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对《现代文学三十年》写作的影响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是将《中国新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10卷)中的序言部分摘录而成,在1942年10月由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大系》出版之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冰心就曾说:“这是自有新文学以来最有系统、最巨大的整理工作。近代文学作品之产生,十年来不但如笋的生长,且如菌的生长,没有这种分部整理的书评工作,在青年读者是很迷茫紊乱的。”叶圣陶也评论道:“良友邀约能手,给前期新文学结一回帐,是很有意义的事。”姚琪在《最近两大工程》这篇论文文章中说:“《大系》固然一方面要造成一部最大的‘选集’,但另一方面却有保存‘文献’的用意。《新文学大系》虽是一种选集的形式,可是它的计划要每一册都有一篇长序(二万字左右的长序),那就兼有文学史的性质了。这个用意是很对的。不过因为分人编选的缘故,个人的看法不同,自亦难免,所以倘若有人要把《新文学大系》当作新文学史看,那他一定不会满意,然而倘使从这部巨大的‘选集’中窥见‘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的文坛全貌,那么反倒会因为分人编选的缘故,无形中成了无所不有,或许他一定会满意。《新文学大系》的编选计划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伟大企图,全书十册……开头还有蔡元培先生一篇颇长的总序。”转引赵学勇朱智秀《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五期显然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大系》在出版之后,当时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是很巨大的。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在此之前,当时还没有一部较完整的作品全集出现,其二是由于《大系·导言》的编辑者们,他们不仅是选集中一部分文学作品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新文学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参与者。因而由他们撰写的序言集可以称作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部较详尽介绍中国新文学发展状况的著作。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在文革之后,《大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

一、《大系·导言》概观

曹聚仁先生曾经针对这部《大系·导言》说过这样的话:“便是最好的那一部分的评价,假使把这几篇文学汇刊起来,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最好的综合史。”曹聚仁:《文坛五十年》(续编)香港新文化出版社,《大系·导言》不只是介绍、说明、阐释《大系》的一部分。就它单独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部现代文学史著作,在随后现代文学史编写的过程中,编写者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大系》的影响。

《大系·导言》共分为十大部分。其中蔡元培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叙述了文学革命的开始的必然性,这是全书的总序。其后依次是胡适《建设理论集导言》,郑振铎《文学论争集导言》、茅盾《小说一集导言》、鲁迅《小说二集导言》、郑博奇《小说三集导言》、周作人《散文一集导言》、郁达夫《散文三集导言》、朱自清《诗集导言》和洪深《戏剧集导言》。从这些分类中不难看出,《大系·导言》的作序者们把文学的发展分六个小部分。他们分别是理论部分、文学论争部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序言的编写者们这样将文学系统化之后,随后对1917——1927年这十年间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例如胡适在《建设理论集》中就介绍了文学革命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中国白话文运动能够兴起的原因、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个理论、(建设“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而郑振铎也在《文学论争集》中也分析了文学革命与旧文人针对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几次的论争;关于“双簧信”的论战,林琴南与李大钊、鲁迅之间的论争等等。这些相关的内容对后期编写文学史教材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读者们可以将《大系·导言》当作是一部文献详实的现代文学史来研究和学习。事实证明确如此,这部称作是现代文学史的开山之作对其后现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大系·导言》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编写的影响。

二、叙事原则上的影响

《大系·导言》对文学史写作影响之一是确定了文学史教材编写的三大核心内容,即文学理论、文学运动、文学作品三大部分。由胡适、郑振铎分别作序的《建设理论集》和《文学论争集》可以归结为第一部分——文学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包括文学革命的发生背景、白话文兴起的原因等。第二部分重点是文学发展运动过程,主要介绍某一种文学体裁在某一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正如胡适所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种文学样式或者是文学体裁会随着社会环境和作家创作心态而有所变化。《大系·导言》集中的两大文体在简要介绍的同时,都阐释了其发展过程。而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写作的核心部分,所以在文学史写作的过程中介绍作家作品是很有必要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读者可以通过研究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来分析某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情况。这三大板块在其后文学史编写中得到继承,例如王瑶先生著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这部文学史就编写体例来说,就深受《大系·导言》这种分类的影响。王瑶先生在讲述从1919到1927这十年间的文学发展概况时,《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这一章主要讲述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具体内容涉及到文学革命、文学思想斗争、文学社团、革命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其后的三章是按照文体划分来介绍某一阶段的文学发展过程,具体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些内容主要是将文学运动和文学理论合并在一起进行叙述的。目前高校文学专业使用最广的教材是由北京大学钱理群、温儒敏等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下简称《三十年》)中关于文学理论、文学运动、文学作品三大部分的划分就相对明晰。首先从目录上看,每一章节都设有文学思潮和运动,也就是文学理论与文学运动。其后就是分专章来介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四种文体的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最后是用文学社团代表性作家作品来说明这一时期文学运动(主要是用体裁分类的方式)的发展过程。

三、内容上的影响

胡适曾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不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的变化,就是对同一时期的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文学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夏志清先生撰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之后,在大陆轩起了“张爱玲热”和“沈从文热”。张爱玲和沈从文这两大作家的地位由地狱上升到了天堂。他们地位的改变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可能是文学史的编写受制于时代政治的影响;其二可能是编写者们自身的偏好所在。不同时代对文艺方针政策的不同态度,决定了那一时期的编写者采取怎样的文学史观来叙述文学史。

《三十年》这本文学史教材不仅作为是高校文学专业的指定教材,同时也被指定为众多学校文学专业招考硕士研究生的参考书目之一。本文不打算对其考究原因,而是想重点分析1942年出版的《大系·导言》对之这本教材编写的影响。

(一)小说部分

《大系·导言》描述了1917——1927这十年小说的发展状况。首先是茅盾在《小说一集导言》中讲述了文学研究会的由来和成立后在全国的发展情况,归纳总结了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的创作题材,同时他也对那些代表性作家作品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其次是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中介绍了除了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外的创作团体,他们包括弥洒社、浅草社、狂飙社、莽原社等,这些社团的成员和创作情况。鲁迅重点介绍了以他为代表所开创的乡土小说流派,这一流派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壮大,出现了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等优秀的乡土小说家。最后是郑伯奇在《小说三集》中分析了创造社的成立过程和创作倾向,并且有针对性的介绍了创造社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可以说,《大系·导言》基本上概括了1917——1927十年间小说发展全貌。

