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心理学》复习题库

2014年《心理学》复习题库

2014年《心理学》复习题库
2014年《心理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判断正误

(×)“一个成熟的体操运动员,按照训练要求热身运动,做了一系列前空翻动作。”该项活动中表现了运动员的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个性心理不受心理过程的制约和影响。

二、单项选择

1.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任意歪曲和杜撰结果。这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2.某咨询师在分析一个极具叛逆倾向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既考虑到父母的性格、出生环境、生活环境、家教方式,又考虑到该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这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3.当年华生为了研究儿童的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小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使这个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东西都产生了畏惧心理。该实验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4.“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该说法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5.以提问的方式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这种研究方法叫()

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

6.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了解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

三、问答题

1.简述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2.简述观察法的优缺点。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一、判断题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

(×)把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向中枢神经部位传递的神经叫做运动神经。

二、选择题

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三部分。

A细胞体、树突、轴突B细胞体、树突、髓鞘

C突触、树突、轴突D细胞体、终纽、轴突

2.主管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的器官是()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3.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是()

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D胼胝体

4.反射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名词解释: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5.新生儿生下来就会吸吮,这是()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6.遇到危险,个体会下意识地做出躲避动作,这属于()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7.杂技团的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就做各种表演,这是()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现象。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9.冷的时候就会起鸡皮疙瘩,说的是()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10.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某学生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是()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11.在教师讲解了例题之后,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相似的其他练习,这是()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12.跳水运动员通过反复训练,能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空翻转体动作,这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以上都不是

论述题: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3.常言说的“画饼充饥、惊弓之鸟、望梅止渴”,是()反射。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两者协同发生D以上都不是

14.“谈梅生津”属于()反射。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两者协同发生D以上都不是

15.聋哑人看到新闻导播的手势语,就明白新闻的内容。这是()反射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两者协同发生D以上都不是

16.盲人通过触摸盲文,能读懂文章和故事。这是()反射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两者协同发生D以上都不是

三、问答题

1.简述大脑皮层活动的基本规律。

2.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一、选择题

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

A.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3.绝对感受性是()。

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B.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

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4.对物体()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A.在空间中的位移

B.距离和方位特性

C.空间特性

D.延续性和顺序性

5.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6.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程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7.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觉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8.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9.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是

10.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是

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指()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是

12.“月明星稀”反映的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以上都不是

1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4.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距离知觉

D.社会知觉

15.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距离知觉

D.社会知觉

16.下列哪个选项符合人对时间估计的规律?

A.活动内容贫乏枯燥,时间短估

B.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

C.活动内容贫乏枯燥,回忆时时间长估

D.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回忆时时间短估

17.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8.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9.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0.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1.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2.一位教师绘制了一张教学图表,并在图表的四边绘制了色彩绚丽的精美图案。但在课堂上,他发现学生观察的效果不理想。这位教师违背了知觉规律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二、名词解释

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

三、判断

×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无益的。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正比关系

×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是暗适应,意味着视觉感受性的降低。

√一般说来,评酒师、评茶师在味觉和嗅觉上的差别阈限小于常人,而差别感受性则大于常人。

×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空间知觉。

四、问答题

1.简述常见的社会知觉误区,并举例

2.简述知觉的特征并举例

3.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第四章记忆与教学

一、名词解释

记忆、记忆表象、遗忘

二、填空题

1.按照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

2.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分为:、、。

3.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三、判断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是前摄抑制。

×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四、选择题

1.提起某个同学,脑海中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这是()

A形象记忆B词语-逻辑记忆C情感记忆D运动记忆

2.我们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心情的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B词语-逻辑记忆C情感记忆D运动记忆

3.体操运动员对体操动作的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B词语-逻辑记忆C情感记忆D运动记忆

4.我们对小学时代的九九乘法口诀表依然能熟练背诵,这是()

A形象记忆B词语-逻辑记忆C情感记忆D运动记忆

5.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个组块。

A7±2B3±5C5 D9

6.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忆学过的内容属于()

A.再认

B. 保持

C.再现

D.识记

7.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左右,最长也不超过() A.1分钟 B.30秒 C. 两分钟 D. 15秒

