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_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章_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章_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章_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名词解释

1.控制

2.现场控制

3.反馈控制

4.间接控制

5.预算

6.零基预算

7.盈亏分析

8.计划评审方法(PERT)

二、单项选择

1.()控制发生的实际变化过程之中。

A、前馈

B、后馈

C、同步D预防

2.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A、制定标准

B、纠正偏差

C、用标准衡量业绩

D、质量控制

3.在衡量业绩的过程中,()对于改变成绩毫无意义。

A、改变标准

B、全力运用反馈控制

C、保持现状

D、A和C

4.现场控制还可以被称为()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同步控制

D、预防控制

5.()期望在资源成为工作系统组成部分之前就能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A、标准控制

B、前馈控制

C、同步控制

D、反馈控制

6.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A、制定标准、纠正偏差、衡量业绩

B、衡量业绩、制定标准、纠正偏差

C、衡量业绩、纠正偏差、制定标准

D、制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

7.()控制着眼于组织的产出情况

A、机械

B、同步

C、前馈

D、后馈

8.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

A、寻找错误

B、衡量业绩

C、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

D、使人们失去自由

9.对于控制全局的管理人员来说,重要的是现状所预示的趋势而非现状本身是指()

A、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B、控制关键点原理

C、控制趋势原理

D、组织适应性原理

10.对于主管人员的控制来讲,越将注意力集中于特例,则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反映的是()

A、控制关键点原理

B、例外原理

C、组织适应性原理

D、直接控制原理

11.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特别注意那些对于根据计划衡量业绩有关键意义的因素。反映的是()

A、控制关键点原理

B、例外原理

C、组织适应性原理

D、直接控制原理

三、多项选择

1.按照控制作用的环节来分,控制类型有()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更正控制

D、反馈控制

2.按照采用的手段来分,控制类型有()

A、前馈控制

B、直接控制

C、间接控制

D、预先控制

3.按照控制来源来分,控制类型有()

A、现场控制

B、正式组织控制

C、群体控制

D、自我控制

4.控制的基本过程是()

A、确定标准

B、改变标准

C、衡量业绩

D、纠正偏差

5.为了实施有效控制,必须要注意()

A、控制的目的性

B、控制的及时性

C、控制的经济性

D、控制的客观性等

6.控制的目的是()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考察人员工作情况

D、显示领导权威

7.预算分为()

A.经营预算B.项目预算

C.财务预算D.投资预算

8.经营比率包括()

A.市场占有率B.投入一产出比率

C.存货周转率D.相对市场占有率

四、填空

1.控制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

2.在组织行为发生过程中就进行控制的方式称为。

3.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

4.控制的目的一是,一是。

5.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

6.按不同的内容可以将预算分为、、三大类。

7.盈亏平衡分析,是根据、和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盈利情况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8.计划评审技术的核心是。

五、是非判断

1

.大部分组织仅仅只需要一种控制系统( )

2.衡量业绩是控制活动的唯一目的( ) 3切业绩都要制定出以实物或以衡量的标准( )

4控制关键点原理与例外原理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点上的异常情况,后者强调点的选择( )

六、简答题

1.什么是控制?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是什么?

2.控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3.有效衡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纠正偏差对于管理者而言有哪些行动方案?

5.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区别何在?

6.简述预算的性质

7.零基预算的程序是什么?

8.简述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

七、论述题

1.试论控制的基本过程及有效控制

2.论述建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八、计算

1.企业计划明年生产某种产品,销售单价为5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250元,预计明年总的固定成本为800万元,若该企业明年欲实现150万元利润,问:①该企业盈亏平衡点应为多少?②该企业为实现利润,应生产并销售多少?

八、案例分析

[弹性时间]

凯西是华盛顿某政府机关办公室的管理人员。最近,她的下属职工们士气低特派员,原因是他们原先实行了弹性工作制,现又恢复了上午8时到下午4时半的传统工作制。

上级批准她的办公室实行弹性时间时,他填重地宣布了弹性时间制度。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半为核心时间,每人必须上班;上午6时到下午6时可由个人自由选择上下班时间补足8小时。她相信职是诚实的并且已经被激励,因此没有制定新的控制系统。

一切工作进行顺利,士气旺盛。两年后,从中会计办公室来了位审计员,调查凯西产职工每人每天工作岗位小时,有两位雇员只要核心时间来工作已达两个月之久。凯西的部门经理看到审计员的报告后,命令凯西的办公室仍恢复一般传统工作制度。凯西非常不安,对她的职员很失望,她认为自己信任的人使压不下了台。

问题:

1.控制系统的制定是否与激励员工士气相对立,为什么?

2.凯西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为什么?

3.凯西的部门经理无视弹性工作时间带来的好处,而要求恢复传统工作制度,是否有道理?

