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选自北师大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课题地位、作用、意义

“鸦片战争”在八年级上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和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三维目标(依据历史课标确定)

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

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主线: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激情,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3、锁定重难点

1)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

4、“教”与“学”

1)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讨)论+选择性作业。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包括历史影视、图片资料)。

5、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椐这个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来说,教师在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神入课堂。

附一: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简洁明快;显现知识点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二、虎门销烟

三、中英《南京条约》

四、魏源及《海国图志》

1、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2、鸦片危害

1、鸦片战争经过

2、《条约》主要内容及

1、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2、虎门销烟经过、意义

1、简介魏源

2、简介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3、《海国图志》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基础知识: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的衰败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鸦片战争结束中国受到的损失和巨大影响。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人类历史步入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落在了世界的后面。这一切的一切,就要从那次鸦片战争说起了···········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西方资本主义的欲望之手慢慢的伸向了中国,这个正处于晚清,也即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上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的腐朽落后的国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然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不断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距离。 然而这样的世界格局,如此甜美的梦定然是做不到天明了。 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始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民族矛盾也越发的显现尖锐,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于巨额的赔款,劳动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聚合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使一些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开启了学习西方的脚步。 纵然这一切的事情都已成为,但却时刻给我们长鸣着“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我们也应当看到像林则徐那样的英雄,心中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鸦片战争看中国的变迁与发展

从鸦片战争看中国的变迁与发展 内容摘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 发生了众多的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 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 年和1837 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 ,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 1839 年 6 月 3 日至21 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 年2 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 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 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 年8 月29 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 年水深火热的日子!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10 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 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联合战线。1857 年12 月,英法侵略者攻陷广州;1858 年5 月,侵略军攻陷大沽、天津,此时侵略军的炮筒直指紫禁城!腐朽的清王朝急忙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去天津向侵略者求和。1858 年 6 月26、27 日,清廷分别于英法订立《天津条约》。11 月8 日,英法又逼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如此顺利而不加条件反对的签订条约,。让英法侵略者的贪欲无限的膨胀,1859 年 6 月20 日,英法联合发动大沽战役,

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论 文(设 计) 中文题目: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姓 名 某某某 学 号 0000000000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班 指导老师 某某某 提交日期 0000年00月00日 教务处制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某某某 班级:电子科学系08电科(1)班 指导老师:某某某教授 摘要 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它经历了"康乾盛世",早已由盛到衰,危机四伏了。在清王朝每况愈下的同时,英国资本主义却在殖民掠夺的腥风血雨中迅速发展,它把侵略、掠夺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觊觎的对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字:清王朝不平等条约影响

目录 正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 . . . . . 3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 . . . . . . . 4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 . . . . . . . . . . . 5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 . . . . . . . . . . 7 5、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9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未能真正实行。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 (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 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等。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4)终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陕西省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25700 李端) [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爆发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在走着不同的道路,最终也决定了战争最后的胜败。 [关键词] 鸦片英国清政府工业革命市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船坚炮利思想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自乾隆后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时清政府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老大——英国,国内的商品打不入中国市场,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的地位,英国在对华的贸易中得不到利益。于是英国想通过对中国贩卖鸦片意图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通过鸦片贸易英国改变了在对华贸易的得逆差地位,而英国的鸦片贸易却严重的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禁烟,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图打开中国市场。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积极的应战,致使战事不利,迫于英国的压力,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

