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 年高考调研模拟卷语文(一)(二)答案

2016 年高考调研模拟卷语文(一)(二)答案

2016年高考调研模拟卷·语文(一)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A荨.xún麻—qián; C瑕瑜互见.xiàn—jiàn; D摈.弃bìnɡ— bìn)

2.D(A搏弈—博弈;B毋用讳言—毋庸讳言、粗制烂造—粗制滥造;C漫延—蔓延)

3.D(A“瞩目”用于褒义语境之中,感情色彩有误,可换成“注目”;B“不止”后往往跟数量词,此处应为“不只”;

C“鹦鹉学舌”人家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此处更换成“亦步亦趋”更合适)

4.B(A搭配不当,“问题”不是缓解,可将“缓解”改成“解决”; C成分残缺,在“精益求精”后补上“的精神”;

D句式杂糅,可删去“十分突出”)

5. (3分)③②④①⑤

6. (4分)(1)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2)羊临华夏入诗篇(需做到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符合要

求)

7. (5分)(1)讽刺人们借助互联网(“百度”)抄袭、拼凑,缺乏原创的现象。(2分)

(2)①以人物大步行走的姿态,竖起的食指及咧开的嘴表现了人物拼凑有“得”的得意之态,讽刺性强。

②以鹿角、鳄鱼嘴、马蹄这样的“四不像”动物来嘲讽拼凑出的毫无价值的作品,表现力强。③以“四不像”动物从

电脑显示屏中走出来暗示人们借助互联网抄袭、拼凑。(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B (A以偏概全,自然欲望的满足只要符合礼义的前提,也是美;C“一旦不能建功立业,不能获得富贵尊荣,就无法获得美”无中生有;D以偏概全,应为“主要存在于建功立业……”)

9.A (B“异曲同工”不合原文;C“孔孟主张超功利,老庄讳言利”不合原文;D因果倒置)

10.A(3分)(1)它把人的审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现实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础之上。(1分)

(2)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强调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动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2分)

11.(3分)第三人称。(1分)使文章更具客观性,(1分)可以使对蓑衣爷爷的描写不局限于自身的视角,便于从更多方

面表现蓑衣爷爷的品质。(1分)

12.(2分)与蓑衣爷爷的形象形成对比,(1分)反衬了蓑衣爷爷朴实、沉静的品质,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做的蓑衣结实耐

穿。(1分)

13.(4分)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身着蓑衣的农人比作标点符号,形象地写出了农人穿着蓑衣劳作时动作娴熟的美丽场

景;(2分)②将庄稼拟人化,“一寸一寸往上长”写出了庄稼努力生长时的生动场面。(2分)

14.(5分)①蓑衣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1分)

②蓑衣是象征着蓑衣爷爷细致、沉静、朴实的品质和高超的技艺。(2分)

③蓑衣承载了作者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这种生活逐渐消逝的惆怅,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2分)

15.(6分)①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紧凑。

②交代了蓑衣爷爷作古的信息,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怀念。

③侧面烘托了蓑衣爷爷制作蓑衣技艺之高超,以及其人品之朴实,受人尊敬。

④反映了随着时代变迁,制作蓑衣这项传统工艺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人们朴实纯善的向往追

求,传递给读者一种淡淡的惆怅之情。(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A(斩斩:锋芒毕露的样子)

17.A(A都是和,连词。B表修饰,连词/用,介词;C并且,连词/那么,连词;D或者,连词/有的人,代词)

18.B(因果关系不成立)

19.(3分)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

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20.(7分)(1)用诚心结交别人,即使被欺骗,(魏禧)也是和悦的样子。(“与”、“怡如”、被动句各1分)

(2)我每次遇到难以言说的事情,一定积聚诚心持续一段时间,等到他的意志与我互相贯通时,这样之后再进言。(“积诚累时”“精神”“贯注”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1.(3分)开篇明志,(1分)总领上阕,极其概括地写出了秋意浸染天地的景象,(1分)为全词奠定了基调。(1分)

22.(4分)上片从白日斑斓如画的秋景来写(秋意遍浸山中风物,枫叶与黄花各有风韵),侧重侧面烘托;(2分)下片从清

夜舒朗闲雅的山居秋景及与山民饮酒闲话来写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相结合。(2分)

23.(1分)南方之强。

24.(4分)(1)(2分)主旨:真正的强是坚定、执着的精神。

(2)(2分)答案示例:同意。世界总处于变化中,只有拥有坚定、执着的精神品质的人才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在变化中败下阵来,从而成为真正的强者。如小说《品质》中的靴匠格斯拉就是强者,面对坚持靴子原有的品质会饿死的命运,他仍然选择了守护自己的理想。

译文:

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说:“你所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所谓的‘强’呢?用宽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无理的欺侮而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安然处之。至于披铠甲,卧枕刀枪,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之强。好勇斗狠的人安于此道。因此君子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随流俗移转,这是真正的强啊!坚守中庸之道而不偏不倚,这是多么的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困顿时的)志向,这是多么的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是多么的强啊!”

