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王思雨

12生物科学B班

12550802002

摘要我国海岸带和海涂在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淤泥质岸、基岩礁海岸、红树林岸、砂砾岸和珊瑚礁岸。不同的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群落,本文将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河口泥滩红树林珊瑚礁

1.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上带)、海滩(海涂、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潮下带)三个部分。从广义而言,所谓海岸往往就是指海岸带。在海岸发育中,海浪、潮汐、海流、海面变化、地质地貌条件、河流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其形态和演化过程,形成错综复杂的海岸类型。海岸带有三个主要的环境梯度:海到陆地的垂直梯度、暴露在波浪行动中的水平梯度和从固体岩石到砾石和卵石,到粗砂和细砂,再到淤泥的颗粒大小梯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海岸规模越来越大,如盐场海堤和港口海岸等。

2.河口生物

河口生物一般都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化。但是在盐度适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影响它们在河口区的分布。河口生物可划分为:①贫盐性种类,适应在5.0的盐度以下生活,因此仅见于河口内段,接近正常淡水环境。②低盐度种类,适应在15~32.0的盐度下生活。如盐沼红树林、浅水海草群落、偏顶蛤、蓝蛤、大腿伪镖水蚤等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③广盐性海洋种,适应在26~34.0的盐度下生活,适应幅度较大,可分布在河口,也可见于外海。④狭盐性海洋种,适应在33.0~34.5的盐度范围生活。随着外海高盐水的入侵,偶见于河口区或季节性地分布到河口。

由于河口是淡水和海水交汇区域,一些上溯入河川营生殖洄游的鱼类,如鲑、鳟、银鱼、刀鲚等,一些下降入海营生殖洄游的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等,以及在河口区营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的动物,如梭鲻鱼类、鲈鱼、江豚、白海豚,它们进入河口区后,不论将这儿作为通道或活动区域,都需要作短暂的停留,调节个体渗透压,以适应河口、下海或入河的环境。

偏顶蛤 Modiolus (Modiolus) modiolus

俗称毛海红、假海红。瓣鳃纲、贻贝目、贻贝科。系

暖温性底栖贝类。贝壳略呈长椭圆形,壳大而坚厚。

壳长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而对称。壳顶位于贝壳

的最前端稍后。壳前端略细,极膨胀,后缘较扁而圆,

背缘弓形,腹缘直或中部稍向内凹,形成较大足丝孔。

由壳顶向后的部分壳面极凸,形成1条隆起肋。壳后

部有细长较硬的黄毛。生长纹较粗。无放射肋。韧带极大,两侧贝壳凸起。壳面被褐色壳皮,

背缘常呈蓝褐色,顶部壳皮脱落后呈白色或淡紫罗兰色。壳内面淡蓝色或灰白色,有环状纹,壳缘有黄色较薄的壳皮。铰合部无齿。栖息于低潮线至水深100米的海底。足部退化,以足丝附着在岩礁或他物上生活,喜相互固着在一起群聚。可切断足丝,重新选择附着物。主要食物为浮游硅藻类、有机碎屑。

●日本鳗鲡(学名:Anguilla japonica,俗

名白鳝、青鳝、鳗鱼、白鳗)

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鳗鲡亚目鳗鲡科的其中一种

鱼类。鳗鲡体细长如蛇,全长1.5米,前部近

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尖,眼小,吻部平扁,

口大,唇厚,下颌稍长于上颌。鳞小,埋于皮

下。粘液腺发达,体表光滑。体背呈暗绿色,

腹侧为白色,背鳍起点距肛门较距鳃孔为近,背、臀鳍起点间距短于头长,但长于头长之半;胸鳍短。

3. 泥滩

泥滩又称“海滨泥地”。在淤泥质海岸上的潮间带、潟湖、河口及海湾顶部等波浪作用较弱或细粒物质来源丰富的地方多有分布,故又称“淤泥质海滩”。淤泥海滩的坡度比石质海滩的坡度(<0.1%)平缓得多,滩面宽阔而低平,滩宽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泥滩的形成、演变和塑造,主要营力是潮流,此外波流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亦很显著。

在泥滩,初级生产者不是很多。一些藻类如浒苔、石莼和江蓠,它们生长在贝壳上。大多数的底栖硅藻生长在泥中,并且经历长时间的繁殖期,从而形成金黄色的一簇。

在泥滩中占优势的动物能挖掘洞穴,故称为底内动物。它们以沉积物和水体中的碎屑为食,大多数食物来源于河流和潮水。很少有泥潭动物被归类为底上动物,它们或是栖息于沉积物的表面,或是栖息于沉积物的表面,或是附着于固着物的表面。原生生物、线虫和其他小动物构成较小型底栖生物。一些较大的挖洞或底内动物包括许许多多毛类动物。泥滩中,双壳类动物种类和数量很多。许多是滤食动物,它们也也栖息于在河口区外的泥滩或沙质海岸,如泥蚶、菲律宾蛤仔等。

在泥滩生物群落中,最重要的捕食者是鱼类和鸟类,尤其是海岸鸟类,它们多以多毛类、蛤类和螺类为食。

●泥蚶

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中国传统的养殖贝类。中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

8~10月份产卵期为生产旺季。此外,河北、山

东、浙江、福建、广东均进行人工养殖,产量颇

丰。泥蚶肉味鲜美,可鲜食或酒渍,亦可制成干

品,蚶肉含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蚶血鲜红,肉

的边沿有一金丝似的色线。壳可入药,有消血块

和化痰积的功效。

4. 盐沼生物

盐沼是地表过湿或季节性积水、土壤盐渍化并长有盐生植物的地段,广泛分布于海滨、河口或气候干旱或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带的盐湖边或低湿地上。

