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官德”

中国古代“官德”

中国古代“官德”(上)

梅敬忠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题目叫《中国古代官德》。这段时间可以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或者干部培训中间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公务员的“官德”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其是公务员的官德教育培训规划里面,专门提到了要从中国古代的官德里面吸取经验,就是中国古代官德,所以我这一讲也是有这个背景的。所以公务员的官德教育中,有关于中国古代官德方面的内容。

课程前言

(一)加强古代“官德”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要借鉴古代官德呢?我们说我们不能历史,毛主席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个历史我们一定要总结,要继承优秀的东西。政治家们对古典的东西往往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这个为我所用是有种科学的方法,我们叫借鉴,叫批判的进程,就是首先不能隔断历史,其次要批判继承,就是像我们现在提出要文化自觉一样的。

文化自觉的核心点就在于对自己的文化要首先是尊重,其次再是创新,首先是尊重,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省、创新,所以我们对中国古代为什么要研究、要借鉴也有这个原因。既然不能隔断历史,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跟我们现实很多东西也不是完全能够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把古代的有关好的经验尤其是官德方面的经验继承过来,这里面就有转型的问题,所以我先提出一个概念叫转型。

比如说忠君,官德一说起来肯定就有忠君的一面,那么忠君是不是可以转型为忠于人民、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呢?这完全可以考虑的,所以我们在解读中国古代官德内容的时候往往可以把忠君,什么忠这个概念心里要有根弦,就是把它转化为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或者说是忠于人民。在这方面就不能隔断历史。

这里面一个概念用的是一个台湾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叫徐复观他提出一个权原说。什么意思呢?他觉得中国古代的君臣、君纲、臣纲都可以把它转型,而且必须把它转型。因为他在研究唐代宰相叫陆贽研究他的一些思想的时候提出这些观点,我先提一下权原说。

从毛泽东开始,对中国古代历史经验教训,尤其对治国理政这方面一直是高度重视的。江泽民同志当年当总书记的时候,也是高度重视古代的历史、文学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

比如文学,多次场合和多本书里面讲话里面都讲到了,从古典作品里面比如说古典文学里面找到一种情怀,找到一种对我们今天治国理政尤其廉政建设、官员修养都有一些借鉴好的经验,比如说他对郑板桥有的作品是很欣赏的,多次场合来引用。胡锦涛总书记也是在十七大报告和后来的历次讲话一直包括七一讲话里面都要讲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说我们现在的文化是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立我们新的辉煌。你看都从传统文化里面。

习近平同志也是在好几次讲话里面谈到领导干部要读好书,善读书。最近又有一篇讲话,在9月1日讲话说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其中对古代的为政以德,以德为先,乃至科举制都进行了一番评价。因为他说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的一种治国理政的一个大的道理。

比如说其中他在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里面说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为什么要读点历史呢?就可以从中吸取思想的精华,结合新的实践要不断地发扬光大,说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说里面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都是和我们今天的官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块的。

他还提出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是把古今打通了,也是对我们官员的一种提醒。

当然最后他说要有历史的眼光做决策,要有历史的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智慧,而且不能死读书等等。这里面提到个一些观点,而且他里面还举到。

比如说我们现在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些好的东西可以说这都是从我们古典里面、古代里面很好的治理经验里面学到的一些好的东西,比如说以前的主张“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这对我们很有启示,对我们现在搞官德教育很有启示,因为官德官德表面看起来好象是自律的,因为道德教育,实际上也是他律,也就是中央、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官员进行规范,但是也希望我们官员自己然后学习提高自己这样就是一种自律,把这种自律和规范的他律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得好。

所以习近平同志说,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或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这方面的治理思想与经验。

这是从大的角度来说,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这是我们搞的古代官德教育的这方面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不要仅仅以为官德教育就是自律,或者是一种他律被动的,是要两相结合的。

比如古代的“为政之道,任人为先”,怎么任人为先呢?知人善任、选贤任能,才兼文武、德才兼备,敬贤敬能、礼贤下士,访求俊彦、唯贤是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勤于教养、百年树人等等。后面他还举了很多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是我们古典官德教育一些好的亮点,实际上在这个文章里面都提到了。

尤其这里面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他就谈到了再比如我国历史上经过科举制等途径,探索出了把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分为两类:通才与专才。在治国理政中,通才任用于政务工作方面,专才则任用于事务工作方面。分别对这两类的干部我们说官员都有不同的要求。人才的培养任用应该分为政务、事务两大类,并且应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和职责,培养、选拔的途径和任用、考核的办法也应不同。这个选人用人的历史经验,今天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就引用了很多习近平讲话的精神,这表示对我们今天的官德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比如说对科举制的评价,这可以说是在中央领导人里面我看到的可以说很少的就是对科举制好的方面进行正面评价的一种说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应该算做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们不是说四大发明吗,算第五大发明,因为这对西方的文官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人特别重视中国人的科举制度,我们自己反而在这个评价方面还有点欠缺了,因为经常我们说泼脏水把孩子一块倒掉,是不是有些方面存在着这些问题呢?应该是有这方面问题,就是科举制到后来不得不废除是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是科举制本身好的经验完全可以吸收到我们今天的干部队伍建设,我们的组织工作里面、人事工作里面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习近平同志讲这一段,就是从这里面抠出一点,通才还是专才的问题。在这些年我们中央的各部门领导也是对中国古代的这种好的经验治国理政好的经验,尤其在官员管理这方面的,在社会管理经验都有一些好的看法,在报纸上、网站上都能查到。比如以前中纪委秘书长发表了一篇长文章在《求实》上,就是谈到社会管理要从中国古代吸收一些好的经验,分享很大,也值得大家参考。我们讲中国古代官德,讲到一些领导人的想法,也给我们今天以后的工作会有指导意义。

(二)中国古代“官德”的思路

讲中国古代官德的思路,现在可以说是有很多,比如说《官箴》,仅仅从《官箴》里面

挖掘出来就够讲了,各种类型可以分类,中国古代的关于《官箴》怎么教育皇帝、教育官员的这种材料太丰富了,这种点题太丰富了。这里面我找到一些比如跟大家做一个提纲挈领的介绍。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有一本书编了一本书叫《帝范》,做皇帝的典范,做皇帝的规范,《帝范》两个字,一共12篇,他另外还有金晋(音),还有《自荐录》乃至后来有人把他政治言行编出来的叫《贞观政要》,另外一本书。主要是李世民是《帝范》这篇,这一篇实际上在中国的《官箴》里面也应该算是一个很值得介绍的一篇,当然它不是《官箴》,这里介绍的就是帝王的,表面上是针对帝王,实际上是针对官员的,也是可以学习的,尤其是今天,不能因为他是帝王我们就不学他,光学官了,因为在中国古代分的虽然有官和吏的区别,但是这方面对我们今天来说就可以不要那么多区别,官吏我们连在一块来说的。

