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近年真题的命题趋势,总结历史小短的命题思路。

2、通过典型例题分析、限时写作训练,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通过拓展提升与经验总结,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

技巧点拨(一) 明确题目要求

1.是否要求“题目自拟”;

2.是否要求体现事件的联系或对比;

3.是否有明确指向,比如题目明确要求内容包括性质、影响等。

写作原则:时序正确,无史实错误

技巧点拨(二) 联系类小短文

1.分析每一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2.分图一事件的影响,找出影响中与图二相关的联系。分析前者的影响和后者背景,一般都是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

写作格式:A 事件+A 事件影响+B 事件背景+B 事件

1.概括第一则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写出与第二则材料相关的影响。

2.写出第二则材料的相关背景,概括第二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多则材料以此方法类推,字数压缩)

题型示例:(2016河南中招25题)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技巧点拨(三) 题目拟定

1.概括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概括几个事件的共同主题

3.概括事件反映的历史进程

技巧点拨(四) 对比类小短文

1.明确材料反映历史事件。

2.对比分析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从事件的背景、性质、影响、主题等方面入手)

3.注意时序性。

写作格式:

(A B 相同背景)A 事件+B 事件+A B 事件对比

1.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2.写出两则材料的涉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如果事件背景相同或主题一致,需要在小短文段首写明共同的背景或主题。

电子计算机 比尔盖茨和微软品牌

题型示例:(2017河南中考25题)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技巧点拨(五) 观点类小短文

1.明确材料反映观点。

2.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史实阐明你对材料观点的认识。

3.如材料中有多个观点,需要先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写作格式

1.写明自己的观点

2.用史实证实自己的观点

3.总结或启示

题型示例: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请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 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 ,条理清晰。)

牛刀小试

1.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2. 2006年,根据国学大师梁漱溟晚年的口述录音整理出版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引起了社会知识阶层广泛的关注。“这个世界会好吗?”成为了人们思考的“世纪之问”。

围绕着“世纪之问”,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展开了辩论:

A 组同学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个世界会很好;

B 组同学认为:世界和平遭到严重威胁,这个世界不会好。

请根据上面的辩论发表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语句通顺、表达成文;120字左右。

1947年印巴分治示意图 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苏联第聂伯河大坝

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专题复习 历史小短文

中原回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学案 课题:专题复习历史小短文的解题技巧(复习课、1课时) 资料来源:政史地教研组授课者:孙明艳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1、通过中招真题整理比较,列举小短文的考查形式及书写特点。 2、通过模拟练习,能够举一反三说出小短文写作技巧。 一、河南历年中考历史小短文汇编 1、重视考察 河南近六年的中考真题,五年都以小短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具体如下:【2011年河南中招】24(5分)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请你为下图建筑所见证的英国社会巨变写一篇短文。(提示:应包括曾在此处颁布的历史文献及其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等,120字左右) 【2013年河南中招】24(5分)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一大批发明家在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明创造,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请以下图所示人物为例写一篇短文,叙述他的贡献。(提示:内容应包括所属国家、时期、成就、影响等) 【2014年河南中招】24(5分)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 1848年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 【2015年二测】24.(5分)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19世纪中期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理学革命戊戌变法 【2015年河南中招】25.(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赏析语句 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语句 课程标准表述:在通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一、标学 1.通过例句分析学会抓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含义。 2.通过教师讲解点拨明确从内容、结构、修辞等不同角度赏析语句作用。 课前预习: 1.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包括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等。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要善于抓住造句的特点,思考其效果及目的;要联系文章的社会背景、人物的身份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句子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从写法看特点,从结构看作用,从内容看感情。 2.要点积累 ①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在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②8大修辞,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③五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④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渲染等等。 ⑤常见的句式特点有: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倒装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3.问题的主要形式有: ①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②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⑤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第x段摘抄与第y段中画线部分照应的文字。 ⑥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4.语句赏析题的答案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运用回答问题三步法回答即可: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近年真题的命题趋势,总结历史小短的命题思路。 2、通过典型例题分析、限时写作训练,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通过拓展提升与经验总结,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 技巧点拨(一) 明确题目要求 1.是否要求“题目自拟”; 2.是否要求体现事件的联系或对比; 3.是否有明确指向,比如题目明确要求内容包括性质、影响等。 写作原则:时序正确,无史实错误 技巧点拨(二) 联系类小短文 1.分析每一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2.分图一事件的影响,找出影响中与图二相关的联系。分析前者的影响和后者背景,一般都是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 写作格式:A 事件+A 事件影响+B 事件背景+B 事件 1.概括第一则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写出与第二则材料相关的影响。 2.写出第二则材料的相关背景,概括第二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多则材料以此方法类推,字数压缩) 题型示例:(2016河南中招25题)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技巧点拨(三) 题目拟定 1.概括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概括几个事件的共同主题 3.概括事件反映的历史进程 技巧点拨(四) 对比类小短文 1.明确材料反映历史事件。 2.对比分析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从事件的背景、性质、影响、主题等方面入手) 3.注意时序性。 写作格式: (A B 相同背景)A 事件+B 事件+A B 事件对比 1.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2.写出两则材料的涉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如果事件背景相同或主题一致,需要在小短文段首写明共同的背景或主题。 电子计算机 比尔盖茨和微软品牌

