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⒈性质:它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⒉历史影响:⑴积极方面:①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

②创办近代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刺激作用,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3 派遣留学生和设立新式学校,有利于培养一批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 购买或生产的一批武器装备了清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④开启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

⑵消极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为“两半社会”的命运。

①由清朝官府举办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管理腐朽,生产效率低下

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而不能为国求强;

③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

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

⑤经营管理腐败。

⒊认识:①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

②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

③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中国近代化必

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洋务运动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起着促进还是阻碍的作用?我们认为:虽有促进的一面,但主要是阻碍。

洋务运动是围绕着以“求强”为目的的军事方面和以“求富”为目的的经济方面而展开的。在“求强”的阶段,洋务派以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对国民经济毫无裨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举办了一批工矿交通企业。这些企业以赚取利润为目的,使用机器从事商品生产,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一点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但是洋务派之所以创办这些企业,是出于军事工业对原料、燃料和经费的需要。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已经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洋务派在外国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但“渐知泰西火器之利”,而且发现廉价的棉纺织品,精巧的机器,便捷的轮船以及煤铁之利,是裕财政、浚饷源的捷径,于是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举办了工矿交通企业以“求富”。洋务派企图在封建经济基础所借以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统治下,使用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封建政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受制于封建制度,必然产生腐朽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的生产力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致使这些企业大都以亏损、负债、倒闭而告终。

洋务派举办的工矿交通企业,主要采取“官督商办”形式,显示出时代的特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深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着客观条件,洋务派意识到近代企业的产生成为不可阻遏之势(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摺》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九,第34页)),为了控制近代企业的发展,利用社会资金来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遂高唱:“商

为承办,官为维持”,采取“官督商办”形式。从“商”的方面来看,当时社会上出现一些货币财富的积累者有投资近代企业的欲望,存在着货币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可能。但是要创办近代企业,在创业者面前横亘着重重障碍:帝国主义在市场上的竞争,清政府税收政策的束缚,封建传统势力的阻挠,官吏豪绅的勒索,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无法抗拒这些强大的阻力,为了寻找投资的出路,只得依靠封建政权的荫庇,绕过自己无力克服的障碍。这样,“官”和“商”两种不同的社会势力特殊地结合在一起。可是“商股”投入“官督商办”企业,无异掉入陷阱。事实证明,“官督商办”形式,并不能开凿一条社会资金流向近代企业的渠道。

洋务派为了“独擅其利”,对民族资本横加压抑,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依靠封建政权,取得封建性垄断权,排斥民族工业。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备期间,李鸿章就奏请了十年的封建垄断权。(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摺》:“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1893年《推广机器织布局摺》规定:“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续添”。(《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四三,第44页;卷七八,第12页。))开平矿务局初开唐山煤井时,经李鸿章批准:“距唐山十里之内,不准他人开采。”(周叔□:《周止庵先生别传》,《禀直督袁陈开滦矿界文》,第26页。)不仅生产而且连市场都进行垄断,规定:“不准另立煤矿公司”,同时“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愚斋存稿初刊》,第2卷,第16页。)轮船招商局建立时,“原定章程,五十年内只许华商附股。”(《邮运问答》,见《皇朝经世文新编》,卷十六,第4页。)1881年广东商人拟筹组轮船公司,为李鸿章阻止而作罢;1883年上海商人申请建广运局,李鸿章批驳:“不准另树一帜。”(《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刊》,第50页。)当年何启、胡礼垣评论说:“轮舶之利,商贾家无不知之,而独不闻有纠合公司,倡设轮舶,周环天下以展鸿图者,其故何居?曰:此由朝廷无以振作之,兴感之之故也。不惟无以振作兴感,而又从而阻止之、遏抑之之故也。”(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二编,《新政论义》,见《戊戌变法》(一),第203页。)

