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ok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ok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ok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ok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肖阳3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工处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论文通过探讨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贫困生认定、贫困生受助面分布、贫困生思想教育等问题中思考与研究,就改进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设想,从政府严格执行、商业化模式运作助学贷款等六种实现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33(2008)01—0074—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学生交费上学以来,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社会性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在校生数的20%,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其中特困生比例为5%~10%。关心和解决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切实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贫困生工作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结束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免费上大学的历史,相应地使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明显突出,与此配套的较完备的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举措也相应启动。经过几年的实践,高校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了一套包括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社会资助、困难补助以及学杂费减免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它有效地帮助了众多贫困生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1.1 奖学金

奖学金包括传统的奖学金和2002年以来推出的国家助学奖学金。传统奖学金是各高校设置的专业奖学金等,指向的是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主要功能在于“奖优”;国家助学奖学金是以国家政府的名义统一发放的,宗旨是“助学”,指向的是贫困学生,对部分贫困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激励作用,受到了各高校和贫困生的广泛欢迎。

1.2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学生发贷的由国家财政贴息,用于借贷学生在国内高等学校就读所需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助学贷款。我校2006-2007年度的贷款人数1908人,额度为1760万元。每年约有15%的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交付学费。

1.3 勤工俭学

勤工助学强调学生通过业余劳动获取报酬,以达到自助求学的目的。据统计,桂林航专现有校内固定岗位35个,2007年共有700人次左右学生参加了勤工俭学。很多贫困生在这里获得了日常生活费,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资助和育人的双重功能。

1.4 社会资助

社会资助一般分为三类,一是长期资助型;二是专业奖学金;三是临时自愿捐助型。就2005~2007两学年,桂林航专共有360名贫困生接受社会企业家、慈善家、校友等各类奖、助学金累计达13万元。

1.5 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

困难补助是由国家(学校)拨出专款或专用物资给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困难补助”,或用于解决学生突发性的临时困难的一种助学形式,学校每年用于特殊困难补助的资金多达10万元。

2 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贫困生认定困难,信息掌握不全

在贫困生身份界定方面,全国各地区、各高校之间尚无科学的、统一的标准。目前,较多采取以下两种办法:生源

473作者简介:肖扬(1964—),男,江西遂川县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专业方向:学生管

理。

地认定办法主要是由生源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出据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是生源地和高校所在地之间存在的地区经济差异造成了贫困生认定的不确定性。一些地方基层单位管理的不严格,许多非贫困生通过不正当渠道也获得了贫困证明。

高校自身认定,一般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班、系、校层层审核,然后列入贫困生名单。但是贫困生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会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而发生变化的,致使贫困生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

2.2 贫困生受助面窄,分布不合理

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金额大,但受助面较窄。获奖学生一般为品学兼优的极少数贫困生。例如,2006年桂林航专获国家、省政府奖学金36人,只占贫困生的0.5%。助学贷款和各类资助都有学习成绩优异的规定。大多数贫困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不理想,在获取传统奖学金方面不具备优势。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贫困生既贷不到款,又得不到各类资助,更没有时间、精力从事勤工俭学,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相反,一部分成绩优异的贫困生可能多次受到资助。因此,高校贫困生受资助过程中“贫富差距”现象比较严重。

2.3 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思想教育亟待加强

相对于富一点的同学来说,一些贫困同学的自尊心更强、更为敏感,甚至表现出了许多心理问题,如封闭、自卑、缺乏自信。事实上,高校中贫困生群体因为经济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或因违纪违法而辍学的比例也比较高。而学校在着重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

2.4 贫困生资助渠道的主体地位突现不足

国家助学贷款已产生多年,在其实施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一是银行不愿意贷,银行发放总金额较低。银行对高校的学生充分就业缺乏信心,担心学生毕业后的还贷能力,从而把一部分学业困难的贫困生拒之门外。二是规避风险机制不完善,部分学生到期不还贷,造成恶意拖款、欠款、欠息等现象层出不穷。三是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贷款手续复杂。因为学生助学贷款,小额分散,成本又高,没有信用制度保证,还款的风险也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贷款的积极性。另外,助学贷款目前采用的是国家贴息方式:学生在校期间对贷款不支付利息,国家贴息、学校承担风险保证金。导致部分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与贫困生争抢助学贷款,确认贷款学生经济状况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既增加了运作成本,又不得不侵犯学生隐私(各高校普遍采取了申请、审核、公示制度,申请贷款的学生必须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2.5 勤工助学岗位有限,缺少安全保障

