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术语表

哲学术语表

哲学术语表
哲学术语表

哲学术语表

先验知识

先于经验的知识。在哲学上,它使人联想到下述思想:人类头脑包含有若干内在的特征,它可为人类理性和悟性提供基础。不过,“先于”还指论证中的各种合理性形式,它不依赖感觉或其他类型的经验。参见笛卡儿和康德。

分析/综合区分

康德提出的关于人类判断的一种理论,认为命题和判断可分为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陈述的谓词以包含在主词之中,综合陈述则相反。因此,“一切单身汉都未婚”这一陈述是分析性的,而“一切单身汉都不想结婚”则是综合性的。

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术语,从古希腊到当代哲学,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最近的意义是由海德格尔提出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认为,“存在”先于“存在者”或事物,因为前者包含了后者被理解和获得意义的条件。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历史的,不可还原的。

笛卡儿二原论

笛卡儿提出的思想,认为心灵和身体尽管表面看来互不相容却是互相影响,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这一理论引起了不少的问题,其中包括:心理和生理如何联系?是否存在着支配二者的普遍自然法则?世界是否全然是精神的?

公民社会

非政府的运作领域,公民自愿或非自愿地在其中参与文化和经济活动,他们个体的和集体的认同也取决于这些活动决定而不是由国家决定。在政治哲学中,“公民社会”概念特别引起争议,关于它的性质和功能的观点是确定属于何种哲学流派的关键。参见洛克,卢梭,葛兰西。

交往行为

目前十分流行的“交往行为概念”,是由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简言之,它指倾向于产生理解和交往的行为。哈贝马斯认为,这是现代世界基本的政治项目。

解构

一种当代哲学方法,意在追究哲学论证的不一致和偶然性,主要归功于德里达的工作。解构主义者的运作旨在玩掉反对他们的哲学论点。

辩证法

一种逻辑哲学,有时可延伸为一种关于世界结构及其发展的观点。最著名的辩证法哲学是黑格尔提出的,他的现实整体观是由包括正题、反题、合题的人类推理过程导出的。

经济决定论

马克思哲学中的关键因素。经济决定论基于下述观点:一切人类历史都决定于人类的生产关系。因此,一切社会、文化的、政治的现象都不能在经济意义之外来解释。例如,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只能在其经济根源中才能理解。

经验主义

一种哲学流派,认为知识决定于感觉经验。参见洛克、巴克莱、休谟。

认识论

知识论。专门研究知识及其论证的限度和条件。

存在主义

由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发动的哲学运动,其基本思想是:每一个体都是他或她自己的世界。

证伪

波普尔用于表示科学与非科学界限的术语。波普尔认为,科学是通过证伪现成的科学理论而进步的,一个理论在经过严格的检验之后,将为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所替代。自称永远不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理论。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普遍性观点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思想流派。在事物秩序中,人文主义赋予人和人性以比上帝和自然更多的意义。这一术语只是到19世纪才时兴起来,而在此前一直用于描述典型的文艺复兴哲学。

超现实

在一个大众媒体支配大众文化的世界上,已经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了。换言之,大众媒体的符号和意象在当代文化中如此无所不在,尤其是在美国,几乎可以把文化称为“超现实”了。参见博德里亚尔。

唯心主义

一个认为现实完全是精神活动的哲学流派。换言之,显然有内在品质同头脑中的相应概念相分离的事物,完全是由精神相协调的。

不可让渡的权利

这一思想在启蒙运动中流行起来,认为人有某些开始天生的基本权利,是不能被剥削的。例如,财产权、居住权、饮食权等。参见潘恩。

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哲学概念,把语言理解为言说者所玩的重叠而复杂的游戏系统。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每一个言语都是语言游戏中的一个步骤,它不仅仅是语言实践,而且是生活方式。尚无普遍的理性作为一切语言游戏背后的规则基础,这就意味着哲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游戏。

罗格斯中心主义

哲学家德里达所用的术语,指西方文化中以罗格斯为中心的概念。

形而上学

关于现实的性质和结构的哲学考察。形而上学不同于物理学,它关心的是超物理的/非物理的世界,例如,上帝、人的灵魂、时空的性质。

范式

库恩旨在描述科学哲学架构而提出的概念。库恩认为,科学并不是以直线逐渐逼近真理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在每一特定阶段为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价值信念框架(范式)所左右;范式提供某种成套的标准来评价任何科学理论的有效性,而科学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客观的真理标准。

后现代主义

旨在反对围绕欧洲启蒙运动的所谓现代哲学的一场哲学运动,它反对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理性或客观知识的理论,或一般说来,可能存在永恒的人类知识基础的思想。在多数后现代哲学家看来,人类思想和知识完全是历史的偶然的。

实用主义

于19世纪发源于美国的哲学流派,实际上存在着不止一个实用主义流派。而多数实用主义哲学家都持有这样的基本观念:人类知识的基础存在于人类进化和人类价值/兴趣的偶合性中而不是理性中。

极权主义

一个颇有争议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在20世纪50和60年代成为描述希特勒和斯大林政权的时髦术语。阿伦特的定义最为中肯,即认为极权主义政权不仅仅是专制,或许其突出的特点是造成每一个人心头的极度恐惧。

真题网提供

2007年考研哲学基础笔记

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1、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全部运动:人也成为机械

2、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

3、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

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2、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3、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如: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如;绝对理念

三、哲学上的对立和斗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发展观斗争:古代的辩证法是朴素的:以门巴尼德为代表。

近代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以黑格尔为代表,表现:不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就是重复,是增加或减少。

现代的辩证法是唯物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代表。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1、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的理论体系;

3、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4、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的科学体系。

五、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1、最显著的特点: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

