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202.人教版初中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4教案

6202.人教版初中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4教案

6202.人教版初中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4教案
6202.人教版初中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4教案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课前准备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直尺,分组,5—6人一组。

教学课时

1节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言

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

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

主题——《人体的呼吸》。

问题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

到人间?

问题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

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

呼吸呢?

师:同学们说得好,婴儿第一声啼哭

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资料,积极动脑,

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

发言。

回答1:啼哭标志着

呼吸作用的开始,表明

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气。

回答2:憋气不能呼

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

贴近生活,创设

情景,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引入课题,

自然过渡。

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

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

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

的知识。

要进行呼吸。

呼吸系统的组成

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

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

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

鼓励学生参加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

一正确答案。

1、学生认真阅读课

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

的信息。

2、观察挂图及教材

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

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

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

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

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

价,形成统一答案。呼

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

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

咽、喉、气管、支气管

组成。

利用教材中的信

息及呼吸作用的常

识,让学生由被动学

习变为主动学习,培

养学生自学、观察、

思考等能力。

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

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

式,你们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

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图片和文

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

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

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让学生亲身体验,

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

受,对于“想一想”,

让学生谈观点,不作统

一答案,让学生学完后

面的知识,自然能够科

学的解释。

指导学生认真的观

看并进行讨论。

知识点的自然过

渡,进一步让学生亲

身体验,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活跃课

堂,同时故设悬念,

培养学生动脑的能

力。

以组为单位讨论

问题。促进学生之间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学教育中,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中学生物教学的内容广泛,适于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人生体验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231-01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性,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政治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耳染目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较高的道德教育。 1 采取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被视为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核心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1 颂扬古今生物科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古代就有《山海经》、《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光辉论著;我国远在四五千年就建立了农业,三千年前就有了室内养蚕和驯养家畜等;1965年我国又在生命起源问题上获得突破,即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本人还随时收集和积累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我

国生物学所取得的现代成就和动态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灵花火。 1.2 叙说丰富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我国有恐龙时代的蕨类化石沙椤;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 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而且水杉、银杉、银杏等是闻名世界的珍稀裸子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有 许多的珍贵特产的种类,如褐马鸡、丹顶鹤、白鹇等;另外,娃娃鱼、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等也都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然而,中国的悬铃木被冠之以“法国梧桐”,麋鹿的故乡却要从外国引种麋鹿……,残酷的史实告诫我们,只有祖国的发达强盛才能保护自己 的丰富资源,发展自己的丰富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3 坦诚国情,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口众多,国力薄弱和自然资源的贫乏,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已达13亿多,而每年出生人数仍保持在两千多万,比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还多。虽然我国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但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以前人们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有限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一段时间以来,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捕滥杀,而使大量的草原和森林被毁,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使不少动植物资源濒临绝种或已经绝种。尽管我国有许多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占优势,然而按人均量计算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 属于资源贫乏之列。例如我国森林覆盖总量名列世界第6位,而人

初中生物七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题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 植物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活动安排45分钟 教学用具煮熟的绿豆种子萌发的绿豆种子澄清石灰水温度计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 利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概念公式的讲解。 教学过程 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导入 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通过习题检测光合作用学习情 况,并引出呼吸作用 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选叶遮光与照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清水 漂洗并滴加碘液⑤清水冲洗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 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并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 条件 3.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 来自生物的什么过程?刚收获的粮食堆在一起会发热,是 什么原因?。 那其实呼吸作用究竟是什么,它的过程是什么,大家 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呼吸作用。希 望学完这节课,刚刚这些问题同学们都能解答出来。 回答问题: c 回答: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场所叶 绿体 引出课题:绿色植 物的呼吸作用 实验演示讲解 今天关于呼吸作用的内容,我们一起用实验来进行探 究。我们今天用到的材料是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知 道为什么要用这两种材料吗? 对,其实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是很旺盛的,就好比你 们现在是长身体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比平常都多是一个 道理的,而这里用到煮熟的种子进行的是(学生回答:对 比)。大家知道,煮熟的种子是死的,没有生命力,肯定 就没有呼吸作用,这样一对比,就能够很清晰地知道呼吸 作用的特点。 说到呼吸作用,你第一个想到的是需要什么? 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里有两 个瓶子,这边是甲瓶,里面装的是萌发的绿豆种子,这个 是乙瓶,装的是煮熟的绿豆种子,都已经在里面放了一整 晚了。在昨晚我就往甲瓶和乙瓶各插了一支温度计,上面 的温度都是一样的,现在我想请个同学上来看看现在这两 思考后回答:煮熟 的没有生命力,无 法呼吸。 对比 甲瓶的温度计上温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 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物教学肩负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这就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此可见,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学科中的渗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也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而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生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生物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那么,如何较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实施德育渗透 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依托于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而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在备写教案和课堂教学时,我重视教材与德育相渗透的结合点,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知识相交融,使德育附着于知识点或训练点,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学习“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时,我大量查阅并使用生物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许多例子,涉及到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各方面,还例举了我国生物科学的文明史,我国历代生物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以及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等,并且把这些资料制作成有趣的课件。在教学时我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之间交流、补充。这样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德育渗透。 二、根据教材内容,渗透服务育人的理念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科 思想特点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科思想特点 2016-6-30 初中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我认为初中物学科思想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初中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内容更为丰富。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2,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完整word版)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 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呼吸作用的概念是通过演示实验,并围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导才总结出来的。因而,演示实验效果的明显性尤显重要。教师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作适当改进或增加其他一些实验。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导、总结最好由学生来完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也最好由学生自行列表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比较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㈡技能目标 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事物间是既对立又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大小试管、吸管、澄清的石灰水、将要萌发的水稻(或小麦)种子、被烫死的水稻种子、广口瓶、火柴、橡皮塞、黑布或黑纸,幼嫩植物、凡士林、玻片。 四、教学过程 ㈠人和动物都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㈡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1.演示,明确二氧化碳的特点: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增多?