盐沼的主要类型盐沼生境不利于植物生长,故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多为单层,类型也较少。中国的盐沼以内陆盐湖滩发育的较为典型。常有盐爪爪群落、盐角草群落、碱蓬群落和芦苇(矮生型)群落等。那里盐沼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植物群落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以柴达木盆地的盐沼为例:湖水边盐渍化程度重,地表为白色盐壳,寸草不生;其外围季节性积水地段,土壤中的盐分浓度高,分布着盐角草群落和碱蓬群落;再外侧地下水位稍低,土壤含盐量较少,为芦苇群落;盆地边缘芦苇的外侧,有时出现盐沼向草甸过渡的类型,后两带中常生长有芦苇、水麦冬、海乳草、盐地风毛菊等。

盐沼地表过湿,土壤中多盐,不利于动物生活,故动物种类也十分贫乏。蛟虫是主要动物群,而且避开盐水,在植物上部活动。土壤动物有蠕虫。在海滨的盐沼中常有蟹、贝类和软体动物。在较低潮面生活的种类就有很多,最长见的有筑穴的趁机食物者招潮蟹、摄食底栖硅藻的腹足类软体动物以及生活于泥内或者泥上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招潮蟹

每当潮水退落的时候,招潮蟹便爬出洞

穴,在露出水面的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

而每当潮水滚滚上涨,快要淹没它们老

巢的时候,就又在洞口高举着那只粗壮

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欢迎潮

水的到来,然后扛起洞盖,在潮水漫到

时,躲进老巢,盖住洞口,所以人们称

它为招潮蟹。招潮蟹最大的特征是大小

悬殊的一对螯,摆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

士的盾牌。这个“招潮”的动作,目的

是用大螯威吓敌人,或是求偶。只有雄

蟹拥有一只大螯,雌蟹的两只螯都很小。此外,招潮蟹还有一对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招潮蟹营穴居生活,并常有专一的洞穴,但常每隔几天即会更换。招潮蟹的活动随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高潮时则停于洞底,退潮后则到海滩上活动、取食、修补洞穴,最后则占领洞穴。它们靠视觉和听觉接受通讯、联络、警告的信号,实现社会性聚集行为。招潮蟹以沉积物为食,能吞食泥沙,摄取其中的有机物,将不可食的部分吐出。

5. 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滩特有的绿色植物群落,生长于陆地和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一种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

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惟一的一类

木本植物,红树林具有强大的固滩护堤和

消耗风浪能量的作用,被称为海岸森林.同

时,红树林所在区域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是水陆两栖动植物、淡海水产等盛产之地,

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红树林能防止污染、

过滤陆源入海污染物、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红树林湿地还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

解率的三高特性,是世界上四大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红树林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交错带,含有海洋生态体系、淡水生态体系及陆地生态体系,能融合各种各样的生物,养育着特殊的动植物群落。因此,红树林湿地不但具有红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红树植物有多种生长型和不同的生态幅度,各自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为生物群落中的各级消费者提供重要的栖息和觅食场所,成为咸淡水交迭的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微生物丰富的基因库。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绝大多数储存在

红树植物中,其他生物类群如甲壳类、

多毛类、软体类等的生物量很小,硅藻

等浮游低等植物的生物量更是微不足

道。红树林生物量有随其林龄增加而

增长的趋势。据报道,中国红树林湿地

以239 km的狭长地带,繁衍生息着至

少2 854种生物,红树林湿地单位面积

的物种丰度是海洋平均水平的 1 766

倍。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至少包括55种大型藻类、96种浮游植物、26种浮游动物、300种底栖动物、142种昆虫、10种哺乳动物、7种爬行动物。

千百年来,红树林就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为当地人民提供燃料、木材、纤维及其他如药材、化学品等加工产品.同时红树林

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生产场所,

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现今,全

世界37%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

100 km的范围内,人口的膨胀,

城市的扩张,红树林资源过度开

采,水体严重污染,这些都给红树

林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方方面

面的影响。

5.珊瑚礁

珊瑚礁是生长在热带海洋中的石珊瑚,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其它造礁生物、附礁生物、藻类等经历了长期生活、死亡后的骨骼堆积建造而成的。珊瑚礁必须在水温20℃、盐度28以上、清洁无污浊的海水中才能生存并得到发展,生活在其中的众多热带动、植物群,构成富有热带特色而又相当特殊的生态系统。以全球现代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洋中,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南的热带海岸和海洋中。散布于南海中的岛礁绝大部分由珊瑚礁构成,礁体厚达两千多米。

珊瑚礁是资源丰富的场所,生活在其中的数千种石珊瑚、海绵、多毛类、瓣鳃类、马蹄类、宝贝、海龟、甲壳动物、海胆、海星、海参、珊瑚藻和鱼类等构成一个生物多样性极高的顶级生物群落。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珊瑚礁本身标志着海洋环境的洁净程度,正如法国著名海洋学家雅克·依夫·古斯在著作中指出的“只要珊瑚死掉,海洋也注定消亡”。

珊瑚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多,珊瑚礁的海洋生物群构成独特的生态体系:

①珊瑚礁底栖生物

以石珊瑚、角珊瑚、柳珊瑚、软珊瑚、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多毛类、甲壳类和藻类为主。已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浅水造礁石珊瑚共约有500种。珊瑚种类、数量及分布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礁前向海坡上部海水流畅,营养丰富,珊瑚种类多,覆盖率往往超过50%,泻湖浪静流弱,湖坡上珊瑚种类略少,覆盖率也超过50%,高达75%,礁坪随潮汐周期出露,水浅,外力作用较强,珊瑚种类最少,覆盖率不超过30%。