国在条约中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等,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清政府战败,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当时拥有4万万人口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从战争前中西方的现状进行一下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找出中国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战争前的中国:第一,从经济体制上看,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只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并交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到清政府时则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强的排斥力,特别在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发展十分缓慢;清政府时期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农民还要向清政府交纳各种税收和从事徭役,生活是极端困苦。同时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没有地位,怕自己的投资失败,往往把通过资本主义工商业赚到的钱不在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购买土地,把土地作为其财富的象征,导致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这样的恶性循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文化交流中地位的区别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文化交流中地位的区别 摘要: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转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面向世界接受世界的文化思想,在被动中不断学习成长,吸收国外的文化。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艺术交流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是被动的,中国一直保持着一种泱泱大国的自豪心态,中国在国力上的强大使中国一直处于一个主动地位,如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传播,汉代艺术的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艺术如犍陀罗的输入,由此使中国的石窟艺术受到外来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佛教造像具有犍陀罗艺术的风格;隋唐之际陶瓷的外销,敦煌壁画接受了由运输而带来的文化的影响;宋元时期镰仓时代日本绘画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日本的宋风建筑和雕刻。无论是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之中都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强烈热爱,喜欢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由此接受中国的文化影响,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不是自己主动学习,而是在商业化的输出过程中,中国的商人或是传教士入华传教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如早期的开拓者利玛窦,他来到中国翻译中国的文化典籍,学习中国的礼仪知识,传播天主教的教义,在这个过程中他带来了数理、地理知识。利玛窦制作并印行《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在这之前并没有地理知识也没有主动去学习。因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在中西交流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文化的师法自然,道法万物的思想,也导致了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没有主动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中国,这种心态依旧没有改变。一个多世纪后郎世宁到中国传教,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入职画院,郎世宁是一位油画家,当中国人无法接受光影造型时,他根据中国的绘画习惯调整画面,使他的主张能够在中国得以发展。这个时期的人物绘画明显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响,典型的如明清肖像画,选择性的接受了部分西方绘画,在中国一维的绘画基础上又增加到了二维。这其中的变化也是由郎世宁所带来的油画自然又被动的接受的。中国绘画的本质从魏晋至清代一直没有改变,中国思想中“和”“中庸”的思想并未改变,西方的光影和透视法并没有得到重视。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艺术交流过程中,中国东方文明之国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即使处于经济衰微的状态下,中国也没有主动地学习西方的文化,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一直没有改变。鸦片战争使中国人逐渐清醒起来。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艺术交流中的地位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角色转变了,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科学经济飞速发展,国力的上升使西方在艺术交流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西方从汉代接受中国的影响到传教士来华传教,历经几个世纪的时间学习中国文化。但对于中国的文人

浅论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浅论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2011级历史教育2班蔡亚平 指导老师:张郁萍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破坏性的一面,但也有促进性的一面。鸦片战争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另一方面来说,鸦片战争使小农经济解体,封建制度开始动摇,,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本文就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进行以下论述。 【关键词】鸦片战争,近代化,双重作用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迅猛发展,帝国主义国家正在不断的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此时的清王朝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虚骄自大、闭目塞听,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危害到了清王朝的统治,道光帝命林则徐禁烟,英国政府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对中国使用了坚船利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鸦片战争动摇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始,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毒害中国人民、阻止中国禁烟而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环境又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方面,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

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 1、社会主要矛盾: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就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2、军事与外交: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随后签订不平等条约。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主要内容有: 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割让香港 勒索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协定关税 自由贸易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