25.(6分)(1)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3)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言笑晏晏不思其反

(5)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四、作文(60分)

26. 参考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他的父亲魏兆凤,是明代的生员。明朝灭亡后,痛哭不吃东西,减掉头发做了头陀,隐居在翠微峰。这年冬天,用蓍草占卦,显示为离之乾卦,于是命名这个堂为易堂,不久之后去世了。

魏禧从小就喜爱古文,谈论历史锋芒毕露且有见解。十一岁时,补为县学的生员。和兄长魏际瑞、弟弟魏礼,以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乡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成为易堂学员。他们都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彼此在学业上切磋相正。魏禧约束自身,砥砺品行,才学特别高。门前有一个池子,命名他的居室为勺庭,求学的人称他为勺庭先生。他性情仁厚,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不会记住别人的过错。用诚心结交别人,即使被欺骗,(魏禧)也是和悦的样子。然而他多有不平凡的志气,谈论事情每每雄健奔放,刚劲有力,表达时如水倾倒流泻而出,没有穷尽。事情错综复杂,他规划鲜明,相当有条理。

魏禧想到忧患处就事先防备,在很早的时候就预见其先兆,预计而后应验的十有八九。四处流窜的盗贼兴起,但是太平很久了,人们都不清楚战争,并且说流寇在远方,很难突然到达宁都。唯独魏禧为之忧虑,把家迁移到了山中。山距离宁都城四十里,四面陡峭,离地面一百多丈。中间的

路裂开了,从山脚到山顶就像用斧子劈开的样子。沿着裂开的壁缝开凿石级阶梯登山,顺着险要设置闸门作为守望之地。那些一起读书的朋友逐渐来依附他。几年之后,宁都遭遇流寇,唯独翠微峰保全了。

魏禧喜欢读史书,尤其喜爱左氏传以及苏洵的文章。他写文章雄健出众,遇到忠孝节烈的事情,就更加激动,(将其事)刻画得淋漓尽致。到了四十岁,才外出游学。在苏州结交了徐枋、金俊明,在杭州结交了汪沨,在常熟结交了顾祖禹,在常州结交了恽日初、杨瑀,这些人都是前朝遗民。在当时,南丰的谢文洊在程山讲学,星子的宋之盛在髻山讲学,载录的弟子都有几十百人,与易堂相呼应。唯独易堂把古人切实有用的学问作为趋向,而这股风气的兴起,是由魏禧作为领袖的。僧人无可曾经到过山中,感叹说:“易堂有一股真气,天下再没有第二处了!”

朋友去世了,他的遗孤不能自谋生计,魏禧抚育教养他们并且让他们安于本业。大凡亲戚朋友有难以进说的话,或者处理别人骨肉离间的事情,魏禧如在在骨节空隙处运刀,一句话就解决了他们的纷争。有的人感到惊讶,魏禧说:“我每次遇到难以言说的事情,一定积聚诚心持续一段时间,等到他的意志与我互相贯通时,这样之后再进言。”

康熙十八年,皇帝下诏举荐他做博学鸿儒,魏禧用患病推辞。有司催着他动身,不得已,带着病到南昌就医。巡抚(派人)把他抬来察看,魏禧蒙着被子躺在轿子上称自己病重,巡抚于是放他回去了。两年之后魏禧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2016年高考调研模拟卷·语文(二)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A 背bèi信弃义;B应yìng用; C.脑髓.suǐ)

2.A (B“始终不逾”改为“始终不渝”;C“标新立意”改为“标新立异”;D“共震”改为“共振”)

3.D (“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新。可以形容影片,但不能形容观众的感受,改为“耳目一新”)

4.D (A误用介词,“对”改为“给”。B搭配不当。“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不能用于“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改为“改变”。C成分缺少。“注销登记等”后面加上“措施”)

5.B (⑥讲“石磨分上下两扇”,②④紧接着讲两扇的相合和转动。⑤③讲“磨膛”和“磨眼”,是用来磨碎东西的。

①为总结句)