《三十年》对这十年小说发展,总体来说是分为三部分。编者将鲁迅这一作家做了专章讲述,而小说部分则分为正统小说和通俗小说来讲述。正统小说又分为三小节,分别是《“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这一节分析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到五四时期才登上文学殿堂

的原因,探究了白话小说之所以获得蓬勃发展的原因。在内容上涉及到西洋文学对我们文学创作的影响,例如林琴南翻译的“林译小说”和周氏兄弟翻译的“周译小说”等等。第二节《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分析了“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并以冰心、王统照、叶圣陶等作家为例分析其他小说创作特色。而人生派写实的主要是论述了鲁迅开创的乡土小说派,主要包括了王鲁彦的《柚子》、彭家煌的《怂恿》、台静农的《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蹇先艾《朝雾》、许杰的《惨雾》等这些作品。此外编者也以这些作品为例分析了其作品表现的地域特征的写实特色,归纳了其作家创作成就和缺失。第三节《“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中主要是以“郁达夫”(因郭沫若已作为是专章进行介绍)为代表介绍了创造社这一文学团体重视主观型和抒情性的创作特色,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用这一主人公来传达出自己所处的精神困境。同时,在这一节中,不仅是专门介绍创造社的作家,同时也用一些篇幅来介绍了具有主观抒情倾向的作家,例如倪贻德、周全平、叶鼎罗、叶灵凤、滕固、王以仁、卢隐、许地山、浅草社、沉钟社团中的作家。通过对比《大系·导言》和《三十年》中对1917——1927年小说发展的概要,很明显可以看到,就其内容而言,三者都包含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乡土小说和其他文学团体的创作特色。而就编写方法来看,均是以主要社团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来贯穿整整一章节。其中也包括对作家的文学史地位进行简要评价,或者是分析其作家的创作题材艺术方法等。而且《大系·导言》对各个作家的评价对后人对其评价是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例如郑伯奇在《小说三集导言集》对创造社的成立过程,就文学倾向来说,他认为“创作社没有划一的主义,我们是由几个朋友随意合拢来的,我们的主义,我们的思想,并不相同,也并不必强求相同。”“我们所用的,只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里了。”“创造社的倾向包含了世纪末的种种流派的夹杂物,但她的浪漫主义始终富于反抗的精神和破坏的情绪,用新式的术语,这是革命的浪漫主义。”找出处显然郑伯奇在开始对创造社的理解,就不是单纯的浪漫主义的文学社团的理解,而是发现了创造社其核心内容中依然是有现实的一面。所以,创造社在1925年之后就转向提倡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此外,郑伯奇认为“郁达夫小说中的主人公大概是作者自己”,《大系》159页而在《三十年》中认为郁达夫“写作态度也是很主观,非常富于伤感的情调。”《三十年》73页,“郁达夫的作品多是叙述者自己创作,有时间第三人称,但写的仍十字架的化身。”“郁达夫的小说虽以抒情为主,情节为次,但在浓烈的抒情气氛中,人们还是能够触摸到人物的脉搏和灵魂”,尽管郑伯奇在《小说三集导言》中,对郁达夫的叙述没有有《三十年》叙述的详尽,但后者对其的叙述很明显是前者的扩充,对抒情性,感伤情调,性病态的写作特征等。

(二)诗歌部分

在朱自清作《诗歌·导言》中对象征诗派的理解中,李金发从法国引入的象征诗派,只是以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为例分析了他们的诗作创作特点,对象征诗歌总体的创作特点粗略的概括为:“从李金发到此,写的多一半是情诗。他们和《诗刊》诸作者相同的是,都讲究用比喻,几乎当做诗的艺术的全部;不同的是,不在歌咏人道主义了。”《大系》233页,而在《三十年》中,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而且通过将诗与散文对比,对纯粹的诗歌定义为:“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三十年》136页,王独清也认为“作者须要为感觉而作,读者须要为感觉而读。”纯诗概念的提出,表明诗歌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三十年》137页尽管是表述上有差别,但是归其实质依然是要求创作象征诗不能注重反映现实,而应该重视表述人内心的感受。

这六节中除了《早期无产阶级诗歌》在《大系导言集·诗集》部分没有涉及之外,其余的各个小节均有提及或是详细的介绍。同样,朱自清在《诗歌·导言》中,对新诗运动的影

响概括为:“清末夏佑谭嗣同诸人已经有诗界革命的志愿,他们所作的新诗,却不过捡些新名词以有表异。只有黄遵宪走得远些,他一面主张用俗语作诗,——所谓我手写我口——一面试用新思想和材料——所谓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这在“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民七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却给予很大的影响。《大系导言集》找页码,而在《三十年》中,对“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实践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这正是总结了脱离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三十年》119页随后详细阐述了晚清的革命是如何对“白话”新诗产生影响的。就《三十年》来说对于1917——1927年新诗的发展这一章概述大体内容与《大系》导言一致,但是编者们也提及了一些《导言》中不曾提到过的诗人,例如冯至和朱湘。

三文艺论争

郑振铎在《文学论争集》中把伟大的十年间的论争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一方面对于旧的文化,传统的道德反抗和破坏,否认,打倒,一方面树立起文言合一的大旗帜,要求以国语文为文学的正宗。就文学上来说,这初期运动者所要求的,只是“文学”的形式上的改革。虽然也曾提到过黑幕小说等等的问题,却未立刻和他们做殊死战。这时所攻击着的乃是顽固的守旧党,和所谓正统派的古人家,讨论得最热闹的只有旧戏剧的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学表现在旧文人与提倡文学革命的先进知识分子之间的论争:起先是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计,将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一些观点进行批驳,其次是林纾化名林琴南攻击文学革命,蔡元培给予回击。古文家林纾来攻击反对的第一炮。他写了一篇《论古文白话之消长》,其核心的主张是:“即谓古文者白话之根底。无古文要有白话。”在南京的胡先,梅光迪为首的复古派发表了一些文章来反对新文学运动,他们引用一些西洋的文艺理论来掩护自己,同时也发表一些文章,胡先在《中国文学改良论》,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的《论新文化运动》。

