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红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各一张,温度计5支

实验目的物体的吸热情况是否与它的表面颜色有关系

实验过程: 1、把5种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相同大小的纸袋;

2、在每个纸袋中,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

3、记录下刚开始各个纸袋的温度,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总共记录5次。

4、比较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后,各个纸袋温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颜色与吸热关系实验改进

汉川市刘家隔镇毫洲小学:陈华平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有物体颜色与吸热关系这一内容,课本用不同的纸袋包裹温度计,观测纸袋在太阳光照射下温度的变化,得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一实验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光源问题。实验受天气与地点的影响,要求在阳光充足时进行。 二是操作时间和学生观察的时间不够。各纸袋虽然经过长时间阳光照射,但温度变化不明显,教学效率不太高,后期学生兴趣不高。 三是实验干扰因素过多。受纸袋本身与地面接触程度、开口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纸袋和外界发生不同程度的热传递,造成实验结果和科学结论相悖。 很多条件影响着实验,不少教师在上这一课时感到困惑。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解决了这个问题:用白炽灯代替太阳光,用白炽灯照射不同颜色的瓶子,对比不同瓶内空气膨胀快慢的对比实验,发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100W的白炽灯泡一只,泡沫底座一块,相同大小的塑料瓶若干,黑白红等各色油漆或颜料,同一规格的气球若干,温度计若干。 制作与实验 (1)在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上分别涂上一种颜色的油漆(颜料)。 (2)在泡沫底座上确定放置白炽灯泡灯座、塑料瓶的位置(注

意各塑料瓶的位置与灯泡的位置距离相等,使塑料瓶受热均衡。),将白炽灯泡和塑料瓶安装在底座上。 (3)在塑料瓶口套上规格相同的气球(气球与塑料口要套紧,防止漏气)。 (4)用白炽灯照射不同颜色的塑料瓶,观察空气膨胀快慢的情况,由于空气受热膨胀速度比较快,黑色瓶上的气球膨胀现象最明显,白色的最不明显。由此推断黑色物体吸热本领最强。 实验优点 (1)解决了光源问题,实验不受天气与地点的影响。 (2)直观性强、可控性强,效果明显。由于白炽灯泡的功率大小可以随意变换,同时白炽灯发光发热的功率比较大,空气受热膨胀速度比较快,所以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这远比教材中将温度计放在不同颜色的纸袋中,看温度计上的读数上升的快慢的研究效果好,学生印象深刻。 (3)如果实验要做定量研究,得出实验数据,可以在瓶中放入温度计进行测量。 (4)改进实验装置不但可以深入研究多种颜色物体的吸热能力,还可以进行空气的热涨冷缩的实验,同样的实验器材,效果一样明显。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尽力地学习和创新,更高效的掌握和运用改进实验,更好地服务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优品课件之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颜色与吸热》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颜色与吸热》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颜色与吸热》教案 活动2:颜色与吸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2.能认真观测、记录温度变化等实验现象。 3.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能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材料的例子。 活动过程 此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可分四步进行,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方法和结果的呈现形式。特别要强调对比实验条件的控制,比如瓶子的材料、大小和式样,各色纸的厚薄、大小和材质,温度计摆放的位置等均应相同;在阳光下三个瓶子要并列“一”字摆放,避免相互遮荫。 2.组织学生分组组装实验模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引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出示思考题: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快?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慢?为什么?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4.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先解释教材中的两个问题,了解人们怎样通过改变物体的颜色来实现控制温度的目的。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实例。最后让学生从下列问题中选择1―2个,提出具体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 (1)初春一场大雪威胁着正在返青的小麦,怎样使麦田里的雪尽快融化? (2)大型的露天煤气罐、石油罐,如果它们吸收太阳的热过多,就会引起爆炸,怎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小林设计了一颗有两个仓的“人造卫星”,一个是动力仓,装有太阳能发动机;另一个是实验仓,装有各种实验仪器,这些仪器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仓的外观及两仓的连接方式。与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表面的颜色与吸热快慢 内黄县亳城乡二中八年级(1)班杜童瑶 辅导教师:张学军 问题产生: 本周三上体育课时,我和同学都在操场上站立。当时气温很高,我热得额头冒汗,但发现冋伴却一丝汗也没有,我走近他,用手一搭他的肩感觉他的衣服凉凉的,再一摸我的衣服,表而却有点烫手。我又比较了两件衣服的厚度,差不多一样。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很纳闷。再仔细一看,我的上衣是深蓝色,而同学的却是注白色,我忽然想到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一一物体颜色和吸热的关系,但当时学习时亳不在意,现在却发生在我身上了。这个现彖激发我探求原因。 猜测与分析: 同样的光照,黑色衣服比白色衣服温度髙,说明黑衣服所吸收的热量比白色衬衣所吸收的热量多。这会不会是物体的颜色与吸收热量本领有关系呢? 我的问题:黑色的物体比白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吗? 实验1:我从实验室里借来了温度汁,又从家里拿了完全一样的黑、白两个盒子,并在盒子内装了lOOmL水,在盒子最上部开了一个恰好容温度计伸入的孔,在平房顶进行了实验: 根据测量结果,我发现,黑色纸盒内的水温上升快,在20分钟内上升了14°C,而白色盒子内的水升温较慢,在20分钟内仅上升了分析实验结果,我认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的吸热能力强,即黑色比白色的吸热能力强。 由此我又想到一个新问题:除了黑白两种颜色外,苴它的颜色的吸热能力相同吗?于是, 我又接着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2:我在五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分別加入了lOOmL用颜料和水配制成的红、黄、蓝、绿、紫色的水,并在姐姐的帮下,将五个玻璃杯放上平房顶上分別用温度讣测量在一立时间后务种颜色的水的温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认为,不同颜色的水在阳光下的吸热能力不尽相同,同时我还发现,颜色越深的吸热

