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及“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校,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学校开设专业73个,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五个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1个全国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及日本学研究中心和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学术机构。

201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培养复语型、复合型、高素质、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战略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外国语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扎实的专业功底、比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复语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外交、外事、国际金融与经贸、法律、对外文化交流、国际传播、外语教育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可以顺利进入外语专业及相关人文社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学校已开设60个外语本科专业、12个非外语本科专业和一个翻译专业。已开齐24种欧盟国家官方语言,是目前我国教授外语语种最多的高等院校。具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全日制在校生总数775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659人,硕士生1803人,博士生417人,留学生873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60.1%。

2013年,本科招生专业为33个,录取1197人。其中,保送生232人,来自全国17所外国语学校,占全校本科招生总数的19%。统招提前批次500人,占全校本科招生总数的42%,在全国30个省市录取平均分数线高于重点线76分,其中6个省市超出100分以上。统招一批次355人,占全校本科招生总数的30%,在全国31个省市录取平均分数线高于重点线81分,其中15个省市超出100分以上。其他本科生包括高水平运动员(游泳)4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20人,内地新疆、西藏班33人,港澳台联考6人,少数民族预科生转入33人,新疆协作计划转入14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33人,专任教师684人,教授、副教授361人,来自45个

国家的外籍教师147人。学校生师比为15.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80%。

学校本部总占地面积486.3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为2.8717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368个,语言实验室75个;体育运动场地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1.9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 2.5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14M2,生均实验室面积为1.02M2。学校图书馆现馆舍面积8704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27个,阅览座位2774席。馆内藏书丰富,种类齐全,在校生生均图书77册。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电子图书48.2万种,电子期刊26000种,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2013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6276.2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140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18.1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300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119万元。

上述条件为学校本科教学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在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北外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的主线,以质量换数量,以特色胜规模,以创新赢先机,坚定不移地推进以英语专业、德语专业、法学专业三个试点单位为代表的教学领域综合改革。此外,我校响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积极推进非通用语种专业群建设,探索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模式。

(一)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成果

1、课程建设

2013年,在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我校英语专业基于过去六年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启动了人文思辨系列教材(精读、口语、写作和听力,共16册)研发项目;确定讲座型、研讨型和写作型三种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模式系列研究课题,以及以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系列研究课题;举办“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学术论坛,编辑出版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论文集;开设了面向海外留学生的“中国研究”系列课程;优化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国外名校人文社科视频课程资料库。

德语专业在本科阶段实践了“动态多元课程体系”方案,系统开设了用德语讲授的文学、语言学、翻译、外交、经济、跨文化交流等课程,以动态的开课和选课机制为平台,以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知识追求和个人发展。2013年9月,以“动态多元课程体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法学专业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了五大课程模块——中国法模块(双语)、英美法模块(英文)、英美语言与文化模块、法律实践课程模块及商科课程模块。五大模块的教学内容互相补充,有机统一,共同构建培养卓越的国际化法律人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

近年来,北外大力推动院系平台课程和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各院系都着力打造专业特色课程,为申报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12年,北外申报的三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戴桂菊教授主讲的《走进俄罗斯》和张建华教授主讲的《俄罗斯文学的品质与文化特性》两门课程成功入选第四批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年,我

校申报了李英桃教授的《谈判学》课程,现已入选教育部第五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之于外语学科建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外语专业教材建设工作,从教材建设立项、教材编写培训、教材资助出版、精品教材培育等环节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使教材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长期以来,我校各外语专业编写的教材为全国外语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外语院系所广泛选用。

2013年,经过严格评审,校级教改项目共计立项37项,其中18项为教材建设立项,学校支持经费共计35.5万元。在2013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申报工作中,我校共有五项七部教材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荣誉称号。2013年,我校组织了第5次亚非语种群、欧洲语种群教材资助出版评审工作,7册教材通过评审,纳入资助出版计划,资助经费共计28万元。

3、实践教学环节

在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英语专业制定完成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实践教育/实习调查问卷》;成立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和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案》初稿;形成了初步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教育评价体系》框架;与亿利资源集团签订学生实践教育和实习基地,并于2013年暑假开展合作。

