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

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

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
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沉积岩与沉积相2复习概要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勘查方向)

◆适用教材:《沉积岩石学》

第一章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上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

块地表。

3.相标志: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

包括岩石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类型、砂体宏观分布、相序列、地球化学特征、测井响应、地震响应。

4.相序:在一连续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排列。

5.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

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6.沃尔索相律:只有在那些在横向上没有间断的、彼此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在连续的地层

剖面上重叠在一起。

7.进积:海退,陆进过程;退积:海进,陆退过程。

8.自旋回:只受自身迁移演化控制,在沉积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内部因素变化形成

的沉积旋回。

异旋回:沉积旋回受物源供应,基准海、湖平面影响。

第二章山麓-洪积相

9.冲积扇: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流

出山口因坡度急剧变缓,流速骤减,碎屑

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

10.泥石流:当水流携带的砾石和泥砂沉积物

达到足够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粘度高、

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

11.冲积扇类型:右图

12.冲积扇沉积作用类型:牵引流作用、重力

流作用。

13.沉积物成因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

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14.干旱型冲积扇亚相:1、扇根亚相,地形地貌:坡度大,深切主水道发育;沉积特征:

大套砾岩发育,有泥石流沉积,层理不发育。2、扇中亚相,地形地貌:坡度较小,辫状宽浅水道发育;沉积特征:砾岩与砂砾岩、砂岩互层,厚层块状,可夹少量泥岩,平行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发育,冲刷面常见。3、扇缘亚相,地形地貌:坡度缓,片流沉

积为主;沉积特征:砂岩与泥岩互层,薄层为主,小型交错层理发育,缺乏冲刷面,可见遗迹化石。

15.古代冲积扇鉴别及与油气关系:1、岩性:大部分冲积扇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有

砂、粉砂、粘土等。扇根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到扇缘部分砾石减少,砂、粉砂、粘土含量增多。可有膏盐及碳酸盐沉积。2、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是冲积扇沉积物的主要特征。从扇根至扇缘有粒度逐渐变细、分选性渐好、圆度逐渐增高的明显趋势。3、粒度特征:冲积扇砂质沉积物的粒度概率曲线一般为三段式。4、沉积构造及颜色:粗碎屑沉积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块状层理或不显层理。砂质沉积物局部可见水流波浪,泥质表层可发育干裂、雨痕、流痕等。层理构造表现为流水沉积物与泥质沉积物复杂交互的构造序列。砾石可向源倾斜。沉积物多暴露地表,受氧化作用常缺少暗色沉积物,泥质沉积的颜色一般带红色。5、生物化石:冲积扇中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湿地扇例外)。6、垂向层序及沉积相组合:冲积扇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生进积和退积作用,当冲积扇向源区退积,则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正旋回层序,否则相反。在横向上,向源区方向冲积扇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常与冲积平原组合或风成-干盐湖相相接。

第三章河流相

16.层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则的成层流动的水流。

17.紊流:水质点运动方向和速度各不相同,水体内有强烈的

侧向混合运动,且水层之间发生扰动的水流。

18.横向环流:有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式向前移动

的水流。

19.流水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20.平直河:单河道,低弯度(弯度指数<1.5),长度一般不

超过宽度的10倍。

21.曲流河:单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1.5),宽/深<40,

河道较稳定;水流缓,水量变化小;凹岸发生侵蚀,凸岸

发生沉积形成边滩;常截弯取直作用;发育于河流的中下

游地区。

22.辫状河:多河道,低弯度(弯度指数<1.5),宽/深>40,河道不稳定;坡降大,流量

不稳定,搬运方式以底负载为主,沉积物较粗;心滩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不发育;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山区或者冲积扇上面。

23.网状河:多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1.5),河道窄而深,稳定;坡降小,流量稳定,

水流缓,以悬浮负载为主;冲积岛、泛滥平原或湿地发育,由细粒物质和泥碳组成,占据60~90%的地区

24.曲流河相划分:河床亚相(边滩、河床滞留);堤岸亚相(天然堤、决口堤);河漫亚相

(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牛轭湖亚相。

25.河床亚相:1、河床底部滞留沉积:河床底部滞流沉积主要成分是砾石,常呈叠瓦状排

列,砂级沉积物少,砾石成分复杂,包括泥砾。常含植物茎杆,不具层理,底部具冲刷侵蚀接触。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在河道砂体底部呈透镜状产出。2、边滩沉积:主要是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沉积,碎屑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岩屑和长石含量高;下部多由大型沙垄迁移形成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向上发育有平行层理,小波痕层理,爬升层理等;几乎没有化石,但常见炭化的植物茎叶碎片;砂体从下向上,

粒度变细、层厚变薄、层理规模变小。

26.堤岸亚相:1、天然堤微相:以具有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和上攀交错层理为特征。沉积物

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比边滩沉积细,漫滩沉积粗;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砂、泥组成薄互层;垂向序列是下部砂质岩发育交错层理,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层理。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层理;常由钙质结核、植物根,干裂、雨痕等;砂体剖面上为透镜状。2、决口扇微相: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常见冲刷充填构造;横剖面呈透镜状。

27.河漫亚相(泛滥盆地):1、河漫滩微相:以粉砂岩为主,含粘土岩;波状层理和沙纹

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发育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2、河漫湖泊微相: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发育水平层理、泥裂;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见盐湖。3、河漫沼泽: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富含泥碳沉积。

28.牛轭湖亚相:牛轭湖沉积主要是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有交错层理,粘土中发育

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残骸;岩石呈透镜状。

29.辫状河相划分:河床亚相(心滩、河床滞留);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何

曼沼泽)。

30.边滩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原因:曲流河为单支横向环流,表流是辐聚水流,在凹岸处产

生强烈的下降水流,是冲刷凹岸的主要因素。底流是辐散水流,使泥砂在凸岸发生堆积。

31.心滩形成原因:辫状河弯曲度较低,近似于顺直河道。沿主流线两侧常形成两个螺旋式

前进的对称环流。表流为发散水流,由中部向两岸流动,并冲刷侵蚀两岸,底流由两岸向中心辐聚并携带沉积物在河床中部堆积下来,形成心滩。

32.二元结构:一个垂向上向上变细的河流层序,底层沉积由河道亚相构成,顶层沉积由泛

滥平原亚相构成,在曲流河中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1:1,在辫状河中顶层厚度远小于底层沉积厚度。

33.曲流河和辫状河的区别:曲流河发育二元结构,辫状河不发育;曲流河发育边滩,辫状

河发育心滩;曲流河上部由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组成,辫状河由泛滥平原组成且不发育牛轭湖;曲流河剖面为“砂包泥”,辫状河为“泥包砂”;辫状河河道迁移迅速、稳定性差。

34.古代河流鉴别标志:1、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河流沉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等

各类碎屑沉积物组成。并且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上游偏粗,下游偏细。砾石成分复杂,有比较多的陆源砾石。底部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是河流相的重要鉴定标志之一。

