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健择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 期进展。健择是在细胞内经过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二磷酸核苷(dFdCDP)及三磷酸核苷(dFdCTP)。健择的细胞毒作用是dFdCDP 和dFdCTP会抑制DNA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健择单药或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晚期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健择化疗后的常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约5%的患者出现Ⅲ或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及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健择对血小板的破坏比较严重,少数患者的血小板甚至会降至20×109L-1以下,需及时给予升血小板药物如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氨肽素或输注新鲜血小板悬液等治疗,一般患者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后3~5d血小板就开始回升。

当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时,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往往无效,我们发现此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反而会加重血小板降低,少数患者应用健择化疗后会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推测可能是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自身免疫病,健择可能会导致自身血小板抗原变异,体内免疫内环境紊乱,在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中,有多株B 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抗体,如IgG、IgM、IgA等。这种抗体结合在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系统中破坏加速,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抗血小板抗体可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阻断巨噬细胞吞噬已被抗体包裹的血小板,抑制血小板抗体的形成,从而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予泼尼松30mg,每天1次治疗4d 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加用激素后血小板迅速上升并能够长期稳定在正常水平,且抗血小板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

虽然抗血小板抗体是健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且发生几率很低,但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健择化疗后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作者:杜娟,钱晓萍,胡文静,刘宝瑞【摘要】目的探讨健择化疗后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监测健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抗体阳性者加用激素治疗,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复测抗体水平。结果部分健择化疗后血小板降低严重的患者,体内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常规治疗疗效不佳,加用激素治疗后能使血象迅速恢复正常,抗血小板抗体转阴。结论部分患者在健择化疗后诱导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加速了血小板的破坏,此时用激素治疗有效。

【关键词】健择;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反应

健择(gemcitabine)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新药,研究表明其对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晚期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等有较好疗效[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健择对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血小板的抑制方面,有时血小板的数量可以低至20×109L-1以下,常规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后大部分患者得到缓解,但仍有少数患者血小板持续下降。经检测发现,部分患者血液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我院在2004年3月和10月发现2例患者经较低剂量健择化疗后就出现明显的血小板降低且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经停用健择并激素治疗后,血小板数恢复正常,抗血小板抗体逐步消失。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72岁。因膀胱癌术后复发骨转移入院化疗。采用TG方案化疗:紫杉醇13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健择600mg · m-2第1、8天静脉滴注,化疗前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化疗结束后第3天查血象示血小板有所下降,予巨和粒、惠尔血治疗后血小板仍继续下降,输血小板悬液10U后血小板下降更多,最低达16×10 9L-1。化疗结束后第7天查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示PAIgG为42 3ng·(107TA)-1[正常值0~108(107TA-1)]、PAIgM为266 ng ·(107TA)-1[正常值0~40(107TA-1)]、PAIgA为110 ng ·(107TA)-1[正常值0~ 22(107TA-1)]。予泼尼松30mg,每天1次治疗4d 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复查血小板相关抗体转阴。患者2,男,69岁。因右肺腺癌Ⅳ期左腋下淋巴结、肾上腺、腹腔转移入院化疗。采用GP方案化疗: 健择600 mg·m -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4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化疗结束后第2天查血象示血小板开始下降,予巨和粒、惠尔血治疗后血小板仍继续下降,输血小板悬液10 U后血小板下降更多,最低达18× 109L-1。化疗结束后第7天查血小板抗体示PAIgG 403ng·(10 7TA)-1,PAIgM 26ng·(107TA)-1,PAIgA 24ng ·(10 7TA)-1 。予泼尼松30 mg,每天1次,治疗4 d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复查血小板抗体转阴。