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2、重要特点: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的。

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批判精神上: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察事物,本质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是批判与革命的。

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僵化。

科学性:指它在实践的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提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

抽象与具体:

指导与被指导:

普遍与特殊: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的革命:

1、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与唯物论相结合,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与结合,从而使哲学第一次获得真正的科学性,成为完全科学形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研究社会历史学问题的各门学问与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精确性;

3、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提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

剩余价值学说披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二者共同指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4、第一次正确性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摒弃了以往认为哲学是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绝对真理的观点;

摒弃了把哲学凌驾于科学这上,当作科学之科学的幻想;

明确指出:一切具体科学都是哲学的重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是指导作用,而不能取而代之。

八、物质的定义:列宁---物质是樗着客观存在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存在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

为我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有四层含义:

其一,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物质概念,这样就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与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

其二,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这就与客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客观唯心主义也说有一种客观实在,但这种客观存在但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知,如神,是不能为人的感觉所感知

其三,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就与主观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主观唯心主义也有一种客观实在,但是他们认为感觉是第一性的,主观产生了客观实在其四,这种客观实在能被意识所反映。这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如果有一种存在不能被人们所认识,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客观实在

九、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

2、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代表一般、个性代替共

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一是指事物相对某参照系没有发生位移;二是指处于量变过程中的物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十一、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因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内容、实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无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十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运动都是运动的绝对与运动的静止的统一:只承认绝对运动反对相对静止的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只承认相对静止反对运动的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的观点。

2、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4、相互渗透的关系:运动有静、静中有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十三、承认静止的意义:

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理解事物的多样性。相对静止的含义之一,就是承认事物的稳定性,即事物之间质的区别。

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相对静止是运动的参照系,即使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也要确定一个相对静止的事物作为参照物加以描述。

第三,相对静止是物质文化的本质条件,因而是生命的本质条件,没有相对静止,就不会有生命现象。

形而上学不能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其中一种倾向是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另一种倾向是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陷入了相对主义诡辩论。

中国古代的庄子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就是相对主义的思想。

十四、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即一维性可不可逆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即三维性。

十五、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与物质不可分,因为物质是客观的,所以时空也是客观的。

承认时空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否认时空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承认时空客观性又否认时空同物质运动的联系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十六、时空的特点:

1、时空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离性,无条件的、绝对的;化。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具体时空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的状态的变化而变

2、时空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时空的有限性是指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时间上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有边有际。

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无限是绝对的、永恒的,是对有限的超越;有限是相对的、短暂时

无限与有限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十七、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层含义:

1、一是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

2、二是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以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十八、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有是客观的;之一。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十九、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斗争。

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义要表现阶级

科学实践——是从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二十、实践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十一、对世界与人的关系的两种对立的看法:

观点:旧哲学中,人与世界被看做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

唯心主义把世界看作是某种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外化了的产物,人不过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或精神的工具。

缺陷:1、一个抓住精神、各持一端,始终建造不起沟通人和世界关系的桥梁;

2、人和世界始终是抽象的、贫乏的、空洞的。

二十二、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客体的范围: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客体的含义有二层:一方面: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

另一方面:客体不能与客观事物相等同,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决定客体的因素:一是取决于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二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水平。故客体也是历史范畴。

3、客体的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二十三、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1、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与实质看:⑴它不同于一般物质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包含了这两种在内;

⑵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没有的新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⑶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与制约,另一方面主体又不断地发展并打破客体的限定,越

客体。这种主客体之间限定和超越及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与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⑴主体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化成果得以保存。

结果:造成人的活动的体外积累,形成了人类积累、交换、传递、继承和发展自己本质力量的特殊方式---社会遗传方式,使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⑵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推动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结果:人通过客体主体化这种形式占有、吸收对象(前人的活动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提高主体能力,有新的更高的水平去改造客体。

⑶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类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和发展现实世界的矛盾,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⑷在这个双向过程中,实践又形成了人的主观世界、创造出属人世界(即人类世界),从面实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和实际把握。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它们分化统一的基础。

二十四、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⒈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

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

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

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包括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

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区别:

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特点不同-----客观世界特点:①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着

基础不同-----外部自然存在的物质基础在其自身,人的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主观世界则以人脑为物质基础,以意识等要素及运动为机理。

⑵二者不完全同步-----主观世界可以背离客观世界,发生幻想、错误,也可能超越客观世界,对未来作超前反映。

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⑴在内容上同构;

⑵运动规律有同一性;

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⒋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因为:

⑴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⑵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接触点;

⑶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与途径。

二十五、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⒈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自在世界产生于人类世界之,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接触到的自然界,即未被人化的世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即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⒉区别:

⑴自在世界独立于人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一切乾处在盲目的运动中;

⑵人类世界与人的活动不可分。人化自然是----①被人的活动改造过的自然,

②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

③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④人类世界的独特性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⒊联系:⑴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反过来又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

⑵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参与到整个自然中去,出现了两种情况:

①一是自在世界的运动以其强大的力量强行铲除人化自然的痕迹,使人的活动淡化和消失;

②二是人化自然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与结果,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特别是生物圈内的物质、能量的流通与变换,出现生态失衡。

二十六、联系:含义---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这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指导意义:1、要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有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2、每一事物和现象自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各个部分、要素、成分和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二十七、联系的客观性---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立观点:唯心主义:1、不是一味地反对联系,有的还特别强调联系,但它所讲的联系只是观念的联系;

2、它不是把观念的联系当作事物的联系在思想中的反映,反而认为事物的联系是由观念的联系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1、联系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联系。

2、并不抹杀事物之间界限与质的区别,相反,承认联系是建立在区别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区别就没有

