨,数万吨。一旦油层覆盖海面、海滩,就会造成局部的“海洋沙漠化”。一吨原油排入海洋,可以污染覆盖12平方千米的海面,时间长达3—12个月。因为油层把空气与海面隔绝,海水缺氧,因此造成大批生物死亡。每年这种事故在十万吨以上的就有十次之多。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露事故之一。埃克森·瓦尔迪兹原油泄漏信托委员会2009年公布报告称,事故留下了“灾难性环境后果”。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在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据估计,“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 上个世纪的1971年,日本共发生海洋污染1621起,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石油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范围。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重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在省控重点污

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 (一)建立资料库。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 (一)密切协调配合。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制度。市环保局要建立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参与调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建立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和调查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并研究制定质量奖惩措施;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 (三)保障调查经费。此次调查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河流域调查经费,由市财政承担;新河、河流域调查经费,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 二O一九年六月

目录 1标准编制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 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 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 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 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 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 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 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 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 5.1标准适用范围 (11)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 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 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

1标准编制背景 1.1任务来源 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 (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 价》 主要完成人:周怀东郝红王雨春吴培任吴世良获奖等级:应用二等内容简介: 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对全国水系(主要是水源地)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对底泥样品的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以及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尽管工作量大任务紧,检测工作中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在高质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以十个水资源一级区和全国省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进行评价和统计。 工作报告形详细描述了各水资源区和省级行政区底泥七种重金属以及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图件形式对成果进行了直观表达。 本次工作对全国范围水系(水源地)底泥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评价,在我国尚属首次。通过系统工作对我国水系,特别是大型供水水源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有了全面的认识。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工作还进行了底泥营养组分(有机质、氮、磷)含量的等级评价。 通过本次工作,初步揭示了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依据。同时,本项目

在全国尺度下开展底泥调查,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的水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国尺度下进行统一的水系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组分质量状况的环境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次工作的监测重点是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工作成果不仅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对我国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工作对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源地)的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采样断面覆盖了全国主要水系,约占全国1073个大型集中式水源地的85%。底泥样品分析测试,使用先进仪器,按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方法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通过对高质量数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本次工作对全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和营养组分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我国底泥质量状况和水环境安全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知识的积累。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普遍较环境背景更为富集,底泥重金属含量超环境背景值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单因子否决)结果显示,全国906个底泥监测断面中,有732个底泥重金属超过环境背景值,占全部断面的80%。?尽管水系底泥通常具有重金属富集的特性,但从本次调查获得的底泥重金属绝

水样中各种重金属的测定

水样中各种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1铜、锌、铅、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pp.325-326) 本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中的铅锌铜镉。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试剂:硝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去离子水; 金属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经稀酸清洗并干燥后的0.5000g光谱重金属,用50ml(1+1)硝酸溶解,必要时加热直至溶解完全。用水稀释至500.0ml,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金属。 混合标准容液:用0.2%硝酸稀释金属标准储备液配制而成,使配成的混合标准溶液每毫升含镉、铜、铅和锌分别为10.0、50.0、100.0、和10.0μg。 步骤 (1)样品预处理 取100ml水样放入200ml烧杯中,加入硝酸5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不要沸腾)。蒸至10ml左右,加入5ml硝酸和高氯酸2ml,再次蒸至1ml左右。取下冷却,加水溶解残渣,用水定容至100ml。 取0.2%硝酸100ml,按上述相同的程序操作,以此为空白值。(2)样品测定 据表1所列参数选择分析线和调节火焰。仪器用0.2%硝酸调零。吸入空白样和试样,测量其吸光度。扣除空白样吸光度后,从校准曲线上查出试样中的金属浓度。如可能,也从仪器中直接读出试样中的