比如说《帝范》这本书顾名思义是对帝王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准则。这本书就是对将来太子李治,将来如何当好皇帝提出了规范,一共是12个方面的内容,大家看这些名字就能看出来,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等我就不往下细念了,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分得很完美,应该说这是李世民的精心之作,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编的《帝范》,然后里面有很多一种解读。这是一本,后来他自己还编了一个《自荐录》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外一本,武则天为教育臣子编的一部叫什么呢?叫《臣规》,做大臣的规范,就皇帝编的臣规,这也是一本书,在这个《臣规》里面武则天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大臣要怎么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怎么很好地干工作,这一类的臣规也很重要,这是一本,就是皇帝编的,虽然不是为皇帝的。

还有一本是明朝大学士张居正,大家知道明朝很有为的改革家,一条鞭法的发明者张居正,他编的一本书叫《帝鉴图说》,一直到现在在书摊上有,就是《帝鉴图说》。《帝鉴图说》很有意思,它是针对什么呢?针对明代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当时还小,张居正给他辅佐,然后对他进行教育。

其中比如说他称为善口法则,就是历代好的典范,好的帝王他的言行做成小故事,一共多少故事呢?九九八十一言其多,八十一个小故事,尧舜下来,每个小故事然后前面附一幅图,形成图说,特别适合儿童看,有点像连环画,当然做得很严肃,政治性的连环画,这个是81个。另外还有36个故事,叫恶可为戒者,就是坏的榜样、坏的典型你别学他的那方面是36个,应该是好的占81,坏的占36,它有一个比例区别的还写得不错,一共117个故事,一图一文,《帝鉴图说》,可以说不光在当时在以后的民间也是影响挺大的,在历代也都有翻

译。这是在皇帝这一部分的内容。

我们一说《官箴》,《官箴》的针是打针的意思,针砭针灸的意思,所以《官箴》是对做官的一种针砭,一种提醒。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箴》是什么时候呢?现在公认的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来的一批文物体面就有秦简,秦朝的竹简,专门有一篇为吏之道,我们说为官之道,叫为吏之道,看秦朝时候专门有为吏之道,用我们今天说的干部培训的成教材了,为吏之道这篇竹简里面开篇就说了一段话,你看我们现在都能解读,叫什么呢?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就是公正无私,这些把我们官德也基本的规划,最高原则写出来了,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最早的官德。

后来西汉的杨雄写过几十个篇的《官箴》,以后历代都有《官箴》出现,有个统计仅仅被列入四库全书,史部存过的就有多少呢?有八部107卷,我们很多《官箴》就一卷二卷,它有107卷,这么多《官箴》。

现在最有影响的是哪本《官箴》呢?是南宋有个叫吕本中,中央一级官员,吕本中他根据自己的政治经验,尤其是在最后南宋以后,根据自己的体会也是一种很沉重的心情来总结宋朝吏志的经验、教训。就编了一部本名字就叫《官箴》,一共是33则,不大,篇幅可以说不大,但是词简意精,词语虽然简单,但是很精致。

这篇这么短的篇幅那么有名气呢?因为它的核心抓住了三个字,一直到现在,一直到后来清朝的时候,一直还被称为经典,哪三个字呢?清、慎、勤。这三个字,清心寡欲的清,慎重的慎,勤劳的勤三个字,被后人称为千古不易的为官之道,是提高到这么高的地步的。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专门手书这三个字刻在石头上做宣传,就是乾隆皇帝是高度认同这三个字,后来我们从南宋吕本中以后,很多《官箴》书就根据这三个字逐步把它展开论述的。

比如说吕本中在《官箴》一开头就说“当官之法”。我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一小断话,当官之法,唯有三事,当官就是三件事,哪三件呢?一个叫清,一个叫慎,一个叫勤劳,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到皇帝的肯定,可以得下之援,可以取得下级或者老百姓的称赞,已经上升到这个地步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又说什么呢?然而“世之仕者”世界当官的人临财当事,碰到财发财的时候不能自克了,往往就不能自制了,常自以为不必败,自认为没事,我拿点钱拿点什么都没关系,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心理所以他无所不为,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而恰恰出问题就出在这最初这一念之心。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就是你早知这样的,你后来费多少劲来补充来补救,实际上你何不早这样呢?何不早警戒自己不干这种事呢?就是这种话都可以说是很原则性的,但

是又点得很细,都有所指的,就围绕这三个字,有事有理,就事论事,说服力很强、感染力很强,吕本中《官箴》是特别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这说明我们对吕本中这个作品是高度评价的,所以才成为千古不可议的为官之道,这么多《官箴》书我们现在搞官德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分门别类讲的很细,我今天就不准备给大家一一梳理那么细的方面了,我讲一些大的一些思路、一些想法。

我是从大概四个方面跟大家进行解读,这四个方面刚好是根据儒家《大学》整体思路来的。儒家的大学,大学中庸的大学,里面最有名的是三纲领八条目,做人三纲领八条目,就是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三纲领我们不说了。八个条目将我们整个成长的道路也好,我们官员的培养也好,可以这么几个字,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所谓的八条目。实现这个八条目,修身和前面可以放在一块,我们实际说的儒家的内盛外旺,或者这个我们念“外亡”也行吧,内盛外每的这两部分,就是修身往前面,就是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三个内盛的功夫,内心修炼修养的功夫,修完干嘛呢?就要齐家治理家庭,治国最后平天下,所以我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抠住这四个概念,然后主要讲四个大的方面,给大家提供思路。

一、修身为本:古代对官员个人修养的重视

第一个大题目叫修身为本:古代对官员个人修养的重视。古代怎么对官员个人修养的高度重视。刚才说到,官员“官德”的培养是有自律和他律之分的,所谓自律当然是自我的一个修养,我们经常说的谈修身养性,当你不修身养性你管不了,怎么办呢?就是儒家这套传统的治国理念带来了就是所谓的他律,是最高的政治原则,所以所谓修身为本实际上首先是个他律,在古代社会是个他律。

大家知道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这个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就儒家学术就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的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价值观,而且毕竟始终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有极强的影响力。儒家学说体系很庞大,内涵也很丰富,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么庞大的体系究竟在里面有什么东西是最亮点的东西。

最值得我们把它挖掘出来的就是四个大字:仁政德治,就是从统治者的角度也包括官员,对人民是仁政得治这样的社会政治理想是一以贯之,它是要弘扬的,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就这点是为历代皇朝统治者所彰显的,起码是高高举起的这种旗号。在这里面德治就成了儒家治国的最高的指导原则,说这跟孔子《论语?

