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5-高效液相 AF 方法综述

2005-高效液相 AF 方法综述

2005-高效液相 AF 方法综述
2005-高效液相 AF 方法综述

[作者简介] 柳洁(1965-),男,大学本科,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卫生化学检验和研究工作。【综述】

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柳 洁,何碧英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深圳 518054)

[摘要] 近10年来,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得到了不断改进和提高,尤其是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的获得、免疫亲和柱的应用、荧光增强技术的提高以及样品处理和分析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HP LC法成为最主要的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HP LC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食品

[中图分类号] O657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85(2005)07-0891-06

A rev i ew of HPLC m ethod for afl a tox i n s i n food products

L iu J ie,He B i2ying

(Nanshan Center f or D isease Contr ol and Preventi on in Shenzhen,Shenzhen518054,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HP LC method f or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was i m p r oved by the p r oducti on of s pecific antibodies f or aflat oxins,the use of i m munoaffinity colu mns as clean-up,the devel opment of the techniques f or increasing fluores2 cence intensity and the potential f or aut omati on in instru mentati on1HP LC method has already beco me the most accep ted method due t o it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other methods1HP LC app r oach f or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food p r oducts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1

[Key words] Aflat oxins;HP LC method;Food p r oducts

1 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黄曲霉毒素(Aflat oxin,AFT)是黄曲霉(A spergillus flavus)

和寄生曲霉(A 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代谢产物,是一组化学结

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氧杂萘邻

酮),图1为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化学结构。从图中

可看出,AF B1、B2类为甲氧基、二呋喃环、香豆素、环戊烯酮的

结合物,在紫外线下产生蓝紫色荧光;AFG1、G2类结构为甲氧

基、二呋喃环、香豆素和环内酯,在紫外线下产生黄绿色荧光;

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

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346,其热稳

定性非常好,分解温度为237℃~299℃,难溶于水,易溶于油、

甲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

等。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尤其是产生荧光的特性是建立特异性色谱分析方法的基础。现将近十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 样品前处理方法

黄曲霉毒素色谱分析过程一般包括:取样、制样、萃取(提取)、净化、浓缩、分离和测定。取样是分析测定的第一步,因为AFT在食品基质中的不均匀分布,能否取到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环节;制样则包含将固体样品打碎、

图1 主要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

研磨成细小颗粒以增加表面积,从而提高与萃取溶剂的有效混合;萃取和净化是去除杂质和干扰,从复杂基质中提取黄曲霉毒素以供测定之用。

211 样品萃取

萃取方法主要根据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AFT易溶于带极性的溶剂而不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一般使用几种有机溶剂的混合液,如甲醇、乙腈、丙酮、氯仿等;提取液中少量水可以湿润基质,增强有机溶剂在样品中的渗透能力,提高萃取效率,因此,通常采用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液作提取剂,例如,氯仿-水、甲醇-水或乙腈-水等;有时,可加入非极性溶剂除去脂肪,如正己烷等[1]。对于不同的食品基质应选择

合适的提取剂,Str oka等[2]对甲醇-水、乙腈-水和丙酮-水3种提取剂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乙腈-水溶液不适合于固体基质和水溶性成分高的基质,因为会吸收提取剂中的水分而使结果偏高,甲醇-水溶液和丙酮-水溶液则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尤其是甲醇-水溶液适用性更广,被推荐作为常用的提取剂。Cole和Dorner[3]比较研究了不同溶剂比例和溶剂量/样品量的不同比例在提取天然污染花生中AF B1、B2、G1、G2的萃取效率,试验采用甲醇-水(80+20)分别以2∶1、3∶1、5∶1的不同溶剂量/样品量比例,甲醇-水(60+40)以5∶1的溶剂量/样品量比例以及乙腈-水(90+10)分别以2∶1、4∶1的不同溶剂量/样品量比例进行萃取,实验发现,80+ 20比例的甲醇-水以3∶1的溶剂量/样品量比例和乙腈-水以2∶1的溶剂量/样品量比例进行萃取时,具有比其他溶剂组合更高的效率。Akiya ma等[4]对乙腈-水(90+10)以2∶1的溶剂量/样品量比例进行萃取的效果也进行了验证,认为适合于花生等干果样品的提取。Roch等[5,6]用丙酮-水(85+15)提取花生饼粉和花生糕点样品,平均回收率在8211%~10113%之间,并与采用氯仿-水作提取剂的AOAC(CB)方法进行了比较,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别,但前者比后者的萃取效率更高、使用溶剂更少、处理时间短,且不使用毒性大的氯仿,是一种更优选的方法;试验还比较了直接用丙酮-水提取样品和先用水将样品浆化再用丙酮提取2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浆化提取方法比直接提取方法的萃取效率更高,可多提取50%的AFT。Patey等[7]总结了由13个实验室验证的用乙腈-水(60 +40)提取花生酱的方法,分析认为,回收率与3个方面有关:一是从样品基质中定量提取的能力,二是从亲和柱中定量回收的能力,三是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减少操作损失的能力;不同的亲和柱对不同的溶剂系统有不同的适应性,方法使用乙腈-水提取花生酱比用其他溶剂如甲醇-水可获得更高的回收率。AOAC-I U P AC方法[8]采用甲醇-水(7+3)萃取玉米、花生和花生酱。Scholten和Spanjer[9]建立了一种分析阿月浑子核和壳的HP LC方法,它使用甲醇-水(60+40)以10∶1的溶剂量/样品量比例进行萃取,加入石油醚除脂,氯仿再提取;分析认为,试样制备的失误是分析过程失误的主要原因,由于AFT污染的不均匀性,最好将全部样品混匀研磨后再取样分析。B radburn等[10]评价了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丙酮-水溶液、甲醇-水溶液和丙酮-甲醇(1+1)水溶液提取玉米的测定结果;在每一个溶剂体系中,随着有机溶剂-水的比例从50 +50增加到80+20,被提取的量也相应增加,超过80+20比例即开始减少,在90+10比例时保持稳定;实验发现,丙酮-水溶液(80%)比甲醇-水溶液(80%)可多萃取27%的AFT, 80%的甲醇-丙酮(1+1)水溶液处于2者之中。

212 样品净化

样品净化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干扰物质。近十年在净化过程中最大的进步是固相萃取(SPE)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柱色谱(硅胶)方法和液-液分配方法正被固相萃取方法所替代;目前,常用的固相萃取柱除了一般的硅胶柱、弗罗里硅土柱、活性A l

2

O3柱、C18、C8、pH柱等以外,还有专门用于毒素分析的多功能净化柱(MFC)和免疫亲和柱(I A C)。

21211 固相萃取柱(SPE) SPE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效率高、节省溶剂等优点。Park等[11]采用的AOAC方法使用硅胶柱(Silica gel)净化玉米和花生酱的二氯甲烷萃取液,25m l苯-乙酸(9+1)和30m l乙醚-正己烷(3+1)淋洗除去杂质,二氯甲烷-丙酮(90+10)洗脱,HP LC测定其含量。Daradi2 most等[12]评价和比较了两种测定橄榄油的HP LC方法,方法A用Sep-Pak Silica针筒柱净化样品,分别经正己烷、无水乙醚和二氯甲烷淋洗,最后用氯仿-丙酮(9+1)洗脱;方法B用Aflap rep免疫亲和柱净化,乙腈洗脱。两种方法在回收率和精密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12%和8418%,检测限为218ng/kg和56ng/kg;方法A比方法B有更低的检测限、更好的精密度以及更低廉的柱成本。然而,使用硅胶柱进行纯化可能涉及到一些有害的溶剂如氯仿的使用。Van Eg mond等[13]报道了有25个实验室参加验证的推荐给欧共体(EC)采用的测定饲料的方法,试验采用Sep-Pak弗罗里硅土柱(Fl orisil)和C