金属浓度。 表1 元素分析线波长(nm)火焰类型本法测定范围(mg/L)镉228.8 乙炔-空气,氧化型0.05~1 铜324.7 乙炔-空气,氧化型0.05~5 铅283.3 乙炔-空气,氧化型0.2~10 锌213.8 乙炔-空气,氧化型0.05~1 (3)标准曲线 吸取混合标准溶液0, 0.50,1.00, 3.00,5.00和10.00ml,分别放入六个100ml容量瓶中,用0.2%硝酸稀释定容。此混合标准系列各重金属的浓度见表2。接着按样品测定的步骤测量吸光度,用经空白校正的各标准的吸光度对相应的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表2 混合标准使用溶液体积 (ml) 0 0.50 1.00 3.00 5.00 10.00 标准系列各重金属浓度(mg/L)镉0 0.05 0.10 0.30 0.50 1.00 铜0 0.25 0.50 1.50 2.50 5.00 铅0 0.50 1.00 3.00 5.00 10.00 锌0 0.05 0.10 0.30 0.50 1.00 注:定容体积100ml 计算 被测金属(mg/L)= v m 式中:m—从校准曲线上查出或仪器直接读出的被测金属量(μg);

水质中重金属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水质中重金属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水质中重金属危害及其检测方法 【摘要】本文概述了水中重金属的危害和测定重金属的常规方法 【关键词】水质;重金属;检测方法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在没有人为污染的情况,水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取决于水与土壤、岩石的相互作用,其值一般很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工矿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适当处理即向外排放,污染了土壤,废弃物堆放场受流水作用以及富含重金属的大气沉降物输入,都使水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导致水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通过直接饮水、食用被污水灌溉过的蔬菜、粮食等途径,很容易进入人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一、重金属的危害 重金属是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者是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其中砷、硒是非金属,但是由于它的毒性及其某些性质与重金属非常相似,所以将砷、硒也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更注重它的毒性对生态的危害,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同样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重金属污染,不同与其它类型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重金属既可以直接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各类环境要素的直接污染;也可以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相互迁移,造成各类环境要素的间接污染。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在环境中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重金属污染的消除往往更为困难,对生物引起的影响和危害也是人们更为关注的问题。 二、重金属的测定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分别对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污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最高容许排放

第二章 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演示教学

第二章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章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第一节概述 一、海洋环境污染 1.“海洋环境污染”的定义 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他正常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洋使用质量及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2.特点: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持续性强、危害性大、污染扩散范围大。 3.危害:①损害海洋水质、污染海洋底质;②损害海洋生物;③影响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④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 二、海洋污染物 1.环境优先污染物:难降解,有生物积累性、致畸形、有毒性特点。我国水环境优先污染物共有14类共 68 种优先污染物。包括: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酞酸酯类、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2.海洋污染源的分类 (1)按排放污染物种类,分为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化合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2)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源; (3)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4)按污染物的发生地点,分为陆源型、海上型和大气型。

第二节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一、海洋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来源和富营养化 1.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如,食品残渣、排泄物、洗涤剂)、农田化肥、农村家畜饲养、工业污水(如,食品、酿造工业、造纸工业、化肥工业等)以及海水养殖。 2.海洋环境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污染会引起水域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的机理是:水体中含有的过量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逐渐氧化分解,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使得藻类迅速生长。越来越多的藻类繁殖、死亡、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使水质恶化,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 水域的富营养化发生在湖泊中称为“水华”,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 3.海洋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不断扩大、生活污水越来越多,处理水平低;过度的海水养殖、农业面源增加。 4.海洋水质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环境评价因子: ①生化需氧量 BOD5 ;②化学耗氧量 COD ;③氮、磷。 二、海洋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的危害 1.促使某些生物(如赤潮生物、水葫芦等)急剧繁殖,大量耗氧; 2.降低了海水透明度、破坏海洋正常的生态结构; 3.促使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毒害海洋生物和人类; 4.有机物分解,大量消耗溶解氧;海水缺氧,产生有毒气体,水质变差。 第三节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河道重金属污染调查解决方案

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解决方案 方案简述 目前针对河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通常采用传统钻孔取样的方式进行,但底泥采样难度巨大,极容易扰动,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很大。 环境地球物理方法采用的无损、非破坏的方式,通过介质之前的电性差异,同时结合少量取样结果等资料,可验证场地土壤污染局部电性特征与深度变化趋势,并以物探成果具体影像描绘地下污染及地层现况,以探测污染的分布范围,圈定污染的潜势区。 环境地球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加现场信息,由原本点的信息扩及到面与体,并不是取代传统检测技术。有更多的现场信息更能验证环境地球物理方法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与传统钻探取样是相辅相成。