第二、依靠封建政权,以排他性的专利特权,在市场竞争中压制民族资本的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初建时,在产品的销售上就取得优厚的特权(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摺》:“拟俟布匹织成后,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税厘;如由上海径运内地及运通商地口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李文忠公全书》,秦稿,卷四三,第44页。))。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煤,出口税原为每吨六钱七分二厘,1881年李鸿章奏请减为每吨一钱(李鸿章:《请减出口煤税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四十,第45页):为开平奏请援台湾基隆、湖北之例,每吨收税银一钱。而“土煤每担税银四分,合之一吨实有六钱七分二厘,若加复进口半税,已合每吨银一两有奇”。沈葆桢建官办的台湾基隆煤矿的垄断更为严重,规定:民间采煤“概令封闭停工,不准再行采取”。(《申报》,光绪三年九月十八日))。轮船招商局享有从上海至天津随漕运货免天津进口税二成的特权,享有承运漕粮以及各省“官物”的特权(《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等奏》:“另有运漕耗米及带货二成免税”。《光绪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总理衙门奕□等片》:“嗣后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者,统归局船照章程承运”。)。洋务派以封建政权的权力获得这些特权,严重地压抑着民族资本的发展,所以从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到1903年之间,没有建立一家商办轮船公司;从1882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建立到1891年之间,没有一家商办棉纺织厂出现。在煤矿业中即使出现了少数小型的商办企业,可是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洋务派办的企业的专利垄断下,也是困踬竭蹶,发展艰难。当年王韬曾代表着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尖锐地批评洋务派办的企业:“只能为民祸而不能为民福,能为民害而不能为民利。”(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见《戊戌变法》(一),第149页。)所以从社会实践的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对早期民族资本有刺激的一面,但主要面显然是压制民族资本,阻碍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仅看到其使用机器及刺激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一面,就笼统地认为“发展了我国生产力”,岂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二)

洋务派举办的工矿交通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中传统的官营手工业工场,也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有人评论轮船招商局时说:“招商局者,中国旧式衙门与买办制度的混合物也。”(李孤帆:《招商局三大案》,第1页。)其实洋务派所办的近代企业莫不如此。洋务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比起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任凭长官、行东和家长的个人意志来组织生产,固然是个历史的进步,可是洋务派却是使用封建官僚制度与买办制度结合的独特的管理方式、方法,势必使经营管理悖离技术装备的运转规律,造成先进的技术装备与落后腐败的经营管理之间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致使企业充斥着管理混乱,技术落后,贪污盗窃,挥霍浪费,冗员繁多等种种腐败现象,严重地阻滞着生产能力的发挥。

洋务派对近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些企业虽号称“官督商办”,实际上“官”靠封建政治权力掌握企业的大权,牟取私利,侵吞“商股”,阻碍企业的发展。

这些企业被洋务派官僚集团视为扩充自己和各派系政治、经济势力的重要基地,因而委派心腹亲信控制企业大权。郑观应记述:招商局“各总、会、帮办俱由北洋大臣札委。”(郑观应:《致招商局总办唐景星观察书》,见《洋务运动》(六),第111页。)总办、督办、会办、帮办又为了在企业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挟私用人,培植党羽,拉帮结派。1885年马良奉李鸿章之命调查轮船招商局时说:“各局船栈,人浮于事,……各船之…总?,皆不在其事,但挂名分肥而已”,分局和船栈的总办,“向归总办分派,非唐(廷枢)即徐(润),间用他姓,必须打通关节,与局中有力者分做,即暗地分财之谓也。”(马良:《改革招商局建议》,《马相伯先生文集》,见《洋务运动》(六),第125页。)各重要分局都是洋务派的亲信掌握(轮船招商局各重要分局:广州分局控制在唐廷枢兄弟手里;汉口分局为盛宣怀的亲信施紫卿控制;天津分局是李鸿章的故旧麦佐之当权。),他们“兄授其弟,父传其子,□不以为怪。”(李孤帆:《招商局三大案》,第52页。)盛宣怀控制的电报局,其各地分支机构均为他的叔父、姻亲、堂弟、堂侄、外甥、女婿之类把持。汉、冶、萍公司的职员“统计不下千二百人,大半为盛宣怀之厮养及其妾之兄弟,纯以营私舞弊为能。”(《时报》,1913年3月4日。见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第472页。资料虽系民国时期,但揭发的是盛宣怀控制下的汉、冶、萍公司情况。)官办的台湾基隆煤矿甚至“每个高级官员都可以派个私人的…代表?,在矿厂任冗职”,这些官员的唯一任务,“是想尽方法找机会搜刮。”(《英领事商务报告》,1878年份,第143页,见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第589页。)总办、督办利用封建的血缘关系、裙带关系垄断企业的管理大权,这些亲朋故旧又以总办、督办为后台而营私舞弊。1898年有个德国的经济学家舒玛海考察了汉阳铁厂后说:这个企业“成为了本国和外国人进行搜刮以饱私囊的对象。”(施丢克尔:《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第286页。)其实洋务派办的企业,无一不是那些封建官吏和洋员进行搜刮的对象。