形而上学宇宙观:只看到事物质的区别,没有看到联系,从而把事物孤立起来。

二十八、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指导意义:1、人们在实践中,全面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2、反对孤立和片面的观点。

二十九、联系的具体性---任何事物的联系都由该事物所含的特有矛盾决定的。具体性决定了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事物与现象的联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形成极为复杂多样的联系图景。

主要联系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三十、系统--是指一个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是标志事物整体性的哲学范畴,事物都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

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是事物最本质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深刻地提示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结构性:考察系统特别要注意研究系统的结构性,只有通过结构的作用,才能形成系统的属性与功能,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3、层次性:系统都是分层次的,层次不同,功能与作用也不同。

4、开放性:一系统与它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十一、发展与运动的关系:

区别:1、运动包括事物的一切变化及过程,包括发展在内;

2、发展是事物变化的总趋势和总方向,是事物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无序向有序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联系:发展和运动都离不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都是以联系为基础。

三十二、质、量、度:含义:1、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特点:①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质不变则事物存在;

②每一事物有多方面质的规定性;

③事物的每一属性是事物与它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质。

2、量---事物存在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各构成要素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的数量规定性。

特点:①量与事物存在不同一;

②每一事物有多方面量的规定性。

3、度---是事物保持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同时有质与量两个方面,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三者关系:1、质是量的基础,对量起制约作用;

2、量是质的必要条件;

3、事物的质有上、下二个数量规定。

指导意义:1、质是区别事物的根据,认识事物的起点,只有把握事物的质才能正确认识和改变事物;

2、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心中有数”;

3、度,就是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在实践中,一方面就要遵循适度原则,保持事物在一定范围的稳定;另一方面,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就要勇于打破旧的度,把事物推向新的阶段。

三十三、量变与质变:

1、量变---指事物的数量与场所变化。

特点①不显著、微小;②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连续、渐进的变化,因此量变阶段事物面貌是静止、平衡、稳定的。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特点:①显著、突发;②是事物连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因此质变阶段事物的面貌是统一的分解、平衡、静止、稳定的打破。

3、质变与量变的关系:量变与质变不可分,相互渗透。

①量变中的质变,包括:局部质变,事物总体上处于量变,但一部分或局部发生了质的变化;

阶段性质变:事物----------------- -,但由于本非本质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②质变中有量变。事物从质变开始到质变的结束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新质的量变。

三十四、质变量变规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转化,这就是推进事物变化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内涵及指导意义:即,1、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准备----一方面,要想做一件事,必需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另一方面,坏的事变也是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要求防微杜渐,防串于未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细小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3、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广阔的道路和前景。

三十五、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而实现的。其含义为:

1、一切事物都包含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方面;

2、一切事物都是肯定与否定方面的辩证统一,每一事物都包含内在的否定性,即趋于灭亡的必然性。

真题网提供

哲学常识总复习提纲

唯物论

一、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什么?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二、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什么是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知识研究的只是世界某

一特定领域的问题,揭示的是这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的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特点:(1)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服务。(2)实践性: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四、怎样理解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意识也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和反映,所以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明了物质的客观性。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明了物质的可知性。

(3)“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东西,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2、意识的含义: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因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意识就不会产生。

(3)从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分割,不能并列,也不能颠倒。承认前者,同时也承认后者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但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受前者制约。只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是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颠倒两者的关系,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

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是怎样的?应怎样认识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出现的正确和错误、成功和失败?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客观和主观的关系,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的东西;人们的思想则是主观的东西。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要使主观符合客观。

2、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处理得是否恰当,往往导致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所谓正确,从哲学的高度说,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相统一;所谓错误,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主观对客观相背离。因此,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人们的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就在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七、一切从实际出发

1、哲学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这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2、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3、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必要性:

(1)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2)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4、反对主观主义

(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

(2)经验主义: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的经验。

(3)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

(4)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

(5)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5、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6、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要掌握全面的、总和的实际情况;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掌握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客观的实际,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由此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的问题。由此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九、怎样全面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突现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4、正确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既要反对否定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要充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不搞精神万能论。

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怎样做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质,即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4、(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想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十一、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1、规律和含义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第三、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是不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

(3)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在实际活动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2、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和表现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

(2)含义: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

(3)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因:第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第二、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第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是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4)表现:第一、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地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第二、按照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事物。

(5)主观能动性实现的条件:第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或不顾实际条件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第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和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增强的。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宿命论的观点,又要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主观主义的观点。

十二、实事求事和解放思想的关系

1、含义: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的含义: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统一就统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上。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所束缚,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观的法宝。

