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论文: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策略的应用价值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论文: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策略的应用价值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论文: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策略的应用价值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论文: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策略的应用价值

胫骨平台骨折论文论文: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策略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来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策略。方法:对4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法[1]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13例,ⅳ型9例,ⅴ型5例,ⅵ型2例。结果:本组31例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单纯螺钉内固定2例,“l” 型钢板固定19例,高尔夫型钢板固定10例。9例采用前内侧手术入路及“t”型钢板固定。7例采用内外双侧切口手术入路及双钢板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按hohl评分法评定,结果优33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1.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能明确骨折线的位置、类型、走向、形状和骨折移位等情况,对术前骨折手术内固定策略的指导很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折,由于膝关节结构复杂,软组织覆盖少,负荷大,对于胫骨平台的平整度要求高,因此,骨科医师需对骨折的方位、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膝关节三维ct成像能够提供胫骨上端的立体结构,对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诊断及指导术前制定手术方案等方面较ct 平扫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自2007年1月—2010年11月于

我院就诊的47例胫骨平台骨折行胫骨平台螺旋ct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并根据影像结果制定内固定策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7-69岁,平均41.2岁。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法: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13例,ⅳ型9例,ⅴ型5例,ⅵ型2例。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已进行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as+型螺旋ct机在膝关节进行一次性的连续容积扫描。肢体长轴尽量与扫描平面垂直。在主机上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应用切割、去除及保留功能,尽可能除去兴趣区外的结构,然后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方向,选择能暴露骨折的最佳图像。

1.3手术方法根据术前x线片及螺旋ct 三维立体成像的检查结果,对本组患者伤肢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策略。手术方式均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切口类型。骨折内固定方法:ⅰ、ⅱ、ⅲ型骨折取前外侧切口,共31例,单纯螺钉内固定2例,“l” 型钢板固定19例,高尔夫型钢板固定10例;ⅳ型骨折9例采用前内侧切口及“t”型钢板固定;ⅴ、ⅵ型共7

例采用内外双侧切口手术入路及双钢板固定。

1.4 术后处理术后复查x线片以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内

固定效果,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程度给予石膏外固定2-4周。麻醉过后,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关节主动曲伸运动,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2-4周开始用cpm进行功能锻炼,渐进行主动锻炼,6-8周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16-20周后给予完全负重。

2 结果

2.1 螺旋ct三维成像效果膝关节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对胫骨平台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骨碎块的大小及数量、移位方向等均有清晰的显示,对制定内固定策略,选择准确的手术入路及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及成功。

2.2 手术疗效本组47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1个月)。膝关节功能按hohl评分法评定,结果优33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1.5%。

3 讨论

胫骨平台解剖结构复杂,在暴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骨折,且多为关节内复杂骨折。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预后经常出现关节强直或创伤后退行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要求较高,需要关节内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的力线,整复关节面的平整及韧带的完整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所以需要精确细致的手术,如治疗方案不

【指南】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年第17卷第1期 制定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平台是重要的负荷结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各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处理不当易于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织坏死、感染、骨不连、关节畸形、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站立、行走功能。 日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为规范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创伤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胫骨平台骨折,特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基于多中心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术前评估、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编写了“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提出胫骨骨平台骨折规范合理的诊疗建议。 一、流行病学特点与致伤机制 流行病学特点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在老年人骨折中约占8%。胫骨平台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以40~50岁患者居多,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占72.9%和27.1%,男女比为3:1。致伤原因中,交通伤最多,占46.7%,压砸伤和高处坠落伤分别占31.1%和18.7%;单髁骨折约占60%,由于膝关节存在生理外翻角,损伤机制义以外侧暴力常见,因此累及外侧平台的骨折约占90%,双髁骨折约占30%~35%。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57%)和前交叉韧带损伤(25%),后交叉韧带(5%)、外侧副韧带(3%)以及内侧副韧带损伤(5%)则相对少见。

损伤机制 胫骨平台骨折常由内、外翻暴力、轴向暴力或内、外翻暴力合并轴向暴力引起,骨折形态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通过骨折块的大小及其移位方向和程度,可大致判断损伤暴力的大小及方向。膝关节伸直时受到单纯外翻暴力可导致外侧平台骨折,受到内翻暴力时可致内侧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或半屈曲时受到轴向应力,常导致平台后侧冠状面骨折;屈曲90度时后侧常呈压缩骨折,屈曲30度与60度时后侧常为劈裂骨折。膝关节屈曲时,垂直暴力合并外翻应力可致胫骨平台外侧和后侧骨折、合并内翻应力会导致平台内侧和后侧骨折,应力进一步增加可致双髁骨折。另一种较少的损伤机制是小腿在瞬间同定的情况下膝关节过伸,导致胫骨内外侧平台前方压缩为主的骨折,可累及平台后侧。暴力损伤可同时累及周围软组织,出现软组织肿胀。 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Ⅵ型)通常累及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形态更为复杂。单纯内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的损伤常较单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往往伴有外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甚或出现膝关节脱位、腘动脉和神经损伤等合并损伤。 二、临床诊断 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局部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伤情,明确诊断。 病史 明确损伤瞬间暴力方向和强度、受伤部位和受伤时体位有助于判断有无合并伤和骨折损伤机制。 临床表现 ①全身表现:单纯胫骨平台骨折很少引起休克和发热。严重的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其他部位骨折或重要脏器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高热。 ②局部表现和查体:胫骨平台骨折局部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肿胀严重时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下瘀斑;骨折移位明显或合并韧带损伤时可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