九、分析

A C G I

② ④ ⑥

4 5 5 5

D F

① 8 7 ⑦

B E H

③⑤

5 5 4试用时差法找出关键线路图

第十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本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其目的一是为了维持现状一是为了打破现状。

2.现场控制:又称为同期控制,是指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以前及时纠正问题。

3.反馈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类型。是指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是从已执行的计划和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得信息,运用这种信息来评价,纠正今后计划。

4.间接控制:通过预先制定计划和标准形成控制系统对控制对象进行的控制。

5.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计划,亦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6.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重新排出优先次序,并根据次序重新分配资金和其他资源。

7.即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平衡和盈利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量、本、利”分析。

8.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矩阵来表示各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线路对系统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和控制方法。

二、单项选择

1、C

2、B

3、D

4、C

5、B

6、D

7、D

8、C

9、C 10、B 11、A

三、多项选择

1、A、B、D

2、B、C

3、B、C、D

4、A、C、D

5、A、B、C、D

6、A、B

7、A、C、D 8、A、B、D

四、填空

1、建立标准

2、现场控制

3、反馈控制

4、维持现状打破现状

5、确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

6、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7、销售量成本利润

8、寻找关键线路

五、是非判断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六、简答题

1、控制的概念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计划的保证

2、确定标准

衡量业绩

纠正偏差

3、衡量要与标准直接相关

对样本的衡量必须具有代表性

衡量必须是可靠而且有效的

4、不采取行动

改进实际绩效

修订标准

5、采用的手段不同

控制方法不同

控制主体不同

6、①预算是一种计划;②预算是一种预测;③预算主要是一种控制手段。

7、①建立起考核的目标体系;②审查预算时,将所有过去的活动当作重新开始;③确定必要项目,并根据目标排出优先次序;④编制预算。

8、①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原理;

②能找出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

③能有效地对工作进度进行控制;

④能为选择最优方案创造条件;

⑤项目越复杂,优点越显著。

七、论述题

1、(1)确定标准

衡量业绩

纠正偏差

(2)控制的目的性

控制的及时性

控制的经济性

控制的客观性

2、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组织适宜性原理

控制关键点的原理

控制趋势原理

直接控制原理

八、计算

1.①

九、分析

BDFH是关键线路

十、案例分析

护理管理学 试题与答案 第九章 控制

一、单选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并督促改进属于( ) A.事前控制B.过程控制C.事后控制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衡量什么B.制定标准C.如何衡量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 A.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D.建立控制系统 4.下列那项不是控制的基本原则( ) A.目的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 5.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是( ) A.适时、适度控制B.自我控制 C.客观控制D.以上全是 6.雇员标准属于( ) A反馈控制B.预防控制 C.现场控制D.遥控控制 7.衡量业绩最常用的财务标准有( ) A.利润率B.现金比率C.周转率D.以上全是 8.护理成本核算的方法是( ) A.项目法B.床日成本核算 C.相对严重度测算法D.以上全是

9.衡量工作绩效的前提是( ) A.确定控制对象B.选择控制的关键点 C.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D.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10.护理成本管理不包括( ) A.制定护士工作标准B.开展护理服务成本核算 C.进行护理成本一效益分析D.进行实时动态成本监测与控制11.下列哪一项不是控制的理论基础( ) A.系统论B.信息论 C.人际关系学说D.控制论 12.控制对象包括( ) A.人、财、物、信息B.作业 C.组织的总体绩效D.以上都是 13.制定标准包括( ) A.确定控制对象B.选择控制关键点 C.分解计划目标的过程D.以上都是 14.控制论的创始人是( ) A.维纳B.马斯诺C.梅奥D.泰勒 15.对于病房护士长来说,最有效的监督方法是( ) A.直接观察B.听取汇报 C.指派专人监督D.护士相互监督 16.根据控制的性质可以把控制分为( ) A.预防控制、检查控制及矫正控制B.事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9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教学要点 1、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的基本原理。 3、种种类型控制的概念。 4、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成果控制的内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有效控制有的基本特征。 6、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 7、如何选择控制的重点? 8、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9、纠偏措施应满足的要求。 10、关键名词:控制、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统计性标准、工程标准、评估性标准、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与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 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 。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 A. 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 B. 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 C. 收集及时的信息 D. 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 A.程序控制 B.跟踪控制 C.最佳控制 D.自适应控制 3、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属于跟踪控制性质的有_________。 A. 税金的交纳 B. 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 C. 信息控制程序 D. 资金、材料的供应 4、_________都是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A. 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第十章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被视为组织的一项积极性要素,其理由在于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避免( )。 A.变化 B.加重错误 C.组织复杂化 D.有效运作 2.( )控制发生在实际的变化过程中。 A.前馈 B.后馈 C.同步 D.预防 3.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变化过程( )。 A.之前 B.之后 C.之中 D.之前、之中和之后 4.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 A.制定标准 B.评价成绩并纠偏 C.用标准衡量成绩 D.质量控制 5.用标准衡量成绩的过程中,( )对纠正偏差无丝毫意义。 A.改变标准 B.全力运用反馈控制 C.保持现状 D.A和c 6. 某教授讲到管理控制部分时,要求学员做一项练习。教授说:“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们是否知道目前大学管理部门都是从哪些力一面控制教师的?每人只要说一个方面即可。”学员们发言踊跃,有的说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更新情况,有的说要检查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的说要检查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成绩……。学员边说,教授边记,很快黑板被写满了。面对如此多的控制标准,教授问学员:“现在,有谁愿意当老师,请举手。”大家盯着黑板,长时间没有举手。造成上述控制标准过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没有明确或忽视了控制的日的 B.没有选择好关键控制点 C.管理人员希望控制全局的欲望 D.人们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7.可以克服对于控制的抵制行为的技术是( )。 A.目标管理 B.会计 C.现状分析 D.计算机管理 8.前馈控制又称为()。 A.同步控制 B.预防控制 C.反馈控制 D.实时控制 9. 以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计划控制 10.有效管理的()使系统得以及时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A.准确性 B.灵活性 C.及时性 D.经济性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复习要点)

