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一、填空题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________起源论;一是________起源论。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________的一种社会活动。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明了教育劳动具有________。

4.教育规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教育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的规律;教育的特规律是________的规律。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_,也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_。

5.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古今中外学者对教育有许多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如孔子说________苟况说许慎说________裴斯泰洛奇说________杜威说________等等。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的活动,它是在________中产生的。

8.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剥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很低。所以当时教育活动是在传递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的。

9.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____和________。

10.教育产生的必要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等级性学校教育特点产生在________社会形态。

12.根据《学记》记载:“古之教育,家有________,党有________,术(遂)有________,国有________。

13.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

16.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________。

17.教育内容是培养一定规格人才、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________。

18.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

19.教育功能的结果除了直接发生功能作用外,更多的是以________形态储存起来,这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20.教育除了对个体发展具有促进功能外,还具有对个体的________和功能。

21.现代教育综合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多样化上。

22.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3.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____、____、____和____,制约着课程的___及____,制约着教育教学_ _。

2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是通过培养_____________而表现出采的,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5.“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_________于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6.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_________和_________教育在社会意识形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起促进作用。

27.教育一方面为社会生产力所制约,另一方面对生产力产生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社会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还有作为影响人发展的独立因素,具有特殊作用的________。

30.一般把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阶段。

3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______,是社会通过_____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______的结果。

33.狭义的教育目的,即_______目的,是指学校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_______。它明确地规定着人材培养的________。

34.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5.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________和_______。

36.教育目的揭示了_______与_______的辩证关系。

37.教育目的实现社会对教育的_________的中心环节。

38.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_________。

3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__________。

4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涵义有两层;-是指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

4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个______的全面发展,只有到_____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4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________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是_______的必然要求。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__。

4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________同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

4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明确规定,即坚持____________。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全面发展”。

4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中国有比较完备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从______年清政府命令管学大臣张百熙草拟由皇帝钦定的_______开始的。称为_______学制。

49.《奏定学堂章程》订于_______年,即“________”学制。

50.中华民国教育部在_______、_______年间制订公布了新学制,称“________学制”。

这个学制是仿照当时_________的学制制定的。

51.1929年通过了“___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_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52.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后,于_____年____月____日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53.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_________________。

5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于___年___月,我国___届人大___次会议通过的。

55.人的发展,从内容上讲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的发展。

56.________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

57.环境为人的发展既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作出了一定的________。

58.人的发展在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渐变中,________起决定性作用。

59.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60.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________的关系,是理解教育问题的最基本的两个方面。

61.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________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62.在政治影响着教育的同时,教育也反作用于政治,并对政治具有________作用。

63.舒尔茨认为,资本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64.在政治诸要素中,影响教育目的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________与________。

65.教育的发展水平、规模速度、结构,归根到底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所决定的。

66.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__________等特点。

67.教育制度的核心是__________

68.现行学制主要有三种: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__________。

69.__________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也成为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70.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行的管理体制是“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人的全面发展

2.终身教育

3.个人本位论

4.社会本位论

5.学制

6.义务教育

三、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A.社会性生产劳动

B.动物的本能

C.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文化

2.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是()的特点。

A.原始教育

B.古代教育

C.资本主义教育

D.社会主义教育

3.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本能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

4.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过程中。

A.生活和学习

B.生产和学习

C.生活和生产

D.实践和学习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之所以是反科学的,是因为它们都否定了教育的()。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民主性

6.一般认为,我国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孟子尽心上》

B.《学记》

C.《进学解》

D.《劝学篇》

7.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8.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高度一体化的教育形态是()。

A.制度教育

B.非制度化的教育

C.家庭教育

D.学校教育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是()。

A.职业教育化

B.教育大众化

C.综合中学化

D.教育技术化

1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使用教育一词,如,一个看完一部小说的人会说“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是指()。

A.知识的教育

B.过程的教育

C.方法的教育

D.社会制度的教育

12.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学制不同

B.教育方法不同

C.教育目的不同

D.课程设置不同

1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方法

D.教育的结构

14.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必须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

