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 (2)

肠内营养途径及PEG简介 (2)

肠内营养置管途径选择_张楠

肠内营养置管途径选择 张楠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摘要】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是鼻胃管喂养,优点是操作简便、廉价、无创,无需特殊器械。而鼻肠管通常要在X线透视下或内镜辅助下放置。经鼻胃肠内营养管的放置操作简单、无创、方便、病人若手术后胃功能恢复,即可缓慢恢复自主饮食直至拔除,无任何并发症,适用于短时间内能恢复进食的患者。然而,高龄危重症病人及痴呆病人往往患有难以逆转或缓慢进展的疾患,经口进食障碍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善,通常的经鼻放置的营养通路会突显缺点,放置时间长后易发生相应的并发症,主要有患者不适感强,耐受性差;排痰困难;鼻窦炎;返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吸入性肺炎等。因此,选择胃造口或肠造口进行喂养更为必要。 【关键词】肠内营养危重患者内镜引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选42例患者均为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ICU抢救的危重患者。男性23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36~70岁;其中神经系统病人13例;消化系统病人 10例;其他病种19例,进行不同置管途径选择,观察不同的置管途径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优缺点。 1.2方法 1.2.1 鼻胃(肠)管鼻胃管经一次鼻腔直接插入到胃腔,注明留置时间及插管长度。鼻肠管需要在X线透视下或内镜辅助下放置。放置后注明留置时间及插管长度。 1.2.2 PEG是在胃镜引导下,经皮穿刺将胃造口装置引入胃腔的技术。操作方法如图示: PEJ是一种有效的营养供给方法。PEJ主要是经过PEG而完成,在内镜辅助PEG管插入一根长、细、带导丝的导管,通过幽门放置到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置管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和呛咳,置管后感到咽喉部有障碍物,出现不适状况和自发式拔管倾向。在给予营养支持时易出现了食物反流现象,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和吸入性肺炎、排痰困难、鼻窦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学分会,2004年)。 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1.肠内营养配方: ①消化功能受损或吸收功能障碍者,应用简单、易吸收的配方; ②消化道功能完好,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制剂; ③如结肠功能障碍,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2.输入途径: ①口服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②鼻胃管用于短期营养病人(一般短于4周),也可作为长期病人的临时措施。 ③空肠造瘘用于营养支持时间需超过30天或胃十二指肠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 ④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胰腺疾病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病人。 ⑤经胃造口管适用于长期喂养的病人。

3.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①肠内营养的起始浓度为8%~10%,容量为500ml/d,维持浓度为20%~25%,容量为2000-2500ml/d,最大浓度为25%,容量为3000ml/d。 ②通过营养泵连续输注肠内营养液。 ③在持续输注过程中,每隔4小时即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在输注营养液的前后也应与予冲洗,防止堵管。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必须符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标准 2.当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影响肠内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气分析、腹部B超检查。 五、变异与原因分析: 1.高血糖及低血糖:在营养支持实施的前三天,或胰岛素剂量有任何变化时,应每天监测血糖直至指标稳定。 2.血清电解质紊乱:在营养支持的前三天每天监测一次,指标稳定后每周监测一次。 3.有呕吐或EN停输2小时后胃内液体留存量>200ml者、以及神志模糊或昏迷的病人,易发生误吸。在接受EN时,采取半卧位,必要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1.肠内营养输入途径主要取决于病人胃肠道解剖的连续性、功能的完整性、肠内营养实施的预计时间、有无误吸可能等因素。常用的途径有口服、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空肠造口等多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和空肠造口。 2.口服与管饲的区别在于管饲可以保证营养液的均匀输注,充分发挥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口服对胃肠道功能的要求较高,只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3.最常用的管饲途径是鼻饲管,管端可置于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等处。主要用于短期病人(一般短于4周),优点是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容易放置。此法也可作为长期病人的临时措施。对于营养支持时间需超过30天或胃十二指肠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则采用空肠造口术。 4.鼻胃管喂养的优点在于胃的容积大,对营养液的渗透压不敏感,适用于胃肠道连续性完整的病人。缺点是有反流与误吸的危险。而且经鼻放置导管可导致鼻咽部溃疡,鼻中隔坏死、鼻窦炎、耳炎、声嘶以及声带麻痹等并发症。聚氨酯或硅胶树酯制成的细芯导管(型号从5F到12F)比较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可以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组织压迫坏死的风险,能保证鼻饲管的长期应用,尤其适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即为喂养管到达胃部的长度,一般为55cm,再进30cm则表示可能已进入十二指肠(但需予证实)。