洋务派创办的几个主要近代企业,经办人大都是当时著名的买办如唐廷枢、徐润等人。这些买办以洋务派掌握的政权作庇护,利用一身而兼“商董”和官僚的两重身份,控制企业大权,把洋务派办的这些企业作为攫取私利的工具。洋务派官僚则利用“官督”的地位,扩展自己的经济势力。盛宣怀的经济活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控制了一些洋务企业的资金,长袖善舞,吞食其他民族资本,而后翻云覆雨,巧取豪夺,又把这些企业的股份攫为己有。清末有人评论说:盛宣怀办电报局,是“以大众之利益,供一己之挥霍,暗中调拨,股东不能过问。”他“乘时巧窃,规占诸权以为己有,所揽利权,可谓极亘古全球所未有,自铁厂、电报、轮船、铁路、丝厂、纱厂、铁矿、煤矿皆足笼全国之大利。”(汪诒年:《汪穰卿先生遗文》,书牍辑存(上),第7页。)他利用“官督”地位搜刮到的财富估计大约在六千万两以上。连淮系刘秉璋的儿子刘声木也很有感慨地说:“无论何官综计一生厚禄重利,亦决难集资数十万两,而况数千万两乎!”(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卷五,第10页。)盛宣怀从“一空心老大”,利用“官督”地位,做“无本生涯”(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见《洋务运动》(八),第126页。),积累了如此巨额的财富,其中不少是吞食“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商股”而来。所以,洋务派办的这些企业,最后成为了洋务派官僚吞食“商股”,把民族资本转化为官僚买办资本的工具,哪里谈得到什么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洋务派把封建官僚制度搬进近代企业,造成企业的经营管理异常腐败,一批封建官吏潜伏在企业内部,对企业进行着贪婪的啮食。

“官督”实际就是把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置于封建官僚的控制之下,企业中的大小官吏视企业为利薮,象一堆封建蛀虫,侵蚀公款,贪污盗窃。徐润套用轮船招商局公款在上海大做地产投机生意,1883年上海金融界出现倒账风潮,徐润地产投机失败,牵连倒闭的钱庄达二十二家,徐润“受亏至八、九十万”(徐润:《记地亩股票合业始终兴败事略》,《徐愚斋自叙年谱》,见《洋务运动》(八),第125页。),招商局也备受亏累。在上者既然挪借营私,在下者也就群起效尤。招商局的各种房契、船契,均被抽换、抵押,“致远”和“图南”两艘轮船的船契,被偷偷抵押给怡和洋行,“悬挂英旗”(马良:《改革招商局建议》,《马相伯先生文集》,见《洋务运动》(六),第127页。)。企业中,大小官吏巧立名目,竭力搜刮,以饱私囊。贪污盗窃的手法花样百出,营私舞弊竟至拉帮结派的进行。仅以轮船招商局来说:“搭客以多报少,影射隐瞒。”(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1048页。)据说“江海轮船旅客常满,迨稽收数,又无一次不患短绌。”(《交通史航政篇》,一册,第188页。)1909年的全年水脚结余,就被正、副会办以年终“津贴”为名,分去一半以上。有人评论说:洋务派办的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汪康年(穰卿):《论政界之不宜自营实业》,《刍言报》,宣统三年闰六月初六日。)真是一针见血!