2、粒度资料反映出牵引流性质:粒度频率曲线常为双峰且具有明显的两段性。

3、沉

积构造丰富,并且具有特征的“二元结构”序列:层理类型多样,以反映单向水流的大型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为特征,斜层倾角为15°~30。层系厚度一般为30cm或更薄,一般不超过1m。还有平行层理和上攀波纹状层理,以及包卷层理等。河流中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有时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上游,倾角10°~30°。4、生物化石稀少:河流相生物化石一般保存不好,通常较难见到动物化石及较完整的植物化石,所见者常是破碎的植物枝、干、叶,在时代较新的河流相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硅化木是河床亚相的指相化石。5、特征的砂体形态:在横向上,河流相相变较快,砂岩多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垂向上常出现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间断性岩性正韵律,每个韵律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现象。平面上多呈弯曲的条带状、带状、树枝状等。

35.古代河流油气关系:1、河流相砂体可以作为很好的油气储集层,储层非均质性强。2、

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第四章湖泊相

36.湖泊相划分:1、滨湖:

沉积从泥到砾级都可

能有。滨湖上部因暴露

时间长,干裂、雨痕和

植物根常见;湖滨的下

部与浅湖区过渡带湖

浪作用强,以砂质沉积为主,各种浅水波痕、交错层理常见。(1)湖滩与砂坝(滩坝):发育于较陡的湖岸。岩性:砾岩、砂岩;结构:分选、磨圆好,成分成熟度高;构造:小型交错层理,逆粒序;砂体形态:席状、底平顶凸透镜状;平行湖岸;生物化石:贫乏,可见生物壳碎片。(2)泥坪:发育于较缓的湖岸。岩性:泥岩、粉砂岩;颜色:氧化色为主;构造:水平层理、泥裂;生物化石:植物化石、遗迹化石。2、浅湖:湖盆平均浪基面以上到湖泊枯水时水面之间的地带。该带可以有波浪和湖流作用,总体上水介质能量变低,沉积物以粉砂和泥为主,夹有细砂岩的透镜体。生物化石丰富。虫孔和虫迹较多,有时而不显层理。(1)滩坝。岩性:砂岩;结构:分选、磨圆好;成分成熟度高;构造:交错层理、浪成波痕、逆粒序;砂体形态:席状、底平顶凸透镜状;

多平行湖岸;生物化石:常见,破碎。(2)滨浅湖泥及粉砂。岩性:泥岩夹粉砂岩;

构造:水平层理,沙纹层理,无暴露标志;生物化石:常见,完整。3、半深湖:正常浪基面之下、洪水或风暴影响的深度之上;泥岩夹洪水沉积的粉砂岩及细砂岩薄层,还原色为主,水平纹理发育,浮游生物化石较多,底栖生物化石少见。4、深湖:洪水或风暴影响的深度之下,常为缺氧环境;泥岩为主,可夹浊流沉积的粉砂岩及细砂岩,还原色,水平纹理发育,可见浮游生物化石,缺乏底栖生物化石。5、湖湾:在浅湖区,由于砂嘴、砂坝或水下隆起屏蔽、遮挡而形成的半封闭的水体。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碳酸盐岩,分布局限,其上常为沼泽沉积。6、三角洲-河流入湖处形成的三角形碎屑岩堆积体:从河口向湖心方向沉积物发生机械分异作用。粗的沉积在近岸处,较细的被带到湖心沉积。三角洲常具有三层式结构。顶积层是三角洲平原河道沉积。一般以砂质为主;前积层往往是湖泊三角洲沉积的主体,主要为砂质粉砂和粉砂沉积。常见交错层理、沙纹层理。底积层则为粉砂和泥质沉积,生物碎片较多,富含有机质,具水平层理或因生物扰动而不显层理,相当于浅湖沉积。在垂向上,由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组成一个向上变粗、变厚的沉积层序。

37.古代湖泊鉴别标志:1、岩石类型较单一: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

砂岩与河流相相比矿物成熟度高、石英含量可达70%以上;与海相相比成分较复杂,成熟度较低。砂岩的粒度比河流相的细,分选也较好,而与海相较难区分。粘土岩在碎屑湖泊中广泛分布,且向湖中心增多。碎屑湖泊沉积中也可出现类型多样的化学岩和生物岩,如石灰岩、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等,其沉积厚度及分布范围较为局限。2、沉积构造多样:层理类型多样,但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由于湖泊的范围有限,浪基面深度小,湖泊广大地区多处于浪基面以下,故在此地区的粘土岩多发育水平层理,有时亦为块状层理。在近岸地区可见交错层理、斜波状层理等。3、生物化石丰富:生物化石丰富是碎屑湖泊沉积的重要特征。常见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瓣鳃类、腹足类、鱼类等,没有海相生物化石。藻类也是湖泊中较常发育的生物。此外,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子花粉等大量出现也是湖相重要特征。尽管海相也出现植物化石,但可以其种属和数量远离滨岸越来越少这种梯度变化来加以鉴别。4、垂向层序多反旋回:碎屑湖泊沉积多出现由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以此区别于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的河流相沉积。5、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湖泊相沉积的分布范围比河流相大,比海

相小,相带、岩性和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而且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比河流相稳定,但稳定程度比海相差。

38.湖泊沉积与油气关系:1、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深湖和半深

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碎屑湖泊沉积中发育各种类型的砂体,如滨浅湖滩坝砂体、三角洲砂体、深水浊积扇砂体等,因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近油源、粒度适中、生储盖组合配套等特点而成为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2、多旋回的湖泊发育演化形成多个生储盖组合:从湖泊的发育和演化来看,湖泊下陷扩张期,湖盆大幅度持续稳定下沉,有利于深湖-半深湖亚相的发育,即有利于以粘土岩为主的生油岩系及盖层的形成。湖盆的抬升和收缩,有利于三角洲、滨浅湖滩坝等储油砂体的形成。若湖泊的发育具有多旋回性,在垂向剖面上可出现多个生储盖组合,而且第一个组合的盖层即为第二个组合的生油层,从而造成生储盖组合的垂向叠合。目前勘探结果表明,潮湿气候区多旋回近海湖盆的中部旋回,生储盖组合最发育,油气资源最丰富。

第五章三角洲相

39.三角洲:河水携带的载荷在其与湖泊、海洋的汇合处卸载形成的半锥形沉积体,在平面

上以河口为顶端向湖泊、海洋展开呈三角形状。

40.三角洲形成控制因素:1、河流作用:河流流量和输沙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2、

蓄水体密度和河水密度差异:河流流入蓄水体,可以形成轴状喷流和平面喷流两种自由喷流类型。(1)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形成海底三角洲(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形成湖成三角洲(3)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平面喷流类型,河控三角洲。3、蓄水体水动力作用:河流建设作用,波浪和潮汐破坏作用。4、河口区盆地地形:(1)陡坡:扇三角洲、水下扇(2)缓坡:三角洲。5、蓄水盆地构造特征:蓄水盆地相对稳定或缓慢沉降,沉降速度等于或略小于沉积速度,由利于三角洲形成与保存。

