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成本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只有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有关的各个方面,才算对经济学有所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成本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先介绍几组有关成本的含义。

一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时所发生的各项开支,这些开支也是支出货币的记录,一般在会计帐目上都能看出来,因而也可以叫做历史成本,通常所说的成本一般是指会计成本。

从会计成本的意义来讲,凡是在当期就产生收入的支出,认为是已消耗的支出,叫做费用;而凡是在当期尚未产生收入,而以后会产生收入的支出,认为是未消耗的支出,叫做资产;而有些消耗了的支出(如出了废品)并不能产生收入,这就被看作损失。因此,会计成本可以归纳为:

会计成本往往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将来,而且往往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营中的实际代价。还要进一步考虑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具有闪光点的见解之一,涉及要素稀缺,又具有多种的用途。当它投入到某一用途后就必然丧失了作为其他最佳用途的获益, 这就是将它投入该用途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例如有10万元资金,可以用来作为定期储蓄,每年可获息8千元;可以用来购买建设债券,每年可获息1万元;当然也可以用来直接投资,每年可获利1万2千元。如果只有这三种用途,那么当10万元资本用于储蓄时,每年的机会成本是1万2千元,用于购买建设债券,每年的机会成本也是1万2千元。用于直接投资,每年的机会成本是1万元。

由此可见,机会成本是有别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从全社会角度来看,有限的资源用于某种经济活动的代价,从而迫使人们应比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作决策时,机会成本的概念十分有用。但是,由于被放弃的用途可有很多种,而有些获利的情况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机会成本的确定往往也是困难的。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记在帐面上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它是偿付资金的实际现金流出量,即现期的付现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向供给其产品或劳务的对方支付现金的那些成本,如支付的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等。显性成本在形式上是企业必须按照合同或某种契约进行支付。上面讲的会计成本就是显性成本。

与显性成本相对的是隐性成本。隐性成本不是实际支出,但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予考虑的一种成本。它往往是指企业自有的资源,实际上已经投入,但在形式上没有按合同支付报酬的义务。例如,一个个体户利用自有的住宅开设一个小商店,家庭的其他成员也经常在小商店里帮助服务,店主从合同上没有支付房租的义务,对于家庭成员也没有支付工资的义务。但若他租用他人的房屋作为店铺,就必须支付房租,雇用他人在店里服务就必须支付工资。这种以自己拥有的资源投入, 从表面上看,没有列入帐户,不是显性成本,但它是隐性成本,应该被看作是实际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

三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是短期决策时最重要的成本概念,任何一个决策的相关成本是只限于与该决策有关联的有关成本项目,增量成本是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可定义为某项决策带来的总成本的变化,由于是决策,需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例如,某汽车制造厂,原先汽车发动机完全是外购的,由于外购件质量不稳定,现准备自己建一个生产发动机的分厂。自己生产发动机,果然节约了外购发动机的大笔费用,但要自己来投入人、财、物,就又增加了投入要素的费用,同时,为了生产发动机,占用了投入要素,也就被迫放弃了这些要素的其它使用,这要考虑机会成本,由此而引起总成本的变动是建立发动机分厂的增量成本。

这中间要注意,在决定建立发动机分厂所要投入的要素中,有没有闲置的生产要素,若有闲置的生产要素,其中也包括厂房、设备,而且没有其它用途,相当于机会成本为零,使用它们并不需要增加成本,那么就决策而言,可以将这部分闲置要素看作没有引起增量成本,若这部分闲置要素还是可以另作它用的,那就要从机会成本不为零的角度来考虑增量成本。

相对于增量成本,不受决策影响的非相关成本,称作为沉没成本。它对企业的最佳决策选择方案不起作用,它主要表现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费用已经支付,事后尽管可能认识到这项决策是不明智的,但后悔也没有用,木已成舟,今后的任何决策都不能取消这项支出。例如,公司在去年化了50万元购买今年购买1千吨每吨3千元的钢材期货权,但到了今年钢材的现价已经降到了2.8千元了,那么这50万元的钢材期权的购买支出就是沉没成本,它不成为后来决策及分析的组成部分。