8.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要达到效果最佳,效率最高,过度量应该在()左右

A50%B30% C100% D80%

9.常言所说的“过目不忘”和“久难成诵”描述的是记忆的()

A持久性B敏捷性C正确性D准备性

10.常言所说的“出口成章”“下笔成言”“书到用时方恨少”描述的是记忆的()

A持久性B敏捷性C正确性D准备性

11.教师课堂提问背诵时,有的学生能一字不差背出来,有的学生时断时续,会遗漏一些字词,这种现象反映了记忆的()

A持久性B敏捷性C正确性D准备性

12.对于某些经历或者事件可以终生不忘,这反映了记忆的()

A持久性B敏捷性C正确性D准备性

五、问答题

1.简述记忆的品质

2.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遗忘产生的原因。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5.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6.如何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

一、名词解释

思维、现象、创造性思维

二、选择题

1.早晨起来,推开窗户,看见屋顶是湿的,地面也是湿的,于是便推想到“昨夜下雨了”。这个过程属于()

A记忆B思维C感知D想象

2.地质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40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以此推断“世界屋脊”在远古时代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体现的是思维的()

A批判性B敏捷性C间接性D概括性

3.常言所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指思维具有()

A批判性B敏捷性C间接性D概括性

4.两三岁的幼儿总喜欢用手触摸、摆弄事物来探究一切,这主要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5.小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各种教具和学具,说明小学生主要以()为主。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6.聋哑人依靠手势进行交流,这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7.画家画画以前,首先在脑海中浮现很多风景或者图片,然后开始构思创作,这属于()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8.警察根据犯罪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梳理案件发生的脉络,这主要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9.学生根据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这主要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10.某工程师在头脑中反复构思楼房的各种设计方案的过程,主要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11.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学而后知不足”,让同学们思考其中的道理,这主要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12.修摩托车的师傅一边拆卸,一边思考哪里出了问题,这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以上都不是

13.在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中不包括

A.功能固定性

B. 动机强度

C. 知觉情境

D. 运气成分

14.耶克斯-多德森研究发现,最佳动机水平与课题难度之间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没有必然联系D以上都不是

15.我们平时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说的是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和广泛性B独立性和批判性C敏捷性和灵活性D逻辑性

16.我们平时说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等说的是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和广泛性B独立性和批判性C敏捷性和灵活性D逻辑性

17.我们平时说的“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等说的是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和广泛性B独立性和批判性C敏捷性和灵活性D逻辑性

18.我们平时说的“思路鲜明、条理清晰、推理严密”等说的是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和广泛性B独立性和批判性C敏捷性和灵活性D逻辑性

19.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立即给与正确回答,说的是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和广泛性B独立性和批判性C敏捷性和灵活性D逻辑性

20.“知其表而不知其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的是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和广泛性B独立性和批判性C敏捷性和灵活性D逻辑性

三、填空题

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或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2.根据思维探索的方向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和

3.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将思维分为:和

4.概念的形式有:、和

四、判断

×聚合辐合思维所解决的问题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答案。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心理成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缜密性特征。×某商场发生了火灾,警察亲临现场勘查后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做出各种假设,这一过程主要是聚合式思维。

√常规性思维没有新的思维成果产生,而创造性思维经常有新思维成果产生。

ד一题多解”和“殊途同归”都体现的是发散式思维。

×思维只有凭借语言才能进行。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

判断下列内容分别属于那种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水遇冷会结冰;橘子;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五岁的女童;绝大多数人智力属于中等程度;优秀教师都具有高的的责任和爱,小李是优秀教师,所以小李一定有高度的责任和爱;他们俩长得很像,也许他们是亲兄弟;鸟是会飞的动物。

五、问答题

1.简述思维的主要过程并举例说明。

2.简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4.想象与思维的联系与区别

5.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六章注意与教学

一、判断

√注意的基本作用在于其对信息的选择性。

×所有的觉醒状态必定有注意发生。

√全神贯注地听课属于注意。

×晚饭后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散步属于注意。

×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当我们在认真观看电视节目时,对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便不会加以格外关注。这种现象描述的是注意的集中性。