填空30 问答20 分析10 设计15 计算分析25 第一章: 什么是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简称。它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被控对象和自动化仪表(包括计算机)两部分组成。(被控参数,控制参数,干扰量f(t),设定值r(t),反馈值z(t),偏差e(t),控制作用u(t))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按结构不同:(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按定值不同:(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顺序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根据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的要求提出以下 单向性能指标:(1)衰减比(2)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3)参与偏差(4)调节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频率 综合性能指标:(1)偏差绝对值积分IAE(2)偏差平方积分ISE(3)偏差绝对值与时间乘积积分ITAE(4)时间乘偏差平方积分ITSE 第二章: 检测误差的类型、怎样克服? 1、检测误差的描述 (1)真值所谓真值是指被测物理量的真实(或客观)取值。在当前现行的检测体系中,许多物理量的真值是按国际公认的公式认定的,即用所谓“认定设备”的检测结果作为真值。(2)最大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仪表的实测示值x与真值x a的最大差值,记作△,即△=x-x a (3)相对误差δ=△/x a *100% (4)引用误差γ=△/(x max-x min)*100% (5)基本误差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国家规定的标准条件下使用时所出现的误差。 (6)附加误差附加误差是指仪表的使用条件偏离了规定的标准条件所出现的误差。 2、检测误差的规律性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按一定规律出现的误差。克服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负反馈结构。 (2)随机误差或统计误差当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绝对值的大小和符号不可预知地随机变化,但就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通常将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或统计误差。引起随机误差的原因很多且难以掌握,一般无法预知,只能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设计合适的滤波器进行消除。 (3)粗大误差又称疏忽误差。这类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疏忽大意或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对于粗大误差,首先应设法判断是否存在,然后再将其剔除。 检测仪表的组成:传感器、变送器 检测仪表的基本特性 固有特性:(1)精确度及其等级(2)非线性误差(3)变差(4)灵敏度和分辨力(5)漂移(6)动态误差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1: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步骤应为()。 1.先主环,后副环 2.先副环后主环 3.只整定副环 4.没有先后顺序 2:仪表的精度等级指的是仪表的() 1.误差 2.基本误差 3.允许误差 4.基本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3:串级控制系统主、副回路各有一个控制器。副控制器的给定值为() 1.恒定不变 2.由主控制器输出校正 3.由副参数校正 4.由干扰决定 4:用K分度号的热偶和与其匹配的补偿导线测量温度。但在接线中把补偿导线的极性接反了,则仪表的指示() 1.偏大 2.偏小

3.可能大,也可能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5:用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时得到的TS值是什么数值() 1.从控制器积分时间旋纽上读出的积分时间 2.从控制器微分时间旋纽上读出的积分时间 3.对象特性的时间常数 4.是4:1衰减曲线上测量得到的振荡周期 6:当高频涡流传感器靠近铁磁物体时() 1.线圈的震荡频率增加 2.线圈的电阻减小 3.线圈的电感增大 7:某容器控制压力,控制排出料和控制进料,应分别选用的方式为()。 1.气开式;气开式 2.气关式;气关式 3.气开式;气关式 4.气关式;气开式 8:准确度等级是仪表按()高低分成的等级。 1.精度 2.准确度

3.限度 9:不属于工程上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是() 1.动态特性法 2.稳定边界法 3.衰减曲线法 4.比较法 10:最常见的控制结构除了反馈控制结构外还有。() 1.串级控制 2.前馈控制 3.单回路控制 4.多回路控制 11:串级均匀控制系统结构形式与串级控制系统相同,它与串级控制系统有区别也有相同的地方。相同是() 1.系统构成目的 2.对主、副参数的要求 3.参数整定顺序、投运顺序 4.干扰补偿方式 12:工业现场压力表的示值表示被测参数的()。 1.动压 2.全压