四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

个体成本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一般人对于个体成本的概念,都受囿于会计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其实它还应当包括生产者的

自有要素的投入成本,即还应包含隐性成本,隐性成本也是从生产者角度所应考虑的成本。

社会成本就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的成本,它不仅包括生产者为某一生产经营过程所必需投入的成本,还应考虑整个社会为此还要付出的代价,社会的外在成本,当然也要考虑全社会从中的得益。

最典型的社会成本是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污染。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空气;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水源。也许企业作为生产者已经支付了一部分排污费,但往往还不够,社会必须为此支付一笔费用来治理这些污染,以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其实,香烟的生产也有着巨额的社会成本,抽烟造成的疾病使每年损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化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由此造成的损失是烟草行业的社会外在成本。

有些生产经营过程,也可能给社会还带来某些得益。养蜂人养蜂采蜜,除养蜂人本人得益以外,由于蜜蜂采蜜,帮助了花粉的传授,使得农业、林果业从中得益,这就是社会外在利益。教育是社会外在利益最显著的行业。

因此,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若CP为个体成本,CX是社会外在成本,BX是社会外在利益,那么社会成本CS为:

C S = C P + C X - B X (4.1.1)

作决策时,尤其是重大决策时,要考虑社会成本。

五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正因为成本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利润也就有着不同的含义。无疑,企业的利润应当是企业的总经营收益(total revenue)减去企业投入的总成本。那么,投入的总成本是哪一个含义上的成本呢?

若投入的成本是指的会计成本,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的就是会计利润。

但是,要想让一个企业继续在原行业经营,企业主所有投入的自有要素,必需得到最低的报酬。企业的自有资金必须得到正常的回报,企业家的才能也应得到正常的报偿。否则,企业就会关门,自有资金就会投入他用,企业家也会另谋他业。对于隐性成本的报酬是正常利润。当讲到一个企业的正常利润为零,意味着企业的隐性成本已经得到报偿。

而当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包含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后,还有剩余,这剩余就称作经济利润。经济利润通常又称作超额利润,有时也称作纯利润。在本教程的以后各部分中,若讲到利润,除另加说明外,利润通常就是指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摘要: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虽都是业绩评价指标,既存在明显的区别,又在作用、方法和数量上仍存在一定的联系。会计利润根据会计原则推算出来,经济利润依据有关经济学原理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是事后利润。经济利润是一种事前预测,考虑了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消除了传统会计核算无偿耗用股东资本的弊端,更能全面地反映经营业绩,揭示利润产生轨迹,可以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思想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在相关性、真实性、有用性上优于会计利润。 关键词: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企业效益 一、概念及特点分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即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差额。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是用来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但会计学上的利润和经济学上的利润含义不同。(一)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会计利润是会计学上的概念,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计算出来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利用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即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利润表中披露的利润。会计利润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会计指标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额。对会计而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其中,总收入包括销售商品实现的所有收入,其他非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收入,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等,总成本包括实现该总收入发生的材料、人工等成本,业务税金和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会计利润在计算时只考虑到了实际发生的成本。 (二)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即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经济利润则是在经济领域应用的指标,经济利润在不同阶段里经济学家看法不一。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由于竞争导致利润为零,个别厂商的收益是由于其使用先进技术的生产力所获得的租金”。它从现象上解释利润的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工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指出了利润的本质。经济利润在数量上表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成本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只有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有关的各个方面,才算对经济学有所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成本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先介绍几组有关成本的含义。 一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时所发生的各项开支,这些开支也是支出货币的记录,一般在会计帐目上都能看出来,因而也可以叫做历史成本,通常所说的成本一般是指会计成本。 从会计成本的意义来讲,凡是在当期就产生收入的支出,认为是已消耗的支出,叫做费用;而凡是在当期尚未产生收入,而以后会产生收入的支出,认为是未消耗的支出,叫做资产;而有些消耗了的支出(如出了废品)并不能产生收入,这就被看作损失。因此,会计成本可以归纳为: 会计成本往往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将来,而且往往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营中的实际代价。还要进一步考虑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具有闪光点的见解之一,涉及要素稀缺,又具有多种的用途。当它投入到某一用途后就必然丧失了作为其他最佳用途的获益, 这就是将它投入该用途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例如有10万元资金,可以用来作为定期储蓄,每年可获息8千元;可以用来购买建设债券,每年可获息1万元;当然也可以用来直接投资,每年可获利1万2千元。如果只有这三种用途,那么当10万元资本用于储蓄时,每年的机会成本是1万2千元,用于购买建设债券,每年的机会成本也是1万2千元。用于直接投资,每年的机会成本是1万元。 由此可见,机会成本是有别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从全社会角度来看,有限的资源用于某种经济活动的代价,从而迫使人们应比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作决策时,机会成本的概念十分有用。但是,由于被放弃的用途可有很多种,而有些获利的情况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机会成本的确定往往也是困难的。

