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草原》教案设计(一)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5【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要求】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教学难点】" />
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草原

1草原

1草原
1草原

小学课文《草原》(一)

小学课文《草原》(一) fontsize="6">小学课文《草原》教案设计(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5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草原课文

1、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

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

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

1草原

第一课时 1.过分的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2.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3.细细地回忆、品味。() 4.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第一课时 一、渲染低吟疾驰礼貌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二、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奇丽的小诗迂回的带子 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尖尖的帽子会心的微笑三1.拘束 2.群马疾驰 3.回味 4.大方

1 草原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镜()蹄()羞()裳() 境()啼()差()赏()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 1.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清鲜,天空是()明朗。 三、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这段话写出了草 原()的特点,作者用了()、()、() 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草原课文练习题

草原课文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dǐ tán xuàn rǎn gōu lè dī yín yū huí ( )( ) ( ) ( ) ( ) jīn piāo dài wǔ mǎ tí lǐ mào jū shū ( ) ( ) ( ) ( ) xiū sè shuāi jiāo piān xī tiān yá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歌曲(qū qǔ) 弯曲(qū qǔ) 快乐(lè yuè) 乐(lè yuè)曲音乐(lè yuè) 乐(lè yuè)趣三、选字填空 愉偷( )快( )看( )悦小( ) 既即( )然( )使立( ) 望忘看( ) 失( ) ( )记( )怀 彩采( )色( )访风( ) 光( ) 拨拔( )乱挑( ) ( )草( )牙 驰弛奔( ) ( )名松( ) ( )缓 座坐( )位( )落( )下( )次 呼乎( )叫欢( ) 在( ) 似( ) 骏俊峻( )马( )杰( )秀( )峭严( ) 带代戴( )领皮( ) 爱( ) 时( )

( )价穿( ) 族旋旅民( )( )转( )行( )客回( ) 汉( ) 四、近义词 热闹( ) 响亮( ) 飞驰( ) 天涯( ) 舒服( ) 五、反义词 舒服( ) 洒脱( ) 冷清( ) 大方( )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1、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2、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3、用线条画出轮廓。( ) 4、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七、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空气( )的天空( )的绿毯 ( )的线条( )的小诗( )的乐趣 ( )的小鸟( )的衣裳( )的草原 ( )的主人( )的帽子( )的微笑 静立( ) 一碧( ) 翠色( ) 八、选词填空。 静寂安静平静宁静

1草原电子备课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之后所见所闻的次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有情感诵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伟大祖国地域广阔、景致娟秀,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开展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形。 2.学习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回忆前置性学习作业,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师归纳并板书)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2.学生自由练读。 3.句子感悟: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有感情朗读。 6.熟读成诵: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1.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2.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草原》课文片断分析及答案

《草原》课文片断分析及答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1分) 4、画“”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白色的大花”指()。(2分) 5、“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1分) 6、“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1分) 7、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参考答案: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天空)到(天底下的)顺序写的。(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1分) 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4、画“”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绿色的大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2分) 5、“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1分) 草原总的景象 6、“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1分) “碧和翠”都是绿色 7、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1草原

1《草原》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杨美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6-3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法提示】请同学们运用结构化预习的方法,充分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知识链接】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曾学过的课文有《猫》 【预习评价】 问题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a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 chí sǎ tuō jū shù()()()()()()()máo t?n yín sòng yī jīn shuāi jiāo piān lí tiān yá l? mào xiū sa()()()()()()()()“一碧千里、词语还 动 问题4课文综合回顾 课文按的顺序,通过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抒发了。【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 1《草原》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6-3 【学生呈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预设问题】

1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导读”部分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说说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西部草原,去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一、新课导入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1草原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草原》课文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草原

课文《草原》的相关资料和课文和拼音5 最佳答案 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 草原课文

【草原】草原课文 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草原1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第周星期第 1 课时累计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 )迂回(yū)蒙古包(měng )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教案【2020年最新】

课题 草原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 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 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 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 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 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 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 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 以草原歌曲导 入,创设出大草原蓝 天白云、一碧千里的 氛围,使学生初步感 受草原的美,激发学 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 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感受真情。