吉大16春学期《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在线作业二答案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过程控制中,使用最多的是(A)。 A. 气动执行器 B. 电动执行器 C. 热动执行器 D. 手动执行器 满分:4 分 2. 对于(D)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已不能用热电阻进行测量,大多采用热电偶进行测量。 A. 100 B. 200 C. 300 D. 500 满分:4 分 3. 从整理结构上看,智能温度变送器由(A)部分组成。 A. 2 B. 3 C. 4 D. 5 满分:4 分 4. 电动仪表的供电方式有(A)和直流供电方式。 A. 交流供电方式 B. 动态供电方式 C. 间接供电方式 D. 直接供电方式 满分:4 分 5. 子流量计的流体流动方向为(B)。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循环流动 D. 单相流动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直流集中供电的优点是(ABC )。 A. 缩小了仪表的体积 B. 增强了防停电能力 C. 为仪表的安装创造了必要条件 D. 便于拆卸 满分:4 分 2.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AB)。 A. 标准热电偶 B. 非标准热电偶 C. 单相热电偶 D. 双向热电偶 满分:4 分 3. 系统的控制方案包括(ABC)。 A. 系统的构成 B. 控制方式 C. 控制规律 D. 控制过程 满分:4 分 4. 自动化仪表按安装场地不同,可分为(ABC )。 A. 现场类 B. 控制室类 C. 自动化化类 D. 电气类 满分:4 分

5. 检测误差按检测数据中误差呈现的规律性可分为(BCD)。 A. 检测误差 B. 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粗大误差 满分:4 分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当微分时间较小时,增加微分时间可以减小偏差,增大响应时间。() B. 正确 满分:4 分 2. 简单控制系统控制参数选择时,干扰通道的静态增益应尽可能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方波响应曲线是在过程正常输入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阶跃变化后获得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在确定控制参数时,还应考虑工艺操作的合理性、可行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A. 错误 满分:4 分 6. 衰减曲线法是与临界比例度法完全不同的方法。()

第九章 反馈控制电答案

第九章 反馈控制电路 1.画出锁相环路的组成框图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解:锁相环路的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图 锁相环路的基本组成框图 锁相环路是由鉴相器PD(Phase Detector)、环路滤波器LF(Loop Filter)和压控振荡器VCO 组成的,其中LF 为低通滤波器。各部分功能如下: (1)鉴相器PD :鉴相器是一个相位比较器,完成对输入信号相位与VCO 输出信号相位进行比较,得误差相位)()()(t t t o i e ???-=。 (2)环路滤波器LF :环路滤波器(LF)是一个低通滤波器(LPF),其作用是把鉴相器输出电压u d (t )中的高频分量及干扰杂波抑制掉,得到纯正的控制信号电压u c (t )。 (3)压控振荡器VCO :压控振荡器是一种电压-频率变换器,它的瞬时振荡频率o ω(t )是用控制电压u c (t )控制振荡器得到,即用u c (t ) 控制VCO 的振荡频率,使i ω与o ω的相位不断减小,最后保持在某一预期值。 2.锁相环路调频波解调器原理电路如图所示,试分析其解调过程。 图 锁相环路调频波解调器原理框图 解:设输入调频波为 )](sin[])(sin[)(t t w U dt t u K t w U t u o im f i im FM ?+=+=?Ω ])()()(1?Ω+-=dt t u K w w t f o i ? 式中,i w 为调频波中心频率;0w 为VCO 固定频率。当VCO 的频率锁定在i w 时,有 )()(1t u K dt t d f Ω=? 此时VO 的输入信号,即解调器输出电压u o (t )正比于 )()(1t u K dt t d f Ω=?,故从环路滤波器的输出就可以得到调频波解调信号。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过程控制系统的目标是对影响过程的措施作出经济合理的决定。也就是说,平衡不需控制时采取了措施(过度控制或擅自改变)和需要控制时未采取措施(控制不足)的后果。必须前面提到的变差的两种原因——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的关系下处理好这些风险。(见图3)过程在统控制下运行指的是仅存在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这样,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作用是当出现变差的特殊原因时提供统计信号,并且当不存在特殊原因时避免错误信息。从而对这些特殊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或是消除它们,或是如果有用,永久地保留它们)。 讨论过程能力时,需考虑两个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的概念: ?过程能力由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来确定,通常代表过程本身的最佳性能(例如分布宽度最小),在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的运行过程,数据收集到后就能证明过程能力,而不考虑规范相对于过程分布的位置和/或宽度的状况如何; ?然而,内外部的顾客更关注过程的输出以及与他们的要求(定义为规范)的关系如何,而不考虑过程的变差如何。 一般说来,由于受统计控制的过程服从可预测的分布,从该分布中便可以估计出符合规范的产品的比例。只要过程保持受统计控制状态并且其中分布的位置、分布宽度及形状不变化,就可以继续生产相同分布的符合规范的产品。对过程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将过程定位在其目标值上。如果过程的分布宽度是不可接受的,该策略则允许生产最小量不符合规范的产品。通常要求用对系统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产生变差的变通原因的方法来改进过程的能力(以及其输出),从而始终符合规范。为了进一步具体了解过程能力、过程性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假设,参见第2章第5节。 简言之,首先应通过检查并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使用权过程处于受统计控制状态,那么性能是可预测的,变可评定其满足顾客期望的