哲学术语表

哲学术语表 先验知识 先于经验的知识。在哲学上,它使人联想到下述思想:人类头脑包含有若干内在的特征,它可为人类理性和悟性提供基础。不过,“先于”还指论证中的各种合理性形式,它不依赖感觉或其他类型的经验。参见笛卡儿和康德。 分析/综合区分 康德提出的关于人类判断的一种理论,认为命题和判断可分为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陈述的谓词以包含在主词之中,综合陈述则相反。因此,“一切单身汉都未婚”这一陈述是分析性的,而“一切单身汉都不想结婚”则是综合性的。 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术语,从古希腊到当代哲学,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最近的意义是由海德格尔提出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认为,“存在”先于“存在者”或事物,因为前者包含了后者被理解和获得意义的条件。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历史的,不可还原的。 笛卡儿二原论 笛卡儿提出的思想,认为心灵和身体尽管表面看来互不相容却是互相影响,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这一理论引起了不少的问题,其中包括:心理和生理如何联系?是否存在着支配二者的普遍自然法则?世界是否全然是精神的? 公民社会 非政府的运作领域,公民自愿或非自愿地在其中参与文化和经济活动,他们个体的和集体的认同也取决于这些活动决定而不是由国家决定。在政治哲学中,“公民社会”概念特别引起争议,关于它的性质和功能的观点是确定属于何种哲学流派的关键。参见洛克,卢梭,葛兰西。 交往行为 目前十分流行的“交往行为概念”,是由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简言之,它指倾向于产生理解和交往的行为。哈贝马斯认为,这是现代世界基本的政治项目。 解构 一种当代哲学方法,意在追究哲学论证的不一致和偶然性,主要归功于德里达的工作。解构主义者的运作旨在玩掉反对他们的哲学论点。 辩证法 一种逻辑哲学,有时可延伸为一种关于世界结构及其发展的观点。最著名的辩证法哲学是黑格尔提出的,他的现实整体观是由包括正题、反题、合题的人类推理过程导出的。 经济决定论 马克思哲学中的关键因素。经济决定论基于下述观点:一切人类历史都决定于人类的生产关系。因此,一切社会、文化的、政治的现象都不能在经济意义之外来解释。例如,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只能在其经济根源中才能理解。

马克思哲学术语

英汉马克思主义理论常用词汇 A abstract labour抽象劳动 accumulation积累 Adler,Max阿德勒,麦克斯 Adorno,Theodor 阿多尔诺,西奥多 aesthetics 美学 agnosticism 不可知论 alienation异化 Althusser, Louis 阿尔都塞,路易 anarchism 无政府主义 ancient society 古代社会 anthropology人类学 archaeology and prehis tory考古学和史前史 aristocracy贵族统治 art艺术 Asiatic society亚细亚社会 Austro-Marxism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automation自动化 B Bakunin, Michael巴枯宁,米哈伊尔

banks银行 base and superstructure基础和上层建筑 Bauer, Otto鲍威尔,奥托 Benjamin, Walter本杰明,瓦尔特 Bernal, John Desmond 贝纳尔,约翰·德斯蒙德Bernstein, Eduard伯恩施坦,爱德华 Blanquism布朗基主义 Blosh, Ernst布洛赫,恩斯特 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主义 Bonapartism波拿巴主义 bourgeoisie资产阶级 Brecht, Bertolt布莱希特,贝托尔特 Bukharin, Nikolai lvanovich布哈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bureaucracy官僚机构 C capital资本 capitalism资本主义 cartels and trusts卡特尔和托拉斯 caste种姓 centraliz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capital资本集中和积累chance and necessity偶然性和必然性 Christianity基督教 circulation流通

科技哲学复习资料

科技哲学复习资料 一、定义和概念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只是形态的生产力。 DNA的定义:生命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 高技术的定义:1.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2.“尖端”的、“前沿”的、“先进”的技术。3.从经济角度对一类产品企业或产业的评价术语,凡是技术所占比重超过一定标准或比例时就可以称为高技术产品、企业或产业。 温室效应的定义: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氟氯烃等气体含量不断增加,这些气体对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导致地球表面和底成大气温度升高,这就造成了“温室效应”。 酸雨现象的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雾、露、霜等,是由大气中的硫酸、硝酸和云层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的。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功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复制,在生物反演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遗传信息得以表达,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与亲代相近的性状。 技术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定义: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创造技术、运用技术来变革和控制自然的过程,必须遵从自然规律;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技术发展方向、速度和水平要收到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期间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并和人类生活、生产联系起来,认识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 生态学的概念: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生命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环境系统则主要包括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 新能源技术的概念:主要指对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内容和意义 哥白尼日心说的内容和意义: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3.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太阳系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虽然今天看来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其发表仍旧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使得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有了牢靠的基础,成为近代天文学诞生的标志,激发了物理学理论和实践的革命,推动了力学的发展,从而成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日心说动摇了神学的宇宙观,从而成为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的发展的意义:被认为是子牛顿力学之后的第二次科学大综合。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大事件,而且也是整个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能量守

哲学英语词汇

哲学英语词汇 陶冶;教化cultivation 陶治;教育{德}bildung 博士论文Doctoral dissertation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发生法genetic method 象征主义symbolism 进化论派教育学Evolutionistic pedagogy 进步主义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 传记法biographical method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Olympian Olympic Olympic games 意志will 意志教育education of will 意识consciousness 意识流streams of consciousness

慈善学校charity school 感官训练sense training 感官唯实论sense realism 感官教育sense education 感官陶冶sense culture 感情;感受;情感feeling 爱国主义;爱国情操patriotism 新人本主义;新人文主义neo humanism 新教育New education 新教学校Protestant school 暗示suggestion 暗示感受性suggestibility 暗示诘问suggestive questioning 溯因考察causal investigation 禁闭confinement punishment

禁欲主义Asceticism 经院主义;士林哲学Scholasticism 经院学者;士林哲学家Scholastic 经验教育学Empirical pedagogy(教育学,教学法)经验论;经验主义Empiricism 圣经学校Bible school 资讯;知识information=knowledge 运动员风度;运动家精神sportsman ship 道德morality 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 道德教学moral instruction 顿悟;洞悟;洞见;洞察insight 实用主义pragmatism 实质训练material discipline