②礁栖软体动物

有数百种,除附礁软体生物各属外,腹足类的还有锉棒螺属、衣笠螺属、嵌线螺属、骨螺属、织纹螺属、细带螺属、笔螺属、芋螺属、笋螺属、角贝属等。

③珊瑚礁鱼类

种类很多,以脂科、隆头鱼科、雀棘皮科等,此外尚有各种海龟、砒帽、龙虾和海蛇等。参考文献

[1] 李太武主编. 海洋生物学.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3

[2] 安晓华,中国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综合分析与研究.2003,6

[3] 罗忠奎黄建辉孙建新,红树林的生态学功能及其资源保护.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2)

[4] 韩淑梅吕春艳罗文杰辛琨李妮亚,我国红树林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1)

[5] 刘昌岭张经,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海洋地质动态 1998,185(4)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原因及修复策略_姜中鹏

海洋信息 年 2006我国海岸带湿地面积广阔,从南到北跨越热 带、亚热带、温带,有众多岛屿、河口和海湾等;海岸带湿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河口三角洲、泻湖、滩涂、红树林、珊瑚礁、潮间带、近岸浅海等。海岸带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形式各异,规模不一,对人类繁衍生息、生产生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极具推动作用。 海岸带湿地的作用 1 提供物质和能源 1.1 海岸带湿地生物蕴藏量大,种类丰富。据调 查,生物种类大约为种,植物种,动物82005000种,不仅有利于提高饮食质量,而且有利于3200增加沿海居民收入、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此外,海岸带湿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油气资源。我国一些重要的油田大部分分布在湿地,如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等。降解污染物 1.2 海岸带湿地也是污水和污物的处理器。在潮 汐和波浪作用下,入海污染物不断被稀释,浓度呈几何级数下降;湿地的部分生物也可以通过分解、吸附、吸收、转化、沉淀等作用净化环境。防风减灾 1.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胎生木本植 物群落,素有“海底森林”之称,倚海而生,潮涨而隐,潮落而现,是一种典型的海岸带湿地,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分布,它在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抵御海潮、风浪、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防治近海海洋污染以及保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 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丧失的滨海滩涂 面积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面积累计约占海岸湿地面积的%。50过渡捕捞 2.1 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人利用各种先进方法对海洋经济物种进行疯狂捕捞。渔民经常使用精密渔网和非法捕鱼手段,如炸鱼、电鱼等进行捕捞,造成一些仔鱼、幼鱼难逃厄运,一些鱼类出现衰退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如我国大、小黄鱼等经济鱼类资源已全面衰退,舟山海域几乎形不成渔汛。海水养殖业的不合理发展 2.2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效益,但也给养殖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合理的海水养殖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污染 2.3 我国每年废水排放量达亿吨,且大部分620没有经过处理,近海海域及河流,如渤海、黄海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原因及修复策略 姜中鹏刘宪斌曹佳莲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 300457摘要 我国海岸带湿地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资源,还具有降解污染、涵养水源、防风减 灾等一系列作用。但由于污染加剧、过渡捕捞和湿地围垦等原因,海岸带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针对不同的破坏原因,提出了修复策略。关键词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王思雨 12生物科学B班 12550802002 摘要我国海岸带和海涂在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淤泥质岸、基岩礁海岸、红树林岸、砂砾岸和珊瑚礁岸。不同的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群落,本文将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河口泥滩红树林珊瑚礁 1.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上带)、海滩(海涂、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潮下带)三个部分。从广义而言,所谓海岸往往就是指海岸带。在海岸发育中,海浪、潮汐、海流、海面变化、地质地貌条件、河流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其形态和演化过程,形成错综复杂的海岸类型。海岸带有三个主要的环境梯度:海到陆地的垂直梯度、暴露在波浪行动中的水平梯度和从固体岩石到砾石和卵石,到粗砂和细砂,再到淤泥的颗粒大小梯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海岸规模越来越大,如盐场海堤和港口海岸等。 2.河口生物 河口生物一般都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化。但是在盐度适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影响它们在河口区的分布。河口生物可划分为:①贫盐性种类,适应在5.0的盐度以下生活,因此仅见于河口内段,接近正常淡水环境。②低盐度种类,适应在15~32.0的盐度下生活。如盐沼红树林、浅水海草群落、偏顶蛤、蓝蛤、大腿伪镖水蚤等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③广盐性海洋种,适应在26~34.0的盐度下生活,适应幅度较大,可分布在河口,也可见于外海。④狭盐性海洋种,适应在33.0~34.5的盐度范围生活。随着外海高盐水的入侵,偶见于河口区或季节性地分布到河口。 由于河口是淡水和海水交汇区域,一些上溯入河川营生殖洄游的鱼类,如鲑、鳟、银鱼、刀鲚等,一些下降入海营生殖洄游的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等,以及在河口区营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的动物,如梭鲻鱼类、鲈鱼、江豚、白海豚,它们进入河口区后,不论将这儿作为通道或活动区域,都需要作短暂的停留,调节个体渗透压,以适应河口、下海或入河的环境。 偏顶蛤 Modiolus (Modiolus) modiolus 俗称毛海红、假海红。瓣鳃纲、贻贝目、贻贝科。系 暖温性底栖贝类。贝壳略呈长椭圆形,壳大而坚厚。 壳长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而对称。壳顶位于贝壳 的最前端稍后。壳前端略细,极膨胀,后缘较扁而圆, 背缘弓形,腹缘直或中部稍向内凹,形成较大足丝孔。 由壳顶向后的部分壳面极凸,形成1条隆起肋。壳后 部有细长较硬的黄毛。生长纹较粗。无放射肋。韧带极大,两侧贝壳凸起。壳面被褐色壳皮,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作者山西临汾屯里中学杨录梅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规律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在综合体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彼此紧密地联合起来,其中光能生产者分解者是任何生态系统都不能缺少的最基本的成分,生产者----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一种联系叫食物链。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个食物链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生态系统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忍受改变的条件,并能自动调节、修补或建造自己去适应改变了的环境,从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推动了生态系统的变化发展,这就是生态系统的反馈。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反馈能力小,结构复杂,反馈能力大。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概念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它是指生竟的生态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由于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强度不均等,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大小不同、形态多样的多样化生态系统。例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分为海洋、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陆地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等。总的来说,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分布地球的各个位置,它们能使营养物质不同程度的得以循环,作为能量的载体使之单向流动,从而对人类的幸福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物种多样性主要指生态系统内各个营养层次物种的多样性。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植物的多样性为草食性动物提供各种食物,从而草食性动物能够进一步繁荣;繁荣的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了繁荣的条件;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繁荣更进一步促进了分解者的繁荣。因此,作为多样性程度决定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程度。 不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化程度不同,它服从于地域分布规律。地理纬度不同,太阳辐射量不同,形成不同的热量带;同一热量带内经度不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水分状况不样。一一般来说,离赤道、海洋愈远,生态系统物种愈少。就我国来说,纬度愈高经度愈低,生态系统中物种愈少。例如,离海洋很远的荒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化程度低,净初级生产量约为0——10克/米2/年;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化程度高,净初级生产量为1000—5000克/米2/年. 物种多样性还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化。它既包括多样化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区域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涵盖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含辽东湾、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北黄海、苏北沿海、长江口—杭州湾、浙中南、台湾海峡、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北部湾、环海南岛、西沙、南沙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区域,也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自然生态状况 本区域是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纵贯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海水表层水温年均11—27℃,沿海潮汐类型和潮流状况复杂。区域内大陆岸线长度1.8万公里,分布1500余个大小河口、200余个海湾,滨海湿地面积约为580万公顷。本区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海岛、海湾、河口、上升流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区域内海洋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记录海洋生物约28000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是我国乃至