浅谈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浅谈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摘要随着自动化仪表的更新换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自动化仪表和过程控制提供技术保障,要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使其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开放性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自动化技术;过程控制 1 引言 过程控制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其被控量通常为压力、液位、流量、温度、PH值等过程变量,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体现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过程控制技术可实现各种最优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动化仪表是用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仪器或设备,是实现工业企业自动化的必要手段和技术工具。其特点是兼容性、统一标准。 2 过程控制概述 2.1 过程控制的特点、要求及任务、功能结构 过程控制的特点:系统由被控过程和检测控制仪表组成;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方案的多样性;控制过程大多属于慢变过程与参量控制;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 生产过程对控制最主要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过程控制的任务,就是在了解、掌握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的各种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工艺生产提出的要求,应用控制理论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综合,并采用相应的自动化装置和适宜的控制手段加以实现,最终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控制目标。 图1过程控制的功能结构图 过程控制的功能结构:测量变送与执行,由测量变送装置与执行装置实现;

操作安全与环保,保证生产安全、满足环保要求的设备(独立运行);常规与高级控制,实现对过程参数的控制,满足控制要求;实时优化,实现最优操作工况(时间,成本,设备损耗)而设计的方案;决策与计划调度,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计划调度和正确决策,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2.2 过程控制的分类 按照被控变量的给定值分类,可分成以下三类: 1. 定值控制系统,是一种被控变量的给定值始终固定不变的控制系统。如:液位控制系统; 2. 随动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被控变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控制系统,例如:锅炉的燃烧控制系统; 3. 程序控制系统(又称顺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是被控变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来变化的控制系统。例如:冶金工业中的金属热处理的温度控制。 2.3 过程控制发展概况 20世纪40年代前后(手工阶段):手工操作状态,凭经验人工控制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很低; 20世纪50年代前后(仪表化与局部自动化阶段):过程控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20世纪60年代(综合自动化阶段):检测和控制仪表-----采用单元组合仪表(气动、电动)和组装仪表,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DC)和设定值控制(SPC);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多变量系统,各种复杂控制系统,如串级、比值、均匀控制、前馈、选择性控制系统,控制目的------提高控制质量或实现特殊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盘自动化阶段):发展到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这是过程控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3 自动化仪表概述 自动化仪表是用于过程自动化的仪器或设备,过程控制系统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平台,而自动化仪表与装置是过程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自动化仪表的分类 (1) 按照安装场地分 现场仪表(一次仪表)、控制室仪表(二次仪表); (2) 按能源形式分 ①气动控制仪表:以压缩空气为能源。 优点: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易于维修,天然防爆; 缺点:气动信号传输速度极限=声速340 s,体积庞大。 ②电动控制仪表 优点:信号快速,远距离传输:易于实现复杂规律的信号处理,易 于与其他装置相连,供电用电方便,无需空压机和油泵、水泵; 缺点:不天然防爆;易受电磁干扰;功率不易大,近年的电动仪表 多采用了安全防爆措施,应用更加广泛。 ③液动仪表(以高压油和高压水为能源) 优点: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功率大,防爆;

教材教程:控制图和过程能力(16页)

控制图和过程能力 目录 一、控制图-----------------------------------------------------------------------------1 1.控制图的用途---------------------------------------------------------------------1 2.控制图的种类、计算公式及适用场合----------------------------------------1 3.控制图的原理---------------------------------------------------------------------1 4.控制图的应用步骤---------------------------------------------------------------1 1)X-R图--------------------------------------------------------------------------1 2)P控制图----------------------------------------------------------------------------4 3)计量值控制图与计数值控制图的比较--------------------------------------6 4)通用控制图-----------------------------------------------------------------------7 5.控制图的判断准则---------------------------------------------------------------9 6.波动图、控制图在工序控制中的应用程序---------------------------------10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10 二、过程能力-------------------------------------------------------------------------11 1.概念-------------------------------------------------------------------------------11 2.过程能力指数的用途----------------------------------------------------------12 3.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12 4.过程能力指数的评定----------------------------------------------------------13 5.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及相对偏移系数K估计过程的不合格品率--13 6.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13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13

管理学教案——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根据计划的要求,建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并采取必要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的过程。 控制的必要性是基于以下原因: 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 控制的目的:①限制偏差的累积;②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控制理论 1、基本原理 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 之间的偏差。 三、控制的类型 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 按时机、对象和目标: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成果控制 控制类型比较分析 类型 优点 缺点 预先 ①可防患于未然;②适用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前提条件较多。大量准确可靠的 信息;计划行动过程清楚了解;