A.前提

B.基础

C.依据

D.条件

15.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祖辈继承下来的()特征。

A.心理生理上

B.心理上

C.解剖生理上

D.生理上

16.人出生以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始终无例外地总是存在于一定()之中。

A.物质环境

B.自然环境

C.家庭环境

D.教育环境

17.社会环境中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是构成人的全部心理发展的源泉,其原因是()。

A.人是在经过人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中发展

B.人与人关系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意识形态可以扩大和加深对人的影响

D.阳光、空气,水等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1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是()。

A.打破旧的分工所造成的片面发展。

B.体力与智力的有机结合

C.德智体全面发展。

19.机器大工业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

A.前提条件

B.客观基础

C.社会因素

20.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是()提出来的。A.陈云

B.邓小平

C.李鹏

D.江泽民

21.“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是()说的。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刘少奇

22.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是核心。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2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B.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C.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在()提出的。

A.《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义务教育法》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

A.能自发

B.可在环境作用下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自发

D.只有在有目的,有计地的教育作用下才能

2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7.教育的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2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29.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0.()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A.主体因素

B.主观努力

C.环境

D.教育

四、辨析判断题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该观点见于《孟子·尽心上》。()2.教育具有阶级性始于原始教育阶段。()

3.现代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教育就是生产力。()

4.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5.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6.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手段()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是和人类社会同生存的。()

9.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独有特征。

10.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11.教育一产生便具有了阶级性。()

12.生物学起源论主张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对成人的摹仿。()

13.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14.教育是否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分水岭。()

15.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活动。

16.鉴于不少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实行不同程度的义务教育,所以在受教育的权利上已不反映教育的阶级性。()

17.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

1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19.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没有人提出过。()

20.人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21.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22.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已经培养一些“通才”,他们能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也应该是一致的。()

24.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就是要知识分子工农化,同工人农民划等号。()25.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平均发展。()

26.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物质。()27.壬寅学制从颁布到清政府被推翻实施了九年。()·

28.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9.英国现行学制属“双轨”制。()

30.中国现行学制属“双轨”制。()

3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学生本人应承担的义务。()

3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3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3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36.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37.对少数的超常,尤其是弱智儿童,遗传因素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38.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增强趋势。()

39.客观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40.环境对人的发展总是有积极影响的。()

4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2.教育对人来说,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起着一定的指导,而非主导作用。()

43.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44.教育等于发展。()

五、简答题

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的作用及其原因。

2.为什么说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简述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4.当代中外教育内容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5.简要回答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6.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7.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9.怎样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

10.怎样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11.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

12.试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1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4.如何正确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15.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16.欧美现代学制有哪几种类型?试加以评述。

17.试论当代学制改革的特征。

18.为什么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19.为什么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如何进行?

六、案例分析题

1.初一开学,老师让学生做自我介绍。12岁的林凌为求不落俗套,最后一个站起来,抱拳当胸,转了一圈:“我乃山东人氏,姓林,单名一个凌字。12年来习得读书、拉琴、下棋诸般武艺,号称五十步天下无敌的林凌是也。”不料老师听后心头一震:这哪是学生,分明是个社会油子啊!当学生要有当学生的样子,不能像他这样流里流气、个性张扬。于是几乎每天老师

都要训他一顿,动不动就出去罚站,班里一个朋友也没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三个月后,父母不得不为其转学。请用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的有关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2.“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3.李娜现在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最近她十分苦恼。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决定高三的学生进行分流,分火箭班、重点班和普通班。李娜学习成绩优秀,她爱好表演,还在市里相关的艺术汇演中得过奖。虽然自己的理想是上一所艺术院校,将来成为成为一名艺术家,可父母一心要求她放弃业余的爱好专心学习,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将来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班主任老师也劝她说,那些上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好,文化素质很低。为了保证升学率,最近学校把她最爱的体育课和音乐课也取消了。

七、论述题

1.根据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试评述“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3.“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4.结合世界各国和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5.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终身教育方向发展?