项目简介 一. 调查目的 本次探测主要目的为: 圈定该河道污染深度。 划分高浓度重金属土壤污染区域。 调查河道地层现况。 二.调查方法 采用环境地球物理探勘的及高密度电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及感应电磁法( Electromagnetic )进行探测。 现场方案 一、仪器设备 调查采用GD-20多通道工作站及GEM-2感应电磁仪,同时配合使用XRF,测点信息采用RTK进行收集。 二、测线方案 合理布设测线是取得高品质数据的重要因素,本次综合施测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感应电磁法,以物探技术对大面积疑似重金属土壤污染分布的区域进行探测,共布设高密度电法测线16条及140587平方米的感应电磁法测试。

ERT布线 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 电阻率法是以介质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物探方法。直流电阻法的探测原理,为利用直流电经由一对电流极 A、B 将电通入地下,建立人工电场。通过地层间介质不同,其导电性的差异,可利用另一对电位极 M、N 测量电场在 M、N 之间造成的电位差,由此求出地层视电阻率,进而估算地下地层的导电性分布。

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的前处理和消解技术。 2、了解水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测定技术。 3、了解利用AAS测定水的硬度和测定废水中SO42+。 4、了解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危害及有关知识,掌握水中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5、掌握水样的处理方法技术,并小结以前的处理方法。通过测定水中Cr、Pb 的含量分析所取水样的污染程度 二、实验方案 1、原理 (1)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是根据某元素的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来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将试样溶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中,被测的元素化合物在火焰中离解形成原子蒸汽,由锐线光源(元素灯)发射的某元素的特征普线光辐射通过原子蒸汽层的时候,该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普线产生选择性吸收。在一定的条件下,特征普线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基态原子对选定吸收线的吸光度,确定试样中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每种元素都具有自己为数不多的特征吸收普线,不同元素的测定采用相应的元素灯,因此普线干扰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是少见的。影响原子吸收光度法准确度的主要是基体的化学干扰。由于试样和标准溶液的基体不一样,试样中存在的某种基体常常影响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如在火焰中形成难离解的化合物,这时就会发生干扰作用。一般说来Cu,Zn,Pb,Cd的基体干扰不是很严重。 (2)干扰及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受火焰状态和观测高度的影响很大,在实验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因为铬的化合物在火焰中易生成难以熔融和原子化的氧化物,因此一般在试液中加入适量的助熔剂和干扰元素的抑制剂,如NH4Cl(K2S2O7,NH4F,NH4ClO2)。加入NH4Cl可以增加火焰中的氯离子,使铬生成易于挥发和原子化的氯化物,而且NH4Cl还可以抑制Fe,Co,Ni,V,Al,Pb,Mg的干扰。(3)适用范围。本方法可以适用于地表水和废水中总铬的测定,用空气-乙炔火焰的最佳定量分析范围是0.1-5mg/L。最低检测限是0.03mg/L。