一、解剖:解剖: 1、骨: ①内侧平台相对较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都就是凹陷得;外侧平台相对较小,从前向后、从外向内都就是凸起得。外侧平台高于内侧平台,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另外,从前向后胫骨平台有大约10°得倾斜。这两点会知道临床螺钉打入得方向。 ②内外侧平台被胫骨得髁间隆起分开。髁间隆起有内外两个结节。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前内侧结节得前方,后交叉韧带附着于后侧髁间区并延伸到干骺端得后侧面。 ③胫骨结节可以用来定位手术得入路。它位于平台下2——3厘米处,为髌腱附着。髂胫束沿着胫骨外髁展开,附着于Gerdy结节上。 2、软骨:每侧平台都被一个半月形得纤维软骨覆盖,它们通过半月板胫骨韧带-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上。 二、损伤机制: 1、胫骨平台得损伤常由于: ①由外向内(造成外翻畸形,典型得保险杠骨折)或者由内向外(造成内翻畸形)得侧方暴力——剪切力; ②轴向暴力——压缩力; ③轴向与侧方暴力混合。临床上产生最常见得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或两种皆有得劈裂压缩骨折。 2、单纯得劈裂骨折更常见于年轻人。年轻人软骨下骨较坚固,能抵御压缩应力,但不能抵御剪切应力;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密度下降,对压缩应力得抵抗力也逐渐下降。50岁以后劈裂加压缩骨折更为常见,甚至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引起。 3、暴力得大小不仅决定骨折得粉碎程度,还决定关节得移位程度,并相关周围软组织得损伤程度。例如:外翻应力导致外侧平台得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得损伤。 三、损伤结果: 1、ORIF在胫骨平台骨折得重要意义:

①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如果单纯管型石膏固定,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接受得关节僵硬,理疗对其毫无作用。 ②塌陷得关节骨块没有任何软组织联系,牵引不会使其复位。因此,只有关节内骨块被解剖复位,下肢得力线被恢复(只有通过ORIF),并且早期主动活动,主要得并发症才会避免。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得压缩与劈裂都会导致轴向力线得偏斜,而关节面得对合不良也会导致力线偏斜。两者还会导致关节不稳(侧副韧带损伤也会导致关节不稳)——关节对位不良、轴向力线得改变、不稳定三者可单独或同时作用,导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3、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严重得软组织损伤,例如半月板、侧副韧带、交叉韧带等。 4、外侧平台骨折很少合并血管神经得损伤,而内侧平台骨折由于其强大得暴力存在,经常伴有自行复位得膝关节脱位,故常合并腓总神经与腘血管得损伤。动脉损伤很少表现为出血,通常为由于血管完全撕裂或者一个急性血栓形成所致得急性堵塞。胫骨平台骨折,尤其就是延续到骨干得骨折,会由于血肿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 四、分类: 在北美最广泛使用与接受得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就是Schatzker分类。一般情况下,这6类骨折严重性逐渐加重,不仅反映了增加得损伤能量,而且有更加严重得预后。 Ⅰ型:外侧平台单纯楔形劈裂骨折。 常为弯曲与轴向暴力作用得结果。常发生于年轻人,不易合并关节压缩,有时合并半月板边缘得撕裂或者半月板陷入骨折间隙内。 骨折块移位得方式有三种:骨块向外侧移位,导致关节面增宽,甚至半月板陷于其间;骨块向下移位,导致关节面不平整;骨块即有向下也有向外移位。 由于此类型常发生于年轻人,一旦移位不能接受(增宽或移位大于4毫米),均应积极手术干预。 Ⅱ型:外侧平台得劈裂与压缩骨折。 损伤机制通常同Ⅰ型,只就是患者年龄偏大,平均超过50岁。此年龄段软骨下骨较弱,受到关节冲击后除了造成劈裂或楔形骨块外还有外侧平台残留部分得关节面得压缩——可位于关节面得前侧、后侧、中央。

股骨应力性骨折

股骨应力性骨折 股骨作为体内最大的骨骼,具有数十种肌肉附着并维持其功能。因此,它在几个位置容易受压力伤害。应力损伤(包括应力反应和应力性骨折)表示由于训练超负荷导致的逐渐结构折衷(从水肿到明显的皮质骨折)。应力性骨折可能不完整或完整,无论是非移位还是移位。股骨颈应力性骨折被认为是并发症的高风险,尤其是移位;而股骨干应力性骨折风险较低。 临床解剖 最常见的股骨应力性骨折(股骨应力性骨折)涉及股骨颈和股骨近端轴。已经描述的其他股骨应力性骨折(按频率递减的顺序)包括股骨远端,髁上和髁区以及股骨头损伤。 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 股骨应力性骨折并不常见。在病例系列中,它们占所有应力性骨折的1-25%。虽然确切的整体发病率尚不清楚,但报告发病率较高的观察性研究可能包括更多参与远距离跑步的运动员。虽然较小的系列报告说股骨应力性骨折在军事训练中比运动员更常见,但数量较多的研究显示两组的比例相当。在大多数研究中,股骨颈损伤比股骨干骨折更常见,虽然这一发现并不一致。 损伤机制-过度使用应力性骨折,无论位置如何,都有共同的潜在损伤机制。由于反复工作负荷的压力,局部骨代谢变得不平衡,并且骨形成不能充分补偿增加的骨吸收。这会导致骨水肿和微骨折。这些可能反过来传播并产生坦率的皮质破坏(平片上的透明线)。这种病理过程可导致完整(经皮质)甚至移位的骨折。肌肉疲劳可能有助于这一过程。如果肌肉功能因疲劳而受损,则其在控制运动和