1925年章士钊主编的《甲周刊》在这个刊物上出现了好几篇攻击《新文化运动》及新文学的文字。在章士钊的《评新文化运动》中,他根本否定了白话文的价值。“从社会方面观之,谓之社会运动,从文化方面观之,谓之文化运动。”“要之,文化运动及社会改革之事,而标榜某种文学之争。

而在《三十年》中,关于新文学运动与复古派之间的论争,主要讲述了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林纾与蔡元培、李大钊、鲁迅之间的论战,1922年为代表的“学衡派”之间的论争,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三十年》用较通俗的文字简要的介绍了复古派的主张,并对此作了相关的评价。例如在论述“学衡派”时曾说:“学衡派”代表文化重构过程中的另一种趋向稳健的文化抉择,从文化积累与学理建树的角度看,也确有一些独立的见解,但其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学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逻辑的“”三十年10页,《大系导言集》就相对要显得单薄一些,他们显然没有综合性的对这些复古派进行评价,重点放在介绍论辩的背景,论辩对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等等。

郑振铎认为第二个时期是新文学的建设时代,也便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时代,不完全是攻击旧的,而且也在建设新的。不完全是在反抗,破坏,打倒,而也在介绍创作和整理。“白话文的讨论已经是成了过去的问题,在这时候所讨论的乃是更进一步的如何建设新文学,或新文学向那里去的问题。于是便有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取向。这便是以后总明显的进步的现象。郑振铎在《文学论争集》中,阐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创造社。复古派与新文学运动运动之间的几次论战,二是建设新文学的时代。在当时出现了两大社团,代表写实主义倾向的文学研究会,和代表浪漫主义倾向的创造社。这两个社团目的均是反对旧文学,文研会提倡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文人们必须和时代的呼号想爱你过应答,须敏感的着苦难的社会而为之写作。文人们不是住在象牙塔里面的,他们乃是人世间的‘人物’更较一

般人深切的感到国家社会的苦痛与灾难的。”创造社:“我们现在于任何方面都要激起一种新的运动,我们于文学事业中也正是不能满足与现状,要打破从来因袭的样式二求新的生命之新的表现。”虽然对二个社团对文学倾向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究其出发点都要希冀旧文学的束缚,赋予新文学以新的生命。《三十年》中新文学社团的纷纷建立,标示着新文学运动已从初期多数先驱者侧重破坏旧文学,而转向大批文学主力军致力建设新文学了。在众多的新文学社团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城里最早,影响和贡献也最大,也最有代表性。

三、《三十年》对《大系·导言》的超越性

艾青在导言中曾说“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朝代的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思想、感情、风尚、趣味等等之最忠实的记录。”

一本文学史著作能够经久不衰的在各大高校流传,这就足以说明这本著作的价值所在。就《三十年》自身来说,这本教材的确有很观点与《大系·导言》近似,但是精读研究之后,依然会发现教材的在很多方面与《大系·导言》还是存在着差别的。

就我看来,编写《三十年》教材的编者们所持续的文学史观是胡适提出“进化论”的文学史观,这种文学史观重视表现文学在某一阶段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读者能够很明晰的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看到这四种文体逐步发展的过程。例如诗歌在着这十年的发展中,从晚清的文学改良运动到早期象征诗派出现,这中间是经历很长的过程。由胡适提出“作诗如作文”的诗学主张、早期白话诗、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开一代新诗创作、闻一多为代表的对新诗的“三美”的规范化,象征诗派的兴起、无产阶级诗歌的出现。这就很明显的展示了十年间诗歌的发展脉络,相比于《大系·导言》来说,《三十年》在叙述这一过程时,不只是横向的描述了这一过程,同时也说明了这一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例如胡适在提出“作诗如做文”之后,就遭到了梅光迪的指责,认为这一主张是“倡之者数典忘祖,自矜创造”当早期白话诗歌出现之后,周作人在《新诗》中又认为,“诗的改造,到现在实在只能说到了一半,语体诗的真正长处,还不曾有人将他完全的表示出来,因此根基并能够不十分坚持的力,不能到底取胜。”这些阻碍一方面说明当时对诗歌进行改革是很艰难的,另方面也正是因为这种阻碍使得诗歌的改革者们一步步的进行探索,最终促进了诗歌进一步向前发展。《三十年》125页,《三十年》在描述散文创作时,比较具体的将十年间的散文创作进行了分类,

新青年》的随感作家群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语丝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这几类基本涵盖了1917——1927年十年间散文发展的状况点是介绍具体散文的创作特点,并不像《散文一集导言》和《散文二集导言》中较多涉及到散文的定义,散文的命名,散文的外形等这些抽象的内容,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导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学习历史 难点:学习历史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历史是什么? “历”字的上古形体很有意思。甲骨文的上部是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脚后根朝下,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金文的左上边增加了个“厂”字,表明在山崖之前种有一行行整整齐齐的庄稼。小篆把甲骨文和金文合并,虽然字形复杂了。但是表意更为全面,表示人的脚步从山崖前的庄稼田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楷书的形体是直接从小篆变来的。简化字,这就变成了一个外形(厂)内声(力)的新形声字了。“历”字的本义是“经过”,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足历王庭。”也就是说:从匈奴君主的住处走过。由这个本义又可以引申为“逐个地”、“一件一件地”,如《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大意是:一件一件地记载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从这个意义出发,后世就产生了新叠音词“历历”了,如杜甫还曾以“历历”为题写了一首《历

