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春》

《春》

《春》
《春》

《春》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二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四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二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润嫩眨晕酿巢脆蓑笠

二导入新课:

用唐诗导入课文,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至使课堂活跃起来……

师:朱自清先生以什么心情去迎接春天?

(用叠句、短语)

生:喜悦、渴望心情、板书(盼春)追问:

(望春)、(迎春)、(等春)

师: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对春天进行了怎样的赞美?

生:比喻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

师:(板书:赞美)追问:颂春、绘春、赞春,本文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生: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师:总写:采用排比修辞法:山上,林木抽芽,山草变绿;河里,冰雪融化,春水溶溶,天空,春日暖融融。作者以远、近、高、低不同角度观察、写景,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山、春水、春日。春天多么可爱啊!

三指导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春》,范读前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小结:第一段,从“盼望着……脚步近了。”写久盼春天的来临。第二段,从“一切……有的是希望。”写春到人间的各种景象。第三段,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我们上前去。”热情地赞颂春天。

2.齐读第一段课文。

师: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体会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议论,教师追问:一般人写文章总是爱抽象地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要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

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3.生:朗读课文第2小节。

师:这节写的什么?

生: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的总写。

师: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师:“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

生:写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阳。

师: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

生: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译。因为春天来了,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所以山是朗润的。

师:“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

生:因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来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们汇入江河,水不是“涨起来了”吗?

师:“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变为直射,大地上的气温开始升高,仿佛太阳离人间近了,亲昵地向人们靠近了,连模样也看得更加清楚了。可见用“朗润”“涨”“红”三个词语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的特点是再精确不过了。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精确运用词语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师:看看第3节到第二段末,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

学生阅读,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生:读“春草图”。

师: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

生:“偷偷”这个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而且也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它们都是草的后置定语。作者不靠华丽的词藻和人工的粉饰,而是用常用的极普通的词语恰到好处地把小草写活了,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我们写作时也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用词既要鲜明生动,又要朴实、精当。

师:这节第一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二句写了草的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多。”

师:“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

学生议论,小结:这个句子单独地看还是好的,但是在课文里就不大好了,因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绿绿的”两个词语,“绿茵茵的全是草”,用词就重复了。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饰“满是的”,

虽然有园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这草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可能还有树木、小路、田地间杂着,因此说“一大片一大片”,比说全是绿草确切。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哪些动作呢?

生:坐、躺、滚、踢、跑、捉。

师: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

生:是孩子。

师: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的。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

师: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指出: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师:请一名女同学朗读春草图。

生:默读课文第4节,参照小黑板上的提示,作分析“春花图”的准备。

师:出示小黑板。

师: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课堂书面作业:《一幅百花争妍,蜂忙蝶舞的春花图》要求学生写400字分析短文。(学生作业附后)师:请男女同学各一名上讲台读对春花图进行分析的短文,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作者自己补充修正。

个人阅读第5节,再指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

教师提示议题:这节写春风。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日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学生阅读、议论后指出: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二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春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三四两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师: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生:小鸟的鸣声写得最详细。

师:用哪些词语写的呢?

生: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就这样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快的感觉。教师补充:“吹面不寒杨柳风”,请看课文注解,现把志南和尚整首诗抄给大家。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四课堂巩固练习:

1.默字:润、霞、眨、酿、巢、晕、蓑、笠。

2.解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答案见课文注解)

五课外作业。

背诵第1-5节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书面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

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

二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第1-5小节,先由两人背诵,然后全班齐背一次。

2.指名学生读出写草的句子,并说说怎样写出春草的特征。

生:齐读第6节,要求学生书面完成《我对春草图的分析》(400—500字)。

请两名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听后小结: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写乡村雨景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如撑着伞慢慢走在田间小路和小河石桥上的行人,披蓑戴笠的不误农时冒雨耕作的农夫,稀疏地在雨中静默着的村舍。这是一幅多么迷人,浓淡相间的村舍农田山水画啊!它的重点是写春雨的滋润。(学生作业附后)

生:读第7节。

师: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明确: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了。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归纳:“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生:齐读本节课文。

女生:齐读第三段。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吗?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读课文注解。小结: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师: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五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校园秋色》。