微观经济学4(利润与成本曲线)

一、选择题 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b)。 A.显成本B.隐成本C经济利润 2.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MC曲线(b )。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3.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c)。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4.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b)。 A、直至两曲线相交B.决不会相交 5.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d)。 A、AC值最小B.AC=MC C、MC曲线处于上升段D.上述各点都对 6.在规模经济作用下的LAC曲线是呈(a)。 A、下降趋势B.上升趋势 7.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 所决定的STC。这句话( a)。 A、总是对的B.肯定错了 C、有可能对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8.在LAC曲线与一条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定有(a)。 A.相应的LM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一个交点,以及相应的LT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一个切点 B.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达最低点 C、LAC曲线达最低点 9.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c)。 A.应该增加成本的支出B.不能增加成本的支出 C.应该减少成本的支出D.不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10.已知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既不能相交也不能相切,此时要达到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出的水平,应该(a )。 A.增加投入B.保持原有的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D.或A或B 11.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产出最大的产量时,他( c)。 A.一定是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B.一定是没有获得最大的利润 C.是否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还是没有办法确定 D.经济利润为零 12.任何企业在短期内的固定成本包括(d )。 A.购买投入品的所有成本 B.最优生产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最小成本支出 C.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固定的成本,比如工会组织的长期的工资合约 D.即便不生产产品也要花费的总的费用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 差异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目录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摘要: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 日趋扩大。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必须分清差异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种类,分析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具体处理方法 关键词:纳税所得;会计利润;所得税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前言 在每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存在较多的差异,如何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许多企业财税人员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核算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和新方法,更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复杂性,为此必须准确把握<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方面的差异,才能正确地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同时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1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含义 会计利润是由“本年利润”帐户和损益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于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即利润总额。它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投资者的权益以及企业与职工的利益,用公式表示为:会计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纳税所得,是根据企业所得税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计税所得,公式表示为:纳税所得=应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不难看出,由于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影响,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及相关准

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帐务处理,会计利润是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核算而得出的一个时期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总额。应税利润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应纳税所得额,它是企业申报纳税和税务机关核定企业应纳所得税的直接依据。由于会计和税收属于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且它们在核算目的、核算口径、计量方法均有很大区别,从而使得同一企业在同一时期按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利润之间存在差异。本文拟对这种差异的原因、性质、内容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浅性探讨。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计算口径不同。即企业按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利润所确定的收支口径、包括的收支内容不同。如企业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在计算应税利润时,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而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各项税收滞纳金、罚金是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应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予以扣除。因此,两者之间在计算利润时就产生了差异。 (二)计算时期不同。即企业某些收入、费用虽然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时计算口径一致,但由于两者确认的时间不同而产生差异。如:假定某项固定资产,企业经主管部门同意,自定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提取20%的折旧;而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