为政》的一个关键词叫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有德之人居于中间,众星就拱之,就以德率才,就达到这个效果,这里面首先就是从政治层面,从核心理念层面,把这个官员我们说官德给抠出来了,这个是指导原则。

道德至上作为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中心命题,被强调要贯穿于整个治国安邦的全过程,就是以德治国。你看这整个一套理念一直贯穿到始终,所以所谓古代的《官箴》,它里面实际上核心的指导原则还是儒家这套核心价值体系。

儒家谈修身、谈养性有一系列的一些说法,除了刚才说为政以德以外,儒家还有一些关键的术语。比如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政者,正也。”为政以德,人很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你如果正,其他的你都要跟着你,“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然而都跟着你,言外之意就是这样的。比如讲德的修养,儒家就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等,这念起来很多,就是儒家的《论语》,一直包括孟子,包括后面儒家的一些学者都讲到这些方面,所以《大学》《中庸》就干脆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想要遵守这一套东西,意思建议修身为本,因为所以修身则之所以治人,之所以治人那才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所以修身政已利德是中国人做人做事为官做范的大道理,一种原则性的,它是有这么一套东西的。

难怪我们后来刘少奇同志专门写了《共产党员修养》,包括古代,包括一些民事方面,从他们的言行里边就吸收了很好的东西,谈到我们共产党员的修养要从古代来借鉴,所以我们现在讲古代的官德教育,回过头来把古代官德和共产党员修养里面很多东西都可以做些比较,是一脉相承关系的。

因为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讲究修身,最后要达到落脚点就要讲究人生的三不朽,在《左传》里面,最上面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就是人生要实现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修身是要修德,修这个就是有德,有内盛的功夫才能外亡,才能当官,才能治理天下,这是从修身的解体上可以这么说。

怎么样修身?我抠出三个关键词,一个叫慎独,古人很讲究“慎独”两个字,再一个就是修身,再一个就是讲究清廉,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

(一)慎独

所谓慎独,有时候就是一个“慎”字,就是儒家经典《礼记》中间的《大学》,就我们讲的四书大学里面就讲到了,说国君说一句错话就可以让事业失败,谨慎处事就可以使国家安定,就是说国君言行的重要性,就是一句话就说明这个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这就说原始的意义。

而且北宋王禹偁还有一个说法“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他从这个慎重的慎来说,一个国家大政几万人的性命就掌握在宰相一个人手里,他说话办事不谨慎行吗?所以他就讲了这个慎重的慎,就要慎重。

明代张居正还说了一句话叫“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就讲慎的大道理,就叫慎言进行,实际上儒家讲慎,他们就从各个方面讲,实际上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慎,按照儒家总结的,所谓慎不仅仅是慎独,我刚刚抠出两个字慎独,慎独是其中一部分。慎其实是有八种慎,慎是有八种慎,这八种慎每种都有一些含义。

比如说第一叫慎独,慎独就是不自欺,就是处事当无愧于心,暗室不欺,就是一个人在一个房子里面干坏事,你要做到你不干坏事那你叫慎独,不想坏事,不敢坏事这叫慎独,这点很难做到,而且没有任何人监督你,完全靠你内心的自制,这个叫慎独。

第二个慎叫慎欲,欲望,因为过多的欲望就是贪婪,要做到欲而不贪,所谓君子爱才取之有道,不贪,这就是叫慎欲,慎欲不是说完全的否定的欲望,而且这个欲望要慎重,要节制。

第三个叫慎微,一些细节末节的小事要注意,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草地上学校贴着标语,立着牌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语言都是表现慎微。

第四个慎就是慎权,对权力要慎重,应该要牢记权力可不是轻易能使用的,这个权力究竟谁给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权力究竟谁给的,就按照刚才徐复观的话,权原在封建社会是在皇帝手上,我们今天就把它转换为人民叫慎权。

第五个叫慎友,交友要慎重,这也很现实的。

第六个叫慎嗜好,我们今天经常说一句俗语该就怕领导没爱好,就不怕领导有爱好,就怕领导没爱好,这里面就可以有空子可钻了,所以对自己嗜好这方面要特别慎重,古人早就讲到这方面了。

第七个要慎于言行,还是慎微言,一言一行就是要表示你的诚信你说出的话要当真,要诚信,说话要算数,它主要是从诚信角度来讲是言行。

第八个慎是慎始终,就是你这个人开始做官和最后一定要善始善终,是从做官的角度,这个是儒家所说的八慎。

后来我们经常现实生活中我们把它接过来一般是把它弄成四慎,因为它那个太多,哪四慎呢?慎独,独处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慎独。第二个慎是慎微,微小的事细节要注意,第三个是慎始,开始慎始要做好,因为开始既要做好又不那么张狂,而且要善始善终吧。第四个就是慎终,它把开始和终拿开了,这个四慎现在因为我们很多党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所倡导,就是人生要坚持四慎,我们有些先进模范也是谈自己的观点也谈四慎,所以现在把它从八慎到四慎总结到儒家慎独里边来的,这是一个情况。儒家这慎独,这我抠下一个“慎”字。为官之道,处理好这八个慎也好,四个慎也好,这就是官员人生中间的一些基本的关节点就能把握了,是一个完整的为官之道的一种内在功夫的,这是第一个,叫慎独抠出来的。(二)修身

第二个在修身为本里面要注意一个关键词是修身,修身养性的修身,修身者就是修身养性,修身这个词不仅仅是儒家的,在中国社会里面儒家当然讲的很多类型的功夫,吾日三省吾身,就反省。其实在中国古代一些经典作家,不一定是儒家的,都谈到一些修养的问题。

比如大家都知道屈原,当然他也是个官员了,他也是所谓官员主管外交的,他对修身可以说是看得很重,著名的篇章叫《离骚》,所以我们不光是要从《官箴》里面,《论语》、思想家的里面找到借鉴,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一些经典作家他很多作品里面找到很多有借鉴价值的一些官德材料。屈原《离骚》要谈修身,他谈到自己出身不凡,有一句叫,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我既然有这么好的内在的美,又重以修能,上天又给我这么美好的能力,这么好的能力,你看他是内美和外美的结合,他经常说自己高无万事积极呼,把自己头上很好的帽子很好的修饰,但是内心又很美。

所以他说自己很自豪地说余独好修以为常,大家都那么浑浑噩噩过的时候,他就唯独我自己好修养自己以为常,把它当成经常的一种修养,注意自己内美和外美的统一。

他在苦苦求索的路上包括对楚国的前途苦苦求索的路上,他借自己的浪漫主义精神,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在上下求索的这一路过程中间,他还好修养自己,还特别注重自己的修养。

所以他才能对老百姓那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才能发出这种声音,他不光是自己注意修养自己,他还代表国家、代表楚国培养人才,这人才就是未来的官员,实际上就是一种官德教育。