颜色与吸热 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颜色与吸热》的实验改进 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 衡东县云集学校黄秋伟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懂得了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有着不同,但是对吸热能力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并不清楚。对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的对比缺乏一定的认识。本课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此形成科学的认识。实验操作由于具有直观性,更容易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含义。同时,让学生学习到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借助实验来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是用黑、红、白颜色的彩纸分别将3个同样的纸杯包起来,杯子里装有相同温度的水,插入温度计,放在有太阳光的地方晒,观察温度计液柱上升的快慢,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同,深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这虽然是一个经典的实验,但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1)要靠天气上课,阴天或雨天效果不好。 (2)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温度上升的慢。等待时间太长,浪费时间。 3、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用100W的白炽灯代替太阳光照射,用白、红、黑3种不同颜色的试管代替

不同颜色的纸杯(试管里为空气,并用橡皮塞密封,同时橡皮塞上插有三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将插有温度计的三支试管安置在100W灯泡周围,并确保每支试管离灯的距离相等,最后将以上装置固定在正方形的灯箱里(正方形灯箱起聚温作用,可有效的缩短实验时间),实验时,接通电源即可观察。 4、实验器材 1个灯箱、1个自制灯座、1个灯泡、3支用不同颜色的纸包裹的试管、3支温度计、3个橡皮塞、计时器。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原理:在相同的条件下,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装置说明:中心位置为灯泡,周围是三支温度计,最外面是灯罩 6、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带橡皮塞的温度计分别插入三支不同颜色的试管里(橡皮塞的位置保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温度计的玻璃泡处在试管的同一位置)。 第二步:把试管分别插入三个距离灯泡位置相同的圆孔(这样试管与灯泡是平行的,所以,试管离灯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第三步:记录不同颜色试管里温度计的初始温度。 第四步:接通电源的同时,开始计时,六分钟后观察不同颜色温度计的温度。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名物质颜色吸放热的反应的类型