历》诗,诗中说:“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这就是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情,一件件清晰分明地出现在眼前。成语“历历在目”,也正是由此而来。时间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进的,所以表示历法、历书的“历”字,古人想得很周到,把“历”改为“曆”,以“日”代“止”,很有道理,如《日唐书·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曆。”这个“曆”字就是“曆法”的“曆”。由此可见,“曆”和“歷”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歷”是古字,“曆”是今字。现在都简化为“历”了。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即保持中正的态度用右手写字。但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中”在甲骨文中原始意义是盛放简策之器,后引申为伯书之意,史的字形,即手持薄书之人,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 材料一: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简单地说,它可以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大块。自然史的内容小到一草一木、微观世界,大到太空、宇宙,而宇宙是无边无际、无时不在的。可以说,宇宙有多少年,历史也就有多长!与自然史相比较,人类史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地球生存了46亿年,从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从微生物进而演变到人。人类也才是区区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文明史只有区区几千年历史,这在人类史中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多可怜的文明史!而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历史,说到底,实际上仅仅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属于文明史里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兵部尚书,抗后金统帅,字飞白,号芝冈,谥襄愍,史称“明末三雄”、“江夏四贤”之一,江夏人,十九岁进秀才,二十九岁夺解元,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一岁出任保定推官,以断案清明著称。万历三十六年(1608)首次巡按辽东,弹劾巡抚、总兵弃地驱民之一罪,对后金崛起,颇有警觉,兴办屯田,修堰建堡,主张以守为战,使辽东转乱为治。万历三十九年(1611),督学南京,为严明学风,不徇私情,而结怨权贵,被罢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对《现代文学三十年》写作的影响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是将《中国新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10卷)中的序言部分摘录而成,在1942年10月由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大系》出版之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冰心就曾说:“这是自有新文学以来最有系统、最巨大的整理工作。近代文学作品之产生,十年来不但如笋的生长,且如菌的生长,没有这种分部整理的书评工作,在青年读者是很迷茫紊乱的。”叶圣陶也评论道:“良友邀约能手,给前期新文学结一回帐,是很有意义的事。”姚琪在《最近两大工程》这篇论文文章中说:“《大系》固然一方面要造成一部最大的‘选集’,但另一方面却有保存‘文献’的用意。《新文学大系》虽是一种选集的形式,可是它的计划要每一册都有一篇长序(二万字左右的长序),那就兼有文学史的性质了。这个用意是很对的。不过因为分人编选的缘故,个人的看法不同,自亦难免,所以倘若有人要把《新文学大系》当作新文学史看,那他一定不会满意,然而倘使从这部巨大的‘选集’中窥见‘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的文坛全貌,那么反倒会因为分人编选的缘故,无形中成了无所不有,或许他一定会满意。《新文学大系》的编选计划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伟大企图,全书十册……开头还有蔡元培先生一篇颇长的总序。”转引赵学勇朱智秀《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五期显然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大系》在出版之后,当时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是很巨大的。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在此之前,当时还没有一部较完整的作品全集出现,其二是由于《大系·导言》的编辑者们,他们不仅是选集中一部分文学作品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新文学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参与者。因而由他们撰写的序言集可以称作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部较详尽介绍中国新文学发展状况的著作。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在文革之后,《大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 一、《大系·导言》概观 曹聚仁先生曾经针对这部《大系·导言》说过这样的话:“便是最好的那一部分的评价,假使把这几篇文学汇刊起来,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最好的综合史。”曹聚仁:《文坛五十年》(续编)香港新文化出版社,《大系·导言》不只是介绍、说明、阐释《大系》的一部分。就它单独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部现代文学史著作,在随后现代文学史编写的过程中,编写者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大系》的影响。 《大系·导言》共分为十大部分。其中蔡元培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叙述了文学革命的开始的必然性,这是全书的总序。其后依次是胡适《建设理论集导言》,郑振铎《文学论争集导言》、茅盾《小说一集导言》、鲁迅《小说二集导言》、郑博奇《小说三集导言》、周作人《散文一集导言》、郁达夫《散文三集导言》、朱自清《诗集导言》和洪深《戏剧集导言》。从这些分类中不难看出,《大系·导言》的作序者们把文学的发展分六个小部分。他们分别是理论部分、文学论争部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序言的编写者们这样将文学系统化之后,随后对1917——1927年这十年间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例如胡适在《建设理论集》中就介绍了文学革命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中国白话文运动能够兴起的原因、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个理论、(建设“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而郑振铎也在《文学论争集》中也分析了文学革命与旧文人针对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几次的论争;关于“双簧信”的论战,林琴南与李大钊、鲁迅之间的论争等等。这些相关的内容对后期编写文学史教材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读者们可以将《大系·导言》当作是一部文献详实的现代文学史来研究和学习。事实证明确如此,这部称作是现代文学史的开山之作对其后现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大系·导言》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编写的影响。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38+94+45+32+60=269种)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计38种) 对应课程:中国现代文学B1-2 中国当代文学B1-2 一级书目 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 5、郭沫若:《女神》(1921) 6、郁达夫:《沉沦》(1921) 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 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 9、茅盾:《子夜》(1932) 10、沈从文:《边城》(1934) 11、萧红:《生死场》(1935) 12、艾芜:《南行记》(1935) 13、曹禺:《雷雨》(1936) 14、老舍:《骆驼祥子》(1936) 15、张爱玲:《传奇》(1944) 16、柳青:《创业史》(1960) 17、陈映真:《将军族》(1964) 18、《朦胧诗新编》(2003) 19、张炜:《古船》(1986) 20、王安忆:《长恨歌》(1995) 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 二级书目 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 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 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 25、沙汀:《淘金记》(1943) 26、沈从文:《长河》(1945) 27、巴金:《寒夜》(1947)

28、《穆旦诗选》(1986) 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 30、赵树理:《三里湾》(1953) 31、老舍:《茶馆》(1958) 32、白先勇:《台北人》(1965) 33、西西:《我城》(1979) 34、张承志:《心灵史》(1991) 35、贾平凹:《废都》(1993) 36、阿城:《棋王》(1984) 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 38王朔:《动物凶猛》(1991)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 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 中国古代文论1-2 一级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 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中历史导言课演讲稿