6. (4分)图画“同工同酬”反映正式职工和临时工应具有同等的待遇。(1分)现实中很多临时工与正式工干一样的活,

劳动报酬却低很多。规定“同工同酬” 维护了临时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分)

7. (5分)示例:①有一个梦想就行。(1分)②光有梦想还是不行,必须付诸一搏(或“实干”)。(2分)③拼搏并非一时冲动,

必须锲而不舍。(2分)(注意“补充”和“完善”这两个词语,第二、三句要分别与第一、二句衔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D (原文是数字艺术家“不易受传统艺术那些清规戒律的束缚”,“思想深处很少留有原子艺术意识”,并不是完全不受影响)

9.D (原文是“既不是取悦和讨好大众,也不是刻意教导大众”,“不取悦和讨好大众”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大众的喜好,“不刻意”教导并不意味着没有教导功能)

10.(3分)①数字艺术思维是多向、发散性的思维,原子艺术思维是单向、线性的思维。②数字艺术思维是一种平等的

平民化的思维意识,原子思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精英意识。③数字艺术思维更具有创新求异思维,原子艺术思维有清规戒律意识。(每点1分)

11.(4分)环境特点:险峻,闭塞,贫穷落后,令人恐惧。(2分)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为下文我的紧张恐惧、女店主的粗鄙复杂和土匪来去无踪作铺垫。

(2分)

12.(3分)交代女店主丈夫死于军阀内战,揭示造成女店主艰难生存的深层社会原因,(1分)也与上文女店主对当时

社会的强烈控诉相照应,(1分)写陈长元的题字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给文章带来一抹亮色。(1分)13.(5分)“我”孤单文弱,独自出门在外,贫穷,有些文化,富有同情心,胆子比较小。(2分)作为线索人物,见证了

人物活动,增强了真实性;(1分)有力地衬托出女店主的坚韧善良;(1分)突出主题,“我”感到紧张恐惧,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落后,社会极不安定,人民生活贫穷,生命和财产极不安全,有力控诉了当时社会。(1分)

14.(3分)(1)可以。女店主是文章中心人物,(1分)文章从我的见闻角度表现女店主的性格和经历,她是当时社会底

层人民的一个缩影,(1分)表现了落后社会底层妇女不幸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的生存状况,突出主题。(1分)(2)不能。文章以“江底之夜”勾勒环境的恶劣危险,并作为横截面反映女店主的生存状况,反映了故事发生的客观环境。(1分)“江底之夜”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题。(1分)

15.(5分)本文对女店主整体描写比较粗略,没有全景式展现人物,没有展现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只是整体勾勒。

(2分)但非常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如对她的服饰进行细节描写,突出她的贫穷、母爱;如对她的脚步声进行细节描写,突出她的男性化特征;也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人物,突出她的粗鲁、坚韧和善良,将一个性格复杂的底层女性充分地刻画出来。(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3分)C (简:选拔,选择)

17.(3分)D (都表被动。A代词,……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介词,用∕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18.(3分) C (不是含蓄许诺,是直接许诺)

19.(3分)将以为天堑不能飞渡∕投鞭不足断流耶∕夫闯贼但为明朝祟耳∕未尝得罪于我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特伸

大义∕今若拥号称尊∕便是天有二日∕俨为劲敌。

20.(7分)(1) 哪里料想江南的人们只顾暂时的安宁,不清楚事情发展变化的征兆,只是爱慕空洞的名声,竟然忘却了实际

的祸害,我对此深感困惑。(“意”“审”“机”2分,大意1分)(3分)

(2) 先生领导江南才俊,主持最高的决策,一定能深入思考全局问题,岂肯跟随世人随波逐流呢?(“领袖”“主持”“维”

各1分,大意1分。)(4分)

21.(2分)悠闲欣喜

22.(5分)《江馆》先从触觉、听觉的角度,描写微风新起,朦胧的夜色里传来舒缓柔美的歌声;然后随着歌声用视觉去捕捉远

景,透过夜色看到远处灯光下活动着盛妆女子的身影。(3分)《秋风引》只就“秋风”做文章,由远而近,先视、听觉结合描写风来萧萧之声和随风而来的雁群,再从听觉角度写地面上风动庭树之声。(2分)

23.(1分)暂且放弃所学的本领来听从他

24.(4分)任用人才,要尊重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本领,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创造性地去工作;(2分)要根据各种人员的

特长安排适宜的工作,使他们各胜其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2分)

25.(6分)(1)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

(3)木遭之而叶脱乃其一气之余烈

(4)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

(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四、作文(60分)

26.参考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清摄政王送达书信给史老先生阁下:

我以前在沈阳的时候,就听说北京地区人心所望,都称誉先生。等到我入关打败李自成,和京城的人们交往,在清要的官员行列中认识你的弟弟,曾经委托他亲手写信报平安,恳切地表达我的内心的感情,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送达?