41.三角洲相划分: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漫潭沼泽;扇三角洲前缘:水下

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扇三角洲:前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越岸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远砂坝;前辫状河三角洲:前三角洲)、正常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坝、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三角洲:前三角洲泥、滑塌浊积扇)。

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三种能量作用的关系将三角洲划分出河控、浪控和潮控三角洲。

42.河控三角洲形态及特点:河流作用远远超过海洋的作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小潮差、

低波能,以及浅而稳定的充水盆地。形态:(1)鸟足状三角洲: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2)朵状三角洲

43.河控三角洲相划分: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洲亚相

44.三角洲平原亚相划分:1、分流河道微相:分流河道是搬运陆源物质的通道,它构成了

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1)岩性:构成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主要为砂质;发育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粉砂岩和泥岩。(2)沉积构造:底面有侵蚀面,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3)生物: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4)砂体形态: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2、陆上天然堤微相:天然堤分布在分流河道两侧,平行河道延伸。

(1)岩性: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粒度向下游及远离河道变小。(2)沉积构造:小波

痕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纹层、植物根系和碎屑以及动物的潜穴。生物扰动构造也很发育。由于洪水期与平水期的交替,天然堤的层序呈粉砂层与粉砂质粘土层互层特点。

(3)砂体形态:横断面成楔状或不对称的透镜状,向河道一侧较陡,另一侧较缓并逐渐过渡到河道间其他沉积。3、决口扇微相:洪水漫溢河床,冲破天然堤形成决口扇滩,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席状砂层,但比河床沉积细,与河流相决口扇沉积类似。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其表面接近平均高潮线。沼泽中植物繁茂,排水不良,为一停滞的还原环境。(1)岩性:深色有机质泥岩、泥炭、褐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岩,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

45.(2)生物: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当排水通畅时,泥岩中的有机质不发育,并可

见昆虫、藻类、介形虫、腹足类等化石。(3)形态:沼泽沉积约占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90%,广泛而稳定分布的层状有机质沉积可作为三角洲平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根据其分布范围,可圈定三角洲平原的大致轮廓。5、淡水湖泊微相: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湖泊面积小,水体浅,通常为3~4m。(1)岩性:沉积物主要为暗色有机粘土物质,并夹有泥砂透镜体。(2)构造:粘土沉积物显示极好的纹理。(3)生物:多见原地生长的软体动物贝壳;可见黄铁矿、蓝铁矿,但不成结核,虫孔发育。(4)河流支流注入时,可形成小型的湖成三角洲沉积。

46.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是陆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

伸部分,在向海延伸过程中,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速减缓,堆积速度增大。(1)岩性: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泥质极少。(2)沉积构造: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一充填构造,并见有层内变形构造。(3)砂体形态:垂直流向剖面上呈透镜状,侧向则变为细粒沉积物。2、水下天然堤微相:它是陆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两侧的砂脊,退潮时可部分地出露水面成为砂坪。(1)沉积物为极细砂岩和粉砂岩;常具有少量的泥质夹层。(2)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型,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3)波状层理为主,局部出现流水的、与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4)有时可见植物碎片。3、(分流)间湾微相:(1)岩性:以泥质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砂质沉积物多是洪水期河水漫溢带来沉积的,常呈薄透镜体。

(2)沉积构造: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砂岩具有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波痕及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3)在层序上,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泽沉积。4、(分流)河口砂坝微相:它是在分流河道入海口附近形成的砂质浅滩。海水的冲刷和簸选作用,使泥质沉积物被带走,砂质沉积物被保存下来,分流河口砂坝沉积物主要由分选好、纯净的细砂和粉砂组成。(1)岩性:主要是砂岩及粉砂岩,分选磨圆都很好,缺乏泥质组分。(2)沉积构造:槽状、楔状交错层理,小波痕交错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层面可见有波痕构造。有时可见气胀构造、泥火山或底辟构造。(3)生物:化石稀少,偶有破碎介壳分布。(4)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多呈新月形,或与河口平行的伸长形,横剖面呈双凸的透镜状。5、远砂坝微相:远砂坝位于河口砂坝向海侧的前方,坡度向海缓缓倾斜,又称为末端砂坝,沉积物比河口砂坝细。

(1)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少量泥岩;常形成泥质粉砂岩层。(2)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砂纹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波痕以及冲刷一充填构造。(3)生物:可有底栖生物生活,含有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4)砂体形态:多为延伸较远的层状,一般均分布在河口砂坝之下,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远砂坝与河口砂坝沉积一起构成一个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垂向层序,这是与河流相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6、前缘席状砂微相:河口砂坝、远砂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强烈改造和再分布,并发生侧向迁移,呈席状或带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形成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

(1)岩性:细砂岩及粉砂岩,分选好,成熟度高,质纯,可成为很好的储集层。(2)

沉积构造:发育平行层理及砂纹层理。(3)生物:化石稀少。(4)砂体形态:砂层面积较大,层厚向岸加厚,向海逐渐变薄。(5)它是破坏性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类型,在高建设性三角洲相中不发育。

47.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大部

分是在浪基面以下深度范围内形成的,基本上不受浅水波浪的干扰。(1)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可含少量细砂,有时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富含有机质。(2)沉积构造: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3)生物:常见有广盐性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瓣鳃类等。随着向海洋方向过渡,正常海相化石增多,生物潜穴及生物扰动构造发育。(4)前三角洲暗色泥岩由于富含有机质,可以成为良好的烃源岩。(5)前三角洲泥向盆地过渡为浅海陆架泥质沉积。

48.河控三角洲垂向层序:在发生进积作用的情况下,三角洲的垂向层序具有“海退”旋回

的特点,从下向上岩性表现为从泥岩(页岩)向砂岩的过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1)下部:前三角洲和浅海环境沉积的暗色、富含有机质的泥岩;(2)中部:以发育浅水、受海水扰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特征,具有典型的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序列;(3)上部:为夹有浅色分流河道砂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沼泽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49.辫状河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的区别:最大区别是供源和粒度不同,辫状河三角由辫状

河为供源,短流程;而正常三角洲以曲流河为供源,长流程。辫状河三角洲粒度粗;

而正常三角洲粒度细。(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具辫状河的特征,碎屑颗粒较粗,砂、砾含量高(正常三角洲以砂、粉砂为主);河道砂体无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即顶积层亚相或溢岸沉积少;河道不稳定,很易迁移,因此粗碎屑砂体在平面上往成片分布。(2)辫状三角洲前缘带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由于辫状河水流强度相对较大,且碎屑物质丰富,推移质/ 悬浮质比值大,因此进人水体后,河道沉积相对发育,而河口坝则处于次要地位,这与正常三角洲有较大区别。(3)辫状河三角洲的个体比正常细粒三角洲要小,但经常成群分布,尤其是地形坡度较陡时。

50.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区别:共同点:同属粗粒三角洲,前积作用形成的反韵律

层序,都不太发育。差别在于:(1)供源不同: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2)重力流发育程度不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泥石流沉积;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上泥石流不发育。(3)砾岩发育程度不同:扇三角洲以块状砾岩为主;