初中历史小短文汇总

小短文汇总 1.请依据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体现联系性。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连续作战,迫使国民党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阅读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体系联系性。 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分裂) 1927年,蒋介石等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并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使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共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进行武装反抗,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揭开了革命的新篇章。 3、根据图片信息,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题目自拟,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927年,蒋介石等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并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使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共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先后进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于1928年在井冈山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第四军,开创了一条“工农武装格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请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短文 第五次反围剿、遵义、四渡赤水、生死攸关、吴起镇、会宁会师、翻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 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于1934年10月被迫长征。1935年占领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红军四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克服重重困难,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请根据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思潮下的中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开始进行武装反抗,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体现联系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开始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7、.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体现对比性。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经济近代化)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的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

2018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科,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核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持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上 1.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司(后)母”方鼎(局部) “汉并天下”瓦当“汉委奴国王”金印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分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星现 2.蒋廷楷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织。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5.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6.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7.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导学案记叙文情感凝聚物

记叙文写作——寻找情感凝聚物 【中等作文】 我的母亲 在我的记忆中,娘永远是一个温柔勤劳的人。 听奶奶说,父亲娶娘那阵子,家里穷得只有两间父亲自己盖的土墙草屋。娘体弱多病,却从未停止过操劳。虽然她做事没有生产队里的强壮女人快,但由于聪明善算,家里屋外总是井井有条,每到夏播秋种,我家的事总是最先完成。 后来,娘怀了我,医生说娘有高血压病,生育很危险。为了生下我,娘天天坚持吃很苦的药,以至于最后连肉都不知是什么味。 八个月后,我就早早地来到这个很不宽裕的家庭。娘就更辛苦了,每到晚上,把我安顿好以后,还要切一大盆猪草。“嚓嚓”的切猪草表,就像摇篮曲那样缠绵。我知道,那是娘的心跳动的节奏。白天,地里总有做不完的事等着她;而我就像长在娘身上一样,连她到地里拾棉花,也趴在娘背上。为了我舒服些,娘总是尽量弓着腰,那时我,真飞知奇马的大将军一样成风。可是娘一天下来,却腰疼得睡不着。第二天,我仍然做我的“将军”。 娘总是对我百依百顺,可是那一次,她却狠心地打了我。我八岁那年的夏天,邻家门前的桃树上挂满了令我垂涎欲滴的桃子。在树下咂着嘴团团转的我,不甘心“望桃充饥”,看看四下没人,从鸡窝上拿起赶鸡棒像老鼠偷油那样贼头贼脑溜到树下,然后壮起胆子,大声的乱叫——火力侦察,结果——没反应。哈!舞起赶鸡棒在树上一阵“稀里哗啦”,那一个个令我兴奋的桃子飘了下来,塞了满满两裤袋。正自洋洋得意地啃着“战利品”,庆幸自己的胜利,却没头没脑撞了个人。“娘!”“哪儿来的桃吃?”“捡——捡的。”我支吾着,终于想了个法子,“哎呀——我要拉稀!”撒腿就跑。“站住。”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见娘露出从没有过的“凶相”,一把拽住我的手臂,把我拖到树下,拿起那赶鸡棒,“人赃俱在”,可我仗着娘疼我,还想狡辩:“这是我喂鸡忘了丢的。”