第1课 《草原》知识点

第1课《草原》 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 (抄写黑字,其他小字不用写)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生于阴历立春,取名“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本文选自《内蒙风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猫》、《母鸡》。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二、生字(全抄) 蒙——(měng)蒙古;(méng)蒙蔽蒙头盖耳;(mēng)蒙骗蒙头转向 好——(hǎo)美好好人;(hào)爱好好奇好逸恶劳 行——(háng)银行杨柳成行;(xíng)步行日行万里 似——(shì)似的;(sì)似乎相似似是而非 “毯”字最后一笔为点,(“火”字先两边后中间。)“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特殊字的部首:勒(革)貌(豸)羞(羊) 三、词语(抄写)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山崖,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一碧千里(一:全,都)、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久立四望,静立不动 描写草原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草如茵、一望无际、芳草萋萋、广阔无垠 反义词:清鲜—污浊洒脱—拘束迂回—笔直静寂—热闹大方—羞涩 近义词:勾勒—勾画疾驰—飞驰拘束—拘谨羞涩—害羞天涯—天际 四、主要内容(抄写) 《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展示了浓郁的风俗人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五、句子(在课本标注即可,不用再抄了) 比喻句:①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最新部编版1草原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1草原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草原八月末(节选) 梁衡 车子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 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们像闯入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声音.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停车下地,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玻璃缸里的鱼,或阳光下的影.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一道三色麻将牌,或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 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选自《意林》) 1.“发号施令”的意思是,在文中指的是 . 2.第二自然段用了().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C.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读选文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发命令,下指示让翠绿的草一下子都变黄了 2.A 3.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 4.示例:这段话写出了八月末草原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而且是震撼人的心灵的,是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并沉醉其中的. 美丽的大草原(节选) 苑凡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méng měng)古大兴安岭南端,那里地势平坦,水草茂盛,是一个天然牧场.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太阳高挂空中,万缕金光温柔地抚摸着群山、草原.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霍林河唱着欢乐的歌儿,哗哗地流向草原深处,流向天边. 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青绿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听,牧羊女孩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瞧,骏马奔.(bēn bèn)腾,牛羊成群.看,迎春花从睡梦中醒来了,它在微微春风中摇动枝叶,摇呀摇,摇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黄花,在青草的陪衬下,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嵌入了点点黄金.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草原上的各种花儿,一夜之间都绽开了笑脸.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黄的胜金,整个草原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丛中狂歌乱舞. 秋天,青草枯萎,百花凋零,只有野菊花开得正旺.山坡上,公路旁,那一簇簇的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散.(sǎn sàn)发出淡淡香味. 八月中秋,第一场雪降临草原的时候,大自然告诉我们,草原的冬天来了.从此以后,鹅毛般的大雪便是草原的常客.大雪过后,山川大地一片银白,无比壮观.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我们的叫声、笑声,惊飞了麻雀,吓跑了寒冷. (选自《小学生最新分类作文阳光宝典》)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3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1篇略读课文组成。《草原》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丁香结》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作者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古诗词三首》分别描写了建德江、望湖楼、黄沙岭的不同时段的自然景观;《花之歌》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单元重点: (1)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要想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是关键,只有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草虫世界的奇妙、古诗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生应该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习作中去。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对大自然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文章时,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法建议】 1.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边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 光的诗句。

1 草 原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

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1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一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式,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 处。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 3、板书课题 4、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

2)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自学生字词,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 照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读交流,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结果,师板书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美在哪 里?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做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小组交流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感受 4、教师归纳总结 5、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草原美景的? 6、教师导读并解释重点语句 1)出示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出示句子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草原风景图”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1、出示幻灯片,有侧重的品析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重点理解“洒脱” 1)结合上下文来看,“洒脱”可换成什么?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 4)指导朗读

人教部编版1草原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1 草原 第一课时 1.过分的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2.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3.细细地回忆、品味。() 4.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渲染低吟疾驰礼貌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二、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奇丽的小诗迂回的带子 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尖尖的帽子会心的微笑三1.拘束 2.群马疾驰 3.回味 4.大方

1 草原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镜()蹄()羞()裳() 境()啼()差()赏()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 1.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清鲜,天空是()明朗。 三、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这段话写出了草 原()的特点,作者用了()、()、() 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镜子环境马蹄啼叫羞涩差不多衣裳欣赏 二、 1. 既…又… 2. 不管…总… 3.那么…那么… 三、1.清鲜明朗柔美惊叹 2.天空天底下辽阔碧绿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绿色渲染。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草原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受 呢?谁能谈一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结: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板书:初到草原——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老舍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画出优美的词句,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