控制 工作;③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计划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并要 随着行动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 况和新问题。 现场 控制 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①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 业务水平的制约;②应用范围较窄;③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 主动精神。 事后 控制 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良性循环。 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业已产生。 四、控制的特点 ①整体性: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主体);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客体)。 ②动态性:要求提高控制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第四章 统计过程控制(4)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4.5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4.5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学习目标要求 1、熟悉过程能力的定义 2、掌握过程能力指数c p 和c pk 的计算和评价 3、了解过程性能指数的概念 一、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也称为工序能力,它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是衡量过程加一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而生产能力则是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二者不可混淆。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落在的范围内,其中μ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标准差,也即有99.73%的产品落在上述6σ范围内,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故通常用6倍标准差(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二、过程能力指数 二、过程能力指数 分双侧和单侧情况,双侧6σ,单侧3σ.有偏移的情况,要求偏移指数。 (一)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对于双侧公差情况,过程能力指数cp的定义如下: ,(4.5-1) 式中,t为技术公差的幅度,tu、tl分别为上、下公差限,σ为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当σ未知时,可用估计,其中r为样本极差,为其平 均值,s为样本标准差,为其平均值,d2、c4为偏系数,可查表4.2-2。 一般,对于过程能力指数制定了 注意,估计必须在稳态下进行。 一般,对于过程能力指数制定了如表4.5-1所示的评价参考。从(4.5-1)式可知,当cp=1.33,t=8σ。此时质量指标值的分布基本上在上下公差界限之内,且留有一定余地,见图4.5-1的情况1。因此,可以说cp≥1.33时过程能力充分满足质量要求,国标gb/t4091-2001也要求cp≥1.33。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高质量、高可靠性的“6σ控制原则”情况,甚至要求cp达到2.0以上,所以对cp≥13.67时认为过程能力过高的说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参见图4.5-2。 表4.5-1 过程能力指数cp值的评价参考

过程能力控制规范

过程能力控制规范 1.目的: 提供规范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为稳定和改善过程能力提供依据。 2.范围: PPM、Ppk、Cpk分析。 3.职责 3.1技术科负责组织计算、分析、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措施。 3.2质检科、检测中心负责抽样、测量。 3.3生产科负责过程能力控制所需的人员、设备、时间的调配。 4.程序内容: 4.1过程能力分析用途: 4.1.1新产品或新设备或返修设备能否满足要求。 4.1.2利用设备能力安排适当工作,使其得到最佳应用。 4.1.3选择适当的作业人员,材料和工作方法。 4.1.4建立适当的经济控制界限,以获最佳经济效益。 4.2过程能力分析选择 4.2.1当过程特性的数据为计数值且非正态分布时,可使用客户所要求的方法进行分析,如客户未要求时,则使用PPM值分析法。 4.2.2当过程特性的数据为计量值且呈正态分布时,可使用Ppk、Cpk进行分析。 4.3计数值的过程能力评价方法 4.3.1计算公式: PPM=不合格数/检验数×106 4.3.2评价

D零件(安全件) PPM≤66 其它零件 PPM≤1000 4.4计量值的过程能力评价方法 4.4.1数据收集部门把数据填在X-R控制表上。 4.4.2计算人员依如下方法计算过程能力。 4.4.2.1初始过程能力 Ppk=min(USL-X/3σs,X-LSL/3σs) σs=(Σ(Xi-X)2/n-1) 4.4.2.2过程能力 Cpk=min(USL-X/3σ,X-LSL/3σ) Σ=R/d2 R是子组极差平均值, d2值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参见下表: 4.4.3评 价方式

4.4.4等级说明(顾客未要求时,依下列等级规定执行)。 A级:过程能力足够,可考虑转制更精密产品。 B级:过程能力充足。 C级:过程能力尚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D级: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提高Cpk或100%检验,依暂时对策所修订的控制计划应经客户认可。 4.4.5初始过程能力分析 4.4. 5.1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技术科制定一个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包括按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的生产条件、力条件、测量系统分析、时间进度及试生产控制计划中被标识的所有的特殊特性。 4.4. 5.2在提交生产件批准之前,技术科必须完成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要求 Ppk≥1.67。 4.4. 5.3如果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结果Ppk<1.67,技术科会同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初始过程能研究,直到初始能力达到要求。若在提交生产件批准程序之时,初始过程能力不能达到顾客要求时,应获得顾客认可。 4.4.6现行过程能力分析 4.4.6.1当生产件正式批准后,自批量生产的第二个月开始,生产科进行现行过程能力分析。 4.4.6.2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应每隔三个月测一次Cpk值,Cpk≥1.33。对于“D”标识(或其他安全标识)的产品特殊特性值,批量生产6个月后Cpk≥1.67。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研究时,应连续地抽取子组。当连续四次测得的Cpk值≥1.33时,可放宽过程能力研究的间隔,可每隔半年测一次Cpk值。当Cpk<1.33时,进行100%的检验,记录检查结果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直到现行过程能力达到要求。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十章---控制方法