独留青史向黄昏——高中历史绪论课演讲稿 (一) 何谓历史?历史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历史是司马迁对任少卿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史是杜甫歌咏昭君出塞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历史是岳飞笔下壮怀激烈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历史是杨慎自斟自酌时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更是林则徐在被贬往伊犁时所感叹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历史的迷人魅力就在于,它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和空间上的广域性,“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它与宇宙的无始无终是一致的,我们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罢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要想开启寻根之旅,与古今哲人对话的唯一方式,就是乘着秦砖汉瓦的一叶扁舟,划着竹简木牍的船桨,徜徉在浩瀚青史的汪洋大海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尽情地探索和发现历史。 历史是一个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智慧老人,他仙风道骨、敦厚儒雅,在时间的长河中踽踽而行,向我们娓娓道来,却又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与况味。历史带给我们的,除了有古今兴亡、治乱兴衰的感叹,还有一种史官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彰善瘅恶”的春秋笔法。孟子说过“王者之迹息然后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据说孔子编订《春秋》而后乱臣贼子惧,可见历史具有很强的惩恶扬善功能。 (二) 古代的史官追求一种秉笔直书的精神,然而其中却极少有善终之人。名垂青史的南董笔法,说的就是晋国史官董狐和齐国史官南史氏的故事。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春秋时晋灵公无道,大臣赵盾多次劝谏,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灵公,于是赵盾返回晋国继续执政。史官董狐于是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这个故事就是“董狐直笔”的由来。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齐庄公因为败坏臣纲被大夫崔杼所杀,齐国太史公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大怒,杀了太史。齐太史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其四弟太史季宁死不屈,被崔杼赦免出来,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继续记载这件事情,绝不向崔杼妥协而偷生。 我们不难发现,晋太史董狐因记载“赵盾弑其君”而遭受了巨大的非议,齐太史三兄弟因记载“崔杼弑其君”竟然惨遭灭族之祸,司马迁写作《史记》遭遇了宫刑,班固和范晔因为被人诬陷而惨死狱中。所以当柳宗元致信请韩愈修纂唐朝国史时,韩愈竟然发出了“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这样无奈的感叹了。这也是历史老人的无情和无奈之处。 (三)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老人的童年时代与峥嵘岁月。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记述那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刀耕火种的艰难历程。这部分历史现在并没有完全失传,有相当一部分还保留在史前岩画、史诗和神话传说之中。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就曾经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历史感叹。史前时代巫史医卜星历不分,所以历史记载的权力掌握在了祭司卜祝

最新中式餐厅风格与特征大全

现在很多人都明白我国的八大菜系能够获得很多人的欢迎与喜爱,在外就餐的朋友,都很喜欢去中式餐厅,但是如果单纯是菜式比较好,而感觉到环境装修氛围不是特别好,因此,这样的餐厅最能够让人们比较满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似乎已经有更多人都感受到要是装修好中式餐厅,则还是需要一套良好的中式餐厅的设计方案。因为这样进行设计,就感觉到这样的餐厅比较完美。 中式餐厅应该有一种质朴的美感 其实在任何的情况下,人们都离不开中式餐厅带给人们的便利性。对于中国人来说,都知道了自己想要品尝的菜式需要独特,主要就是味道好,口感好。而现在的状况就是这样的餐厅还是需要进行良好地装修,因为如果装修地比较到位,则真正能够吸引许多人的注意。重点就是要装修十分漂亮。比如说桌子、椅子还有是各种餐具等,就是风格设计要十分恰当,

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需要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装修的过程中不可缺少中式餐厅设计方案。 中式餐厅应该拥有一份良好的设计方案 对于开餐厅的人士,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到良好的设计师,如果餐厅之中包含了比较完美的设计师,那么其首先在整体上就拥有了不错的中式餐厅设计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达到了最完善的效益。其实对于中式餐厅的色彩搭配,还是需要有创意,最好就是采取比较明亮的色彩,可以根据对比色进行搭配。不过在搭配的时候暖色调不能够太黄,否则被认为这是黄色场所。所以最好就是采用能够突显出饭店特色的色彩搭配。

中式餐厅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师 在设计师来看,主要的就是要将餐厅之中的菜系与其服务态度进行考虑,然后根据餐厅周围的情况,对于其中的环境进行良好地装修。其实如果在装修的过程中,感觉到了中式餐厅设计方案设计不错,那么就可以根据这套方案进行设计,如此这样的餐厅感觉上才是最漂亮,最唯美,最能够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对设计真的需要拥有一套有创意的中式餐厅设计方案。 现在已经有大部分的地方开了中式餐厅,其实如果手中拥有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就能够设计出不错的餐厅风格,这样就具有了一定的特色。 原文引用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6032333.html,/zhuangxiu/sheji-828.html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 郁达夫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需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①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 类,它的内容 ..a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 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 ..b。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 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 ..c,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了;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夏辉辉课时:1—2课时学科:历 史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设计思路 1、高中历史导言课的教育价值 回想读书时代,最令人感兴趣和期待的往往是一个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可以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高一历史导言课尤其重要,一堂好的高中历史导言课,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大致结构,这是历史教学的重大课题。 点击因特网,我们会发现,近年来,许多高中历史老师已经把对导言课的研究与探索做为历史教学良好开端的重要工作,关于导言课的形式、结构、内容等都是大家讨论与研究的范围,说明一线教师已充分重视导言课,并富予了其丰富的内涵,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思维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发展,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壮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有的学校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书课,要么以为是故事课,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

