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小儿内科+性早熟临床路径+2016年+通用版

2+小儿内科+性早熟临床路径+2016年+通用版

2+小儿内科+性早熟临床路径+2016年+通用版
2+小儿内科+性早熟临床路径+2016年+通用版

儿科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性早熟的门诊患儿。 一、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ICD-10编码:E3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10年卫生部医政司《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性早熟临床常见证候: 痰热内结证 阴虚火旺证 肝郁化火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枢性性早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伴有其他疾病暂不进入本路径。 4.患儿及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3)骨龄(左手包括腕关节X线摄片)。 (4)B超检查:女童子宫、卵巢、乳腺;男童睾丸、阴囊。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密度、核磁共振成像(MRI)、CT 扫描、颅骨及四肢X线摄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热内结证:化痰清热。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3)肝郁化火证:疏肝泻火。 2.特色疗法 (1)耳针; (2)体针; (3)耳穴贴压。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睾丸、乳房明显缩小,阴道分泌物及阴道出血消失,阴毛生长缓慢。 2.骨龄与身高龄相近。 3.女童B超卵巢容积减少,男童睾丸容积减少,FSH≤5IU/L,LH≤2.5IU/L。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为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它不良事件时,采取停药、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等相应措施。 2.治疗期间,患儿加用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或其监护人的意愿影响治疗依从性,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 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内停 5.瘀毒内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小儿脑瘫的入院诊疗规范

小儿脑瘫的入院诊疗规范 (一)首诊评定:小儿脑瘫的初次评定对于日后的康复治疗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采用北京GESELL量表评定法,与脑瘫患儿诊断检查的综合方法对儿童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等方面做出全面评定。 正常儿童发育量表: 年龄动作语言行为表现 初生全身无规律性动作能哭手心接触木棍,因反射作用而紧握 2个月直立时能抬头,扶坐时可 间歇勉强抬头 能微笑,发出和谐的喉音能注视活动的人或物 4个月扶髋部能坐,能捏着手中 物体,直立时能抬头大声发笑,咿呀作语能用手抓住面前的玩具,有时能抓住 一会 6个月会翻身,能手往前撑着坐, 扶着双臂可站直 能喃喃发出单调音节能拿起面前的玩具辨别人面生熟 8个月能爬,扶着东西站立,会 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能喊爸爸、妈妈等复音, 并能重复大人的简单音 节 能玩弄成串的钥匙,并注意大人的行 动 12个月能自己站立,扶着一只手 可以走动能用较简单的词表达自 己的意思 能拿着笔乱画,能从包里拿玩具,自 己拿奶瓶等 15个月自己走得较好,能正确选 择玩具开始用字能正确指出身体各部位并开始自己吃 饭 18个月会上下爬梯子及台阶,拉开始用四五个字能画横线和圆圈,能堆方木成塔状,

玩具车走看小画书 2岁能跑、跳,眼、手能更协 调能说两三个字组成的话, 会用“我”、“我的”等 词 能自己吃饭,白天能约束自己大小便 3岁能将纸张叠好会说短的小歌谣照着画圆圈,玩积木,穿鞋认识画上 的东西 4岁能单腿跳跃认识三种颜色自己能扣衣扣能识别长短线 5岁能跳跃及快跑会唱歌、会用词,说出实 物用途,会读数 会画四方形,自己会穿衣脱衣 6-7岁能跳绳,作结绳手工说话流利学写字 (二)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的(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三)评定前要了解脑瘫的分型。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1. 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 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2. 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 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

中心医院临床路径培训计划

宽甸中心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实施计划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所以我院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加强临床路径相关文件的学习,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迅速建立组织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工作要求 各试点科室和专业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办等职能部门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开展培训指导原则 临床路径管理是一项全新的模式。因此,我院院办、质控科、医务科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试点科室、辅助科室、相关职能部门等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充分调动其参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让参与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实施临床路径