中英文哲学名词解释

中英文哲学名词解释:哲学主义 哲学主义 形上学 (Metaphysics) 研究我们所接触的物质世界的背後到底是什麽,甚至这个物质世界到底存不存在。(见"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 美学研究一件事物要具备什麽元素才能称得上是"美"。 伦理学研究人应以怎样的行为标准去生活,才能为人类带来幸福。 生态哲学 (Ecophilosophy) 研究世界各地的哲学及文化趋势与地球生态的关系。 一元论 (Monism) 宇宙万物都是由同一种元素造成的。 二元论 (Dualism) 宇宙万物都由两部份组成的。例如:柏拉图的二元论是"宇宙分为理型世界与感官世界"(见"理型论")。 无神论 (Atheism) 宇宙没有神。 一神论 (Monotheism) 全宇宙只有一个神。例如:基督教。 多神论 (Polytheism) 宇宙中有多过一个神。例如:佛教。 不可知论 (Agnostism) 无法确定是否有神存在。 泛神论 (Pantheism) 认为假如神是无穷无限的话,他便应存在於(他所造的)万物中。 自然神论 (Deism) 相信神在创造宇宙万物之後,只会透过大自然显现自己,绝对不会透过超自然的方式显现。 知识论关於知识的起源及其本质的一些理论。 宇宙论关於宇宙、时间及空间的来由和它们的本质的一些理论。 理型论 宇宙分为"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比如说:人是由肉体(理型)和灵魂(感官)组成的。 机械论 (Machanistism) 一种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都在相同且永远不变的规则下活动,因此所有的变化都能用数学精确地计算出来。 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研究人类的个体的存在,一个人的存在方式。 理想主义 (Idealism) 相信在生命的基本物质上,有一种精神、思想存在着。虚无主义 (Nihilism) 每一件事物都没有特别的意义,怎样都可以。 理性主义 (Rationalism) 在学习知识上,理性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经验主义 (Empiricism) 在学习知识上,感官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重要哲学术语英汉对照

certainty 确定性 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 class 总纲、类 clearness and distinctness 清楚与明晰 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concept 概念 consciousness 意识 consent 同意 consequentialism 效果论 conservative 保守的 consistency 一致性,相容性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 content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内容 contingentnecessary distinction 偶然-必然的区分 continuum 连续体 continuum hypothesis 连续性假说 contradiction 矛盾(律) conventionalism 约定论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 反事实的条件句 criterion 准则,标准 critique 批判,批评 Dasein 此在,定在

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 defeasible 可以废除的 definite description 限定摹状词 deontology 义务论 dialectic 辩证法 didactic 说教的 dualism 二元论 egoism 自我主义、利己主义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消除性的唯物主义 empiricism 经验主义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思想) entailment 蕴含 essence 本质 ethical intuition 伦理直观 ethical naturalism 伦理的自然主义 eudaimonia 幸福主义 event 事件、事变 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 进化认识论 expert system 专门体系 explanation 解释 fallibilism 谬误论 family resemblance 家族相似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 1、什么是科学哲学? 1.广义: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国外也称为科学的逻辑学,科学的方法 论)分为一般的科学哲学,专门的科学哲学。 2.狭义:专门指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某种流派,某种思潮。 2、简述培根的归纳法 答:归纳法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收集材料。准备充足完善的自然和实验的历史材料,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第二步,运用“三表法”,整理材料。“三表法”中第一表是“本质和具有表”,它的任务是把所要考察的某种性质的一些正面例证放在一起。第二表是“接近中的缺乏表”(差异表)。它的任务是搜集和登记有关研究对象的反面例证。培根看来,研究事物的某一性质时,不仅要收集正面的例证而且要收集反面的例证。因为单有正面例证,不能正确地进行归纳。第三表是“程度表”(比较表)。它的任务是搜集和登记有关研究对象以不同程度出现的例证。培根认为这“三表”向理智提供例证,有了充分的例证,就为归纳做好了准备工作。第三步,进行真正的归纳。 3、简述笛卡尔的怀疑法有几条原则,各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 笛卡儿在在《谈谈方法》一书中指出了自己的怀疑方法所遵循的四条原则。“ 第一条,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 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 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 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 不要多放一 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第二条,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 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 以便一一妥为解决。第三,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 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 一点一点逐步上升, 直到认识缓复杂的对象。最后,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全面地考察, 尽量普遍的加以复查, 做到确信毫无遗漏。要得到确实性, 普遍怀疑就是基础、出发点。 4、简述休谟在归纳问题上的观点 答:休谟认为因果推理是建立在经验归纳推理上的,是“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印象到我们称为原因或结果的那个对象的观念的那个推移过程。”。它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也依赖于“过去经验的恒长结合的记忆”。通过因果推理,最终建立的是“超出我们记忆和感官的直接印象以外”的具有普遍性的因果关系。这样一来,一个因果推理在形式上无疑就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在实质上与归纳推理有共同之处,即:都是结论超出前提的推理。而归纳推理是不能从前提必然地得到结论的。如果说因果推理的必然性只能以经验归纳推理为基础,那么只有归纳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因果推理的必然性才具有合理性基础。因此要证明因果推理的必然性,则只有先证明归纳推理的必然性。如果不存在本身具有永真性而又能够扩展知识的归纳推理,那么因果推理就不具有必然性。我们据此就可以将休谟对归纳推理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怀疑重构如下:一、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的证明,因为在归纳推理当中,存在着两个逻辑上的飞跃:第一个是从实际所经验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无穷对象的结论;第二个是时间上从过去、现在的经验跳到了对未来的预测。很明显,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而且同时过去的和将来的也可能不同。二、归纳推理的必然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明,很多人喜欢根据归纳法在现实中的成功去证明归纳,那么这其中就不可避免的运用到了归纳的原则,因此导致了循环论证的问题。三、感官告诉我们过去一直如此,并没有告诉我们将来仍然如此;并且感官告诉我们的只是现象间的先后关系而不是因果关心,所谓的联系也只是出于人们习惯性的心理联系。