全球海洋生物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是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区域。 二、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受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影响,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显著退化,部分近岸海域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风暴潮、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多发频发。具体表现为,17%以上的岸段遭受侵蚀,约42%的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局部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加剧。 三、主攻方向 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立足辽东湾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修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洋保护地建设,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海岸带(coastal 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岸带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CZMA)[2],随之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对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个的生态因子上,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的恢复技术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 1.国外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为了减少海岸带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是改善海岸带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即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1.1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 随着对淡水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淡水资源量,以及泥沙等沉积物锐减,引起海岸带沉陷、海水入侵,海岸带湿地大量消失。对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研究实践的国家之一。海岸带恢复计划措施主要是,重新设计河口水系,拆除海岸线和入海河流上一些障碍物重新恢复泥沙自然沉积和自然的水力平衡,从而起到控制海水入侵,防止海岸沉陷,保护海岸带湿地的目的;在美国佛罗里达为了恢复佛罗里达湾(Florida Bay)的原始的生态环境,1995年实施了佛罗里达湾和泰勒沼泽(Taylor Slough)计划,从而改善和恢复了佛罗里达湾海岸带生态环境。 1.2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 渔民很早就发现沉船周围水域中渔获量较高,于是想到将结构物用石块加重沉到水下,来提高捕获量,这就是人工鱼礁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建造新型人工鱼礁保护水生动物以提高海岸带生物量。20世纪90年代,人们利用“矿物增长”(mineral accretion)技术建造新型鱼礁,即是在人工鱼礁上通入低压直流电,利用引起海水电解析出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矿物附着在人工鱼礁上,形成类似于天然珊瑚礁的生长过程,在鱼礁不断增长的同时促进周围生物量的增长,达到海岸带生物种群恢复和海岸带保护的目的。此方法在马尔代夫和塞舌尔等国家得到了成功应用。 1.3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 采用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湿地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Taxas)加尔维斯顿(Galveston Bay)海湾,利用工程弃土填升逐渐消失的滨海湿地,当海岸带抬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种植一些先锋植物来恢复沼泽植被。在路易斯安娜萨宾自然保护区和德克萨斯海岸带地区,利用“梯状湿地“技术(marsh terracing tech2nique),在浅海区域修建缓坡状湿地,湿地建好后在上面种植互花米草及其它湿地植被,修建梯状湿地可以减弱海浪冲击、促使泥沙沉积、保护海滩,同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2.国内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最严重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始海岸带保护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共开展了3次大规模海岸带、滩涂和海岛资源综合