6.联系实际分析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负功能的表现及成因:主要从第二章的内容回答,主要针对学校教育的负功能。

2018年版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内容总结(个人笔记)

目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5 第1节教育的发展5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6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7 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 7 第2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 8 第3节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8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9 第1节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9 第2节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 9 第3节我国的教育目的9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0 第1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0 第2节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11 第3节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培养11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2 第1节教师12 第2节学生13 第3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3 第六章当代学习理论14 第1节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 14 第2节学习的心理条件15 第3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5 第4节学生的学习差异16 第5节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多元智力理论16 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17 第1节课程理论的发展17 第2节课程结构18 第3节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19 第4节我国当代课程改革19 第八章当代教学理论20 第1节教学与教学理论20 第2节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1 第3节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21 第4节认知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22第5节情感教学理论22 第6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3

第九章当代教学策略23 第1节教学策略概述23 第2节教学设计策略23 第三节教学实施策略24 第四节教学反思策略25 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25 第1节道德、品德与教育25 第2节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实施德育的两大途径)26第3节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26 第4节体谅模式(英国麦克费尔首创)26 第十一章当代教育评价27 第1节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27 第2节学生评价28 第3节教师评价29 第4节学校办学水平评价29 第十二章当代学校管理29 第1节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30 第2节教师管理30 第3节班级管理31 第十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31 第1节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31 第2节教育的经济价值32 第3节教育资源的利用33 第十四章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34 第1节教育民主与政治民主 34 第2节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34 第3节教育制度与教育平等 35 第4节受教育权的确认和保障35 第5节中国教育的民主化35 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36 第1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36 第2节教育中的科学成分36 第3节新科技革命与教育37 第十六章教育与文化37 第1节教育与文化关系的一般原理37 第2节学校文化37 第3节教师文化37 第4节学生文化38 第5节班级文化38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2.前苏联教育家()主编的《教育学》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重大影响。A.凯洛夫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A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答案】C

4.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答案】C 5.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诗》 D.《学记》 【答案】B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A.形式 B.正规 C.普通 D.制度化 【答案】D 7.我国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答案】B 8.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对这个新学制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 B.新学制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 C.新学制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D.1951年的学制不符合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停办了 【答案】D 9.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经济学 【答案】A 10.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13章教育与经济发展 1.人力资本理论受到哪些理论的挑战? 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显现出了很多问题。之后,又逐渐涌现出了很多对其形成挑战的理论,主要有: (1)筛选理论 筛选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伯格等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筛选理论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筛选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已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既是求职者表达个人能力的信号,又是雇主鉴定求职能力的装置。 (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采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指出劳动力市场由于种种制度性力量的影响而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他们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提供大公司、大企业的工作,次要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提供小企业、小公司的工作。教育的作用不在于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而在于它是决定个人是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工作。该理论在其最简单形式上以“二元论”著称,故又被称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3)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在西方,其创始人是鲍尔斯和金蒂斯。社会化理论是一种探讨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理论,它从教育的功能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教育维持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功能。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源于它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知识技能对经济的影响更重要。由于资本主义结构的等级化、分工化,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个性特征。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总之,这三个理论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挑战,逐渐促进了有关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2.从一般意义上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同样,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办教育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经济的发展也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激发了人们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动机。 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直接关系,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劳动力的数量,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五) 一、填空题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________起源论;一是________起源论。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________的一种社会活动。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说明了教育劳动具有________。 4.教育规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教育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的规律;教育的特规律是________的规律。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_,也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_。 5.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古今中外学者对教育有许多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如孔子说________苟况说许慎说________裴斯泰洛奇说________杜威说________等等。 7.教育是一种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的活动,它是在________中产生的。 8.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剥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教育水平也很低。所以当时教育活动是在传递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的。 9.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____和________。 10.教育产生的必要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等级性学校教育特点产生在________社会形态。 12.根据《学记》记载:“古之教育,家有________,党有________,术(遂)有________,国有________。 13.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 16.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________。 17.教育内容是培养一定规格人才、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________。 18.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 19.教育功能的结果除了直接发生功能作用外,更多的是以________形态储存起来,这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20.教育除了对个体发展具有促进功能外,还具有对个体的________和功能。 21.现代教育综合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多样化上。 22.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3.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____、____、____和____,制约着课程的___及____,制约着教育教学_ _。 2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是通过培养_____________而表现出采的,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5.“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_________于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6.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_________和_________教育在社会意识形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起促进作用。 27.教育一方面为社会生产力所制约,另一方面对生产力产生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社会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还有作为影响人发展的独立因素,具有特殊作用的________。 30.一般把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阶段。 3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1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加强了学年教育,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 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 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 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20世纪70年代受经济滞胀和教育悲观主义的双重影响,教育扩张速度有所放慢,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 20世纪80年代是教育改革和新增长的时代,各国普遍致力于建立灵活、多