初中常见化学物质的俗名、颜色及其化学式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 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 2SO 3 (7)氢硫酸:H 2 S (8)熟石灰、消石灰、石灰乳:Ca(OH) 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碱面、口碱)、苏打:Na 2CO 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 2 CO 3 ·10H 2 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 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 O (13)铜绿、孔雀石:Cu 2(OH) 2 CO 3 (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木精(工业酒精):CH 3 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 2H 5 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 3COOH(CH 3 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 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 3·H 2 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 2 (工业用盐、有毒) (20)钡餐,重晶石:BaSO 4 (21)磁铁矿石:Fe 3O 4 (22)赤铁矿石:Fe 2O 3 (23)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白垩:CaCO 3 (24)天然气(沼气):CH 4 (25)尿素:CO(NH 2) 2 (26)葡萄糖:C 6H 12 O 6 (27)淀粉:(C 6H 10 O 5 )n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 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问题产生: 周日上午,我和妈妈在阳台晾这衣服。妈妈随手拿起爸爸的两件衣服——一件事略厚的黑色上衣,另一件则是单薄的白色衬衣,问了一句:你觉得应该是黑色衣服先干呢,还是白色衬衣先干呢?我比较了这两件衣服的厚度,不假思索的就说了一句:当然是白色衣服先干啦。 当天下午三点半左右,我跑出阳台,分别摸了摸两件衣服。竟发现较厚的黑色衣服已经全干了,而白色衬衣却还没干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猜测与分析: 湿的衣服变干,其实是水吸热蒸发的过程。黑色衣服先干,说明黑衣服所吸收的热量比白色衬衣所吸收的热量多。但是黑色的衣服却比白色的衣服先干。这会不会物体的颜色与吸收热量的量有关呢? 设计并进行试验: 实验1:我从仓库里拿出两块质地和厚度都相同的布料——一块是白色的,另一块是黑色的。把它们同时放入同一盆水中,浸湿同时拿起,绞在一起将两块布一起拧水(使它们保留同样多的水分),然后将它们同时挂在阳台晾。 测量结果:(晾晒时,布料的变化如下) 10min 20min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白色布料停止滴水湿润微干上面一部分干了还有下半部分没干 黑色布料停止滴水湿润,有大量蒸汽上半部分明显干了大半部分干了,底边还有点湿润完全干了,明显感到布料变热 由此,我可以确定,在相同条件下,被浸湿的黑色布料比白色布料先干。即,黑色布料比白色布料的吸热能力强。 产生的新问题: 黑色的布料比白色的布料吸热能力强,那么其它物体的吸热关系又如何? 实验2:我从实验室里借来了温度计,又从家里拿了完全一样的黑、白两个盒子,并在盒子内装了部分水,在盒子最上部开了一个恰好容温度计伸入的孔。在顶楼进行了实验: 测量物 时间温度(℃)装在黑纸盒内的水装在白纸盒内的水 开始19 19 2min后21 19.5 4min后22.5 20 6min后24 20 8min后26 20 10min后26 21 15min后28 22.5

反射色与吸收色-物理上反光不吸热的颜色

反射色与吸收色 --物理上反光不吸热的颜色与吸光吸热的颜色 暖色和冷色使人从心理上感觉温暖或者寒冷。实际上,有些颜色可以反射光线而不吸热量,使物体实际温度比较低,而有些颜色吸收光线的同时还会吸收热量,使物体实际温度比较高。白色、黄色和浅蓝等明亮的颜色可以反射光线,但却不容易吸收热量,而黑色和紫红色等颜色容易吸收光线和热量。 记得孩提时代,我们曾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线把纸点燃。黑色的纸非常容易点燃,而白色的纸则需要一段时间。这是由于黑色更容易吸收光线和热量、温度也能够更快上升到燃点的缘故。 最吸热的颜色莫过于黑色,接下来是茶色等浓重的颜色,之后依次排下去分别是红色、黄色和白色。红色、蓝色和绿色物体。由于材质和色彩明度的差别,其反光吸热的比率会有所不同,但是大体而言比较接近。值得一提的是藏青色,浴衣和工作服中经常会见到藏青色。藏青色的明度比较低,而且是比较浓重的颜色,但它的吸热率却比较低。吸热率最低的要数白色系,这类颜色不仅让人从心理上感觉到凉爽,实际上它们也确实可以使物体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 遮阳伞是女性夏日的必备品。白色遮阳伞可以反射太阳光,不至于太热。前段时间,日本某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推出了一种黑色的遮阳伞,似乎还受到不少女性的青睐。厂家宣传这种黑色遮阳伞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阻断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实际上,如果黑色