减少冲击时的保护作用会丧失,从而对骨骼产生更大的压力。 与应力性骨折有关因素: 身体素质低下,体力活动量和强度突然增加,饮食中钙含量低;骨骼健康不佳,生物力学不良 特定伤害类型的常见介绍包括: 股骨颈应力性骨折通常伴有模糊的前腹股沟疼痛,随着运动或长时间站立而发展或恶化。准备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步者通常会在训练阶段产生这样的疼痛,包括跑步超过两小时。更有经验的跑步者在试图在比赛之间恢复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背靠背马拉松时会经历这种痛苦。 股骨干应力性骨折伴大腿深痛。虽然不是局灶性的,但疼痛最常发生在大腿近端三分之一的内侧部分。疼痛随着活动而增加,并且可能在膝盖中辐射或甚至占主导地位。 远端股骨应力性骨折更容易引起股骨远端压痛或膝关节疼痛。 诊断 股骨应力性骨折(股骨应力性骨折)的明确诊断是通过影像学检查,通常是平片或磁共振成像(MRI)。初步临床怀疑的诊断依据的是历史,这通常涉及最近训练量或强度的增加,最常见于跑步者或新兵,以及暗示性体检结果,如正跳和支点测试。但是,病史可能有限,检查结果不清楚。平片通常是非诊断性的,特别是在受伤的早期阶段。通常,磁共振成像需要建立诊断并区分近端轴和股骨颈的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 郑水长 1 胫骨平台解剖特点 胫骨平台内侧大、外侧小,内侧低外侧高,关节面呈凹形,后倾月10度。 正中有髁间隆起,分前后两部分,为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 胫骨近端主要为松质骨,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薄,外侧骨皮质较内侧薄。 2 致伤原因 外翻应力外髁骨折外翻畸形 垂直压力T型或Y型骨折肢体短缩,软组织损伤严重 内翻应力内髁骨折内翻畸形 伴有韧带的断裂和松弛,术中要常规探查修复。 3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

Schatzker分型最常用 AO分型学术交流通用 三柱理论近年得到公认(罗从风教授) Schatzker分型 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I型) 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II型) 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III型) 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IV型)胫骨内、外髁骨折(V型) 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VI型)

基于CT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 取CT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3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4 治疗选择 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3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适宜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 手术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3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50°、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Schalzker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与分型