附:春花图分析(学生作业一)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其中所描写的“春花”更给人以清新、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是作者描写春花中的一句,它仿佛使读者的眼前浮现出春花“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情景。然后,作者又把各种花儿的颜色写得鲜艳夺目,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那些花儿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不时地散发着阵阵扑鼻的香味。“闭了眼”,满树的花儿不见了,变成了蜜桃、银杏、黄梨。似乎人们正在品尝着这些甜美的果实。是的,有瑰丽的春花,才有丰硕的秋实,联想是多么的自然啊!这里,作者指出了一个真理:春天花团锦簇意味着秋天果实累累。

紧接着,作者又描写了那些忙忙碌碌地工作着的蜜峰,色彩斑斓、上下翻飞的戏蝶。刹那间,静景在作者灵巧的笔下动了起来。蜂忙蝶舞,这不是也在突出春花那绚丽的丰姿吗?树上百花压枝低,地上野花铺满地。许许多多的无名野花,竞相开放,点缀着碧绿的草地,像清澈明亮的眼睛,像夏夜闪烁的群星。这些令人陶醉的景色,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地写,而是用“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些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朴素而又真实地写出了充满生气的春天是多么可爱啊。

附:我对春雨图的分析(学生作业二)

“雨是最寻常的”,作者一开头就道出了这个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可别恼”,告诉人们,虽然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但并不让人讨厌。接着,作者用“牛毛”“花针”“细丝”几个形象的比喻,写出春雨美丽的姿态和毛毛细雨的特点:它不像夏天雷雨那样气势磅礴,而是像牛毛一样密,像花针一样细,像细丝一样柔,轻轻地向大地飞洒。春雨确实如此,人们不禁要赞叹作者仔细的观察与优美的语言。接下去,作者把透过细雨看房屋的景象,通过“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逼真地写了出来。春雨不像夏天的大雨点砸在瓦上啪啪响,而是像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在屋顶缭绕,这是多么逼真啊!然后,作者用“绿得发亮”和“逼你的眼”两个词组,把小草和树叶被雨水洗去灰尘后翠绿生光的样子,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作者所写的白天雨景,像一幅图画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心情舒畅,而他写的夜晚则给人另一种感觉,那就是:安详宁静。夜晚,“一点点黄晕的光”把灯光在雨雾遮掩下朦胧可见的景象描写了出来。接着,又写那活动在春雨中的人;农村那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弯曲的石桥边,有行路的人。在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突出了农夫在大好季节的紧张耕作情况。农民们多么辛苦,但是,他们爱春,更爱春雨,他们不愿浪费这宝贵的春光。作者通过春雨的描写,热情地讴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实干精神。这是一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画,它使读者似乎觉得身临其境,置身于画中。作者把那连绵的春雨,温暖的灯光,春雨中活动着的人们以及那恬静的春夜等等,都刻划得入木三分。读后,使人们更爱那美好的春光,并且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课后学习: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春夏秋冬教案

春夏秋冬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春夏的色彩作品,能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认识书中四位画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春夏的色彩作品的感受。 教学难点: 用构图、上色的方法,展现自己对春夏的色彩的情感。 教学用具课本图片、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你最喜欢那幅图片,你能猜出它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吗?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欣赏。仔细观察并思考,说说书中作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总结。同:每幅作品都有树,都是风景画。 异:表现的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画法不同,用色不同,视觉效果不同。 3、分组活动。 要求:选择你们组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问题:①这是什么季节?画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 ②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③作品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画面采用了什么笔触? 4、学生反馈,教师指导补充。 《春天来了》是一幅写实性、装饰性较强的日本画。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和蓝色。嫩绿 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得含情脉脉。 《夏日集市》作者使用了红色,运用了细碎而完整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的生机勃勃,夏的明亮苍翠。透过夏日灿烂的阳光,展现了夏天的生命。《采荷花》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橙色和红色,画面用色浓重。这是学生作品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结合。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5、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6、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7、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8、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9、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10、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