遮阳伞的材质不够厚的话,会适得其反。 同时,黑色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吸收红外线,使物体温度相对较高。因此,总体说来,黑色遮阳伞是弊大于利的。 另外,黄种人的头发多为黑色。夏天外出时,头发会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因此最好戴顶遮阳帽再出门,以防止头部温度过高造成各种疾病。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颜色与吸热》教案

(封面)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颜色与吸热》 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2:颜色与吸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2.能认真观测、记录温度变化等实验现象。 3.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能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材料的例子。 活动过程 此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可分四步进行,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方法和结果的呈现形式。特别要强调对比实验条件的控制,比如瓶子的材料、大小和式样,各色纸的厚薄、大小和材质,温度计摆放的位置等均应相同;在阳光下三个瓶子要并列“一”字摆放,避免相互遮荫。 2.组织学生分组组装实验模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引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出示思考题: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快?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慢?为什么?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4.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先解释教材中的两个问题,了解人们怎样通过改变物体的颜色来实现控制温度的目的。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实例。最后让学生从下列问题中选择1—2个,提出具体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

(1)初春一场大雪威胁着正在返青的小麦,怎样使麦田里的雪尽快融化? (2)大型的露天煤气罐、石油罐,如果它们吸收太阳的热过多,就会引起爆炸,怎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小林设计了一颗有两个仓的“人造卫星”,一个是动力仓,装有太阳能发动机;另一个是实验仓,装有各种实验仪器,这些仪器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仓的外观及两仓的连接方式。与前一课相同,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热辐射”这一术语的讲授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而定。 拓展:制作太阳能水器 活动目标 1.能设计出科学、美观、高效、独特的热水器。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热水器。 3.能够向同学展示和评价自己的热水器。 活动过程: 该活动分三步进行,课上设计方案,课下制作上交流评价。 1.设计方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热水器的方案。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书刊和上网获取有关热水器资料,为设计活动做准备。再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1)热水器的容积为500毫升;(2)能较多地获取太阳辐射的热量;(3)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方法和式样;(4)结构独特,外表美观。然后让学生自由设计,并将自己的方案用文字或图记录下来(下表仅供参考)。最后在小组交流评价各自的方案,吸取别人的优

《吸热和散热》(教案)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吸热和散热》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研究不同颜色物体、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引导学生对设计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冷热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认识。冷的物体在受热时会吸收热量,热的物体在降温的时候会放出热量,这是生活中的现象。那么不同颜色的同种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怎样的呢?不同液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在这一课中将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答案。让学生在几组对比实验中发现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差异,并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目标: 能够设计物体的颜色对吸热和散热的影响实验。能够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散热性的对比实验。 难点:对比实验的研究。 教学准备: 红、白、黑蜡光纸温度计白炽灯PPT水沙子酒精灯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当我们关掉电源的话,这一白一黑的外衣温度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他们哪个散热性能更好呢?你准备怎样来比较这两种颜色的散热情况呢? 实验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同样的注意点要记得,这次我们的实验时间依然是4分钟,第次没有做成功的小组这次可要吸取教训了。 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计时啦! 准备一一开始!(学生关灯)你们有何发现? 学生活动活动说明 学生回答、猜测 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起始温度、结束温度、 计算温差) 学生汇报数据得出实验结 论 生得出结论:黑色的散热 能力强,白色散热能力弱