从鸦片战争到2008的中国重大事件及影响意义

从鸦片战争到2008的中国重大事件及影响意义 作业 时间,事件,意义或影响 谢谢啦 提问者:cry0402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中国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弈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弈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其合理性。 答:一方面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朝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走上世界近代史舞台的契机。政治上,这场战争打碎了当时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让人们认识到了西方人当时发展的程度,让当时的一些人明白了闭关锁国的危害,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这就促使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有识人士的改革运动。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及封建体制的衰落。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同时也传播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来到中国,让中国开始与世界融合,它对于中国近代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中国历史屈辱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至于“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是客观后果,而且中国是付出惨重代价的。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辱权丧国,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的近代文明,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的。 事物都是以矛盾的存在的,有坏的一面必然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我们必须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因此不能片面的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序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要认识它的爆发原因及其对于中国所产生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它爆发的大背景,即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一、中国传统社会特征: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和统一性的社会,它主要有四大特点构成。首先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中国,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农民主要通过辛勤的田间劳动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并承担着供养政府、军队和城市居民的重任。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封建经济,在性质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说,人们只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东西,并不会拿来做商品交换,跟外界很少发生联系。中国思想家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描述的这种状态。 在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土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为了维持温饱,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农业生产始终维持在精耕细作的水平上,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技术革命和商业革命。 官僚政治: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它主要靠科举制度来支撑。根据科举制度,在原则上,无论出身于哪一个阶层,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尽管普通百姓要参加科举,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但是它毕竟提供了一条政治上的社会流通渠道。即使考不了状元,得一个秀才或者读书识字,即可成为地方的士绅,帮助维持基层的秩序,属于底端的统治层。科举制度提供了可进可退的上下流通渠道,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是一套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因此尽管不断地改朝换代,这套制度依旧持续存在。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皇权合法性的辩护者。第一,它提出了天道观念,说皇权是天赋的,皇帝又是天子,是替天执掌政权,管理人世的,因此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第二,它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即权力应该集中到皇帝手中,而分裂也是不合法的。第三,它制定了社会的纲常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伦理道德规范,个人要服从家庭,家庭服从朝廷,而皇帝就像一个慈父一样管理着国家。这样,整个国家从下到上,都按照儒家规范行事,就像一个大家庭,具有很强的内聚力。 王朝循环。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王朝的循环。最初的帝王总会励精图治、休养生息,通过宽松的政策来换取民心,建立权威。社会发展良好,到了后期,通常是腐化堕落,捐税沉重,社会矛盾激化,各地人民起义,旧王朝被推翻。但是任何农民起义的结果,并不会引发革命,不过是更换统治者的家族,建立新的王朝罢了。即使是蒙古族和满族的入主中原,也是必须利用这一套制度维持统治,因此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评价: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中世纪及之前的中国在技术和财富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马可波罗游记》夸张地描述了中国的富丽堂皇,英国人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则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古代科技文明。1687年儒家经典被翻译成拉丁文在巴黎出版,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论中国哲学》)深受中国影响,称赞中国的社会组织和

论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原因

论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原因 摘要: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的动摇不定;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军事武器装备的落后;英国综合能力的强大。 关键词:历史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落后英国制度 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到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仅仅两年的时间,最后以中国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点。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牵动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的特权,破坏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我国的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和司法主权……也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导致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之所以会在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战争中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有: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

碍历史发展的因素。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封建制度根深蒂固,中央集权往往导致了权利集中在皇帝一人,形成君主专制.专制因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往往引发分裂混乱,造成宦官和外戚专权。 清政府就是极端君主制,什么都皇帝说了算,超乎通常意义上的皇权集中范围,出现了以抹煞臣僚政治个性,严密控制臣僚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为显著特征的非理性强化趋势,许多属于臣僚职责范围的事务,改由自己操办,皇权恶性发展,皇帝逐渐成为事必躬亲的专制家长,而且高度强调臣僚要与自己“一德一心”,反对臣僚独立思考,鼓吹臣僚凡事唯皇帝之令是从,以皇帝之是非取代臣僚之是非;广泛利用奏折制度、特务统治等手段强化对臣僚的严密监督与控制。极端君主专制局面一旦形成,就会深刻地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带有明显非理性特色和恐怖色彩的个人独裁,并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久安长治。相反,它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消极影响。 总之,所谓极端君主专制,就是它不但将皇权作为一切政治权力的源泉,而且以片面的极端方式,将皇帝权威推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此多的弊端终究造成了中国在晚清时期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强大的英国侵略军给了闭关自缚的清政府当头一棒。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独特的社会精神取决于客观的社会存在,并受到历史传统、政治变革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中国是一个灿烂的历史文明古国,它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辉煌,有着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化底蕴,从政治方面来看,中国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它延续了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以来,统治者都在不断的加强皇权,以“奉天承运”的“天子”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最为显著的就是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然而,在中国兴衰交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也随之向外扩张,14世纪——15世纪,在西方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西方形成了资本主义自由的经济体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也顺应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殖民主义的发展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使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与正在发展的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都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否决定于它的经济兴衰,中国古代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自从公元5世纪到1840年,中国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样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明清时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在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者的工作坊,家庭手工业的买卖商,四大航路的发现开拓了欧洲市场,并发展生产进行殖民扩张,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取决于国人的共同观念,中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即使历经沧桑,却始终延绵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美不胜收,百花争艳的戏剧艺术、巧夺天工的宫殿园林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各种思想服务封建统治,然而明清时期采取了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形成了文化专制主义,在西方,十八世纪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在此运动中,霍布斯,伏尔泰提出了反对宗教束缚问题,否认君权神授,提出社会契约论,洛克、卢梭提出分权学说,这次思想启蒙对教权主义持批判态度,保护私有财产,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崭新的议题,贯穿着法国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14世纪——16世纪,欧洲兴起了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为了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丁以神曲为作品,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了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另外,还有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等用自己的作品集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提倡科学文化,使得欧洲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鸦片战争教案传统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吉首大学刘燕清【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内容。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而《鸦片战争》作为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一课,其知识点以及所体现的态度价值观都是需要牢牢掌握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学生提高动脑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懂得用历史的眼光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反思鸦片战争的失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以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列举列强的侵华事实以及中国军民反侵略的英勇事迹。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必然性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法、学法】 (1)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图片展示法: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介绍香港回归,就香港问题设定问题(香港何时因什么事件被哪个国家侵占)就此导入