管理的步骤、环节、措施、任务、时间和目标要求。要加强对试点科室的全方位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训实施方案 1、医院总体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宽甸中心医院临床路径培训教案,临床路径的专科模板、实施流程、医患沟通等所有培训内容经过质控科严格制定把关,并制定培训时间表由质控科指定专家组负责实施。 2、质控科等职能部门负责监管和督导,保障培训计划按时、有序的进行,并进行中期调查反馈,期末总结评估培训成果。 3、建立临床路径绿色通道:临床路径管理和培训涉及到医院的多个部门和科室,涉及到多个学科。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核心,密切试点科室与相关部门、科室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使相关部门和科室能积极主动地按照临床路径培训要求,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落实好相关任务,配合试点科室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各项工作。 4、严格考核。单病种临床路径培训考评结果与科室责任人职称评聘、评优晋级和劳务分配等直接挂钩。 (四)实施过程监控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要求,试点科室及临床医师、护士要落实责任,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环节监控,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制度,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进出临床路径患者的条件及临床路径变异的处理原则,按

中医治疗儿童性早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治疗儿童性早熟 导语: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在10岁以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在10岁以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源性激素的广泛存在,性早熟患儿逐渐增多。 性早熟从病因上可分为真性性早熟及假性性早熟,完全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还有同性性早熟和异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生作用,属中枢性性早熟。完全性性早熟一般查无特殊原因,无病理变化,属于特发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是因性激素刺激性征发育,多属假性性早熟或部分(不完全性)性早熟。临床上,性早熟女孩比男孩多4—5倍。 性早熟一般表现为,女孩乳房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来潮。男孩睾丸增大,且有面部痤疮以及声音变粗。男孩、女孩都可出现腋毛。男孩血浆睾酮和女孩的雌二醇浓度随性早熟的发展而增高。X线摄片手腕骨正位片显示骨龄成熟超过实际年龄,与性成熟一致。 中医学认为,性早熟的病变主要在肾、肝两脏,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儿肾的阴阳不平衡,肾阴不足,相火亢盛所致也可因疾病或精神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导致天癸早至,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专家临床据此辨证分型论治,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肝郁化火证见女孩乳房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来潮男孩睾丸增大,声音变低沉,面部痤疮。伴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嗳气叹息,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疏肝解郁,清心泻火,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常用药丹皮、栀子、白芍、柴胡、龙胆草、夏枯草、枳壳等。乳房胀痛者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内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脑瘫临床路径

脑瘫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 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停 5.瘀毒结 (三)治疗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4)痰湿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审批稿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脑瘫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

辩证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一)