1. 体格检查:接诊医师及时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膝关节畸形情况,膝关节活动情况,同时注意有否存在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盆、髋、大腿)的骨折,注意合并腘动静脉损伤,注意是否出现休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胫、腓总神经损伤表现;注意周围软组织损伤,存在挤压综合征可能,膝关节肿胀可能存在韧带损伤,需做应力试验检查。注意如合并颅脑、胸腹部损伤,即可请相关转科医师会诊,协助诊疗。 2.影像学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胫骨平台创伤系列X线片(膝关节前后位、侧位、斜位、胫骨平台位(10-15°后倾),牵引下的正位,)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CT检查:CT 及三维重建能更准确的描述骨折的性质,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MRI:必要时检查明确关节内情况;血管造影用于血管损伤; 3.化验及辅助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传染病三项、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查心电图及胸透。 【诊断】 1.判断是否有骨折 (1)病史: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2)损伤部位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触痛、活动疼痛;膝关节肿胀、瘀斑、浮髌征阳性、张力性水泡;有否伤口;膝关节不稳定、功能受限、反常活动;小腿肿胀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合并伤情况; (3)是否有侧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或者脱位(胫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腘动静脉损伤则有相应表现,需要仔细的体检,检查膝关节应力试验。 (4)X线发现骨折及移位情况,CT检查明确类型,MRI检查明确周围软组织合并伤。 2.判断骨折的类型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 Ⅰ型:外侧劈裂骨折,年轻人屈曲和轴向应力,常伴半月板损伤。 Schatzker Ⅱ型:外侧劈裂并压缩骨折,40岁以上屈曲和轴向应力。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0T09:58:49.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任立堂王德印王培亮李连波夏虹遇恒新[导读] 目的讨论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任立堂王德印王培亮李连波夏虹遇恒新(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242-02 【摘要】目的讨论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治疗应力求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完整性,矫正膝内翻或外翻畸形,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即胫骨上端的髁部骨折,胫骨内髁或外髁骨折的发生率不同,由于正常膝关节轻度外翻,故胫骨外髁骨折多见。2007年3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56例,其中外髁占70%,内髁占12%,双髁占18%。 1 临床表现与诊断 1.1 症状和体征 骨折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骨折无移位者则局部症状较轻,常需由X线摄片确诊。骨折移位者,局部症状较严重,常产生严重的血肿,渗入关节腔及其周围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中,造成膝关节和小腿上段严重肿胀,可伴有广泛的瘀斑。膝关节内积血明显则浮髌试验为阳性。在损伤后1~2天,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周围皮肤张力显著增加,常产生皮肤水疱,妨碍骨折复位和固定。另外,膝关节常呈现膝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侧向异常运动。 1.2 并发症 1.2.1 韧带损伤:据文献资料统计,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占4.2%~22%,交叉韧带损伤占5.8%。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和两侧平台骨折病人并发膝关节韧带损伤较少见。侧副韧带损伤,则损伤局部压痛明显,侧向移动试验阳性(单髁骨折者,其侧副韧带损伤在对侧。外侧平台骨折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较多见。但应注意此韧带的假阳性破裂征象,因为外侧平台骨折后,已丧失骨的正常支撑力量,即使内侧副韧带无破裂,也容易呈现侧向异常活动。因此,要仔细检查,避免误诊)。交叉韧带损伤,则抽屉试验阳性,若X线片见交叉韧带下端有撕脱骨折块,便可直接诊断。 1.2.2 半月板损伤:较多见。劈裂骨折伴半月板损伤时,半月板与胫骨嵴常仍保持附着,而在关节囊附着部位发生撕裂。平台塌陷骨折或劈裂塌陷骨折可伴有严重半月板损伤,甚而随塌陷骨折向下移位,嵌入骨断面之间。 1.2.3 腓骨上端骨折:可分为挤压性和撕脱性骨折。前者较多见于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或劈裂塌陷骨折,或两侧平台外翻型骨折,由于劈裂骨片向外方移位时,腓骨上端受挤压力,引起腓骨头或颈部骨折,骨片呈粉碎性,腓骨头向下移位。撕脱骨折可并发于内侧平台骨折,腓骨头是外侧副韧带的附着点,内翻张力使外侧副韧带呈现紧张,常牵拉腓骨头,产生撕脱性骨折。 1.2.4 血管神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移位严重有可能引起腓总神经,或者腘动、静脉损伤,引起严重后果,临床上要加以重视。 1.3 影像学检查 1.3.1 X线检查:能够显示骨折部位及类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在X线片上骨的结构互相重叠,关节面骨折的真实情况有时难以很好地显示,对塌陷和劈裂距离的测量不够准确,也不能显示韧带、半月板的损伤。 1.3.2 CT扫描: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Arthur根据CT检查结果将平台骨折分为6型:I型,外侧平台单纯劈裂骨折;Ⅱ型,外侧平台单纯塌陷性骨折;Ⅲ型,外侧平台劈裂塌陷性骨折;Ⅳ型,内侧平台骨折;V型,前后边缘骨折;Ⅵ型,平台粉碎性骨折。CT扫描不仅能够正确对骨折分型,而且对塌陷程度和劈裂移位距离的测量比较准确,同时还能显示半月板损伤,但不能显示没有移位的半月板损伤及半月板水平方向的裂伤。多数学者认为平台塌陷≥5mm及移位≥5mm为手术指征,因此CT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病人预后的估计很有帮助。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利用先进的图像重建技术和CT扫描相结合,构成三维 CT重建。三维CT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胫骨平台的立体结构、骨折情况,从而能够为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1.3.3 MRI:对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十字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意义重大,MRI检测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超过90%。对过去曾做过半月板修复的病人来说,其特异性会降低,有些医生认为关节造影术检查这类病人仍然是需要的。然而,对于那些可能需做半月板外科切除术的病人,大多数检查者为了慎重起见,仍然行MRI检查。MRI对前交叉韧带病理情况评估的准确率已达95%。令人遗憾的是,与通常对病人进行的物理检查一样,MRI不能帮助区分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或完全性断裂。MRI能精确地显示出髁间轨迹内重建的ACL,并能确定骨内通道的位置。后交叉韧带为一轻度弯曲的纤维组织带状物,在矢状位MRI系列图像中表现为粗细一致的均匀低信号结构,当韧带发生不连续或在其实质内有液体信号则表示撕裂。 2 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治疗应力求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完整性,矫正膝内翻或外翻畸形,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大多数学者指出,对于移位骨折,影响其长期效果及治疗方法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骨折移位和压缩程度。关节面骨折的可接受移位程度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Brown等在劈裂骨折的实验模型中显示:当关节面出现3mm的台阶时,将引起关节软骨接触部位的压力明显增加。对于关节面台阶超过2mm的骨折,Tscherne建议行手术复位治疗。但是,关节面塌陷达到或小于8mm的骨折,Hohl发现通过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所获得的临床结果相似。Bonnett将关节面塌陷或移位超过5mm列入手术指征。大部分学者同意当塌陷或移位超过10mm时,即具有手术垫高并恢复关节面外形轮廓的指征。对于稳定性骨折,如果关节面塌陷小于5mm,则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当关节面塌陷5~8mm时,决定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及对膝关节活动的要求。如果为年长且好静的病人,适合非手术治疗;如果年轻的或爱好活动的病人,则尝试进行关节面的手术重建更为恰当。Lansiger等经过长期随访研究后提出平台骨折是否手术,并不取决于X线改变,而应注重临床表现,尤其是膝关节的稳定性。膝关节不稳不仅与平台的塌陷有关,更重要的是有无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和松弛。若伸直位膝关节侧向活动较健侧增加10°以上,就为不稳,应手术矫治。手术原则是整复移位,加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的3个要点是: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