而辫状河三角洲以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为主,交错层理较发育。(4)沉积序列不同:扇三角洲的垂向沉积序列以砾岩为主,粒度的粗细变化较快;而辫状河三角洲的层序粒度变化相对较慢。

古代三角洲沉积的鉴别标志:1、岩石类型单一,三角洲沉积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在三角洲平原中常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无或极少砾岩及化学岩,这是与河流相和湖泊相区别之一。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比河流相高。2、粒度分布特征,由陆向海方向,三角洲砂岩中的碎屑粒度以及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3、多种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中沉积作用和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以及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4、生物化石混生,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的混生现象是三角洲沉积的又一重要特征。生物主要为广盐性生物,如瓣鳃,腹足,介形虫等。5、发育三层结构和反旋回沉积层序,三角洲在垂向上出现由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组成的三层结构,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沉积构成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层序。6、朵状砂体形态,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剖面

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岩呈齿状交叉。

高建设性三角洲前缘砂坝的延长方向与岸线垂直,高破坏性三角洲前缘则发育与岸线平行的砂坝或砂堤。

51.三角洲相与油气关系:三角洲相与油气关系三角洲相本身具有很好的生、储、盖条件及

圈闭条件。1、前三角洲亚相的泥质岩是有效的烃源岩,它颜色暗,厚度大,富含有机质。2、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的砂岩成因类型多样,砂体发育、成熟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3、三角洲平原的细粒粘土岩、煤层等可作为区域性良好盖层。4、同沉积断层的发育易于形成滚动背斜以及岩性圈闭、地层圈闭等圈闭易于油气的聚集。

第六章障壁岛、泻湖、潮平和河口湾相

52.泻湖:泻湖是被障壁岛阻隔而成的半封闭水域,为浅水低能环境,波浪作用微弱,潮汐

作用明显,且极易受气候影响而淡化或咸化或停滞缺氧。

53.泻湖沉积特征:(1)泻湖沉积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泥晶石灰岩、云岩构成。

(2)发育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3)化石种类单调,以广盐性生物为主。(4)膏盐类沉积是咸化泻湖的特征。

54.潮坪:发育在波浪能量低、具有明显潮汐周期(潮差>2m)的平缓倾斜的海岸地区,

或形成于沿岸海岸、泻湖、河口湾和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沉积地区。可划分为潮上带(潮上坪,可发育沼泽和盐坪)、潮间带(潮间坪:高潮坪,低能,泥坪;中潮坪,中能,混合坪;低潮坪,高能,砂坪)、潮下带(潮汐水道、水下沙坝、砂滩)。

55.潮坪亚、微相及其沉积特征:1、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极

其少见。平面上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泥炭,潮湿气候下潮上坪;

石膏,干旱气候下潮上坪。2、沉积构造:(1)层理:泥坪,水平纹层、水平波状纹层;

砂泥坪,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砂坪,羽状交错层理;潮汐通道,大型流水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2)层面构造:砂坪及混合坪,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及叠加波痕;

泥坪及混合坪,干裂、雨痕、冰雹痕。(3)其它构造:泥坪、混合坪、砂坪,生物潜穴、钻孔;泥坪,石膏及石盐晶体。(4)再作用面构造:是一种侵蚀成因的局部性倾斜面,出现于流水成因的交错层内,表现为分隔交错层系的倾斜面。3、生物化石:种类少数量多,海相和陆相混生为特征,半咸水生物或广盐度生物大量发育,分异度低。

56.潮坪沉积层序:古代潮坪以进积型潮坪为特征,剖面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57.障壁岛综合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泻湖相,良好的生油相带,沉积水体安静,沉积物

细,泻湖底常处于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障壁岛、潮坪、河口湾相中有不同类型砂体,尤其是障壁岛砂体,砂粒度适中,分选好,岩性均一,离生油岩近, 对油气的储集更为有利。泻湖、潮坪广泛发育泥质岩类,也可以成为良好的盖层。海平面交替升降变化,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第七章海相组沉积相

58.海洋沉积相划分:1、滨海相(陆棚上部):最大风暴潮线,浪基面之间。2、浅海相(陆

棚下部):浪基面之下,陆棚边缘(200m)。3、半深海(大陆斜坡):水深200m~2000m。

4、深海相(大洋盆地):水

深2000m以下。

59.波浪作用类型:涨浪、升浪、

破浪、碎浪、冲浪

60.滨岸相类型:右图

61.滨岸相沉积特征:1、海岸沙丘亚相:沉积物圆度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重

矿物富集;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可达30~40度,层系厚数十厘米,也常出现上凸的前积交错层理。2、后滨亚相: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具有平行层理,可见交错层理。当后滨中有较浅的洼地并被充填时,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理。3、前滨亚相: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前滨下部沉积物分选比上部差,并含有大量贝壳碎片和云母等,贝壳排列凸面朝上,属不同生态环境的贝壳大量聚集。层系平直,以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为特征。对称、不对称波痕大量出现,极浅水标志如流痕、生物扰动构造常见。4、近滨亚相:常发育沿岸砂坝,能量越弱,砂坝发育越少。

62.滨岸相鉴别标志:1、岩石学特征:砂质较

纯,石英等稳定组分含量高,重矿物相对富

集,圆度和分选较好,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

熟度较高。2、沉积构造:高角度槽状交错

层理—海岸沙丘;大型冲洗交错层理,各种

波痕—前滨;槽状、板状交错层理—近滨;

水平层理、生物潜穴—近滨下部。3、生物

化石:含数量不等的各门类海相生物及碎

片。4、垂向层序:进积型层序最发育。5、

砂体形态:平行于岸线走向呈线状分布,往

往呈排出现,剖面上常呈下平上凸的透镜

状。

63.风暴岩及其垂向特征:一次完全的风暴过程

可以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垂直层序,一个理想的风暴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出现侵蚀的底面,粗粒滞留层,粒序层,纹层段,泥质段。1、侵蚀底面:是在风暴高峰期由风暴浪产生的涡流侵蚀而成。与下伏好天气时细粒的陆架沉积物突变接触,并常保留在风暴沉积层底面形成各种工具痕、渠痕等底部印模。2、粗粒滞留层:一般多为大的介壳和粗的内碎屑和砾石,它们是风暴簸选滞留物。介壳层常具有优选方位,多数呈凸面向上平行层理排列的组构,但也有呈垂直的或叠瓦状排列。3、粒序层:在有些剖面中,介壳层不发育或没有,侵蚀面上直接出现的是粒序层块状砂岩,尤其是在风暴浪基面以下的剖面中非常普遍。粒序层是由风暴回流形成的浊流沉积而成的,皆为向上变细的正粒序。

4、丘状层理或浪成交错层理层段:主要由细砂及粉砂组成,风暴流能量逐渐减弱,细粒

物质沉积而成。粒序层之上,出现具丘状交错层理砂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水流更为缓慢,风暴流携带的悬浮物质最终成雾状沉积下来,形成水平纹层。在砾屑粒序层之上,可以出现具浪成交错层理细砂岩。该纹层段顶部开始出现底栖生物的活动,逃逸迹比较常见。