18

柱2步净化,丙酮-水洗脱,用柱后碘衍生的HP LC法或2D-T LC法进行测定;研究指出,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分析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的照射,以避免AFT 的分解,二是玻璃器皿上的碱液残留也可能造成AFT的分解,三是净化后避免使用纤维素滤纸以免造成AFT的损失,四是要避免净化过程中空气进入Sep-Pak净化柱中。Nakaji m a 等[14]用Ka m i m ura等建立的方法,用Fl orisil柱对新鲜咖啡豆的氯仿-水萃取液进行净化,再用HP LC测定。Garner等[15]采用Silica-Fl orisil柱对净化后的大量调味品样液进行快速处理,结合紫外灯半定量测定,含量超过1ppb的样品再用HP LC测定。Sobolev等[16]研究了用一种氧化铝(A l2O3)柱对农产品的甲醇-水提取液进行净化、HP LC测定的方法,样品加标215~715ng/g,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回收率为80%~87%,最低检出限为110ng/g。Roch等[5,6]使用苯基(pH)柱对花生糕点样品提取液进行净化,pH柱预先用甲醇和水活化,上样后用水淋洗,氯仿洗脱,残渣用乙腈-水溶解供HP LC分析。

21212 多功能净化柱(MFC) W ils on和Romer[17]建立和开发了独特的真菌毒素多功能净化柱(Mycosep M FC),Mycosep M FC柱提供一种快速的一步萃取纯化方法,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与其它净化柱相反,它含有亲脂性(非极性)和电荷活性成分(极性),当样品提取液通过柱时,MFC柱保留样品液中的干扰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类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等,而让待测化合物通过,从而达到净化目的。试验用Romer公司的My2 cosep#224MFC柱对玉米、花生等十三种农产品进行纯化,样品用乙腈-水(9+1)萃取,过滤后直接上柱净化,净化液经TF A衍生后用HP LC分析,平均回收率为9716%,CV小于3%,检测限小于015ng/g,回收率明显高于I A C柱。Mycosep M FC的优点是非常简单快速,在10s内可一步完成净化过程,除去90%的杂质,这一点是与I A C和普通SPE净化不同的特点。Akiya ma等[18]选用了Mycosep#226、#228和Multisep #228MFC柱,对辣椒等几种调味品样品进行净化,加标10ng/g的回收率大于83%,检测限为015ng/g;结果显示,前段流出部分约1m l净化液的分析效果最好,回收率高和杂质干扰少。Akiya ma等[4]还选用了另3种M FC柱进行比较和研究,一种是Is olute M ulti m ode,另两种为Bond-Elut Certify和

Bond-Elut CertifyⅡ,试验对干果、玉米等样品进行净化,这3种M FC都能达到80%以上的回收率,且干扰峰较少,其中以Is olute Multi m ode柱的效果最好。

21213 免疫亲和柱(I A C) Scott和Trucksess[19]对免疫亲和柱(I A C)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报道。I A C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物材料中真菌毒素的分离和净化,I A C的制备是将特定毒素的抗体与活性固相载体结合,然后将固相载体混悬液填充进针筒柱而成;净化过程中,样液中的毒素与I A C中的抗体特异结合,杂质用水或水溶液除去,吸附的毒素用溶剂如甲醇洗脱;对于含量低的样品,I A C还具有浓缩净化作用,提高灵敏度;其主要优点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可除去绝大多数干扰物质,达到低的检测限(<1ng/g);还具有快速、溶剂使用少、可以自动化和再生利用的特点;缺点是柱成本高、商品化I A C仅适合几种毒素、有时需要加预柱净化;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较低的回收率可能与毒素的亲和力较低或结合的抗体不足有关;有时可能会发生干扰物质与抗体结合而导致不正确的结果。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商品化I A C有两种:一种是V ica m公司开发的Afl2 ap rep系列,另一种是B i ocode公司开发的Easi-Extract系列;其中,使用Aflap rep系列中的Aflatest P净化样品结合LC或荧光计测定的方法经国际间实验室验证已被采用作为AOAC标准方法[8]。D ragacci等[20]使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制备的I A C 快速分离纯化奶酪样品中的AF M1,方法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甲醇-水-正己烷(1+30+50)溶解提取液残渣,乙腈洗脱,最后用HP LC分析;与普通固相柱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 I A C柱明显要好,仅有AF M1峰而无干扰;尤其当含量水平较低时,使用I A C柱可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平均回收率为75%,最低检出限为0102μg/kg。Garner等[15]采用I A C柱净化除去调味品中的色素等干扰物质,可得到无杂峰的色谱图,提高了检测灵敏度。Str oka等[21,22]使用亲和柱分离花生酱、阿月浑子果、无花果、辣椒粉和婴儿食品,柱后溴法衍生, HP LC分析。Pears on等[23]也建立了用I A C净化阿月浑子果、腰果样品的HP LC方法。I A C柱对液体牛奶的净化尤其有效,因为液体样品不用提取可直接通过亲和柱净化,洗脱液很干净无杂质峰。Farja m等[24]使用免疫亲和预柱对脱脂牛奶中的AF M1进行在线HP LC分析,试验在免疫预柱前加装一种膜透析单元可有效去除损害I A C柱活性的干扰物质,免疫亲和预柱可重复使用70次而未见其分离净化性能有降低;通过泵和管路将膜透析单元、免疫预柱和C

18

预柱、分析柱、检测器连接起来,可实现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的全自动在线操作。在D ragacci等[25]、Tuinstra等[26]报道的多个实验室的验证试验和I oannou-Kakouri等[27]的试验中,牛奶样品经加热离心除去脂肪层后,直接用I A C柱净化处理,HP LC测定,平均回收率大于74%,色谱图干净,几乎无杂峰。Scott等[28]将啤酒脱气后直接通过I A C柱净化,甲醇洗脱。应用I A C柱的样品前处理自动化操作在一些实验室得到研究和应用,N iedwetzki等[29]、Shar man和Gilbert[30]、Car man等[31]和U rano等[32]使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对样品进行自动化净化操作,实现了I A C净化和进样分析测定的自动化过程。

3 检测方法

早期实验研究中使用的正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测定的HP LC方法已被现代的反相色谱分离和荧光检测器测定的HP LC方法所取代,并得到普遍应用和发展[1]。反相HP LC方

法具有同时分离、分析样品中AF B1、B2、G1、G2的功能和快速、高效、灵敏、定量准确的优点,而且不受样品的沸点、热稳定性和分子量等的限制;荧光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峰少的优点,因此,使用荧光检测器的反相HP LC法已经成为检测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测定方法。B1和G1的荧光强度较弱,直接测定会影响其灵敏度和准确度,而衍生可增强B1和G1的荧光强度;常用的衍生方法有:柱前三氟乙酸衍生方法、柱后碘衍生方法、柱后溴衍生方法、环状糊精衍生方法。311 柱前三氟乙酸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二呋喃环上的双键结构在酸性溶液中很容易水解,转化为富含羟基的衍生物B

2A

和G

2A

,这个反应被用作为柱前的衍生方法;三氟乙酸(TF A)作柱前衍生试剂的方法已被采纳作为AOAC标准方法[33]。Akiya ma等分别建立和开发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多功能净化柱同时分离净化和测定调味品中[18]、干果和玉米中[4]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HP LC方法。方法采用乙腈-水(9+1)萃取样品,MFC