考研《当代教育学》第4版名师袁振国讲义

《当代教育学》第4版名师袁振国讲义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二)西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的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形式上: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1904《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1911,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1951,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轨迹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夏——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明——清 (2)印度:婆罗门+佛教——寺院学府 (3)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 (4)希腊、罗马:家庭教师——僧侣人才(神学+七艺)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背景:工业社会+文艺复兴 (二)近代教育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一、规模迅速增长教育增长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二、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双轨制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单轨制逐渐替代双轨制。 三、内涵逐渐扩大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单位、社会)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 、不平等严重存在教育平等是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当代教育评价【圣才出品】

第11章当代教育评价 1.怎样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 答: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自学校教育产生时就开始了。但是,教育评价在概念上得到明确界定,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较大发展,却是从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的。 (1)教育评价的兴起和概念的无统一性 1934年,泰勒应邀主持“八年研究”(1933~1942)的评价工作。在“八年研究”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评价理论,“八年研究”之后,教育评价开始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技术进一步发展。由于教育评价的领域十分广泛,各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各不相同,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评价需要来界定评价概念,到目前为止,教育评价尚无统一的定义。 (2)西方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 西方学者大多是根据评价目的来对教育评价定义的。这些定义主要有: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或价值的评估(斯克里文);评价是为做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克龙巴赫、斯塔弗比姆等);评价是对某些对象的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调查(美国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等。 (3)我国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 我国学者也对教育评价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界定。一般认为,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对教育评价的具体定义,不仅揭示了评价的本质,而且

还考虑了构成评价活动的基本要素方面,即评价的要素结构。这些定义大同小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总之,教育评价是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评价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人们对其的认识是在逐渐加深,更科学的概念最终会形成。 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请进一步分析实现各种评价功能需要哪些条件? 答:教育评价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1)教育评价的功能 ①诊断功能。在评价活动中,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常能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在评价者对发现对象的价值、优缺点及问题感兴趣时,这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②改进与形成性功能。评价不但能发现诊断问题,而且对有效的教育计划、课程方案,或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等的设计、改进和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③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通过评价,人们可以区别、鉴定组织、方案或个体等对象的某些方面或各方面水平的优良程度,确定其有无价值与价值的大小,衡量其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标准、是否能实现国家和社会赋予它的目的和任务,为他们评定相应的等级。 ④激励功能。评价通常要区分出水平高低、评定等级。由于评价结论往往直接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形象、荣誉和利益等,评价常能激发被评者的成就动机,使他们追求好的评价结果,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圣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的教育是指“制度化”的教育,即人类学校产生之后的教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教育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重要原因。在衡量社会发展的诸多标准中,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是影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简单分析如下: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 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来适应社会进步呈现出的新特征。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主要原因之一。 (2)教育思想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 随着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思想也与之相应的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曾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推动教育思想的不断走向成熟,同时不断的指导教育实践进行改革,促使教育向前发展。 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因素,如人口、科技、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等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以上两方面——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1)等级性 不同的阶级地位设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具有一定等级的特权阶级可以享有权利接受学校教育,而普通民众没有权利,或者只有很少的权利来享受学校教育。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成为维持等级不平等的工具,而不会发挥融合不同等级的作用。 (2)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统治阶级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向被统治者灌输各种统治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发展,遵从惟一合法的道统观念,由此来维系社会的稳固和不平等社会的存在。 (3)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学校教育在阶级社会中已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维护社会的不平等,维系社会专制的存在。 (4)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受教育内容受到严格规范,以各种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当代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8章当代教学理论 1.讨论:教学究竟是什么? 答:教学的概念规定着这一领域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或取向,通常也是教学理论的中心。是在讨论教学理论之前,必须要首先回答的问题。针对教学概念的最初出发点,可以对教学做如下讨论: (1)教与学是可分的,可分的理由是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出于理性思维的需要,人们经常从局部和片面出发,以便更深入地认识统一的、整体的客观对象。正如人们把人分解成身心两部分,并据此才有生理学和心理学一样,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必须至少有两种理论形式,即关于教的理论与关于学的理论。 (2)教学研究把“教”当作自己的中心问题,尽管这里的“教”要讨论的是在教与学都存在的情景中的“教”。教学是互动的,是相互依附的,它不排斥对“学”的研究,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是关于教的方法和效果研究,而“学”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3)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包括主要和辅助两个部分,主要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4)教学也不是教授,因为把教学当作教授,就容易走向“教师中心”论者一边,容易使人把教学联想为“知识授受”或“壶与杯的关系”,它不能体现现代教师在课堂中承担的真正的角色。教学不完全是教学生学习,也有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意思。教学应当把教师教学和教授学生学习统一起来,共同进步。