目前高校校内的勤工岗位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贫困生的需求,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来做一些创造性工作。而校外勤工岗位开拓不够,处于“等上门”的状态。另外,勤工岗位在向社会推广过程中尚缺乏安全保障,许多贫困生不是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就是被不法企业利用从事不正当职业。

2.6 无偿资助缺乏激励和教育功能

无偿资助对于受助学生来说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缺乏激励学生上进和教育学生自立的功能,容易让部分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其次,无偿资助造成了贫困生群体与非贫困生群体之间的距离,给贫困生贴上了贫困的标签,无形中给学生划分了贫困与不贫困的等级。最后,无偿资助会限制学生充分利用发展自身的资源,不利学生全面发展。无偿资助涉及贫困标准的确定问题,很多资助都对资助对象的贫困程度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如:不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使用电脑、随身听、电子词典等,甚至不喝牛奶、不吃鸡蛋等。这种操作模式会给贫困生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迫使贫困生放弃一些发展个人的机会,为了能获得资助,他们不得不向贫困标准看齐。

3 对现行资助体系改进的设想

由于我国的传统习惯的影响,不管是社会、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普遍认为供子女上大学是家长的责任,家长不能承担责任,则希望全社会给予帮助。这种观念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年龄的普遍不成熟,缺乏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也导致了走上社会后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构建以商业化模式运作的助学贷款为核心、以规范奖学金和勤工助学为支柱的资助体系,为大学生自立自强提供帮助就成为必然。

3.1 强化政府行为,严格执行部分学科专业免收学费的规定

为鼓励中学生和引导贫困学生报考部分学科专业,对一些艰苦行业,如师范、农林等学科专业执行不收费的优惠政策,这应该是政府宏观调控中学生报考高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资助贫困生的一项重要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在现阶段应该是可行的。

3.2 以商业化模式运作助学贷款

建议逐渐取消助学贷款国家贴息,学校支付风险保证金的制度。贷款面向全体大学生。在制定助学贷款政策时:第一,可以实行家长担保,量力而行。处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学生上学的费用正常情况下应由家庭提供,家庭有困难,国家可以提供贷款。第二,实行抵押制度。对于毕业时确实困难不能偿还贷款的学生,可以允许将毕业证书原件存放在学校或银行实行抵押,只要学校或银行能够为学生出具有效证明并说明情况,不对学生就业或其他急需造成影响,社会和舆论可以理解为无形资产抵押,不应认为是扣压而大做文章。第三,转变贷款主体。在生源地,可以允许以家长名义申请助学贷款。在操作上,可由学校证明

57

学生家长身份,贷款者作出贷款用于子女助学的书面保证或合约。这样不但可以规避国家风险,而且可使不少经济困难考生获得入学希望。

关于学生偿还贷款的诚信问题,需要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为消除银行的顾虑,国家应以立法的形式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学生的还款责任,并建立个人终生信用制度。终生信用制度的建立意味每个人的一生都将接受社会监督,使少数不诚信者无法逃避还贷责任。银行理应对学生还贷能力充满信心。至于贷款学生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死亡等)以致无法偿还贷款情况,必然是极少数,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可由国家代其承担偿还贷款的责任,把国家现在用于贴息的经费专门用于解决此种情况。

3.3 进一步规范奖学金,充分体现其平等激励的功能

奖学金作为一种激励学生的手段,不仅应体现其奖优的功能,也应体现鼓励学生和进步的功能。在现行奖学金体系里应增设进步奖学金,针对学生个人的成长采取纵向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即评价某一学生是把该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只要现在比过去有了进步,有了发展,就给予肯定和激励。既能很好的激励学生上进,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教育公平的理念。

3.4 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勤工助学体系

勤工助学是贫困生解困助学的有效途径。能避免学生形成等、靠、要等不劳而获的依赖心理。政府应出台一些政策给予支持,如规定凡设立一定勤工助学岗位的单位,可以获取一些政策方面的优惠(如:适当免税等)。使社会上的机构、公司等愿意招收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的贫困生,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报酬和补助的同时,树立起自强不息的信心,培养生活自立能力。学校要设法帮助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低年级学生可以以劳务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为主,主要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社会意识和劳动观念;而高年级学生应主要提供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等工作,侧重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5 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建立贫困生思想交流的平台