法学专业进一步健全“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先后与商务部条法司、财政部条法司、丰台区律师协会、中伦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签订协议,建立了实践基地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英语专业建设了“独立研究”课程,探索拔尖人才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召开了“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修订论证会”。经过几年的探索,英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英语专业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探索与创新”获得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法学专业创新非通用语种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非通用语种学生法学双学位的培养力度,加强双学位教学质量监控;深入探索“国内—海外合作培养”机制,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法学院、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法学院、德国帕绍大学法学院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派出4名学生分别到美国、芬兰和英国等国家法学院深造学习;派出8人次学生到美国、土耳其参加暑期项目;接待美国、澳大利亚等学生来华暑期项目。

(二)非通用语种专业群建设

“国家战略亟需非通用语种群”建设是我校“十二五”规划中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核心目标是适应国家顶层战略发展需求,积极配合我国对外交往的发展大局,调整非通用语种的学科布局,大力加强非通用语种学科建设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了数十个非通用语本科专业。2013年,我校获批增设了两个非通用语专业:尼泊尔语和索马里语。至2013年,我校共开设了60个外语专业,涵盖所有欧盟和东盟国家官方语言,其中22个非通用语种为全国唯一学科点。目前,新增语种先不招收本科生,而是作为第二外语、第三外语,采取辅修、选修形式,向全校学生开放,同族语种或相邻国家语种学生优先选修,每周4课时,开设一学年,计4学分。2012-2013学年,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克罗地亚语、挪威语、希伯来语等7个语种纳入了三外模块。2013-2014学年,除了上述7个语种外,非洲的阿姆哈拉语和亚洲的梵语也于该学年首次纳入外语通选

课模块,每门课选课人数在14人至30人不等。据统计,2013-2014学年,全校三外模块选课人数为338人次。

(三)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

为适应国家对国际化战略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近年来,北外抓住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外语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以“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为平台,着力培养国家亟需的、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可以承担重任的高级外语人才。与此同时,外语拔尖人才的培养推动了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北外人才培养质量。该计划2010年开始在英语学院实施,目前已经覆盖我校所有外语院系。截止2013年底,共有208名学生经过严格考核入选该计划。其中,2010年度9人,2011年度52人,2012年度75人,2013年度72人。2013年7月,我校首批战略班学生,2009级的46名同学于顺利完成了战略班课程学习,获得“荣誉证书”。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际化战略人才”的培养工作,2013年教务处与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商学院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两次专题讨论,对2013年入选战略班学生的校级课程开设方案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三大学科领域来建设模块课程,为战略班学生搭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中哲学模块建设2门必修课程,政治学和经济学模块分别建设1门必修课程和2门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为该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课程。

四、质量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本科教学是北外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既是基础,也是重点。因此,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校一方面通过专题教学研讨和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分享优秀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本科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各级领导和教学督导组听课制度监控教学质量,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一)召开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及教学研讨会

为了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升我校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优秀教学经验的推介与共享,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每个春季学期举办全校范围的不同课型的教学观摩或研讨会,在每个秋季学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这已成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惯例。

1、召开2013年度外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研讨会

为进一步探索我校外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深化教学理念,交流教学方法,研讨评价标准,推动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2013年3月11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召开了全校外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研讨会。时任副校长钟美荪出席研讨会,全校外语专业部分负责人、写作课程教师和其他课型教师5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教学研讨会请我校英语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写作教研室主任张莲老师作了题为“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的发言。她在发言中从英语专业写作课程的改革背景、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学习理论、写作课程的改革设计与实施、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问题与反思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在张老师的报告之后,与会教师针对各专业写作课程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召开2013年度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专题研讨非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2013年11月23日,我校召开了“2013年度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暨非专业外语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联合主办,来自专用英语学院及全校教学单位的领导、部分非专业外语教学教师代表、校督导组全体成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务处、研究生院工作人员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对涉及全校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非专业外语教学进行了整体研讨,旨在全面总结我校非专业外语教学及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北外优良的教学传统,以期稳步推进我校非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北外特色的非专业外语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复语型国际化人才。经过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校非专业外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从中总结提炼出的一系列改革思路令人自豪与欣慰。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大家也都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外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中学生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我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态势,我校非专业外语教学应在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在青年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予以深入思考。