5.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是指导管尖端位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主要适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胃瘘、幽门不全性梗阻、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等)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病人。此法可基本避免营养液的反流或误吸。 6.置管操作可以在病人床旁进行,也可在内镜或X线辅助下进行。床旁放置肠内营养管可以先放鼻胃管,然后让其自行蠕动进入小肠。置管前给予胃动力药有一定帮助。导管位置可通过注射空气后听诊、抽取胃液或肠液、X线透视等方式加以确认。内镜或X线辅助下放置鼻肠管的成功率可达85%~95%。 7.经胃造口管喂饲肠内营养避免了鼻腔刺激,而且可用于胃肠减压、pH监测、给药等。胃造口可采取手术(剖腹探查术或腹腔镜手术)或非手术方式。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PEG无需全麻,创伤小,术后可立即灌食,可置管数月至数年,满足长期喂养的需求。 8.空肠造口可以在剖腹手术时实施,包括空肠穿刺插管造口或空肠切开插管造口,也可以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优点在于可避免反流与误吸,并可同时实行胃肠减压,因此尤其适用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疾病者,以及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病人。为充分利用小肠功能并减少腹泻,插管部位以距屈氏韧带15~20cm为宜。如病人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使用配套的穿刺设备。胃肠道切开置管因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穿孔、出血、局部感染、肠梗阻、肠壁坏死及肠瘘等,现已不推荐使用。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定义 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 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 营养素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病人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首选肠内营养。 二、 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1?消化吸收功能2?免疫器官3?屏障功能4?分泌功能 三、 肠内营养的优点 四、肠内营养的分类 A 、根据肠内营养的供给方式 * (一)口服营养 是指在非自然饮食条件下,口服由极易吸收的中小分子营养素配制的营养液。 * (二)管饲营养 是指对于上消化道通过障碍者,经鼻-胃、鼻-十二指肠、鼻-空肠置管,或经颈 食管、胃、空肠造痿置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方法。 B 、根据供给次数和动力方式 1、 一次性推注 将配制的肠内营养液置于注射器(》50ml )中,缓慢推注入鼻饲管(推注速度宜w 30ml/min ),每次 250?400ml ,每日 4?6 次。 2、 间歇性重力滴注 将肠内营养液置于塑料袋或其他容器中,营养液在重力作用下经鼻饲管缓慢注 入胃内。每次250?400ml ,每日4?6次滴速一般为30ml/min 。 保 护肠粘膜功能增加肠粘膜血流 直接为肠粘膜提供营养物质 刺激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 刺激肠粘膜增殖,促进肠上皮修复 刺激肠蠕动,维护肠道原藉菌

3、连续性泵输入将肠内营养液置于密封袋或瓶中,经硅胶管嵌入输注泵内,在泵的 动力作用下连续输入,一般每天可持续输注16?24小时。适用于危重病人及十二指肠或空肠近端喂养者。 五、营养制剂的选择 1. 胃肠道功能良好者可用管饲滴注含完整蛋白的膳食,如匀浆膳、混合奶等; 2. 如口咽无梗阻,病情缓解可逐渐恢复自然饮食; 3..口、咽、食管有梗阻,或吞咽功能受损者,需长期管饲; 4. 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者,可采用要素制剂 六、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一)不能经口进食、摄食不足或有摄食禁忌者 1 、经口进食困难2、经口摄食不足3、无法经口摄食 (二)胃肠道疾病 1 、短肠综合征2、胃肠道瘘3、炎性肠道疾病4、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5、胰腺 疾病6、结肠手术与诊断准备7、对于神经性厌食或胃瘫痪的病人 (三)胃肠道外疾病 1 、术前、术后营养支持2、肿瘤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3、烧伤、创伤4、肝功 能衰竭5、肾衰竭6、心血管疾病7、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8、肠外营养的补充或过渡 七、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A. 不宜应用肠内营养1、重症胰腺炎急性期 2、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严重腹泻或腹膜炎 3、小肠广泛切除4~6 周内 4、年龄小于3 个月的婴儿 5、完全性肠梗阻及胃肠蠕动 严重减慢的病人6、胃大部切除后易产生倾倒综合征的病人 B. 慎用肠内营养支持 1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2、小肠缺乏足够吸收面积的空肠瘘病人3、休克、昏迷的病人4、症状明显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病人、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病人 八、肠内营养并发症 (一)胃肠道并发症 1 、腹泻1 )营养制剂选择不当2)营养液高渗且滴速过快3)营养液温度过低4) 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5)乳糖酶缺乏6)医院内发生菌群失调7)胰腺疾病、胃部手术、肠道梗阻、回肠切除或广泛性肠炎的病人,易发生脂肪吸收不良2、恶心、呕吐预防:1)若滴速过快、胃内有潴留,则应减慢速度,降低渗透压2)对症处理 (二)代谢并发症 1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1 )脱水)高血钾3)低血钾4)低血钠5)铜、镁、钙等矿物质缺乏 2、高血糖 3、维生素缺乏 4、必需脂肪酸缺乏 5、肝酶谱异常