“你……”娘气得分身发抖,扬起了我最爱抚摸的手,终于“啪”,重重的一巴掌实实地落在屁股上。一下子,我好伤心,好委屈,娘那样疼我,为什么还要打我。我报复似的,“哇”一下哭出来。后来,娘拿了一元钱赔了邻家的桃子,不知从哪儿弄来两个枣核,种在门前的空地上。 第二年春天,北风还在肆虐时,娘就惆怅地去了。每年,我都要在娘的坟头烧香、化纸,祭奠我那苦命的亲娘。 【思路导引】 这一篇习作能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从叙事的简洁,到情感的抒发;从铺垫技巧的运用,到语言的锤炼都可圈可点。但是写这类文章不能止笔与悲情的抒发,要让人们看过之后,有“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秦牧语)。这篇文章如果在结尾安上一个要勤学不忘母恩的决心式的尾巴,那就失败了;必须捕捉情思的聚焦点,钻探某一点中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和深刻内涵,这样才能显示出深沉的情思力量。 如何捕捉情思的聚焦点呢?这聚焦点有如影视片中具有情感爆发力的“物件式道具”,可以借物抒情,托志于物,构建情境相容的艺术氛围。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的例子能生动地阐明这个创作原理: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因此,我们在写作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种物象,使之或承载情感,或衬托人物,或贯穿全文,或揭示主旨我们姑且称之为“情感凝聚物”。有了情感凝聚物的文章,结构更紧凑,形象更生动,意蕴更丰厚。

最新专题01-历史小短文-备战河南中考历史之特殊题型解读

历史小短文 历史小短文不仅考查学生对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历史语言组织能力,既体现了文史结合的趋势,也强调了历史素养的重要性。近五年河南中考历史小短文试题分布、考查知识点及考查方式 见下表:

解答历史小论文题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审清题目,找准关键词,明确小论文写作要点 审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完整准确地把握好试题的要求,包括论述内容、结构要求、字数范围。其次,要审明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来确定考查史实或是具体的历史要素等,锁定题干信息反映的写作关键词和写作要点。比如,图片类的要弄清题目提示要求,联系图片分析其包含哪些知识点,明确其涉及或者是代表的相关历史知识之间的线索性;关键词类的要注意各历史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等,将所有关键词按照历史发展脉络链接,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延伸与拓展完善。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按照历史脉络,排列关键词 首先联系课本知识,按照“历史脉络”性,即因果关系,历史顺序来排列好关键词。注意作答时答案必须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历史知识随意发挥是不可取的。此类试题必须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答案基本上是来自教材和《河南省历史考试说明与检测》,所以应在明确知识点后,联系对应教材和《河南省历史考试说明与检测》内容,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做到有史有据。 第三,串联关键词,规范答题语言 首先,作答时应该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按照顺序把关键词串联起来,答案确保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即可。其次,历史小论文试题都有字数限制,字数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分数,因此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要求。切忌文学修饰词或是修辞手法等的使用。 1.(2018·河南,25)(5分)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承诺确保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2019中考热点历史小短文大全

2019中考热点历史小短文大全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要点: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1918年,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 ----1921年,中共成立.-----经过28年奋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 2.请依据下面图片反应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危机下的改革或 20世纪中美成功的改革或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背景.特点.影响,得出启示. 3.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

十月革命井冈山会师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马克思主义发展或中俄革命道路)答案要点: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中俄发生革命,国情不同, 中俄革命道路不同,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观察下列图片,自拟标题,写一篇短文,阐述其内在的历史联系,要求符合史实,逻辑严谨,语句顺畅,字体工整,无错别字,限80-120字。 1868年的日本康有为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近代中日的改革或改革是半殖民地自强的手段)答案要点.殖民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走上侵略扩张--------发动甲午战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 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 中国一五计划苏联二五计划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中苏工业化道路)答案要点:1928---1937苏联两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的联系,特点,意义.