2.明确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助燃,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 3.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发言,教师慢慢引导,最后确定实验方案,方案有多种,只要原理正确,方法科学,效果明显,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4.[方案一]取两个同样的广口瓶,把将要萌发的水稻种子和已被烫死的水稻种子装入瓶中,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吊进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时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要萌发的活的水稻种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把幼嫩的植物的叶、茎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个广口瓶罩住,过24小时后,把燃烧的火柴棒伸入瓶内,观察现象。 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了瓶中氧气含量已减少。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根据方案一,死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的细胞。针对方案二,教师必须补充说明,植物无论在暗处还是在光亮处都要进行呼吸,只不过在光照下同时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现象不像在暗处那么容易观察到。 ㈢呼吸作用的实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中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转型,各种思潮交汇融合,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德育教育之中。那么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生物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认识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细胞就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组成的,而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进化论学习,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巧妙安排。、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以鱼为例,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因为鱼在水中能解决呼吸和运动的问题,鱼能用鳃呼吸、鳃的结构适于在水中呼吸,而肺只适于在空气中呼吸,用鳍游泳,鳍的结构适合游泳,鸟为什么能飞翔?因为鸟的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都很强,为鸟类的飞行提供了足够的能量。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其次,我也很注意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统一的,例如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说明,只有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才不易被天敌发现,才能生存下来,所以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通过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了解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发展的,高等生物都是由低等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养成用发展和变化的的眼光看问题。 二、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当年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工作、现在陈章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毅然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二)、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发展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中,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植物2700属,3万余中,鸟类1183种,占世界总数的13,特别是我国的一些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银杏、白鳍豚等,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和生态保护政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图谱”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发现如果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或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将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技术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掌握,就可能产生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超级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就是人类的灾难。抓住这个主题,教育学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敌视和毁灭。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加强义务献血、自愿捐献骨髓、尊重艾滋病人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我们的朋友。只有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反思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反思 所谓术业有专攻,我虽然已经任教七年了,但是在专业知识和经验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每每在教授新课之前,我都会深钻教材,熟悉各种类型的习题,努力弄清楚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 1.布置请同学课前搜集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事例以及吸烟、有毒气体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的资料,为学生的动手收集资料、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 2?贴近生活,体验导入。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但就是这样一个时刻都在进行的生理活动,往往被学生忽视。因此,在课前通过深海潜水需要氧气的事例引入课题,通过“憋气”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到呼吸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正题。 3.在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和资料图片,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意义,培养学生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后段引入当今极为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创设在各种空气质量环境下呼吸的场景,引导学生为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4.关注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给以适当指导。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或对不准确的答案给予指导、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赞赏学生的质疑和超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 5.再现生活,深入感知。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等是呼吸道卫生常识讲解部分无形的课程资源。通过回顾吃饭大声说笑及课间有的同学大喊大叫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深入分析,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呼吸系统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增强生命意识。通过小实验导人新课及让学生谈“吃饭时大笑”的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等。给学生更多表现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