从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从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林志远 学号:1105616014

从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摘要]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强权发展的结果,其爆发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将战争制造者的帽子扣在林则徐头上是荒谬的。作为一名近代人物,不可否认,林则徐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决不能因此否定他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锋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不能否定面对殖民侵略,边抵抗、边学习的历史发展思路的价值。 [关键词]鸦片战争;林则徐;学习西方;抵抗侵略;近代化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100多年来,人们对这场战争及其对中国影响的认识,对于鸦片战争时期的代表人物林则徐的认识和评价,既曾有过共识,又时有异议。近一段时间,一些文章大肆指责林则徐不明世界形势,采取激进和扩大化的禁烟政策,激发鸦片战争。有人甚至断言,林则徐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神话”。林则徐的“思想并未脱离当时一般士大夫的‘华夷之辩’的范畴”,他对待在他眼里和怪物没有多少差别

的英夷,不可能采用平等的视角,必然是将鸦片和中外贸易混为一谈,最终将矛盾不断激化,激起战争。这些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英军作战计划的真相 我们知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英国走私、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并赚取大量白银。清政府在1839年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而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贸易而打起来的战争”。[1]但在因为中国禁烟而起的战争背后,却牵涉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西方学者在强调近代中西冲突的文化因素的同时,亦强调鸦片战争中海军的战略决不能与外交、政治、政府、政府代表等因素分离。因此,中西之间不仅在文化上,在政治、外交、商业贸易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隔膜和误解。中西逐渐发生接触的几百年中,在文化、政治、外交、商业贸易、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误解、矛盾和冲突。东西文化之间,因为长期的不同发展,加之因海洋阻隔而缺乏接触,已深深地划上一道鸿沟。这些鸿沟、误解当然不会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才有的,至迟在明末清初欧洲人航海东来时就有了,到19世纪初,中外关系依然时生龃龉,商欠的纠纷、审判的争执、鸦片走私、白银外流等,都因为中外互不了解,无法循由外交途径作合理的解决。[2]尤其是英国,一则因其对华贸易额最大,再则其海军也最强,号称“海上霸王”,正处于其殖民扩张的鼎盛时期,对中国觊觎已久,故对中国的态度尤其不满,一再交涉均无满意结果,最后决定兵戎相见,以武力