柱净化,在进样前用三氟乙酸将B1和G1衍生为B

2A

和G

2A

,乙腈-甲醇-水(50+150+300)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测定;调味品样品加标10ng/g,回收率为80%~85%,最低检出限为015ng/g;花生、阿月浑子果、杏仁、腰果和玉米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102%,最低检出限为0101ng/g。Scott等[28]建立了一种测定啤酒中B1、B2、G1和G2的HP LC方法,方法使用水-乙腈-甲醇(83+815+815)作流动相,啤酒样品直接过I A C净化,三氟乙酸衍生,水-乙腈(9+1)为进样溶剂;样品中B1、B2、G1和G2的回收率分别为90%~104%、94%、84%~87%和89%,B1和G1检测限为19~20ng/L,B2和G2检测限为15~16ng/L。柱前TF A衍生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不需购买附加设备的优点,在一些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Pears on等[23]建立了用I A C净化、柱前TF A衍生、荧光检测器测定阿月浑子果、腰果样品的HP LC方法。试验采用乙腈作为I A C的洗脱溶剂和样品的进样溶剂,是由于它能满足AFT与TF A试剂的衍生反应,而甲醇不适合作为进样溶剂,因为它不能获得好的重现性结果,可能是甲醇对TF A的衍生反应有干扰;样品加标10ng/g,回收率为79%~106%,最低检出限为2ng/g。Park等[11]报道了有10个实验室参加的对AOAC-I U P AC方法990133的验证结果:样品用甲醇-011N 盐酸(4+1)提取,正己烷除脂,二氯甲烷再萃取,硅胶柱净化,

柱前TF A衍生、反相C

18

柱分离、水-乙腈-甲醇(700+170+ 170)作流动相;该方法适合于玉米、花生和花生酱中总AFT含量>13ng/g或B1含量>5ng/g的样品的测定。Nakaji m a 等[14]应用柱前TF A衍生、反相HP LC法对新鲜咖啡豆进行分析,AF B1的检测限为2ng/kg。Daradi m ost等[12]应用柱前TF A衍生法分析了橄榄油中的AF B1。柱前TF A衍生方法的

主要缺点是B

2A

和G

2A

衍生化合物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甲醇中,因此,应避免使用甲醇溶液而采用乙腈溶液作进样溶剂,并尽快测定[33]。

312 柱后碘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柱前衍生会给分析过程多增加一个步骤,因此,采用

柱后碘衍生的方法得到开发、应用和发展。用泵将饱和的碘溶液通过不锈钢或PTFE反应管和T型接头加入到柱后流动相中,即可达到衍生反应的目的;通过衍生反应,B1和G1的灵敏度将比衍生前提高25~50倍[33]。Roch等[34]对柱前TF A 衍生法和柱后碘衍生法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8个水平各5个平行样品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柱前TF A衍生法的检测限为B1:111μg/kg和B2:013μg/kg,柱后碘衍生法为B1: 115μg/kg和B2:018μg/kg;柱后法的平均回收率比柱前法稍微低一些,但都在90%以上,2者无显著性差异;分析指出,尽管2种衍生方法的结果差别不大,但柱后法比柱前法的优点是少用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的试剂(如TF A),不需要在通风橱里操作,容易实现分析的自动化。Trucksess等[8]主持了一项有20个实验室参加的AOAC-I U P AC协作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柱后碘衍生和反相HP LC技术,玉米、花生和花生酱样品用甲醇-水(7+3)提取,I A C柱净化,甲醇洗脱,水-乙腈-甲醇(3+1+1)作流动相,HP LC测定;样品加标10、20和30ng/g3个水平的回收率分别是81%、81%和83%,室内精密度和室间精密度都是可以接受的,该方法已被AOAC-I U2 P AC采纳作为标准方法。Scudamore等[35]建立了一种测定家庭宠物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I A C净化、柱后碘衍生的反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多柱串联I A C净化,B1、G1的检测限为1μg/kg,B2、G2的检测限为015μg/kg。Beaver等[36]比较了柱后碘衍生荧光测定的LC方法和AOAC C B的T LC方法,试验对35份玉米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相关系数为0199,表明2个定量方法的测定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柱后碘衍生方法的主要缺点是:维持流动相稳定的时间过长(至少1h)、需要加热控制反应温度、与碘化物的长期接触使得柱后蠕动泵、连接管的物理和机戒状况恶化而导致性能下降、需要每日制备新鲜的饱和碘溶液和配置两个泵等[37]。

313 柱后溴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由于柱后碘衍生方法存在的诸多缺点,K OK和其合作者[33]创建了柱后溴衍生法,使用电化学发生系统(Kobra池)来产生溴,其灵敏度与碘衍生法相同。溴是比碘更强的一种氧化剂,它与AFT的反应效率更高,用较低浓度的溶液就可达到与较高浓度的碘溶液产生同样的效果。由于溴比碘更不稳定,不能作为溶剂直接加入到流动相中,必须采用电化学法在线产生的溴来实现。与碘衍生方法相比,溴衍生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第二个泵,减少了昂贵的设备,不需每日制备饱和碘溶液,日常运行和维护容易;缺点是需增加一个电化学Ko2 bra池。K OK的方法采用反相C18柱及含1mmol/L溴化钠和1mmol/L硝酸的水-甲醇-乙腈(13+7+4)流动相来完成色谱分离,反应管以流速015m l/m in提供4、8和24s的反应次数,报导的检测限B1和G1为0104ng,B2和G2为0102ng。除Kobra池外,另一种使用过溴化吡啶溴(P BP B)提供稳定溴溶液的柱后溴衍生法得到开发和应用。Garner等[15]建立了一种I A C净化、柱后P BP B衍生、HP LC自动化分析测定辣椒粉、姜粉、黑胡椒粉和小茴香等调味品的方法;试验加标回收率均在70%以上,对多种样品重复测定的RS D为212%~417%,检测限为0106ppb。P BP B衍生法相对以前使用的碘衍生方法有很大改进和提高,它不需要太久的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即可提供稳定的衍生反应溶液;并且,AFT衍生物产生的

色谱峰更窄更高,响应信号好,灵敏度更高;P BP B衍生法的另一优点是不需要电化学溴衍生法那样昂贵的仪器。Str oka 等[21,22]分别报道了有十几个欧洲实验室参加的对两个HP LC 方法的验证试验结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2种方法均采用甲醇-水提取、I A C净化、柱后溴衍生、荧光检测器测定。第一个方法[22]是测定花生酱、阿月浑子果、无花果和辣椒粉的AOAC方法,流动相为水-乙腈-甲醇(6+2+3),柱后衍生可以用P BP B衍生法或电化学(Kobra)溴衍生法,总AFT加标回收率为71%~92%,RS D r为5%~23%,RS DR为14%~34%,该方法适合于总AFT含量>214ng/g和B1含量>1ng/g的样品的测定;另一个方法[21]是测定婴儿食品中B1的AOAC方法,柱后衍生中多数实验室选择了用P BP B衍生法;加标回收率为92%~101%,RS2 D r为315%~14%,RS DR为9%~23%。