5-3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②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能力目标: ①探究植物发生呼吸作用的部位。 ②运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原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和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②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 ①植物呼吸的现象。 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①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活动安排: ①观看呼吸作用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②体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的过程,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 理,得出植物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密闭的卧室中放生长旺盛的植物是否科学”和“进 入地窖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④从概念中总结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从而写出呼吸作用的 反应式。 五.课的类型: 教学常态课 六.教学模式: 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5-3 呼吸作用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热量。 二、呼吸作用在细胞中进行澄 清 石 灰 水三、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遇二氧化碳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变浑浊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一部分以热量散失 2.呼吸作用的意义 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九.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及目标达成。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所需教学工 具所用教学 技能 设计意图 导入(两分钟)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日 常的生活经验解释以 下问题吗? (1)萝卜放久了为什么 会糠心呢? (2)粮食为什么要晾干 后贮藏呢? (3)冷藏的蔬菜为什么 能较长时间地保持 新鲜呢? (4)花盆的底部为什么 要有洞呢? (5)植物要进行呼吸作 用吗?…… 学生表现出极大 的好奇心并引起 其学习本节内容 的兴趣。 多媒体 提问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便于 整个课堂的开 展与进行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42909970.html,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任林伟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6期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向 青少年传递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时期是学生开始形成自我判断力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其它课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适当教学方式将德育与科目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各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道德教育。本文就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出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006-01 引言 初中生物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初中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掌握一定的生物生理知识。初中生物教学使学生对提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德智共同发展。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关于德育方面的内容有很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爱国主义教育 1. 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广大劳动人民以及各生物学家在生物学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和生物学家各个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例如,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他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 了基础。李时珍,我国明朝的医药学家,他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1965年我国的生物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学括性的蛋白质一结 晶牛胰岛素,是一项伟大的创举。通过教师们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分析资料,说出呼吸道作用。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体验“食不言”,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道作用。 难点:说出呼吸道作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学生表演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境导入1.思考回答:鱼离开水不能呼吸.它的呼吸器官鳃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2.推测原因 1.设问:鱼儿离不开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 当一个人不小心落了水,若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意外死亡,有谁知道死亡的真正原 因? 新知探究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观看呼吸系统的组成课件 2填一填:用字符(呼吸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完善呼吸系统组成图.。 以小组为单位完善呼吸系统组成图的填写 3. 学生评议,相互补充,小结综述。 1.组织生观看彩图识记呼吸系统的组成 2.展示:氧气进入人体与呼吸系统有关。呼吸系统有哪些器官呢?出示呼吸系统模式图(无文字说明),请大家观察,结合经验说一说。请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来填图 3. 小结:呼吸系统组成包括两个部分: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新知探究 二.呼吸系统的作用 1.思考回答:清除口鼻内污物有利于气体进入体内。 学声评议补充, 2.是使溺水者的呼吸道通畅,以利于气体进入肺,否则容易进入胃内.回气时可以带动胃内食物返出.出现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 学生沉思,小组内讨论 3.先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呼吸道的作用 4.学生上台表演 小鼻子:嗨!我是鼻子,是空气进入肺的第一关;我们的呼吸道成员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而且有弹性,管腔保持开放状态,管壁不致坍陷,阻碍气流进出。我的鼻腔前部有鼻毛。 鼻毛有阻挡灰尘,过滤空气作用。我的能力足有限的,如果粉尘过多,我依然束手无策,只有寄希望我的兄弟气管、支气管处理。我的鼻粘膜还能分泌黏液,粘膜内有毛细血管。黏液有湿润作用.毛细血管有温暖作用。

初中生物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2、课程目标 (1)获得基本事实、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关注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我们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重要概念 (1)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能自不同亲本。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3)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4)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体例 本章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内容,共有五节内容构成,由章节前言图片、正文、练习、实验和课外阅读构成,且通过单元小结来回顾所构建的知识网络,内容全面而丰富。 2、教材编写特点 (1)注重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注重概念的构建和不同层次概念的联系; (2)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科学发展史,近亲结婚与遗传病等; (3)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教学,本章设计了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和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两个实验; (4)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精神渗透并关注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禁止近亲结婚、生男生女几率均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建立、减数分裂的发现、转基因技术、遗传育种等。 3、教材重点难点 (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怎样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是学生探究本章内容的基础,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是贯穿本章的主体,同时对学生探究呼吸系统卫生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呼吸道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的资料分析和讨论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探究,学生可以自主活动意识到生活中的卫生保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安排合理,能达到《课标》的标准要求。 2、学生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一是知道人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且在作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急促;二是大体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但是学生对呼吸与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认识不清,各呼吸器官的实际结构与功能了解不深。另外,通过上学期新课程标准与本课题研究的实验,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基础,班级已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资料,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四、课前准备: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型、 五、教学过程: 引言:出示“婴儿出生时啼哭”和“人体呼吸”的图片,说明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引出呼吸与生命息息相关。究竟有什么关系? 新课: (一)、探究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两段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资料1: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仅四肢和全身在活动,而且胸腹起伏剧烈,嘴张开,呼吸急促。、 资料2: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测得体温是37℃ 讨论题: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量从哪里来?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作适当提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讨论结束,选择部分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大屏幕展示并要求学生作笔记:呼吸作用的概念:人体每个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另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如果人停止呼吸,则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将停止,体温也不能保持恒定,则人的生命也就终止。那么人体依靠哪些器官来进行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呢?

