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3.4.1种群的特征

B3.4.1种群的特征

B3.4.1种群的特征
B3.4.1种群的特征

B3种群和群落

B3.4.1种群的特征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①

问题探讨:观察课本P60中的模拟草地,思

考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

为,是种群最基

本的数量特征。

探究:阅读课本62页1-2自然段,回答: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

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

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结论:

1、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2、和_______ ___都是常用的

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

阅读课本62页1-2自然段,回答:

1、对于植物我们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

度,哪些动物我们也可采取样方法?

2、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不宜用样方法,那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

法来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结论:

1、对于、

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

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

法之一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阅读课本62页3-4自然段,回答:

1、为什么东北虎和大熊猫被列为我国的

一级保护动物后数量仍然不能迅速增

长?

2、为什么有些动物如蝗虫等尽管人们采

取各种防除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

3、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

国策?

结论:

出生率是

死亡率是

迁入率和迁出率阅读课本62页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为什么每年冬季都有一部分乌鸦飞入

这个城市生活,又有一些乌鸦离开这个城

市?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

,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____ ___,分别

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年 龄 组 成 和 性 别 比 例

观察课本63页图4-3,思考: 1、 哪种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何种

类型?

2、 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小,属于何

种类型?

3、 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属于何种类型? 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性别比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何?

性别比例是指

(1)雌雄相当:高等动物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 (3)雄多于雌:社会性昆虫

基础训练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 .一个公园里的草坪 C .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 .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 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 .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 .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3.一只0.3米3

的玻璃缸里养了9条金鱼,那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 。

4.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用 法;调查华南兔的密度适宜采用 法;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用 法。 5.在对某地麻雀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6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后放掉;数日后,又在该地捕获麻雀45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5

只。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据调查结果可知,该地区约有麻雀__________只。 (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 .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7.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1)现有某调查小组打算调查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这 块草坪长100m ,宽30m ,调查时抽取10个样方,那么应该 每 距离设一样方,样方大小应 。

(2)调查小组确定了如右图所示的一个样方,图中圆圈表示蒲公 英个体分布。请将表示应该计数个体的圆圈涂黑并计数 。

(3)若调查小组统计到各样方内蒲公英的数量如下: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种群数量(株) 11

10

8

12

7

9

10

9

11

12

则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 。

(4)分析(3)中所得数值是否与实际种群密度完全一致? 。 8.下图A 是常用的五点取样法示意图,请在B 图中画出确定这五个样方位置的方法。

A

B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9.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出生率或死亡率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10.1996年,波兰的新生人口数为429 000,而死亡人数为386 000。已知波兰的人口总数为38 609 400,则当年波兰的出生率为 ,死亡率为 ,总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是 。

11.右图显示的是某地区在1950年--2005年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在其中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战争等原因,该

地区新生婴儿比死亡人数少12 .7 万人,每年净减约2 .5万人。则上图中a 曲线最可能表示 ,b 曲线表示 。

(2)III 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将会 ,但与II 时期

相比,趋于 。 (四)迁入率和迁出率

12.1996年,瑞典的总人数为8 844 499,当年从各地迁入瑞典的人数达到39 895,则瑞典的迁

入率最接近 ( ) A.4.5% B .4.5‰ C .9% D .9‰

13.1971年,台湾寿山的台湾猕猴达100只/km 2,10年后仅20只/ km 2。据科学家分析,这很可

能是因火灾或其他事故,迫使该地区台湾猕猴迁出至其他山区,而周边山区的台湾猕猴种群则因其迁入而使种群密度 。因此, 都会导致种群密度改变。 (五)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4.现有A 、B 、C 、D 四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最可能灭绝的种群是( )

A. B . C . D .

15.下列各动物种群在性别比例上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是

( )

A .一片森林中的黑猩猩

B .一片草原上的野马

C .一个奶牛场里的牛

D .一个湖泊中的鸳鸯

1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施放在田间,可成功诱杀棉铃虫的雄性个体,这一措施可使棉铃虫

种群的密度 ( ) A.明显增大 B .明显减小 C .相对稳定 D .先增后减 17.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 A.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 能力提升

18.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 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

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 )

A.23只/hm 2 B .80只/hm 2 C .92只/hm 2

D .160只/hm 2 1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B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C .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20.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的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被捕捞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A.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D .无法判断( )

21.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 、B 、C 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

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A 、B 、C 三处草原中,物种最丰富的是 。能由此确定该草原的蒲公英

种群密度大于其它两处吗?为什么? 。

(2)某兴趣小组打算调查B 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调查步

骤: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选取40cm ×40cm 为最佳样方面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N 3、N 4、N 5,则将N 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结合以上调查表,指出该小组活动设计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 × 10 20 × 20 40 × 40 80 × 80 90 × 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 A 3 5 8 14 16 17 15 20 20 … B 3 5 6 9 12 13 13 13 13 … C