高中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教学课题】:导言课:走近历史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被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吸引,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欢迎大家来到X中学习,X中是一所人才辈出的百年老校,从这里走出了十六位两院院士、四十余位教授、二十余位科技精英、五位驻外大使、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作家、书画家和艺术家……在做的各位将来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所以,能在这样一所环境幽雅,充满希望的学校给在坐的各位上历史课,我感到无比荣幸。 说到“历史”,似乎是一个谁都会用的概念。比如我们会说"自己的历史要靠自己书写",或者说"写下了历史的新篇章"、"这已经成为历史"等等。"'历史'究竟是什么意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近历史。 一、历史是什么?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历史,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使用的历史,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历史是过去的事(史实)。这个“历史”是本来的历史,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历史。大到宇宙、生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小至我们我们一中也有建立,发展的历史。即使你们个人也有16、17年成长的历史。 (2)对过去的事的记载(史料)。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东西是无法还原的,。我们该如何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只有通过对过去的事情的记载。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 过去历史的“载体”。史料不等于真实的、本来的历史,他有真有假,但它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我们认识历史的凭借。例如,过去有关于鬼神的记载,并不能证明鬼神的存在,但这种记载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过去人们的信仰、心态、生活。 (3)人的历史认识 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史料,了解那一去不返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历史认识。 历史是一种“过去”。历史是一种“记忆”。历史是一种“解释”。“过去”其实很难再现。“记忆”总有个人色彩。“解释”同样很难客观。回望历史,最为需要的是辨认和思索 二、历史有什么用? ①可以增加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我们的爱国心。 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如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等,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体会近现代志士仁人酷爱自由,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壮志情怀,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蓄须明志的梅兰芳等。学习这些,可以增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学生阅读书目(现代部分)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 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 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 二、综合参考书(包括文学史资料、文学史论著和作品) 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1-3)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 北京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料选》(1-5) 黄曼君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3) 钱谷融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孔范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 《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一1927)(1一1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1—2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1—20) 三、作家作品: 《鲁迅全集》 *《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坟》 *《二心集》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 *《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 *《屈原》 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 《叶圣陶短篇小说选》 *《倪焕之》 *《潘先生在难中》 《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 *《沉沦》 《冰心全集》 *《冰心选集》 *《朱自清散文》 *《周作人散文》 《闻一多文集》 *《死水》 《徐志摩全集》 *《徐志摩诗集》 《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 陈西莹:《西莹闲话》 《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新月派诗选》 《茅盾全集》 *《子夜》《蚀》《虹》《腐蚀》 *《农村三部曲》 *《林家铺子》 《老舍文集》 *《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 《巴金全集》 *《家》《憩园》《寒夜》 《沈从文文集》 *《边城》《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选》 张恨水:《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 柔石:《二月》 *《为奴隶的母亲》 叶紫:《丰收》 《张天翼小说选》 *《华威先生》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观念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 [摘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突出的贡献,但这个结论往往比较空泛,还没有深入到具体层面。我们从三篇《小说选集·导言》入手,探索其中的文学观念,发现它们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共性:一是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二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分析和评价“新文学小说”;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否定或漠视的态度;四是尊重作家的个性。这些鲜明的共性深刻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促成了学术界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关注。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导言;现代文学观念;现代文学;新文学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1935年至1936年初,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发行的一套丛书,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之作,对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它对“新文学”(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对这种“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多从宏观角度进行评论,而缺乏具体考察,导致结论往往大而不当。本文以《大系·小说选集·导言》为考察对象,集中分析三篇“导言”中表现出的共性,以求揭示《大系》这套经典丛书的出版对“新文学观念”的形成所具有的突出贡献。 一、现代文学的诞生:1917年 茅盾、鲁迅、郑伯奇三位编选者在三篇《小说选集·导言》中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这反映了他们相似的文学史分期意识。 茅盾在《小说一集·导言》的开头写道:“民国六年(一九一七),《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的时候还没有‘新文学’的创作小说出现”[1](P1),民国七年鲁迅的《狂人日记》被他看作新文学小说的开篇之作。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的开头、郑伯奇在《小说三集·导言》的第一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把《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学孕育的文化语境,把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作为新文学的开端,他们对新文学的讨论都是以此为起点的。由此看来,三位编选者对“新文学”这一概念有着基本相同的认识,即他们都视“新文学”为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新生”事物,1917年便是它诞生的时机。 从“新文学”概念的运用方面来看,这一概念中十分重要的限定词“新”具有核心意义。它反映的是“五四”时期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鲁迅、茅盾等文化名人对自己倡导的文学运动所产生的“文学”的基本态度。“新”与“旧”潜在的二元对立思想使他们积极主张“新”而坚决反对“旧”,即传统中国文学。这种对“新”的事物的追求和张扬在文学转型时期具有极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杨义曾经指出:“转型的基本含义是弃旧求新,因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好的’思想逻辑,并且几乎成了这个世纪文学界的一种思维定式。应该承认,这种逻辑和定式在转型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尤其在转型初期或受某种非文学力量压抑而中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餐饮空间的运用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餐饮空间的运用任何室内空间的内部装饰都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餐饮空间也不例外。餐饮空间想要完整的展现出新中式风格的魅力,又不丢失现代的感觉,就必去了解传统的中国特色饮食文化。饮食是一种文化,只有运用造型装饰的艺术来体现出饮食内在的文化传统,通过设计来呈现文化,来达到设计高层次内涵自史料记载在过去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当中,“吃”更多体现的是种为吃而吃的饥饿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以及社会交往文化发展的相对固化,在饮食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的是餐饮空间的环境和整个餐饮空间给人带来的感觉和人文关怀 因此,在饮食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把关注更多的放在人际交往的促进和新的社会人际关系的构建中,而不是只便利于食物的消费。所设计的空间也应该是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顾客不仅能够享受良好环境带来的快乐用餐体验,还能够愉快的而且必须是方便的实现他们情绪的宣泄,想法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实现社会关系资源的自由流动,进而打造一个开放式的人际关系谱系,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在这个系谱中写上自己的名字 餐饮空间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设计主题餐厅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要给餐厅赋予一种有特有的文化内涵,并依据这种内涵来营造餐厅的经营环境和氛围,让餐饮空间内的全部环境、造型、产品、服务和活动都由这个特色的主题来展开,并将这种特色的主题打造成能让消费者识别的餐厅特征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近些年来,在迅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餐饮行业也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据相关的部门有效数据统计,我国餐饮行业增长率正在持续的上升已经连续16年保持在10%的比例以上。餐饮行业在我国将会是一个大发展大磅礴的时期,市场的潜力无法估量,前景非常的广阔