5、泥岩段:风暴完全停息后,陆架已恢复到正常天气时的沉积状况,沉积物主要是泥

岩。这时底栖生物又重新定居在海底,对底质强烈扰动。原生层理多被破坏。生物扰动构造、内栖生物的潜穴、表生生物的遗迹非常发育。

64.浅海陆棚相鉴定标志:(1)沉积物以砂、粉砂、和泥为主,砂岩成熟度高,可含绿泥石、

海绿石。(2)砂岩从薄层到厚层都有,大型和小型交错层理都可存在。泥岩中水平纹层常见。(3)含正常浅海生物化石组合,泥质沉积物可有丰富的遗迹化石。(4)泥岩和粉砂岩层中,夹风暴岩或具浪成层理的薄粉砂、细砂岩。(5)缺乏暴露标志。

65.海相组沉积与油气的关系:在碎屑岩发育的滨岸相中,各种类型的砂体非常发育,是油

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半深海和深海浊流沉积具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条件。

第八章深水牵引流沉积与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66.沉积物重力流形成基本条件:1、充沛的

物源:形成重力流的首要条件,浅水、斜

坡区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物质的大量堆积。

2、一定的触发机制:形成重力流的必要

条件,如洪水、地震、海啸、巨浪、风暴

潮和火山喷发等因素直接或间接诱发。3、

足够的坡度: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

触发而形成高密度流体并沿斜坡向下运

动的必要条件,亦是重力流克服各种摩察

阻力继续运动的能量来源。4、足够的水

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

坏的必要条件。因此,沉积重力流均堆积

在海洋和湖泊的最深处,至少应在风暴浪基面之下。

67.沉积物重力流形成形成类型:1、靠基质强度支撑的泥石流;2、靠颗粒碰撞的分散应力

支撑的颗粒流;3、靠具超孔隙压力的粒间水流动支撑的液化沉积物流;4、靠介质的湍流支撑的浊流。

68.典型鮑玛序列(典型浊积岩):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

粒度下粗上细,递变清楚;冲刷一充填构造和多种印模构造,如槽模、沟模等。A段常比其他段厚度大,代表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多为细砂和中砂,含泥质,显平行纹层,粒度递变不大明显。剥离线理。若B段作底,则与下伏鲍玛单元呈突变关系,其间有一冲刷面,可见各种印模构造。C段,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小型流水型波纹层理和上攀波状层理,包卷层理、滑塌变形层理;是在A段和B段沉积后,浊流转变为低密度流,出现了牵引流水流机制所致。D段,上平行纹层段:由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组成,具有断续平行纹层。

是由薄的边界层流造成的,厚度不大。E段,泥岩段:为块状泥岩,E段和D段有时不好区分,两者均属低密度重力流沉积。F段,深水页岩段:为远洋深水沉积的页岩或泥灰岩、生物灰岩层,是判断深水浊流沉积的重要标志,有时与E段难于区分,合并在一起统称E段。

69.浊积岩与风暴岩的区别:1、浊流岩属于重力流沉积,风暴浪引起的风暴流沉积,属于

牵引流;2、分布深度:风暴流一般分布在200m以上的陆棚地带,而浊流分布在200米以下的深海、半深海地带;3、沉积构造区别:风暴岩发育丘状、洼状层理,生物逃逸潜穴等构造,浊积岩则上述构造不发育,但是底部总存在侵蚀面并出现底模构造,并发育水平层理;4、浊积岩的规模通常大于风暴岩,具有鲍玛序列;5、相同点:在湖泊和海洋中均可发育;底部均有侵蚀面,均可发育平行层理。

70.浊流海底扇相模式、沉积特征:1、补给水道:将砂、砾、泥组成的重力流沉积物输送

到深水环境中去,高密度重力流具有侵蚀下切作用,使水道或峡谷不断向海底延伸。常被粗粒沉积物充填,特殊情况下可有细粒沉积物堆集。2、上部(内)扇:在地貌单元上这个相位于大陆斜坡根部的峡谷出口处。上部扇有主水道充分发育,在主水道延伸方向上依次出现泥石流、碎屑流(紊乱砾岩及粒序砾岩),在水道堤及外缘可发育C—E 序的典型浊积岩。3、中部扇:常呈叠覆舌状砂体,突出的地貌特征是辫状分支水道发育。

在辫状分支沟道里,以卵石质砂岩(或含砾砂岩)和块状砂岩为主,有时可见颗粒流和液化流沉积。在辫状分支沟道间以不同序列的典型浊积岩分布为特征。多形成A—E、B—E序浊积岩。在无水道部分多形成B—E、C—E序浊积岩。4、下部(外)扇:下部扇地形平坦,无水道。沉积物细而薄,多形成C—E、D—E序浊积岩。5、深海平原相:在深海平原广阔面积上以远积典型浊积岩为特征。其厚度是很稳定的,有的薄粉砂层可以侧向追踪几十至数百千米。6、深切扇深切沟道:深切海底扇叶表面形成的沟道。

71.浊流海底扇相相序:深海扇多向深海平原推进而形成向上变粗厚的层序。

第九章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72.欧文、威尔逊、塔克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1、欧文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一般

原理。划分出三个能量带:X带、Y带和Z带。2、威尔逊提出了9个相带和24个微相类型:盆地相、开阔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脚相、碳酸盐岩台地的前斜坡相、台地边缘的生物礁相、台地边缘砂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蒸发岩相。教材P402中,(1)、(2)、(3)所述相带相当于陆棚沉积区(X带);(4)、(5)、(6)所述相带相当于障壁岛、滩沉积区(Y带);(7)、(8)、(9)所述相带相当于潮坪、潟湖沉积区(Z带)。3、塔克模式中的2个相区和7个沉积相:碳酸盐台地-陆表海相区、盆地较深水斜坡相区;潮坪、滩后泻湖及局限海湾、潮间-潮下浅滩、开阔陆棚、陆棚边缘礁滩、前缘斜坡、盆地。

73.碳酸盐岩形成环境:1、海洋碳酸盐主要发育在温暖、清洁、浅水环境中;2、碳酸盐沉

积物主要是海洋环境的沉积物;3、碳酸盐沉积中生物作用很重要;4、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对各种碳酸盐组分的生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沉积岩复习题