春字飞花令

春字飞花令: 一、单字“春”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唐,杜甫)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4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 5 .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苏轼) 7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 8 .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纳兰性德) 9 .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桃李园序》唐李白) 10.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宋欧阳修)11.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别来春半》五代李煜) 12.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宋宋祁) 13.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唐李白) 14.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15.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 16.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 17.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蝶恋花·春暮》五代李煜) 18.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怨》唐刘方平) 19.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20.醉拍春衫惜旧香。(《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宋晏几道) 2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22.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春宫曲》唐王昌龄) 23.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和乐天春词》唐刘禹锡) 24.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人不负青春自负。(《玉春楼·风前欲劝春光住》宋辛弃疾) 25.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宋李清照) 26.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长安春望》唐卢纶) 27.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唐武元衡) 28.欲系青春,少王春还去。 随春且看归何处。 把酒送春春不语。(《蝶恋花·送春》宋朱淑真) 29.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30.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定风坡·自春来》宋柳永) 3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春愁》清丘逢甲) 32.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玉春楼·晚妆初了明肌雪》五代李煜)33.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山房春事二首》唐岑参)

感悟人生春夏秋冬

感悟人生春夏秋冬 我们生活在这个感情复杂的世界,我们的行为和自由有时受到限制,当我们痛苦与绝望时,感觉是那样的无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悟人生春夏秋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感悟人生春夏秋冬春之歌 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很多人爱春天,爱春的阳光明媚;爱春的婀娜多姿;爱春的五彩缤纷。而我更爱春的“歌谣”,因为是春的歌谣告诉我们新一年的来到;是春的歌谣让我们华夏儿女的脸上有了灿烂的微笑;是春的歌谣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是春的歌谣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欢笑。春雨过后是露珠滴答滴答的歌谣;是七色彩虹的逍遥。明媚的阳光过后是多少人辛辛苦苦的勤劳;是无数儿女热情激动的拥抱。幽暗的黄昏过后是宁静的夜晚悄悄的来到;是温柔的晚风轻轻投入无数人们的怀抱。 我爱春,爱春的歌谣! 夏之香 夏天,一个热情的季节。很多人爱夏天,爱夏的热情奔放;爱夏的清澈明亮;爱夏的百花齐放。而我更爱夏的“香气”,因为是夏的香气告诉我们夏天的来到;是夏的香气让我们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是夏的香气伴随着我们愉快的

谈笑;是夏的香气和着明媚的阳光悄悄的来到。花期过后是花朵残余下的味道;是无数人轻轻的叹息声。海浪过后是孩子们欢笑着吵闹;是海面上平静而动人的歌谣。夜风吹过后是人们愉快的憨笑;是老人们轻轻的微笑。 我爱夏,爱夏香气的味道! 秋之叶 秋天,一个金黄的季节。很多人爱秋天,爱秋丰收的喜悦;爱秋清爽的微风;爱秋金黄的颜色。而我更爱秋的“落叶”,因为是秋的落叶告诉我们秋天的来到;是秋的落叶带给人们丰收的信号;是秋的落叶装点着我们生活的家园;是秋的落叶伴随着微风留下了金黄的符号。绿叶过后是金黄的叶子喜上树梢;是大地换上了金色外套。农民的笑声过后是他们辛勤的汗水;是大地丰收的微笑。清凉的黄昏过后是带着些许凉意的微风漫漫的飘摇;是人们欢聚一堂的欢笑。 我爱秋,爱秋飘渺的落叶! 冬之梅 冬天,一个雪白的季节。很多人爱冬天,爱冬的洁白无暇;爱冬的漂漂洒洒;爱冬的纯洁朴实。而我更爱冬的“梅花”,因为是冬的梅花告诉我们要坚贞不屈;是冬的梅花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困难中坚强的榜样;是冬的梅花告诉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是冬的梅花伴随着雪花悄悄的来到。冬雪过后是孩子们洋溢着欢笑;是大地换上了白色的外套。寒

诗词赏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什么意思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什么意思? 春日即将离去了,看见那飘飞的落花,心中涌起的愁苦就像海水那么多。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赏析此词为作者处州(今浙江丽水)为监洒税官时所写,词中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 据处州府志云,处州城外有大溪,岸边多杨柳。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将时令、地点轻轻点出。春去春回,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然而少游这里却把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退却了。二月春尚带寒,“春寒退”即三月矣,于是词人写道:“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炼。其中“碎”字与“乱”字,用得尤工。莺声呖呖,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