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必读书目

北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必读书目 注*供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参考,博士生未读部分也建议阅读。 一、作家作品类: A.通读的全集或文集,起码要读其中大部分,以求整体印象。 鲁迅全集、胡适文集、周作人集、郭沫若文集(文学部分)、曹禺全集、 沈从文文集、张爱玲文集 B.如下作家的选集,尤其是代表作。有*号为重点。 *茅盾、*巴金、*老舍、*艾青、*赵树理、*丁玲、*冰心、朱自清、 *郁达夫、田汉、丁西林、张恨水、戴望舒、卞之琳、林语堂、梁实秋、 夏衍、李健吾、*冯至、*穆旦、孙犁、*钱钟书、叶圣陶、*徐志摩、 许地山、王统照、蒋光慈、冯文炳、*朱光潜、*胡风、冯雪峰、张天翼、 萧红、施蛰存、穆时英、沙汀、艾芜、吴组缃、芦焚、李劼人、林庚、 闻一多、臧克家、何其芳、李金发、丰子恺、洪深、*周扬、徐讦、路翎、 无名氏、周立波、秦瘦鸥、田间 C.综合性的作品集。 例如《九叶集》、《象征派诗选》、《现代派诗选》、《京派作品选》、《创造社资料》等等。 可依流派社团去找来读。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种要求通读: 《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版,导言为重点) 《20世纪文学经典》(北大版) D.、当代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选20家左右)。 二、评论类: A.上列作家以及一些重要的社团流派的研究资料专集,特别是同时期的评论集。 B.主要作家的传记、论集。 C.各种文类的专史,如现代小说流派史、现代散文史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思潮的研究专著(不详列,课上介绍)。 D.近期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及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三、旧报刊(浏览) 《新青年》、《每周评论》、《小说月报》、 《创造季刊》、《新月》、《现代》、 《学衡》、《文学杂志》、《文艺复兴》 四、其他方面: 章学诚:《文史通义》 刘熙载:《艺概》 张岱:《陶庵梦忆》 王国维:《静安文集》 章太炎:《国故论衡》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要》

高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所以本课我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自主获得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高一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很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四: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怎样学习历史?高中历史学什么?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和历史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价值还不清楚,初中常见的历史学习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方法单一,同时学生对历史综合运用能力也非常薄弱,这无疑给高中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框架结构,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身的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探究历史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初中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单一,因此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十分必要 难点:学习历史的价值 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是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首先老师在这里祝贺大家升入了高中,正式开始高中课程的学习。老师姓谢,名正燕。诶,同学们注意了,一听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呀,花谢了又艳?其实不是这样子滴,老师的名字是燕子的燕,而不是花开正浓的艳,想来老师的爸妈在取名字的时候也是考虑到矛盾这一点而没有选择这个“艳”。那么在接下来的高中历史课程就将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来学习完成。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历史,对历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入高中了要学习高中的历史课程了,那么相信同学们都想知道高中的历史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解决的问题了,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在同学们眼中历史什么呢? 一、什么是历史?你所理解的历史是什么? 生:…… 展示名人眼中的历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

中式餐厅设计说明

中式餐厅设计说明 前言:中式餐厅设计一般都有哪些种类 中式餐厅设计的风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如何才能把这种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餐厅设计作为家装中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餐厅的设计多多少少会成为大家的难题之一。各类的中式特色餐厅和风味餐厅室内环境设计也不再局限于中国传统的装饰形式和手法,而是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多种造型手法和时尚元素。不过看完以下中式餐厅设计种类你一定心中有数。古典的中式餐厅装修设计是最为符合东方美学的餐厅设计,它以悠闲自得且又轻松作为主要的设计理念。这种风格的餐厅设计的特点就是将传统的中式家具以及装饰物运用黑与红作为主要的装饰色彩,从而打造出典雅就餐环境。室内之中较多的运用了对称的布局方式比如矩形和圆形等。中式快餐厅在装修布局时要多考虑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并且在就餐区域的布置装修时要非常得当,中式快餐的餐桌与餐椅一般都是以方形或者是圆形作为基础的,作为快餐厅中的一种那么它的人流量必然是非常大的,那么其中的地板应该以耐磨和耐腐蚀性的材料为好。墙面的设计应该避免使用对比强烈或者是过于刺激的颜色。 目前最为受到大众所追捧的是特色餐厅,其中最为受欢

迎的则是突显地方特色的餐厅,这种类型的餐厅一般都是依据其他地域划分就是分为南方菜系和北方菜系。南方菜系的餐厅装修设计风格主要是以水乡风情为主,在材料上也是非常独特的,常以原木仿木构筑空间或是竹架构造空间,架上藤萝缠绕处处绿意浓浓。 而北方菜系的特色餐厅常以农家风情为主,除了原木制成的餐桌和餐椅且在餐厅装修中粗狂大胆用色鲜明,不仅选择一些有粗狂气质的绿色植物而且常用浓烈的红色和黄色的植物装饰,如以悬垂成串的小红辣椒和葱以及蒜,或是在过角处插上金黄色的麦穗点缀,原始淳朴热情奔放。以上就是中式餐厅设计的种类介绍。 正文: 公共空间设计 目录 1.设计说明 2.总平面图 3.顶棚铺装图 4.地面铺装图 5.餐厅,包房立面图 6.休息室,卫生间立面图

中式餐厅设计调研报告书

毕业设计 调研报告书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导言 二、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一)课题选题背景 (二)课题选址及周边环境 三、调研情况介绍 (一)实地调查 (二)网络调研 (三)文字资料 四、考察归纳总结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五、主题思想定位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一导言 调研时间:2012年1月—2012年2月 调研地点:郑州市郑汴路东明路、武汉市江汉区江汉一路4号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上网、文字资料 考察内容:中式餐厅、市场调查 调研目的:深入了解中原文化和中式餐厅的设计,为毕业设计提供帮助。 二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一)课题选题背景 1.课题现状: 中国历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高速发展,成为“热门”行业之一。我国餐饮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 设计方面运用中式独特的构图手法,装饰简洁凝重,有意忽略“界面” 的装饰,而在于从整体空间着手,突出空间的节奏韵律感,创造高素质人文空间。使用方面在餐具和用品借鉴河南远古陶瓷花纹,让中式餐饮的视野变得更为宽广,在经营上创新的渠道也变得更为多元,为中式餐饮品牌的创新