314 环状糊精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由于卤化物柱后衍生方法的这些缺点,环状糊精(Cycl o2 dextrins,CD)作为增加荧光强度的衍生剂被用于AFT检测的研究已有报道。环状糊精是一种手性环形结构的低聚糖,含有6~8个葡萄糖单元,它巨大的空腔结构能与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结合,与B1和G1的复合物能增强荧光的强度[1]。Ce2 peda等[37]采用环状糊精代替卤化物进行了柱后衍生效果的研究,试验采用一个蠕动泵和一个小型混合器通过不锈钢反应管与色谱柱出口和检测器相连接,选用四种环状糊精α-C D、β-C D、DMβ-C D和γ-CD进行柱后衍生,衍生试剂浓度为0101mol/L,流速1m l/m in,全部分析时间在15m in以内。试验结果显示,DMβ-C D和β-CD最适宜作为B1和G1的衍生试剂,其中,以DMβ-CD对荧光强度的提高最大,衍生后B1和G1的荧光响应信号分别是未衍生的4512倍和7011倍,是用β-CD衍生结果的217倍;用DMβ-CD和β-CD衍生后,方法的检测限分别是B1:4、9μg/L,G1:6、20μg/L,而未用C D衍生的检测限分别是B1:125μg/L、G1:200μg/L。Chia2 var o等[38]改变常规做法,将环状糊精作为荧光增强剂直接加入到流动相中,从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HP LC方法。试验选用了3种环状糊精:β-CD-Su、D I M E B和β-CD,流动相为甲醇-水,将环状糊精用水溶解后再与甲醇混合;柱温40℃,分析时间少于10m in;研究结果显示,β-C D-Su对B1和M1的荧光增强作用最大,荧光响应信号分别增加了2715和3倍,而D I M E B对G1的增强效果最好,增加了21倍;B1、B2、G1、G2的检测限<013μg/kg,M1检测限<010005μg/kg。

315 自动化在线-高效液相色谱法

自动化在线分析是HP LC方法的一大特点和发展趋势,目前,许多实验室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报道。U rano等[32]建立了一种自动化的亲和柱在线净化、C

18

柱分离、柱后电化学溴衍

生、荧光计测定的色谱方法,试验在C

18

分析柱前加装一根可再生的I A C柱以分离除去干扰成分,通过自动切换阀和泵实现自动在线分析,玉米和花生样品加标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85%左右,C V小于18%。目前,商品化自动化样品前处理系统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如W aters公司的M illilab1A worksta2 ti on、Zy mark公司的Bench mate、Zy mate I r obot以及Gils on公司

的ASPEC等,能自动完成吸液、稀释、加试剂或加样、称重、混匀、过滤、固相萃取以及进样等功能,与HP LC的结合使用可自动完成全部分析过程[19]。N ied wetzki等[29]将Zy mark Bench2 mate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工作站和柱后碘衍生的HP LC测定方法结合应用,建立了测定干果类食品的自动化HP LC分析方法;B1、B2、G1、G2加标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415%、6412%、8317%、3417%,RS D为1510%、1313%、1211%、3119%。自动分析的测定结果与人工分析的结果相比较,回收率较高、重现性较好,原因在于自动化仪器能精密控制加样、冲洗、洗脱流速和量,维持一种稳定的、缓慢的流速。此外,自动化分析的优点还有:高的可信度结果、净化效率高、无需看守的样品前处理和最佳的在线进样、更少接触有害溶剂、较低的检测限等;主要缺点是,一旦分析过程出现问题,整个自动化流程将停止直到分析者发现问题,由此可能造成更多时间和财力的浪费。Shar man和Gilbert[30]也对这种自动化分析系统进行了应用和报道,试验使用Gils on ASPEC自动固相萃取系统,对系统操作软件进行了修改以适应I A C柱的使用,样品用乙腈-水提取、过滤后,从I A C柱活化开始到进样分析全部由ASPEC系统自动化完成,通过测定花生酱标准样品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评估,C V为511%,测定值与标准样品参考值非常符合,系统稳定可靠,在半年的研究工作中测定2000个样品未出现仪器故障和软件问题。Car man等[31]的试验采用了Zy2 mate I r obot样品前处理和分析自动化仪器系统测定食品中的AFT含量,玉米和花生酱样品加标的平均回收率大于85%,牛奶样品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78%;不同时间重复性测定的CV 基本都小于10%;该方法与AOAC CB方法进行比较,10份样品中的8份的测定结果在25%的偏差范围内,两者具有很好的符合性。这套全自动化制样和分析系统适合于大量样品的筛检测定。

4 结语

近10年来,色谱分析技术的主要进步有2方面:一是I A C 净化中所需特异性抗体的研制成功和获得,二是AFT荧光强度增强技术的进步,如柱后溴衍生法等。未来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建立快速、精确、可靠和容易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将在5个方面突破:一是光学系统的提高;二是应用数理和软件方面的进步[39];三是改进和提高取样、次取样技术;四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无害化的、反应快速而稳定的衍生剂,如使用环状糊精包合物等[40];五是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I A C的再生利用和净化步骤的自动化等[19]。随着流动相技术、柱技术和检测器技术的进步,食品中AFT的日常检测将会达到皮克级水平,未来的测定方法将更为灵敏、准确。

[参考文献]

[1]Jai m ez J,Fente CA,Vazquez B I,et al1App licati on of the assay of afla2

t oxins by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 on in food a2 nalysis[J]1J Chr omat ogr A,2000,882:1-101

[2]Str oka J,Petz M,Joerissen U,et al1I nvestigati on of vari ous extractants

f or the analysis of aflat oxin B1in different food and feed matrices[J].

Food Addit Conta m,1999,16(8):331-81[3]Cole RJ,Dorner J W1Extracti on of aflat oxins fr om naturally conta m ina2

ted peanuts with different s olvents and s olvent/peanut rati os[J]1J AOAC I nt,1994,77(6):15091

[4]Akiyama H,Chen D,M iyahara M,et al1Si m p le HP LC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ixins B1,B2,G1,and G2in nuts and corn[J]1J Food Hyg Soc Japan,1996,37(4):1951

[5]Roch OG,B lunden G,Coker RD,et al1The devel opment and valida2

ti on of a s olid phase extracti on/HP LC method f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gr oundnut meal[J]1Chr omat ographia,1992,33(5/6): 2081

[6]Roch OG,B lunden G,Coker RD,et al1The validati on of a s olid phase

clean-up p r ocedure for the analysis of aflat oxins in gr oundnut cake u2 sing HP LC[J]1Food Chem istry,1995,52:93-981

[7]Patey AL,Shar man M,Gilbert J1L iquid chr omat ographic deter m ina2

ti on of aflat oxin levels in peanut butters using an i m munoaffinity col2 umn cleanup method:internati onal collaborative trial[J]1J A ss oc Off Anal Che m,1991,74(1):76-811

[8]Trucksess MW,Stack ME,Neshei m S,et al1I m munoaffinity column

coup led with s oluti on fluor ometry or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postcolumn derivatizati on f or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corn,peanuts,and pea2 nut butter:collaborative study[J]1J A ss oc Off Anal Che m,1991,74

(1):81-881

[9]Scholten J M,Spanjer MC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B1in p istachi o

kernels and shells[J]1J AOAC I nt,1996,79(6):1360-13641 [10]B radburn N,Coker RD,Je wers K,et al1Evaluati on of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 ons of aqueous acet one,aqueous methanol and a2 queous acet one:methanol(1∶1)t o extract aflat oxin fr om naturally conta m inated maize[J]1Chr omat ographia,1990,29:435-4401 [11]Park DL,Neshei m S,Trucksess MW,et al1L iquid chr omat ographic

method for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B1,B2,G1,and G2in corn and peanut p r oducts:collaborative study[J]1J A ss oc Off Anal Che m, 1990,73(2):2601

[12]Daradi m ost E,Marcaki P,KoupparisM1Evaluati on and validati on of

t w o fluor ometric HP LC methods f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B1 in olive oil[J]1Food Addit Contam,2000,17(1):65-731 [13]Van Eg mond HP,Heisterka mp S,Paulsch W E1EC-collaborative

study on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B1in ani m al feeding stuffs [J].Food Addit Conta m,1991,8(1):17-291

[14]Nakaji m a M,Tsubouchi H,M iyabe M,et al1Survey of aflat oxin B1

and ochrat oxin A in commercial green coffee beans by high-perfor m2 ance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linked with i m munoaffinity chr omat ogra2 phy[J]1Food Agric I m munol,1997,9:77-831