花影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目。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南宋范成大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并题了五首诗。 “飘零”句以下,词情更加伤感。所谓“飘零疏酒盏”者,谓远谪处州,孑然一身,不复有“殢酒为花”之情兴也:“离别宽衣带”者,谓离群索居,腰围瘦损,衣带宽松也。明人沈际飞评曰:“两句是汉魏诗诗。”(《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少游此词基调本极哀怨,此处忽然注入汉魏人诗风,故能做到柔而不靡。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离别后的惆怅情怀。所谓“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迟迟不来。这一句是从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出,表面上似写怨情,而所怨之人又宛似女性,然细按全篇,却又不似。朦胧暧昧,费人揣摩,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起来,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而是深感蕴藉含蓄。 过片转而写昔,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西池,即金明池,《东京梦华录》卷七谓汴京城西顺天门外街北,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诗注云:“元佑七年三月上已,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这是一次盛大而又愉快的集会,词人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鵷鹭同飞盖”一句,把二十六人同游西池的盛况作了高度的概括。鵷鹭者,谓朝官之行列整齐有序,犹如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飞盖者,状车辆之疾行,语本曹植《公宴诗》:

识字1春夏秋冬

识字1 春夏秋冬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春”“冬”“雪”等7个生字,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 2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能主动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 3.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7个生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掌握两种偏旁部首,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并学会书写。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拼音,结合生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音及意思与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好。【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朗读。学习并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2.学习生字,写好“春、冬、雪”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四季图)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 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儿美,起来说一说。 2.小朋友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识字1》。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字1 春夏秋冬) 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1.(课件出示2:四季图)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课件【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丽的四季风光,感受四季的美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渲染了美好的气氛。】

出示3) 2.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 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课件出示4)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夏雨:夏天的雨是怎样的(边打雷边下雨,又急又大) 秋霜:谁来说说“秋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秋霜”吗(下霜时,地上都是白白的一层,薄薄的小冰晶) 冬雪:“冬雪”大家比较熟悉,下雪时,我们都做些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课件出示5) chūn dōnɡfēnɡxuěhuāfēi rù 春冬风雪花飞入 shuānɡchuīluòjiànɡpiāo yóu chírù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春”的声母是ch,不要读成c,韵母是un,不要读成en;“霜、吹、池”的声母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落”的声母“丨“和”和“入”的声母“r”,要注意加以区别。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6)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四季的特征,说一说花儿的颜色,草的颜色,鱼、鸟的有关的特征。 2.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7)出示生字:春冬风雪花飞入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1 )形声字识字。如,“花”,植物的一部分,“艹”是

平面盘型凸轮设计说明

设计实践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号:08401 学号:1050840124 姓名:林飞跃 日期:2007年10月04号

设计实践任务书 题目: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设计任务及要求: 用图解法设计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原始信息: 凸轮机构型式:平面盘形凸轮机构 从动件运动形式:偏置直动 从动件类型:滚子从动件 凸轮的封闭方式:力封闭 从动件行程h:40mm 从动件偏距e:12mm 滚子半径Rr:12mm 推程运动角β1:140度 远休止角β:40度 回程运动角β2:120度 基圆半径Rb:50mm

一.分析从动件运动规律 凸轮转向:逆时针方向 第1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等速(直线) 该段从动件行程h=40mm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140° 第2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停止 该段从动件摆角φ=4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14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180° 第3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抛物线)该段从动件摆角φ=6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18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240° 第4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抛物线)该段从动件摆角φ=6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24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300°

第5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停止 该段从动件摆角φ=6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30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360° 二.作图法设计(反转法) (1)先选取合适的比例尺μl。任选一点作为凸轮的转动中心O。以O为圆心,e=12mm为半径作偏距圆。以O为圆心r0 =12mm为半径作凸轮的基圆。作偏距圆的一条切线,它代表了起始位置从动件的轨道,它与基圆的交点A就是从动件在起始位置时与凸轮轮廓线的交点。 (2)再从OA开始按-ω的方向依次量取与升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和近休止角相等的角度,在基圆上得到B、C、D点。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1.春夏秋冬 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1.春夏秋冬教案 识字1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霜、吹、落”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春、风、冬”等7个生字。 2.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能够与伙伴学习、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春、夏、秋、冬。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 “春、风、冬、雪、花、飞、入”,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课文。 (一)认识春、夏、秋、冬。 1、同学们看图说出相应季节。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 生: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二)看图学习。 1.出示课本第3页的图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草、花、鱼、鸟? 师: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鸟?比如什么样的草?什么颜色的花?会