他怎么官德教育呢?他就看他人才的一种看法,他有一段诗里面他讲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种了一大片的兰花、兰草,但是又把蕙草又种了一百亩,就各类的人才都要有。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留夷、揭车、杜衡、芳芷都是各类的香草,各类的人才。这么多人才这么多香草那么在品德方面是什么样的呢?是一致的,他的要求是一致的,要求一致就谈到一个观点,冀枝叶之峻茂兮,我种了那么多花草,培养那么多人才我希望他们枝繁叶茂。原俟时乎吾将刈。等到一定时候我把他们收割下来,你看收成都很健康的花草。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句就是让我们重视,尽管这些花草很嫩,碰到社会上的风风雨雨的,政治生活当中的风风雨雨它枯萎了,但是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因为他毕竟在社会上打拼,毕竟从自己的人生道路走过去了,尤其是在比如说为官做范这个道德上走了,虽然是碰多了坎坷,但是也不值得悲伤,最悲伤是什么呢?哀众芳之芜秽,就害怕他们在道德品质,在品质上面变质,这才是可怕的,所以这个对人才培养特别讲究这方面。

他从另一个角度又说了一句话。兰芷变而不芳,怎么变化的呢?刚才不是种的兰花吗?兰花、揭车,种了很多兰草,而且,兰芷变而不芳了,兰草没有芬芳了,没有德了,荃蕙化而为茅,荃草、蕙草本来很好很美的一切成了茅草了。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为什么昔日的芳草发出那么芬芳的,品德道高尚的这样人才现在变成艾草了呢?岂其有他故兮,难道有其他的解释呢?没有,莫好修之害也,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修养方面不到家、不到位,所以害了自己,害了他也害了我这个自己培养的人,这个都是屈原的原话,这些《离骚》诗篇里面深刻含义的,都有自己政治经验的结晶,是他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就是整个处在这么一个时代。

所以他所谓的官员的贤和能,他就说了一个观点: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举贤授能”这四个大字是屈原提出来的,高高举起,举贤才,把很好的位置授予那些能人、贤人之人,就是这种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这种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就是按照规律来,按照我们用人的规律来。“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老天爷从来不会袒护那些恶人,是袒护有德之人,不会错的辅导,我就举屈原这个例子,因为屈原是个文人,是个诗人,但是他更重要的当时他是个政治家。他是个不但是政治家还是培养官员的我们今天说的官德教育的培训师,他是这么一个角色,大家仔细研究屈原的思想里面,所以有的人说屈原是个教育家,他教育的不是一般的学子,而是为楚国培养官员,有很多很好的理念,很好的思想值得我们总结。以前电影有屈原把宋玉的形象当然有点丑化了,就把宋玉和婵娟写成两个对比,女学生以婵娟为代表,男学生宋玉为代表,结果宋玉开始是很好的,跟着先生一块,可以说

得到了屈原很好的培养,但是最后变质了,品德不行了,变质了,屈原很痛心,最后是婵娟陪伴在屈原身边,所以屈原最后写菊颂,是献给婵娟的,献给年轻的没有变质的人才的,他都是有讲究的,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屈原电影包括郭沫若的屈原都写得挺好的,都是从这个角度来对人才发展一些看法,这是谈修养的。

另外一个谈修养的还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是贤相的典型,我们说明君贤相,刘备是明君,诸葛亮就是贤相。他有个《诫子书》,历来是作为我们教育子弟,乃至官员培养都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来解读。

比如说《诫子书》里面就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我们经常写的条幅里面的“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的来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很节俭的人讲养德,就是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都谈到修身养得的问题,明志致远的问题,因为他紧接着他的一个观点,夫学须静也,要学习我们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里面也可以把它连起来,因为这不光是个人品德培养,他完全是可以作为学习型社会一个古典的一个来源,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你才华就没法扩大。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你要懒懒散散那肯定学不好。险躁则不能冶性,太浮躁了你也不能修身养性,也培养不好好心情,所以怎么办呢?所以他很感慨说,年与时驰,岁月流失,意与日去,一年年一年年的时光流逝,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这样一年年就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个所谓的《诫子书》,实际上包括他人生的建功立业的感慨,大家知道诸葛亮是26岁的时候才最后碰上46岁的刘备,在农中这样才走上政治舞台的,在这之前一直都是穷居悲守穷庐,所以他也有本身的感慨,但是就在这个悲守穷庐在26岁之前一直在修养自己,一直在修身养性在谋划,在绸缪,所以最后才能成功,这跟他的修养有关系。

白居易有一首诗叫《放言》里面就说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一个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成长是要经过很多过程,不是修养一时就能修正成功的,说他这个诗上面说这个。举个例子,诗里面还举了个例子,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当年都还在篡位,说要把周朝天下夺了,不给他们,所以他恐惧流言日,如果他没有坚持下来哪有周公这个形象。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没有建立新莽王朝的时候,他哪个时候很谦虚,没有一点想篡位的迹象,后来果然篡位了大家知道是什么情况,所以一个人要看到长远的地方。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说,如果王莽还没有篡位时早早就死了,你看品德都是高尚的人吧。如果周公不是坚持到最后,如果当时要不是这样的坚持,周公所谓的流言蜚语对他也就变成了现实了,所以白居易举这个例子就说,一个人才、一个人的品德实际上

是长期观察,也是要长期磨炼的,这就是说我们自身修养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事,而且在观察一个人是否品德高尚的时候也是要从一个长期的角度来观察。(三)清廉

在这方面在修养部分方面我们还有位经典作家也值得大家关注,就除了我们《官箴》以外,《官箴》很多方面那个我就不说了。大家看《红楼梦》,在《红楼梦》里面这几个女性人才方面,表示了曹雪芹很高超的人才思想,也是他的道德思想。《红楼梦》里面很有才华的相当于官员一样的我们说,探春很有才华,王熙凤也很有才华,惜春相对来说也很有才华,画画,但是几个人都不一样,情况都不一样。

探春是出于公心,出于一心为贾府家族的考虑,所以说是心理坦荡荡是这么一个人物,所以她治理大观园,搞的什么承包制也好,弄得轰轰烈烈的,心里坦荡荡的,包括对自己的母亲,亲生母亲赵姨娘她那个态度也是出于公心,也是很公正的,所以探春在《红楼梦》里面曹雪芹歌颂的一个正面的形象,我们说正面有正面品质的一个人才。

王熙凤有才,但是不是德才兼备,跟探春不一样,探春可以说是曹雪芹眼中是德才兼备的,王熙凤就是德方面就有愧了,打自己小算盘,特别会治理,会搞责任制,协理宁国府,贾府如果没有王熙凤早就败落了,有了王熙凤也败落了,因为她在里面打自己的小算盘,放高利贷,敛钱财,包揽官司等等,这就是王熙凤有才无德。