[15]Garner C,W hattam MM,Tayl or PJ,et al1Analysis of United King2

dom purchased s p ices f or aflat oxins using an i m 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p r ocedure f oll owed by high-perf or mance liquid chr omat o2 graphic analysis and post-column derivatisati on with pyridinium br o2 m ide perbr om ide[J]1J Chr omat ogr,1993,648(2):485-4901 [16]Sobolev VS,Dorner J W1Cleanup p r ocedure f or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2

t oxins in maj 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by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J].J AOAC I nt,2002,85(3):642-51

[17]W ils on T J,Ro mer T R1U se of the Mycosep multifuncti onal cleanup col2

u mn f or liquid chr o mat ographic deter min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agricul2 tural pr oducts[J]1J A ss oc Off Anal Che m,1991,74(6):951-9561 [18]Akiya ma H,Goda Y,Tanaka T,et al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B1,B2,G1and G2in s p ices using a multifuncti onal column clean-

up[J]1J Chr omat ogr A,2001,932(1/2):153-1571

[19]Scott P M,Trucksess MW1App licati on of i m munoaffinity columns t o

mycot oxin analysis[J]1J AOAC I nt,1997,80(5):9411

[20]D ragacci S,Gleizes E,Fre my J M,et al1U se of i m munoaffinity chr o2

mat ography as a purificati on step f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M1 in cheeses[J]1Food Addit Conta m,1995,12(1):59-651 [21]Str oka J,Anklam E,Joerissen U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B1in ba2

by food(infant for mula)by i m 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postcolumn br om inati on:collaborative study [J].J AOAC I nt,2001,84(4):1116-11231

[22]Str oka J,Ankla m E,Jorissen U,et al1I m 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2

up with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using post-column br om inati on for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peanuts butter,p istachi o paste,fig paste,and pap rika powder:collaborative study[J]1J AOAC I nt, 2000,83(2):3201

[23]Pears on S M,Candlish AA,A idoo KE,et al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2

in levels in p istachi o and cashew nuts using i m 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with HP LC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 on[J]1B i otechnol Tech,1999,13(2):97-991

[24]Farja m A,van de Merbel NC,N ie man AA,et al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M1using a dialysis-based i m munoaffinity samp le p retreat2 ment system coup led on-line t o liquid chr omat ography[J]1Reusable

i m munoaffinity columns1J Chr omat ogr,1992,589(1-2):141-91

[25]D ragacci S,Gr oss o F,Gilbert J1I m 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with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for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M1in liquid m ilk:collaborative study[J]1J AOAC I nt,2001,84(2):4371 [26]Tuinstra LG,Roos AH,van Trij p J M1L iquid chr omat ographic deter2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M1in m ilk powder using i m munoaffinity columns for cleanup:interlaborat ory study[J]1J AOAC I nt,1993,76(6): 1248-541

[27]I oannou-Kakouri E,Christ odoulidou M,Christ ou E,et

al1I m munoaffinity column/HP LC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M1in

m ilk[J]1Food Agric I m munol,1995,7(2):131-1371

[28]Scott P M,La wrence G A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beer[J]1J

AOAC I nt,1997,80(6):12291

[29]N iedwetzki G,Lach G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 in f ood by use of an

aut omatic work stati on[J]1J Chr omat ogr A,1994,661(1/2):175-1801[30]Shar man M,Gilbert J1Aut omated aflat oxin analysis of f oods and ani2

mal feeds using i m 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and high perfor m2 ance liquid chr omat ographic deter m inati on[J]1J Chr omat ogr,1991, 543(1):220-51

[31]Car man AS Jr,Kuan SS,W are G M,et al1Robotic aut omated analysis

of foods f or aflat oxin[J]1J AOAC I nt,1996,79(2):456-641 [32]U rano T,TrucksessMW,Page S W1Aut omated affinity liquid chr oma2

t ography syste m for on-line is olati on,separati on,and quantit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methanel-water extracts of corn or peanuts[J]1J Agric Food Che m,1993,41(11):1982-19851

[33]Kok W T1Derivatizati on reacti ons f 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by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 on[J]1J Chr omat ogr B,1994,659:127-1371

[34]Roch OG,B lunden G,Haig DJ,et al1Deter m inati on of aflat oxins in

gr oundnut meal by high-perf or mance liquid chr omat ography:a com2 paris on of t w o methods of derivatisati on of aflat oxin B1[J]1B r J B i2 omed Sci,1995,52(4):312-61

[35]Scuda more K A,Het m anskiMT,Nawaz S,et al1Deter m inati on of my2

cot oxins in pet foods s old for domestic pets and wild birds using linked -column i m munoassay clean-up and HP LC[J]1Food Addit Cont2

a m,1997,14(2):175-1861

[36]Beaver R W,W ils on DM,Trucksess MW1Comparis on of postcolumn

derivatizati on-liquid chr omat ography with thin-layer chr omat ogra2 phy for aflat oxins in naturally contam inated corn[J]1J A ss oc Off Anal Che m,1990,73(4):5791

[37]Cepeda A,Franco C M,Fente CA,et al1Postcolumn excitati on of af2

lat oxins using cycl odextrins in liquid chr omat ography for food analysis [J]1J Chr omat ogr A,1996,721(1):69-741

[38]Chiavar o E,Dall′A sta C,Galaverna G1New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 omat ographic method t o detect aflat oxins in food and feed with cy2 cl odextrins as fluorescence enhancers added t o the eluent[J]1J Chr o2 mat ogr A,2001,937:31-401

[39]Str oka J,Ankla m E1Ne w strategies f or the screening and deter m ina2

ti on of aflat oxins and the detecti on of aflat oxin-p r oducing moulds in

f ood and feed[J]1Trends anal chem,2002,21(2):90-951

[40]Holcomb M,W ils on DM,TrucksessMW,et al1Deter m inati on of af2

lat oxins in food p r oducts by chr omat ography[J]1J Chr omat ogr,1992, 624:341-3521

(收稿日期:2005-03-25)

(上接第880页)

落总数lg x=lg x±01042。

以第一个测试样品为例,平行样测试结果614×103cfu/g 和712×103cfu/g的l og值平均值为318318,该测试样品菌落总数的l og值为318318±01039,分布于317928~318708之间,取反对数,其结果分布于6205~7427cfu/g之间;基于本次测试方法所得的不确定度,第一个测试样品菌落总数的测试结果可估算为6200~7400cfu/g之间。

将20个样品的平行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其菌落总数95%可信区间为(5743~6874cfu/g)。在以后的检测过程中,可以选择某产品的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合并样本标准差的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本文承蒙沈宗林主任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张霞1微生物检验中不确定度的评定[J]1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4(13):141-1421