专题一--小说整体阅读训练学案一

小说阅读 专题一小说整体阅读训练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和具体的,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和一定的,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2.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小说、小说、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及,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初步认识,初步概括。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把握。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记叙文人称的作用(学案)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读起来写起来真实、亲切、自然。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必须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不同,阅读中应仔细体会。 记叙文阅读人称问题常见题型 ?1.作者主要用第X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篇散文,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对XX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xx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用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见闻、感受,写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之事给人的感觉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给读者以直观的印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便于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信息,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溜索》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写作训练四记叙文“感情真挚”写作训练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学案四记叙文“感情真挚”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①了解记叙文感情真挚的要求;②通过讨论、归纳、训练,进行记叙文感情真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几种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种写作技巧。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 一上节回顾 上节课主要讲解了记叙文结构的几种类型,请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二高考阅卷对感情真挚的要求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评分标准中一个重要标准。这个标准是针对近年来中学作文中的“情感虚伪甚至矫情”而制定的。“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实,真诚;“挚”即诚恳,诚挚。凡是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这是基础等级中对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评分细则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求“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虚假”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 三准备几段感情真挚的作文片段,以备课堂讨论。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 一感情真挚技法之一——化虚为实显真情 1.病文展示 爸爸非常爱我们。他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们,在他心中,只有我们最重要。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你深爱着我们,我们也永远深爱着你。 讨论交流:这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为什么? 病因分析:这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是,父亲怎样爱我们?父亲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都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可以说,这段文字内容空洞,空喊口号,父亲的爱没有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没有抒写出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那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父爱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这样,让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要表达的情。当然,表达的情也可以化为物或人,做到情物交融、情人交融。 2.升格训练 爸爸,今天看到窗前临风摇曳的竹,我便想起了你对我的爱。不能忘记,几回回,您用宽实的肩膀把我高高地托起,在遍地的花草间奔跑;不能忘记,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水,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不能忘记,在我深夜生病时,你不顾一天的劳累,不顾外边风狂雨骤,背

河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河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2.将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 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 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 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 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 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5.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 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6.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 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历史小短文的命题形式及答题技巧[精品文档]

历史小短文的命题形式及答题技巧 根据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来看,“编写历史小短文”的字数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我做了一下统计,大约有以下五个类型 ①以歌谣形式命题 如,《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中历史试卷一》的25.读歌谣,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足迹。依据材料以《艰苦卓绝与荣耀辉煌》为题,写一篇小短文。(12分) 惊雷响,南湖红船航程起;军队建,武装反抗第一枪; 纠错误,生死攸关转折点;规模大,主动出击日胆丧; 追穷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飘,翻身独立主人当; 定计划,工业面貌初改变;步伐新,分田到户始小岗; 国情明,初级阶段路线定;创构想,紫荆白莲齐开放。 要求:①运用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至少8例)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并由此谈谈你的感悟。 ②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字数400字以上。 此类试题要求我们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也就是有哪些历史事件)然后按题中的要求来完成,此题有两个要求一是①运用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至少8例),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并由此谈谈你的感悟。实际上这个要求是两个内容?:一是史实8例,二是感悟。第二点要求②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字数400字左右。实际上也是三个内容:一是史实要准确,二是表达要流畅,三是字数要400字左右。按着要求去完成短文,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②以图示形式命题