惜春是万事不关心,有才但是她事事不关心,躲到一边去,这时候比较超脱那种,曹雪芹明显地对她有些看法,看这三个人女性的。

另外一个比较操心的是对贾雨村,他那种德的方面,那种修养的方面也有自己的看法。贾雨村在曹雪芹笔下并不是一开始坏透顶的人,不是,他是一步步走地上罪恶的深渊的,我们说是,他这么来的。开始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书生,后来在甄士隐的资助下进京赶考,考中了官员,但是考中了又马上出问题了,但是当时不是什么大问题,罢官了,后来又通过当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通过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通过林黛玉的舅舅贾政的关系走门路,然后又走上政治舞台当了进了应天府的知府。你看一步步上去了,确实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那这是在《红楼梦》里面描写。但是在一番葫芦村乱判葫芦案的时候,他就出大问题了,就乱判葫芦案,就这点来说也是抱着一种痛苦的一种思想,走上我们说腐败的道路,你碰到一件人命官司,薛潘打死了冯渊,冯渊本来看中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就是香菱,哪知道香菱又被薛潘看中了,薛潘抢走了,把人家冯渊给打死了,这么一件人命案,贾雨村开始想正确地判断,最后在这个葫芦村小和尚的窜动之下,小和尚就是那个衙役,就由着他说凡当官就有一

张护官符,你如果得罪这个护官符的人你就肯定不行的,肯定要出大问题的,官就保不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贾雨村只好放弃自己的原则的底线,一下就走上腐败的深渊,所以那个门子,所谓衙役的这个门子,所谓衙役这个门子,门子者罪恶之门也,这贾雨村没把持住自己,这个时候他尽管有才华,尽管有断案的才华,但是在这个关头最后放弃了原则走上了腐败道路,一发不可收拾,这明显曹雪芹对他有看法。

大家看,曹雪芹通过贾宝玉,贾宝玉父亲经常是让贾宝玉要见贾雨村,贾宝玉就是不想见他,又不喜欢他,贾雨村经常到他家来,通过他家走门路。后来为了贾赦喜欢几把古扇子,他活生生地把扇子主人石呆子给逼死了,把扇子送给贾赦,害得贾赦还骂贾琏说没有本事,你看贾雨村多有本事,所以贾雨村一步步这么走,走到最后贾府被抄家了,贾雨村反而落井下石,品德又不行了,落井下石,然后把贾府抄得更厉害,所以他最后的命运就变成了一介平民,最后被罢官,还有抓起来了,按照那个发展线索。所以贾雨村是一步步走上可以离德越来越远的道路,说虽然才高但是德失,就是举这个例子就是在中国一些经典作家的笔下和我们古代的《官箴》都有相惊人的相一致的地方,通过一种形象来对古代的官德做了解读。这是我们说修养的这方面。

在这个修身为本里面第三个亮点,我抠出两个字叫清廉,清正廉洁。儒家经典的《书经》中就说,无教逸欲有邦,意思就是说不使人们贪图安逸,自挡私欲,国家就会长存,就是私欲太重要了。

荀子说“志忍私然后能公”,意思就是说,在意志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所以所谓廉跟公是连在一块的,跟公是连在一块的,我们说大公无私也好,反正跟这有关系。

廉的基本含义就是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我们叫不起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所谓清廉,廉洁廉洁,清廉而且干净,就是从这方面,廉洁清正廉洁。廉洁一般我们都谈到所谓的反腐倡廉都要追到根上,这实际上是做人做官的一个基本的底线,叫清廉这条,应该做人做官的一个基本的底线,这个底线是跟老百姓是相一致的,我们都是有底线性的,就像我们这次六中全会里面重复再次强调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一样。社会主义荣辱观放到第四部分,也是第四个层次,他并不是说让他放在第四个层次就不重要,而是它是底线,我认为它是底线,就是所有人都要遵循这个底线,包括官员。

我们现在在干部的考核,干部考核提拔中间要坚持干部的四德。大家都知道四德:一个叫政治品德,你看这是个大的方向,底下三个都是底线性的,第二个是叫职业道德,第三个是家庭美德,第四个社会公德,这都讲四个底线,我们说这四个底线都有跟我们的廉政、勤政跟廉洁和我们的诚实这都有关系的,底线性的概念,所以廉洁不是高的事,廉洁就是在官

员里面算个底线,清正廉洁。

我们的《诗经》里面早就有一篇东西,挺有意思的,诗经里面有一篇叫《相鼠》,“相”的意思就是看,看着大老鼠,这是讽刺统治阶级里面一个特别恶的东西,一些不光彩的东西,他说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看大老鼠它没有皮,人没有仪,他这种体现。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在《诗经》时代在人们看来,就是如果是失去了礼仪,失去了颜面,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底线,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他就是说也谈到底线问题,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是诗经时代人们对廉耻这个基本的一个看法。

管子更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这四个方面是维持一个国家的四条的大绳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这四维没了,这国家一定是败亡的,这是管子里面说得很明显的一段话,所以我们讲八荣八耻,也是这个方面,所以我们讲清廉、清廉不仅仅只是官员的一种廉政,而是所有人遵守一个底线方面。

这里面有个经常被大家引用的一个故事就汉代有个官员,叫杨震,杨震本来是一个太守,汉代著名的大儒,叫杨震。他50岁以前一直在家里面钻研儒家经典,儒生们称他为官系孔子,50岁以后他才当官,你看这么一个人物,就是说他50岁以上一直在家里修身养性,修养自己,你看儒大儒,有一次他当了东南太守,东南太守也很大的官了,投到昌邑县的时候,刚好昌邑县的县令叫王密,是杨震是他过去举荐的貌才,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秀才,当时叫貌才,王密就为了感谢自己的老师,感谢自己的恩公举荐他,就专门到晚上的时候就到他仁义馆去看杨震,这时候夜深人静,杨震只见王密就拿出10斤的黄金,当时一个记载中十斤的一个黄金送给老师杨震,杨震不肯接受,王密就以为自己老师怕别人知道,是因为这个问题,王密就说了一段有名的话,说夜半三更的没人知晓,不会有人知道,拿着吧,杨震怎么说?杨震就回答了所谓历史上最有名的四知,他说怎么没人知道,天知、神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子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是这个意思,四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所以王密就惭愧地退开了。后来这个杨震就官至太尉了,一直是清廉著称,从不受私人馈赠,就不受贿了,他子孙经常吃的很粗茶淡饭,出行也步行,也不坐车,所以有的一些老朋友就劝杨震你要为子女多买点田产。他怎么说?他说如果后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女,不是很丰厚的吗?如果后人称我的孩子们是很清白的后代,本身这个名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丰富的一个报答,就别人对他的报答,所以他就公司分明,从来不把私人感情带到官场,最后沉浸在自己一世的清明,所以杨震四知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流传得特别久远,就因为他的这个所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这番话说得挺好的,所以中国古代廉吏官员像杨震这样的可以做