《颜色与吸热》教学设计

《颜色与吸热》教学设计 卢龙县刘家营乡桃林口小学:张春香 教学内容: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7页至58页。 本课概述:本节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黑、红、白不同颜色纸杯内的温度,从而探究深浅颜色不同的材料与吸热多少的关系。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 2、能够准确的测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实事求是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得出黑色材料比白色材料吸收的辐射热多 2、能够解释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一些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出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例子 教学重点 能够按要求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难点 能准确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分组实验器材 3个形状、材料相同颜色不同(红色、黑色、白色)的纸杯,三只温度计,台灯(充足的阳光)、秒表、记录表。 设计思路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能力有关系的实验。

2、记录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最终形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请你观察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你发现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为什么冬天雪后人们踩过的雪化得快,而野地里的雪化的慢呢? 【设计意图:由问题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4、颜色与吸热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5、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二、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颜色与吸热的关系吧! 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请各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讨论将如何进行实验,研究制定实验过程 2、小组汇报设计的实验过程 3、请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师再次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开始操作进行实验 第一步:小组检查实验器材。 第二部:分别把黑、红、白颜色的纸杯的盖用笔尖扎个小孔。 第三部:分别向3个纸杯中个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纸杯放到台灯(阳光下照射)(室外乒乓球台上)。 第四部:过10分钟,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在表中。 5、小组成员回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小组报告实验结果(指定小组向全班报告实验的进行情况和实验结果) 7、实验情况简评(表扬实验按规程、守纪律、效果明显、观察仔细等方面的组或某些学生,指出实验方法不对的情况和克服的办法) 8、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报告

《不同颜色材料的吸热能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 《不同颜色材料的吸热能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王树铭 教学目标 1.认识小学数字化实验的专用软件,学会使用数字化探究设备,并能熟练运用。2.知道吸热能力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了解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4.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特点。 5.让学生掌握数字化探究设备的使用方法 6.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和分析问题。 实验准备 1.准备好实验器材: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圆形三孔温度传感器支架、十字传感器、铁架台、台灯等 2.连接好实验装置(下图1)三支温度传感器探针前端分别套上黑色、白色、银色的吸热块,等距离对准台灯。 设计思路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能力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依据专用软件和传感器等设备,记录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高达摄氏2千万度。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不同颜色材料的吸热能力》。 二、探究实验,分析数据 1.教师问:冬天和夏天你们都喜欢穿怎样的衣服?学生答:…… 继续问:为什么冬天的时候喜欢穿深色的,而夏天的时候喜欢穿浅色的呢?是因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学生答:…… 再问:人们通常认为穿白色的衣服比黑色的衣服清凉,你认同这种说法吗?颜色与热量的吸收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答:…… 2.探究实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颜色与吸热的关系吧! 开始实验,教师打开课件,显示探究实验步骤: (1)小组检查实验器材,检查课前已经连接好的实验装置(图1)。 图1 (2)打开小学科学专用软件《不同颜色的吸热能力》,点击按钮,这时你会看到当前的温度值。 (3)点击设置按钮,选择“自动记录”,设定时间间隔,如“10秒”(图2)。 图2 (4)打开台灯,直射三支吸热块,仔细观察三支传感器温度变化。

《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课属于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第4课《吸热和散热》的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是不同的,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但学生对物体的散热性了解很少,且收集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2)技能目标:能用接触式测温仪完成不同颜色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且能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4)工程与技术:能尝试改变实验装置,继续研究其他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三、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数据认识到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四、实验教学内容 学生使用接触式测温仪同时测得4种不同颜色物体吸热和散热前后的温度变化,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让学生明白同一种物质,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五、实验材料 教材上是在两个颜色不同的纸盒中放入温度计,分别放在阳光下和背阴处,观察温度变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见图1)。 图1 教材中的实验装置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此实验方法的条件要求高,耗时较长,如遇阴雨天气无法进行实验。而且学生在户外操作不安全,读取温度计示数的结果往往有偏差。也有学生表示此实验方法不够准确,因为温度计测量的是纸罩内的温度,而非不同颜色纸盒表面的温度。 基于以上事实,我对实验材料做了创新与整改(见图2)。

