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19课时自然资源特征水土资源课时训练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19课时自然资源特征水土资源课时训练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19课时自然资源特征水土资源课时训练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19课时自然资源特征水土资源课时训练

第19课时自然资源特征水土资源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宿迁]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矿产、煤炭

B.阳光、土地、水

C.森林、阳光、铁矿

D.森林、铁矿、水

2.[2017?枣庄]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中,成为首个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B.世界上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不需要再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可能会提高

3.[2017?宿迁]下列行为符合“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建议的是( )

A.洗涤物品过量用水

B.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D.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4.[2017?海南]快递包装产生大量的包装纸、不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下列做法能减少该问题的是( )

①适度包装②用可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包装

③分类回收④随意使用包装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17?宿迁]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少地多、类型齐全,区域差异不明显

B.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土地国策要求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中国土地资源类型中,耕地所占比重大

6.[2017?东营]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与下图反映内容不相符的是( )

图19-7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

C.林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

7.[2017?湘西]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示意图”,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水田分布的是( )

图19-8

[2017?石家庄]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8~9题。

图19-9

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9.该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

A.青稞和油菜 B.大豆和玉米

C.水稻和甘蔗 D.小麦和棉花

10.[2017?龙东]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相符合的是( )

A.耕地—横断山区

B.耕地—东北平原

C.草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林地—内蒙古高原

11.[2017?眉山]我国山地多平地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利用中优质耕地面积减少最为严重,要保有18亿亩耕地的形势严峻。以下耕地减少的原因中最能说明严峻形势的是( )

①修建高尔夫等运动场地

②城镇化、工业化

③自然灾害

④生态退耕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017?临沂]经市政府批准,临沂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阶梯水价。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三城市

①促进节约用水

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与国际水价接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我国北方地区水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B.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大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

14.[2017?泰安]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所占比重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9-10

A.南方地区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比北方地区大

B.西北地区人口数量所占比重比青藏地区小

C.青藏地区水资源所占比重比北方地区小

D.北方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15.[2017?德州]下列措施中属于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是( )

A.海水淡化

B.修建水库

C.发展节水农业

D.跨流域调水

[2017?衡阳]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读图,完成16~17题。

图19-11

16.水资源与耕地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17.缓解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植树造林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18.[2017?荆门]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图19-12

①方案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中线水质最好,可调水量最大

②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或沿线湖泊输水,黄河以北可自流

③中线沿途经过了东南丘陵、秦岭和华北平原

④东线、中线都经过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⑤该工程可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二、综合题

19.[2017?湘西]读“我国径流量分布图”和“我国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9-13

(1)读“我国径流量分布图”,可以看出湖南省位于________带。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相一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__________(递减/递增)。

(3)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兴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20.[2017?昆明]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19-14

(1)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向西北内陆递减。

(2)根据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推测,我国西北内陆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为主。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建设用地

(3)我国水资源南方________,北方少,西北最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推断,南方河流流量比北方________(大/小),四大地理区域中发展农业最缺水的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演进四个阶段、存在五大问题及改革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设想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演进四个阶段、存在五大问题及改革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设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这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自然资源资产是指产权主体明确、产权边界清晰、可给人类带来福利、以自然资源形式存在的稀缺性物质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目前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所有权仍不到位、权益不落实等问题突出,亟待从理念认识、组织架构、权责分配、监督问责、配套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积极稳步推进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演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缺失阶段。这一时期尚未出现资源资产管理理念,资源配置靠行政划拨,资源无偿使用。 第二阶段(1978-1990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探索研究阶段。属资产管理的萌芽期,尽管国家从制度上提出了所有权、使用权分离,提出了有偿使用制度,但在实际中并未真正实施。 第三阶段(1990-2010年),自然资源资产分散管理体制逐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目前自然资源资产分类管理的体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得以全面推进,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由于不同资源资产化步伐不一,因此体制呈现分类分级、相对集中、混合管理态势,但并未设立专门的资源资产管理机构。