总之,经过上述讨论,可将教学定义为: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2.试述教学理论的历史演变。 答:教学理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 (1)教学理论的形成 ①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我国先秦时期官学和私学的经验,对教学的作用与目的、制度与组织形式、内容与方法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②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夸美纽斯所作的《大教学论》里,不仅谈到狭义的教学问题,还谈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任务。但是,那个时代教育和教学相通,《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教学法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概论或教育通论。 ③赫尔巴特写作了《普通教育学》,从目的与手段出发构建他的教学理论体系,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关于教学的解释框架。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四个教学阶段,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的理论。每一阶段都明确提出教师“教”的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同时依据观念心理学,详细划定学生心理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使各个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答: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主要是由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决定的。 (1)教育的概念和目的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可见,教育是通过施加一些活动和影响使教育对象有所变化和发展的活动,其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因此,促进教育对象即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人的发展特征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在教育学视野中,人的发展具有不同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的特征,如个体发展具有历史性与社会性,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等,这就决定了人的发展必须以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托,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而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系统的向学生呈现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因此,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正是由于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这些因素,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请用教育人本论来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答:教育人本论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融儒家“人本”教育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于一体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潮。其基本涵义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但并不排斥教育社会本位。教育人本论与

教育社会本位是相互支持的,它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联系,也有不同。从教育人本论的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1)教育发现人的价值 当代教育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的技能。教会人们怀疑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思想、制度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思想、制度来奴役人。 (2)教育发掘人的潜能 通过个体的受教育和学习,可以使人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20世纪特别是其后半叶以来,随着人的地位的提升和“以人为本”的呼声的日益高涨,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也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发掘潜能的这一教育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进入21世纪后,我们必须进一步通过教育,全面地发掘人的潜能。 (3)教育发挥人的力量 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以来,在教育“以人为本”亦即教育人本论的呼声中,人的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由于种种条件特别是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不可能获得。因此,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更须进一步通过教育,和谐地发挥人的力量即人的体力与心力,逐步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而教育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必然有助于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 (4)教育发展人的个性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个性化,同时也要求个性化,人的个性化的形成与实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教育的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人的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圣才出品】

第6章当代学习理论 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答:在教育情境中,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在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方法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个体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的内容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即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一切方面。 (2)学习的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还包括非正规的、自发的、偶然的学习。大量的学习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发生的。 (3)学习的全过程性。从时间来说,个体的学习是终身的,人生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终身学习时代,整个人生是全过程学习的一生。 (4)学习的全方位性。从空间上来看,学习是无围墙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还包括家庭学习、在职学习、社会学习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学校学习。 (5)学习的创新性。学习不仅在于模仿和继承,而且更注重创新。 (6)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者的态度、方法、能力共同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成效。 2.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据此,他提出了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等。虽然不能直接把巴甫洛夫的研究纳入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开创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先河。 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猫进行了他的著名学习实验。在试验中,饿猫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终于建立了打开门闩(踏到开门机关)与开门取得食物的联系。据此,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一是效果律,即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当给予满意的情况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给予烦恼的情况时,其联结就会削弱;二是练习律,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三是准备律,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个体本身的准备状态而异,在事先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 ③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在20世纪30年代,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实验研究,用“斯金纳箱”进行了关于操作条件反射的实验。根据实验,斯金纳认为,强化在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斯金纳还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格式塔的完形学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说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说等。皮亚杰、奥苏贝尔也对认知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当代世界教育【圣才出品】