海洋污染的调查报告

导言: 背景:暑假期间国外研究人员在youtube上放出一段8分钟的视频瞬间扩散到世界各地,几小时后在优酷、bilibili等网站的点击数就上万,并且在微博引起热烈讨论。海龟保育团体的研究人员在哥斯达黎加发现了一只口腔有异物的海龟,刚开始还以为是寄生虫,船上没有专业兽医器材,研究人员只能用镊子帮他拔除,整个过程持续了8分钟左右,海龟十分痛苦,最终拔出一根10公分的塑料吸管。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海洋污染的情况、原因治理方法和治理进度。 方法:网络调查,查阅资料。 正文: 2015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关注塑料污染。国家海洋局最新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海面漂浮垃圾91%来自陆地,海滩垃圾86%来自陆地。60%~80%的海洋垃圾是塑料类。这些海洋垃圾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 塑料原材料的提取和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耗了超过30%的自然资本,但海洋污染是最大的下游成本。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来自于垃圾桶、管理不善的垃圾填埋场、旅游业和渔业活动。一些材料会沉入大洋海底,另外一些塑料垃圾会随着洋流漂浮很远的距离,污染了海岸线并在海洋中大量积累。2 海洋污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是一种严重的海洋污染。来源于经河流、向海洋注入的含油废水,海上油船漏油、排放和油船事故等;海底油田开采溢漏;逸入大气中的石油烃的沉降等。进入海洋的石油烃年约600万吨。 1、入海变化: ①、扩散:入海石油先在海洋表面迅速扩展成薄膜,在风浪、海流作用下分割成块、带状油膜,随风漂移,速度约为风速的百分之三,石油中的氮、硫、氧等非烃组分是表面活性剂,促进石油扩散。 ②、蒸发:石油的轻组分发生蒸发。含碳数小于12的烃在几小时内大部分蒸发,碳数在12~20的烃蒸发要几个星期,碳数大于20的烃不易蒸发。蒸发大约消除泄入海中石油量的1/4~1/3。 ③、氧化:海面油膜在光、微量元素的催化下发生氧化。扩散、蒸发、氧化过程在石油入海后的几天内,对石油的消失起重要作用,其中扩散速率高于自然分解速率。 ④、溶解:低分子烃、有些极性化合物溶入海水中。正链烷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低,芳烃溶解度大于链烷。溶解、蒸发都是低分子烃的效应,对水环境影响不同。石油烃溶于海水易被海洋生物吸收。 ⑤、乳化:受海流影响,石油易发生乳化。油包水乳化较稳定,聚成像冰淇淋的块状,较长期在水面漂浮;水包油乳化较不稳定易消失。使用分散剂有助于水包油乳化的形成,加速油污的去除。 ⑥、沉积:海面石油经过蒸发、溶解后,形成致密的分散离子,聚合成沥青块,或吸附于其他颗粒物上,最后沉降于海底,或漂浮上海滩。 ⑦、微生物降解:烃类氧化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中。浮游、定生海藻直接从海水中吸收、吸附溶解的石油烃。海洋动物摄食吸附有石油的颗粒物质,由于石油烃是脂溶性的,生物体内石油烃的含量一般随着脂肪含量增大而增高。在清洁海水中,海洋动物体内积累的石油可以较快地排出。

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重金属具有毒性强、易累积、不可降解等特性,是当前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力度,这从一个层面说明了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迫切性。底泥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累积作用,湖泊中重金属多通过各种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富集于底泥中,底泥中重金属浓度往往远高于水体,但随着上覆水环境条件的改变,累积在底泥中的重金属会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底泥污染状况是衡量湖泊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对开展水环境中重金属内源污染释放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是华北平原上第一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衡水湖分为东、西2个湖,水面面积为75km2,最大蓄水量为1.88亿m3。衡水湖水源主要来自西南部汇水、引蓄卫运河和黄河水。衡水湖是南水北调调蓄工程的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北京的必经之路。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衡水湖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上污染较重,底泥中存在重金属富集风险。关于衡水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方面的系统研究较为鲜见,难以良好支撑当前衡水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风险管控要求。笔者对衡水湖底泥中重金属浓度进行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期为衡水湖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及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及样品采集 根据衡水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在衡水湖湖区设置了11个采样点(图1),分别为大赵闸(S1)、南李庄村(S2)、大湖心(S3)、顺民庄(S4)、王口闸(S5)、梅花岛(S6)、道安寺(S7)、前冢村(S8)、小湖王口闸(S9)、小湖心(S10)和小湖碧水湾酒店(S11)附近水域。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表层(0~10cm)底泥,密封保存于聚乙烯塑料袋中,低温储存运回实验室。 1.2 样品处理及测试 将底泥样品冷冻并经真空冷冻干燥机处理,除去其中的沙石、动植物碎片等后混合均匀。

水中重金属实验报告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考核标准及得分

题目:水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中重金属的消解与测定方法。 2、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技术。 3、了解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 二、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常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元素的浓度来测重金属浓度。原子吸收光度法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的电子可以吸收与其发射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该元素所能发射的特征波长的谱线,这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光将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符合吸收定律: A=lg(I0 / I)=KcL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某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每种元素都有自己为数不多的特征吸收谱线,不同元素的测定采用相应的元素灯,因此,谱线干扰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是少见的。影响原子吸收光度法准确度的主要是基体的化学干扰。由于试样和标准溶液整体的不一致,试样中存在的某些基体常常影响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如在火焰中形成难于离解的化合物或使离解生成的原子很快重新形成在该火焰温度下不再离解的化合物,这时就发生干扰作用。一般来说,铜、铅、锌、镉的基体干扰不太严重。 2、实验仪器: 3个250mL烧杯、AAS、电热板、100mL比色管 3、试剂 (1)浓硝酸:优级纯 (2)3mol/L盐酸:优级纯 (3)双氧水 (4)10%氯化铵溶液 4、实验步骤 (1)各取3组废水水样50mL放入烧杯中,加入浓硝酸5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 (2)蒸至剩余40mL左右,加入5mL浓硝酸和2mL双氧水,继续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 (3)蒸至剩余30mL左右,加入2mL10%的氯化铵和10mL 3mol/L的HCl,取下来冷却,待冷却后,装入比色管中,定容到100mL,若溶液比较混浊,则先过滤再测。 (4)用AAS测定并记录数据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