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提取10%的折旧。这样,从一个会计年度来看,由于两者所采用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不同,使计入费用项目的折旧与计算应纳所得时允许扣除的折旧费之间就会产生差异,从而使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产生差异。 二、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性质 根据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和性质以及对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会计和税收在计算其利润或所得时所确认的收支口径不同而形成的一定时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 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本身存在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仅本期存在,以后各期也同样存在。这种差异通常在本期发生,并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如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会计核算时作收入入账,而计算应税所得时不作收入处理,不纳税;再如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产的损失,会计核算时作为损失从利润中扣除,而计算应税所得时不能作支出扣除,应纳税。(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规定计算收支的时期与会计核算收支的时期不一致而产生的应税所得与税前会计利润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并在以后某期或若干时期内转回,具有可逆转性。具体表现为某些收入或费用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早于或迟于计入应税所得的时间。如某项固定资产,按税法规定可以使用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或者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折现后的现值大于零后的部分。经济利润=息前税后利润-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会计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可简单表示为:会计利润=收入-费用。分析会计利润有利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分析企业经营成果,有利于考核管理层的工作绩效。 1.服务主体不同。设置经济利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加强管理,对企业面临的可供选择方案的风险收益进行预测,使企业管理决策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而会计利润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 2.目的角度不同。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 3.计量的范围不同。经济利润会考虑股权资本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机会成本,经济利润的计量还要涉及到生产要素以外更复杂的概念。而会计利润仅考虑与企业经营相关,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要素。 4.计量依据不同。会计利润是以收入和费用相抵后计算出来的,因此会计利润依据的是权责发生制,经济利润需要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扣除投资资本成本,而这项内容不是实际发生的,因此经济利润不都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的。 5.成本计量不同。会计成本只确认和计量债务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则不作体现。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即:企业为将资源从其他生产机会中吸引过来而必须向资源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会计成本仅确认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不被认识,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全部成本。 6.应用范围不同。会计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的综合反映,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的最为广泛的绩效类指标之一,经济利润则多用于投资决策,绩效评价,收购重组等方面。 班级:12级会计四班 姓名:呼静 学号:120712240

EVA与会计利润的盈利能力的分析

EV A与会计利润的盈利能力的分析 【摘要】随着证券市场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渐受到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证券评价人士以及公司员工的关注和重视。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及其盈利能力是广大利益相关者迫切需要的数据,而如何能公平公正的评价其指标,又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指标的剖析,以及相互间的盈利能力比较得出,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盈利能力;企业考核 1.经济利润(EV A)的盈利能力 1.1经济利润内涵 经济利润即经济增加值,是建立在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为基础之上的一种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决策、激励报酬制度,是一种基于价值基础的管理理念。其本质是对投资成本的一种衡量,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就是经济增值。 1.2经济利润盈利能力坚持的原则 (1)存在的成本。一是企业的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和经营当中所消耗的和债务,一部分是股权成本。二是资本成本与风险是相对应的,反映的是预期的回报。 (2)纪律作保障。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就是确保股东和债权人所投入的资本能高效的被使用并期望达到预期的收益。 (3)企业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4)相关利益者与股东达到“共赢”。既要满足股东的利益也要一定程度的兼顾到相关人员的利益。 2.会计利润的盈利能力 2.1会计利润内涵 会计利润是在会计标准下计算出来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从利润和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比例关系来看,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利润越多,主要有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等指标。同时从利润和资产的比例关系得出,资