海洋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3.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能流过程有哪些特点? 4.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哪些特点? 5. 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校稳态的? 6.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对促进生物进化、增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何重大意义? 7. 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 8. 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对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1.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等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2. 海水的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及pH缓冲性能对海洋生物有何重要意义? 3. 简要说明大陆边缘沉积与深海沉积类型的差别。 4. 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6. 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主要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的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7. 生活于大洋中层和深层的鱼类在身体结构上有什么特征? 8. 结合底栖生物的生活方式谈谈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第三章海洋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作用 1. 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 2. 何谓限制因子?说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主要内容。 3. 如何用辨证统一的观点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5.为什么说浮游植物辅助色素对利用太阳光有重要作用? 6. 简述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7. 简述大洋表层环流模式及海流的生态作用。 8. 说明海洋中盐度分布及其生态作用。 9.说明海水中O2、CO2的来源与消耗途径。为什么说pH值可作为反映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化学特征的综合指标? 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动态 1. 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与个体特征不同的群体特征? 2. 什么叫阿利氏规律?种群的集群现象有何生态学意义? 3. 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应用生命表可以分析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4. 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该模型描述了种群密度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的负反馈机制? 5. r-选择者和K-选择者的生活史类型有哪些差别?举例说明种群生活史类型的多样化。 6. 为什么说人们更应该注意珍稀物种的保护? 7. 试从小种群对遗传变异性和统计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种群灭绝的内在机制。 8. 什么叫集合种群?研究集合种群对生物保护有何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

论文名称: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学号: 姓名: 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物种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总结而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也正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在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主要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三个问题。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形成机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对策 1 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 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进化意义的概念。经研究,广泛认同的 一个定义是由学者马克平等(1993)给出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 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包括动物、植物、

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内涵丰富,包含了多个层次和水平。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而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每个层次都存在着多样性。而研究众多,意义比较重大的主要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是基础,是保证物种进化的动力。而物种多样性则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物种消失,也就不存在基因多样性了。多样的物种与多变的环境又构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 1.1.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也称为基因多样性(刘红梅,2001) ,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宋丁全,2004)。遗传多样性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 1.1.2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是生物分类基本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主要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定区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 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蒋志刚,1997) 。物种多样性也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1.1.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非生命因子( 光、空气、水、土壤等) 所组成。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生境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生境的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是整个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包括演替和波动) 方面的多样化。 1.2生物多样性现状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受到诸如地形,气候和环境局部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就生物多样性而言,分布是不均匀的,生物多样性由热带向极地减少。南极仅生长着两种开花植物:青草及漆姑草。而热带地区的亚马逊雨林地区,物种数目之多以至于从来没有人知道具体数目。另外,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和深海、热带干性生境(如落叶、灌丛、草地和沙漠)以及“地中海气候”类型区域(如南非、加利福尼亚南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灌丛)的物种数量也极为繁多。湿地因为水的存在,也成为各纬度带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1.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1)国内有的几种假说 突变选择、新种效应、生态位多样性假设、与生态位相关的竞争假说、环境变异假说、渐次变化时间假说、干扰假说、面积假说、生产力假说、综合作用假说(蒋有绪,1998)、资源平衡假说(Braakhekkeet al.,1999)、竞争平衡理论(Huston,1994)、中等干扰理论(Hacker et al.,1997;1999)。 实际上,平衡和非平衡理论都认为在中等尺度,中等频率和中等强度的干扰下,生物多样性最大(Roberts et al.,1995)。 (2)国外以Jeffries提出的观点较为全面。 Jeffries 认为生物多样性形成主要受三类生态因子的制约:

海南海岸带开发与保护

海南省海岸带开发与保护 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清理处置专项检查督查第六组 关于昌江第三次回头看和第三轮集中督查意见书 昌江县政府: 2017年4月24日至25日,我组根据琼国土资法字[2017]8号和琼国土资用字[2017]35号通知要求,对你县海岸带整改、保护和国有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处置工作进行了督查,现将情况反馈如下: 一、总体评价 今年3月9日全省土地清理“澄迈现场会”后,昌江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制定路线图、分类推进,基本完成国有存量地清理处置第一阶段工作,三类地逐宗建档上图,为下一步认定和处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对“805宗”海岸带问题的整改已基本完成,并积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但督查中也发现对存量土地的认定政府原因的背书进展较慢、资料不全造成认定困难,海岸带整改和保护仍存在不到位等问题。 二、海岸带检查发现的问题 (一)好当家公司非法占用200米范围内林地建设排污沉淀池 昌江海尾镇好当家昌江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在三联村委会虾塘外围靠海一侧200米范围内的林地上未经批准建设污水沉淀

池,占地面积5.47亩,违反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管理规定》。 整改意见:昌江县政府应依法查处,该拆除的依法拆除,并应于5月底前整改到位。 (二)好当家和南疆公司养殖排放污水不符合环保规定 好当家和南疆公司位于海尾镇三联村和新港养殖基地,为依法履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分别于2014年、2016年受到昌江县环保部门环境违法行政处罚,但仍未整改到位。目前两家公司均未正式养殖。2017年好当家公司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养殖。 整改意见:昌江县政府应严密监督好当家和南疆公司养殖违法排污行为,及时制止向海域排放污染物,若其再违法排污,应予严惩。 (三)四条穿越海防林的栈道未整改到位 昌江棋子湾旅度假区内建设有通海木栈道共4条,其中2条经过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要求棋子湾管委会协调相关单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但均未及时办理。另外1条,未经任何审批手续,由企业自行建设。这4条通向海岸的栈道占用了200米海岸带,分别是中南林海间项目区外向海岸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246米长);开元度假村项目区外向海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647米长);大角公园内向海一侧木栈道(1300米长);海湾明珠B-1、B-2地块“售楼部”向海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这4条栈道未经依法审批,违反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对此,第六检查组已向昌江县政府发出了《依法整改通知

2019年中考生物重点题型突破题型三材料题类型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含答案解析)