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在竞争日益激烈、品牌高度同质化的餐饮市场中,谁的特色越明显,谁的竞争力就越强。特色化经营已成为很多餐饮企业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差异化手段。 2.所在区域状况 郑州地处国家地理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 (二)课题选址及周边环境 课题选址在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东明路附近,郑汴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附近有车站、商务酒店和私人会所等休闲娱乐场所,人流聚集。 郑州市郑汴路建筑环境也相当可观,视野宽阔,给消费者舒适清净的娱乐环境。那里基本上是大众型的消费水平适合各种消费人群。采光好、道路两旁有树木遮阴,冬暖夏凉。考虑到路边行人较多,将铺设防滑型花岗岩,饰有各种彩灯,增加气氛,方便人群。 三调研情况介绍 (一)实地调查 武汉甜蜜蜜中式餐厅 地点:武汉市江汉区江汉一路4号

在“文学史著”与“出版工程”之间--《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导读

现代中国?第十五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7月在“文学史著”与“出版工程”之间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导读 陈平原 1970年5月,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的王云五在一次内部讲话中称:“我认为一个出版家能够推进与否,视其有无创造性的出版物。”在他看来,商务七十年间,只有30种出版物可归入其中。这30种出版物,包括中小学教科书、《东方杂志》《辞源》、各科词典、四部丛刊、百科小丛书、各种索引、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丛书集成等。1如此自我期许,很是令人钦佩。不过,王先生所标举的好书,主要功在出版,多半做的是学术积累或文化普及工作,仍然算不上是开创时代风气、引领思想潮流的“大书”。 还有另外一种关于报刊出版“创造性”的解读,那是五四新文化主将胡适提出来的。1923年10月,胡适给高一涵等写信,其中有:“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胡适说这话,主要是给《努力周报》诸君打气,希望能承继《新青年》未竟的事业,“再下二十年不绝的努力,在思想文艺上给中国政治建筑一个可靠的基础”。2因此,胡适并未解释为何谈论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杂志时,不提读者面很广的《东方杂志》。我的推测是:可以称得上“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杂志,必须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这样才可能直接介入并影响时代思潮之形成与走向。强调照顾读者趣味(往往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其结果必然是磨平棱角,记录而不是引导社会,因而也就不可能义无反顾地承担这一选择所与生俱来的风险。这一点,对比《新青年》与《东方杂志》,很容易明白。3 1参见王云五:《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第1189页,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式餐厅设计说明

公共空间设计 目录 1.设计说明

2.总平面图 3.顶棚铺装图 4.地面铺装图 5.餐厅,包房立面图 6.休息室,卫生间立面图 7.大厅效果图 8.包间效果图

中式餐厅设计说明 通过对餐厅整体布局的把握,传达出对生活的重视和对怀旧的留念。 谈到中式餐厅,我们不得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谈起。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由于讲究礼节,常常是一家之主用餐,其余的人只是侍奉的角色,包括妻妾和晚辈;或是将餐饮分门别院派送,由各院自行用膳。直至近代,小家庭逐渐兴起,彼此间的尊卑阶层划分逐渐被相互尊重取代, 加之房院形式缩小,渐渐的家中开始设有餐厅以供家人用膳。受近代设计的影响,原本属于内堂的餐厅或与客厅相连接,或注重用餐情调,在设计上也更加得到重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精致与实用兼具,更希望通过对餐厅整体布局的把握,传达出对生活的重视和对怀旧的留念。 中式餐厅的设计,离不开桌、椅、条案、柜子这些基本元素。下面就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些物品在中式餐厅中的位置及作用。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着庄重和优雅的双重品质。本案中式古典韵味十足,其组合方式信守均衡对称的原则,简约、朴素、格调雅致。空间上讲究层次,多用隔窗、屏风来分割,用实木做出结实的框架,以固定支架,中间则是镂空,做成古朴的图案,虚实写意。家具陈设讲究对称,重视文化意蕴;配饰擅用字画、古玩、卷轴、盆景,精致的工艺品加以点缀,更显主人的品位与尊贵;代表吉祥的腾云图案、独具特色的楼宇做成墙画,更具有文化韵味,体现出中国传统风格的独特魅力。在些细节的地方勾勒出儒教抑或禅宗的意境,与中国人内在的宗教情结完美的结合在起。原木色泽、细致做工再加古色古香伴随岁月流逝而增添的味道铸就了这淳厚的中式韵味,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些哲理来。 设计师: 道胜设计何永明 i海之韵—保利银滩海王星度假酒店说明: 【设计重点】 1、采用中国传统园林以及日本枯山水的表现手法,将整个空间打造成度假休闲、高端有品质感的售楼中心 2、设计细节:生态木的质朴结合大理石的刚毅,使画面大气之余更显端重,在整个沉稳的气氛中处处流露自然的气息,灵动的游鱼为空间平添几分雅趣。 【设计概念】 海,深邃庄重。上至天灵,下至心魂。以宽为广,以沉默为情,以深沉为重,以气势为力。本项目位于阳江银滩,四周环海的条件让整个设计将海的元素以及灵魂延伸到整个室内空间。整体空间色调沉稳,浅蓝色家具搭配硬装的暖灰色调,使整个空间氛围舒适而宁静。生态木的质朴结合大理石的刚毅,使画面大气之余更显端重,在整个沉稳的气氛中处处流露自然的气息。略带中式韵味的家具与饰品,更突出空间的独特品味。天花上的吊灯好似鱼儿吐出的一串串泡泡,在欢快的游来游去,为空间平添几分雅趣,也仿佛让你置身在宽阔的大海,得到身与心的放松。在过道中,运用中式传统园林的手法,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相互连绵、延伸。用石子搭配木条,创造出自然休闲的视觉效果,简洁的落地雕塑在打破空间沉闷的同时,与周围气氛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