2 讨论

健择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 期进展。健择是在细胞内经过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二磷酸核苷(dFdCDP)及三磷酸核苷(dFdCTP)。健择的细胞毒作用是dFdCDP 和dFdCTP会抑制DNA合成[2]。目前研究发现,健择单药或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晚期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健择化疗后的常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约5%的患者出现Ⅲ或Ⅳ度骨髓抑制[3]。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及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健择对血小板的破坏比较严重,少数患者的血小板甚至会降至20×109L-1以下,需及时给予升血小板药物如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氨肽素或输注新鲜血小板悬液等治疗。一般患者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后3~5d血小板就开始回升。当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时,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往往无效,我们发现此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反而会加重血小板降低。少数患者应用健择化疗后会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我们推测可能是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自身免疫病[4]:健择可能会导致自身血小板抗原变异,体内免疫内环境紊乱,在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中,有多株B 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抗体,如IgG、IgM、IgA等。从本组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健择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 期进展。健择是在细胞内经过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二磷酸核苷(dFdCDP)及三磷酸核苷(dFdCTP)。健择的细胞毒作用是dFdCDP 和dFdCTP会抑制DNA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健择单药或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晚期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健择化疗后的常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约5%的患者出现Ⅲ或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及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健择对血小板的破坏比较严重,少数患者的血小板甚至会降至20×109L-1以下,需及时给予升血小板药物如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氨肽素或输注新鲜血小板悬液等治疗,一般患者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后3~5d血小板就开始回升。 当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时,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往往无效,我们发现此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反而会加重血小板降低,少数患者应用健择化疗后会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推测可能是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自身免疫病,健择可能会导致自身血小板抗原变异,体内免疫内环境紊乱,在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中,有多株B 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抗体,如IgG、IgM、IgA等。这种抗体结合在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系统中破坏加速,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抗血小板抗体可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阻断巨噬细胞吞噬已被抗体包裹的血小板,抑制血小板抗体的形成,从而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予泼尼松30mg,每天1次治疗4d 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加用激素后血小板迅速上升并能够长期稳定在正常水平,且抗血小板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 虽然抗血小板抗体是健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且发生几率很低,但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健择化疗后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作者:杜娟,钱晓萍,胡文静,刘宝瑞【摘要】目的探讨健择化疗后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监测健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抗体阳性者加用激素治疗,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复测抗体水平。结果部分健择化疗后血小板降低严重的患者,体内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常规治疗疗效不佳,加用激素治疗后能使血象迅速恢复正常,抗血小板抗体转阴。结论部分患者在健择化疗后诱导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加速了血小板的破坏,此时用激素治疗有效。 【关键词】健择;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反应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2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白细胞介素-11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应用利血生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介素-11;治疗 当前肿瘤治疗的疗效逐步改善,但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是许多化疗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血小板减少更是棘手的问题[1]。血小板减少易导致出血,不仅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既往输注血小板制剂只能补充血小板,减少及避免因血小板减少出现的并发症,但反复输注血小板易出现同种异体血小板抗体,降低血小板输注效果[2]。有报道证实白介素-11具有较好的提升血小板的作用[3]。为了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我科自2005年8月~2009年8月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亦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5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32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学及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75岁,平均54.5岁。其中肺癌10例,乳腺癌5例,宫颈癌5例,卵巢癌4例,胃癌4例,大肠癌3例,淋巴瘤1例。按诊断标准确诊,均不伴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有病人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均>50×109/L。把上述3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80×109患者24h后开始应用利血生片治疗,每日一片。治疗组:每支rhIL-11用 1.1mL灭菌水复溶,50mg/kg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次/d,7~14d一疗程。两组研究都采用自身对照法,即第一周期化疗结束,监测血小板变化情况。要求入组患者化疗期间血小板最低值低于50×109/L,待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后进入化疗。接受相同方案的化疗。每天记录患者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行相关检查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 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有可能导致降低化疗药物剂量或延迟化疗时间,甚至终止化疗,由此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医疗费用。 为提高CIT诊治水平,促进血小板生长因子在实体瘤领域的合理用药,中国抗 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根据中国国情,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相关共识及指南的基础上,于2012年、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 学大会暨2013年CSCO学术年会期间举行了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研讨会。 全国40余位来自血液病、肿瘤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与会并展开讨论,为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制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针对国内外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参考2010年美国国家癌症网(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09年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化疗和生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07年美国血液学会(ASH)血小板输注指南、我国卫生部《内科 输血指南》,达成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CIT定义 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100×109/L。 当血小板<50×109/L时,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同时患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血小板<20×109/L,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血小板<10×109/L,则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 二、CIT的诊断及分级 1.CIT的诊断标准: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科54例患有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在化疗结束骨髓抑制期仅给予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24 h开始予重组人白介素-11(1.5~3)mg/d,40 μg/kg皮下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及出血并发症等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14天,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减少化疗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标签: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 在血液系统的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治疗中,临床中化疗是必须的治疗手段,使患者延长生存及改善生存质量[1]。然而化疗后最常见及带来严重并发症的是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其中血小板减小易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导致死亡,如果为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要求及时采集、及时输注,目前血源严重紧缺;浓缩血小板输注后仅维持平均3天,而且价格昂贵;甚至输注无效时常发生。为了进一步探究重组人白介素-11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进行了相關的对照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白血病(非M3型)骨髓MICM及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8.3±4.3)岁,肿瘤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对照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25~74岁,平均(47.4±4.5)岁,肿瘤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例不同接受不同的化疗方案。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结束24 h后为患者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1.5~3)mg/d,40 μg/kg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2周,待患者血小板恢复到大于80×109/L停止给药[2]。对照组患者在化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路径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住院患者。 一、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ICD-10编码:D69.6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拟定。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常见证候: 气血亏虚证 脾胃虚弱证 肝肾阴虚证 瘀血阻络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2.患者如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特别注意出血、乏力症状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ABO血型及Rh血型鉴定、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实验、凝血四项、D-二聚体、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部正位、腹部B超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输血前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其他生化指标等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血亏虚证:补气养血,收敛止血。 (2)脾胃虚弱证: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3)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4)瘀血阻络证:活血通络,化瘀止血。