疲劳性骨折

最早被提到的疲劳性骨折是发生在1855年的普鲁士军队里,当时是出现在新兵的跖骨上,被人们称之为“行军性骨折”。而近年来由于休闲和竞技运动的人口剧增,这个以往只发生在新兵身上的疲劳性骨折也普遍地在一般人及运动员的身上出现。 疲劳性骨折或称压力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份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它是由于过度使用的结果而造成骨骼疲劳衰弱的情形。 疲劳性骨折的形式 以下是疲劳性骨折四个基本的型式: 1.斜线式(obliquefracture):是最常见的种类。 2.压迫式(compressionfracture)。 3.横断式(transversefracture):因为有可能会移位,所以最危险。 4.纵向式(longitudinalfracture):此种型式非常罕见。 疲劳性骨折的好发部位 大部份疲劳性骨折的发生部位是在承受身体重量的骨骼上,如下肢骨骼,但这并不表示其它的地方就不会有疲劳性骨折。一些经常受肌肉力量反复作用于其上的骨骼,如肱骨,也会有疲劳性骨折的产生。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依序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和种子骨;而其它可能会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尚有: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不同的运动常见的疲劳性骨折的部位 不同运动形态所引起的疲劳性骨折的位置也不同,但一般来说,较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运动还是长跑。

【症狀】 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在病症開始的二到三週內逐漸地顯現出來,並且和其他因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傷害的症狀很類似,但是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停留在同一處且較劇烈。患者會抱怨患處痛,而且疼痛通常集中在受傷的地方,但傷處若是位於較深處的構造,例如股骨,則疼痛 會有擴散的情形。

运用生物力学浅析胫骨应力性骨折与暴力性骨折

运用生物力学浅析胫骨应力性骨折与暴 力性骨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胫骨骨折是常见现象,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身上,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应用材料力学的观点,结合胫骨的结构特点和承受负荷的应力,对胫骨骨折予以力学分析。表明“压缩弯曲负荷”和剪力“突变”是导致胫骨应力性骨折和暴力性骨折的主要原因,为预防胫骨骨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暴力性骨折应力性骨折材料力学预防措施 运动性骨折在专业运动员训练及比赛中较为常见,是运动员损伤中较为严重的急性骨折,其危害性较大,影响训练和健康。下肢胫骨骨折是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这种损伤较多发生在以跑跳、足球及冰雪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本文结合有关文献,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下肢胫骨骨折机理予以初步分析,为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一、骨折形式——应力性骨折与暴力性骨折 (一)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是运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这种损伤的特点是运动训练中的疲劳与过度疲劳未得到恢复而产生的,多见于从事中长跑的运动员,其次为短跑、跳跃、球类等项目的集训阶段,初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仅感觉到局部轻痛(称为骨膜炎),以后逐渐加重,影响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骨折移位,出现畸形改变。 (二)暴力性骨折 暴力性骨折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是直接打击碰撞,可造成小腿胫骨的横型、粉碎性或多段骨折,多发于足球中的铲球、蹬踏动作中。间接暴力常见于生活和运动中,造成螺旋型、长斜性骨折,骨骼的扭转负荷,就属于间接暴力。 二、材料力学基础及骨的力学特性 力是人体产生的动力源泉,是构成人体应力性骨折和暴力性骨折的最基本因素。 (一)应力、应变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应力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一种抵抗这种外力的力,这种力引起材料内部结构的改变,实际上是一种由外力引起的内力,在数值上是单位截面上内力的大小。当物体要承受压缩负荷时其内部产生的应力为“压应力”;受拉伸负荷为“拉应力”。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发表者:袁锋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一型) 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二型) 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三型) 4、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四型) 5、胫骨内、外髁骨折。(五型) 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六型) 基于 CT 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 取 CT 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 3 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 <3 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适宜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 手术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 >3 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 > 50°、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 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 Schalzker 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Schatzker I 型骨折推荐使用小切口,2-3 枚直径为 6.5 或 7.0 mm 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SchatzkerⅡ型骨折推荐采用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使用多枚螺钉支撑塌陷的关节面。若骨折块完整且骨质较好,也可使用多枚拉力螺钉崮定。 SchatzkerⅢ型骨折推荐通过皮质骨开窗或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入松质骨或骨替代物后