重金属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常图 09903008 国际商学院 国际经济法 摘要: 介绍了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结合土壤、污泥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分析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 ,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有机集成 , 实现经济、有效生态清淤与处置 , 将是河流底泥污染异位修复的发展方向。通过列举王春凤对广州市河流的污染研究、刘伟对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污染的研究、杨卓对白洋淀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以及赵丽霞对汾河底泥污染的等研究,进一步说明了重金属对我国河流的污染之严重。 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 ,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 1999年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 141 个国控城市河段中有63 . 8%为N至劣V类水质⑴。水体底泥的污染状况是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2]。纳入水体的重金属大部分在物理沉淀、化学吸附等作用下迅速由水相转入固相 , 沉积于河涌底泥中 ,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被重新释放出来 , 使水体的重金属浓度增高 ,出现明显的二次污染。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 ,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前国内外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三者的联合治理。当前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调查与评价较多 , 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进展的综述相对较少。本文在介绍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 , 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治理技术进展 ,以期为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二、我国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 在我国 ,许多河流或湖泊底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王春凤等[3]研究表明, 广州市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 工业活动是主要原因。刘伟等[4] 研究显示 ,上海市小城镇河流沉积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 沉积物 n、Pb 和 Cu 污染是上海市小城镇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一大特征 , 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地面冲淋

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4-9669(2012)01-0067-05 收稿日期:2011-1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423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JJ300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90461028、201003526)作者简介:李明明(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方向研究,E-mail :mingxueer45@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2885441.html,. 通讯作者:朱建裕(197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处理、生物工程等方面研究,E-mail :zhujy@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2885441.html,. 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李明明a , 甘 敏a , 朱建裕a,b , 柴立元b (中南大学,a.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b.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摘要:基于我国部分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底泥重金属处理研究进展和 成果,并详细阐述了重金属去除的生物修复法.同时,结合重金属污染因子去除效率、处理成本以及环境安全性等问题,笔者提出生物修复法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法,今后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处理和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生物淋滤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志码:A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river sediment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LI Ming-ming a ,GAN Min a ,ZHU Jian-yu a,b ,CHAI Li-yuan b (a.School of Minerals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b.School of Metallur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sediment remediation technolog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hina.The bioremediation method of heavy metal removal is described.Bioremediation method is selected as a promising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aling with the heavy metal in sediment considering the removal efficiency,processing cost and environment safety.Key words :sediment;heavy metal pollution;remediation technology;bioleaching 0引言 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世界工业发展使重金属高频率的发现于河流和湖泊的水体和底泥中,导致世界上相当数量的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1-2].水体下底泥的污染状况对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3].水体中的重金属往往将底泥作为最后的储存库和归宿,并且可与水相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周围的环境条件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易引起二次污染[4],同时,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和 食物来源也是底泥,其中的重金属可存留、积累和迁 移,不仅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生物产生致毒致害作用,甚至通过食物链浓缩、生物富集等作用,进一步影响陆地生物,甚至是人类健康.目前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5-6],国内外河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进行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这三种技术联合使用[7-9].其中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其应用范围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修复水体污染底泥、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研究.文中主要对水体底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第3卷第1期2012年2月 Vol.3,No.1Feb.2012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实例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实例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环境磁学,由于其测量简便、快速、经济和无破坏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环境磁学手段对湖泊、河 口和海洋沉积物、城市和交通道路土壤、大气悬浮物及降尘、植物等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在 指示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污染方面的应用.不少研究发现,在受工业、交通排放显著影响的城市 土壤、大气悬浮颗粒物和降尘中,重金属污染与磁性特征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机制在于工业活动、燃料燃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颗粒污染物中,往往含有亚铁磁性矿物(如Fe3O4),因而利用 磁学方法可以诊断上述物质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河流沉积物因受水体和大气污染的输入,往往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在河流开放的环境中, 探讨环境磁学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国内近年来已有相关报道,多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区域,而季 风气候控制下的我国南方地区研究较少.这些研究也揭示出河流沉积物磁性参数与重金属污染关 系的复杂性,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在不同的研究区域,在利用磁学方法进行重 金属污染诊断前,需要对磁性特征的变化因素,及其与重金属污染关联的机制加以分析.我国南 方江浙地区由于工业发达,河流沉积物已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本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义 乌江城区段边滩沉积物为对象,拟通过系统环境磁学、地球化学、粒度和有机碳分析,旨在探讨 环境磁学方法诊断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义乌江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119°13′~120°47′E,28°31′~29°41′N)境内,上游 称为东阳江,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龙鸟尖,入义乌接纳南江后,称义乌江,流域面积3407 km2,上游属山区性河流,流至义乌后坡降逐渐平缓.流域地处金衢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C,年均降水量超过1400 mm,降水季节性差异明显.流域流经的东阳市、义乌市 均为浙中经济重镇和交通中心,经济活动频繁,人口密度大.商品贸易、磁性电子、建筑建材等 产业等是义乌江流域重要经济支柱,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严重的污染. 2.2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研究样品取自义乌江金华城区建筑艺术公园附近,距离下游拦江橡皮坝5 km左右,洪季和 橡皮坝蓄水期间,采样点为水淹没,物理扰动干扰较小.在枯季(2010年12月)使用PVC管获得 30 cm柱样YW.在实验室用按2 cm间隔逐层取样,得到15个样品.去除样品中植物根系、砂石等 异物杂质后,40 ℃低温下烘干,以备分析.