盘形凸轮的四种设计方法

盘形凸轮的四种设计方法 深圳市百特兴科技有限公司 周杰平 摘要:详细介绍运用SolidWorks 绘制盘形凸轮的不同方法,包括插件法、解析法、折弯法及仿真法。 关键词:盘形凸轮,插件法,解析法,折弯法,仿真法,余弦加速度, SolidWorks,EXCEL。 凸轮/连杆机构以其快速、稳定的特点,在很多的场合尤其是传统的制程设备中得以运用。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适应性较差,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开发周期长,凸轮加工精确要求比较高等,非标设备大多由伺服马达/步进马达、丝杆/同步带、气缸/油缸等替代。近年来,由于对设备产能要求越来也高,传统的凸轮/连杆机构又受到用户青睐。以动力电池制造设备中塑封制程为例。进口设备核心机构采用凸轮/连杆机构,产能在140件/分钟以上,国产设备采用伺服/丝杆驱动,产能则在50件/分钟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前者用于制程的有效时间更长,确保了品质的可靠性。凸轮的设计将成为机构设计工程是不可缺少的技能。 本文以盘形凸轮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一、基本参数 1.1、凸轮基本参数 项目 代号 参数值 基圆直径 D 150 凸轮厚度 W 15 辊子直径 d 25 升程 h 50 表1 1.2、从动杆运动规律 动作 运动角度数 (Φ) 起始角度位置 终止角度位置 结束半径 运动规律 推程 120 0 120 125 余弦加速度 远休止角 30 120 150 125 回程 90 150 240 75 余弦加速度 近休止角 120 240 360 75 表2 注:余弦加速度(简谐运动)方程: S=h*[1-cos(πφ/Φ)]/2

图1 二、SolidWorks 插件法 2.1、如图2,打开SolidWorks,新建零件,关闭草图。菜单栏Toolbox -> 凸轮 如菜单栏无Toolbox,先加入插件。 图2 图3 2.2、设置。如图3 凸轮类型为圆形,推杆类型为平移,如果是偏心的,可作相应的选择;开始半径为基圆半径,开始角度根据<表2>填写;旋转方向为顺时针 2.3、运动如图4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汇总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春秋三传”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论语》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楚辞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8.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篇。9.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1.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5.《史记》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评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写史体例,同时对后代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6.《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的《文选》之中,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评之曰:“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评之为“五言之冠冕”。 17.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17.2.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18.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19.“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0.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1.苏李诗《文选》中题为苏武、李陵的五诗共七首,一般称之为“苏李诗”。这几首诗并不是苏武、李陵所作,根据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这些诗的写作年代与《古诗十九首》接近。这几首诗都是为送行赠别而作,有送朋友远游的,有送丈夫从军的,大抵缠绵悱饲,表现了亲友深厚的感情。 22.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3.《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24.《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25.《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6.建安风骨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7.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8.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李煜《相见欢》原文及译文

李煜《相见欢》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作者介绍: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能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这些词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赏析一: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部编版】2020年春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配套教案1-1.春夏秋冬

识字1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霜、吹、落”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春、风、冬”等7个生字。 2.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能够与伙伴学习、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春、夏、秋、冬。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 “春、风、冬、雪、花、飞、入”,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课文。 (一)认识春、夏、秋、冬。 1、同学们看图说出相应季节。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生: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二)看图学习。 1.出示课本第3页的图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草、花、鱼、鸟? 师: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鸟?比如什么样的草?什么颜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