浅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_0

浅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式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析探讨临床上100例利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合理的胫骨复位,对骨折的胫骨平台关节进行良好的修复后采取有效的固定、植入新骨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修复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对100例患者进行12个月~5年随访发现胫骨平台骨折部位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平均是7个月。根据Lysholm对10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术后恢复状况优者有78例,良好者有11例,较好者有6例,差者有5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间,保持关节和骨头的结构进行复位固定后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标签:手术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是指骨关节内的骨折往往伴随出现骨关节附属组织的损伤,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选择不当长出现关节炎症等一系列恢复不良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本论文将临床上100例实施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和探讨,现将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临床上100例实施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为15~78岁。多因交通以及高空坠落而导致胫骨平台骨折伤。其中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分别有82例和18例。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分别有5例、7例和2例。累及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有34例。100例患者中有11例伴有高血压,6例伴有糖尿病,4例患有肺心病。在骨折发生后2~9h内进行抢救治疗。 1.2方法100例患者全部为胫骨平台骨折移位的患者,除开放性骨折损伤的患者以及合并有骨折部位附属组织及器官损伤的患者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外,全部进行对症后择期选择手术时间。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进行内侧、外侧或联合等手术切口的选择。在手术方式上进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将骨折关节远处骨面作为实施手术的依据,对于裂性损伤的患者采取植骨和撬拨复位的方式,利用胫骨平台外下方进行开窗复位以及进行相应的植骨的方式来治疗塌陷性的骨折[1]。100例患者中根据其骨折及身体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手术检查结果选择松质骨螺钉、”T”型钢板、“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以及双钢板进行骨折部位的固定。进行骨关节面、半月板及损伤韧带的修复。术后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锻炼方式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 2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53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1],其中I型1例,Ⅱ型48例,Ⅲ型47例,Ⅳ型32例,V型16例,Ⅵ型9例。手术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缺损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探讨临床分型、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53例,平均随访17个月(6~28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04例,良29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86.9%。结论:外科手术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术中骨折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中尽可能保护和修复软组织结构、术后正确的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骨折;胫骨平台;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的常见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严重的损伤常致胫骨平台压缩、塌陷和劈裂,以及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由于致伤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伤者骨质的强度及受伤时肢体位置不同,骨折呈多种形态,可以是劈裂、压缩、粉碎骨折和单髁、双髁骨折,也可以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曾炳芳等指出,由于伤情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变数很大,其治疗依然是对创伤骨科医师的一大挑战[2]。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取开放复位高尔夫钢板、T钢板和胫骨近段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53例,

其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3例,男89例,女64例;年龄19~71岁,平均37岁。左膝79例,右膝74例。按scha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48例,Ⅲ型47例,Ⅳ型32例,V型16例,Ⅵ型9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6例,合并交叉韧带起、止点撕脱9例,合并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断裂3例。 1.2手术方法: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平卧位,大腿根部置充气止血带。对I型骨折,经膝外侧小切口在C型臂X线片透视下撬拨复位骨折后骨膜外插入一4孔高尔夫型钢板,平台部置两枚螺钉,远端置一枚螺钉固定。Ⅱ~Ⅵ型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及支持钢板内固定。Ⅱ、Ⅲ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外侧放置高尔夫钢板、T 钢板和胫骨近段外侧锁定钢板;Ⅵ型骨折采用前内侧切口,内侧放置T钢板和胫骨近段内侧锁定钢板;Ⅴ、Ⅵ型采用前外侧和膝内侧联合切口,内、外侧分别放置高尔夫型、T钢板或胫骨近段内、外侧锁定钢板。术中对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者一定要在胫骨平台下3cm处开窗,将窄的骨膜起子插入塌陷的平台下方,缓慢轻微用力将塌陷的平台作为整体撬起顶起,使塌陷的关节面平整,并高出临近正常平台1~2mm,有学者主张术中使塌陷的关节面略高于原平台约3mm,以防术后填充骨吸收,负重行走致骨折平台再次塌陷[3],然后在空隙处植入同种异体人工骨或自体髂骨块填充、压实,再置入钢板,术中C型臂X线正、侧位透视证实,胫骨平台关节面平整,内、外侧髁骨折复位良好,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技术知多少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技术知多少 发表时间:2019-09-20T15:11:02.6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鲜先东[导读] 胫骨平台骨折是人体负重的部位产生了骨折的情况,在身体的骨折中占有很高的发病率, 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 637700 胫骨平台骨折是人体负重的部位产生了骨折的情况,在身体的骨折中占有很高的发病率,对于骨折后的完全康复所产生的难度也相当大。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手术性治疗方法,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受伤程度,选取最佳的手术路径,运用适当的相关固定技术,做到对于骨折的位置进行解剖从而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对于部分有塌陷情况发生的位置,还需要进行植骨复位,通过用手术钢板对受伤部位进行支撑,再对内部做好骨螺钉固定,如果情况严重还可以运用双髁加固。手术之后的早期,可以进行轻微的膝关节运动锻炼,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速骨折的恢复,还可以减少一些病发性关节炎的情况发生。 一、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概念 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技术意义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根据不同人的理解不同,所运用的手术手法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病人的年级、不同体质患者的骨骼结构状态、不同的受伤部位、程度来决定。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需要手术的,如果病人的外侧局部关节轻度受伤,通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关节的后期退变,而这种情况通常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 某些骨折会造成骨头移位,关节出现凹陷、骨折压缩、局部关节产生凹凸不平、或者骨头向其他角度移位等问题发生时,牵引手法不能完全使病人康复,则需要手术内固定。但是较严重的粉碎性质的骨折,做到内固定会相当困难,这种情况只能先进行牵引,等病情减轻后再进行关节融合的手术进行治疗。 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适用情况 胫骨平台骨折内部固定技术主要使用于以下几点: (1)骨折所产生的畸形角度需大于10°,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骨关节病。 (2)胫骨与腓骨同时骨折的情况,通过单独的手法复位不能保证不再移位,需要通过手术治疗。(3)病人发生骨折,如果其复位后的骨折片分离距离大于4毫米的情况。 (4)如果病人的松质骨发生了压缩的情况且其关节面的凹陷程度超过了8毫米。 (5)经过应力试验,患者肌体外翻畸形大于5°。 (6)如果发生胫骨骨折同时合并韧带损伤(包含有副韧带、十字韧带)等不确定因素,需要进行同时修复的情况。 三、胫骨平台骨折的具体分型 临床上经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分为六型。 1.Ⅰ型患者。外侧的平台发生单纯性骨折,或是发生劈裂性骨折; 2.Ⅱ型患者。发生外侧平台劈裂,呈压缩性骨折; 3.Ⅲ型患者。外侧平台发生单纯性压缩骨折; 4.Ⅳ型患者。内侧发生平台骨折,这种骨折可以是劈裂或者是劈裂压缩性; 5.Ⅴ型患者。内外侧平台发生劈裂双踝骨折; 6.Ⅵ型患者。同时发生了关节面和干骺端骨折,也就是所谓的骨干和干骺端产生了分离。 四、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步骤及要点 (一)术前准备 1、受伤之后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如果已经超过了24h,最好是等待5到7h之后,待受伤部位消肿,再进行相关手术。术前恢复时间不宜长于2周,如若超过2周后再进行手术,术后将不容易整复。 2、手术开始时,应当进行牵引或者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固定。从而达到对骨折的位置进行正确对位,防治错位的情况发生。(二)内固定术的要点 1.针对Ⅰ型劈裂骨折内固定术。主要是先修复远端骨折,然后再从后往前对整个骨折近端进行整复推挤。可以用克氏针进行暂时固定。同时骨折的近端要沿着平台的关节面用拉力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骨折的远端要用拉力皮质骨螺钉穿过内测用皮质骨来进行固定。 2.Ⅱ型平台骨折患者也就是塌陷骨折。在患者胫骨上外侧的皮质骨处用骨凿形成一个骨洞,然后用骨冲击器进入,一直到塌陷骨折片的位置,把整个骨折块抬起。在患者塌陷区空腔进行植骨术,然后沿着塌陷处的皮质骨进行螺丝钉固定。 3.Ⅲ型劈裂塌陷性骨折。可以先将劈裂骨折片显漏出来(通过骨折外翻的形式),然后将骨膜者片复位、抬起。对骨折塌陷处进行植骨。然后再用两枚螺丝钉对劈裂骨折进行复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老年骨质疏松者也可以用L形和T形的钢板进行支撑固定。 4.Ⅳ型骨折,也就是内外髁的梯形T型Y型骨折。首先要修复重骨折侧的平台劈裂,之后再修复平台患侧较轻或者是骨折碎片较大的位置,尽可能最大程度保证平台关节面的平整。 五、术中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1)如果发生了外髁骨折的情况,如腓骨颈骨折,要及时同步修复; (2)手术原则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关节软骨面的完整度,不能在手术操作中增加机体损伤,如果存在骨缺失,要进行植骨填充;(3)如果除了发生平台骨折外,伴有其他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情况,要同步处理,避免发生后遗症;(4)不要过多剥离、牵拉患处的皮肤,以免发生皮肤坏死的情况。 六、术后有哪些处理注意事项 (1)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要保证患者处于膝位微屈的体位,然后再进行石膏的固定;(2)术后早期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帮助肌肉恢复肌张力,同时保证外固定制动的时间,基本上控制在3-5周左右;(3)术后的4-8周不可以进行负重活动; (4)如果出现压缩情况,要在术后的3-5个月待骨折切口完全愈合后,再进行负重活动。

