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知识点练习第七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知识点练习第七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知识点练习第七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知识点练习第七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知

识点练习第七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地球同步卫星,我们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宇宙飞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小明乘坐梧州南站开往广州南站的动车,当动车行驶时,看到桌面上的苹果保持静止不动,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桌面

C、路旁的树木

D、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B、蜗牛在慢慢爬行

C、月亮升起来了

D、水凝固成冰

12章运动和力习题精选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比赛,但每次甲总比乙领先10m 到达终点,现在让甲退后10m ,乙仍然在原来的起跑点赛跑,则( ) A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B 甲先到达终点 C 乙先到达终点 D 不能确定 2、通常情况下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铝的膨胀程度比钢铁的大,常温下用一把钢尺子测量一个铝块的长度为20cm ,在高温环境下用原来的尺子测量原来铝块的长度,结果应( ) A 等于20cm B 大于20cm C 小于20cm D 无法判断 3、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绳子突然断裂,那么小球将( ) A 继续做圆周运动 B 保持断裂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 小球立即停下来 4、吊在天花板上静止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力都突然消失,则小球会( ) A 静止不动 B 加速下落 C 匀速下落 D 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5、子弹脱离枪膛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 ) A 子弹受火药推力 B 子弹具有惯性 C 子弹受到惯性作用 D 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C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该物体( ) A 可能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只能沿一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不是静止,就是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8、一个重500N 的物体,受到500N 的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时,则该物体( ) A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 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 以上三种状态皆有可能 9、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断 10、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 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 底的高度为h 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 ,那么,该瓶的容积大 概为( ) A.41 πD 2(h 1+h 2) B.πD 2(h 1+h 2) C.4πD 2(h 1+h 2) D.πD 2(h 1-h 2)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Ⅰ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Ⅱ探究实践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复习1】 单位换算:1km=________m 1m=________cm=________mm 1m=________μm=________nm 【复习2】 刻度尺使用说明书 1.观察刻度尺: 看________; 三看:看________; 看________。 2.刻度尺使用规则: 刻度尺位置要________; 确定________的位置; 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尺; 记录结果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 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建 宜线运动一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扌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符号:km/h ,读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米 /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08米/秒 第二节、 力的存在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谨约匚:h 换算?它表来的米般千米(时,匀速#行时千米出时詔(”米秒 :2m/s=2 X 3. 6kmM=h (过程单位同后)的时间对的谨度,或巷是相同賂 ■/ ?乙 程时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頁线汽匀速运动 卜t 图像,曰詢匀速运动, :①单位换算过程 ?0 40 19 ,乙九加速运动 (J )平均违度—皂路捏 吋阿(求棊段路程上朗平均逮度.必须扰出该诺毎及对应的时司). < ■ 1 I 4V

初三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测试题 知识与技能(共72分) (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 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 ) A .地面 B .自行车 C .树木 D .房屋 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 C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D .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B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C .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 ) A .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 .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 .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D .以上都有可能 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 A .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 .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 .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 .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甲=10.8km/h 、v 乙=0.2km/min 、v 丙=2.8m/s ,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 ) A .v 甲>v 乙>v 丙 B .v 乙>v 甲>v 丙 C .v 丙>v 甲>v 乙 D .v 甲>v 丙>v 乙 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 ) A .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4节力—学案

教学内容四力授课教师谭清平教学时 间 第四周星期三班级C145 姓名小组 教学目标知道力的作用和效果,知道力的方向和单位。 会画力的图示。个人感悟 教学重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不求最好 但求更好【自主学习】 1.什么是力? 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 (2)改变物体的。 3.力的三要素:, , 。 4.力的单位:简称,符号。 5.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既是物体,又是物体。 6.什么是力的示意图?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 2、 3、 4、 5、 6、7 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2、 3、 4、 5、 6、7 【学堂检测】 1、有个成语是“以卵击石”即用鸡蛋碰石头.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是不是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呢? 2、对磁铁与其附近的铁钉相互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吸引铁钉时,铁钉不会吸引磁铁 B、磁铁吸引铁钉时,也受到铁钉吸引它的力 C、磁铁与铁钉不接触时,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铁钉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A.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B.拿起一个大西红柿的力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D.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 2、 3、4 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2、 3、4 我会成功【拓展提高】 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下列各种力的作用效果中,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3、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我还想知道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关心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要紧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 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明白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明白得物体的浮沉条件 5、明白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把握分析咨询题的方法。〔重点和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明白得. 4、二力平稳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明白得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稳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预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明白得或需要讨论的咨询题 〔教学过程〕 教学时期与 时刻分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要点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 理量。 定义:单位时刻内物体通过的路 程。 如何使用刻度尺?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即我们心中假定不动的物 体,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它的 位置改变,那么另一个物体是 运动的;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 它的位置不改变,那么另一个 物体是静止的。〕 公式:V=S/t 1 m/s= 3.6km/h V——速度——米每秒 〔m/s〕 s——路程——米〔m〕 t——时刻——秒〔S〕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 慢不变的运动。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盐城市区支付宝共享单车几乎遍布了每个小区,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自行车上为了减小摩擦的地方是 A.自行车把手为橡胶材质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 C.在自行车轮轴处加润滑油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自行车的车把为橡胶材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自行车的轴承中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可以减小摩擦,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在水平面上移动,乙在斜面上运动,则甲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所以甲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中受到的摩擦力.所以A错误;