机会成本与经济利润

机会成本与经济利润 利润在传统上的意思比较简单,可以定义为收入减去成本。但是对经济学家和会计师而言,利润的定义有很大区别。 这里把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放在一处,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着联系:经济利润区别于会计利润就在于它考虑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由选择产生的——一种经济资源往往具有多样用途,选择了一种用途,必然要丧失另一种用途的机会,后者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前者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一项决策的经济利益。管理者必须考虑这两个概念。 1.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经营决策过程中,经营者所必须考虑和重视的概念。假设一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那么资源用于其他它方面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资源用于实际方面的机会成本。这个概念的前提是大多数经济资源都具有多样用途。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如果一个企业占用某种资源,但是它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资源的潜力,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它就应当把这种资源转用于其他的方面。 考虑机会成本的前提是资源在现实的使用方式上没有获得最大的可能的收益,也就是使用一项资源所获得的现实收益小于其他使用方式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2)机会成本的两个条件 ◆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 机会成本本质上是对不能利用的机会所付出的成本,因为企业选择了这种用途,就必然丧失其它用途所能带来的收益。如果资源的使用方式是单一的,那就谈不上各个机会的利益比较。只有当资源具有多用性的时候,企业才要考虑机会成本,这是考虑机会成本的一个前提条件。 ◆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视为机会成本 考虑机会成本时并不是指任何一个使用方式,而是指可能获得最大的收入使用方式。在这里,需要强调可能性。 【提示】 在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收入,不能认为是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上,需要和其他因素(如经验)相结合,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这种资源在自身发挥作用的时候可能获得的收益水平。机会成本强调的是可能的最大值。 (3)机会成本在实践中的体现 ◆存款与投资的比较 假设有一笔资金,可以把它存在银行里,也可以把它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假设选择的是把它投入运营中,那么这笔资金储存的银行利息就是把资金投入企业运营的机会成本。 有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会连续地降低银行利率,这种手段其实就是降低企业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刺激企业更多地把资金投入到企业运营中。而在经济形势良好的状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账务处理毕业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账务处理毕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绪论 (1)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 (2) (一)会计利润 (2) (二)应税利润 (2) (三)会计利润应税利润的差异分析 (2) 二、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2)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产生的根源—制度因素 (2) (二)企业的避税行为也造成差异的存在 (4) 三、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 (5) (一)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5) (二)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5) 四、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协调 (6) (一)协调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必然性 (6) (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调 (6)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

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试比较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

1、试比较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差别? 答:会计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际支出的货币成本成为会计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加上机会成本成为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为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经济成本是把所有参与生产经营的生产要素的价值都计入到成本中去,而不管是否产生实际的货币支付;而会计师则仅仅只考虑企业的实际的货币支付。经济利润就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 2、垄断企业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的含义是什么?其实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级价格歧视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将产品一件一件卖给愿意出最高价格的消费者,如拍卖市场。 二级价格歧视 垄断者按消费者购买量的多少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数量越少,索取的价格越高;购买数量越多,索取的价格越低,如商品的批发价格比零售价格要高。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者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如工业用电价格低于民用电价格。 三级其实就是:垄断者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的条件 产品销售市场可以分割,如在富士胶卷上标明“仅供中国销售”的字样 在不同的市场上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民用电需求价格弹性比 工业用电要小 3、在市场经济中,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4、试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福利变化情况? 5、在企业的短期生产分析过程中,企业的理性决策应在那个阶段?为什么? 6、谋公司经理估计该公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1.2 ,需求收入弹性是3,现 在预计下一年的居民收入增加3%,而今年的销售量是800 000单位。 求:(1)、诺公司准备下一年价格上调5%,那么下一年预计的销售量是多少? (2)、如果公司希望下一年的销售量增加5%,那么下一年的价格应当如何调整?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和联系

1、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1)会计利润是一个会计核算概念,是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出来的,列报在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会计利润不同于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而应纳税所得额按税法的规定计算,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所以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不同。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应纳税所得额是一个税收概念,是根据企业所得税税法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应税所得,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利润总额根据税法要求进行纳税调增或调减后即成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在平时预缴所得税时差不多,基本按利润总额*所得税率计算应预缴所得税。区别主要在于年终,年终要进行纳税调整,将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项目(如多支的工资薪金、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罚款支出等)-纳税调整减少项目(如以前年度在本年度扣除的广告费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如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的补贴收入等)+应补投资收益已绵所得税额-允许扣除的公益性损赠=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方法分为以下两种: ①直接计算法 在直接计算法下,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②间接计算法 在间接计算法下,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联系: (1)会计利润总额是计算公益性捐赠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限额的基数。 (2)使用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 税前会计利润在利润表上是以“利润总额”指标列示的,是指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利润或亏损。它的核算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它反映的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所得税之前的经营成果。其核算要求是客观、真实、公允地揭示企业实际的收支情况。而纳税所得(或亏损)的计算已在上面说明,它是确定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应交所得税的依据,核算内容和计算方法取决于国家税法的规定。可见,税前会计利润属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范畴,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税收的范畴 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前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