如何改善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细胞毒药物大多会同时引起血小板降低,一般而言除个别 药物外 (如健择),血小板降低程度要比白细胞降低的程度轻,很少成为 剂量限制性毒性。但近年来,随着联合化疗和大剂量细胞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程度也越来越重,不断引起人们的重 视血小板减少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的药物主要有卡铂、健择、nimustine、ranimustine等。另外,MMC反复应用时常常可导致慢性血小板减少症,应引起足够的临床重视。 二、防治对策 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对策主要有两方面,即输注血小板和应用造血生长因 子。 1.输注血小板: (1)血小板输注标准:血小板产生能力下降是化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 减少的主要原因。对症输注血小板是临床常用的处理方式。 实际上临床常常发现持续应用化疗的患者,即使血小板降低到100 X109/L,大多也无明显的出血倾向[311。 (2)临床效果:通常血小板制剂每10个单位中含有2.3x1〇8淋巴细胞,输注血小板有时也会引起抗血小板抗体形成,发生输血反应。对此,应采用HLV匹配的血小板制剂以及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这样会提高血小板 的输注效果。另外采用放射线(15?20Gy) 对血小板制剂进行预先照射也

有助于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输注血小板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每1单 位血小板(全血来源)应含有0.1?0.2 x1〇"个血小板;②在采集后72小时内应用,应用时间越早,效果越好;③成人单次输注量为10?20U,体重在15kg以下的儿童为5U,在20kg以上为10U。 (3)血小板输注效果差的原因:有时血小板输注后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即出现血小板输注不应状态。其原因各种各样,主要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 实际上临床常常发现持续应用化疗的患者,即使血小板降低到100 X109/L,大多也无明显的出血倾向[311。 (2)临床效果:通常血小板制剂每10个单位中含有2.3x1〇8淋巴细胞,输注血小板有时也会引起抗血小板抗体形成,发生输血反应。对此,应采用HLV匹配的血小板制剂以及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这样会提高血小板 的输注效果。另外采用放射线(15?20Gy) 对血小板制剂进行预先照射也有助于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输注血小板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每1单 位血小板(全血来源)应含有0.1?0.2 x1〇"个血小板;②在采集后72小时内应用,应用时间越早,效果越好;③成人单次输注量为10?20U,体重在15kg以下的儿童为5U,在20kg以上为10U。 (3)血小板输注效果差的原因:有时血小板输注后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一例化疗药物至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查房综述