B.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此B正确; C.在乙中,拉力不仅要克服摩擦力的大小,还要克服重力,所以拉力大小大于摩擦力.所以C错误; D.这两次实验中,控制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D错误. 3.在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D.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 乙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故D正确. 4.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 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 ----------班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树木在不断生长 B、气温上升 C、乌云遮住月亮 D、分子在不停运动 2、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漂流,此时小明相对于()是静止的 A、河岸边的树 B、河岸 C、小华 D、迎面驶来的竹筏 3、水中游最快的是旗鱼,速度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5km。三者速度大小是() A、猎豹最快 B、褐海燕最快 C、旗鱼最快 D、三者一样快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路程、时间无关 C、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D、速度跟时间成正比、跟路程成反比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 C、误差与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6、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受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受力作用,形状一定改变 D、以上说法皆不正确 7、物理学上,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A、用实验的方法直接得出来的 B、有实验基础并用推理方法得出来的C仅仅是靠推理得出来的D、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 8、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球射门时才具有惯性 B、运动员跑完100米后不能立即停下来,因为运动员有惯性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因为它没有惯性 D、跳远运动员总要助跑一下才起跳,是为了获得惯性 9、细绳系住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细绳断掉后,小球将() A、继续做圆周运动 B、小球速度不断减小,但做直线运动C保持细绳断裂时的速度不变,永远运动下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一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都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为了使一个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保持状态不变,需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简称。 2.机械运动在宇宙中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在发生位置的变化,看似不动的房子、树木,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物体,这就是物体运动的绝对性。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4.参照物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但一般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1.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速度越小,物体运动得越。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km / h,1m/s = km / h 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4.平均速度能够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只能对运动做粗略描述, 平均速度= 。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 1m= dm= cm= mm= μm = nm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3.刻度尺读数的时候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1h= min= s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不能被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②;③ 6.错误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错误可以避免。 第四节力 1.力是,提到力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一个是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静止的物体运动;②使运动的物体静止;③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4.力的三要素:、、。 5.描述力的时候,通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如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就是一对。 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都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刚到达水平面开始运动 时的速度相同。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 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 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与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汽车启动时,人体上部向后仰;急刹车时,人体上部向前倾,是因为人体具有。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叫做。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和抖落雨伞上的雨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6、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第六节二力平衡 1.如果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叫做。 2.二力平衡条件: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一定受的作用。3.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词概括“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测试及答案

其中 ) ) 4 ) ) b 图 a 图 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测试题 、选择题 D. B. C. 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3?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 . 5?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 弹 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 .大小有关 B .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6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 变。 如果F l =F 3 = F 4>F 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 ) A .图甲和图乙 '. . ...' 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 10?如图所示,某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涮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测 力计的示数为( ) A . 0 牛 B . 3 牛 C . 6 牛 D . 12 牛 1.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劫持一架质量为 104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 贸大楼的北部塔楼爆炸,使世贸大楼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 ) A .飞机的重力势能 B .飞机的动能 C .飞机的热能 D .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 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看山恰似走来迎"和 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F 列哪幅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B .图甲和图丙 C .图甲和图丁 B .撑杆跳高的运动员此时受到重力、杆的作用力和一个向上的推力 C .脱离运动员手后的铅球是在推力下向前运动的,说明运动的物体 一定受到了推力 D . b 图杆被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压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再观察其量程。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而没有及时 调节就 开始测重力,则所测得的重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将是( ) A .偏小 B .偏大 C .相同 D .不能确定 9. F 1和F 2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比较 F 1和F 2的大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F 1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图在研究物体A所受摩擦力时,把AB看做一个整体研究,则整个物体都受到一个向右的拉力,而物体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A符合题意;B甲图中物体B随A一起匀速运动,B此时不受到摩擦力,否则B不能匀速运动,B不符合题意;C通过A的分析可以判断C不符合题意;D根据乙图中B匀速直线运动,而B受到一个向右的拉力,所以B一定受到一个向左的大小等于F的摩擦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物体乙放置在甲的上表面,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物体乙时,甲、乙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的作用 B.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 C.甲物体只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乙对甲的压力以及地面对甲的摩擦力的作用D.把甲、乙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该物体只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乙物体静止,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甲对一的摩擦力。即乙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因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所以甲物体除了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乙对甲的压力以及地面对甲的摩擦力之外,还受到乙对甲的摩擦力。故C错误。D.把甲、乙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该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错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运动: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1、参照物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 止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所选的参2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3 4、 的方法:物体运动快慢5、比较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 通过的时间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速度6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读7km/h时,符号: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速度单位:国际单位: 米/ 米千米/秒=3.6/时, 1千米/时= 1/3.6 /秒米作千米每时。换算: 1 :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810/米秒,光速:秒,汽车速度:秒,自行车速度:⑤常识:人步行速度: 1.3米/4米/30米/3×秒第二节、力的存在 8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9力产生的条件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力的作用效果、10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 。状态改变)。(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1、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 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 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 数=挂钩受力。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15、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7、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8、作图步骤:①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②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③箭头画在线段的末端。④箭头旁边标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摩擦力用f)。 注:①检查作图时按作图步骤检查一遍;②若只告诉质量,必须把质量化成重力再作图,必须写出转化过程,质量不能作图。 第三节、重力 19、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0、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器。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注:①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②重心位置不随物体放置方式及运动速度的变化而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测试题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2、坐在行驶汽车中的小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A、路面 B、路旁的电线杆 C、小明身旁的座椅 D、迎面而来的汽车 3、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0m/s B、20 m/s C、10 m/s D、5 m/s 4、在长江三峡,有一支漂流探险队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5、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 A、一枝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0 C、物理书的长度是 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 76、寓言<<龟兔赛跑>>中说,兔子在和乌龟赛跑的过程中,因为骄傲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在整场比赛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A、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 B、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 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 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 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 9、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在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时,老师和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对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现象表明,物体受到的力越小,越容易静止 C.运动的小车会停下,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根据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错误; B.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越不容易静止,故B错误; 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D错误。 故选C。 2.有关“合力”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合力是从力作用效果上考虑的 B.合力的大小总比分力大 C.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 D.考虑合力时不用再考虑各分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合力是指该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即合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上考虑的,故A正确; B.合力可能小于任一分力,如一力大小为3N,另一力大小为5N,而两力的方向相反,