科学哲学术语英语词汇

ad hoc hypothesis 特设性假说 anomaly 反常 auxiliary assumption 辅助假定 auxiliary hypothesis 辅助假说 basic statement 基本陈述 behaviourism 行为主义 conceptual framework 概念框架 confirm 确证 confirmation 确证 conjecture 推测 conventionalism 约定论 conversion 改宗、改变信仰 corroborate 确认 corroboration 确认 counter-induction 反归纳 critical rationalism 批判理性主义 critical realism 批判实在论 critical thought 批判思维 crucial experiment 判决性实验 deduction 演绎、演绎法 degree of corroboration 确认度 demarcation 分界 determinism 决定论 disposition 素质、倾向 dogmatic thought 教条思维 downward causation 下向因果性 emergence 突现 epiphenomenalism 附带现象论 epistemological anarchy 认识论无政府状态 epistemology 认识论

error-elimination 除错 essentialism 本质论 explanation 解释 fallibilism 易谬主义 fallibility 易谬性 falsifiability 可证伪性 falsification 证伪 falsificationism 证伪主义 falsify 证伪 falsity content 虚假性内容 first world 第一世界 formal language 形式语言 gestalt switch 格式塔转换 guess 猜测 heuristic 启发法 hypothesis 假说 improbablity 不可几性 indeterminism 非决定论 induction 归纳、归纳法 inductionism 归纳主义 initial condition 初始条件 instant rationality 即时理性 instrumentalism 工具主义 interactionism 相互作用论 irrationalism 非理性主义 irrefutability 不可反驳性 justification 证明 justificationism 证明主义 justify 证明 logical positivism 逻辑实证主义

光学术语中英文对照

透镜系列术语中英文对照 单透镜 Simple (Single) Lenses 球透镜 Ball Lenses 歪像透镜 Anamorphic Lenses 圆锥透镜 Conical Lenses 柱状透镜,环形透镜 Cylindrical & Toroidal Lenses 非球面透镜 Aspheric Lenses 反射折射透镜 Catadioptric Lenses 绕射极限透镜 Diffraction-Limited Lenses GRIN透镜 GRIN Lenses (Graduated Refractive Index Rod) 微小透镜阵列 Micro Lens Arrays 准直透镜 Collimator Lenses 聚光透镜 Condenser Lenses 多影像透镜 Multiple Image Lenses 傅利叶透镜 Fourier Lenses 菲涅尔透镜 Fresnel Lenses 替续透镜 Relay Lenses 大口径透镜(直径150mm以上) Large Aperture Lenses (150mm) 复合透镜 Complex Lenses 红外线透镜 Infrared Lenses 紫外线透镜 Ultraviolet Lenses 激光透镜 Laser Lenses 望远镜对物镜 Telescope Objectives Lenses 显微镜对物镜 Microscope Objectives Lenses 接目镜 Eyepieces Lenses 向场透镜 Field Lenses 望远镜头 Telephoto Lenses 广角镜头 Wide Angle Lenses 可变焦伸缩镜头 Variable Focal Length Zoom Lenses CCTV镜头 CCTV Lenses 影印机镜头 Copy Machine Lenses 传真机镜头 Facsimile Lenses 条码扫描器镜头 Bar Code Scanner Lenses

哲学专业英语词汇汇编

哲学专业英语(the course of philosophical English)西方哲学专业词汇 Western philosophy西方哲学 Ancient Greek-Roman philosophy古希腊罗马哲学Hellenistic philosophy希腊化哲学 Medieval philosophy中世纪哲学 Renaissance philosophy文艺复兴哲学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西方近代哲学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西方现代哲学Jewish philosophy犹太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Philosophy of Marxism 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外国哲学Foreign Philosophy 逻辑学Logic 伦理学Ethics 美学Aesthetics 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art Metaphysics形而上学 Epistemology认识论/知识论 Methodology方法论 ontology本体论 Cosmology宇宙论/宇宙生成论 Theory of value/axiology价值论 Monism一元论 Dualism二元论 Pluralism多元论 Cognosciblism可知论 Agnosticism不可知论 Materialism唯物主义 Irrationalism非理性主义 abstract/concrete抽象/具体 Idealism唯心主义 Objective /Subjective idealism客/主观唯心主义Scepticism怀疑主义 Substance实体 macrocosm大宇宙 microcosm小宇宙 Sensibility/understanding/ reason感性/知性/理性Theism有神论 Antitheism 无神论 Deism自然神论 pantheism泛神论

刘大椿《科学哲学》读书笔记

《科学哲学》读书笔记 科学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对科学及其演化过程中的最基本问题所作的系统的哲学思考。首先,科学哲学是近现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产物,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作为一种哲学运动而兴起的,科学哲学的最卓著成果之一便是深化了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认识。 一、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的诞生 科学与哲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联系在一起讨论的,宣称科学与哲学是天然相契合、视科学为哲学发展方向的指使者的观点是片名的、不全面的。一直以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一直是极其复杂难解难分的,其间激烈缠绵的纠葛,也不乏出现互相冲突的情况。两者的关系极其复杂,从横的方面来看,它们之间有许多的联系与区别;从纵的方面来看,不同时代各有特点,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永恒关系。 但是无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冲突如何的激烈,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若是脱离科学基础讨论哲学问题,哲学将不可避免的背离当代迫切的知识论问题、道德抉择问题、终极关怀问题等现实问题,哲学的论辩也将成为与现实脱节的纸上谈兵。反之亦然,科学中的许多思想都是源于哲学(比如思辨思想),正是这些源于哲学的思想促进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哲学思想早已深深的渗透到了科学研究之中,无法脱离哲学讨论科学问题。 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种种关系归根结底,要归结到实证方法与思辨方法上去。在19世纪,出现了以谢林、黑格尔为首的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主旨是自觉地排斥思辨思想,企图将科学的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完全分离的尝试,实证哲学有其深刻的背景。这种学说,或者更确切的应成为论调,在当时的确是风行一时,但是领域仅限于“关于自然的知识”的自然哲学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相反,自然哲学所采取的方法不但是已经过时,而且还会束缚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黑格尔的颜色论调在牛顿的物理光学实验面前惨败的事实进一步的表面了自然哲学已然是强弩之末,这种窒息科学的封闭体系最终是被时代所抛弃了。但是是否要讲与自然哲学紧密相联系的形而上学思辨思想一同抛弃却不是那么的简单了。因此人们开始注意到,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也就是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思辨方法之间,并不总是互相排斥的。 科学的基本特征可以表述为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极为在逻辑上有可检验的可能性。虽然这仅仅是科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是如果不具有逻辑上的可检验性,就不能称其