沉积岩 一、填空 1.沉积岩的形成和变化历史大致可分(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原始物质的沉积和搬运阶段)、(沉积物改造变化阶段)三个阶段。 2.母岩风化的产物有:(碎屑物质)、(不溶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3.沉积岩物质的来源有:(母岩风化物质)、(生物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宇宙物质)。 4.造岩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 5.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决定于(造岩矿物的稳定性)和(岩石的结构构造)。 6.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方式有(滚动)(跳跃)和(悬浮)三种。 7.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溶解度)。 8.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9.沉积岩造岩矿物按成因分为(他生矿物)和(自生矿物)两大类。 10.沉积岩造岩矿物按来源(或物态)分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淀物)三类。 11.沉积岩的自生硅质矿物有(自生石英)(玉髓)(蛋白石)等。 12.沉积岩的自生粘土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 13.沉积岩的自生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等。 14.层理构造的单位从小到大依序为(纹层)(层系)和(层系组)。 15.泥质岩及粉砂岩中,纹层互相平行称为(水平)层理;砂岩中纹层互相平行称为(平行)层理。 16.纹层界线波状起伏,但总体方向平行层面,称为(波状),纹层与层系界面有一定交角,称为(交错)层理。 17.在同岩层中,自下而上由组份粒度粗细递变纹层显示的层理称为(粒序或递变)层理;在同一岩层中不显示层状构造称为(块状或均匀)层理。 18.岩石以砂质层系为主,夹有泥质层系透镜体,称为(压扁或脉状)层理,以泥质层系为主,纹层波状起伏,夹有砂质透镜体,称为(透镜状)层理。 19.沉积岩的顶面构造有(波痕)、(压刻痕)、(泥裂)等。 20.沉积岩的底面构造有(槽模)、(沟模)、(重荷模)等。 21.沉积岩的生物构造有(叠层石)、(虫孔)、(虫迹)等。 22.陆源碎屑按粒度大小分为(砾)(砂)(粉砂)(粘土)4 级。 23.碎屑颗粒的圆度分为(棱角状)、(次菱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五级。 24.陆源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分选性)分为(分选性好)、(分选性中等)、(分选性差)三级。 25.陆源碎屑岩的胶结类型主要有(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镶嵌式)四种类型。 26.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分为(不成熟)、(次成熟)、(成熟)、(超成熟)四期。 27.某岩石含杂基10%,石英碎屑85%,长石碎屑5%,石英、长石碎屑粒度为0.5-1mm,应定名为(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28.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主要有(内碎屑)、(鲕粒)、(团粒)、(生物屑)、(藻粒)等五种类型。 29.碳酸盐岩的主要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文石)等。 30.按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石灰岩和白云岩之间的过渡种属有(含云灰岩)、(云灰岩)、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一、目的要求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坚定方法,了解沉积岩的总体特征,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坚定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二、实验用品 1. 标本:砾岩、角砾岩、砂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以及波痕、泥裂、各种层理、结核等。 2. 工具:放大镜,小刀,稀盐酸。 三、实验要点 1.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常温、常压下,由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物质,经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一般以沉积物的来源作为基本类型的划分准则,而以沉积作用方式、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成岩作用作为进一步划分的依据。 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 泥岩、页岩等。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石膏等。 2.沉积岩的矿物、结构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长石、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其中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的比例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稳定矿物含量称为矿物的成熟度,矿物成熟度高,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长,反映经过长时期的搬运、缓慢的堆积环境和长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反之,矿物成熟度低,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反映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环境和长期处在干旱寒冷的环境。 沉积岩的粒度,碎屑粒径的分级:砾(>2mm),砂(2~0.05mm),粉砂(0.05~0.005mm), 泥(粘土)(<0.005mm)。沉积岩中的粒度大小也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粒径粗大,说明搬运力大,反之亦然;同时,粒径还可以反映搬运力的类型,洪积物的粒径粗大,而风积物的粒径较小。 沉积物的分选性:沉积物中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分选性可划分为:良好、中等、差等三级。分选性好,反映搬运的距离长,反之搬运距离短,是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产物。 沉积物的磨圆性:分为: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等四级。磨圆度好,反映搬运的距离长,反之搬运距离短。同时,还可以反映搬运力的类别。磨圆度高的营力有:河流、海浪和风,磨圆低的搬运营力有:泥石流、冰川和崩塌等。

沉积岩沉积相

一、名词解释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长石砂岩arcose sandstone: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Q<75%,F:R>3:1,石英颗粒一般不规则,且磨圆度差。 二、填空 1、某碳酸盐岩矿物成分为:方解石96%,白云石4%;结构组分为:鲕粒71%,亮晶29%。该岩石命名为:亮晶鲕粒石灰岩。 2、某岩石含细砾为60%,粉砂28%,泥12%。运用三级命名法则,该岩石命名为:含泥粉砂质细砾岩。 3、组成白云岩和石灰岩的主要矿物分别是白云石和方解石。 三、简答 1、鲍马序列的主要特征? 答:鲍玛序列是浊积岩的一典型沉积序列,由A.B.C.D.E五段构成。各段特征及成因如下:①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发育正递变层理,底面见槽模及沟模。它是浊流能量逐渐减弱,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 ②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主要为中砂和细砂,含泥质,具水平层理。若B段为底,底部可见冲刷面。③C段:变形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有细砂和泥质可见波纹层理、包卷层理及滑塌变形层理。④C段:上水平纹层段,主要由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构成,具断续水平层理。⑤E段:块状泥岩段,主要为泥岩,具块状层理。上述序列说明,从A段——E段是浊流流动强度及悬浮沉积物沉积速度由强逐渐减弱的过程。 2、碎屑岩粒度三级命名法的命名原则? 答: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为“XX岩”;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XX质”的形式写在主名之前;含量在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XX”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l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3、单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有哪些?双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有哪些?潮坪环境有哪些典型沉积结构?曲流河边滩有哪些典型沉积结构? 答:单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除鱼骨状(羽状)层理、丘状层理、浪成波纹层理和冲洗层理外,其它的如板状、槽状、楔状、平行层理、爬升层理等主要层理类型都可在单向水流中形成。 双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鱼骨状(羽状)层理和冲洗层理,浪成波纹层理也可以形成。 潮坪环境典型沉积构造:层理多样,泥坪上多见水平纹层或水平波状纹层。混合坪上多为复合层理,砂坪上常见羽状或人字形的交错层理。砂坪及混合坪上常出现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及叠加波痕。泥坪和混合坪上可发育有干裂、雨痕、鸟眼、泥皮、足迹、爬痕、虫孔等。干燥条件下可见石膏及盐类晶体。此外,再作用面也是重要标志。 边滩典型沉积构造: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爬升层理和交错层理。 4、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亚相类型?生油的有利相带? 答: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亚相包括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湾、湖泊三角洲。 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 5、简要说明下列岩石的主要形成环境: 亮晶鲕粒灰岩:温暖、强烈扰动的、含CaCO3过饱和的浅水中,并且多处于较强蒸发环境下。 生物格架灰岩: 亮晶砂屑灰岩: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环境下形成 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大于90%):石英砂岩为长期搬运后沉积形成的。 杂砂岩:强烈剥蚀以后快速堆积的形成的。也可能在干旱、寒冷的条件下,短期搬运沉积形成的。 四、分析题 1、根据下面①②③剖面特征描述,分析该沉积环境为何种沉积相?并确定①②③分别为哪种亚相,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亚相类型,并说明依据,描述不同亚相类型与油气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沉积岩与沉积相》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岩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密度、形状以及矿物成分等物理性质进行分异并依一定顺序分别集中的沉积现象。 3、杂基 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4、胶结物 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5、层理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6、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7、叠层石