第十章控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控制 2.前馈控制 3.反馈控制 二、单选题 1.“亡羊补牢”属于() A 前馈控制 B 同期控制 C 反馈控制 D 预防性控制 2.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属于() A 同期控制 B 前馈控制 C 反馈控制 D 纠正性控制 3.强化是通过奖惩手段修正员工的行为,它属于() A 前馈控制 B 同期控制 C 预防性控制 D 反馈控制 4.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其控制主体应该是() A 各级管理者 B 全体员工 C 监察机关 D 上级机关 5.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组织目标不能实现,组织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修正计划B激励员工克服困难 C 调整组织结构 D 撤换领导 6.个人观察、口头汇报、统计报表、书面报告是获得组织实际绩效的方法,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管理者在控制活动中应该() A 以个人观察为主 B 以统计报表为主 C 以书面报告为主 D 综合使用 7.控制过程的基础是() A 建立标准 B 衡量实际绩效 C 确定偏差范围 D 采取管理行动8.在整个控制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是() A 工期控制 B 即使控制 C 质量控制D预算控制 9.预算是计划的数字化,它是一种典型的() A 事前控制 B 即使控制 C 事后控制 D 预防性控制 10.质量控制过程中,质量的含义是() A 产品的质量 B 工作质量 C 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D 设备的质量11.利用法律、法规、制度、程序、培训等手段控制员工的行为属于() A 周期控制 B 前馈控制 C 反馈控制 D 纠正性控制 12.为了消除腐败,某部门除了大力提倡工作人员严格自律之外,还一直实行着一种岗位轮换制度,规定处级以上的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五年。这种做法可以认为是一种() A 反馈控制 B 前馈控制 C 现场控制 D 间接控制 13.某销售机构负责在东部沿海的几个地区销售多种品牌啤酒。销售经理要求在每月初都提交一份上月按品牌分类的销售情况表。下表显示了5月份该机构的销售定额标准&实际销售数值

《管理学》:控制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MBA课程名称:《管理学》 题目:控制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正文: 控制职能是管理活动中的五大基本职能之一。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预定的目标或标准探查偏差给予更正的过程(正式控制模型),需要6个互相联系的步骤: 1.限定子系统的范围 要制定一项正规的控制措施,首先就要明确是为谁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即确定子系统的边界。也就是我们要控制的范围,因为一个生产过程有多个环节,要控制的自然也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控制,所以每个控制都要明确一个范围。例如,造酒厂对投入进行控制,其控制范围就是造酒投入的原料、时间、温度,并对这个过程各阶段抽样化验;而对产出的控制,就是要把控制好酒的存储。 2.识别所要测量的特性 在控制过程中必须识别所要获得的信息种类。若建立正式控制过程,需要较早地确定以下内容:1能够被测量的特性是什么?2获得与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每个特性信息的成本如何?3是否每个特性的变化都影响子系统达成目标? 在识别所要测量的特性后,就要把那些能够测量的特性挑出来。这时,选择原则或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定律就很有帮助。这个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群被控制的元素中,少量的元素总是能解释大量的结果。比如造酒过程中,影响酒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水、温度、时间,这3各因素控制好了,就能最大程度保证酒的质量。控制好少量的但关键的要素,就能最大程度控制好该目标,这些要素足以说明结果中的主要内容。正如哲学中提到的,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3.订立标准 标准是衡量实工作绩效的依据和准绳。所以要定立控制的标准。标准最好是定量的,能量化的。如果有些不容易定量,例如工作作风、态度等,这些虽然难以量化,但仍然应该提出一些定性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例如上班考勤控制,上班具体时间钟点(例如定为北京时间8:30)就是控制的标准,界定迟到与否就以此标准,甚至迟到到什么程度则扣当天的工资也需要有标准界定,否则考勤控制就无法进行。 4.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是为了获得每个预定特性的度量情况。数据收集工作可以由人来做也可以由机器来做;数据既可以由施加控制的人来收集,也可以由被控制的人来收集。如果由被控制的人来收集有时候会有失真的情况,特别是数据用作奖罚时就更容易出现隐瞒、歪曲等失真情况。例如上班考勤,如果由员工自己填写上班时间,以此来收集数据,并以此数据作为考勤的奖罚,这时员工就容易隐瞒迟到现象,所以现在都改用考勤打卡机、IC门禁卡考勤等机器方法。数据收集工作,管理层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数据与信息,可以建立专门的部门来从事该工作,例如审计部门、统计部门等。要针对目的来收集数据,不同部门根据分工收集数据的

第九章 控制

第九章控制 一、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控制职能就像船上的舵,为组织提供了一种不断调整路线和偏差的机制。 (二)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1.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开展控制工作的依据。制定控制标准的依据是计划、组织目标以及具体工作的专业规范。 2.偏差信息。偏差信息即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偏离情况。只有了解、掌握了偏差信息,才能决定是否应该采取矫正措施以及采取怎样的矫正措施。 3.矫正措施。即根据偏差信息以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在于消除偏差、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控制的必要性 在现代管理中,控制之所以必不可少,原因在于:(书P316) 1.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使目标计划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需监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2.组织活动的复杂性。为了避免本位主义,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要监控各部门及其各岗位的工作情况; 3.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为及时发现失误,明确问题之所在,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三、控制的基本过程 控制过程也可以划分为如下几步: (一)确定控制标准 确定控制标准作为共同遵守的衡量尺度,这是进行控制的必要条件。包括定性与定量标准。 (二)衡量实际业绩 就是根据控制标准衡量、检查工作情况,并对计划执行的现状和阶段性成果进行如实反映和客观评价;