从鸦片战争前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原因 ——资本对封建的胜利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9班杨镇远1352037 19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1839年与英国的战争、1856年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以及1895年与日本的战争。三次战争中,中国遭受的屈辱性的惨败,逐渐地将中国的落后彻底暴露无遗。 中国经受的屈辱和灾难,其实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的历史累积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失败,其实正是输在了社会形态上,封建社会输给了资本主义社会。 (一)中国政治的落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虽然仍然存在着“国王”,但经过光荣革命,一部《权利法案》正式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已成了“虚君”,英国政治上是事实上的“虚君共和”。 而中国,不只是鸦片战争前,乃至辛亥革命前,都一直维持着君主专制统治! 英国革命前,政治开明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有着与霸主西班牙一战的力量,但随即宣扬“君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从苏格兰入主后,英国却被西班牙战败。 但看英国这一段历史便已经可以看出专制制度对于民主制度的落后。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便是更胜伊丽莎白时期的民主,反之,中国的封建专制则与斯图亚特王朝如出一辙。民主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国家的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有利于权利的相互监督和制衡。而专制制度下,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方针,则很可能决策错误而导致失败。 英国的《权利法案》将国王的权力限制在了法律的框架下,“王在法下”,国家由议会实际领导,从而能够科学决策。而中国,“君权神授”,无论对错,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历史已经证明,君主立宪制带领英国走向了“日不落帝国”,而封建专制给中国带来的决策是“闭关锁国”。因此,从政治上,封建的中国就输给了资本主义英国。 (二)中国经济的落后 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很快便开始了工业革命,讲英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中国社会,仍旧充斥着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经济十分弱势。 资本主义制度讲究市场经济,从而促进了自由贸易,让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反之,看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前,强硬地闭关自守,自然经济都占着绝对主导。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不仅导致经济发展的极度缓慢,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国难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在英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地贸易带动了商品需求,商品意识的提高与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出路的探讨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国家和民族出路的探讨 姓名:郭超学号:B09020608 鸦片战争以后,农民群众斗争风暴是清朝末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结果,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人以耻辱和痛苦,封建主义的转嫁战争危机,深化阶级矛盾,终于导致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洪流――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把近代中国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推向了高潮。 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两个历史意义:(1)历时14年、遍及18省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其规模之浩大,战事之激烈,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农民革命战争史上所罕见。太平天国的农民英雄们在这次战争中坚忍不拔,英勇奋斗,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勇敢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2)完整的表达了农民的理想,是近代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864年7月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清王朝度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逐步恢复了相对稳定。但地主阶级的官僚们不能忘却险些灭亡于农民大起义和外国军队蹂躏京城的深创剧痛,所以从维护当前的社会得以继续的需要出发,开始了一场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几乎与此同时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但头脑比较清醒的比如奕訢,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在平内忧,遭遇外患的内外征战中,亲眼见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从而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的威胁。于是,这些人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并付诸了实践。“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作为纲领,形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具有三大历史作用:(1)这些洋务活动是地主阶级官僚在内忧外患之后花了很大力气寻求中国富强的结果。这些企业从生产方面来说,一般都采用了机器生产,大批工人组织在机器周围,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根本转变,这是区别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旧式官办手工业的根本点这些军事工业已初步具备了资 本主义性质。

鸦片战争事件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责任1

鸦片战争事件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责任1 试卷代号: 1394 国家开放大学2020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试题(开卷) 论述题:电影《鸦片战争》开篇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如此深重的苦难,除了列强的原因,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呢?(100 分) 答:鸦片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 年至1842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虽然英军的大炮打开了中国近代的大门,使中国走向了现代化,但它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伤害,对中华文化的践踏,至今让我们痛心疾首。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深远,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忘怀,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清朝封建制度及思想的腐朽1、政治上: 国家制度封建制度不仅落后而且腐败,鸦片战争期间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由于闭关锁国,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 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还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在这样腐败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是注定要失败的。 2、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 经济上:封建主义的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严重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阻碍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的发展。 思想上: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费人才,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 军事上: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原因直接导致了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加上军队素质,使得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侵略者。 3、从对外关系上: 中国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打击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新制度,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而外国尤其是欧洲正是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海外大扩张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巨大差异所导致的。 二、困难的财政与落后的经济制度追溯鸦片战争失败的直接经济原因,是因为其困难的财政。嘉庆年间,清政。府为镇压白莲教起义,前后凡二十年,耗去军费达两亿两。从此,清政府陷入财。政危机。1840 年的国库存银,从雍正和乾隆年间的6000--7000 万两降到了约1034 万两,次年又减少40%,为679 万两。财政匮乏对调兵行动影响极大,具体的整装银,盐菜口 粮,车船行粮路费等,整个战争时期,清政府共花费战费约2000 余万两。部库支绌,军费浩繁,鸦片战争已与康乾年间的征战不同。征调之际,统治者不得不认真考虑用费。财政困难是导致道光帝忽战忽和的重要因素。因此,统治者尽可能地少抽调一些兵丁,尽可能地晚一些抽调。深究其经济原因,还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道光时期,社会经济结构依旧是自给自足的小衣经济占主要地位,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虽然商品经济在这一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它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却还是微乎其微。 三、清政府在指挥上的失误1、打击主战派,重用主和派2、消极防御3、盲目指挥纵观鸦片战争一战,清政府如果认真备战,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