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

其他比如说像包拯包公,不仅仅是一个廉臣也是个忠臣,也是个能臣,所以包拯是集三种人于一体的人应该是一个忠臣,大忠臣,一个廉洁之臣,也是一个能臣,会干事的典型,所以历来中国人对包公特别有影响,说中国如果要有仪式的话,在包公面前如果有点什么举行仪式是最好的,这个是个人看法。

理学大家叫周敦颐也当过一任的官,他在任所里面给他的乡亲寄了一首诗,诗是这么说的,老子生来骨性寒,说我这个人生来就是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我虽然做官也不改我以前的那种酸劲,就清廉之气。停杯厌饮香醪水,我停杯,我不喝不吃好的,不喝好的。举箸半餐淡菜盘,经常粗茶淡饭的,后面两句很有意思,叫事冗不知精力倦,我事务性工作特别多,但恰恰特别多的事情才官清赢得梦魂安,才使我心里作用连做梦也安稳,因为我做官很清廉,所以这两句话,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后面两句是一般,我在这个地方做官也是一般般,但是主要中间两句,事冗不知,事情太拥杂,事务性很多,虽然大家认为你太忙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太忙,忙了我不知精力倦,不知疲倦,官清,做官一身清风,两袖清风,赢得梦魂安。我最终也是为了我自己有好处的,做梦也安,他言外之意也有很多贪官叫梦魂就不安,言外之意就这个意思,这就是说所谓清廉不清廉最后也是要上升到自己修养,说白了也是为自己。

毛泽东主席很早时候就说,我们要做清官,要做廉官,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不要学贾政做官,他在解放以后谈到说不要学贾政做官,贾政做官并不是说贾政这个人不清廉,他是清廉的,是个廉官,但是他往往就不清醒,就被小人所包围,他用的是后来版本就叫贾政后来不是被放到外运吗?结果本来是做好好的官,他一心想要做个好官,结果周围的人瞒着他,他带去的这些家人瞒着他做了很多的坏事,因为本来指望他能赚钱的,结果哪知道他是清官,结果他自己稀里糊涂瞒着他干了很多非法的事,所以皇帝差点要杀他头,念他是贵妯之家,就没有杀他,在《红楼梦》里面有表述,毛泽东说我们不要学贾政做官,意思是尽管他是一个清廉的,自己个人是清廉官,但是因为他的那个糊涂所以对周围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最后最后清廉清廉最后也不清廉了,这是一个教训。

诸葛亮刚才说明君贤相的形象,诸葛亮的很有名的说他自报家庭财产,我们现在要公布家庭财产,诸葛亮是自报家庭财产,他写了一个《自表后主》,是在刘备去世以后又辅佐后主刘婵辅佐后主,诸葛亮对后主有一番表白,这里面有记载的,表白怎么说的呢?说我这个人一生没有什么积蓄,我在成都桑树八百株,有一片地,薄田有十五顷,子第衣食自有余饶。够了,我这么多,我家里吃喝什么足够了,至于我呢?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我没有其

他开销的,随身衣食,悉仰于官,反正都是公家供应,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我从来不干别的生财之道,臣死之日,我死的时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不舍得内有余帛,不让我的家里面财产很多,这样就负了陛下了,所以我不负陛下,以负陛下也。我如果积那么多钱财是有负于陛下,所以诸葛亮死后果然按照他遗嘱就安葬在定军山,因山为坟,把它棺材没有太大的棺材,然后就穿一般的衣服,也没有什么祭器,也没什么大的赔偿品,做到言行一致。

这点可能诸葛亮曹操可能也有惊人一致,知道曹操也是薄葬,曹操也是设立了72个疑冢,我们是72座坟墓,所以现在一直不能确切找到曹操的坟墓就在这,包括有真的为什么有真的?就是曹操当时安葬的时候也不是那么讲究,有可能曹操在这方面也是个典范,有可能的事。就是举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就是在修身养性里面,修身为本里面其实包括很多的内容,包括清廉达到清廉也是一种修身自然的结果,这是第一个大题目。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精彩试题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试题 一、单选题。 1.古人用“()”来表示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及对知识的学习过程。(3.0分) A.格物致知 B.诚心正意 C.修身齐家 D.治国平天下 2.()是获得对事物、问题、现象的知识和规律性认识。( 3.0分) A.格物 B.致知 C.诚意 D.正心 3.权力源自(),任何人不能用来搞特权、谋私利,贪图享乐。(3.0分) A.人民 B.无产阶级 C.精英阶层 D.非精英阶层

4.我们党在使用干部的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以“()”为先。(3.0分) A.德 B.才 C.财 D.道 5.以下各项中在治国层面对官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3.0分) A.忠诚 B.清廉 C.勤勉 D.以上皆错 6.()是孔门传授心法,里面所包含的是儒家最精微的道理。(3.0分)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是“()”的前提和基础,“()”是“()”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3.0分) A.圣、外王,圣、外王 B.外王、圣,外王、圣 C.外王、圣,圣、外王 D.圣、外王,外王、圣 8.“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3.0分)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9.()是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的要求。(3.0分) A.“圣” B.“外王” C.“圣外王” D.“不圣外不王” 10.“()”是孔子心中德才兼备的理想社会形象。(3.0分)

A.圣人 B.君子 C.臣子 D.君主 二、多选题。 1.古人认为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品德是()等。(4.0分)) A.仁 B.义 C.礼 D.智 2.以下属于“四书”的是()。(4.0分))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3.朱子将《中庸》划分为3大部分,分别总结为()。( 4.0分))

顾炎武与中国学术传统_周可真

23 顾炎武与中国学术传统 周 可 真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学问内在的学术理路是以形上直觉思维为本质特征的。顾炎武学术首次突破了形上直觉思维传统,开创了以归纳为体、演绎为用的思维方法。清代考据学者吸取了顾氏学术中的归纳法,建立并发展了“征实之学”,其特点是重“实事”而轻“求是”。 近代学问主要是传统今文经学的发展,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吸纳了“西学”中某些科学思维因素,但尚未突破今文经学的思维框架。当今中国学者应该像顾炎武那样,既自知“匹夫之贱” 的身份,又不失“有责”于“天下兴亡”的“豪杰”之气,才能站到实事求是的起点上。 关键词:学术 思维方法 形上直觉 实事求是 豪杰 一、顾氏以前的中国学术传统 中国古代学术寓于中国古代学问之中。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中国古代学术是中国古代学问的一种自觉形态,是对历史上或当时现存的学问的一种反思形式;其二,中国古代学问有其内在的学术理路,即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逻辑来思考和研究问题的。 中国古代学问内在的学术理路与中国古代学术之间存在着一种互通、互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后者能动地反映前者,认同或批判、修正前者;另一方面,前者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者的渗透或指导。 在中国古代学问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都有学者起而反思历史上或当时现存的学问,以此达成其对思维规律的把握。 先秦时期在诸子百家中居“显学”地位并以“名学”(逻辑学)见长的墨家,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代表。其创始人墨子(约前468—前376)所提出的“三表”说,是他对历史上和当时现存的学问进行反思的思想结晶。“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者?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三表也。”(《墨子?非命上》)这里,第三表实际上是解答“为何思”的问题的,对此,墨子的回答是:为“刑政”之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而思。第一表、第二表则是解答“怎么思”的问题的,墨子的回答是:思必有所本,必有所原,即思想一定要有根据,思维一定要合乎逻辑。所谓“古者圣王之事”和“百姓耳目之实”,便是墨子为人的思维所确定的两个逻辑前提,凡离开这两个前提而进行的思维,即被视为不合逻辑的思维,是无效思维。后期墨家继承和发展了墨子的学术思想,更围绕“思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