大小官吏从企业内部啮食,清政府又从企业外部勒索。突出地表现在企业必须对清政府“报效”,实际上是对清政府缴纳的一种变相贡赋。这种贡赋不管企业的盈亏,不顾企业的发展,必须年年缴纳,有的“报效”竟占企业资本总额的百分之五、六十(1888年开工的漠河金矿,必须每年以纯利的30%“报充军饷”,慈禧太后生日“报效”数万两;开平煤矿所产的煤必须由天津机器局和轮船招商局优先购用,订明抽官利10%,慈禧生日须“报效”三万两;轮船招商局仅1894年慈禧生日就“报效”五万五千多两,1899年规定每年拔盈余二成以“裕饷需”,从1891年至1911年间,共“报效”一百三十五万多两,占资本总额的34%;电报局从1884年至1902年间,共“报效”一百○七万多两,占资本总额的64%。)。不仅必须向清政府中央“报效”,而且“公司若有盈余,地方官吏莫不思荐入,越俎代谋。”(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二》,见《洋务运动》(一),第523页。)封建官僚上上下下都把这些企业看作“肥肉自天而降”,从内部和外部把企业全部蛀空。

第三,在封建官僚机构的统治下,管理官吏把封建官僚制度和作风带进企业,造成管理混乱,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不仅不能使机器设备的效能发挥出来,而且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是洋务派官僚的私人,不懂设备的性能,也没有经营管理的技能,甚至“或且九九之数未诸,授以矿质而不能辨,叩以机括而不能名。”(《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顺天府府尹胡□□奏》,《光绪政要》,卷二十一,第17页。)电报局的官员“对电报是一无所知”;轮船招商局的官员“对轮船航运的复杂业务并无实际的知识。”(《北华捷报》,1900年6月20日,第750页;1884年8月1日,第118页。)轮船的修理由于管理人员不懂业务,“洋厂贪图生意,暗与船主管车串合,力劝全修,而经理者不悉机宜,茫无把握,其中所耗,每年亦何止数万金。”(郑观应:《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条陈轮船招商局利弊》,见《洋务运动》(六),第118页。)即使是稍懂业务的经理人,也是把企业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日与衣冠周旋,而于分内应照料之客货,每多漠不关心,不屑躬亲经理。”(郑观应:《上北洋大臣李傅相禀陈招商局情形并整顿条陈》,见《洋务运动》(六),第122页。)有的企业主持者连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必须协调的起码常识也没有。如1878年正式投产的台湾基隆煤矿,经理人盲目从事,将购回的铁轨弃置海滨(1878年两江总督沈葆桢购买了英人强建的吴淞铁路所拆毁的路轨,运至台湾基隆附近,不予铺筑,弃置海滨,“任其潮汐冲渍”(《益闻录》,光绪六年三月初十日)。基隆煤矿总办叶文澜,每年有很长时间在厦门自营生意,“结果矿厂长期没有个负责人”。(《英国领事商务报告》,1878年份,淡水与基隆,第145页)),用旧式驳船借风力行驶运输,从八斗煤井运煤到基隆煤栈。而煤港相对基隆的位置恰是逆风地带,一年中倒有半年为逆风所阻,驳船无法行驶,运输条件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严重地阻碍着生产能力的发挥。有的企业创办者对近代企业一窍不通。张之洞1890年兴办的汉阳铁厂,消磨六年时间,耗费五百六十多万两,没有炼出一吨合用的钢铁的典型事例,为人所共知(详见叶景葵:《卷庵书跋》,《附

