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宗炳的《画山水序》浅谈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从宗炳的《画山水序》浅谈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从宗炳的《画山水序》浅谈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从宗炳的《画山水序》浅谈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内容摘要:《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论。文中的论述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画家对山水画规律的初步认识,也深刻反映出我国古代自然美欣赏观念的重大转变,其中包含着对自然美的客观认识认识,同时又具有不限于自然美主观认识。它的出现让我国的山水画有了科学系统的美术理论体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本质表现手法透视构图艺术欣赏精神

1、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本质发生了重大转变。

山水画的出现虽然很早,但只是人们为了表达对山神水神的崇拜。到汉代,画像砖上的《采莲图》,表现出了山水画的基本内涵,但基本都依附于人物画作为背景,没有被重视。到魏晋时期,山水画才逐渐脱离原来附属于人物画的地位,单独成为绘画的主题。到南北朝时期,在华丽的画法中初步阐述绘画的奥秘,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到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完成了孕育成形的过程。在宗炳的《画山水序》中,作者通过用“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来“媚道”山水画,去感悟玄妙的道理。艺术的本质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作者通过眼睛去摄取山水之形象之神灵,心中有所会悟,这就得到了“理”。所以,如果画得很巧妙、很高明,则观画者和做画者在画面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会相同。眼所看到的和心所悟到的,都通感于由山水所显现之神。做画者和观画者的精神可得超脱于沉浊之外,“理”也便随之而得了。说明山水画是“理”的表现形式,把单纯对大自然的临摹转变成融入了思想观点的山水画,将画融入到了道家的哲学中。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初步提出透视理论。

宗炳不仅仅将山水画和思想结合起来,在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探索。用山水画将人类感官全方位带动起来。

山水画的形成较人物画晚,表现手法稚嫩,没有经验。所画的物体常常比例不协调,即使是有人物的画,人物和周围环境也常常因比例关系而降低了山水画对大自然的仿真性。宗炳在《画山水序》中首次提出了“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的透视的原理。物体与人眼之间由于距离不同,在视觉上的反映也不相同。宗炳根据空间关系的变化在视觉上的不同反映,得出了近大远小的结论。后来宋代郭熙著《林泉高致》,其中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又补充了“阔远”、“迷远”、与“幽远”,共称“六远”。宋以后,历代画学家对透视问题,不断有所论述,他们或着眼于观察方法,或着眼于表现方法,虽有补充,但缺乏完整的、系统的论述。当代中国画理论家王伯敏把中国画对透视的处理归纳为“七观法”。至此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系统。从宗炳初步提出古代透视理论到“六远法”,到王伯敏综合整理的“七观法”,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家在观察与表现上,有一整套独特的传统方法,它使中国画家在创作上获得了极大自由,提高了表现能力。

“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丢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素以远映,则昆仑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宗炳注意到,在透视的基础上,构图的重要性。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它既符合人类的审美需求,又具有独特性,也是作品表现其精神的最集中体现。

3.在艺术欣赏角度

宗炳还注意发现了中国山水画中形与神的关系。“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也同应,心也俱会。”按照透视关系来作画,能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能让欣赏者赏心悦目。中国画里讲究形神兼备。宗炳强调精神的寄寓,认为“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也诚尽矣”。只有在画面上注入精神,在表现山水的笔墨中融入思想,才能达到“妙写”的境界。中国哲学讲究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人合一。顾恺之论画,强调的是“传神写照”,是“迁想秒得”,

也就是要求写出客观对象的“神”融入主体情感的“想”。而要求画出客观对象的“神”正是融入主体情感的“想”的前提。到唐代张璪“石头欲落”,“泉喷如吼”更是体现了形和神的关系。因此,中国山水画的山形水韵既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物质,也是能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内在情感。精神是虚无的,是捉摸不定的。中国山水画力求形神兼备,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主观寄寓于客观之中的物我交融。凭借物体的形似来表现出它的神似。

综上所述,宗炳的《画山水序》在我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在艺术本质上提出了“形”和“道”的关系,将“道”引进了山水画当中,使我国的山水画不仅仅停留在单纯表现形的相似上。还初步阐述了透视和构图的基本绘画表现技法,说明透视和构图对于绘画的关系。在艺术欣赏角度提出形神兼备的思想,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升华,表明“形”和“神”的关系,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美与时代》2002年16期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山水呈现的东方文化精神》王跃川

《新美术》1980年第2期《中国山水画“七观法”刍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