学校最大的功能和责任是育人,更重要的责任还是对贫困生以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首先,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机制,建立心理档案。其次,通过讲座、主题活动或班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再次,成立贫困生社团,构筑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一方面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指导、为其解压;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成立贫困生社团,可以让贫困生获得一种归属感,在这个群体里大家是站在同一起点,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的嫌疑,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有利于促进贫困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鼓励他们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3.6 健全制度,落实专门机构

学校设置独立的贫困生资助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有专门机构、专门制度、专门人员、专门经费来做这项工作。有了这样的保障,至少可切实做好这样五项工作。第一,核准、更新贫困生数据库。为贫困生资助提供有效依据,保证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第二,加强管理,积极拓展新的资助形式。第三,承担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第四,加强助后管理工作。了解贫困生受助后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并及时修正学校资助政策。第五,强化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工作。由于毕业生的流动性较大,不能按期还贷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贷后学生还款情况也需要有专门的跟踪调查,以保证工作的延展性。

透视现行资助贫困生的机制,我们不难发现,它本质上是一种他助为主,自助为辅的助学机制,其特点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包上大学”的观念,使得现行的资助贫困生措施没有真正体现交费上大学的改革思路。为此我们必须要发挥政府、社会、银行、学校、学生的积极性,来完善和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通过以商业化模式运作的助学贷款为核心、以规范奖学金和勤工助学为支柱的新型资助体系,贫困生将用自己的劳动或履行一定的义务获取物质报酬,可以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顽强的生活态度和高度的人生责任意识,并且可以获取公平发展的机会,充分利用发展资源,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 徐晓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4(5).

[2] 薛浩.高校贫困生现行资助体系中亟待改善的几个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责任编辑 李卫华) 67

对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新、选)

对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彻底转化他们。“后进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中破罐子破摔是“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是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付出一种消极行动,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是自身的“自卑、自责”心理作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或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因为学习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节不佳,经过努力各方面仍然的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索性破罐子颇率,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其次,是外部原因,即学校、家长、社会的鄙视。后进生常常会因为成绩或违纪等问题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社会的冷遇,甚至被无理挖苦、惩罚。他们由此感觉苦恼、郁闷,抬不起头,产生消极情绪。达到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如何矫正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是他们转化为各方面表现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1、多关心鼓励“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政策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政策评估 【摘要】高等学校实施的“奖贷助补减”学生资助政策,对于解决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新资助政策体系产生的效果评价标准入手,对新资助政策体系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评价,以资助实践的经验为依据,分析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效果评价 一、资助体系构成概述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免费加人民助学金阶段(50年代至1983年);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阶段(1983至1986年);奖学金与学生贷款并存阶段(1986年至1994年);“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及国家助学贷款与国家奖学金的试行(1994年至今)。近几年,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密切配合,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与措施,保证了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也对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下半年,针对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操作机制、风险防范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即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设立,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在校学生,奖励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奖励资助

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每人5000元,每年奖励51万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 2、国家或金融机构向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的贷款,贷款对象为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现行政策规定,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贷款数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创造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3、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是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对于解决特困学生的生活问题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够使生存有困难的学生摆脱经济压力安心求学。国家助学金目前金额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 4、国家、地方政府、高校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专款,补助困难的学生。补助分不同种类和形式,主要包括定期补助、特困补助、临时补助、伙食补助等。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生活,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解决学生突发的重大家庭或个人遇到的困难。 5、减免学费。减免学费制度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针对普通高校中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其中,对于在校月收入(包括各种奖学金和各种补贴)已低于学校所在地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学习和生活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免收全部学费,对其他一般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收部分学费。 二、评价标准分析

