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2012-2013学年度10月月考卷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2.“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 B.英国——德国 C.美国——德国 D.英国——美国

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5.《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指出:“回顾历史,英国是在500年前开始走出欧洲的;

现在,它转了500年的一个圈,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起点。仔细观察它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的实际地位,英国确实回到了欧洲,回到了原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曾经是世界的领导者

B.英国依旧承担着欧洲的实际领导者角色

C.英国的世界影响力起伏大

D.英国的走出和回归体现了其兴衰的历程

6.“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

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

A.平等性

B.扩散性

C.延续性

D.包容性

7.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大转变。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文

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转化,为一种新文明的诞生开辟了道路。这些事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现代化起源于西欧。这些构成了现代化准备阶段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农奴制解体(摆脱人身的束缚)②文艺复兴(摆脱思想的束缚)③宗教改革(摆

脱精神的束缚)④地理大发现⑤商业精神的扩展⑥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观察右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 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 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C. 英国、中国、德国、美国

D. 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9.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D垄断组织出现并发展

12.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是指

A.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B.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国有化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13.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有计划经济建设 D.赫鲁晓夫改革

15.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6.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①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④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

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19.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夹缝”指的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②本国封建主义③四大家族官僚资本④国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2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

22.下列关于外资经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等经济成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②存在着继承关系

③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④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 =农业+ 家庭手工业②资本主义 = 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③发昌机器厂 = 地主阶级+ 近代企业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干预 + 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25.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26.浩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举办博螯论坛

D、2010年上海世博会

27.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

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快速的共同因素是

①正确方针和路线的指导②经济体制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④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

2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3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6分)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2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2(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1)据材料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3分)

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6分)

材料三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3)据上述材料,在各国政府解决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方面,“道德”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2分)

33.(13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时期的_工业建设减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

在当然要引以为戒。——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2分)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1-5 CDDDB 6-10 BDDCB 11-15 DDDCD 15-20 ABDBA

21-25 AADBC 26-30 ADDDD

31. (1)趋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

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2)新气象: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洋务企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2分)

原因: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引起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

响(或工业革命的推动);抵抗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3分)

(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开始形

成。(2分)

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第一次变化的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2分)

第二次变化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体制的改革

不断深入:“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2.(1)特点:立法,自愿为主;不完善。(每点1分,共3分)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每点1分,共2分)

心忧、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只是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分),没有根本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分)。(若仅答不能,不得分)

(3)增强政府责任意识(或加强政府干预);加强国际合作(或建立新秩序)。(每点1分,

共2分)

33.(1)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1分)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1分)

(2)“缺点和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分)

理念:既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又要破除对苏联的迷信;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2分) (3)国际因素: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贸组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重要力量。

国内: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潮流的必然要求.(2分(4)党和政府的决策;基本国情;国际形势的变化等.(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贵州省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贵州省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7高三上·新津开学考)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2分) (2019高二下·霞浦月考) 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 孟子秉持性善学说 B . 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 C . 荀子忠实儒学正宗 D . 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 3. (2分)时代特点影响绘画作品的风格,北宋时期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的时代背景包括() ①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②文人阶层不断扩大 ③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④理学的兴起是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 4. (2分)(2017·株洲模拟) 国子监是古代官方教育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刻印的书被称为监本。北宋曾出现开封、洛阳、商丘三个国子监并存的局面,监本大多出于杭州。这可以说明宋代() A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 活字印刷已经普及

D . 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5. (2分)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 是 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②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③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④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6. (2分) (2017高二上·玉溪期中)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 . 改革科举制度 B . “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 . 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 . 废除封建君主专制 7. (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8. (2分) (2019高二下·绵阳期中) 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 A . 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 . 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 . 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 . 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9. (2分) (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 下表为《唐律疏议》中北齐的“重罪十条”。据此可知唐代()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11月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2012-1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1920)-的值为( ) A .32 - B .12 - C . 32 D . 12 解析:sin(1920)sin(2406360)sin(18060)-=-?=+,即原式sin60=-,故选A . 答案:A 2.命题“x ?∈R ,20x >”的否定是( ) A .x ?∈R ,20x ≤ B .x ?∈R ,20x > C .x ?∈R ,20x < D .x ?∈R ,20x ≤ 解析: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易知应选D . 答案:D 3.已知集合{P =正奇数}和集合{|M x x ==,,}a b a P b P ⊕∈∈,若M P ?,则M 中的运算“⊕” 是( ) A .加法 B .除法 C .乘法 D .减法 解析:由已知集合M 是集合P 的子集,设* 21,21(,)a m b n m n =-=-∈N , ∵(21)(21)a b m n ?=--42()12[2()1]1mn m n mn m n P =-++=-++-∈,∴M P ?,而 其它运算均不使结果属于集合P ,故选C . 答案:C 4.已知某几何体的侧视图与其正视图相同,相关的尺寸如下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 8π B . 7π C . 2π `D . 74 π 解析:依题意该几何体为一空心圆柱,故其体积2 2 37[2()]12 4 V π π=-?=,选D . 答案:D 5.已知A 、B 两点分别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20x y -=和0x ay +=上,且AB 线段的中点为 俯视图 正 视 图 侧视图 3 4 1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大冶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2个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 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 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 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 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春秋时期祖先的历史一般只追溯到黄帝和炎帝,这与中原各国多为夏商周后裔有关,但到战国时期, 人们对祖先的追溯已经超越了本族的局限,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黄帝以前的传说人物出现在 战国诸子的著作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B.已能准确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 C.诸子的历史记述没有史实背景D.文化追根和文化认同意识增强 3.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 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5.《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 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文1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共2大题。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4.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6. 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8.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9.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芜湖市沈巷中学2013届高三11月月考