√人的意识对特定对象和范围保持一定的意识强度或紧张度。这种现象是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转移两者内涵相同。

二、填空题

1.注意的功能主要有:、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2.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的注意叫做

3.预先有自觉目的,必要时需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叫做

4.与自觉目的任务相联系,但无须明显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

三、选择题

1.学生正在上课,忽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不由自主地朝他看去。这属于()

A 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是

2.考场上,同学们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答题。这属于()

A 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是

3.学生熟练阅读课文、熟练地骑车等活动属于()

A 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是

4.有的人阅读速度很快,能做到“一目十行”,说明其()这一品质很强。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5.有的学生课堂上长时间全神贯注,有的学生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这种现象主要描述的是学生的()这一品质。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6.常言所说“一心二用”、“一心多用”指的是个体的()品质。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7.上完数学课,接着上语文课,学生的注意随之集中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这是指()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四、问题提

简述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情绪、情感与教育

一、填空题

1.情绪和情感的产生的源泉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

2.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有:、和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情绪情感具有;“爱屋及鸟”说的是情绪情感具有;“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是情绪情感具有。

4.情感的种类主要有:、和。

二、判断

×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个体总是产生同样的情绪。

√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人们一般产生积极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不存在区别。

√由人的到的需要和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或实现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道德感。

√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美感。

√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理智感。×道德感一旦形成,就是静止不变的。

三、选择题

1.常言说“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见花流泪,对月感怀”这样的情绪是()

A心境B激情C热情D应激

2.“目瞪口呆,暴跳如雷”“手舞足蹈,捶胸顿足”等情绪指的是()

A心境B激情C热情D应激

3.张某性格外向,总是喜欢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这句话描述的情绪是()

A心境B激情C热情D应激

4.突然失火了,有人头脑清醒,从容自若逃生,有的人惊慌失措。描述的情绪是()

A心境B激情C热情D应激

三、问答题

1.简述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措施有哪些?

3.结合案例阐述处理挫折的常用策略。

第八章意志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意志、冲突

二、判断

ד不撞南墙不回头”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学生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这属于意志行动。

×意志的产生与认识过程无关。

√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三、选择题

1.意志行动的特征不包括()

A自觉的目的性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有认知活动参与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

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

3.“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前怕狼后怕虎”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

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

4.面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

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

5.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尽管工作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他(她)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

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

6.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参加学校的公共协会学习公共关系学问,但又怕不能被接受而面子上不好看。该同学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

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

7.“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

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

8.“想吃鱼又怕鱼刺”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

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

A自觉性B果断性C连续性D自制性

10.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个体,但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

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

11.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个体想要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

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

12.个体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是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

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

13.个体在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时,每种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的作用,而个体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而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叫做()

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

14.能够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取舍,吸收有益的成分,独立自主地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执行决定,对行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自觉反思和评价。这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15.当需要立即行动时,能迅速地作出决策,使意志行动顺利进行;而当情况发生新的变化,需要改变行动时,能够随机应变,毫不犹豫地做出新的决定,以便更加有效地执行决定,完成意志行动。这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16.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这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17.根据目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不变,直至达到目的。在遇到困难时,它能激励自己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始终如一地完成意志行动。这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18.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描述的是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19. “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的做法违背了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20.“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的做法违背了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21.“惊慌失措”的做法违背了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22.“得陇望蜀,见异思迁”的做法违背了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四、问答题

1.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的类型有哪些?其解决策略分别是什么?

