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探析

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4979781.html,

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探析

作者:郑子文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11期

【摘要】李鸿章作为晓清最具代表性的封建官僚,同时也被称为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在当时的中国外交界活跃了30余年,代表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近代化外交思想必然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里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有助于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的理解,本文拟对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社会背景简要论述。

【关键词】李鸿章;外交思想;社会背景

李鸿章的时代性是他的变局思想产生的背景,而他的变局思想,是他的外交思想不同于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所在,是他的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外交观念的出发点。在现实生活中要评价一个人物并不容易,尤其是像李鸿章这样的复杂人物。为了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我们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把他放回他那个时代的背景,这样看的话,我们首先应该肯定,李鸿章是指导洋务运动的开明官员。不能否认,李和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还有第一支现代海军都是他的功劳,由此看来,如果没有李鸿章,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将会延迟几十年。因此,李鸿章在这方面是应该得到正面评价的。“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日本一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撤,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睢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开始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外交军事和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这里首先是由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活动中采取了“合作政策”。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利益,在有关侵华的重大问题上彼此进行“协商与合作”,以达到共同的侵略目的。在列强虎视耽耽之下,清政府亦强烈的感觉到“彼族深阴狡黯,遇事矫执,或条约中本系明晰,而彼必曲伸其说,或条约中未臻妥善,而彼必据以为词,极其坚韧性成,得步进步,不独于约内所已载者难稍更动,且思于约外未载者更为增添。”然而,此时清政府已无力抗拒列强的要求,只能是卑躬屈膝,对外一味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在这种所谓的“中外和好”的“和局”面前,经历了绞杀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的高官大吏,诸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流亲眼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船坚炮利的“长技”,从而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1860年《北京条约》签署后,曾国藩就提出“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远,得纤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1861年3月,曾国藩又再次强调购买外洋船炮乃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指出“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独有,在中华则罕于所见”,进而主张应“广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之,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