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 一、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 第二,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在后期却迟滞不前,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产生出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以至于中国长期没有摆脱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相对于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而言,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

?.(易)以下各项中在治国层面对官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忠诚 o B.清廉 o C.勤勉 o D.以上皆错 ? 2.(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重视历史 o B.割断历史 o C.文化自觉 o D.批判继承 ? 3.(易)《中庸》是一篇完整的()哲学论文,有清晰的论述目标和逻辑结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法家 o D.佛家 ? 4.(易)朱子认为()帮助人们建立根本。(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大学》 o B.《中庸》

o C.《论语》 o D.《孟子》 ? 5.(易)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所获得、有所成长。这是人自由的最高境界。(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君子 o B.小人 o C.长者 o D.孩童 ? 6.(易)()不一定要成为圣王、君主、政治领袖,它强调的是能很好地处理自身和外界的关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内圣 o B.外王 o C.修身 o D.治国 ?7.(易)《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o B.只有在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o C.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o D.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古代官德(上)

中国古代官德(上) 刘余莉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 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官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在官德建设上也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就是官员道德对于整个社会国家的影响。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面有一段话,这一段话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国家由兴盛转为衰落的原因,这一段话说得很精彩,我给大家念一下:“凡天下之所以不知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是以王刚纵奔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 这句话我们把它翻译成汉语就是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时已久,风气日渐便坏也不觉察,政治日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不知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禄位而不敢直言进谏;有的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建言被弃不用,于是国法松驰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 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官吏的道德风气颓废,所以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李商隐,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在他咏史的诗篇里头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他考察了这个国这个家族之所以兴盛发达的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就衰落了呢?究其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上了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导致的。 那我们用这一个规律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国民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那一批共产党人、领导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精)

第二讲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 主讲人: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第二,要慎欲。人有七情六欲,为官者同样有欲望,但是人不能够把人的唯一追求放在欲望上,人在追求的欲望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欲望呢,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应该,合理的物质利益我们应该去获得,因民所利而利之,鱼和熊掌我都想要,富与贵我都想要,这一点无可厚非,儒家思想也认同这一点。但是人不能够仅仅的追求物质利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那么这个适度就是一种中庸的原则。人不能够纵欲,也就是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人不能够去纵欲。那么应该怎么办?欲而不贪,见利思意,以意至利,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是一种中庸的原则,当然不能够纵欲,也不能够去禁欲,这两者都不应该去提倡。对物质利益应该有一种恬淡的心情,老子也说或莫大于不知足,就莫大于欲德。祸患之源,人的祸患之源就在于贪得无厌。所以如果人太贪婪了,一定会出现问题,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该恬淡。 第三,要慎微。就是微小,慎小的意思。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说很多领导干部处问题都是从小节上小事上出的问题,小事觉得无所谓,觉得小事,认为小事不是很重要,但是小事积累多了就成了大问题了。所以从小事上就应该警慎,把好第一道关,这是我们讲的慎微,也就是慎小。 第四,要慎权。为官者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拥有权力的人往往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一个真理。所以很多官员古今中外都有,手中握一点权力,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贪白不贪,这样一种理念一定会毁灭自己。所以权力这个关要过好不容易,这也是一个双刃剑,权力用好了可以对国家,对民族有好处,但是如果权力用的不好,滥用权力,这样就会对国家,对人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名家学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名家学术) 1.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是(C)。 A.申不害 B.管仲 C.邹衍 D.吴起 2.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C)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3.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不包括(C)。 A.阴阳家B.小说家C.释家D.农家 4.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A)。 A.董仲舒B.张载C.程颐D.陆九渊 5.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 6.儒家取得独尊地位,开始于(D)。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高祖时期 D.汉武帝时期 7.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C)。 A.仁者爱人B.轻徭薄赋C.天人感应D.大一统 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C)。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9.董仲舒的思想不包括(D)。

A.“天人感应” B.“大一统” C.“三纲五常” D.“敬鬼神而远之” 10.经学起源于(B)。 A.秦代 B.汉代 C.南北朝 D.隋朝 11.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C)。 A.班固 B.贾谊 C.郑玄 D.张衡 12.玄学盛行的时代是(D)。 A.西汉 B.隋朝 C.东汉 D.魏晋 13.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D)。 A.儒学 B.黄老之学 C.汉学 D.玄学 14.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论语》 B.《老子》 C.《庄子》 D.《周易》 1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A)。 A.《周易》 B.《孟子》 C.《道德经》 D.《周礼》 16.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 B.忠君观念 C.个体人格 D.社会群体 17.魏晋时期的玄学也被称为(D)。 A.新佛学B.新儒学C.新易学D.新道家 18.魏晋玄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何晏和(D)。 A.孔融 B.许慎 C.郭象 D.王弼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刘德志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7-12-04 09:27-2017-12-04 09:29 92分 ?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将君主比作船,()比作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 o B.吏 o C.百姓 o D.儒生 ? 2.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统 o B.政统 o C.道统 o D.法统 ? 3.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书 o B.鱼和水

o C.镜子 o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4.()既是忠臣又是干才,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典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关羽 o B.司马懿 o C.赵云 o D.诸葛亮 ? 5.()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仁政德治” o B.“修身养性” o C.“礼义廉耻” o D.“性善论” ? 6.权原说是儒学家()提出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范仲淹 o B.杨震 o C.曾国藩 o D.徐复观 ?7.“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诗里写出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要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孤臣 ?8.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思想 o B.中国传统文化 o C.文官制度 o D.科举制 ?9.“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墨家 o D.法家 ?10.魏征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良臣 ?11.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借鉴古代官德?()(多选题4分)得分:0分