2.简述学生意志的培养策略

第九章个性心理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个性、学习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

二、填空题

1.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较多地影响着心理活动的形式。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指、和。其中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3.个性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和等。

4.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和。

5.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和的功能。

6.按照能力的倾向性,可分为和;按能力的功能,可分为、

和。

7.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的。

8.智商、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英文简写分别是、和。

9.最先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10.智力分级中,表示智力超常为分,智力中上为分,智力低常为分以下。

11.气质的体液说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和。

三、判断

×个性一旦形成,变固定不变。

×个性的形成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制约。

√社会生活环境是个性形成于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在遗传、环境、教育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能力是保证个体活动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

×天才是天生的,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其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气质不具备后天可塑性。

×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决定着一个人品德的优劣。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及情绪三个方面。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的动力特征。

×华生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一般活动所必需的一切能力。

×一个人个性完全是由其遗传生物因素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气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特征。

×林黛玉属于典型的多血质气质类型。

四、选择题

1.把个性看作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整体,并认为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2.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爱体育,有人喜欢美术。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3.古人说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4.俗话所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是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5.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意思是说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6.有的人对文学感兴趣,有的人对数学感兴趣,有的人对音乐感兴趣等。这指的是兴趣的()A倾向性B广泛性C稳定性D效能性

7.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但又非常喜欢音乐,小提琴拉得好,钢琴弹得也很出色,甚至能撰写文学评论。说明兴趣具有()的品质。

A倾向性B广泛性C稳定性D效能性

8.有的人经常会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但又不能持久,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说明这类人缺乏兴趣的()品质。

A倾向性B广泛性C稳定性D效能性

9.学生小张对上网很有兴趣,但主要用于玩游戏或聊天,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说明小张同学的兴趣缺乏积极的()

A倾向性B广泛性C稳定性D效能性

10.智力的“二因素结构”理论是由()提出的。

A吉尔福特B瑟斯顿C斯皮尔曼D卡特尔

11.智力的“群因素结构”理论是由()提出的。

A吉尔福特B瑟斯顿C斯皮尔曼D卡特尔

12.智力的“智慧结构”理论是由()提出的。

A吉尔福特B瑟斯顿C斯皮尔曼D卡特尔

13.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这一理论是由()提出的。

A吉尔福特B瑟斯顿C斯皮尔曼D卡特尔

14.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的气质学说是()

A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B体液说C激素说D体型说

15.认为气质是由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决定,这一气质学说是()

A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B体液说C激素说D体型说

16.提出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心理学家是()

A希波克拉特B巴普洛夫C伯尔曼D克瑞其米尔

17.“公而忘私、马马虎虎、严于律己”指的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

18.“见异思迁、虎头蛇尾”指的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

19.“急躁易怒、心平气和”指的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

20.“过目不忘、思考缜密”指的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

21.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D、性格

2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A、冯特

B、马斯洛

C、华生

D、卡特尔

23.关于动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需要为基础

B、是驱使人们活动的内部动力

C、是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D、能使活动朝向预定的目标

24.下列哪一项是特殊能力()

A、观察力

B、思维力

C、想象力

D、色彩鉴别力

25.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

A、最核心的

B、最稳定的

C、最重要的

D、最明显的

26.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情孤僻,动作细小无力,她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7.粘液质的人适合做()

A、运动员

B、公关人员

C、图书管理员

D、推销员

28.关于性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B、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

D、表现为一个对现实的态度

29.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调节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30.以下哪项不属于一般能力范畴()

A.思考能力 B.色彩鉴别能力C.观察能力 D.想象能力

31.不属于性格特征的是()

A.意志特征 B.情绪特征C.动力特征 D.态度特征

五、问答题

1.试述体液说的四种气质类型各自的基本特点。

2.试述气质对教育实践工作的意义。

3.简述教育活动中塑造学生良好性格的策略。

4.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5.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7.简要阐述能力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章学习心理

一、名词解释

学习、学习迁移、学习策略、认知策略

二、判断

×只有人类才存在学习过程。

×接受学习是指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正迁移一定是顺向迁移,负迁移一定是逆向迁移。

三、填空题

1.按学习目标分类,学习分为六级:、、、、、

2.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看到马路上围着一群人,其中还有警察。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的六个层次,结合该情景,说说什么是“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为什么马路上会围了一群人?这是学习目标的。

交通事故是怎样发生的?这是学习目标的。

如何根据交通规则来判定事故的责任?这是学习目标的。

为什么在此次交通事故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各不相同?这是学习目标的。

从本次交通事故中吸取教训,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保障交通安全的体系?这是学习目标的。