汉冶萍史》。《洋务运动》(八),第526页。)。洋务派官僚对近代企业愚昧无知,缺乏应有的经营管理的业务知识,怎么可能按客观经济规律来管理先进技术装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

洋务派办近代企业的目的,是为了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为巩固封建政权服务,因此整个旧制度、旧思想、旧的习惯势力统统成为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障碍。在洋务派办的企业中,开平煤矿算是比较成功的了。马建忠说过:“中国有利之矿,仅开平煤矿耳。”(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卷一,见《洋务运动》(一),第409页。)经办人唐廷枢被李鸿章誉为“熟精洋学”(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摺》,《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四十,第41页。)。唐廷枢经李鸿章的同意,从开平煤矿到丰润县胥各庄修筑了一条十五里的单轨铁路,可是清政府认为蒸气机车行驶会震动几十里外的皇陵中的“列祖列宗”,禁止使用机车牵引,只得改用骡马拖曳着车厢在轨道上爬行,造成开平煤矿的生产和运输严重失调。洋务派办的企业是根本无法解决先进的机器设备与落后的经营管理之间的矛盾的,势必造成管理混乱,生产与运销不能协调,技术装备各个部门之间的生产能力缺乏平衡,原料、燃料供应不上,修理与零配件不能满足需要,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就是陈旧的设备也不能发挥作用,因而也就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三)

洋务派办的工矿交通企业,对“外资的扩张”是起着抵制还是助长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在业务、技术和管理上完全依靠外国,躺在外国人身上,使企业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外国资本的附庸。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企业曾经在市场上与外国资本进行竞争,起过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不过这种抵制作用不仅有限,而且微弱,至多也只能象李鸿章自己所说的那样:“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摺》,《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四十,第43页。)而已。何况洋务派依恃封建政权,排斥和压制民族工业,实际上为外国资本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时,的确口口声声高唱是为了“挽回利权”,“堵塞漏卮”。事实怎样呢?第一,在洋务派的封建垄断下,民族工业的发展遭到压抑,仅凭洋务派办的企业来“堵塞”,实在微乎其微。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官办、“官督商办”的棉纺织业生产总值仅二千五百多万两,而1892年仅海关进口的棉纺织品总值已达五千三百多万两(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第1602页。)。怎么可能“堵塞漏卮”呢?当年马建忠就评论说:“十年之内不许他人再设织局,而所设织机不过二、三百张,每日开织只五、六百疋,岁得十八万疋,仅当进口洋布八十分之一耳,则十年之间所夺洋人之利,奚啻九牛之一毛哉!”(马建忠:《适可斋记言记行》,《富民说》,见《洋务运动》(一),第404页。)第二、外国资本依靠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在产品销售中取得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压倒洋务派企业的产品。煤矿业中,开平煤矿虽然获得“每吨征收税银一钱”的特权,可是“洋煤每吨税银五分。”(李鸿章:《请减出口煤税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四十,第44页。)开平煤在市场上自然很难和洋煤竞争。1882年起开平煤炭降低售价与日本煤争夺天津市场,日本煤在天津的进口虽日渐下降,可是全国洋煤的进口量却是不断上升(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第1605页。《主要进口商品量值表》:1884年煤的进口量为:263,378吨,值为1,492,552海关两;1885年煤的进口量为:301,932吨,值为1,735,375海关两;1886年煤的进口量为:313,568吨,值为1,814,438海关两。到1892年煤的进口激增,量为:398,230吨,值为2,007,685海关两。1893年量已增至428,940吨,值增至2,098,063