近来听到路上议论纷纷,很多人说南京有自立为帝的人。国君、父亲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春秋》的道义观点认为有敌人不去征讨,那么死去的国君不能记载他安葬的情况,刚刚继承君位的国君不能记载即位的情况,这是用来防止乱臣贼子作乱的,制度最为严格。闯贼李自成兴兵冒犯朝廷,亲手毒害皇帝;中原的大臣和百姓们,没听说射一箭来报仇。平西王吴三桂处在东边边境,只有他效仿战国时期楚国申包胥在秦国朝堂痛哭请求解救楚国灭亡的行为。朝廷被他的忠义触动,注重连续几代的旧好,放下近来细小的嫌隙,于是整顿军队,驱除鼠辈。进入北京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推重崇祯皇帝及皇后的谥号,选择陵地安葬他们,完全按照丧葬的制度礼仪。亲王、郡王、将军以下的人员,完全依循过去的封赏,不加以改变、削除;功臣、外戚等文武大臣们,都在朝臣的行列,(对他们的)恩泽礼遇有加。农民和商人都不感到惊骇,秋毫无犯。正准备在秋高气爽的时候派遣军队向西征讨,在江南一带发布命令,在河朔地区连结军队,排列军队,誓师西征,勠力同心,报复你们国家的仇恨,彰显我们朝廷的恩德。哪里料想江南的人们只顾暂时的安宁,不清楚事情发展变化的征兆,只是爱慕空洞的名声,竟然忘记了实际的祸害,我对此深感困惑。

我们国家平定北京,是从李自成手中取得的,不是从明朝手中夺取的。闯贼毁坏明朝的宗庙木主,侮辱了明朝皇帝的祖先。我们不害怕征战的辛劳,全部用尽国家的财力,代替你们洗雪这种莫大的耻辱。孝子仁人,应该怎样感激我们的恩情,打算怎样回报我们的恩德呢?你们竟然趁着贼寇延迟被诛杀,王师暂时休整的时候,就打算占据江南,坐收渔人之利。从事情的形式道理角度度量,怎么能够说公平呢?如果认为长江天堑不能渡过,投下军队的马鞭难道不能阻断江水东流吗?闯贼李自成只是明朝的灾祸,未曾得罪我们国家。只是因为四海同仇敌忾,特意伸张大义。现在如果你们拥立皇帝,就是天上有两个太阳,俨然是我们国家强大的敌人。我将选择西征的精锐之师,调转军队东征;暂且打算放下那些承受深重诛杀的人,命令他们作为前锋部队。凭借中华的全部力量受制于李闯贼军,却想凭借江东一隅同时应付两个强大的对手,谁胜谁负的命运,不需要依靠占卜就可以知道的。

我听说君子用仁德爱人,小人用姑息的办法爱人。你们果真认清形势,懂得命运,深深眷恋故去的皇帝,深深爱戴福王,应该劝说并让他削除称号,归顺朝廷,长期保持福禄。朝廷一定用诸侯的礼节对待福王,让他永久保持祖先的礼节名物,这样的待遇即便黄河细小得如同衣带,泰山平坦得像磨刀石也不改变,地位在那些王侯之上,但愿不辜负朝廷伸张正义讨伐贼寇、复兴灭亡的国家的本心。至于江南的那些人才纷纷来朝见,那么被封为公侯,赐予爵位,分封土地,有平西王的事例在这里。希望您好好考虑斟酌。晚近的士大夫们喜欢树立自己美好的名声,却不顾及国家的危难,每当国家有重大事情,就如同向路人商量事情。以前宋国人议论还没结论的时候,敌国的军队已经渡过黄河,这个可以成为教训。先生领导江南才俊,主持最高的决策,一定能深入思考全局问题,岂肯跟随世人随波逐流呢?是取,还是舍?是顺从,还是违背?应该早早明白确定下来。大军出动在即,可以向西征讨,也可以向东征讨。你们的安危存亡在此一举。希望你们一起把讨伐贼寇作为目标,不要贪求自己短暂的荣华,加重你们国家没有尽头的祸端,被乱臣贼子暗中取笑。我的确对你们有深切的期望。书中有言说:“做好人能够完全接受他人的看法。”

我恭敬地表明我的内心,站立着聆听你的教诲。江天在望,我长久地眺望。书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