怎样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才是真正有效的?这是学习目标的。

3.按学习内容分类,学习分为四类:、、和。

4.按学习方式分类,学习可分为和。

5.按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可分为、、、、。

6.桑代克在试误-联接学习理论中总结出三大学习规律、、。

7.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______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8.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行为。

9.学完单词coat后,再学习raincoat时,可以产生_______迁移。

9.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_______迁移。

10.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将迁移划分为_______迁移和具体迁移。

11.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在心理学中叫_______。

12.桑代克等人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_______时,才能产生迁移。

13.陆钦斯的______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4.从迁移的影响方向来分类,学习迁移可以分为_______。

15.关系转换说的代表人物是苛勒,他强调_______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16.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这是心理学上的_______。

17.奥苏泊尔的_______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18.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多种情境中,这叫_______。

19.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称之为_______。

四、选择题

1.关于学习的描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是通过经验和练习而来的B学习可以通过外显或内隐的行为表现出来

C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D学习是机体成熟的自然结果

2.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大类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姆B加涅C马斯洛D奥苏贝尔

3.按照学习结果的分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属于()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4.按照学习结果的分类,“通过分散与集中复习的方式提高记忆效果”属于()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

A.苛勒B.斯金纳C.布鲁纳D.奥苏伯尔

6.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A.建构法B.发现法C.顿悟法D.接受法

7.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

A.迷箱实验B.迷津实验C.叠箱实验D.“三座山”实验

8.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9.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

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10.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敏身上发生了()学习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言语信息

1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B.猴子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12.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创立的。

A.巴甫洛夫B.列昂捷夫C.维果斯基D.鲁宾斯坦

13.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

14.“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1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

16.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

17.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

18.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B.顺应C.图式D.反射

19.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

2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

2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暗适应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2.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

23.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24.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

25.()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B.桑代克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

2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27.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2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

29.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B.逆向迁移与顺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30.缺乏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31.不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32.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3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34.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3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

36.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37.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38.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

A.有积极作用B.有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39.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C.直接性动机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40.心理学上“水下击靶”的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41.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

42.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加涅

43.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

44.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45.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可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五、问答题

1.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2.论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3.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

(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

(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4.简述早期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5.简述认知策略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态度与品德心理

一、名词解释

态度、品德

二、判断

√平日里说的“人格有问题”是指品德败坏。

×态度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学习无关。

×一定的态度总是与一定的行为一一对应的。

×品德是对整个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三、填空题

1.态度通常包括三种成分:、和。其中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品德包括、、和四种成分。

2.皮亚杰首创____ 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科尔伯格采用的是。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的三种水平是水平、水平和水平。

三、选择题

1.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好坏判断总是易受老师的影响。儿童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A这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处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B观察学习;

C害怕老师的批评;D儿童有模仿的天性。

2.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3.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