题目:_一例化疗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的护理_____ 查房内容:①病种;②病历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的讨论情况;③通过查房解决了哪些护理上的问题; ④护士长、主管护师指导意见等。 护士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例肺癌患者因化疗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的护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大家一起再把相关知识复习一下,以利于以后更好的工作。先请张晓燕把病人的基本情况,简要病史介绍一下。 一、一般资料 姓名:李树华性别:男√/女年龄:49岁职业:退休病案号: 96388 民族:汉√/回/满/蒙/其它籍贯:北京婚姻:已婚√/未婚/离异宗教信仰:无√/有 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 入院时间: 2013-01-06 入院方式:步行√/扶行/轮椅/平车 病历叙述者:本人√/家属病历记录日期: 2013-01-06 可靠程度:可靠√/基本可靠 主管医生:张天辉责任护士:尚静 医疗诊断___右肺中下叶腺癌 _______ 二、入院原因和主要治疗经过: 患者于42个月前第一次入院,完善各项检查,于2010年03月08日在全麻下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右肺中下叶粘液样癌,术后给予紫杉醇+卡伯化疗四个周期,后复查CT示双肺转移,口服特罗凯及阿帕替尼一个半月,再复查CT示双肺转移加重,又行培美曲塞+奈达铂化疗四个周期。此次入院为行化疗入院。 三、既往身体状况 1、既往史: (1)平素健康状况:√良好、一般、较差 (2)传染病史:√无、有: (3)外伤史:√无、有: (4)手术史:√无、有: (5)过敏史:√无、有:药物、食物、其它,临床表现: (6)其它疾病史 2、家族史:父√健在、患病、已故描述: 母:√健在、患病、已故描述: 兄弟姐妹:√健在、患病、已故描述: 子女:1子 其它: 3、个人史: 三、健康状况 1、主诉目前身体状况 患者行吉西他滨+洛铂化疗后第五日,卧床,精神弱。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率80次/分。主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7小时。 2、饮食: (1)基本膳食: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禁食二餐/日__二___两/餐 (2)食欲:正常/增加/亢进天/周/月下降/厌食天/周/月不思饮食√ (3)忌食:无 (4)近期体重变化:无√/增加/下降 kg_____月(原因) (5)其它: 1)咀嚼困难:√无、有(原因:) 持续时间: 2)吞咽困难:√无、有、固体、液体(原因:) 持续时间: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 CIT )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CIT )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机制,尤其是对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的一种最常见的肿瘤治疗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化疗导致CIT:作用于血小板生成和凋亡的不同环节 ?放化疗导致CIT:除化疗因素外,还要考虑放射造成造血干细胞凋亡、分化异常、老化、造血微环境 血小板减少因素 初诊时有5-10% 的实体肿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免疫和非免疫等多种因素。 美国最新一项关于215,508 例淋巴瘤和实体瘤化疗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回顾分析发现,CIT 整体发生率为9.7%,其中以含吉西他滨和铂类发生率较高。 CIT 会影响肿瘤治疗、增加出血风险以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全病程管理进行规范化治疗,重点在于诊断-治疗-院外管理三环节。CIT 诊断要点 a.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 x 109/L;

b.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血 小板减少所致症状与体征逐渐减轻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c.重新使用同样化疗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 d.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基础疾病/非化疗药物/假性血小板减 少等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中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因素: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保存条件、检查方法等。 同时,诊断上需注意EDTA 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一项对71535 例住院患者血常规分析,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12%,占血小板减少病例 6.56%。 CIT 临床治疗 根据出血/不同血小板值进行相关方面的紧急治疗、常规治疗、预防治疗。CIT 二级预防治疗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二级预防,为预防下一个化疗周期再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出血高风险因素

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应对策略

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应对策略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过度破坏,致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 紫杉类、蒽环类、铂类、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较易引起 CIT,CIT 可造成患者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甚至终止化疗,并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血小板一般是在化疗后 3-4 天开始下降,其最低点出现的时间和降低的幅度与化疗药物、剂量、是否联合用药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化疗次数有关。 1、出血风险评估 ① PLT<50×109/L 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出血,手术和侵袭性检查存在出血风险; ② PLT<20×109/L 时,自发出血风险高; ③ PLT<10×109/L 时,自发出血风险极高。 2、CIT 诊断标准 ①外周血 PLT<100×109/L; ②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所致症状、体征逐渐减轻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③排除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特别是排除所患的基础病变和合并症,如再障、急性白血病、放射病、ITP、脾亢、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等; ④排除能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⑤避免因 EDTA 为抗凝剂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⑥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瘀斑、瘀点或不明原因的鼻出血等表现,以及重要脏器出血表现; ⑦再次使用相同化疗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 CIT 诊断标准缩减版: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后,出现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停药后血小板减少所致症状体征减轻,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再次使用相同化疗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基础疾病和实验室干扰。 3、CIT 诊断和评估 4、CIT 的治疗流程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品列表 分类查看 本药品列表被可按中成药和西药分类查看: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西药列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品列表乌拉莫司汀用于谩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性自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对翟奇金病、网状细胞瘤用小剂量可以维持较长的缓解期。还用于章样真菌病、具住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症。 伊米苷酶(依米格西酶)如同阿糖苷酶一样,本品适用于确诊为Ⅱ型高歇氏病患者。高歇氏病主要症状是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肝、脾肿大。本品改善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恶病质和缩小肝和脾肿大的程度与阿糖苷酶相类似。 克拉屈滨注射液(艾博定)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临场上表现为贫血、嗜中性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养血饮片补气养血,益肾助脾。用于气血两亏,崩漏下血,体虚羸弱,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对放疗和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养血饮胶囊补气养血,益肾助脾。用于气血两亏,崩漏下血,体虚羸弱,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对放疗和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养血饮颗粒补气养血,益肾助脾。用于气血两亏,崩漏下血,体虚羸弱,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对放疗和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利可君片用于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 升血小板胶囊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斑。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症见:全身瘀点或瘀斑,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见鼻