颜色与吸热关系

精心整理 2017年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论文 (封面页) 学科类别:小学科学 标题: 摘要: 关键词:颜色、吸热、改进 正文: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这个实验是河北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5课《衣服的颜色》一课中所设计的实验。通过改进实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黑、红、白不同颜色纸套包裹温度计的指数,从而探究深浅颜色不同的材料与吸热多少的关系。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学生们分别用黑、红、白颜色的纸将小瓶尽量包严。再分别向3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小瓶放在台灯或阳光下照射。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1 2 明显。 三、 四、 1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原理: 通过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黑、红、白不同颜色纸套包裹的温度计的指数,从而探究深浅颜色不同的材料与吸热多少的关系。 装置说明: 1、将温度计、温度计刻度放大板、电灯泡、电源线等组装在以灯泡为圆心在半径为15厘米的半圆柱体内。

2、将不同颜色的纸做成大小一致的纸套待用。 注意事项: (1)、以灯泡为圆心,把三支温度计悬挂在圆周的三个点。 (三个点面向灯丝所处的位置)以确保三支温度计与受热点的距离相等。 (2)、温度计的0刻度与温度计刻度放大板上的0刻度保持一致。 六、实验过程: (1 (2 七、 1 2 八、 辅导一堂参赛课的思考 2012年12月份,我和学校的科学教师陈敏代表常德市参加了湖南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创新实验大赛,我们的《颜色与吸热的创新实验》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回顾准备这堂课的点点滴滴,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心血,但是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磨课、评课积累了很多经验,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这堂课的磨砺,我觉得要上好科学课,要具备以下两点: 一、要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同颜色对吸热的影响研究

不同颜色对吸热的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 “妈妈,今天我想穿黑色的舞蹈服。”妈妈坚定地说:“不行。今天温度高不适合穿黑色衣服,找一身浅色的衣服穿吧。”我摸着脑袋不解的问:“这是问什么呀?”妈妈说:“颜色深的吸热,颜色浅的不吸热。”“真的吗?颜色的深浅(或不同)对吸热有影响?”带着疑问开始了我们的小研究。 研究目的: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季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合适,也可以更好地知道颜色的深浅对吸热的影响。 研究材料: 烧杯、温度计、颜料(黑色、朱红、钛白、钻蓝、翠绿、橘黄) 研究方法:实验法 研究过程: 第一步:在准备好的烧杯中倒入等量(150ml)的冷水,接着再把准备好的同样多的颜料分别放入烧杯,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均匀,最后测量不同颜色的水在常温下的温度分别是多少(如下图示)。

第二步:将带有不同颜色的烧杯放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一个小时后,再测量每种颜色烧杯里水的温度。(如下图示) 研究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经过一个小时暴晒后,黑色的水温度上升最多,其他颜色的水温度上升比较多,钛白的水温度上升最少。实验证实,妈妈说的是真的。我们便得出下面结论:颜色深浅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颜色越深,吸收的热量多;颜色越浅,吸收的热量少。 “太阳不仅给我们带了光明,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黑色也是只吸收,不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我们要穿浅色衣服,象白色、灰色、淡黄等,这些颜色能把光线和热反射掉,使人感到凉爽;冬季穿黑色、深蓝色衣服最好,它们能吸收光和热量,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颜色的吸热状况,制造更多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所需品。

黑色和白色物体吸热对比实验简易装置

黑色和白色物体吸热对比实验简易装置 这学期我们学习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时,书上讲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同,太空中的宇航员穿的宇航服要用白色材料,就是因为白色物体吸热量少,宇航服内不需要过多的热量。上课的时候由于没有晴天,老师向我们讲了蜡烛、白炽灯也可以代替太阳,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寒假里我闲着没事,就制作了起来。 一、实验装置图(见右图) 二、制作材料 45cm×25cm长木板一块、细铁丝两根、相同规格的红水温度计两支、100瓦灯泡一个、27cm×19cm质地相同白色和黑色卡纸各一张、约1m长带插头的照明导线一根、插头一个、细铁钉6颗。 三、制作方法 1、在木板的中心点找个安装灯座的位置。 2、制作纸盒:将白色和黑色长方形卡纸如图2所示,沿虑线向内折,并在一端沿实线剪开后,再沿点画线外折出一部分纸,分别粘成两个长方体大小一致的盒子,左右两端为空;,作粘贴在木板上用(见图3)。