“应力性骨折”并非运动员专利

“应力性骨折”并非运动员专利 其实应力性骨折不但发生在运动员身上,新兵、军训的大学新生和喜欢运动的老人,都是应力性骨折的高发人群。 特殊人群易应力性骨折 所谓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它往往由于长期、反复的轻微暴力集中作用于骨骼,日积月累之下,骨骼便出现连续性中断或塌陷变形。”市民常见的骨折多是指急性骨折,多是由于外伤或单次暴力因素瞬间作用发生的,两者有明显不同。 值得警惕的是,应力性骨折通常都缺乏明确的致伤原因和起病时间,而且骨折形态改变轻微,非常容易漏诊和误诊。应力性骨折多发生在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对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新兵和军训的大学新生也是高发人群,此外,喜欢运动而又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也容易发病。 高危人群可自查 以上高危人群反复出现运动后膝、踝或足部疼痛,站立、行走困难,坐卧休息后疼痛缓解,即应怀疑应力性骨折。就诊时专科医生除了详细体检、拍摄X 线片外,有时还需CT或磁共振(MRI)协助确诊。 应力性骨折起病隐匿,很容易与运动后疲劳、软组织损伤相混淆。提供一个自查的办法:经常跑步的人如觉得小腿处局部疼痛,在休息和走路的时候,疼痛并不严重,只有跑起步来才感觉疼痛加剧,这可能意味着发生了应力性骨折。 预防发生是关键 应力性骨折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而且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降低运动员患者的运动寿命和成绩,因此,预防发生是关键。

预防上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运动量大、对抗性强的运动需要佩戴合适的护具,如护膝、护踝等,运动鞋除了适足外还要适应运动类型;其次,前期的准备活动要充分,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下肢负重部位的协调训练;另外,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当肌肉过度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就会增加骨折风险。 而对于经常步行或锻炼的市民来说,最好选择运动鞋或者休闲鞋,选择路面平整的地方进行锻炼,避免脚部受伤。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锻炼更要因人而异,强度适量,避免过度疲劳。