水体的重金属污染与防治

水体的重金属污染与防治 摘要: 近年来江河湖泊重金属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累积于蔬菜、肉类、鱼类、海鲜中,富集于动植物体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水体重金属污染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致毒作用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保持和重建健康水生生态系统及保障人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防治途径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源头控制和污染修复。污染修复的方法主要有河流稀释法,化学混凝、吸附法,离子还原、交换法,生物修复法,电动力学修复法,生物膜修复法,其中生物膜修复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国内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现状 中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黄河、淮河、松花江、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流域片,重金属超标断面的污染程度均为Ⅴ类;太湖底泥中TPb,TCd 含量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黄浦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Cd超背景值2倍、Pb超1倍;苏州河中,Pb全部超标、Cd为75%超标、Hg为62.5%超标。城市河流有35.11%的河段出现THg超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18.46%的河段TCd超过Ⅲ类水体标准,25%的河段TPb有超标的样本出现。由长江、珠江、黄河等河流携带入海的重金属污染物总量约为3.4万,对海洋水体的污染危害巨大。在全国近岸海域海水采样的样品中,Pb的超标率达62.9%,最大值超一类海水标准49.0倍。大连湾60%测站沉积物的Cd

含量超标,锦州湾部分测站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Cd、Pb的含量超过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 二、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一)工业污染源排放 据研究,煤、石油中含有Ce、Cr、Pb、Hg、Ti等金属,因此,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烟尘进入大气,其中10%~30%沉降在距排放源十数公里的范围内。据估算,全世界约有1600t/a的Hg通过煤和其他石化燃料的燃烧而排放到大气中。另外,电镀、机械制造业仍是重金属污染的一大来源。 (二)废旧电池的污染 《中国环境报》记者王娅于1999年12月9日报道,1998年中国电池的产量以及消费量高达140亿节,占世界总量的1/3,每年报废的数百亿节废电池绝大部分没有回收,废电池中含有大量的Hg、Cd、Pb、Cr、Ni、Mn等重金属有害物质,泄漏到环境中,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危害。1节1号废干电池可使1㎡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1粒纽扣电池可污600m3的水。 (三)城市化的问题 城市化的夜景缤纷灿烂,然而损坏的高压汞灯、霓虹灯、日光灯管等未能很好地处置,成为重金属污染的又一大来源;遍街的塑钢门窗、不锈钢等的切割、打磨粉末碎屑,或随垃圾混装,或入下水道排入江河,造成污染;汽车修理业废弃蓄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