第四阶段(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二、目前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政府市场关系未理顺。突出表现在:将资产管理(确保保值增值)与资源监管(规制市场失灵)混为一谈;有偿使用范围有待扩大,出让方式有待完善,市场化出让程度低(如海域使用权);资源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健全,资产价值评估制度不完善;缺乏全国统一的资源交易体系和交易信息平台。 二是管理主体不到位,权益未落实。所有者权利谁来行使不清晰,如国有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行使,实际中由地方政府资源管理部门代为行使,导致所有权与管理权不分,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再如部分重点国有林区名为国家所有,实践中却沦为地方和企业自管自用。 三是组织架构不合理、效率低下。机构分散、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综合协调效果不佳,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信息不畅、信息打架、互相扯皮等问题严重。 四是权力分配不合理,央地关系未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管理目标与绩效的差异性,导致委托代理机制失灵;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中央审批事项多,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常不到位;同时,资源收益分配在各级政府并不合理,资源所在地政府往往承担更多事权。 五是监督与问责机制不健全。重资产处置、收益管理,轻后期监督管理问题严重;内部监督为主的多元监督体系未建成;责任追究制缺位,处置不力、违法成本低。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 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国自然资源的形势与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运转机制,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 一、21世纪面临的水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西部比东部可以高达五、六百倍。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性的干旱缺水越来越严重,尤其北方地区发生已不是危言耸听作用。(一) 主要灾情 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洪涝灾害: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1/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的年份有1994年(1797亿元)、1995年(1653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年份有1996年(2208亿元)、1998年(2684亿元)。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100多亿美元。 (2)干旱灾害:由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kg(正常年份,如1996年减产100亿kg,较旱年份,如1994年、1995年减产粮食250亿kg),但遇到严重干旱年份粮食减产曾高达近500亿kg(如1997年,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天,黄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这一年因旱粮食减产476亿kg,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新个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份)。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着水利事业进入(3)水环境:一是水土流失,区域性、局部性的治理成效较大,但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急剧增加。全国平均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每年堆积的废弃土石约30亿吨,其中20%流入江河,直接影响防洪保安。二是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导致了以淮河、太湖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这就表明,

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气 D太阳能 2.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 A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C 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D 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 3.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的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 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4.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横断山脉 5.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 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建设用地 6.我国非季风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沼泽 D 草地 读“小草的哀求”完成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土地荒漠化 B 全球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污染 8.漫画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东北和西南地区 9.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 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 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10.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冰川 B 深层地下水 C 河流和湖泊水 D 结晶水 11.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有() A 修建水库 B 跨流域调水 C 海水淡化 D 开发地下水、冰川 12.下面关于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B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 大大减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量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与过程一、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六个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 3、通过对自然资源数量的锐减和污染的严重的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珍惜自然,建设和谐社会。 二、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的理解,已经煤炭、石油、有色金属以及太阳辐射等资源的分布。 四、教学辅助工具 一个自制的风车,一瓶水,一两根草,一个辣椒 五、教学内容 以下是我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新课导入:我们从第二章就开始,就一直用多媒体上课,这一上就是两个月,现在,我们终于又回来了,我倒是很想念在教室上课的感觉啊!你们觉得是在教室上好呢还是在多媒体上好? 学生讨论激烈,争相回答。 师:认为在多媒体上好的同学举手。请说说理由。 生: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看到很多图片。 师:那用多媒体上课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生:有。学生过位,纪律太差。 师:认为在教室上好的同学举手。理由。 生:纪律好,效率高。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认可在教室上更好。那这一节我们不仅要在教室上课,还要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既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呢,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那什么是自然资源呢?现在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个,什么是自然资源?第二个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第三个,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好,现在看书。 学生看书找答案,我在黑板上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 3、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 写完后,我走下讲台,观察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课本里划出来。发现很多同学把第二题的答案当成了第一个问的答案。我指出他们的错误,但没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继续找。第1第2个问都容易,但是第三个稍微有点难。我鼓励找出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的同学举手。同学L举手后,我过去检查,发现他指的是练习册里的每章小结的那个地方,答案是正确的,然后我又借机提醒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跟地理有关的一切材料。 5分钟后。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2020年自然资源系统招聘《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自然资源系统招聘《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后的土地,纳入储备满()年未供应 的,在下达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 A、1 B、2 C、3 D、5 【答案】B 【解析】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后的土地,纳入储备满两年未供应的,在下达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 2、新《土地分类》将土地分为()。 A、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B、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C、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 D、5个一级类,25个二级类 【答案】C 3、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不包括()。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B、国有土地租赁 C、国有土地划拨 D、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 【答案】C 4、租赁期限()个月以上的国有土地租赁,应当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租赁合同。 A、1 B、2 C、3 D、6 【答案】D 【解析】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国有土地租赁,应当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租赁合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不包括下列()内容。 A、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租增长极限论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 1. 自然资源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2. 增长极限论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3. 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基本原则? 4.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指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状态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构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相对于人类的要求来说总是稀缺的。 自然资源租:“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在不同的经济学文献中,它常被冠以其他名称,如“资源净价格”,“边际利润”,“资源使用者成本”等。 增长极限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尔丁(K.E.Boulding)是较早探讨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一种科学——生态经济学》论文,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资源支撑问题的广泛关注。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3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雷斯特(J.W.Foreste)教授出版了《世界动态学》一书。在该书中他运用“体系动态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模型。他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陷于停顿。麻省理工学院的另一位教授麦多斯(D.L.Meadows)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从事对人类长远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问题的研究。麦多斯于1972年发表了他们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一书。这本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情况研究计划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限论”,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作为对以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人口、能源、资源等一系列难题的反应而提出来的。 二、问答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要点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要点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要点 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 点落实到地图上。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 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 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 人均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几分之几 土地面积 3 三分之一