则二力的合力应为2N,小于任一分力,故B错误; C.由B项分析可知,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一分力,故C正确; D.因合力与分力存在等效替代的规律,故分析合力时,就不能再分析各分力了,故D正确; 3.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球B被小球A水平撞击,撞击瞬间A球反弹,同时B 球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B球停下来的原因是() A.B球失去惯性B.B球受到的推力小于阻力 C.B球受到的推力慢慢减小D.B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任何物体任何情况都具有惯性,A错误; B.B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推力,B错误; C.B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推力,C错误;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B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D正确。 4.如图,小明先后沿杆和绳匀速向上爬,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明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B.小明沿绳匀速向上爬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 C.小明沿绳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沿杆时受到的摩檫力 D.若小明分别沿杆和绳匀速下滑时,小明对绳的压力大于对杆的压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小明沿杆或绳匀速向上爬,他受到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A错误; BC.小明沿杆或绳匀速向上爬,他受到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等于重力,故B错误,C正确;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 1.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A. 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B. 物体运动知道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 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请说出一个利用惯性的体育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4.如下图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下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下图(c)和(d)所示。 5.由图 (a)、(b)或图 (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得到上述结论是 利用木块和水都具有 性质。 6. 如图所示,小王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 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 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 的砝码时,物体M 能以速度v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 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 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 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滑轮与细线间和滑轮与轴间摩 擦不计) 答:[ ] A .G B .2G C. 3G D .4G 拓展延伸 11.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霞和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将 三个金属球在20m 高处由静止释放,测得金属球 落地 时间如下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运动和力 知识点

第2章知识归纳总结 知识结构图: 1. 力:(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单位:牛(N) (3)作用效果 形变 运动状态改变 速度大小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 ? ? ? ? ? ? ?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及原理 正确使用 ? ? ? (6)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图示法 起点(或终点)→作用点 长度→大小 箭头→方向 力的示意图 ? ? ? ? ? ? ? ? ? ? ? ? 2. 力的种类: (1)重力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找重心的方法:支撑法;悬挂法。 G mg = <><> ? ? ? ? ? ? ? ? ?? ? ? ? ?12(2)摩擦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害的摩擦。 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 摩擦力。 力大小的因素);滚动 摩擦力(决定滑动摩擦 种类:静摩擦力;滑动 心上) 可把作用点画在物体中 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向相反。 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 (静)摩擦力) 利用二力平衡计算滑动 大小:(初中阶段只是 三要素 的趋势。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 ③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 必须相互挤压。 ②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 接触。 ①两个物体间必须相互 产生条件 种力就叫摩擦力。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 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就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 4. 二力平衡:平衡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应用 5.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 惯性定律(条件: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 ? ? ? ? 6.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知识详解 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 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将向左倾倒 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木块下部由于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会向右倾倒,故A错误; 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二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2.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物体乙放置在甲的上表面,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物体乙时,甲、乙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的作用 B.乙物体只受到拉力、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 C.甲物体只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乙对甲的压力以及地面对甲的摩擦力的作用D.把甲、乙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该物体只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乙物体静止,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甲对乙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甲对一的摩擦力。即乙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因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所以甲物体除了受到重力、地面对甲的支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