(三)进行差异分析 将实际业绩与标准进行比较,如有差异,则分析差异产生原因。 (四)采取纠偏措施 根据不同的偏差及差异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偏,以保证原计划顺利实施。 四、控制的类型 (一)按控制点的分 事前控制:指在活动开始之前实施的控制。即在活动开始前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 事中控制:指在活动过程中实施的控制。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事后控制:指在活动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事后控制可以避免下一次活动发生类似的问题,也可以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 (二)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 预防性控制:以避免产生错误、尽量减少日后的纠正活动为目的的控制活动。 纠正性控制:其目的是当出现偏差时采取措施使行为或活动返回到原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三)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划分 反馈控制:就是根据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即从组织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中发现偏差,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它所利用的信息是受控系统的输出信息。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也可称为指导将来的控制。它侧重于对输入和实施活动过程的控制,通过不断地获取最新的信息来进行分析、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在偏差未发生之前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得输入和实施活动与所期望的结果相符合。它所利用的信息是受控系统的输入信息或主要扰动信息。 (四)按控制的方式分: 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

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详解20140217

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详解 关键词:过程控制,过程能力 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是生产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过程是否失控,过程能力是否足够、可接受,决定过程的质量与产品的质量。每个过程根据其能力是否受控进行分类,可分成4类,如下表所示: 一个可接受的过程必须是处于受控状态的且其固有变差(能力)必须满足要求。理想的情况是具有1类过程,该过程受统计控制且有能力满足要求,是可接受的。2类过程是受控过程但存在因普通原因造成的过大的必须减少的变差。3类过程符合要求,可接受,但不是受控过程,需要识别变差的特殊原因并消除它。4类过程既不是受控过程又不可接受,必须减少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 在有些情况下,顾客也许允许制造商运行一个3类过程,这些情况包括: ●顾客对规范要求之内的变差不敏感; ●因成本原因可允许存在的特殊原因包括刀具磨损、刀具重磨、周期的(季节的)变 化等; ●特殊原因已被识别,其记录表明具有一致性和可预见性。 在这些情况下,顾客可能会有以下要求: ●该过程是成熟的,例如,该过程已经过几个循环的持续改进; ●允许存在的特殊原因在已知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生产稳定的后果; ●过程控制计划有效运行。可确保所有的过程输出符合规范并能防止出现别的特殊原 因或与允许存在的特殊原因不稳定的其它原因。 在汽车工业中可接受的作法是一个过程被证明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后才计算其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作为利用从过程中得到的统计数据来进行过程性能预测的基础。利用从过程中得到的一定时间的不稳定或不重复的数据来进行预测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特殊原因是造成分布的形态、分布宽度或位置改变的原因,因此会很快使过程能力预测失效。用来计算不同的过程能力指数或比值所要求的数据是从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过程获得的。

9.6第九章 控制(简答题及答案)

第九章控制 简答题 1、有效控制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有效控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适时控制原则,即及时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防止不利影响扩大。 2)适度控制原则,即控制的范围&程度要适当,防止控制不足或过多,要处理全面控制&重点控制的关系,要使控制费用低于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原则,即对组织绩效状况评价、建立的标准及采取的措施都要符合组织的实际,切忌主管臆断。 4)弹性控制原则,即在组织运营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使实际与计划要求背离,为此控制必须由灵活性,否则就不是组织控制,而是控制组织。 2、如何实现客观衡量的实际绩效? 答:在测量实际绩效时,个人观察、口头汇报、统计报告、书面报告是收集组织绩效信息的四种形式,每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只有综合使用,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评价组织整体绩效要有客观可行的方法,通常有3种:组织目标法,以最终完成组织目标的结果来衡量绩效,而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系统方法,从输入——转换——输出过程种,从目标&手段统一上进行评价,它着眼于组织的长远生存&兴旺发展因素,防止管理层以牺牲未来的成功换取眼前的利益;战略伙伴法,通过满足顾客群体的各种要求获得他们的支持,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生存&发展。 有些活动不能用定量的方法评估时,只能用定性方法衡量。定性方法往往采用主观衡量的方法,主观衡量不能随心所欲,而应客观求实。 3、解释什么是控制以及控制的整个过程。 控制是对各项活动的监视,从而保证各项行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显著偏差的过程。 控制包括三个步骤:衡量实际行动,实际行动与标准进行对比,采取管理行动。

4、简述三种控制的类型,分别描述它们的概念、适用情况、目的。 前馈控制:根据经验或科学分析,对这种偏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规范,避免偏差造成损失。 同期控制:在偏差刚刚发生或发生不久,就能测定出来,并能迅速查明原因和采取纠正措施,及时排除偏差以减少损失。 反馈控制:在偏差和错误发生后,再去查明原因,并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消除偏差对下游活动或客户的影响;找出薄弱环节,改进工作。 5、论述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控制和计划是密不可分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没有计划,控制就成了无本之木。同时,控制又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没有控制,计划就等于一纸空谈。 (2)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工作就越好进行,效果也就越好,而控制越准确,全面和深入,就越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并能更多地反馈信息以提高计划质量。 (3)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是计划方法,如预算、政策、程序和规则等等。选择控制方法和设计控制系统必须要考虑到计划本身的特点。 (4)计划工作本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控制,如对计划的程序,计划的质量等实施控制。控制工作本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如对控制的程序,控制的内容等,都必须进行一定的计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