3、绕细铁丝:将两根细铁丝的一端弯折出底座,再留出8cm左右后(与木板上将要安装的灯泡的灯丝的高度大概一致),分别绕成螺旋状,螺旋中间要能插下红水温度计(见图4)。 图 4 4、固定绕好的细铁丝:由木板长边距中心点(安装灯泡处)15厘米的两边用细铁钉固定细铁丝的底座,使绕好的细铁丝在木板上成垂直状。 5、固定纸盒:以固定好的细铁丝为中心,将纸盒套于绕好的细铁丝上,并贴紧在木板上。

6、将导线连接到灯泡底座接线头上,并在灯座上安装好白炽灯灯泡。 四、使用方法 1、将两支红水温度计分别插于两个细铁丝螺旋中,使两支温度计的液泡在同一高度。 2、点亮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观察记录黑色和白色盒子中温度计的变化。 五、实验记录 当我制作完后,我迫不及待地做起了实验。我想:黑色物体真的能比白色物体吸收的热多吗?实验效果还真的不错,现象非常明显,请看我的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物体颜色和吸热实验》的改进设计

物体颜色和吸热实验的改进设计 任专职科学教师来,对五年级的教学已经教过多年,于是对教学似乎也有了更多把握,也喜欢在教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个人的思考的和改进,但是即使是这样科学课还是有很多悬疑值得努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出现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教学之初,揭示课题后,引用教材中安排的利用太阳光的光和热,进行晒谷子和晒盐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对生活中的光和热有了有效地经验调动,为课堂的深入做好铺垫。 探究实验一: 接着,就开始导出物体颜色和吸热关 系的实验探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教 材设计的实验器材方案,并提出疑问: “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本安排的实验方 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学生开始讨 论。 研讨时,学生提出很多好的建议: S1:我觉得这样设计不好,放在地面上,地面温度会影响温度计的正常工作。 S2:我觉得用纸对折包裹,里面会有很多空气,也会影响温度的有效变化。 对于学生的回答,正合我意,还真有些不谋而合的味道。 T:同学们的观点我很赞同,所以老师要特别表扬这些同学,我相信:你们的疑问就是改进实验设计的方向和动力。 T:那该如何改进呢? 学生讨论了一下,老师就展示了老师的改进创意。 1、温度计改成带底座的温度计(液泡罩可以拿下),可以将温度计有效悬空,杜绝地面对温度计的影响。 2、将纸包温度计的方法,替换为水粉颜料涂到温度计液泡上,有利于温度计的直接变化。 3、将各种颜色温度计斜放在实验箱内,这样就可以直接领着实验箱到太阳下测试。

学生对老师的改进都感到非常好奇!从眼神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的改进挺感兴趣的。 实验之前的准备,首先老师讲实验颜色进行整理,并将起始温度记在黑板上,颜色包括,黑、白、粉红、红、黄,还有一支温度计用铝箔纸包裹温度计液泡。 实验开始后,老师就把装有严正以待的温度计的实验箱放到太阳下,同时布置观察人员做好及时记录。好在最近太阳老好,正好迎合我们的光单元的学习。 带着期待,我们又开始上课了,考虑到课堂的效率,我们在实验开始对各种颜色的温度计进行思考、预测。主要预测方法是根据光的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展开。 黑色之所以是黑色,因为吸收了大量的光和热,于是反射的光就很少。 白色之所以是白色,因为反射了很多白色的光和热,于是就显示白色,热量也就会减少。 铝箔反射效果很好,接近镜面,于是就反射了大量的光和热,所以温度会较低。 亮黑色之所以亮,因为除了黑色进行吸光吸热外,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掉了,所以温度会较低于黑色。 粉红色,反射的是粉红光,所以其他颜色的光得到有效吸收,所以吸热效果会比黑色差,比白色要强。 我们的分析似乎天衣无缝,因为这是经过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的,但是10分钟后,实验观察人员的数据来了。整理如下: 2012年10月23日上午10:30分光照效果良好(数值单位:℃)