海关两。)。中国煤炭市场仍完全控制在外国侵略势力之下。当然洋务派为了“稍分洋商之利”,是会与外国资本在市场争夺上发生矛盾,不过这同抵制外国资本的扩张,“挽回利权”,“堵塞漏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第三、洋务派所办的企业处在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下,资金贫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经营管理腐败,生产能力低下,产品质量□劣,在市场上很难和外国资本竞争,哪里谈得到抵制外国资本的扩张?郑观应曾经揭露:洋务派办的企业“既有督办,又有总办,更有会办、提调诸名目,岁用正款以数百万计,其中浮支冒领,供挥霍者不少,肥私囊者尤多,所以制成一物,比外洋昂率过半,而又苦于无机器,以至□劣不精,难于销售。”(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纺织》。)第四、洋务派办的企业甚至与外国侵略资本联合

垄断,压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李鸿章号称“专为抵制洋轮”,也曾经与外国在华轮船公司竞争,可是曾几何时,很快就在“息争均利”下,与怡和、太古订立“齐价合同”,用跌价竞争的手段,共同倾轧中国商办轮船公司。招商局对航运业的垄断,却为外国资本的入侵创造着有利条件,所以外国在华的轮船公司不断增加(1877年开始,轮船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立“齐价合同”,而外资在华轮船公司仍不断增加。1867年至1879年间,外资在华开设的轮船公司有公正、北华、太古、华海、扬子等五家;1883年至1900年间,外资在华开设的轮船公司有英国的道格拉斯、鸿安,日本的大东、大阪,德国的北德路易、汉美等六家。日、德在华轮船的吨位,1901年比1891年分别增加一至三倍,足见外资在华航运业中侵略势力扩张的迅速。)。十分明显,洋务派办的企业对外国资本的扩张起着助长的作用,这是主要方面。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 一、积极意义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政治危机-----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从这个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具有很积极的意义的。 说明当时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危机,与西方列强存在的差距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采取了行动-------兴办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 首先是军用工业: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接着是民用工业:20多个,比较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其中兴办民用工业是为了支持军用工业。这一点很有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 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探寻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 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 首先,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揭示这一思想核心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①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如1863年2月他在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②。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在这一理论中,洋务派把中学和西学的关系称之为“体”与“用”的关系,或称之为“道”与“器”的关系,“本”与“末”的关系,“主”与“辅”的关系,进而肯定两者的相对价值,即中学具有精神价值,西学具有物质价值;更进而肯定两者的功用,即中学用来“治心身”,西学用来“应世事”。在这里,中学和西学的地位虽略有高低之分,如强调中学是“本”、“体”,而西学只是“末”、“用”,但同时这两者又被强调是相补相救,不可偏废的。说到底,就是他们企图要以军火武器和科学技术的“西用”,来达到维护古老的封建王朝这个“中体”的目的。显然,这一思想体现了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之间的矛盾。从哲学上看,这种两分法是谬误的,因为它是一种既肯定新价值又不否定传统价值的相对主义。 然而应当指出,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实已是一革命性的态度”③。从理论上看,他们以这种思想模式将西学内容合法化,将指向现代的世俗价值目标引进传统框架内,肯定西学所指向的世俗价值,肯定其具有传统伦理价值所不能替代的实际功用。这就等于承认中学还有所不足,还有待于西学补充,西学确有超越于中学的地方,从而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从实践上看,这一思想不再像经世派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那样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有效的影响,它具有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阔人们视野,引导人们追求新知的积极作用。即以当时设立的学堂而论,尽管每所学堂以及每次派遣留学生几乎都强调“以义理为体,以格致为用”,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以西学为主的。有的只是规定“仍兼讲中学”:有的只是说“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并不列为正式课程;有的只是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阅读一些史鉴之类的书。当发现某些学生偏重中学、荒废西学时,还认为是背离了设立学堂的宗旨而着力加以整顿④。毫无疑问,“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理论⑤,它使中国人迈出了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脚步。 其次,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它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它的历史作用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比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同时发展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还建立了淮军、湘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等一批在当时装备还算精良并做出一些抵御成绩的新式海陆军,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再次,洋务运动为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随之也就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还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这30多年里,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新军,但由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和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洋务派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中国也并没有因为一次洋务运动而变得富裕,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追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我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我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摘要: 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但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阶级条件,这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洋务改良思想 那么我们该怎样认识洋务运动呢?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刺激,中国的一部分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封建官僚,利用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倡导了一次以仿效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心,以“图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产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必然的。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而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无法抵挡。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阶级感到创巨痛深,陡感西方在军事上的优势。这也是洋务运动先从官办军事工业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随着军事工业发展的需求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朝野上下才逐渐看到了封建经济的其它部门,亦不能适应近代资本主义的挑战,必须急起直追,中国才能获得出路。 一大批中国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还拥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做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从单纯的设想或者说是思想到实践,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二洋务运动为近代中国的改良主义开了先河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革命往往是社会革命的先导。洋务运动和后来的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资产