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 记得曾经在《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文中看到:“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算是抓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这一席话道出了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求足。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和交往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课堂教学是神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学习的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育者——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就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而言,它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这门课不仅要求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而且能够对于生物界、生物科学、大自然和生态以及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有正确科学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具有创新和合作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因此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为此,我体会并得出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 生物课程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材内容归纳如下: 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科学的成就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克隆技术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能够帮助学丰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下面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如何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 1.基因——世界的物质性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由最基本的脱氧核苷酸组成,它是实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并非虚无的、神秘的东西,使学生懂得正是这种物质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细胞核中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由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再以mRNA为模板、tRNA为转运工具将氨基酸一个个联结起来,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使学生从中看出有关物质和结构是相互依赖才能发挥作用的,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 3.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当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又形成新的子细胞,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代谢、遗传、变异等生理活动,使学生明确只要生物体存在就必然表现出这些生理运动形式,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4.新陈代谢——对立统一规律

初中生物七年级《第六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六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举例说二氧化碳能使农业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产和果蔬保鲜。 教学难点 1.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氧化和植物器官含水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b5E2RGbCAP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和农民贮藏小麦时 的劳动情景图等挂图、图片和几枚新鲜的水果、几粒小麦。 2.学生准备 (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本节课内容 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油料和瓜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过年时根本吃不到新鲜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现在我们过年时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你们知道这些新鲜的蔬菜是怎样在严冬季节种植出来的吗?那么农民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道理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一)、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粮食、蔬菜、油料、瓜果和纤维来自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营养物质更多地积累在人们需求的植物器官中,这样我们的农业就会获得丰收,那么,人们是怎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呢?(出示温室中的调控系统示意图)同学们请看这张图,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说温室中的调控系统是怎样调控二氧化碳浓度的?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 原料.而适当地增加温室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时会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温室中使用二氧化碳也要有个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是0. 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到0. 5%—0. 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才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这种给农作物使用了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室中肥料”。你们知道给农作物施加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吗?

例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例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物教师在完成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任务的同时,应该努力实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下面笔者以人教版生物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来谈一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实现课程育人。 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更加关注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单元教学内容不多,笔者利用教材资源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各个类群生物种类占世界种数的百分比,得出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裸子植物在我国特有种多、占比大,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种数均占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大熊猫世界闻名,多次作为使者旅居海外,为中外交流搭建了友谊的桥梁,多种动物类群的种数位居世界前列?…悄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时,特别要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如当阳玉泉寺的千年银杏;宜昌五峰的大鲵、长阳的珙桐、神龙架的金丝猴、长江中的中华鲟;湖北省内石首市的麋鹿、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学生领略到了家乡的生物多样性。 学习基因的多样性时,笔者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他及其团队的努力,我国水稻亩产量从300 多公斤到近1000公斤,每年多增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几亿人。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花园学校方立香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现 总结如下: 一、结合教材内容,把“三热爱”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始终坚持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应该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课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教育;生理卫生中的计划生育教育;每本书的绪论及许多章节,本身就是“三热爱”教育的极好内容,应该进一步充实并写出相对稳定的德育教材,列为重点章节讲授.有些章节,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德育很难联系起来,但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时时留意国内外大事,做到正确选材并在与教材的结合上下功夫,教育内容还是不难解决的。例如,我在讲生物的变异内容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袁隆平教授等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繁殖和选育,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培育了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从而激励学生爱祖国,爱科学。 二、有的放矢,联系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乐趣与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此表现出两种倾向: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升入好的大学无望,厌学情绪严重;成绩好的同学,目标瞄准中考,只知道埋头苦读,国家大事很少关心。两种倾向对生物课又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重视,前者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因而学习无动力。后者表现为学习时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灵活性。这是生物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使学生明确生物科学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重视绪论课的讲授,全面阐述现代化社会和科学技术中诸如环境、粮食、能源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学的特点,是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与其他学科都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同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教材内容,更具体地阐述这种关系。二是充分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把个人的出路与祖国的前途割裂开来,是缺乏理想的另一种表现。针对在部分同学中所存在的向往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倾向,配合理想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掌握科技知识是为了报效祖国的思想,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物学家的爱国事迹。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和追求,是事业成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每个人的进取提供了平等和机会,只有明确了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才会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 三、了解、学习科学史,激励进取精神 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是科学史的谱写者。了解科学家的科学史,是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德育。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科学家,但科学家在理想、情操、胆识、毅力、勤奋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却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的。 例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有不少同学为成绩总是上不去而苦恼,并由此产生自卑。为了激励他们勇于进取,教学中介绍达尔文、童第周时,特别突出和强调他们在学生时代都不是令人羡慕的优等生,但都以独特的爱好、刻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获得了成功。没有学历、靠自学成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读书时更是成绩平平,但他以令人叹服的坚强意志勤恳奋斗了70余年,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成为“天才出于勤奋”的典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