[2]G B/T478912-20031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S]1

(收稿日期:2005-0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操作。 责任者:QC主任,设备使用人员。 规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1 ?定义及概述: 1.1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留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1.2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1.3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或紫外一可见检测器。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3. 操作前的准备: 3.1流动相的制备: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的高纯水。对规定PH值的流动相,应使用精密PH计进行调节。配制好的流动相应通过0.45a m。适宜的滤膜滤过,用前脱气。应配制足量的流动相及时待用。 3.2供试溶液的配制:供试品用规定溶剂配制成供试溶液。定量测定时, 对照品溶液和样品供试溶液均应分别配制2份。供试溶液在注入色谱仪前,一般应经0.45a m适宜的滤膜滤过。必要时,在配制供试溶液前,样品需经提取净化,以免对色谱系统产生污染。 3.3检查上次使用记录和仪器状态:检查色谱柱是否适用于本次试验,色谱柱进出口位置是否与流动相的流向一致,原保存溶剂与现用流动相能否互溶,流动相的PH值与该色谱柱是否相适应,仪器是否完好,仪器的各开关位置是否处于关断的位置。 4操作: 4.1泵的操作; 用流动相冲洗滤器,再把滤器浸入流动相中,启动泵。打开泵的排放阀,用专用注射器从阀口抽出流动相约20ml,设置高流速(9ml/min)或用冲洗键PURGE进行充泵排气,观察出口处流动相呈连续液流后,将流速逐步回零或停止(STOP冲洗,关闭排放阀。 4.1.3将流速调节至分析用流速,对色谱柱进行平衡,同时观察压力指示 应稳定,用干燥滤纸片的边缘检查柱管各连接处应无渗漏。初始平衡时间一般约需30分钟,如为梯度洗脱,应在程序器上设置梯度状态,用初始化比例的流动相对色谱柱进行平衡。 4.2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的操作。 4.2.1开启检测器电源开关,选择光源(氘灯或钨灯),选定检测波长,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张良晓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良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 摘 要 本文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含量测定等药物分析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应用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药物分析;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H igh -Perfo r m ance L iqu id Ch rom a tog rap hy ,H PL C )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80%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液相色谱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液液分配色谱、液固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排斥色谱(或凝 胶渗透色谱)[1] 。高效液相色谱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含量测定、组成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2]。 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占主要地位。据美国药典22版载,H PL C 在含量测定方法中位居第一。其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自动化、适用范围广、组分易回收、样 品处理较简单[3] 。本文在按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1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常规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中的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常被作为常规分析和检验方法。近年来在这 个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刘树业.等[4] 为时刻监控治疗肝癌时的抗癌药物剂量即血中的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采用紫外-H PL C 法对血中和组织中的阿霉素浓度进行分析.用U V -240紫外分光光度计,B ECK M AN 332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反向色谱法.秦.等[5]针对近几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公布的禁用表中新增药物及一系列利尿剂的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及回收率,研究了几种药物的排泄情况;建立了同时分析13种利尿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检出限小于5ng 。左雄军.等[6]用0.02m o l L 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用磷酸调pH 值至7)和甲醇(含2%乙酸和0.25%庚烷磺酸钠)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了脂性油膏药物中黄芩甙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本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黄芩甙的平均回收率为103.7%。张晓青.等[7]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唑来膦酸及其有关化合物的色 子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J ].北京大学学报,2000, 36(4):525-530. [3] 王贵.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及稀土元素演化 模式与环境记录[D ].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2003.[4] 廉雪琼.广西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J ]. 海洋环境科学,2002,21(3):39~42. [5] 李任伟.沉积物污染和沉积环境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13(4):398~40 [6] 柳林,许世远,陈振楼,余佳.上海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 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J ].上海地质,2000,(1):1-5. [7] 腾彦国,庹先国,倪师军,张成江.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 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 25(2):7-9. [8] 刘文新,栾兆坤,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 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学报,1999,19(2):206-211. [9] 刘芳文,颜文,王文质,古森昌,陈忠.珠江口沉积物重 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 ].海洋环境科学,2002,21(3):34-38. [10] 许金生,冯泳兰,袁亚莉,邓健,陈文.大源渡库区表层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J ].环境化学,2002,21(1):100-102. 第一作者简介:王贵(1961-),男,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工作。 The a ssess m en t of heavy m eta l pollution for the sed i m en ts of J i aozhou Bay W A N G Gu i ,YA O D e (Chem istry D epartm en t ,B ao tou T eacher’s Co llege ,B ao tou ,Inner M ongo lia 014030) (Co 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 ent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 niversity of Techno logy ,Zibo ,Shandong 255091)Abstract :Po ten tial eco logical risk (R I )and Geoaccum u lati on index (Igeo )w ere ap lied fo r heavy m etal po llu ti on assess m en t in J iaozhou B ay .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m iddle level po llu ti on s w ere ex isted in J iaozhou B ay .T he Igeo indexes w ere from 1to 4and R I values w ere m o stly betw een 100 ~300.A h igher R I value of abou t 600w as app eared in the sedi m en ts of H ai po R iver estuary ,w h ich show ed a com p aratively heavier po llu ti on ex ist there .T he con sequence of po ten tial eco logical risk fo r heavy m etals w as Cd >Pb >Cu >A s >Zn . Key words :J iaozhou B ay ;sedi m en t ;heavy m etal ;po llu ti on ass ;ess m en t 收稿日期:2005年6月28日 3  2005年第7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 摘要: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等方面具体应用以及展望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药物分析;联用技术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d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drug discrimination, drug impurity test,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pharmaceutical analysis,hyphenated techniques 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HPLC在国内和国外的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发展速度也很快,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HPLC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HPLC 在药物的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有效成分及含量的测定[1];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1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在药物鉴别中的应用 在HPLC 法中,药物组分的保留时间与其结构和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药物由于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色谱图上的出峰顺序不同,是定性的重要参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应用广泛,本文对其在药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分析;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HPLC)是一项柱色谱分离技术,因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自动化、适用范围广、组分易回收、样品处理较简单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测定。随着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的联用技术的发展,HPLC的应用将愈加广泛[1]。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中的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常被作为常规分析和检验方法[2]。近年来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多,陈英红等通过对人参糖肽注射液中多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组成糖分析,建立了人参糖肽注射液特征图谱。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高,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有效控制人参糖肽注射液的质量,同时可作为酸性杂多糖的测定方法。陈金泉等建立

抗艾滋病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喷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HPLC快速检测方法。采用同一色谱体系实现对四种药物的分析,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这些研究充分利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的特点。 二、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测定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的分析方法,其作为药物分析中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的重要方法。 (一)在鉴别中的应用。HPLC用于药物鉴别时,一般规定按供试品含量测定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行实验。要求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一致。在HPLC法中,保留时间与组分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是定性的参数。如头抱拉定、头孢噻酚钠等头孢类药物以及地西泮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等多种药物均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 (二)在有关物质检查中的应用。目前药品的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容量分析法等多种。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HPLC 分离效果佳分离速度快的特点使其成为最主要的检测有关 物质的方法。 (三)在药物(含中药)成分含量测定上的应用。在药物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由于其专一性,灵敏度高,快速简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及流程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及流程 高效液相色谱以经典的液相色谱为基础,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过程。通常所说的柱层析、薄层层析或纸层析就是经典的液相色谱。所用的固定相为大于100um的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等)。这种传统的液相色谱所用的固定相粒度大,传质扩散慢,因而柱效低,分离能力差,只能进行简单混合物的分离。而高效液相所用的固定相粒度小(5um-10um)、传质快、柱效高。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近年来,在保健食品功效成分、营养强化剂、维生素类、蛋白质的分离测定等应用广泛。世界上约有80%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HPLC来分析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 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废液流入废液瓶。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 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 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一)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并通过供试品的制备、标准品的选择、结果分析方法来阐述中药指纹图谱的应用现状,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中现有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中药指纹图谱ApplicationandAnalysisofFingerprin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HPLC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theapplicationoffingerpri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HPLCto thequalitycontrol.Italsoreviewedtheactualityoffingerprin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roughth epreparationforsample,thechoiceforstandardsample,andthemethodofresultanalysis.Thenpointed outthemainproblemsatpresentandtheprospectivefutureinapplicationoffingerprintof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byHPLC. Keywords:HPLC;Fingerpri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当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国内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首先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可以提供指纹图谱以证明产品质量的一致。欧共体也将指纹图谱监控技术应用于植物药质量控制〔1〕。我国自20000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国药管注〔2000〕348号)以来,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热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到2002年末,所有申报的中药注射剂均应有相关的指纹图谱资料,包括中药原料、提取物、产品3种图谱,3种图谱的峰形必须有较大的相关性,否则不予受理〔2〕。 1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鉴别手段,用以对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整体性”是指完整地比较色谱的特征“面貌”;“模糊性”强调的是对照品与待测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3〕。指纹图谱一般包含两层含义:1.必须反映出该药材(或成药)有别于其他任何物质;2.对于中药材,指纹特征还能反应出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对于中成药,则能反映出同一产品不同批次间的质量差异,差异越小说明药材(或成药)的稳定性越好〔4〕。 2HPLC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情况 文献分布表明,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始于1993年,从1993~1999年共发表11篇〔5〕,指纹图谱的研究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而从2000年开始,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文献呈直线上升趋势,尤以近2年发展最快,与指纹图谱相关的文献报道就有上百篇,其中又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的指纹图谱居多,高效液相色谱以其应用的广泛性,检测的精确性成为控制中药质量最主要的检测方法。至今已有50种中药材,21种中成药运用HPLC法测定其指纹图谱并发表。 据文献统计,目前已对下列中药材运用HPLC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枸杞、柴胡、新疆雪莲、夏天无、延胡索、白芍、白鲜皮、板蓝根、补骨脂、黄芩、赤芍、川东獐牙菜、川芎、刺五加、大黄、丹参、当归、地黄、茯苓、麻黄、甘草、葛根、马甲、红车轴草、红花、厚朴、怀牛膝、鸡血藤、金银花、绿衣枳实、密花石斛、牛膝、秦艽、人参、西洋参、忍冬、山银花、山楂、芍药、水蔓菁、乌拉尔甘草、五味子、石斛、仙茅、旋覆花、淫羊藿、三七、泽泻、栀子、西红花。中成药中采用HPLC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的有:咳必安胶囊、灯盏花素注射液、白屈菜注射液、板蓝根颗粒、补肾方、川芎制剂、丹参注射液、丹参葡萄糖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红景天注射剂、黄连解毒汤、脉络宁注射液、人参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概述