第4章习题 4-1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以转速为400r/min等速回转,工作要求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图4-6所示;当凸轮转速90°时,从动件在起始位置停歇不动;凸轮再转过90°时,从动件上升38.1mm;当凸轮又转过90°时,从动件停歇不动;当凸轮转过一周中剩余的90°时,从动件返回原处。试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并写出以坐标原点0为起点的从动件的位置方程式。 4-2 图4-7所示为凸轮机构从动件的速度曲线,它由四段直线组成。要求:在题图上画出推杆的位移曲线、加速度曲线;判断在哪几个益有冲击存在,是刚性冲击还是柔性冲击;在图示的F位置,凸轮与推杆之间有无惯性力作用,有无冲击存在。 ?=π/2,行程h=50mm。 4-3 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已知推程时凸轮的转角 求当凸轮转速ω1=10rad/s时,等速、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和正弦加速度四种常用的 ?。 基本运动规律的最大速度υmax、最大加速度αmax以及所对应的凸轮转角 0 4-4 在图4-8所示的从动件位置移线图中,AB段为摆线运动,BC段为简谐运动。若 ?要在两段曲线交界处的B点从动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相等,试根据图中所给数据确定 2角的大小。 4-5 图4-9中给出了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从动件的速度线图。要求: (1)画出其加速度和位移线图; (2)说明此种运动规律的名称及特点(υ、α的大小及冲击的性质)。 4-6 试求一个对心平底推杆盘状凸轮的廓线方程。已知推杆的平底与其导路垂直,基圆半径r b=45mm,凸轮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要求当凸轮转动120°时,推杆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上升15mm;再转过60°时,推杆以正弦加速度运动回到原位置;凸轮转过一周中的其余角度时,推杆静止不动。 4-7 试以图解法设计一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已知l OA=55mm,r o=25mm,l AB=50mm,r T=8mm,凸轮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要求当凸轮转过180°时,推杆以余弦加速度运动向上摆动φ=25°;转过一周中的其余角度时,推杆以正弦加速度运动摆回到原位置。 4-8 用图解法设计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圆柱凸轮以等角速回转一圈时,从运件往复 ?=180°,从动件以等加速等减速摆动一次,其运动规律为:凸轮按图4-10所示方向回转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优秀教案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能够说出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 2.通过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探索研究,理解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并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到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文明生产的重要承担者,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通过了解北方农民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是江南得以开发的重要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 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经济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东晋南朝政权的更迭 (1)东晋的建立 西晋灭亡后,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健康(南京),史称东晋。 (2)南朝的更迭 420年,大将刘裕灭东晋,国号为“宋”。继宋之后,南方又经历了齐、梁、陈三朝,四朝均定都建康,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教师利用以下图示引导学生理清政权更替的情况。

蜀↘↗十六国(北方及西南) 魏→西晋(280年统一) 吴↗↘东晋(南方)→宋→齐→梁→陈 2.北方人口南迁 教师(结合“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从西晋中期开始,出现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中原人口除主要流向南方外,还有一些迁徙到辽河流域,部分迁移到河西走廊。 提问:西晋中期后,为什么会出现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现象? 明确: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相对稳定。 教师补充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严重等。 3.江南的开发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孙吴开发江南的情况。 (1)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师:江南地区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开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提问: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④南北人民的辛勤劳作。⑤江南地区相对比较稳定。 (2)江南开发的情况 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江南得到了开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①农业:铁农具普遍使用,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品种增多。②手工业:冶铁、烧瓷、造纸等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③商业: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人口迁徙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要重点把握江南的开发。 【作业布置】 收集材料,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和具体情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刘禹锡描写柳树的诗词《忆江南·春去也》阅读

刘禹锡描写柳树的诗词《忆江南·春去也》阅读 忆江南·春去也 唐代: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 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 见青天。 译文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 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一起来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吧!只 见依然有桃花飘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满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 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裛(yì):沾湿。 颦(pín):皱眉。 尊:同“樽”,酒杯。 赏析

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辞,柳、兰喻春含 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 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 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 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去也” 两字感情色彩极浓。在临别之际一声“去也”。抵得上很多言语,其 中当然也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后来柳永《雨 霖铃·寒蝉凄切》词“愿去去千里烟波”,连用两个“去”字,也是 为了突出他心头不忍去、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复杂感情。这是从春 的一方即客观的一方言之。再从爱春、惜春的一方即主观的一方言之,则“去也”两字更为关情。《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句云:“听得道 声“去也”。松了金钡;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如果借来作为“去也”两字的注解,就不难想象那种爱春、惜春而又 尤计留春的惆怅之情。“多谢洛城人”则又转换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惜春之人遥遥致意。作者在短短七字之间体现了两种不同视角的转换,挥洒自如,更显示出其杰出的想像力和文字驾驭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