数学专业英语词汇英汉对照,数学家--中英文对照

数学家--中英文对照 Weierstrass魏尔斯特拉斯(古典分析学集大成者,德国人 Cantor康托尔(Weiestrass的学生,集合论的鼻祖 Bernoulli 伯努力(这是一个17世纪的家族,专门产数学家物理学家Fatou 法都(实变函数中有一个Fatou引理,为北大实变必考的要点 Green格林(有很多姓绿的人,反正都很牛 S.Lie李(创造了著名的Lie群,是近代数学物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Euler 欧拉(后来双目失明了,但是其伟大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Gauss高斯(有些人不需要说明,Gauss就是一个 Sturm斯图谟(那个Liouvel-Sturm定理的人,项武义先生很推崇他Riemann黎曼(不知道这个名字,就是说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数学家Neumann 诺伊曼(造了第一台电脑,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数学物理的全才Caratheodory卡拉西奥多礼(外测度的创立者,曾经是贵族 Newton 牛顿(名字带牛,实在是牛 Jordan约当(Jordan标准型,Poincare前的法国数学界精神领袖 Laplace 拉普拉斯(这人的东西太多了,到处都有 Wiener 维纳(集天才变态于一身的大家,后来在MIT 做教授 Thales 泰勒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有一个他囤积居奇发财的轶事Maxwell 麦克斯韦(电磁学中的Maxwell 方程组 Riesz黎茨(泛函里的Riesz表示定理,当年匈牙利数学竞赛第一

Fourier傅立叶(巨烦无比的Fourier变换,他当年黑过Galois Noether 诺特(最最伟大的女数学家,抽象代数之母 Kepler 开普勒(研究行星怎么绕着太阳转的人 Kolmogorov 柯尔莫戈洛夫(苏联的超级牛人烂人,一生桀骜不驯 Borel 波莱尔(学过数学分析和实分析都知道此人 Sobolev所伯列夫(著名的Sobolev空间,改变了现代PDE的写法 Dirchlet狄利克雷(Riemann的老师,伟大如他者廖若星辰 Lebesgue勒贝格(实分析的开山之人,他的名字经常用来修饰测度这个名词Leibniz 莱不尼兹(和Newton 争谁发明微积分,他的记号使微积分容易掌握Abel 阿贝尔伏才,有形容词形式的名字不多,Abelian就是一个Lagrange拉格朗日(法国姓L的伟人有三个他丄aplace,Legendre Ramanujar拉曼奴阳(天资异禀,死于思乡病 Ljapunov 李雅普诺夫(爱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但更爱他的妻子 Holder赫尔得(Holder不等式丄-p空间里的那个 Poisson泊松(概率中的Poisson过程,也是纯数学家 Nikodym 发音很难的说(有著名的Ladon-Nikodym 定理 H.Hopf 霍普夫(微分几何大师,陈省身先生的好朋友 Pythagoras毕达哥拉斯(就是勾股定理在西方的发现者 Baire贝尔(著名的Baire纲 Haar哈尔(有个Haar测度,一度哥廷根的大红人 Fermat费马(Fermat大定理,最牛的业余数学家,吹牛很牛的

俄语学习:哲学专业词汇

俄语学习:哲学专业词汇 哲学философия 哲学家философ 世界观,宇宙观мировозрение 存在бытие 意识сознание 物质материя 精神дух 客观世界объективныймир 主观世界субъективныймир 阶级性классовость 实践性практичность 唯物主义материализм 唯心主义;唯心论идеализм 辩证唯物主义 диалектическийматериализм 机械唯物主义 механистическийматериализм庸俗唯物主义вульгарныйматериализм主观唯心主义субъективныйидеализм客观唯心主义объективныйидеализм 主观主义субъективизм

客观主义объективизм 可知的познаваемый 不可知的непознаваемый 不可知论агностицизм 不可知论者агностик 一元论монизм 一元论者монист 二元论дуализм 二元论者дуалист 多元论плюрализм 多元论者плюралист 世界的物质性материальностьмира 物质是第一性的。Материя--первична. 物质世界материальныймир 意识是第二性的Сознание--вторично.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Движениеявляетсяформойсуществованияматерии. 物质运动движениематерии 空间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时间время 宿命论фатализм 先天论априоризм