(二)继续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我校于2006年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对校领导、各主要职能部门、院(系)党政领导的听课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听课,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沟通教学信息,掌握教学动态,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确保教学中心地位,贯彻“教学立校”的基本方针,学校对原有听课制度做了补充规定。这一制度的完善,加大了对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进一步保障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我校各级领导共99人次深入各院系教学第一线听课,总计听课253次,合506课时。其中校领导14人次,共听课44次,合88课时;院系领导79人次,听课193次,合386课时;有关职能部门领导6人次,听课16次,共32课时。听课范围基本覆盖了全校绝大部分本科教学课堂,对本科教学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全面监控本科教学

自1999年建立本科教学督学制度以来,我校先后通过教学督导听课,对本科教学运行秩序情况进行检查,对教师授课点评,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等途径,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教学督导工作。2009年,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本科教学的需要,学校制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督学工作补充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2013年,我校继续聘任8名有经验的退休或在职教师担任本科教学督学。这一年来,校督导组共召开月度工作例会7次,8位督导共听课289次,合578课时,撰写督导工作报告16份。报告中,督学们认为我校大多数老师教学态度认真,十分努力;学生学习刻苦用功,学风良好。但通过督导检查,他们也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法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时有违背外语教学原则的问题;二是青年教师教学法培训、新老教师传帮带、教学法培训等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落到实处;此外,目前的教师晋升、评估制度,使部分教师未能给教学以足够重视;三是部分教师未针对不同课型和教学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四是课堂纪律和学风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督学们建议:各院系应经常组织教学方法研讨会,组织相同课型、不同教师间的教学观摩活动;

教务部门排课时,应有利于组织相同课型、不同教师间的教学观摩活动等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

在积极推进教学综合改革的同时,我校始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采取相关举措保障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本科教学评估掌握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以致用;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经验证明,这些举措从不同层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2013年本科教学评估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3年全校本科教学评估共评估课程1372门,其中90分以上课程为1242门,优秀率达到90%。2013年本科生毕业生1166人,1150人成功获得学士学位。截至2013年8月31日,2013届毕业本科生落实就业去向率94.9%,其中部队0.8%,党政机关14.2%,国有企业34.3%,民营企业29.0%,三资企业14.8%,其他事业单位5.5%,中等、初等教育单位0.7%,其他0.7%。用人单位表示,历年来,北外都是语言类职位首选院校。北外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语言功底扎实,多数同学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都有出国留学经历,熟悉对象国国情,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继2012年立项150个“大创计划”项目之后,2013年,我校又立项80项。在严格项目立项评审的同时,学校加强了对项目结项的审查力度,提交书面结项材料之外,增加了现场答辩环节,答辩专家与项目负责人面对面深入交流。这一过程,既审核项目的完成情况,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学术训练的机会。项目评审结果由各专家组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获得优秀和良好的项目,学校为其制作了项目展板在教学楼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成果展示,激发了低年级同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热情。

(三)社会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歆语工程”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依托自身优质的外语教学科研力量,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地区,推出的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支教帮扶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扶贫系列计划。2010年,“歆语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晖教育创新奖,成为中国唯一荣获该奖的项目。

2013年度歆语工程主要面向我校二年级、三年级以及研究生进行招募,组成43支队伍,参加志愿服务总人数700余人,其中包括带队教师50余人。在43支队伍中,支教团队19支,参与师生人数约200人,服务地区包括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江西、河北等省份国家级贫困县,受益人群数千人。师资培训方面,来自川、陕、甘三省及北京、河北、湖南等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共计650人参加为期12天的英语培训。2013年度歆语工程项目还与新加坡红十字会进行了合作,由新加坡红十字会向我校捐赠合作基金人民币344万元,通过“歆语工程”教育扶贫和志愿服务平台,将基金用于支持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中小学英语教学。