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本文结合我校贫困生工作实践,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现状 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的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就业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业的完成,而且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调查分析贫困大学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贫困大学生现状 1.1 经济贫困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为特困生,年收入3000元以下为贫困大学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从1997年全部实行招生收费并轨后,高校学生上学不给钱或少给钱的时代随之而去,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大量的高校贫困学生也随之涌现出来。通常一个普通家庭支持孩子读完大学所需要的费用约为5-6万元,而一个困难家庭最少支出大概4万元才能帮助其孩子完成学业,而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年收入仅为3000元左右,4年大学的学费相当于这个家庭11年的收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灾区的农村家庭;有的来自城市父母双下岗职工家庭;有的是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的是家庭突遭意外或不幸,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的是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学的学生。据调查[2],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助学贷款、政府助学金、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等,部分优秀贫困生还可以获得奖学金。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基本上用于缴纳学费,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和政府助学金又不能够同时享受,再加上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资助人数和金额的有限性,贫困生每月从外界获得的经济资助不足250元,经济来源少直接导致生活费用低,造成经济贫困。 1.2 心理贫困 一般地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变化、冲突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地增多。走出农村进入大学学习的贫困学生,他们的心理负担较其他人要重很多,他们的学费来自于全村乡亲的资助,来自父母常年省吃俭用的劳作,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困落后的现状。对贫困家庭学生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1.2.1 自卑心理 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经济上比较拮据的自卑;现代高科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或更时尚的文化消费差异产生的自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业余特长、就业“资本”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而产生自卑;个别同学的言行使他们产生的自

对贫困生的帮扶措施

建档立卡贫困生帮扶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温宿县托甫汗镇精准扶贫计划,让我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学校决定对该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帮扶活动。为此我校依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帮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中华美德,现决定在学校开展贫困生帮扶活动,为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学困生自己的努力,对上努力争取帮扶政策,对外积极联系资助,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扶助对象 1、小学努尔比耶·艾买尔、穆亚赛尔·吐尔逊等17名学生。 2、幼儿园亚尔麦麦提·亚生、祖力皮喀尔·麦合木提等26名学生。 三、扶助方式 1、学校领导、教师定期对其进行家访,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及其困难; 2 、定期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思想上、物质上的帮扶。

3、对建档立卡贫困生进行培优补差活动,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争取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四、扶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鉴于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2、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 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托甫汗镇第二中学 2018年3月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2015) 来源: 作者: 编辑:办公室日期:2015-11-04 点击率:595 [我要打印][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 代偿、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 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年奖励本专科学生5万名,每生每 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 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 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3%,每生每年 5000元。同一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 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 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 可分设2-3档。 4.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 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国 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 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并按约定偿 还本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 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 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 申请)。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高等教育学论文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张宁杨楠黄海洋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贫困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界定贫困生在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进一步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必要支撑,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和社会文化的连续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有摆脱贫困,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贫困的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进入到20世界9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由免费开始向缴费过度,贫困生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事关社会民生的社会问题。关注贫困生问题,尤其是贫困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当前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有人认为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有资料指出,根据我国高校的不完全统计,在读大学生中大概有20%属于贫困大学生。因此,在进行贫困生界定的过程中,参照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育部文件解释,认为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为家庭收入少,支付

教育费用困难或者不能支持教育费用的学生。教育费用主要指学杂费和生活费。贫困生的一般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贫困、贫困和特殊贫困,其中一般贫困是指学生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家庭发生突发事故致使暂时性经济紧张,需要借钱缴费,面临暂时困难;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收入少,只能缴纳一部分学费,其基本生活费低于基本生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是指没有家庭经济来源,靠借债上学的学生,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学生。为研究方便,本文界定“贫困生”“特殊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 2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就业岗位增加的有限性与日益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遭遇着激烈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贫困生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作为高校弱势群体,就业越发困难,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目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相对弱势,主要表现如下:2.1选择相对单一,贫困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毛入率增加,高校毕业生连年增长,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贫困生作为高校“弱势群体”,没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和广范的社会资源,在就业选择上既保守又相对单一,贫困毕业生考研的比例低于非贫困生考研的比例,他们更愿意直接就业。贫困毕业生选择倾向于比较稳定的机关和单位,希望通过毕业择业求得一份相对固定或者所谓的“好工作”。在求职途径选择上,贫困毕业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学校推荐来获得机会,而对于参加地人才市场和依靠朋友介绍的择业途径很少。所以,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更多实际困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17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

教育资助政策 一、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学前教育省政府助学金。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为300元/生·年。 二、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免学杂费。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特殊教育6000元/生·年。 (二)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90元/生·年,初中180元/生·年。 (三)寄宿生生活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100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生125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 (四)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补助资金800元/生·年。 三、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一等国家助学金资助。一等助学金2500元/生·年,二等助学金1500元/生·年。 (二)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

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三)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2500元/生·年的生活费补助。 四、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和藏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资助标准为2000元/生·年。 (二)免学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资助标准为2000元/生·年。 (三)省政府奖学金。奖励中职学校中全日制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4000 元/生·年。 (四)雨露计划。资助对象:按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无论在何地就读,其家庭均在户籍所在地扶贫部门申请。资助标