辩证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一) 【关键词】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目前,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国内外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但存在药价昂贵等诸多缺点,而中医药因其具有不良反应相对少、价格相对便宜,较多的患儿愿意采用中药治疗。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作者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8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考《小儿内分泌学》〔1〕的有关标准:(1)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以前月经来潮;(2)乳房与阴毛发育属TannerII~IV期;(3)实验室检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升高;(4)骨龄>实际年龄1岁以上;(5)B超见子宫和(或)卵巢增大,或有卵泡发育,且直径≥4mm;具备上述2个或2个以上实验室检查指标。排除标准:颅内器质性病变、肾上腺或卵巢肿瘤伴性早熟综合征、服用雌激素药物或食物等。 1.2一般资料 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门诊的86例女性患儿。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初诊年龄5~10岁,起病年龄4~8岁(其中4~6岁16例,6~8岁46例,8~10岁24例);病程7d~2年,乳房大小(按Tanner分期〔2〕):Ⅱ期56例,Ⅲ期28例,Ⅳ期2例;阴道有分泌物排出54例。所有患儿FSH、LH、E2均高于正常同龄儿童;左手腕骨X线摄片提示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年62例,超过2年24例;B超检查子宫容积>2ml54例,卵巢容积>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者81例〔3〕。 1.3治疗方法 (1)中医药辨证分型:①阴虚火旺证: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用滋阴降火。选用炙龟板、夏枯草、生地、丹皮各8~9g,知母、地黄、甘草、玄参各5~6g;②肝郁化火证: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伴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嗳气叹息、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疏肝解郁、清心泻火化痰。用白芍、龙胆草、夏枯草、旱莲草、茜草各10g,丹皮、薄荷各6g,栀子、柴胡各5g;③痰湿蕴脾证:多嗜食甘腻,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伴形体偏胖、少动懒言、苔腻、脉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散结。姜半夏、青皮、陈皮、黄柏、全瓜蒌、荔枝核、茯苓、益智仁各10g,海藻、昆布各15g;方药加减:带下者加椿根皮10g,清利湿热;乳房胀痛明显加生麦芽15~20g,软坚散结止痛;大便干结加大黄3g,通腑泻热;口渴明显加芦根15g、天花粉10g,清热生津。并按年龄酌情增减药量,1剂/d,煎汤早晚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随访6个月全面评估疗效。(2)观察指标和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乳房Tanner分期及乳核直径、阴道分泌物情况;于用药前后测血清FSH,LH,E2值;B超检测子宫和卵巢长、宽、厚径,按公式计(长×宽×厚/2)算卵巢容积;治疗前后摄左手腕正位X线片,按TW2测算骨龄,由专人测评;按初诊BA/初诊CA计算治疗前的ΔBA/ΔCA,按治疗前后BA差值/治疗前后CA差值计算治疗后的ΔBA/ΔCA。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3—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

-肿瘤科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 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 为: C20xx01)。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参照2011年NCC 结肠癌、直肠癌TN 腕期。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 结肠恶性肿瘤疾病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 者。 2. 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 适合并接 受中医治疗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 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 》。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 需的检查项目 (1) (2) (3) (4) (5)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 扫描、肠 镜、 SPEC 、T 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2) (3) (4) (5) 2. 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 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随诊计划 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 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十)出院标准 1. 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主症至少一项减轻。 2. 病情稳定。 3. 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心电 图; 肿瘤标志物; 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温阳健脾。 滋补肝肾。 益气养血。 化痰利湿。 活血化瘀。