胫骨平台骨折诊疗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诊疗常规 2013-03-25 本文行家:骨科收藏 【病情评估】 1. 体格检查:接诊医师及时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膝关节畸形情况,膝关节活动情况,同时注意有否存在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盆、髋、大腿)的骨折,注意合并腘动静脉损伤,注意是否出现休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胫、腓总神经损伤表现;注意周围软组织损伤,存在挤压综合征可能,膝关节肿胀可能存在韧带损伤,需做应力试验检查。注意如合并颅脑、胸腹部损伤,即可请相关转科医师会诊,协助诊疗。 2.影像学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胫骨平台创伤系列X线片(膝关节前后位、侧位、斜位、胫骨平台位(10-15°后倾),牵引下的正位,)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CT检查:CT 及三维重建能更准确的描述骨折的性质,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MRI:必要时检查明确关节内情况;血管造影用于血管损伤; 3.化验及辅助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传染病三项、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查心电图及胸透。 【诊断】 1.判断是否有骨折 (1)病史: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2)损伤部位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触痛、活动疼痛;膝关节肿胀、瘀斑、浮髌征阳性、张力性水泡;有否伤口;膝关节不稳定、功能受限、反常活动;小腿肿胀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合并伤情况; (3)是否有侧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或者脱位(胫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腘动静脉损伤则有相应表现,需要仔细的体检,检查膝关节应力试验。 (4)X线发现骨折及移位情况,CT检查明确类型,MRI检查明确周围软组织合并伤。 2.判断骨折的类型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 Ⅰ型:外侧劈裂骨折,年轻人屈曲和轴向应力,常伴半月板损伤。 Schatzker Ⅱ型:外侧劈裂并压缩骨折,40岁以上屈曲和轴向应力。 Schatzker 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骨折。老人多见,中央型为主。 Schatzker Ⅳ型:内侧压缩骨折,内翻和轴向应力损伤,外力大合并髁间棘骨折,常合并外侧韧带复合损伤、血管神经损伤,易产生脱位和内翻畸形。 Schatzker Ⅴ型:双髁骨折,高能量损伤,伸直位轴向应力。 Schatzker Ⅵ型:平台劈裂延及干骺端,骨干干骺端分离,高能量损伤,关节面塌陷粉碎,软组织损伤重,注意骨筋膜室综合症。 3.鉴别诊断:是否合并腘动静脉损伤,胫、腓总神经损伤,是否为病理骨折,是否同时合并同侧股骨、胫腓骨骨折,是否合并头颅胸腹部损伤。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无移位和内外翻稳定(小于5度)的胫骨平台骨折,有指征而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在骨牵引下早期活动关节,然后支架固定至少6周。 手术治疗:现代治疗原则:注重关节面的平整、关节的稳定性、下肢力线的恢复、软组织的保护、骨折的个体治疗、关节镜的辅助作用。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1)开放性骨折;

长时间运动过猛 当心疲劳性骨折

长时间运动过猛当心疲劳性骨折 暮春时节,风景秀丽、舒适宜人,正是进行登山、跑步、徒步行走等户外运动的好时机。然而,有些人无法享受这运动的乐趣。长期运动后,他们会出现足部、腿部、腰部等部位的疼痛。最后,不得不到医院就诊,而检查结果往往是疲劳性骨折。 ?u先生今年35岁,是一名业余长跑爱好者。前段时间,邹先生报名参加了当地的马拉松赛,准备在比赛中大展身手。为了取得好成绩,邹先生自报名便开始每天跑步15公里,风雨无阻。然而,一周前,邹先生发觉右脚的前脚掌有些疼痛和红肿。在医院拍片检查后并无大碍,医生建议他休养几天。但是,邹先生并未听从医生的建议,继续每天1 5公里的长跑练习。几天前的早晨,才跑了一会的邹先生突然感到右脚前脚掌疼痛难忍,不但无法继续跑步,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 无奈之下,邹先生再次来到医院就诊。×光片检查显示,邹先生右足的第二跖骨骨折。医生认为邹先生的情况应该属于疲劳性骨折。“在跑步中并未崴脚和摔跤,怎么还会骨折呢?”邹先生对此十分不解。 主因:局部反复的损伤

为什么长时间运动会导致疲劳性骨折呢?疲劳性骨折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是反复受力损伤积累而成的,因此也称应力骨折,属于过度使用性损伤的一种。 人体在长时间进行一项运动时,局部骨骼反复集中受力而轻微损伤。具体表现为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但如果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受到阻碍,骨吸收增加。长期反复这一过程后,最终会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虽然大部分疲劳性骨折的发生部位是在承受身体重量的骨骼上,如下肢骨骼,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地方就不会有疲劳性骨折。一些经常受肌肉力量反复作用于其上的骨骼,如肱骨也会有疲劳性骨折的产生。 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部位依次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 高发:军事训练和运动 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在军事训练中,如果超强度训练或训练时姿势不当,则会导致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骨折。多发生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科目的超负荷训练中。 在体育运动中,常见于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田径、体操运动员等。 此外,部分经常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也是疲劳性骨折的高发人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