题型三材料题 类型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1. (2018岳阳)阅读材料作答 【资料一】过去,在洞庭湖湿地栽种了大量欧美黑杨,该树生长快、耗水多。调查还发现种植户选湖泊湿地,挖沟起垄,沟排水垄植树,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发展。为了尽快修复湿地,目前西洞庭湖正在全力清理欧美黑杨。 【资料二】袁隆平院士团队利用半野生水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获得了180个品种,通过耐盐碱栽培实验,有三个品种正常生长!对这三个品种的后代继续进行耐盐碱选育,获得了耐盐碱效果更高的海水稻。其最低亩产300公斤,最高亩产620公斤,口感香甜甘糯,且栽种过程不需要施用化肥。我国盐碱地有9900多万公顷。袁隆平院士表示继续对海水稻优化选种,力争在2020年种植1亿亩盐碱地,按最低亩产计算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昔日贫瘠荒芜的盐碱地将变成希望的田野! (1)资料一,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美黑杨当初作为经济林木和抑螺血防林引入,我们熟悉的辣椒、红薯也是自国外引入的。对外来物种的引进,说说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稻的获得及其耐盐碱能力不断提升都是变异,这些变异包括________。 A. 单纯受盐碱环境影响 B. 基因的重新组合 C. 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基因的改变 (3)种植海水稻不用施化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有研究

设想:将海洋生物高耐盐的性状利用到栽培稻上。需要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 2. (2018湘潭)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相对于传统水稻能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正常生长,1986年,陈日胜偶然在海水短期浸泡过的土地边发现了一株带芒的水稻,从那时开始,陈日胜每年一代代种植,不断对其进行繁殖、筛选,最终,选育出名为“海稻86”的新品种。“海稻86”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的独特生长特性,但早期“海稻86”亩产比较低。2014年,袁隆平团队参与改良“海稻86”,通过杂交试验和选育,到2017年秋,海水稻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轰动全国。 (1)水稻与玉米一样,同属于单子叶纲植物,水稻种子的营养主要储存在__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中。海水稻能从盐碱地有选择地吸收无机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2)从以上信息可以推断,育种工作者运用选择育种和________的方法培育出高产、耐盐碱的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3)海水含盐率约为3.5%,某品种海水稻的耐盐率约为0.8%。在大面积海水稻试验田中,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该品种海水稻:Ⅰ直接利用海水灌溉;Ⅱ用淡化至0.9%的海水灌溉。试判断,试验后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 A. 全部存活 B. 前者全部死亡,后者可能有部分存活 C. 全部死亡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2020版

附件2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大纲) 一、总体摘要 摘要性描述项目地理位置、区域条件、建设缘由、适宜性评价、可行性和必要性、工程任务和现状、进度安排、经费概算等主要内容和结论。 二、项目概况 (一)地理位置。 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和具体坐标。 (二)项目规模。 项目实施的具体范围、规模面积。 (三)项目依据。 项目涉及的相关规划、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三、区域概况 (一)自然条件状况。 项目实施区域水文气象、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相关状况。 (二)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实施区域人口经济、土地利用、海域使用等相关状况。

(三)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实施区域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附现场照片)。 (四)防灾能力概况。 项目实施区域海洋灾害状况、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及主要问题(附现场照片)。 四、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资源禀赋、生态需求、减灾形势、技术条件、经济保障、已有工作基础等方面说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适宜性评价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掌握工程实施区域的现状条件和历史情况。综合考虑当地风暴潮灾害和生态受损情况,分析拟修复区域开展生境重构、水动力改善、植被恢复、海堤生态化、设施整治改造等的适宜性,提出一种或多种类型优化组合的实施方案。 六、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促进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要求,说明项目修复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量,如修复盐沼等面积、植被覆盖率、整治和修复砂质海岸长度和面积、生态化改造海堤长度等,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 (二)年度目标。

按年度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 (三)考核指标。 列出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并填写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和项目实施中期绩效目标表。 七、项目内容 综合考虑项目实施区域海岸类型、空间特征、生态环境及海洋灾害情况,依据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包含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盐沼、砂质海岸、珊瑚礁、海草床、牡蛎礁等)和人工防护工程生态化(海堤、沿岸建设工程)等多种建设类型优化组合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方案,鼓励建成由海向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减灾空间体系。同时,项目修复要统筹考虑重要海岛及周边海域保护问题。 修复方案应详细叙述建设类型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安排、主要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手段和修复方法、修复规模和施工量等内容,方案中涉及用海、用岛或占用土地、林地等权属问题,要提供相关批复文件或协议书或当地政府承诺书,修复方案应达到可研水平,并提供可研报告。 八、进度安排 按年度说明项目安排和实施进度,细化到月。 九、经费预算与效益分析 (一)项目概算与资金来源。