六、特色发展

2013年9月,以“动态多元课程体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在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动态多元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动态”是指在课程的地位上打破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界限;“多元”是在原有的立足于传统日耳曼语言文学、德国外交和德国经济的“三柱式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专业倾向课程。

按照新的课程体系,本科阶段三、四年级所有德语专业课程分为导论课和加强课两大类。导论课为系统、长期开设的主干课程,与德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相对应,包括文学导论、语言学导论、外交导论、经济导论、翻译导论、跨文化交流导论6个方向的课程,学生从中选4种;一旦选定,按必修课对待。加强课为辅助性或技能性课程,或只是在某学期、某学年开设的非长期性课程,门数较多,学生从中选3门;一旦选定,按选修课对待。导论课和加强课的组成成分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教学效果,有进有出,进行适当调整。

(二)“动态多元课程体系”的创新之处

1、教学理念推陈出新

该体系以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以满足学生的知识追求和个人发展为基本导向,系统开设用德语讲授的文学、语言学、翻译、外交、经济、跨文化交流课程,丰富了德语学科的内涵,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知识结构的余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出了德语教学的一条新路子,与国内外德语专业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意义。

2、内容丰富方法新颖

在“动态多元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北外德语专业新开设了12门课程,大大丰富了原有的课程供给,内容新颖、前沿,采用专题报告、讨论、辩论、采访、模拟国际会议等新教学方法和各类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有德语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又有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复合与互动,实现了语言技能训练与专门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

3、课程体系完备贯通

该体系打通、理顺了本、硕、博各类课程的科学链接,各设六个专业方向,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在本科高年级阶段为学生奠定了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德国外交、德国经济和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初步知识基础,与硕、博阶段的研究方向直接呼应,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供了初步的知识贮备。如今,德语本科专业平均每年有1/3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硕、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现衔接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铺平了道路。

4、管理模式开放灵活

通过学生自主择课建立了课程间合理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使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时时存在的压力和动力,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课程和教师都要接受学生的选择,教师无论职称高低都可以提出开新课申请,资历不再是决定性的标准,进一步激发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新开出的12门课程中有8门导论课由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担任。同时,这一管理模式也加强了学生的

自主学习的意识。在选课时学生必须独立思考,要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决定如何通过导论课和加强课的组合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并要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同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联。

七、问题与对策

基于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分析,以及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我校本科教学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一方面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

(一)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以规范课程大纲为抓手,保障课程质量

课程大纲是课程规划图,也是师生针对一门课程签订的合同。课程大纲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形式、教材和阅读书目、考核方式、教学要求和作业以及违规惩罚措施等详细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课程大纲了解每周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目前,我校课程大纲繁简不一,个别课程因为大纲对考核方式阐述不够详细引发学生对教师处罚措施的不满。2014年度,我们准备以规范课程大纲为抓手,监控教学过程,进一步保障课程质量。

2、进一步完善本科生留学管理机制

随着我校本科生出国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及各专业亟待出台详细的本科生出国留学管理办法,包括学籍管理、学业管理、学生管理等相关规定,使学生在境外的学习成为在我校学习经历的有效延伸。

3、加强考勤、考风、考纪工作,全面推动学风建设

2013年,督学总结会中多次提到我校课堂纪律和学风仍存在一定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公民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2014年教务处将联合学生处,通过主题班会、签署诚信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学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杜绝作弊行为,树立良好学风。此外,通过提升教师对严格考勤管理工作意义的认识,使考勤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院系专业课互选机制,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

长期以来,因为外语专业顺序清晰的课程体系和超小班的教学特点,院系之间专业课互选机制始终没有建立。随着我校非外语专业的发展以及部分外语专业用中文开设的院系平台课的日益成熟,应学生的要求,我校将建立院系之间专业课互选机制,并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确定互选课程的模块归属和学分认定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配合《2018年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工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了更好地显示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状态,充分反映各学院、专业自身的优势特色,展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果。惠州学院继续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要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现就做好2017-201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级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设备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