小学贫困生帮扶实施方案

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困难家庭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和家庭教育缺失,普遍存在着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障碍。为了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和谐学校建设进程,为此,我校决定开展“全校教职员工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教育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时刻把贫困家庭学生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在经济上扶持、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理上疏导,切实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全方位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努力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二、领导机构: 组长:朱崎 副组长:李兴仁 成员:李田夫霍礼付 三、帮扶对象: 1、孤儿和困难单亲家庭的学生。 2、因病因残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儿童。 3、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 4、其他需要帮扶的家庭困难的学生。

四、帮扶内容 1、物质上救济。 帮扶人员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帮助解决所帮扶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交通等费用,原则上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资助。 2、学习上指导。 帮扶人员主动与学校联系,定期跟踪了解帮扶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帮扶学生的班主任、导师及任课教师制定教育措施。经常了解帮扶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做好学业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3、思想上关心。 通过走访、慰问、帮助、指导等形式,关注帮扶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帮扶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沟通,积极疏导,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帮扶人员经常与帮扶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况,尽可能解决家庭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使之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五、活动进程计划: 1、宣传动员阶段: 制定活动方案,在2016年九月初召开动员会进行部署,九月底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体系简介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体系简介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顺利入学到顺利完成学业北京大学通过精致化绿色成长方案,燕园领航、燕园携手、文明接力等计划和特色项目的实施,以及学生服务总队成长成才平台,真诚地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关爱,能力上的锻炼。北京大学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将帮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顺利入学走向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资助中心——专门化的学生资助机构 2006年初,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率先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全面负责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以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业背景、专项经费,搭建平台直接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在北京大学多元丰富的学生资助资金投入体系下,学生资助中心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资助机构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科学规范的制度,在多层次、高素质、专业背景的团队共同努力下,确保将学生资助资金及时、准确、安全、有效地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2010年,教育部授予北京大学“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一。 全过程资助:学生资助伴随学生成长全过程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同学可以收到学生资助体系简介、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绿色成长方案手册等。而后,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应: ·认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到乡镇街道办一级的民政部门盖章,按时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寄回学生资助中心。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是学生申请各项资助时必须提供的资料。 ·如果家庭筹措学费、生活费有困难,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提供帮助。 ·如果家庭不幸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为你提供燕园关爱助学金等资助。 ·如果希望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请及时到当地政府的学生资助管理

我国现有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研究

我国现有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一样获得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家出台的一些资助项目,并就高校在认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简单的解决办法,使资助政策在高校中能够高效率的发挥作用。 标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问题措施 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大学高昂的学费及大城市的消费水平也使得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望而却步。如何资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完备化、多元化的资助体系。这套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 等政策。因而,高校的资助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一、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教育部为了激励高校学生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获奖人数约占全国高校学生人数的0.2%,获奖学生将获得8000元的奖金。为了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努力学习,国家规定,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使同学们能够在经济上的补助,更重要的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国家奖学金是以激励贫困生为导向的资助方式。 2.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略有不同。资助对象为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评奖一次,获奖人数占全国高校学生人数的3%,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设立主要用于激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资助奖励。 3.国家助学金 除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是国家和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又一覆盖范围更广,资助力度更大的政策。主要资助高校里品行表现较好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分为三个档次:一等每人每年资助4000元,二等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三等每人每年2000元。高校里20%的学生都能获得资助,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

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摘要:高校贫困生档案是做好贫困生相关工作的基础。本文提出了贫困生档案的 建立程序和主要内容,并对贫困生档案的管理原则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档案;资助工作 贫困生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作档案,产生在高校日益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中,相对于普通档案,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操作流程。建立完备的贫困生档案,可以全面地了解掌握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客观了解和分析高 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时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问题,做好高校的济困助学工 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贫困生档案的建立程序 由于高校贫困学生身份的流动性和家庭情况的变化性,使得贫困生档案的变 动性比较强。鉴于贫困生档案的这种特殊性,贫困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程序应与 普通档案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应由学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院系审定工作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认真、负责地共同完成此项工作。贫 困生档案的建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学生提出申请 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的实际状况。学生入学后,向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提 交申请材料时,应同时出具此表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班级民主评议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班级贫 困生认定评议小组收集好《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组织申请学生 填写《贫困生档案申请表》。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贫困生认定标准 及学生提交的材料,结合学生日常实际消费水平,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 关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重点考虑孤残学生、烈 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 学生,最后确定本班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报院系认定工作组进行 审核。 (三)院系审定 院系认定工作组要认真审核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 应在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四)公示 院系审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持有贫困生档案的学生名单在本院系范围 内进行公示。如有异议,学生可向院系审定工作组提出质疑。审定工作组应在接 到异议材料的3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院系审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 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 个 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及时做出调整。 (五)特殊程序 学生由于家庭突发变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需要申请贫困生档案时,辅导员 可在了解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院系审定工作组审核后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审批。 (六)建立贫困生档案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本专科学生) 财政部教科文司 教育部财务司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六年六月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通过国家资助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资助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直招士官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