此帖与GC版的对应,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了解LC 主要内容包括: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概述 2.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介绍(1——13楼) 3. 高压液相色谱HPLC发展概况、特点与分类 4. 液相色谱的适用性 5.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概述 以高压液体为流动相的液相色谱分析法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其基本方法是用高压泵将具有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的样品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进行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信号或进行数据处理而得到分析结果。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样品不需气化,只需制成溶液即可)、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在《中国药典》中有5 0种中成药的定量分析采用该法,已成为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固定相不同可分为液-液色谱法和液-固色谱法;按色谱原理不同可分为分配色谱法(液-液色谱)和吸附色谱法(液-固色谱)等。 目前,化学键合相色谱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液-液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上,形成的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相,不易流失是其特点,一般认为有分配与吸附两种功能,常以分配作用为主。C18(ODS)为最常使用的化学键合相。 根据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不同,液-液色谱法又可分为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当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正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极性物质的分离分析;当流动相

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反相色谱法,主要用于非极性物质或中等极性物质的分离分析。 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采用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系统组成: (一)高压输液系统 由贮液罐、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过滤器、梯度洗脱装置等组成。 1.贮液罐 由玻璃、不锈钢或氟塑料等耐腐蚀材料制成。贮液罐的放置位置要高于泵体,以保持输液静压差,使用过程应密闭,以防止因蒸发引起流动相组成改变,还可防止气体进入。2.流动相 流动相常用甲醇-水或乙腈-水为底剂的溶剂系统。 流动相在使用前必须脱气,否则很易在系统的低压部分逸出气泡,气泡的出现不仅影响柱分离效率,还会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脱气的方法有加热回流法、抽真空脱气法、超声脱气法和在线真空脱气法等。 3.高压输液泵 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以完成流动相的输送任务。对泵的要求是:耐腐蚀、耐高压、无脉冲、输出流量范围宽、流速恒定,且泵体易于清洗和维修。高压输液泵可分为恒压泵和恒流泵两类,常使用恒流泵(其压力随系统阻力改变而流量不变)。 (二)进样系统 常用六通阀进样器进样,进样量由定量环确定。操作时先将进样器手柄置于采样位置(L OAD),此时进样口只与定量环接通,处于常压状态,用微量注射器(体积应大于定量环体积)注入样品溶液,样品停留在定量环中。然后转动手柄至进样位置(INJECT),使定量环接入输液管路,样品由高压流动相带入色谱柱中。 (三)色谱柱 由柱管和填充剂组成。柱管多用不锈钢制成。柱内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键合固定相。在化学键合固定相中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又称ODS柱或C18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1.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配的。 ①液-固色谱法的作用机制 吸附剂:一些多孔的固体颗粒物质,其表面常存在分散的吸附中心点。 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X(液相)被流动相S带入色谱柱后,在随载液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X(液相)+nS(吸附)<==>X(吸附)+nS(液相)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X(液相)和溶剂分子S(液相)对吸附剂活性表面的竞争吸附。 吸附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K值较小:溶剂分子吸附力很强,被吸附的溶质分子很少,先流出色谱柱。 K值较大:表示该组分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强,后流出色谱柱。 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解吸平衡,就是液-固色谱分离的基础。 ②液-固色谱法的吸附剂和流动相 常用的液-固色谱吸附剂:薄膜型硅胶、全多孔型硅胶、薄膜型氧化铝、全多孔型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 一般规律:对于固定相而言,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铜)之间的作用力很弱,分配比k较小,保留时间较短;但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很强,分配比k大,保留时间长。 对流动相的基本要求: 试样要能够溶于流动相中 流动相粘度较小 流动相不能影响试样的检测 常用的流动相:甲醇、乙醚、苯、乙腈、乙酸乙酯、吡啶等。 ③液-固色谱法的应用 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含有不同类型或不;数量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的异构体;但液-固色谱法不宜用于分离同系物,因为液-固色谱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选择性不高。 2.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①液-液色谱法的作用机制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的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液-液色谱法与液-液萃取法的基本原理相同,均服从分配定律:K=C固/C液 K值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用极性物质作固定相,非极性溶剂(如苯、正己烷等)作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用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极性溶剂(如水、甲醇、己腈等)作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综述

题目: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综述 院 部 生命科学院 学科门类 生物仪器分析 专 业 生物技术一班 学 号 1111431017 姓 名 王伟康 指导教师 陈金武 2014年6月15日 装 订 线

摘要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由于对复杂样品中的分析物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而成为最有效的分离方法。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分析法和具有高分离效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法相结合已引起了国内外分析化学家的极大兴趣。本文简单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的特点、发展史、检测原理、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仪发展历史原理应用 ABSTRACT At prese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separating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analysis method of complex samples with high. Luminescence analysis method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with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chemical with high sensitivity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method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of chemis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chemiluminescence HPLC detection principle, development history,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evelopment history;Principle;Application

高效液相色谱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一、方法原理 1、液相色谱法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其工作流程为:高压输液泵将贮液器中的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至分析体系,在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导人,流动相将样品依次带入预柱、色谱柱,在色谱柱中各组分被分离,并依次随流动相流至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送至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处理和保存。

HPLC仪器的基本结构 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HPLC) 与经典柱色谱原理相同,是由液体流动相将被分离混合物带入色谱柱中,根据各组分在固定相及流动相中吸附能力、分