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分专业撰写)。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此项将合并到学校质量年报内对全社会公开)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二级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要求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报告中要用图表形式体现相应的支撑数据(见附件)。 (二)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不能以年度统计的数据以时点为准。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3)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5、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6) 6、图书信息资源及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1、培养方案特点 (7) 2、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8) 3、教材建设 (8) 4、实践教学 (9) 5、毕业论文(设计) (9)

6、教学改革 (9) 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 四、质量保障体系 (12) 1、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2)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12) 3、教学质量保障的政策和措施 (12) 4、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13) 5、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14) 1、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15)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15) 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六、特色发展—秉承哈军工“三严”传统,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坚持工学并举,校企协同实施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7) 附件1: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一览表 (20) 附件2:学校基础数据表 (21)

引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现设有20个学院以及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14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过程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2门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舰船动力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经费800万元。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填报表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填报表 此表为《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继续做好上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工作的通知》(沪教委高〔2013〕21号)文件要求,质量报告要提供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状态的客观数据,并根据科学的教学理念和质量目标对数据信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以此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动态趋势,支撑数据应规范、有效。 一、时间节点 自然年度:即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统计财务、科研、图书等信息 学年度:即2018年9月1日—2019年8月31日, 统计教学及相关信息。 *** 学生和师资数量按2019年9月30日时点数统计 二、填报表格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及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责任单位:教务处)按本次状态数据采集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其中: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 电子期刊种类数:学校图书馆拥有的正式出版的各类光盘、软盘、数据库等电子期刊的种类总数。 表9:本科生图书流通量(责任单位:图书馆)

(教高厅〔2011〕2号),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

表16:当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实践教学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分别占总学分比例 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为一门课程。 课程总门次:指当年开设课程累计次数的总和。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五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目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 (二)专业结构 (4) (三)课程结构 (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8) (五)学业要求 (9) (六)奖学金、帮困助学金 (9) (七)本科生生源及其质量情况 (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二)生师比 (13)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1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1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4)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5) (七)国际交流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7) (一)专业建设 (17) (二)课程建设 (19) (三)教学改革 (21) (四)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3) 五、质量保障 (26) (一)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6)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8)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32) (二)就业率总体情况 (33)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成就 (35) 七、特色发展 (35) 八、挑战与对策 (36)

前言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1个。推进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教师,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突出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电子类、纺织-化工-环境类、土木-交通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优势专业群。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教学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水平。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4%,培养了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闽南理工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闽南理工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闽南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石狮华景集团投资创办,福建省人民政府管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98年5月石狮华景集团与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石狮长兴工业学校,2001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泉州光电信息职业学院。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本科高校,定名为闽南理工学院。2012年5月,获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12月,学校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地处我国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福建省泉州市,坐落在著名的石狮市宝盖山风景区。学校举办者、法人代表是全国政协委员、石狮华景集团董事长、港澳同胞许景期先生。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任校长潘世墨教授是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吴永年研究员是华侨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学校占地面积72.8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52万平方米,固定总资产总值8.58亿元。学校现有在校生15100人,教师842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 学校设有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