矿产储量 3 五分之一 耕地面积 4 三分之一 河流年径流量 6 四分之一 森林总面积 6 五分之一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 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 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 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 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 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 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 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 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 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 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煤与石油时代及未来的信息时代,都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标记的,所不同的是主要利用的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利用方式等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家证明: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已开始利用多种石料矿产制作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已能利用石料制作精巧的工具和装饰品,并利用赤铁矿粉作为颜料;新石器时代,已广泛利用粘土、陶土制作陶器、彩陶和黑陶(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距今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矿产利用的重要进展是铜的利用(甘肃齐家坪文化)、玉的利用(江苏淮安青莲岗文化)和煤的利用(辽宁新乐遗址);夏、商、周时期,已广泛利用铜、锡、铅来制造青铜工具和器具,开始利用铁矿来制作工具;春秋时期是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时期,能制造生铁,是世界最早制造生铁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开采利用砂金,也开始利用银矿,战国墓葬里有很多银器;秦汉时期,除利用金、银、铜、铁、锡、铝、汞等7种金属矿产外,还开始利用煤作为炼铁和取暖的燃料,石油、天然气已有发现并利用天然气来煮盐;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元朝矿业发展缓慢;唐宋和明清时期矿业均有新的发展,总体上矿业还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矿山仅300多个。 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矿产勘查开发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他水汽矿产3种。 中国已发现矿点、矿化点共25万多处,其中已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质工作取得储量的有2万多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我国45种主要矿产按探明储量(表2-3)在世界上的地位排序如下: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共12种;居世界第二位的矿产有锡、铌、锂、铂、石棉、煤、滑石、萤石、硫、银、被共11种;居世界第三位的矿产有锌、磷共2种;居第四位的矿产有高岭土、铅、珍珠岩共3种;居第五位的矿产有铁、汞、金、硼、耐火粘土、天然碱共6种;居第五位以后的矿产有铜、镍、锰、铝土矿、石油、天然气、钾、铬、铂、金刚石共10种。我国45种主要矿产占世界储量的百分比、位次状况如图2-2所示。

2020年官渡区自然资源系统招聘《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官渡区自然资源系统招聘《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 不动产的效益。 A、土地使用权人 B、土地所有权人 C、地役权人 D、租赁权人 【答案】C 【解析】《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 2、我国土地基本国策是()。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集约用地、合理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C、保护基本农田、查处违法用地 D、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审批 【答案】A 3、根据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如果C县D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条件开垦,应当()。 A、按照A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B、按照A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C、按照B市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D、按照B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答案】A 【解析】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4、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自然因素不包括()。 A、气候、地貌