洋务运动中考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中考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洋务运动中考,欢迎大家阅读。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最具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中考重要知识点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观点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其他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六课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由阶级的派所掀起的一场“”的运动。 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 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它开始于,结束于。 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后期的口号是。 5、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和的需要。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它创办于年。它以和为宗旨。 7、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和人才。 8、洋务运动的结果了,标志性事件是。 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 10、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11、洋务运动发生在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的的自救运动。 1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它没有使中国起来。 1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 1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5、洋务运动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在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创办的汉阳铁厂 和湖北织布局等。 16、从到,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评价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改革,洋务运动是大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最初的理念,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领头人,,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将洋务运动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现代化来临了。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富国强兵”,在这一点上,洋务派确实建树不菲,现代化的钢铁厂,纺织厂,矿场,码头,造船厂,学校等纷纷出现在全国各地,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生产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在数量和装备上,清王朝的海陆军队的实力也是当时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洋务派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许多超前于中国那个时代的事,力图维护国家。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洋务运动最终又轰轰烈烈的失败了。以封建的思想和制度去发展西方自由、民主体系下的科学和思想,这一点显然是可笑的。当时的国情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而且洋务运动并没有真正让国家富起来,让一个穷酸、愚昧、受束缚的国家去发展这些东西未免是“强人所难”了。洋务运动归根结底还是摆脱不了封

建体系的约束——也许是时势压迫下的无奈,其最终目标被牢牢关在加强军力,维护统治的牢笼中。大清国希望巩固统治,却没有注意到教育在近现代化中的地位,即便是同文馆、留美幼童,也不过是寥寥云烟、挥洒过眼罢了。 与此同时,日本的明治维新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日本——不得不说,有一个善于借鉴、善于学习、时刻保持危机感的民族,这一点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相比大清国在近现代教育中的“小试牛刀”,日本在其中可谓是“大刀阔斧”,而且在武器的更新与工业的发展上也没有停歇--这使甲午战争的结局已定。洋务运动,说实话,是举步维艰的,进取的洋务派也并非是不想教育兴邦、富国利民的,只是当时的现状令他们无从下手。从这一点上来看,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洋务运动的作用是积极的。它为中国日后多种工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现代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而洋务运动开明者的精神也为后人所敬重,所借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也在不断地给后人以启迪,以激励。 符祖昊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

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时间 1861年-1895年)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内地的官员。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主要标志:新式企业、开创报刊、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翻译书籍、架设电报、修建铁路。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