论述类文本朱杰人《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学贯穿于中国整个的传统学术史,因而经学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思维方式,并因此造就国人不同于西方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最大的特征就体现在——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追求事物各种关联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追求对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影响、渗透和整合,这种思维方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那种分析的、割裂的、局部的、以形式逻辑见长的思维方式。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以阴阳相对、五行相生相克等的基本理论,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思维定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等“天人合一”的完整的宇宙世界。它充分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的整体。《周易》的重整体、重系统、重关系的这种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对国人的整体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易》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来考虑问题。中医就是这一思维模式最经典的代表。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施治的出发点不仅是把人体看作是由各部分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且把人看作大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关联体。中医认为,只有从人的全体出发,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中国的学术是由经学孕育而衍生的,经学的整体思维模式孕育出中国学术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研究中国学问的人都知道“文史不分家”这句名言。在中国学者的眼中,文学和史学是互相渗透的,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把它们人为地分割开来,就不可能取得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上文提到的中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经学研究本身则更能说明问题。在传统的经学研究中,文、史、哲、经济、政治这些在西方学术中有着严格分野的学科是整合在一起的,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浑沌的模糊,但是,恰恰是这种浑沌给了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感悟,恰恰是这种模糊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事物的本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西学东渐,明晰和严格的学科分类,带给我们的是明快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它使研究的方法趋于简洁和便于运用,因而很快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欢迎,中国特色的整体研究被遗弃,甚至被当作落后的思想方法而受到批评。更严重的是,由于西学学科分类的思维方式借重西方文明的学术霸权对中国学术的压迫,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学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又从学理上加速了经学的衰亡。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2.5分) 得分:0.0 A 正确B错 正确答案:B 2、《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都要接受培训,包括工勤人员。(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3、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要求。(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4、“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案:B 5、“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是朱元璋的德才观。(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6、官德的好坏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大方向。(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7、反腐工作已从末端反腐走向源头治贪。(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8、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9、“授有德者则国安”语出《管子》。(2.5分) 得分:2.5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10、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天职。(2.5分) 得分:0.0

史世海:中国古代为官之德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中国古代为官之德 来源:《人民周刊》作者:史世海 在河南省内乡县城中心,有一座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衙门,县衙中数十副楹联、匾额语言朴实地倡示了古人的“为政为官之念”。其中东账房悬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短短16个字,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和执政理念:人若为官,既要清正廉洁,从不言贫,做个“廉吏”;又要勤勉为民,从不言苦,当个“勤官”。仰望中华民族的历史星空,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廉不言贫、勤不言苦的清官良吏群星璀璨。近读《国语·晋语》,其中有个“叔向贺贫”的故事就很发人深思。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叔向的大夫,他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世。有一天,叔向去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韩宣子说:“我韩起(韩宣子名)只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而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于是,叔向便向韩宣子列举了栾武子和郤昭子的例子,说道:“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也归附他,他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那位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上晋国王室的一半,他的家族在三军将帅中占了一半,依仗着他的财富和国君的荣宠,在晋国骄横跋扈。可结果他自己被杀,他的宗族也在绛城被灭绝,没有谁来同情他们,就是因为没有德行啊。如今你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你就能建立栾武子那样的德业,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吊唁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下拜叩头说:“感谢您的教导。”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王

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试述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书院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姓名:王艳双 学号:150314215 班级:15会计学系审计学本科二班 指导教师:申在文 时间:周四

试述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书院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一、原因 1.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书院产生的根本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学的发展是书院得以普及的必要条件随着封建社会生 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出现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寻找发展的途径。 2)中国渊远流长的私学传统为书院产生奠定基础我国有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 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宗教的广泛传播是书院得以普及并发展的基础。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 南北朝时期至极盛。佛教重要派别禅宗流行,禅宗把禅定作为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4)学者名师在书院著述讲学提高了书院的影响。名师在书院讲学,提高了书院 的教学质量,扩大了书院的影响,不仅使旧有的书院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大,而且诱发了新书院的萌生。 2.社会动荡、官学衰败促使了书院的产生和发展。 1)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方式—科举制度是书院得以普及的必要条件。封建王朝为 了统治国家,维护其统治利益,需要选拔一大批人才,作为官僚来为其统治的社会服务。 2)社会动荡、官学衰落加速了书院的产生步伐。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由 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相互征伐,征战不断,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造成官学日趋衰落,士人大量失学。于是一些宿学鸿儒受佛教禅林的启发,纷纷到一些清静优美的名胜之地读书治学。 3.官学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书院的产生是必然,填补了官学的空白。 4.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5.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书院的各种教学活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上) 试卷——100分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上)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100分 [考试说明]: 1、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原因在于“德”出了问题。() 正确 错误 2、公务员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正确 错误 3、美国在蒋介石战败后的“白皮书”中指出,蒋介石军队其实早已败了,主要败于战术上的思想不统一。() 正确 错误 4、“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 正确 错误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不在位时容易患病,在位时因工作辛苦容易患病。 正确 错误 6、毛泽东对蒋介石贪腐形势总结:“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 正确 错误 7、中国古代官德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正确 错误 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正确 错误 9、古代清官胡质之子以“清廉而畏人知”著名。 正确 错误 10、反腐工作关键在行动,重点在落实。 正确

错误 11、道德以()为评价标准。 好坏 真伪 善恶 忠奸 12、为官之本是()。 思想 权力 道德 素质 13、“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句话出自()。 《中庸》 《大学》 《论语》 《孟子》 14、()被誉为清代“江南第一清官”。 况钟 张伯行 元载 刘瑾 15、“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 2学时 4学时 6学时 8学时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 孟子 庄子 老子 孔子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康熙大帝的德才观。 德者,才之帅者。 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18、“德,国家之基也”,出自()。 《左传》 《管子》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2、《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 0.0 工作人员都要接受培训,包括工勤人员。(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2.5 3、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要求。(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4、“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 2.5 不少于8学时。(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2.5 5、“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是朱元璋的德才观。(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0.0 6、官德的好坏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大方向。(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0.0 7、反腐工作已从末端反腐走向源头治贪。(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8、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2.5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2.5 9、“授有德者则国安”语出《管子》。(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0.0 10、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天职。(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第2部分:单选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赴京临行时,作《饯别诗四首》和前来饯行的苏州人民告别。(2.5分) 得分: A 张伯行 B 白居易 C 况钟 D 柳宗元 正确答 案:C 2.5 2、毛泽东曾说,治国就是治吏。(),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之不国。(2.5分) 得分: A 礼义廉耻 B 忠孝仁爱 C 信义和平 D 礼智信廉

中国传统文化_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 A.载道化成 B.崇德重义 C.以人为本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 A.《周易.贲》 B.《周易.艮》 C.《周易.震》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D ) A.地文 B.天文 C.人文 D.物文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 A.“易”、“道” B.儒道互补 C.儒、释、道三家并列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C ) A.中庸之道 B.阴阳五行 C.中和为美 第一章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以人为尊 B.以仁为本 C.以民为贵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 A.长幼有序 B.父子有亲

C.夫妇有别 D.君臣有义 E.朋友有信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4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C )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天人合一 D.辩证逻辑 ———————————————— 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 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 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2414817003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