肠内营养支持及其管路护理学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 一、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在 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

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 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 PEG )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七、肠内途径的选择 PPT10 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 PEG 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八、肠内营养用法 肠内营养用法包括以下几种:推注法、重力滴注、间断泵喂养和持续泵喂养。小肠内喂养建议采用喂养泵喂养方式。 一次性输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多,适应证是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间歇性重力滴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活动方便,但并发症较多,适应证是鼻饲喂养。持续胃肠泵输注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营养吸收好,缺点是活动时间少,适应证是危重空肠造口。 九、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的方法 (一)一次性输注 一般每次只能输注 200ml 左右,每天输 6 ~ 8 次。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资料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 (摘自ASPEN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 前言 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1999年ASPEN再次组织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这个2002年修订版本。 临床营养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国,近些年来临床营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进步也相当快,而目前我们在基层临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指导能力的应用规范或原则,ASPEN发布的这个“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然而我们仍然非常需要一个针对中国临床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应用原则”,希望本文,美国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摘要译文,为广大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营养的参考指导的同时,能早日呼唤出相应的“中国版本”,以促进我国的临床营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3个目标: 1.必须真实地反映出营养支持在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2.必须为临床医生及专业从事营养支持的医务人员提供表述清晰、具有临床实践依据的建 议指导; 3.将作为一种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健康卫生机构、保险公司和从事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 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医疗体系及与临床营养支持相关的政策、规定。 ●指导原则所依据的可靠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标示在下文的括号内): A. 其可靠性根据前瞻的、随机的研究结果; B. 其可靠性根据设计严谨、非随机的研究结果; C. 其可靠性根据专家观点、大多数编者们的意见。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肠内营养操作流程