如二模25.国际政治舞台纷繁复杂,以下几幅图片反映了世界近现代史中不同时期的美日关系。(10分) 图一侵略与转折图二不同的决择图三军事对抗图四经济援助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跌宕起伏的美日关系”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写出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史实及影响,并谈谈当今世界格局中两国关系如何。(9分) ②语言流畅,字数300字左右。(1分) 此类型试题,主要是看图片中和图示下面的信息,从中找出其历史事件内容。就此题来看,我们先看图示下面的信息“侵略与转折”“不同的决择”“军事对抗”“经济援助”再看图片内容,我们就可确定这里包含的历史事件有:美国侵略日本、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援助等内容。此类型试题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有综合事件的能力和历史迁移能力,了解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才能准确地找出符合题意的历史事件,为写好短文打好基础。 ③以时间轴的形式命题 如:三模25. 英法是欧洲大陆的邻国,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请参考年代尺中的提示,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英法两国关系的小短文。(13分)

刘艳芳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主备人:审批人:授课人:使用时间: 【复习目标】 1、复习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运用方法解析。【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感知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梳理情节、把握情感。 【知识链接】下面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试试看! 1、记叙文六要素: 2、记叙的线索 3、记叙顺序: 4、描写人物的方法: 5、景物描写的作用: 6常用的表达方式: 【复习导航】 整体感知; 1、分析主要形象的特点。(人)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事) 3、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情) 【课堂探究】记叙文阅读例文分析 永远的鹤 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 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他要把船划 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至V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是怎么回事呢? ⑦谭立操起一把木桨,顺着竹楼的梯子飞快地奔到地面,再窜到水边,解开船缆,“咚”地跳上船, 然后着力地划起桨来。小船绕过一块一块的小洲,迂回着朝母鹤的方向划去。虽是暮春时分,风凉嗖嗖 的,不一会儿,谭立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热汗。 ⑧小船划到离母鹤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水浅得载不动船了。谭立停下船,把鞋、袜、长裤脱下来,跳到水 里,水不深,但很清澄,看得见水底密密匝匝纠结在一起的绒绳般的丝草,像柔软的绿绒毡毯。他突然明白了,肯定是丝草缠住了母鹤的细腿。他一步步朝母鹤靠近。公鹤见有人来,“呼”地飞了起来,母鹤则拼命挣扎,惊惶地鸣叫……谭立知道,此刻母鹤越挣扎,丝草会缠得越紧。 ⑨“怕什么,真不懂事,我是来救你们的!”

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指导

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指导 一、写作要求 1写出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占1分; 2史实正确语句通顺占1到2分; 3逻辑条理,思路清楚,事件之间关键词表述清楚占1到2分 4最后写一句总结性结论; 二、例题引路 三、1、2011年河南中考历史 24.(5分)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请你为下图建筑所见证的英国社会巨变写一篇短文。(提示:应包括曾在此处颁布的历史文献及其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等,l20字左右) 24.(5分) 关键词:l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高于王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评分说明:写出关键词5点且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可得5分。如果出现与关键词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台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答案:1689年10月,为了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2013年中考河南中考历史 24.(5分)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一大批发明家在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明创造,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请以下图人物为例写一篇短文,叙述他的贡献。(提示:内容应包括所属国家、时期、成就、影响等) 24.(5分) 关键词: 国家:德国(1分) 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电气时代)(1分) 成就:汽车(或内燃机)(1分) 影响:交通工具的革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分。每点l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2分) 评分说明:如果出现与关键词不相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3、2014年河南中考历史 24.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 评分说明:本题满分5分,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调理清楚。若出现以下情况者酌情扣分:①小短文不足80字;②关键词在小短文内呈现不全;③关键词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性。 4、2015年河南中考历史 25.(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 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 之间的联系性。)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给分要点:题目(1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即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2分),史实正确,线索清晰:(1分),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分),若小短文不足80字,会酌情扣分。 三、实战演练 1、启蒙运动,签署《独立宣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参考答案: ?(史实正确)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进行批判,宣传民主、自由、平等;对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而进步。 ?(说明联系)《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重要文件,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标志;启蒙运动推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一句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2、经济全球化演变: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外扩张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速的经济全球化步伐;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经济全球化 (一句话结论)科技革命能推动社会进步,加强世界之间联系。 3、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奠定思想基础,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

2017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精编文字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延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 C.台儿庄战役D.西藏和平解放 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8.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9.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増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