颜色对物体吸热影响的研究

颜色对物体吸热影响的研究

————————————————————————————————作者:————————————————————————————————日期:

颜色对物体吸热影响的研究-科学论文 颜色对物体吸热影响的研究 问题的产生 星期天的上午,奶奶晾完衣服问我:“雯雯,你说说这两件衣服哪一件先干呢?”我仔细观察两件衬衣,一件是白色的,薄薄的;一件是黑色的,比白衬衣厚很多。我自信地说:“当然是白衬衣先干了。” 下午三点多钟,我发现黑衬衣已经干了,白衬衣还没有干透。这是怎么同事呢? 我的分析和猜测 湿衣服变干,实际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的过程。人们通常把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就是利用太阳光的热加快水的蒸发。白衬衣薄,却干得慢;黑衬衣厚却先干。难道是因为衣服的颜色影响到它吸热? 我的研究 实验1:在奶奶的帮助下,我找了两块同样大小、同样材质的黑白布料,把它们浸在水中湿透,绞在一起拧,使它们保留一样多的水分,然后挂起来晾晒,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记录如下: 我可以确定:黑色的衣服比白色的衣服干得快。黑色的衣服吸热强。

产生新问题 黑色的布料比白色的吸热强。其他物体呢?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2:把黑白两个棱长为12cm的正方体纸盒放在阳光下,测量纸盒内空气的温度变化。此时气温是22摄氏度。记录如下表: 黑色的纸盒温度上升快,变化大,20分钟上升了10度;白色纸盒温度上升慢,20分钟上升4度。我还测量了水泥球场和黑色塑胶运动场地面的温度,结果分别是28摄氏度和36摄氏度。 产生新问题 其他颜色的物体是不是吸热也不相同呢?我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3:在5只玻璃杯中分别装入1OOml的红、黄、蓝、绿、紫色的水,放在阳光下观察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此时气温是23摄氏度。记录结果如下: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实验改进与思考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实验改进与思考 一、实验内容 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单元第六课《怎样获得更多的光和热》,对比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系的实验。 二、实验目标 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数据。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使人们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的观点。 三、实验器材 试管、水彩颜料、水、温度计、橡皮塞、白炽灯。 四、实验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器材和方法的改进减小无关因素的影响,得到较为科学的实验结果。 五、实验流程 1.调制深浅不同五种颜色的水溶液。 2.将深浅不同的五种颜色的水溶液放入试管。 3.将温度计穿过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是温度 计与液体充分接触。 4.将试管置于200瓦白炽灯下照射,每隔2分 钟观察温度变化。

5.记录每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六、多次反思与改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单元第六课《怎样获得更多的光和热》一课实验的不尽人意。教材的编排是用纸袋来进行的。指导学生按教材进行第一个实验,即:把五支温度计分别插入五个同样大小的纸袋(白色、粉红色、黑色卡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每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历时10分钟。完成这个实验后我们到教室里进行了汇报交流,但各小组 得出的结论结论各不相同,有的温度上升最快 的有些是黑色卡纸、有些是铝箔纸,有些是黑 色蜡光纸,而温度上升最慢的也各有不同。 实际教学中,课上到这里,大家都蒙掉了, 和原来的猜想完全不同。怎么办,当然不能这 样草草了事,于是又组织学生分析了原因,准 备再用一节课做实验。 (一)、首次分析改进与实践 究竟是什么缘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的分析与再次实验。 因素一:温度计误差,有些温度计温度上升快慢速度不一样,在2分钟内读书 偏差较大。实验时要尽可能地把灵敏度差不多的五支归为一组。 因素二:是冬季的阳光斜射,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较少,10分钟的观察恐怕难 以体现最终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