伽达默尔哲学的七个关键术语

伽达默尔哲学的七个关键术语 本文系帕尔默教授2002年6月27日在安徽师范大学作的学术报告,由江涛译为中文,潘德荣校。 【作者简介】R.E.帕尔默(1933-),男,美国伊利诺伊州麦克默里大学哲学教授,从事诠释学教学与研究30多年,他于1960年写的《诠释学》,系该学科的标准教材。 【内容提要】“存在之显现”是伽达默尔的真理观念。“时间性”指的是通过语言性、书写性、和诗歌的奇迹,产生了文本战胜历史“时间”而具有“同时性”的奇迹。“实践智慧”是伦理方式选择善的理智。“应用”的意思是当我们理解过去的某件事物时,我们同样领会它在今天是如何应用的“传统”是指我们在语言中继承下来的态度和方法,在我们试图弄懂任何事物时都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发生作用,而“效果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总结在发挥作用的意识。语言最典型地生存于交谈、问答、对话的平等交换之中。使人类团结在一起的节日庆典是真正交流的基础。 【英文摘要】“Emergency into being”isGadamer's concept of truth.Zeitlichreit(timeliness)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ough the miracle of language,writtenness and poetry,comes the miracle of“simutaneity”in a text that overcomes historical time.Phronoesis (practicle wisdom) is the intelligence that chooses the Good in an ethical way.Applicatio(application) means that when we understand something in the past,and we also see how it applies at present.Tradition refers to our seeing that an attitude and way of seeing that we inherit in our language is at work in our consciousness as we attempt to understand anything,whilewirkungschichttichesBuwusstsein (effect consciousness) is a consciousnes in which history is always working.ForGadamer language lives most typically in the give and take of conversation,of question and answer,ofdialogue.Gadamer also argues that the rituals and rites that hold humanbeings together in solitarity are their basis for real communication. 【关键词】真理/实践智慧/应用/传统和效果历史意识/谈话/团结/Wahrheit(truth)/Zeitlichkeit(timeliness)/Pronolisis(practical wisdom)/Applicatio(application)/Tradition and wirkungsgeschichtliches(tradition and effect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Gespraech(dialogue)/Solidaritaet(unity) 一 非常荣幸应我的朋友潘德荣邀请来和你们谈谈伽达默尔的诠释哲学,谢谢大家!在1999年退休前,当我在我的学院讲授“儒教、道教和禅宗”这门课程时[1],我试图在第一堂课中通过较详细地给一些关键术语下定义来解释儒家学说。我选择了下列术语:仁、道、理、孝、文、天和君子。当然,这遗漏了许多,例如象“诚”的重要性,但学生至少在一开始能够紧紧握住一些东西,而我在考试时也有一些东西可以问他们!我不打算在今天的讲座中来考你们,但我想运用同样的策略来向你们解释伽达默尔的诠释哲学。我将讨论他的七个关键术语或者叫概念。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提一下伽达默尔像孔子的六个方面。我相信成中英教授最近一次会见伽达默尔时也探讨了伽达默尔同儒学的类似之处,但我在这里或许能够谈谈我所想到的几个相似之处。

最新各种专业名称英语词汇中英文对照表资料

各种专业名称英语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哲学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Philosophy of Marxism 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外国哲学Foreign Philosophies 逻辑学Logic 伦理学Ethics 美学Aesthetics 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经济学Economics 理论经济学Theoretical Economics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经济史History of Economic 西方经济学Western Economics 世界经济World Economics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ics 国民经济学Nat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财政学(含税收学)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 金融学(含保险学)Finance (including Insurance)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 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

统计学Statistics 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 中文学科、专业名称英文学科、专业名称 国防经济学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法学Law 法学Science of Law 法学理论Jurisprudence 法律史Legal History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Constitution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刑法学Criminal Jurisprudence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including Science of Labour Law and Science of Social Security Law ) 诉讼法学Science of Procedure Laws 经济法学Science of Economic Law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Science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Law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International law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law,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军事法学Science of Military Law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 政治学理论Political Theory 中外政治制度Chinese and Foreign Political Institution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主义运动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中国共产党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cluding the Doctrine of China Party and Party Building)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国际政治学International Politics 国际关系学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外交学Diplomacy 社会学Sociology

西方哲学术语英汉对照简表

a prioria/posteriori distinction 先验-后验的区分 abstract ideas 抽象理念 abstract objects 抽象客体 analysis 分析 analytic/synthetic distinction 分析-综合的区分 autonomy 自律 axioms 公理 Categorical Imperative 绝对命令 categories 范畴 Category mistake 范畴错误 causation 因果关系 certainty 确定性 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 class 总纲、类 clearness and distinctness 清楚与明晰 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concept 概念 consciousness 意识 consent 同意 consequentialism 效果论 conservative 保守的 consistency 一致性,相容性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 content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内容 contingent/necessary distinction 偶然-必然的区分 contradiction 矛盾(律) conventionalism 约定论 criterion 准则,标准 critique 批判,批评 Dasein 此在,定在 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 deontology 义务论 dialectic 辩证法 didactic 说教的 dualism 二元论 egoism 自我主义、利己主义 empiricism 经验主义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思想) essence 本质 event 事件、事变 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 进化认识论 explanation 解释

哲学基本术语

矛盾: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 【矛盾】①比喻言语行动自相抵触。②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③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④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哲学上的定义: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如:微分和积分就是矛盾的两个概念,有两个东西及相反有相称:没有积分就没有微分,没有微分就没有积分,微分和积分不可分离。 概念:各个学科专有的词汇 概念 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 统一性:有条件的、暂时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促使事物量变和质变) 普遍性: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共性绝对深刻) 特殊性:各种矛盾特点不一(个性相对丰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和谐:各种社会要素协调相处(强调矛盾统一) 内因和外因:内部矛盾(根本)和外部矛盾(条件) 错误观点:白马非马、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性,邓语:搞社会主义一定要考虑中国特色,搞中国特色离不开社会主义。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针对一个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看人看物看社会要看它的主流和本质 质量互变规律 度:一个事物的数量保持其质的数量范围的限度 (冰——水——汽) 适度:不要“过”与“不及” 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发展的观点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实体概念(杯子) 属性概念(水无色无味) 关系概念(F=MA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