芜湖市沈巷中学2013届高三11月月考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4分,选择题的答案请填到答题卷上。) 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 布图”,回答1~2题。 1.甲地年总辐射量,可能 是() A.3300 B.4600 C.4500 D. 3500 2. 淮北平原是我省太阳 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 因是()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 大 ②海拔最低 ③降水最少,晴天多 ④夏季昼最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图。据此回答3~5题。 3. 图中房屋的朝向可能是() A .座东朝西 B .座西朝东 C .座南朝北 D .座北朝南 4 .秋分日北京时间11: 30时,某地正好“门 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 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 . 东北平原 5.如果图中房屋位于我省,当正午屋内地面光 照面积不断增大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③该地昼不断缩短④该地肯定昼短夜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岸线 B.地形 C.纬度 D.大气环流 7.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②寒潮影响③距海远近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经纬网图,回答8~10题。 8.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A.L1和L2 相等B.L1约为L2的一半 C.L2约为L1的1.5倍 D.L1约为L2的两倍 9..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向西南→西→西北 D.向东南→东→东北10.若C、D两地同时在晨昏线上,则下列说法一定成立的是()A.北京处于全球新一天的范围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芜湖市沈巷中学早晨18点日落 D.B点的日出方向为东北方 11.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在2010年4月30日20点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上海世博会开幕时,和上海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C.三分之二D.全部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

汾阳二中2018级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设置官职 B.建立武装 C.禹死启继 D.制定刑法 4.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 A.师、侯 B.士、王 C.相、侯 D.师、伯 5.下图为2014年2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

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8.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9.右图中的“示”指“祖先”,“示”和“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卿世禄制 10.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西周的分封制 C.西周的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12.从下图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广西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广西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2016·北京)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 .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 . 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 .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 (2分) (2019高一下·丽水期中) 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汉代的是() A . 私营丝织业兴起 B . 水排的出现 C . 曲辕梨开始使用 D . 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3. (2分) (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 朱熹弟子陈宓曾任安溪知县,他在《安溪劝农诗·劝贫富相资》一诗中说:“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材料体现了() A . 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B . 士大夫崇尚社会和谐的理念 C . 士大夫反对民间的借贷行为 D . 官府强行干预民间财务纠纷 4. (2分) (2017高三上·曲靖月考)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 A . 保护佃农利益 B . 增加政府收入 C . 维护地主特权 D . 规范租佃关系 5. (2分)(2020·湖南模拟) 叶圣陶在《昆曲》中提到“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作者意在强调() A . 戏词追求典雅深奥 B . 内容应贴近百姓生活

【精准解析】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峨山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 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禅让制形成 B. 王的出现 C 早期国家诞生 D. 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鯀作城郭”意为鯀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古代早期社会政治情况,没有体现禅让制的信

息。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关于“王”出现的信息。B错误;世袭制开始于夏启时期,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3.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原始社会的解体 B. 私有制的产生 C. 国家的建立 D. 人性的退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产生,故B 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后半段的重点在于私有制产生,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现象出现,无关于国家的建立,故C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项错误。 4.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A. 反对施行仁政 B. 主张礼法并用 C. 强调人性本善 D. 重视继承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 项符合题意;A项,作者并未反对国君的仁爱之心与仁爱之誉,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排除C项。故选D。 5.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根据材料“‘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xx.10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 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右图两 孔子苏格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下面对他们思想 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2.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 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所用的鼓面上;盗贼被砍去双足;国君被刺的 危险也总是存在。但这同时又是一个认真钻研和完美实践外交艺术的时代。”以 上材料旨在表明那时: A.频繁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C.社会动荡,战争残酷D.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3.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B.君舟民水C.仁政爱民D.人性本善 4.“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

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 5.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 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 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 6.阅读统计表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 ③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④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B.“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8.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9.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判断有: ①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唐朝时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仁” C.“德” D.“孝” 2.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2007的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4.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中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C.仁政 D.兼爱 5.钱穆说:“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6.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7.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