配系数、离子交换作用或分子尺寸大小的差异来进行分离。 由于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固定相的使用,提高了柱效率,降低了检出限,缩短了分析时间。 特点是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高沸点有机物的分析、离子型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各有所长,互相补充。 如果能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的样品,一般不用液相色谱法,因为气相色谱法分析速度更快、更方便、成本更低。 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1)固定相 表面多孔型和全多孔型两大类。 (2)流动相(淋洗液) 流动相的选择对改善分离效果产生重要的辅助效应。 从实用,选用的流动相具有廉价、易购的特点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与固定相互不相溶,并能保持色谱柱的稳定性。 ②高纯度,以防所含微量杂质在柱中积累,引起柱 性能的改变。 ③与所用的检测器相匹配。 ④应对样品有足够的溶解能力,以提高测定的灵敏 度。 ⑤具有低的黏度(可减少溶质的传质阻力,提高柱 效)和适当低的沸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地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地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配地. ①液固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吸附剂:一些多孔地固体颗粒物质,其表面常存在分散地吸附中心点. 流动相中地溶质分子(液相)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后,在随载液流动地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液相)(吸附)<>(吸附)(液相)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液相)和溶剂分子(液相)对吸附剂活性表面地竞争吸附. 吸附反应地平衡常数为: 值较小:溶剂分子吸附力很强,被吸附地溶质分子很少,先流出色谱柱. 值较大:表示该组分分子地吸附能力较强,后流出色谱柱. 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地吸附解吸平衡,就是液固色谱分离地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液固色谱法地吸附剂和流动相 常用地液固色谱吸附剂:薄膜型硅胶、全多孔型硅胶、薄膜型氧化铝、全多孔型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 一般规律:对于固定相而言,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铜)之间地作用力很弱,分配比较小,保留时间较短;但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之间地作用力很强,分配比大,保留时间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流动相地基本要求: 试样要能够溶于流动相中 流动相粘度较小 流动相不能影响试样地检测 常用地流动相:甲醇、乙醚、苯、乙腈、乙酸乙酯、吡啶等. ③液固色谱法地应用 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地化合物、含有不同类型或不;数量官能团地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地不同地异构体;但液固色谱法不宜用于分离同系物,因为液固色谱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地同系物选择性不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①液液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地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地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地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与液液萃取法地基本原理相同,均服从分配定律:固液 值大地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用极性物质作固定相,非极性溶剂(如苯、正己烷等)作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用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极性溶剂(如水、甲醇、己腈等)作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综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 前言: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的范围很广,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在医药学及生命科学中成为一种主要的分离检测手段。与分离方法的迅速发展的同时,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从最常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和差示折光检测器开始,已经发展了诸如能够实时定性和定量的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能够快速扫描和光谱分辨率更高的色散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以及适用于生物化学的电化学检测器等。各种联用检测手段如与质谱联用的热喷雾和粒子束接口等已日趋成熟,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联用技术亦在发展中。各种检测器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稳定性和重现性等主要指标日益提高。许多新的检测手段已为科技工作者所熟悉和使用。目前比较引人注目和发展较快的为手性化合物的直接检测和通用型质量检测技术。 分离原理 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体系中,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第三组分(即溶质或吸附质)连续不断地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过程即为色谱过程。由于流动相、固定相以及溶质混合物性质的不同,在色谱过程中溶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表现出不同的色谱行为,从而使各组分彼此相互分离,这就是色谱分析法的实质。也就是说,当一种不与被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被称为载气的永久性气体(例如H2、N2、He、 Ar 、CO2等)携带样品中各组分通过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时,由于试样分子与固定相分子间发生吸附、溶解、结合或离子交换,使试样分子随载气在两相之间反复多次分配,使那些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组分发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完全分离,例如一个试样中含A、B二个组分,已知B组分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A,即K B > K A,如图1-1所示。

高效液相色谱法备课资料

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Chapter 20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本章讨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本次课将重点讨论前半部分的内容,并注重与常规液相色谱、薄层色谱以及气相色谱的比较复习。 本章的结构编排比气相色谱法合理、流畅。 方法基本构架:经典LC【1964年Giddings发明了高效液相色谱法】 理论参考:GC 传统TLC: 1、缺乏强劲驱动力,达不到“HP”; 2、重现性较差; 3、缺乏通用灵敏的检测器; 4、由此造成的研究、生产投入的不足。 仪器化、自动化差,普及认知率相对低,恶性循环 HPLC: 1、以高压泵产生强劲驱动力,有了“HP”的基础; 2、ODS的问世(50%以上的应用) 3、仪器化、自动化,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良性循环(导致更多的优良的SP 的诞生、更灵敏更强大适用面更广的检测器的诞生、仪器性能更稳定更智能)HPLC cf经典LC 1、以高压泵产生强劲驱动力,快速高效(分钟计/小时计) 2、SP颗粒细、均匀,C项小,柱效高(<10um/>100um) *:TLC都是“离线检测”的方法,结果较粗,效率较低。 GC都是“在线检测”的方法,结果较精密,效率较高。 3、在线检测器种类更多、更灵敏、功能更强大、适用面更广 HPLC cf GC 1、适用样品种类多(80%的有机化合物) 【2、柱效、分析速度稍逊于GC】 3、不受试样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的限制 4、HPLC选择MP的余地相对大,GC选择SP的余地相对大 目前HPLC已发展为分析领域一项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涉及各大行业的各类样品。在药学领域中,在生物样品、中药等复杂体系分析等方面举足轻重!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的产生、发展,分类、应用、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翔液相色谱、分类、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是利用高压输液泵驱使流动相通过装填固定相的色谱柱,按照固液相之间的分配机制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产生及发展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 HPLC 已经成为一项在化学科学中最有优势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 1994年, HPLC 的市场销售量是14亿美元, 就是一个较好的证据。现在, HPLC 几乎能够分析所有的有机、高分子及生物试样。、 1941年, 马丁( Matin) 和辛格( Synge) 用一根装满硅胶微粒的色谱柱, 成功地完成了乙酰化氨基酸混合物的分离, 建立了液液分配色谱方法, 他们也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从此开启了色谱技术的发展,紧接其后的塔板理论、速率理论的建立,使得色谱技术和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HPLC 的第一个雏形是由斯坦因( Stein) 和莫尔( Moo re) 于1958年发展起来的氨基酸分析仪( AAA) , 这种仪器能够进行自动分离和蛋白质水解产物的分析, 由于这种研究的重要性, 别的研究者也被吸引来进行这一方面的重要课题的研究, 最终直接促成了HPLC 方法的建立。在此期间, 哈密顿( Hamiton) 在柱效率和选择性方面的成就而使得他的工作特别有价值。在六十年代早期的相关进展是莫尔( Moo re) 发展起来的凝胶渗透色谱( GPC) 。不久以后, 华特斯(Waters) 有限公司制造了商业GPC 仪, 这种仪器经过微小的改进之后可用于HPLC 分离。在1968~1971年间, 推出了第一台普遍适用的HPLC 商用系统。1971年以后, 对映体( 手性异构体) 和大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的HPLC 分离逐步建立起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基本原理; 2.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 3.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 二、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80%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基本理论方面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的差别。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废液流入废液瓶。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有关。所以分离最终效果则是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的综合效益。 三、系统构成 1.主机:Waters Allance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分为①分离单元Allance2695;②紫外-可见检测器2487;③荧光检测器2474;④示差折光检测器2414。 2.操作控制系统:DELL Dimmsen 4550微机;Waters Millunnium32 V4.0 色谱管理器软件。 3.打印机:HP LaserJet 1000激光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 1. 系统开机准备 (1)接通电源。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方法

生效日期20140101 负责姓名职位签名/日期 起草何瑞清QC 审核梁天静QC主管 批准张小伶质量部经理 分发部门: 部门份数部门份数QC室1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 3 职责 3.1QC人员:严格按本程序操作 3.2QC主管:严格按本程序检查 4 内容 4.1 定义及概述 4.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 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 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 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 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 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 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4.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 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

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 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 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 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 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 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4.1.3 仪器的组成和一般要求: 4.1.3.1 仪器的组成:高压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打印机。 4.1.3.2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 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按各品种项下的规 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健合硅 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 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 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 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 谱等。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 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 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紫外 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用1cm石英吸 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 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收度。溶剂和吸收池 所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 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 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 上时不得超过0.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