关于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9-09-19T23:17:07.950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10期作者:李黎 [导读]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92-01 摘要:通我国高等教育现有资助体系存在功能定位、资助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构建助学体系应突出有偿资助的指导思想,开拓和维护国家助学贷款的主渠道功能,奖、助学金应该在资助体系中突出以减免学费,将贫困生的物质和精神资助相结合,定位贫困生的工作应提前。 关键词:高校;资助体系;大学生 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我国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政策体系介绍》中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因此,政府才能向社会公开承诺“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现有的资助体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仍然非常紧迫:资助政策在各省市不同高校和学生存在差异;有的银行签合同及划款不到位;助学贷款还款风险直接关系资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本文主要从各种资助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等层次来论述中国高校资助体系的指导思想、角色责任、资助模式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 1 目前高等学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构成助学体系的各种资助方式相互间的功能错位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已全面改为收费制,任何人上大学都有依法缴费的义务,贫困不是不缴费的理由。现有资助体系“奖、助、贷、减、免、补、勤”各种资助方式并列排位,有偿与无偿混淆,相互关系错位。“贷”与“勤”属于有偿资助,而“奖”、“助”、“减”、“免”、“补”属于无偿资助,有关方面按高校收费制度的补充机制来定位贫困生资助体系。 1.2 奖学金不一定是助学金 随着1999年高等教育收费并轨与扩招,贫困大学生问题凸现,有统计研究表明,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突出综合素质的奖学金竞争中比例很低。在社会呼吁和教育部门要求下,高校奖学金开始向贫困生倾斜,低标准、高覆盖,奖励贫困生中的优秀者。高校设立奖学金的目的不在于资助贫困生,而在于激励优秀的学生,奖学金的性质是奖励,不是济困。学生品学兼优不能获奖的原因只因不符合“贫困”条件,家长、社会一时不能理解,在贫困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制造了矛盾。 1.3 重物质轻精神的资助体系对贫困生身心健康不利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完善资助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学费减免、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部分贫困生的压力,但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问题和心理压力却往往被人忽视。 1.4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滞后,且出现诚信问题 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新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上学困难问题。目前,把资助政策的宣传定位在录取通知书发放时则太晚了。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应前移至中学阶段,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确定其身份并申请资助。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诚信问题。现有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违约风险大,拖款欠款在所难免,有关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不时见诸报端,严重的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也导致了银行对风险估计过高,发放谨慎、程序烦琐。 2 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改进措施 2.1 国家对高校资助体系进行宏观调控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理性探讨与实践要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综合应对才可见效。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多渠道资助体系教育的受惠对象是国家,国家有义务也有必要保证助学贷款持续进行,并承担助学贷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同时,国家多方位的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以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积极争取包括海外华侨、社会名人、企业集团、高校学者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款、发行国家教育、福利彩票等方式拓宽其金融渠道。目前,以广州大学为例,从05-07年近三年时间,获得国家及省政府资助金近2000万元,国家助学贷款总金额高达3000万元,社会资助经费比05年翻了2-3倍,从原来的每年平均近3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 2.2 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应该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工作在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要更加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沟通,尽可能地给予其倾诉的机会,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使他们在逆境中健康成长。其次,学校要在贫困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成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消费观,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激励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用乐观向上的态度,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2.3 加强诚信教育并制定相关政策 学生的诚信意识是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因素,也是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积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组织学生签定《国家助学贷款承诺书》,进一步宣传个人诚信系统知识,让学生了解贷款违约要承担的严重后果。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使学生被动还款变为主动还款,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诚信,以解决贷款道德风险问题。同时,加强社会监督,我校每年分别将未还清贷款毕业声的情况以信函形式——《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告知用人单位,请用人单位配合学校,督促学生按时还款。除此之外,还认真做好贷款毕业生跟踪联系工作,经常与贷款经办银行沟通,了解贷款毕业生的还款情况,协助做好贷款的催还工作。 2.4 大力调整大学生资助模式 目前各种资助方式相对独立、缺乏协调与配合。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被减免当年全部学费、还不影响其他专业奖学金的获得,部分学生可能得到超过一万元的资助,过大的资助额已经超出了资助贫困生的内涵,还挤占了其他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机会。奖、贷、助、补、