2

3

5

8

8

8

8

8

8

物种 数量 草原类型 调查面积 cm ×cm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本节讲述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等内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情境导入播放相关图片。 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观看并思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展示课题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 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思考、记忆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新授知识 (一)种群概念设疑: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以下哪些是对种群的正确描述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邀请:你愿意提炼一下种群概念的要点吗?请你再列举一些种群好吗? 设疑: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回答: 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和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 概念要点:①一定地域内②同种生物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思考,回答问题,纠错。 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回顾旧知并应用强化,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相互评价纠错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种群的特征 讲述: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展示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 讲述: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

(完整版)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知识点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答案 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不同的物种,这里的八群羊中,所有的绵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有的山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以,这八群羊应属于两个种群。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答案 B 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项乔木的种类不唯一;D项不在同一区域。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答案 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答案 D 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 知识点三种群的其他特征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总重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与生物总重量呈正比关系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公开课教案

种群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各特征间有怎样的影响和联系,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具体操作。本章节是必修三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入门章节,在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 (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很刻苦很努力的,但由于教学条件和老师观念影响,对实验探究的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组织及完成教材要求完成的探究实验――<调查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进行科学实践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尝试诱思。 2、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实验。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完成预习及相关导学案,总结出疑难问题带问题去上课。 (2)课代表完成合作小组的分划,并指定出合小组的负责人。 2、教师准备: (1)备课及教案学案的准备。 (2)小组的分划及实验场地的选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习题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解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群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 km2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的面积内,仓鼠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只。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答案:C 2.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B 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项中没有体现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C项中的乔木、D项中的鱼都不是单纯的一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B 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答案:A 5.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 6.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 解析: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答案:A 7.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药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 解析:通过计算每个样方中株数平均为14株,而样方占总面积的1 1 250 。所以估算该草坪约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导练作业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1

题目: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 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 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丈量 A.①→②→③→④B.①→⑤→④ C.①→④D.①→③→②→④ 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6、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 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 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 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88只B.86只C.90只D.92只 8、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范围内,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 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A.65只 B.100只 C.40只 D.75只 9.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A.23只/hm2B.80只/hm2C.92只/hm2D.160只/hm2 10.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多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染剂可能有毒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一、情境导入播放相关图片。 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观看并思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展示课题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 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思考、记忆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新授知识 (一)种群概念设疑: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以下哪些是对种群的正确描述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邀请:你愿意提炼一下种群概念的要点吗请你再列举一些种群好吗 设疑: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回答: 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和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 概念要点:①一定地域内②同种生物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思考,回答问题,纠错。 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回顾旧知并应用强化,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相互评价纠错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种群的特征 讲述: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展示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 讲述: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看资料、思考培养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种群密度讲述: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的数量。 邀请:你能说出种群密度的单位有哪些吗你能对某个种群的种群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种群的特征_word版有答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 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 地理隔离,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配繁殖。种群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 和新种的形成。可见,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种群 分布型、存活曲线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 所特有的。 3.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 群的自然增长率。 4.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种群分布型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存活曲线包括凸形、 对角线形和凹形。 对应学生用书 P41 种群的数量特征 1.出生率、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2)决定出生率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作用: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

来表示。 (2)年龄结构的类型[连线]: (3)作用:可带给我们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2)作用: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1.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是种群。为什么?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3)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 提示:(1)不是;(2)不是;(3)不是。因为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必须保证“同种”和“总和”,必须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 2.种群m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如下图所示,试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动态趋势。 提示:该种群未来数量动态趋势为增多。因为种群m的生殖前期个体数多,生殖后期个体数少,即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麦田中所有蝗虫的数量”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 提示:不是。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4.某种群在一年时间里新增个体数为356个,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为356,对吗?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导入:展示孤雁的图片,同学们共同朗读杜甫的《孤雁》。这首诗描述的是孤雁在思念追逐它的同伴,孤雁和雁群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一结构层次?学生回答。种群是个体简单的累加吗?种群有哪些区分于个体的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种群的特征。 二、学习目标:同学们快速浏览明确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学会观察自然界生物,热爱大自然。 三、精讲点拨 复习回顾什么是种群?找同学起来回答。巩固选出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种群并给出判断理由。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展示图片说明控制害虫数量防止虫灾发生、牧民如何确认放牧量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都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种群密度的概念并标下来。然后让学生判断三幅图片的种群密度。 展示樱花、草场上蒲公英、牧场上的绵羊图片,问春天到了校园内的樱花开了,如何计算校园内樱花的数量?学生共同回答。追问校园内的樱花可以逐个计数,草场上蒲公英、牧场上的绵羊也可以逐个