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一、简单评价洋务运动 (1)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没有使中国富强。 (2)对外国侵略者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又与外国势力有勾结,妥协。没有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3)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组织方式,但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方式。 (4)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没有破坏封建体制束缚。 二、如何认识国民党的性质。 国民党推行的内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民党新军阀政权取代了北洋军阀政权,但是政权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实质性变换,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地主阶级的统治。 (2)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因为政权易位而发生变换,依然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革命对象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中国人民受到国民党新军阀更残忍的统治,因此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做坚决斗争。 三、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的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是革命斗争的实践,把毛泽东推上了中国革命领导的舞台,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于中国的实际全面结合起来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2)遵义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共中央的错误进军路线,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为什么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往中国人们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将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们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由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思想武器,因此它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自从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变化。 (3)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由于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他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领导,回答了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民主革命长期未能明确弄清楚地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勇敢行动支撑起了全民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队。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体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被殖民的 厄运,结束另外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是台湾 回到祖国的怀抱。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强了中国人民在精神 上,组织上的进步。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 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的坚强核心。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 大精神。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万众一 心,民族团结,不畏强暴与敌人战斗到底的民族英雄气 概,用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4、,,对世界各国夺取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 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典 范,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七、抗日战争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中的地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另外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 贸然北进,使得苏联集中兵力对付德国,同时也推迟了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 力。 2、中国坚持持久抗战,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减轻了其 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 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 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4、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 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 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八、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表面的感性认识,表现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的斗争 上。第二阶段才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 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 阶级和封建阶级压榨人民大众的实质。 2、五四运动是一次正真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 国工人运动结合。 4、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5、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 段的开端。 九、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 次伟大的演习。 2、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本思想,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 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 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3、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 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 1、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2、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 的分化 3、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 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里去。 主观方面: 1、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 一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 级对人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得革命遭到了失败。 2、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中国 的实践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上,即决定参加 共产国际。当时直接收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在大 革命中起了积极地作用,所出的主意有些是正确的,由 于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也有一些错误的主意。 十、近代社会当时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另外中国的 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 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 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 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 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 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而且它与外国资 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要一些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 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 平衡。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 分裂中国,使得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 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穷化,过着饥寒交迫毫无 政治权利的生活。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 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 深的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 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们 无法克制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为无法提出 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保持领导 集团的团结。这都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毕竟不 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 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4、太平天国的领袖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 但是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 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农民不能担 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力量很强大。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 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 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的建立起资本主 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 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维新运动 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 地的局面。在教育方面,兴办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 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国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 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 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4、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历史作用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如何辩证的看待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评价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先来听一下洋务派大臣李鸿章自己的评价展示:视频 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老师提问:议一议:李鸿章为什么说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呢?为什么又说它们“虚有其表”呢? “纸糊的老虎”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军舰全军覆没,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虚有其表”是指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而轰轰烈烈进行的洋务运动,最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一起来看一则材料,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呢? 教师总结: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洋务派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不输给西方国家,只是武器装备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只需要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所以说洋务运动有着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改变其落后封建制度的局限性。这也是洋务运动走上失败的根本原因。 教师过渡语: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工业强国之梦,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展示图片 这是一组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和它生产出的毛瑟枪的图片,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时洋务运动的企业已经大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图文稿

洋务运动知识点归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六课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由阶级的派所掀起的一场“”的运动。 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 ” 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它开始于,结束于。 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后期的口号是。 5、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和? 的需要。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它创办于年。它以和? 为宗旨。 7、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 、和? 人才。 8、洋务运动的结果了,标志性事件是? 。 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 。 10、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11、洋务运动发生在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的的自救运动。 1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它没有使中国起来。 1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 ,培养了。 1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15、洋务运动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在? 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创办的汉阳铁厂 和湖北织布局等。16、从? 到? ,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历史小资料洋务运动目的及意义

洋务运动的目的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页)。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评述洋务运动

一:历史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安。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860年12月,曾国藩首次提出学习外国技艺。1862年李鸿章意识到中国对外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武器的落后。随后,奕 意识到武器的重要性,决定派员前往外国学习。 二: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首的洋务派主动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国防,并趁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三: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1.军用企业 军用工业都是官办。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五个: ①1865年,曾国潘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②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1器局 ③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 ④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机器局。 ⑤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的湖北枪炮厂。 2.民用企业 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多数为官督商办。 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织布局。 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为此中典型。 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蕞尔小国的入侵警醒了部分清末官员,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到90年代的二十年间,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在当时,北洋舰队在国际上拥有赫赫威名,建立诸多功劳。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时的洋务派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力兴办各式学堂。其中主要分为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二为公艺学堂,培养电报、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