推荐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开封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记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C.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6、“汉初的封建,居然就名存实亡,怕也是汉初的人所不能预料的。”下列哪些措施的实施使汉初“封建”很快“名存实亡”?() ①诸侯不得自治民补吏②令诸侯各以国邑,分封子弟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A.推行郡国并行制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解决土地兼并 8、有学者指出:“汉朝的察举制度经董仲舒等人努力,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但不能到原籍担任地方官。”下列对“不能到原籍担任地方官”这一举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削弱了宗族势力的影响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避免了地方派系的形成 D.体现了政府是“天下人”的政府的观念 9、史载:“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以前)司察之而已。”材料反映的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管理地方行政 B.监察地方官员 C.掌管地方军事 D.掌管地方财政 10、著名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

重庆一中2020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下期5月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24.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周襄王与各诸侯会盟于河阳。《春秋》将这一历史事件记为“天王狩于河阳”(“狩”意为以将猎为名巡视境内)。据此可知 A.晋文公骼守礼乐制度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C.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D.《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25.《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B.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C.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26.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A.门阀士族逐渐衰落B.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27.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租细关系普遍化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D.长途贩运贸易较活跃 28.清末政府部分中央机构改革情况表 由上表可知,清末中央机构

A.照搬西方,具有盲目性B.机构杂陈,难有作为 C.趋向近代,具有进步性D.固守传统,维系专制 29.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界》周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经常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观点。这反映出,《劳动界》周刊的创办旨在 A.宣传俄国十月革命B.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唤醒工人的斗争意识 30.1937年7月下旬,拥有300余家工厂的中华国货联合会上书国民政府,表示国货联合会中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1.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C.体现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32.《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这表明早期的罗马法 A.具有个案经验式特点B.源自于传统习惯法 C.力图维护平民的利益D.法律条文细密完备 33.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

云南省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云南省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德、法、英、比、意《相互保证公约》中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这一规定 表明 A. 该公约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 B. 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 C. 该公约增强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 D. 德国开始撕破了《凡尔赛和约》 2. 1921年8月21日,美国总统哈定正式邀请英、法、日、意、中五国参加华盛顿会议。下列对美国积极筹备召开此次国际会议的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B. 处置德国及维护世界和平 C. 谋求拆散英日同盟的途径 D. 力图削弱英日的海上力量 3. 国际联盟的建立问题是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主要战胜国在这一问题上各怀鬼胎。下列最能体现当时法国意图的是 A. 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 B. 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 C. 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 D. 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 4. 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 A. 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B. 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C. 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D. 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5.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 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 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6. 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A. 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 B. 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C. 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 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7.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8. 1917年出现于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爆发了两次革命,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这种“影响”可以理解为 A. 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德国集中军事力量在西线,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C. 欧洲东线战事基本结束,加速了一战的进程 D.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9. 关于1928年签订的《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明确责任 B. 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3)

新津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 2=60分) 1.“烽火戏诸侯”出自西周末年的一个历史典故。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美人褒拟之子为太子。 周幽王的做法破坏了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皇帝制度 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3.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4.汉代规定,祭祀时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如图1)。这种服饰上的特殊规定突显了 A.皇权独尊的地位B.汉代服饰的华美 C.礼仪制度的完备D.汉代国力的强盛 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符合这句话含义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刺史制度 C.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

8.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0.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B.刺史C.门下省 D.通判 11.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坑颁布,李坑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12.清朝雍正、乾隆之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的中枢机构是 A.内阁B.六部C.理藩院D.军机处 1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14.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这种趋势表明 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B.内外朝相互制衡 C.宰相成为权力中枢D.君主专制的强化 15.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 B.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C.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 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2.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多出高官。但武周时期,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却能两度为相。这说明当时的人才选拔() A.制度已发生质变 B.取决于应试者的能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 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4.明清启蒙思想家认为义利是统一的,既要讲义,又要讲利,应当在“义中取利”, 应当“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这说明明清启蒙思想() A.背离儒家思想 B.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 C.主张经世致用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5.郑观应的《盛世危言》1894年发行后,张之洞读完颇为感慨:“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统筹全局择精语详。”光绪皇帝览闭此书,也是大为赞赏。此书一时成为畅销书,一些地方官甚至把其中部分内容作为考试的考题。该书影响较大是因为它() A.变革了科举考试内容 B.契合了国人“富强救国”的愿望 C.得到皇帝的积极推荐 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6.有学者研究发现,19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中国的失业情况却日益严重。有人用“失业之人,如恒河之沙”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现象()A.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渐趋向于没落 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过于缓慢 C.是新旧经济更迭冲击传统社会结构导致 D.造成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减少的局面 7.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出,“查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而印刷物实为其媒介。本部为维护治安,预防隐患起见……随时搜集研究,以期洞见症结,因事补救,不致蹈凭空过当之弊。”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北洋政府已无力抵制新思想 C.中共诞生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 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