A品德;B不良品德;D不能确定;D嫁祸于人

4.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

5.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

6.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

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

8.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9.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 C.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45*1=45分) 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鼻祖的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冯特 2、以特定的心理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处理属于( A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常量 4、下列哪个现象与视觉适应现象有关。( D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知觉到红旗总是红色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夜晚开车与对面车辆会车时不宜开远光灯。 5、坚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尊重个体的独特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学派 6、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D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7、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会随刺激时间而发生变化,此现象叫做( D )。 A.感觉后效 B.感觉变化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8、正上课时突然听到某同学的手机铃声响了,对这种刺激的注意属于(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分配 9、感受性是( B )。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10、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服饰,为安全大计在服装颜色设计方面主要需考虑知觉的( B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C )学派。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 12、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成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 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知觉的( A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恒定的(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毫无关系 14、暗适应完成后,视觉感受性( B )。 A.无变化 B.提高 C.降低 D.提高和降低 15、已知重量的感觉差别阈限为1/50,某举重运动员已举起150Kg,请问至少增加多少 kg后,该运动员能明显感觉重量增加了。(C)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汇总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 一、单项选择题 1.“视崖”是用来研究婴儿()发展的装置。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左右知觉 D.时间知觉 2.()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3.皮亚杰研究儿童使用的独特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临床法 D.测验法 4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岁 B.2-7岁 C.5岁 D.0~2岁 5.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中提出了( )这一概念。 A.语言获得机制 B.强化依随 C.选择性模仿 D.前言语 6.第一位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科尔伯格 C.霍尔 D.埃里克森 7.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作者是()。 A.霍尔 B.何林沃斯 C.古德伊洛夫 D.普莱尔 8.()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记忆 D.形象记忆 9.“最近发展区”是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列昂节夫 B.班杜拉 C.华生 D.维果斯基 10.()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而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 A.达尔文 B.福禄贝尔 C.卢梭 D.鲁利亚 11. ( )是典型的行为主义论者。 A.皮亚杰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12. 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是()。 A.陈鹤琴 B.黄翼 C.朱智贤 D.陆志韦 13.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4.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15.“暴风骤雨时期”指的是()。 A.成年期 B.儿童期 C.老年期 D.青少年期 16.霍尔的( )是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代表性理论。 A.遗传说 B.复演说 C.转换生成说 D.认知学说 17.新生儿期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 B.从出生到3个月 C.从出生到半年 D.从出生到1岁 18. “语言获得机制”是()言语理论中的概念。 A.乔姆斯基 B. 斯金纳 C.皮亚杰 D.阿尔波特 19.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与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 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 1 ?2 B. 20 ?40 C. 60 ?70 D. 70 ?80 7.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 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 大 B.多C小D.增加 10.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普通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分别介绍如下: ①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答:(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 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决定了行为的复杂性;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然而在人的正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无意识现象,它对人的行为也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来影响人的行为。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病人,其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 ①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等。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②心理结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心理结构就是要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③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解释脑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④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现象是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出现了神经系统之后才真正产生的。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人的一生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⑤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外界刺激作用于人,在人脑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又会反过来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周围环境,进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 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 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 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 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 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9、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10、人际吸引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 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 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 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14、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客外在在特征的认识、对其内在特征的推理与判断,以及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推断。 15、心理健康 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16、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参与,共同进行决策的过程。它一般先由个人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进行筛选。 17、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心理学知识习题讲解学习

心理学知识习题 篇一:心理学知识题库 心理学题库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4.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科学D哲学 5.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认知过程 A情绪B兴趣C性格D思维 7.个性心理包括 A个性心理特征B意识C个性心理倾向性D情绪、情感 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注意过程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9.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10.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本能 12.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闻到香味,就有望梅止渴的反应。这是一种A非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生来的 13.以下表示条件反射的成语是 A望梅止渴B乐不思蜀C谈虎色变D耳濡目染 14以下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A望而生畏B望梅止渴C睹物思人D见风流泪 15“谈梅生津”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第二信号系统D非条件反射 16司机见到红灯就会停车,见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就会慢行。这属于A操作性行为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我们可以说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过程和接收过程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 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里两个较为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 善,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 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关系 知觉特性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三、知觉选择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许多对象中优先地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予以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优先地把某些特性(如对象的标志、性质)区分出来予以反映。 四、知觉的整体性及两方面含义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 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 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 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 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 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 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 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 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 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 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第七章思维 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 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 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 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 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8、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和策略。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关于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以下哪项正确 A.感觉是神经系统对事物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的基本反映形式 B.知觉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高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C.知觉是脑对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D.高等脊椎动物所进行的复杂的行为的反映形式属于思维萌芽阶段 E.以上都不对 2.心理现象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A.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时,就产生了心理现象 B.生物体对于外界反映具有感应性,表明出现了心理现象 C.生物体对于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能作出反应时,表明发生了心理现象 D.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具有心理现象 E.以上都不对 3.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理解性 B.对比性 C.整体性 D.组织性 E.恒常性 4.先吃糖,后吃西瓜,会感到西瓜不甜。这是因为人感觉具有 A.对比性 B.感受性 C.适应性 D.发展性 E.选择性 5.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孕妇情绪状态 C.社会环境 D.孕妇营养状况 E.胎教 6.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7.“草木皆兵”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A.感觉神经发生病变 B.幻觉 C.想象性错觉 D.感受性错觉 E.情绪型错觉 8.短时记忆的时间是 A.0.25~2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