衄,齿衄,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参附注射液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益固脱。主治:气虚、阳虚所致胸痹、怔忡;咳喘;放化疗后气虚血亏术后体虚;阳虚水肿、尿频;胃疼、泄泻;痹症;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腰酸软、阳痿;劂脱及各种慢性病见有阳虚(气虚)症状者等。适应症:各型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心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凝倾向、放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手术前后稳定血压,血液透析后低血压。其他:支气管哮喘、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症(MODS)、糖尿病及其继发症、各类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各种虚寒慢性疾病辅助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冻疮。 双嘧达莫注射液(潘丁生注射液)诊断心肌缺血的药物实验。 双嘧达莫片(潘生丁片、潘生丁、渔人牌)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地榆升白片主治白细胞减少症,也可用于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 复方氨肽素片(迪银、丹生制银灵(复方氨肽素片)、复方氨肽素片(克银清)、制银灵片、丹生制银灵复方氨肽素片、汝立康(复方氨肽素片)、汇复(复方氨肽素片))用于银屑病(牛皮癣)。 大黄蛰虫胶囊1、肝胆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脂肪肝、肝脾肿大、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胆囊炎等。2、妇科病:闭经、月经病、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 [1]拟定。 (1)经病理等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需进行化疗且无化疗禁忌。 (2)化疗前血小板计数正常。 (3)化疗后血小板计数<100×109/L。 (二)证候诊断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 (1)气血亏虚证 面色萎黄或苍白,体倦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唇甲色淡,纳呆食少,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胃虚弱证 面色萎黄少华,体倦乏力,口淡不渴,纳呆食少,食入难化,恶心呕吐,时作时止,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缓。 (3)肝肾阴虚证 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夜寐不安,时有牙龈出血、尿血,舌红少津,脉细涩。 (4)瘀血阻络证 皮下瘀斑,色暗青紫,或胁下有癥积,月经量多,色黑伴血块,毛发枯黄无泽,面色黧黑,唇甲色暗,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应防治一体化,预防并减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一)辨证论治 (1)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收敛止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川芎。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脾胃虚弱证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陈皮、半夏、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或具有

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止血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外敷 如有皮下出血,局部外用侧柏炭、生地炭、地榆炭研磨冷敷,若局部伴红、痒,可涂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止痛药膏。 2.穴位贴敷 出血处瘀血严重伴疼痛可加用止痛中药,如乳香、没药等研末外敷或穴位贴敷。 (三)西药治疗 可参考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3],主要包括:应用止血药物、输注血小板、白细胞介素-11[4]、血小板生成素[5]等。 (四)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 松软、高营养、易消化等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坚硬等食物。 2.情志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刺激;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或群体教育。 3.起居调摄 避免外伤,预防出血,嘱患者注意活动量、不做剧烈活动。 三、疗效评价 (一)疾病疗效 参考2009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 常见毒性反应分级标准(0级≥100×109/L;Ⅰ级(75~99)×109/L;Ⅱ级(50~74) ×109/L;Ⅲ级(25~49)×109/L;Ⅳ级<25×109/L)拟定。 1.完全反应 血小板计数≥100×109/L,同时无出血症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