计数吗?那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同学们回答。总结:分布范围小,个 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 调查)。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种群密度还不能 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所以还要学习其他数量特征。同学们自己 从课本上找到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并标划下来。课本上给了一个例子总结出生率的计算方法。展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意义。 3、年龄组成 除了上边的数量特征还有哪些数量特征?学生齐声回答。展示三 种类型的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未 来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增大,大家思考研究 年龄组成有什么意义?同学起来回答。 4、性别比例 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找到什么是性别比例,并通过课本例子总结 性别比例的例子。学生起来回答。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分别是什么样的空间分布? 四、探究活动 (一)探究一:如何用样方法调查操场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 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 (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 材料用具 4. 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⑵制定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 )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1.实验原理:用 取样法或 取样法,对草地 (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 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

二、学习过程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 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预测变化方向 决定大小和密度 思考完成: 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 2、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 捕获M 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 n 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 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__ ,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 ,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种群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种群 【篇一: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研读课本,小组讨论并展示所绘关系图。(总结归纳)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1、特征描述: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预测种群 变化趋势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 征是性别比例。 2、关系图: 【篇二:高中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 能力目标: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 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 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 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 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quadrat method)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 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 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 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 估计。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 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 〖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 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 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 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 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 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4.1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2、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2.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 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 施。 2.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2.3【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探讨如何估测一类事物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密度 种群的几个特征以及他们是怎样影响种群密度的 种群的空间特征 第2课时:课外测量南操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从“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让学生尝试、模仿的操作。 本节的内容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进行探究活动的模式。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4、授课过程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二.种群特征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量方法: ............ 方法步骤:1.选取样方:原则:随机选取,不能加入人为主观因素 样方大小:一般1m2 五点取样:适用于非长方形区域 等距取样:适用于长方形区域 2.统计各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其密度。 (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的计数:计左上边及其夹角。) 3.计算出各样方的平均值,代表整个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应用对象: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 方法步骤:1.第一次捕获,标记后释放 2.第二次捕获,计捕获数及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 N1=N2/N0→(种群总数=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重捕标记个体数) (N:总数, N1:第一次捕获量, N2:第二次捕获量, N0: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影响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不变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 4.年龄组成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doc

资料知识点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答案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不同的物种,这里的八群羊中,所有的绵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有的山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以,这八群羊应属于两个种群。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答案B 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项乔木的种类不唯一;D项不在同一区域。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答案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资料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答案D 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 知识点三种群的其他特征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总重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练习题(有答案)

第1节种群的特征 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举例说明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 3.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要求能根据探究的问题制订与实施计划,学会用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随机取样方法。 发展要求分析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基础训练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 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 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 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 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 数 3.一只0.3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9条金鱼,那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4.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法;调查华南兔的密度适宜采用法;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用法。 5.在对某地麻雀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6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后放掉;数日后,又在该地捕获麻雀45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5只。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据调查结果可知,该地区约有麻雀 __________只。 (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7.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种群的特征》习题

《种群的特征》习题 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2.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 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4.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5.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6.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7.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A B C D

8. 18.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 N= 39×34÷15 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 10.有一个自然村落南北各有一口池塘,这两口池塘中生活着()A A.一个鲫鱼种群B.两个鲫鱼种群C.一个家鱼群落D.两个家鱼群落11、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知识点一种群和种群密度的概念 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 B.一个种群是不同生物个体的总和 C.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 2.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亩杂交水稻田的水稻年产量 B.某地区野兔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C.每平方米草地中青蒿的数量 D.某池塘中每立方米水体中鱼的数量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 3.[2019·河北邢台一模]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野生马铃薯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要做到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需要多次取样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4.[2019·河南商丘一中期中]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A.重捕时,捕获的带标记个体受伤死亡 B.带标记的个体警惕性提高而不易被再次捕获 C.初捕和重捕间隔的时间长短不一致 D.初捕和重捕的范围不一致 5.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被标记对象的生活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内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因此计算的结果偏小 知识点三种群的其他特征 6.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将在2050年达到最高值,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A.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B.现有人口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性别比例 7.[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联考]图L4-1-1表示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大的是() A B C D 图L4-1-1 8.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C.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减小 D.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9年,某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125275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 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125275 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D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种群的空间特征 D.形态特征 解析:形态特征是个体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100×100%=20%;若某动物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说明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D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样方内同种植物无论大小均需统计 解析: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一种植物进行调查;由于某些种群内个体数量众多,不能逐一计数,调查种群密度采用估算法;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是同种的全部个体,故应统计样方内所有的植物,否则会产生误差。 4.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解析:虽然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为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的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原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情况( A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