第2章当代世界教育 1.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背景是什么? 答:80年代以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世界教育逐渐向民主化、现代化、多样化的目标迈进。具体而言,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背景如下: (1)政治变革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旧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艰难地形成。 (2)经济发展 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有了空前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历了恢复、高速发展、危机、萧条和停滞、缓慢发展等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同时经历了动荡、分化和严重的曲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但它们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遭遇着曲折和困难。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等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3)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崛起的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使人类知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这必将导致人类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4)人口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 2.当代世界教育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不同时期?各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其基本特点如下: (1)重建时期(20世纪40~50年代) 战后世界教育恢复和重建工作主要是:建立行政机构,修复和开放学校,培训教师,增添和改善教育物质设施。其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2)大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教育先行、教育规划、教育大扩张、教育民主化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大发展时期的显著特点。 (3)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境、新问题。受经济滞胀和教育悲观主义的双重影响,教育扩张速度有所放慢,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 (4)新增长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各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教育同现代生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使教育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改革课程和教材,增强教育内容的适切性;重视学生道德、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教育理论考试纲要 教育理论的内容构成: ?教育基础理论 ?教师与学生 ?学习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一、教育基础理论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1.识记 (1)概念: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学 (2)我国现代学校育制度的建立 2.理解 (1)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2)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的特征 (3)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4)西方古代、近代的教育思想 (5)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作

(6)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作 (7)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二)当代世界教育 1.识记 概念:教育增长、教育发展、双轨制、单轨制、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 教育平等、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信息化。 2.理解 (1)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 (2)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特征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3.应用 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和民主化思潮与教育改革 (三)当代中国教育 1.识记 (1)概念:教育目的、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体育 (2)教育目的的意义 2.理解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和基本精神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 (4)“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 (1)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2)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1.识记 (1)概念:个体发展、个性、个性化、素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2.理解 (1)个体发展的特征。 (2)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 (4)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 (5)教育对人地位的提升 (6)素质的分类与结构 (7)素质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8)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3.应用 (1)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功能 (2)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五)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识记 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教育与文化【圣才出品】

第16章教育与文化 1.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基本关系。 答: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根据文化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总体而言,教育与文化之间是一种交融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文化制约着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同样,它也制约着人类的教育活动。与经济、政治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明显的不同。 ①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必然是对一定社会文化的选择。学校教育中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渗入其中的价值观都是社会文化本身。因此,社会文化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社会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②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文化观念是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和信念。文化差异往往反映在观念的差异上。文化观念是抽象的东西,但它是人类的思考在心理上的沉淀,一旦形成就会对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教育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就是一个明证。教育观念是存在于每个教育者或其他人头脑中的对教育的看

法。它表现为具体的人才观、育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方法观等。它的形成直接受到文化观念的制约。文化观念对人的教育观念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 ③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 文化模式是由若干彼此相关的文化特质构成的。一个文化特质可以是一种信仰、一种风俗或一种习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模式。一种文化的历史愈是悠久,时间持续愈长,其模式愈是稳定,个性也愈突出,对教育的直接制约力也愈大。从不同文化的比较来看,一个国家的教育模式是与这个国家文化模式相一致的。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文化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另一方面,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①教育传递文化 文化传递是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由于文化具有独立于人的生物肌体之外的特点,因此,人类文化的所有成分,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续并发展下去。教育是传递文化最主要的手段。传递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文化内在的要求。 ②教育传播文化 文化的传播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文化在方向上传播,可以是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单向流动或扩散,也可以是多种文化间的相互传播。在空间范围上,它的流动和扩散可以是较小的,也可以是较大的;可以是在同一文化圈、文化区之内,也可超越本文化圈、文化区向其他文化圈、文化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条件的制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①非形式化教育 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②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的教育。 ③制度化教育 随着学校教育的独立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越来越重要,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也越来越完备,制度化的教育逐渐形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

教育的典型表征。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2)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义务教育。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学制如下: ①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②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教育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③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