海岸带

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海洋科学161班姜鑫宇1602030108 (一)海岸带现状 海岸带既是受陆地影响的海洋部分,又是受海洋影响的陆地部分。气候变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养分过多输入、化学污染、泥沙输入减少、土地复垦、围填海等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海岸海洋化学,其变化速率在全球尺度上远远超过早期和近期的生态学记录。我国海岸带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的源于陆地,有的源于海洋,形成于陆海相互作用过程之中,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影响。特别是当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使海岸带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三大生态环境脆弱带之一,不断威胁着区域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岸带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处于浅海与陆地交界区域的生态系统。这一区域的主要生产者是许多固着生长的大型多细胞藻类,如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它们固着在岩石等其他物体,形成水下植被,有时也称海底森林。消费者是以固着生长的大型植物为食的海洋动物和滤食性动物。 1、潮上带群落 本群落在岩石海岸者,有玉黍螺类,沙滨海岸者有沙蟹类,内湾河口泥沙带,则有变形蟹类等占优势,所以成为本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潮上带群落的范围,因波浪条件而有很大差异。例如在岩石海岸,自藤壶的上缘到玉黍螺类栖息的上限,均作为潮上带群落的范围、在高于波浪露出度为中等程度的海岸,相当于从大潮平均高潮线附近至大潮满潮或暴风雨时波浪可冲击的上限附近这两者之间。潮上带的生物,都是对物理干旱或生理干旱耐性强的种类。它们虽然是起源于海洋,但却避忌长期浸没于海水中,多是不能在海水中长时间生活的种类。 2、潮间带群落 生物栖息于有潮区的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带(潮间带),由于该带介于陆、海间,交替地受到空气和海水淹没的影响,且常有明显的昼夜、月和年度的周期性变化,因而其生物具有一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T∕CAOE 21.3-2020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第3部分:盐沼

ICS 07.060 A45 团体标准 T/CAOE 21.3-2020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第3 部分:盐沼 Technical guideline on coastal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or hazard mitigation— Part 3: Salt marshes 2020-07-21 发布2020-07-21 发布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工作程序 (1) 5资料收集与调查 (1) 5.1资料收集与调查内容 (1) 5.2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2) 5.3减灾功能现场观测 (2) 6适宜性评价 (3) 6.1评价内容 (3) 6.2生态现状评估 (3) 6.3减灾功能评估 (3) 6.4修复适宜性评价 (3) 7实施方案编制 (4) 8盐沼生态减灾修复技术 (4) 8.1微地貌整饰与水系连通技术 (4) 8.2沉积物修复技术 (4) 8.3植被修复技术 (4) 8.4管护 (5) 9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 (5) 9.1跟踪监测与调查 (5) 9.2效果评估 (5) 10质量控制 (6) 11成果与归档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盐沼生态系统减灾功能评估方法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盐沼植被波高衰减率参考表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基于减灾的植被优化种植设计 (16)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复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组成的。?生产者主要指_________;消费者主要指_____分解者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 。?食物链中最基本的环节是_______ 。?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量最多的是______ ;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和_______ 进行的。 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组成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绿色植物动物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狼生物富集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进行______作用固定_______ 开始的。?能量流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过程中往往伴随着__________ 。?草鼠鹰;在这个食物网中,鹰是 蛇 第_______ 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是______,第一营养级是_____。能量最多的是第____营养级。 太阳能生产者光合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三、四鼠草一

A B C 无机环境 A 是_______, B 是________, C 是_________ 代表______ 作用, 代表_____作用。①②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呼吸光合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 们始终处于______ 平衡之中。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机制,这种调节能力是_______。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就______ 。_____生态系统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所以_____________ 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动态自我调节有限的越大森林森林生态系统

典型海岸带滩涂生物资源恢复与重建技术获得成功

中国海洋报/2005年/12月/9日/第002版 科教环保 典型海岸带滩涂生物资源恢复与重建技术获得成功 记者张秋丰 本报讯记者张秋丰报道一种通过原位修复、中度干扰、生态位种群优化、资源增殖等措施,修复受损海岸带生境、生物资源的技术在天津获得成功。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受损严重、高度开发的塘沽高沙岭潮间带的20平方公里实验示范区内,用2年时间,通过投放沙蚕、青蛤、毛蚶、杂色蛤,并采捕非经济优势种等措施,使原来生物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的示范区滩涂生物物种多样性提高了37.5%,生物资源增长52.4%,主要经济品种生物资源量增长103.1%,人工投放的主要经济品种在示范区自然繁衍,形成了优势种群。生物修复也有效地促进了受损的潮间带生态系统向良性转变,改善了底质的化学、物理特性。沙蚕修复区底质中的总氮、有机质、石油烃的含量分别比修复前降低了18.9%、31.3%、69.2%。2003年投放毛蚶、沙蚕等49吨,2004年、2005年两年已经采捕各种贝类1024.5吨,经济效益达313.6万元。以前的优势种四角蛤蜊大量降低,毛蚶壳上附带的泥螺卵在该地繁殖良好,已经采捕泥螺16吨,这也是附近海区第一次发现的经济贝类。 该项目为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和天津市科委社会发展计划项目。日前已经通过专家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进行了潮间带、潮下带海洋生物资源、环境、水化学、底质机械结构等多学科的生物、生态修复系统工程的基础研究工作,涉及学科范围广、组合程度高、技术合理,已初步构建了该类型潮间带、潮下带生物、生境、资源修复的技术体系及生境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应用价值和推广示范价值,在国内同类技术中居于领先地位。 第1页共1页

海岸带治理常见问题分析

海岸带治理常见问题分析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各地加强海岸线保护力度,整治修复受损岸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当前我国海岸线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海岸线治理尚存围填海土地闲置、大面积围海养殖、海岸线开发利用低质低效、海岸线生态功能和自然环境遭破坏、海岸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薄弱等多种问题。 1.工程撂荒土地闲置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沿海地区热衷于填海造地,但由于手续不全、规划不合理等原因,不少项目烂尾,工程撂荒、土地闲置。 莆田涵江临港产业园是一个围填海项目,园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分为两期,相当于涵江现有建成区面积。2013年2月一期项目经过原国家海洋局审批,2016年完成围填海约14平方公里(2.1万亩)。记者5月底来到这里,海堤内侧的填海工程已完成,但填海形成的土地上除了杂草和废弃渔船之外空空如也。 “目前在建有3个码头泊位,也是时断时续。”涵江区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李滨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第二期填海项目被叫停。” 填了海没项目,筑好巢没凤凰。“最初想通过引进电子