肠内营养 一、操作目的: 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营养液,保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营养和水分供给及提供治疗途径。 二、评估 1、两人核对医嘱,抄写肠内营养输液单 2、护士洗手戴口罩,携带肠内营养输液单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 腕带,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评估胃管的刻度,用注射器检查胃管的通畅度,是否在胃内,有无胃潴留。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 请患者给予配合。 3、评估环境,符合操作要求。备温开水一杯于病人床旁。 三、准备 1、护士洗手戴口罩,擦拭工作台,操作环境干净、整洁。 2、遵医嘱配置肠内营养液,瓶签贴于瓶身。 3、治疗盘内备:肠内营养液一瓶、肠内营养输液器一个、碗盘一个。 治疗盘外备:20ml注射器两个、安全别针一个、橡皮筋一根、鼻饲标识一个、肠内营养泵一台(于治疗室检查性能,性能完好)、加温器一个。 四、操作流程 1、护士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2、摇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 3、装好肠内营养泵,悬挂肠内营养液和肠内营养标识,检查肠内营养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关闭输液器开关,连接肠内营养液,打开开关,使液体流入莫非氏滴管,液面低于水位线,关闭开关。 4、将肠内营养输液器装于肠内营养泵上,打开营养泵开关,打开输液器开关,连按两次快进键,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调节好输注速度。输液器悬挂备用。 5、再次检查患者胃管的刻度,是否在胃内,是否有胃潴留,检查20ml注射器,打开注射器,抽取20ml温开水,用手腕测试温度,冲洗胃管。 6、将胃管于肠内营养输液器连接,按启动键。 7、连接好加温器插头,将加温器夹于输液器病人近端。 8、用橡皮筋、安全别针固定胃管于枕侧。 9、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 10、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 11、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中的情况。 1、输注完毕,护士携用物(治疗盘内放20ml注射器一个、无菌纱布一块、 温开水一杯)至病人床旁。 2、关闭泵的电源,将肠内营养输液器于胃管连接处断开,20ml温开水冲 洗,反折胃管,用无菌纱布包裹胃管前端,用别针和橡皮筋固定胃管 于枕边。 3、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洗手记录。注意观察患者输注后的情况。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学分会,2004年)。 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1.肠内营养配方: ①消化功能受损或吸收功能障碍者,应用简单、易吸收的配方; ②消化道功能完好,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制剂; ③如结肠功能障碍,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2.输入途径: ①口服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②鼻胃管用于短期营养病人(一般短于4周),也可作为长期病人的临时措施。 ③空肠造瘘用于营养支持时间需超过30天或胃十二指肠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 ④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胰腺疾病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病人。 ⑤经胃造口管适用于长期喂养的病人。

3.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①肠内营养的起始浓度为8%~10%,容量为500ml/d,维持浓度为20%~25%,容量为2000-2500ml/d,最大浓度为25%,容量为3000ml/d。 ②通过营养泵连续输注肠内营养液。 ③在持续输注过程中,每隔4小时即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在输注营养液的前后也应与予冲洗,防止堵管。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必须符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标准 2.当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影响肠内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气分析、腹部B超检查。 五、变异与原因分析: 1.高血糖及低血糖:在营养支持实施的前三天,或胰岛素剂量有任何变化时,应每天监测血糖直至指标稳定。 2.血清电解质紊乱:在营养支持的前三天每天监测一次,指标稳定后每周监测一次。

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一、肠内营养支持(entemlnutrition,EN)的重要意义 消化道是维持机体营养的最符合生理的途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吸收与调节的重要场所,并能分泌免疫球蛋白(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及一些消化性激素(如胃泌素、胃动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肠道作为全身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以及肠粘膜屏障在防止肠源性感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肠功能障碍对于全身脏器功能与疾病发展的影响的认识,使肠道结构与功能的维持日益受到重视。 经胃肠外途径并不能提供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长期的肠外营养会使肠粘膜血流量下降,小肠绒毛萎缩,细胞间连接与细胞结构发生改变且活性退化,从而使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减少,容易发生细菌与内毒素易位,使肠源性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在人类,当机体缺乏食物对肠道的刺激一周,即会使肠粘膜发生萎缩。此外,还可引起胆汁构成的改变,胆汁中磷脂减少,而磷脂对VLDL的合成非常重要,亦对抗感染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创伤病人行TPN支持后,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全身性感染(sepsis)以及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率均较EN明显增高。 近年来的研究使我们对肠内营养支持(EN)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与评价,其特有的优势在于: (1)EN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易位,保持肠道固有菌丛正常生长,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刺激SIgA以及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维护其机械、免疫与生物屏障。 (2)刺激某些消化性激素、酶,如胃泌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等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增加内脏血流,减少淤胆及胆石的发生。 (3)营养支持效果优于PN,并发症少,且费用低。 尤其是当机体处于感染、创伤、烧伤、大出血等应激状态下,肠壁组织灌注下降,粘膜细胞缺血、坏死,粘膜萎缩变薄,通透性增高,加之肠蠕动减少等,使肠屏障功能严重受损,更易发生内毒素与细菌易位,增加肠源性感染与MODS 的发生率。因此,在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中,EN有着PN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早期的EN支持,可提供能量需要,降低炎症反应,维持肠粘膜完整,与PN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临床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危重病人,其胃肠道因解剖或功能的原因,使EN支持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如受创伤后肠运动功能恢复规律、消化吸收功能和内脏灌流等因素的制约。但我们应该认识其在应激与营养支持中不可取代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 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 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