小儿脑瘫治疗新进展

小儿脑瘫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1-11-23T16:49:32.2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王学平[导读] 脑瘫病理基础的复杂性催生了治疗手段的综合性。 王学平(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159-02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心身发育,若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以往此病属不治之症,无特殊方法,只能寄望于患儿的自然康复。因此,应积极探索小儿脑瘫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的伤残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1 脑瘫的分类 1.1 痉挛型:肢体肌张力增高,主要有四肢,早期表现为握持反射增强,紧张性颈反射至生后6周仍可存在,内收肌更明显,上肢后伸外旋,下肢症状较重,双下肢伸直,内收内旋呈剪刀式交叉,脚跟悬空,脚尖着地,步态不稳。按失调的部位可以分为四肢瘫、偏瘫、肢瘫。 1.2 舞蹈型:患儿常有不自主的和无目的的运动,婴儿期肌张力较低,儿童期头颈常摇晃,头控能力差,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入睡后异常动作消失。 1.3 无力型:患儿四肢肌张力低下,肌肉松软无力,自主动作少。仰卧时四肢均外展、外旋,抬头困难。 1.4 共济失调型:患儿以稳定性、平衡性、协调能力差为主。 1.5 混合型:患儿同时有两种类型以上的症状,以痉挛型和舞蹈型的表现并存为多见。 2 小儿脑瘫的原因 ①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40%是由窒息产伤所致,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②母亲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等; ③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打结或脐带绕颈等;④脐带血流阻断:分娩过程异常或产程过长;⑤新生儿因素:新生儿窒息,心肺功能异常疾病;⑥核黄疸:为脑瘫病的重要原因;⑦由脑缺血缺氧引起40%患者大脑细胞损伤,如脑软化、脑萎缩、脑积水。⑧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等。⑨低体重儿<2500g。 3 西医疗法 3.1 药物目前药物治疗一类为促进脑组织发育和脑代谢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多体现在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疗效有限。另一类为对症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但维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应用有一定副反应,还有较大研究空间。 3.2 手术治疗在脑瘫外科手术中,近年来有一个重大进展,就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产生及不断改进。研究证明,痉挛性脑瘫是因为大脑皮质中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失去了对脑干网状结构中抑制区的始动作用,使与抑制区相拮抗的界化区兴奋性增强,致使其所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在参与肢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神经后根中的Iα纤维起主要作用,是导致痉挛的“祸根”。SPR手术就是密切结合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经过仪器测定,寻找出这类“祸根”,然后有选择地将其切断,彻底解除肢体的痉挛状态,降低过高的肌张力[4]。我国郑州大学脑瘫外科治疗中心主任高晓群教授改进了SPR微侵袭术式,减低了手术时间和损伤,但恢复更快。虽然SPR手术有这样明显的效果,但不是对所有脑瘫均有效,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严格的适应证,如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年龄在3岁以上的脑瘫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而且必须配合术后康复训练才有效果。 3.3 康复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治疗技术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康复训练受到青睐,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主流方法。康复训练有利于启动脑瘫患儿的大脑代偿功能,改善患儿症状。结合针灸、推拿来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和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4 讨论 脑瘫是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脑瘫病理基础的复杂性催生了治疗手段的综合性。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婴幼儿脑组织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有一定的恢复和代偿能力。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对脑瘫患儿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脑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单一疗法往往效果有限,而本病治疗越早越好,故多种疗法的结合是必要的。但要结合患儿的性格、类型、年龄等特点,防止疗效降低或加重患儿父母的经济压力。3)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家长要持之以恒地予以配合。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家长在经济上和精神上予以支持,而且患儿的部分训练也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完成。4)脑瘫患儿的心理治疗也要重视,使患儿在生理上、心理上都作好准备,以便在配合治疗的基础上,将来更好地投入社会。参考文献 [1]姚军,倪仙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3例[J].现代中医药, 2007,27(3): 21. [2]杨锡强.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doc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1 资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特制订《资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为了认真落实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一、临床路径组织管理 医疗质量委员会下设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成 主任:刘晓平 副主任:王挺 成员:黄德玖、王育东、黄平、杨远高、王永红、邹华、龚建、田波、池发勇、范邦雄、尹智、刘亚辉、兰元军、刘盛国、李英、庞胜、张勇军、唐敏、曾列、李开发、易贵祥、郑涛、张子光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及持续改进具体工作,主任为尹智。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批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7)、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临床路径伦理符合性的审查工作。 (8)、协调解决临床路径工作中出现的其他主要问题。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1、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成 组长:王挺 副组长:杨远高、王永红 成员:邹华、范邦雄、尹智、刘亚辉、兰元军、庞胜、唐敏、曾列、易贵祥、郑涛、张群、余菊贞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的职责 (1)、对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5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属于中医大肠息肉的患者。 一、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 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后(ICD-9-CM-3:45、42),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大肠息肉(BNT-500),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大肠息肉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诊断标准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常见临床证候: 湿瘀阻滞证。 湿热瘀阻证。 脾虚湿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时间为: 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约3个工作日晚。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约4个工作日晚。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息肉(ICD-10编码:D1 2、6/D12、8/K62、1/ K6 3、5)的患者。 2、患者已行内镜下治疗。 3、原有或/及术后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

4、若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大于5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 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5)其它,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 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瘀阻滞证: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3)脾虚湿瘀证:健脾祛湿,活血化瘀。 2、外治:根据病情需要与临床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灸疗、贴敷、等治疗方法。 3、护理:辨证施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