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45065972.html, 对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作者:赵立倩 来源:《商情》2015年第43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不仅会为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而且也会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从我国现有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国际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资源的生态观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在机构设置方面,虽然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综合管理的立法格局初步形成,但部分资源仍未纳入统一管理范畴。如水利部作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但其他职责范围内管理水资源的部门也存在很多,比如建设部、交通部、农业部、环保部等。在职能结构方面,不同资源管理机构之间职能重复或交叉,造成“九龙治水”的局面,矛盾重重。在运行机制方面,各级政府在资源管理上职权划分不清,导致资源的掠夺式利用屡禁不止,地方管理不能体现中央集中管理的基本精神。 二、国际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发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资源管理由分散走向综合,即以整体的自然资源为管理对象,以不同门类自然资源的共性为基础,以不同门类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协调纽带,利用一种一体化的综合运行机制将不同门类的资源统一管理。它不仅仅表现为简单的机构合并,本质上是提高资源管理的制度与体制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二是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三是资源管理与资源产业管理的理性结合。 回应国际自然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上应当做到观念上的创新,树立资源的生态观、系统观和层次观,探索新的资源管理观。 资源的生态观就是坚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重预防、控制生态灾害以及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保障国家资源、生态安全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资源的系统观是指各种资源都是资源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各种资源系统之间彼此释放的功能要互相藕合,建立良性的互馈机制。这就要求在进行资源管理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 解决方案 一、建设背景 机构改革前,原国土、原规划部门、原林业部门及原其他被整合部门的各种系统均有着独立、完整的业务审批体系。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以后,亟需要从业务重组、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机构改革后的“化学反应”。同时,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及《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等文件的公布,“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新举措也给自然资源部门业务审批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自然资源部门需要建立一套与新业务相匹配的智慧审批系统,以达到服务提质、审批增效的目标。 二、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1、需求分析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三定规定”为核心,明确为履行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修复的“两统一”职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依次梳理具体业务需求,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

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以及进行矿产资源、海洋、测绘管理等业务梳理,做好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撑,支持统一数据底板建设,满足自然资源监管决策、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应用需求。 2.1.1摸清家底 摸清家底,梳理分析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需求差距从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情况、平台支撑、信息化应用等几个方面梳理分析原国土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已有的数据资源目录情况及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对比出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与国家信息化要求和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需求差距。 2.1.2梳理自然资源数据 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体系方面,需要全面梳理自然资源数据,摸清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土地、矿产、海洋、林草、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在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信息、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源目录下新增如生态环境、灾害、生态修复等专项数据。 2.1.2整合原各业务系统 在软件层面,原国土资源部门有对外服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综合事务管理、行政审批系统、土地开发管理系统、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综合监管平台、档案管理系统等;原规划部门有综合事务管理系统、规划“一张图”、规划业务管理平台、综合监管、规划移动执法系统、规划档案等子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提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也是指导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科学和历史的必然性。 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 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并指导人们更深一步地进行我国的经济改革。最终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改革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人类发展经济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 也是一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然与社会结合的特点, 能够支持人类社会顺利和有效发展道路的历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人类社会对发展经济道路的正确抉择。 二正文 2.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就是要寻求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载体。可持续发展是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如若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生活资料的需要, 就难免有人偷盗, 社会秩序混乱; 不能满足当代生产年龄人口在就业上对生产资料、产业结构的需要,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 社会就难以安定, 正常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所以, 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发展, 首先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一项或几项经济指标, 而是取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代际公平, 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特别注重代际公平, 如果当代人的发展建立在牺牲后代人利益基础上, 便破坏了代际公平原则, 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2.1.2可持续发展是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已经有数百万年以上的历史, 但是事实证明, 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一直是不正确的。这正是人类社会经济不能实现可持

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JISHOU UNIVERSITY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程名称自然资源评价 作者:黄盛 学号:20094198036 所属学院: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专业年级:09级 指导教师:卓儒洞 完成时间:2012年06月9日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改善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摆正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对于我们确定经济发展规划,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关系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即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气候资源等。从其属性看,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它具有有用性、有限性、整体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严格区域性等特点。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作用于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整体。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