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等10个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开设27个本科专业,构成以工学为主,涵盖理、经、管、文、教育、艺术等学科专业群。目前,学校有光学工程、电气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13类29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学校的办学成绩与特色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泉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2015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重要媒体记者采访、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办学特色。2016年学校潘世墨校长、吴永年书记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总结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在核心刊物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署名文章《民办大学如何“借势”兴学》。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推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 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2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是我校“创牌子、亮风采”的重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学校发布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表以来,在前期整改的基础上,理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按照指令时间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思想,深化师生评估工作认识 理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各项工作部署,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理学院教学工作评建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教学副院长负责实施,教务办、学工办联动,全力以赴开展审核评估准备工作。通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全院大会、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学生党员会议、学生干部会议、学生班会、班主任会议等形式,安排与落实审核评估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师生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风貌接受专家的考察。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审核评估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大量公共课的基础学院,要求各位教师积极参与、配合和协助所服务的学院做好迎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参加专家组织的座谈会、访谈、听课、考察等的准备,在各环节以最好的姿态展示风采。二是组织学生学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增强学校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积极配合专家进校听课、座谈、参观等考察工作,礼貌、认真、积极的回答专家的各种提问。评估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守课堂纪律,同时表现良好的品行修养,举止文明,形象得体,展现优良的校风学风。全体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 问题导向,确保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围绕学校2017年底发布的整改清单,除了专家对理学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还收集了其他学院和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以点触面, 梳理可能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路径,主要从教师、系部、学院三个层面展开。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附件1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充分反映系部自身的优势特长,展现系部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字数不超过5千字,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全日制在校生自然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自然数及所占比例(本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国际化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四、质量保障体系 阐述系部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激励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 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成就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六、特色发展 总结系部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需提供典型案例) 七、挑战与对策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二○○四年一月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03年度)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1200多亩。有16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产学激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有10个本科教学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教授196人,副教授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865人。 2003年,是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一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评估与建设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2003年11月17日-21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这对我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分六部分:一是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加强学风建设;五是教学质量分析;六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到2008年,把我校建设成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为主”(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学科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类型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思路。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根主线”,用“两个轮子”走路,确保“一个中心”。也即:坚持教学优先、育人优先;抓住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实行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行干部听

【VIP专享】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突破瓶颈,提升内涵,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国家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学校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顶层设计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本科教学工程”实施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为切入点,突破改革瓶颈,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开创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一.谋篇布局“十二五”发展蓝图, 凝聚培养质量提升新思路 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系统部署改革发展战略任务。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了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规划和系统研究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改善学风,提高质量”十六字工作方针,确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梳理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举措。 顶层设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确立了建设目标,部署了五个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从观念更新、组织保障、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管理措施,制定了7个配套文件。通过召开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再次开展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凝聚了“要将全校各方面资源优势转化并服务于人才培养”基本发展思路,明确了任务。 修订完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突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组织调研十余所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提出了“理念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四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建议,下达了《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新培养方案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引导学生构建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学分压缩到155-165;二是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三是提升内涵,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着力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协同创新,探索模式,校企联合造就卓越工程人才。以“卓越计划”为载体,深化“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与12家大型企业协同创新,探索了新型“3+1+2”学业与职业全程联合培养的模式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政策机制,健全8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有效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了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长沙学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学校概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目标定位3 (二)本科专业设置3 (三)在校学生情况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 二、师资与办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6 (三)教学经费投入7 (四)教学用房及使用7 (五)实验实训条件7 (六)图书及信息资源8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8 (一)专业建设9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11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2 (五)实践教学13 四、质量保障体系17 (一)领导重视,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7

(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有序18 五、学生学习效果2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与学位授予情况22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22 (四)就业情况23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3 (六)毕业生成就23 (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24 (八)学科竞赛情况24 六、特色发展25 七、问题与对策28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28 (二)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8 (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29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行政用房建设力度30

学校概况 长沙学院位于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的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长沙大学创办于1983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0.3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42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 专业设置设有16个教学系(院、部),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XX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2018学年)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学校概况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地处江西省**市,是财经院校,举办者为地市教育部门,于2001年开办本科。学院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561人,折合在校生8,561人。全校教职工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1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党政单位17个,教学科研单位8个。 在各地校友会数量2个。 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102个,行业机构和企业98个,地方政府4个。 ※以上数据来源:1-1学校概况,表1-2校区地址,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8-2 科研基地,表3-1-1高层次人才,表4-1-1学科建设,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1.5+全日制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不含自考生)。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本报告的撰写是根据国教督办[2016]75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现有数据资料是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也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1.教学用房 (11)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 4.信息资源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 (一)专业建设 (13)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5) 1.实验教学 (15)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6)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校领导情况 (17)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17)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四)质量监控 (17) 五、学生学习效果 (19) (一)毕业情况 (19) (二)就业情况 (19) (三)转专业与辅修(双学位)情况 (19) 六、特色发展 (19)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 (一)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 (二)继续推进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0)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1) 附件 (2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