信息、港口物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实现产城融合。现在最难的是如何消化这些土地。”李滨说,从2012年开始园区建设先后投入30亿元,项目招商“雷声大雨点小”,“客商经常谈,就是不见项目落地。” 正在附近劳作的江口镇新墩村李姓渔民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从事渔业生产养殖,受围海造地影响,村里的滩涂被征迁,渔业资源也变少。“以前一年能挣十多万元,现在只能挣几万元。” “填海造地会改变海岸线走势,项目遗留问题不解决,海岸线修复也会受影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处处长王剑河表示,“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过专门的管控和处置规定,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政策性强、处理要求高,实际工作推进存在不少难度。” 2.高强度粗放式开发 记者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已开发海岸线的利用效率不容乐观。海岸线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碎片化,海岸线低效占用、无序圈占浪费仍然存在。 一些沿海地区港口、码头建设过于密集,缺乏统一规划,存在重复建设和浪费。记者梳理发现,环渤海地区分布着以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秦皇岛港、唐山港、烟台港、日照港等主要港口为代表的数十个大小港口,此外还有不少在建港口。唐山港丰南港区的规划建设就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因其距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两个大型港口行车时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4部分:盐沼

ICS 07.060 A 45 团体标准 T/CAOE 20.4-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4部分:盐沼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oastal ecosystem— Part 4: Salt marshes 2020-05-06发布2020-05-06实施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规定 (1) 4.1 工作程序 (1) 4.2 质量控制 (1) 4.3 调查方案设计 (2) 4.4 调查与评估报告编制 (2) 4.5 资料和成果归档 (2) 5 现状调查内容 (2) 6 现状调查方法 (2) 6.1 调查断面站位布设 (2) 6.2 调查站位的样方和样格布设 (3) 6.3 调查频次 (3) 6.4 盐沼植被调查 (3) 6.5 生物群落调查 (4) 6.6 环境要素调查 (4) 6.7 威胁因素调查 (5) 7 生态状况评估 (5) 7.1 评估指标与权重 (5) 7.2 参照系 (6) 7.3 评估方法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盐沼植物群落调查表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植物群落特征计算方法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盐沼威胁因素调查记录表 (11)

前言 T/CAOE 20《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分为以下10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海岸带生态系统遥感识别与现状核查; ——第3部分:红树林; ——第4部分:盐沼; ——第5部分:珊瑚礁; ——第6部分:海草床; ——第7部分:牡蛎礁; ——第8部分:砂质海岸; ——第9部分:河口; ——第10部分:海湾。 本部分为T/CAOE 20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炜、屈佩、衣丹、洪旭光、王守强、张朝晖。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孙国强 水利水电工程1201班 2012994010117 摘要我国海岸带和海涂在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淤泥质岸、基岩礁海岸、红树林岸、砂砾岸和珊瑚礁岸。不同的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群落,本文将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河口泥滩红树林珊瑚礁 1.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上带)、海滩(海涂、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潮下带)三个部分。从广义而言,所谓海岸往往就是指海岸带。在海岸发育中,海浪、潮汐、海流、海面变化、地质地貌条件、河流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其形态和演化过程,形成错综复杂的海岸类型。海岸带有三个主要的环境梯度:海到陆地的垂直梯度、暴露在波浪行动中的水平梯度和从固体岩石到砾石和卵石,到粗砂和细砂,再到淤泥的颗粒大小梯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海岸规模越来越大,如盐场海堤和港口海岸等。 2.河口生物 河口生物一般都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化。但是在盐度适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影响它们在河口区的分布。河口生物可划分为:①贫盐性种类,适应在5.0的盐度以下生活,因此仅见于河口内段,接近正常淡水环境。②低盐度种类,适应在15~32.0的盐度下生活。如盐沼红树林、浅水海草群落、偏顶蛤、蓝蛤、大腿伪镖水蚤等软体动物和

甲壳动物。③广盐性海洋种,适应在26~34.0的盐度下生活,适应幅度较大,可分布在河口,也可见于外海。④狭盐性海洋种,适应在33.0~34.5的盐度范围生活。随着外海高盐水的入侵,偶见于河口区或季节性地分布到河口。 由于河口是淡水和海水交汇区域,一些上溯入河川营生殖洄游的鱼类,如鲑、鳟、银鱼、刀鲚等,一些下降入海营生殖洄游的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等,以及在河口区营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的动物,如梭鲻鱼类、鲈鱼、江豚、白海豚,它们进入河口区后,不论将这儿作为通道或活动区域,都需要作短暂的停留,调节个体渗透压,以适应河口、下海或入河的环境。 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 modiolus 俗称毛海红、假海红。瓣鳃纲、贻贝目、 贻贝科。系暖温性底栖贝类。贝壳略呈 长椭圆形,壳大而坚厚。壳长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而对称。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稍后。壳前端略细,极膨胀,后缘较扁而圆,背缘弓形,腹缘直或中部稍向内凹,形成较大足丝孔。由壳顶向后的部分壳面极凸,形成1条隆起肋。壳后部有细长较硬的黄毛。生长纹较粗。无放射肋。韧带极大,两侧贝壳凸起。壳面被褐色壳皮,背缘常呈蓝褐色,顶部壳皮脱落后呈白色或淡紫罗兰色。壳内面淡蓝色或灰白色,有环状纹,壳缘有黄色较薄的壳皮。铰合部无齿。栖息于低潮线至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