自然环境发展史。自然环境创造了人,人又改变自然环境。人以其社会活动影响和改造自然环境。人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其生命过程。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强有力的因素。当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时,人类的活动就可以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共同优化,反之,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不能协调时,将导致外界环境的恶化,而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普遍性 从大多数国家现代化过程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环境问题。 19世纪80年代,美国第一次意识到自然界赋予的公共环境产品已相对稀缺。在城市中,饮用水也不能免费任意使用。1895年左右,工业废物的排放问题被提到了议会。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日本、韩国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开发的十年”的60年代,韩国的经济出现了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但同时,以“汉江污染”为代表,韩国的环境、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偏重重化工业,这一时期的产业技术整体上具有“重、厚、长、大”和高资源能源投入的特征。巨大规模经济加上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60年代后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害大国。 战后台湾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后,被称为“富裕中的贫困地区”。 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都出现了环境问题。这不能不令我们警醒。 三、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 由于人类缺乏对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的正确把握,认为资源环境的无限供给性,所以往往单纯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安排活动,这样不可避免会打破人与外界环境的均衡,导致环境问题。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当然后起的工业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问题。 2.从人类的效用偏好分析 我们可以把一切可以给人们带来效用的物品分为环境和非环境两类。由于人类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当环境物品非常丰富时,人们对其的边际效用接近于零,而对其它非环境物品的边际效用很大,所以人们往往选择牺牲环境来生产其它的物品,直到两者相等。而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牺牲环境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环境问题。这在所有的国家都得到了体现。 3.发展过程中一些客观限制 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等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另外,由于人口等一些原因也会造成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问题,如印度等国家。 4.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国际分工问题,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只能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口初级产品,并接受一些有污染的国外企业,以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以将一些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搬到发展中国家,这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破坏。 5.制度失灵

中国的自然资源

2.中国的自然资源10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总的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判断。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主要类型: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前三者为农业用地,后者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比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 存在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3)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①从时间上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较少。 ②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华北、西北缺水最为严重。 (4)举例说明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解决措施:必须依赖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兴修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征,提高保护资源意识。 自然资源总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总量看,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但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JISHOU UNIVERSITY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程名称自然资源评价 作者:黄盛 学号: 所属学院: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专业年级:09级 指导教师:卓儒洞 完成时间:2012年06月9日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自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改善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摆正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对于我们确定经济发展规划,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关系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即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气候资源等。从其属性看,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它具有有用性、有限性、整体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严格区域性等特点。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作用于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整体。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自然环境创造了人,人又改变自然环境。人以其社会活动影响和改造自然环境。人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其生命过程。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强有力的因素。当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时,人类的活动就可以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共同优化,反之,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不能协调时,将导致外界环境的恶化,而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普遍性 从大多数国家现代化过程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环境问题。 19世纪80年代,美国第一次意识到自然界赋予的公共环境产品已相对稀缺。在城市中,饮用水也不能免费任意使用。1895年左右,工业废物的排放问题被提到了议会。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按资源用途分类 1.农业资源 2.工业资源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三)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2018年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综述

从“数量供给”转向更重“质量提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较突出,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自然资源,成就高质量发展?如何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系统性变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考验着治理智慧和治理能力。 2018年,自然资源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要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一方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亮剑”,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治理修复。 针对“大棚房”问题,与农业农村部共同组织开展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加强督察抽查,开展暗访暗 查,对14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 围填海管控方面,明确新的围填海要实事求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不搞“一刀切”原则,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2018年1月~7月,国务院24号文件印发之前,共发生违法围填海70处,涉及海域187.48公顷。文件印发后,发生违法围填海2处,涉及海域0.44公顷。部公开通报8起典型案件,违法围填海得到有效遏制。 耕地保护方面,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对随机抽取的6203个补充耕地项目检查,发现补充不实、数量不足、质量不够的占10%,将12个典型问题公开通报并挂牌督办,集体约谈11个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地区。 2018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逐步告别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单打一”,走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综合 治”。生态修复方面,促进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改革,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规范,填补了国内外关于绿色矿山国家级行业标准的空白,明确了矿区规划布局、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管理、数字化矿山等方面标准,对推进矿山生态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绿色矿山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 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重“结构升级”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必须进行的一场变革。 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土地要素市场、矿业经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海洋经济在调整存量、减少无效供给,做优增量、扩大优质高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整体效 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2018年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综述 文/焦思颖 关注 22 国土资源 2019年2月号 建立“增存挂钩”机制,向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亮剑”,破除低效供给;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联网,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全球排名大幅提升;松科二井完钻井深7018米;多颗自然资源卫星升空入列…… 一项项工作、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份厚重的答卷。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两统一”核心职责,按照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要求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质量提升”“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成为过去一年自然资源工作的关键词,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