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 8、相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9、浪基面 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10、结构成熟度 是指碎屑物质经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结构成熟度愈高,表示碎屑物质分选性愈好,杂基含量越少。 11、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12、重力流 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二、填空题 1、狭义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风化作用是一个主要渠道,它包括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是由于水、氧气、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此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也是沉积物质的来源之一;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 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在野外观察,沉积岩常具有成层构造,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所独有的特征。而在岩浆岩发育的地区则常常见到节理,而基本上看不到层理;在矿物组合上,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容易保存. 3、变质岩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被称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 在变质岩的概念中,有两点必须强调,这是变质岩区别于沉 ①火成岩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 ②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③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

沉积岩复习纲要11

复习纲要 1.沉积岩、沉积岩石学的概念 (1)沉积岩(重点):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来源 3.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类型 (1)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2)物理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3)化学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4)生物风化作用: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4.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强弱及其主要原因(重点) 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强弱及其原因:石英、长石、云母(白云母、黑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各种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各种碳酸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各种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硫化矿物(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重矿物。主要原因: (1)与它们的结晶温度有关 在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中,橄榄石结晶温度最高,其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被风化破坏掉。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依次降低,而它们的风化稳定性却依次增高。 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的结晶温度也依次降低,它们的风化稳定性也依次增高。 石英的结晶温度最低,故其抗风化能力最强。

沉积岩与沉积复习资料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 相序递变规律 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3. 沉积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理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4. 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5.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 1.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泥石流沉积、漫流沉积、河道沉积、河道沉积、筛状沉积 4、冲积扇可划分为三个亚相:扇根、扇中和扇缘 扇根:特征:沉积坡度角最大,常发育单一或2—3个直而深的主河道。鉴别标志:沉积类型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沉积物由分选差、大小混杂的砾岩、砂砾岩所组成。 扇中:特征:沉积坡度角较小,辫状河道发育。 鉴别标志:辫状分支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砂/砾比值较大,岩性主要由砂岩、砾状砂岩、和砾岩组成 扇缘(扇端):特征:地形平缓,沉积坡度角低 鉴别标志: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通常由砂岩和含砾砂岩组成,分选性好5.曲流河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其曲度指数大于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值低,一般小于四十。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沙

坝(边滩)。具有完整的“二元结构” 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二元结构”。在一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面上,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则可形成多个间断性的正旋回,每个旋回即由一个二元结构组成,通常又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 6.辫状河辫状河为多河道,而且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大于40,弯曲指数小于1.5,河道沙坝(心滩)发育。 7.网状河网状河具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网结状。河道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河道厚度与河道宽度成比例变化。 8.曲流河相可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4个亚相 (1)河床亚相 河床: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 1)河床滞留微相 河床滞留沉积是河流流量最高时短距离搬运的产物,以砾石级粗碎屑为主、砂和粉砂极少,这些物质集中堆积形成不连续透镜体。 2)边滩微相 边滩沉积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 以低成熟度的砂岩为主,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 自下而上呈现由粗变细的正旋回 (2)堤岸亚相 1)天然堤微相 侧蚀作用使凹岸天然堤难以保存,古天然堤呈面状分布于边滩之上;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比边滩细,比河漫滩粗;见干裂、雨痕、根迹等暴露构造。 2)决口扇微相 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横剖面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 1)河漫滩微相 以粉砂岩为主,也含粘土岩 垂向上有向上变细的趋势 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 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常见 2)河漫湖泊微相 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见薄水平纹层、泥裂、干缩裂缝;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形成盐湖。 3)河漫沼泽微相 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泥炭沉积较多。(4)牛轭湖亚相 a.曲颈取直 b.串沟取直 沉积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 粉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 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砾石一般为圆或次圆状者称砾岩,砾石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主要由一种砾石成分(含量75%)组成的砾岩,称单成分砾岩,这样的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如石英砾岩。砾石成分复杂者称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良,圆度变化也大。砾岩的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等。 砂岩: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具砂状结构,各类层理均可发育,胶结物多硅质、钙质、铁质及泥质等。按砂粒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粒径2-0.5mm)、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和细粒砂岩(粒径0.25-0.05mm)。按成分又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浅红色到浅灰色,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甚至>60%,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 粉砂岩: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粒占50%以上,具粉砂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水平或微波状层理,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少量白云母。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与粘土岩相区别。黄土则是未固结的粉砂,呈土黄色,松散状,层理不清,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粉砂组成,含粘土矿物及碳酸钙结核。 泥质岩类: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均为泥质结构,并常具水平层理,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通常按固结程度分为以下三种: 粘土: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泥质岩,具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易泡软。单矿物粘土有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但自然界多数为复矿物粘土。 泥岩:固结较紧的泥质岩,呈块状,吸水性和可塑性极弱,在水中不易泡软。成分较复杂,多水云母,含粉砂。 页岩:固结很好的泥质岩,成页片层,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可按其所含次要成分进一步命名,如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等。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这类岩石结构多样,有碎屑结构和生物结构,但以化学结构为主。由于岩石多数为非晶质或隐晶质,肉眼不能分辩矿物颗粒,因此,要注意区分岩石种类众多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其中主要的岩石种类有以下几种: 碳酸盐岩: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组成,分布广泛,在沉积岩中仅次于页岩和砂岩,结构以碎屑结构和化学结构为主,最主要的岩石有石灰岩和白云岩。 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常呈灰或灰白色,由于含有机质多少不等,颜色可由浅灰到黑色,一般较致密,断口呈贝壳状,硬度不大,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常因结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名称,如豹皮灰岩、鲕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硅质等杂质,含量较多时称为泥灰岩、硅质灰岩等。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 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 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 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 1. 泥石流沉积 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 量泥砂被携带流动。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2. 漫流沉积 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 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结构:分选较差。构造:块状层理, 交错层理, 细纹层 3. 河道沉积 形成:冲积扇常被间歇性河流切割, 当洪水再次来到时, 所携带的沉积物在 这些暂时性河道中沉积下来, 形成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 槽流沉积) 形态:横切面透镜状, 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形接触。成分:主要由砾, 砂组成, 粒度粗。结构:分选差。构造:成层性不好, 砂层可呈交错层理, 具切割—充填构造

沉积岩复习资料剖析

沉积岩复习资料 (一)绪论和第二章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 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 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风化作用是对地 表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地表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地表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 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常常伴随物理风化作用也有化学风化作用。 各种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 石英(quartz):主要的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长石(feldspar):稳定性次于石英,风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 云母(mica):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白云母在风化过程中, 主要是析出钾和加入水,先变成水白云母,最后变为高岭 石,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黑云母遭受风 化后,钾、镁等成分首先析出,同时加入水,转变为蛭石、 绿泥石、褐铁矿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低。这些矿物在风化 产物中保留较少,故在沉积岩中较少见。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 矿物(如石盐)等,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失走。 重矿物(heavy mineral):风化稳定性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影响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的因素: (1)与它们的结晶温度有关 ●在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中,橄榄石结晶温度最高, 其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被风化破坏掉。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依次降低,而它 们的风化稳定性却依次增高。 ●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的结晶温度也依次降低,它 们的风化稳定性也依次增高。