贫困生帮扶措施

xx小学贫困学生帮扶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中央精神,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现决定在学校开展对学困生“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学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学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帮扶对象 1、遵纪守法,品行优良 2、诚实谦逊,好学上进 3、经济困难,并迫切需要资助的 三、帮扶方式 1、由全体老师与学困生结对帮扶,每人帮扶一名学困生; 2、具体活动校少先队组织进行,学校教师自愿帮扶; 3、帮扶包括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 四、帮扶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学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父母一方或双方残疾等。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

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学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帮扶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帮扶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五、帮扶要求 1、帮扶工作自愿进行。热忱欢迎并提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帮扶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3、由各年级推荐贫困学生名单,少先队对照帮扶条件认真审核无误后,上报校领导; 4、帮扶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扶与被帮扶者要互相自愿,共同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学生资助体系得构建 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得快速增加,贫困生得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得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得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与山区,贫困生与特困生得比例更高。贫困生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得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围绕贫困生资助,国家有关方面先后进行了十多年得研究、探索与实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得贫困生资助体系,并且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现行得资助体系中也存在着一系列得问题。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缺乏有效得认定机制 高校贫困生认定就是贫困生资助工作得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得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得公平与均等。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资助贫困生得工作模式就是“学生报---教师定---学校批”,这种工作模式得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多得不确定得因素。比如,学生“报”得真实可信度问题,教师“定”与学校“批”得依据与标准问题。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助学工作得面广量大,再加上部分从事助学工作得教师得责任心不强,不注重改进工作得方式方法,不愿进行深入细致得调查研究,不去熟悉与掌握基层学生得实际情况,将资助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地处理,结果就导致“伪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得出现,让有限得资金没有帮助真正得贫困生,使不该资助得学生得到了资助。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资助得有序操作,使之真正做到公平与公正,增强资助得实效性。对策: 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得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必须成立专门得认定机构,制定规范得认定程序。完善认定机制,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提高资助资金得效益与效率。 构建量化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得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指学生拥有得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等方面手设计。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负债总值等等;人力资源指标要包括供养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家庭健康与教育支出情况;自然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有无特殊性产业;社会资指标主要指家庭社会关系网及其资助状况;特殊性指标主要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学生个人综合指标指学生拥有电脑、手机等高档物品情况、饮食及娱乐消费水平、学生德育综合评定等,要在调查研究得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线,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及时地了解贫困生得贫困程度;认定时应严格遵守贫困生认定得各项制度与程序,克服认定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不断提高济困资金得使用效益。同时要在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制度得基础上,加快开发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贫困生认定工作得信息化与网络化,大力节省贫困生认定得信息成本。 对贫困生成长过程中缺乏心理疏导与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近万元得学费及生活费占去了她们家庭收人得大部分,经济压力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得心理状态之中。还有很大部分贫困生要依靠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开销,她们事事都要考虑经济因素,无形之中更增加了学生得心理负担。 贫困生得心理贫困与其青少年时期得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家庭教育环境就是贫困生早期性格形成得主要影响因素。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贫困人群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与她们得社会存在相适应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定势。其中得一些负面因素,如思维方式得封闭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得敏感、对社会得不满情绪等将会影响贫困生得人格与

最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最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准大学生们看过来 日前,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编印了2016年版《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本专科学生),将于高考结束后免费发放给每一位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学生。 《简介》全面介绍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三不愁”: 一是入学前不用愁。全国大多数县(市、区)都开办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向家庭所在地的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办理贷款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中西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还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资助,用于支付入学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 二是入学时不用愁。如有新生实在不能筹集到足够的上学费用,可以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 三是入学后不用愁。学校对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和申请资助的其他学生,将全面客观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和程度认定,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精准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解决突发临时困难问题,以临时困难补助等为主;解决综合能力和生活补助问题,以勤工助学等为主。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本专科学生)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通过国家资助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资助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