沉积岩复习资料-1

沉积岩复习资料 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 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 的一类岩石。 2、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3、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4、母岩: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母岩风化阶段: 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母岩风化产物: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5、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 表层部分。 6、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的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 掺混。 7、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 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8、急流:弗劳德数Fr>1 时,流水的性质为急流或超临界的流动,表示水浅流急的情 况。 9、缓流:弗劳德数Fr<1 时,流水的性质为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表示水深流缓的情况。 10、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机械、化学)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过程中,除了在成分、粒度、圆度、球度等方面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外,它们还将在很多方面发生分异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原来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种成分,在其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程中就逐渐地发生分异现象而逐渐地分离开来,这就是溶解物质在其搬运和沉 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也称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意义: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及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

沉积岩复习思考题

2014沉积岩岩石学复习思考题(佘振兵版) 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 1、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接近,但是: (1)岩浆岩中FeO的含量高于F2O3,沉积岩相反,为什么? 答:沉积岩中富含CO2、H2O和有机质,容易与FeO发生反应生成Fe2O3 (2)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Na,一般K2O>Na2O ,为什么? 答:Na易溶解,在沉积岩中暗色矿物不如长石稳定,长石中比较稳定的是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 2*、试从成因角度理解沉积岩的定义,与岩浆岩、变质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分布等方面)? A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方面: 低温矿物(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等)富集,高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基性斜长石等)罕见。 特有自生矿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 沉积岩富co2 H2O。 存在大量有机质:煤,沥青,干酪根。 B结构,构造方面:特征的的沉积构造,可用来解释沉积物形成时沉积环境。 C分布:主要分布在岩石圈的上部和表层部分。 3、哪些沉积构造可以用来恢复地层顶底方向?哪些沉积构造可以指示古水流方向? 顶底:浪成波痕,叠成石构造,暴露构造(晶痕,雨痕,雹痕),底面印模。 水流方向:不对称波痕(水流波痕,风成波痕),冲刷构造,交错层理, 4、沉积岩结构和构造的涵义有何区别? 沉积作用(占主要)或成岩作用(占次要)在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一种形迹特征称为沉积构造。这种形迹特征常常在沉积岩组分的分布、排列方式和方向上表现出来。 沉积岩结构是指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类结构: 1.碎屑结构: 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碎屑物可以是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石化的有机体或其碎片以及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等。 2.非碎屑结构: 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沉积作用形成。其中大部分为晶质或隐晶质。 5、沉积岩的哪些自生色具有成因意义? 答: 白色或浅灰色,岩石不含有机质、Fe等致色物(例如纯净高岭石粘土岩、石英砂岩、结晶灰岩)。 红色、紫红色、褐色、黄色:岩石含Fe3+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指示氧化条件。 绿色-绿灰色: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海绿石、鮞绿泥石),代表弱氧化-若还原的介质条件。 灰、深灰色、黑色,岩石含有有机质和弥散状低铁硫化物(黄铁矿、白铁矿)微粒,如黑色页岩,炭质泥岩等,指示还原条件。 蓝色、青色:硬石膏、石膏、天青石、石盐等特有的颜色,有时候颜色是由蓝铁矿和蓝铜矿引起的。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沉积学(sedimentology)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独立的地学科,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分、成因与形成机制、沉积环境的科学。 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盐岩—是指由于含盐度较高的溶液或卤水,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化学沉淀而形成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分都是盐类矿物,所以称为“盐岩”。(蒸发岩) 牵引流搬运方式:溶解载荷、悬移载荷、推移载荷(床沙载荷) 沃克(Walker,1975)的图解 1当流动强度为P时,它所能滚动的砾石最大粒径为8cm,同时所悬浮的颗粒最大粒2.2mm。 2当流动强度略小于P时,可使粒径为8c m和2.2mm的砾石同时沉积,从而形成双众数的砾岩。 3当流动强度在P附近反复变动时,则可能形成粗、细砾石沉积的互层,其平均粒度分别为8c m和2.2mm。 4如果流动强度急剧减少,则可能造成分选极差的多众数的砾、砂、粉砂和泥的混合沉积物。 5沉积1mm砂粒所需的流动强度比沉积7c m砾石所需强度小得多,故在平均粒度为7c m的砾石沉积的孔隙中所充填1mm的砂,不可能是同时沉积物。 (3)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1成分:不稳定组分逐渐减少,稳定组分则相应增加,同时其组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2碎屑颗粒度逐渐变小3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4碎屑颗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 波基面(浪底)(wave base)——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胶体:一种物质的细微质点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在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根据本身特征,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分别堆积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划分开来的地表沉积带内,这种作用被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粒度、密度、形状和成分等特征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的现象。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砂和粉砂阶段铁的氧化物阶段 粘土沉积阶段碳酸盐阶段 已基本结束硫酸盐及卤化物阶段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意义 地质意义:(1)两种分异作用结束,形成各类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及各种沉积矿产; (2)两种分异作用越彻底,各类沉积岩的成分上和结构上成熟度越高,也就越容易形成各种沉积矿产; (3)若分异受到各种因素干扰而进行不好,就会出现各种过渡性岩石,这对沉积矿产的形成极为不利。 沉积后作用:泛指沉积物形成之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 成岩作用(diagenesis):沉积物转变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同生作用(syngenesis):指沉积物刚刚形成以后而尚与上覆水体相接触时的变化 准同生作用(penesyngenesis):主要是指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盐水白云化的作用 表生作用:指沉积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包括上升水)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 成岩作用):指上覆沉积物不断增加使早期沉积物逐渐被掩埋,直至基本上与上覆水体脱离,使沉积物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产生新的平衡,致使疏松的沉积物固结成岩的全部变化过程 沉积岩构造:沉积物在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 一、沉积岩类基本知识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 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

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 Sedimentary Rocks and Facies 一、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三部分:碎屑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第四部分:碳酸盐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二、主要内容1、古环境恢复方法与所用资料 主要方法: 垂直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 沃塞尔相律(Walther's Law)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地震地层(Seismic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Sequence Stratigraphy) 构造—沉积体系分析(Tectonics-Depositional System) 主要资料: 野外露头资料(Outcrops) 岩心资料(Cores) 岩屑资料(Sieve residue log)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Geophysical Logging)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实验室分析资料(Laboratory data) 2、沉积环境解释参数 物理参数(Physical parameters):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s), 颗粒特征及分布(Grain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生物参数(Biological parameters):生物成因构造(Biogenic structures), 生物化石及生态特征(fossils and Paleocology) 化学参数(Chemical parameters): 岩性(Lithology), 岩矿(Minerals),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酸碱度(Acidicity-Alkalinity),盐度(Salinity),温度(Temperature) 3、主要沉积体系及相构成 冲积扇体系 河流体系 扇三角洲体系 三角洲体系 碎屑海岸体系 碳酸盐岩台地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