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二章 第1课时机械振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二章 第1课时机械振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二章 第1课时机械振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二章 第1课时机械振动

第1课时 机械振动

考纲解读 1.知道简谐运动的概念,理解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2.知道什么是单摆,知道在摆角较小的情况下单摆的运动是简谐运动,熟记单摆的周期公式.3.理解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概念,掌握产生共振的条件.

1.[对简谐运动的理解]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A sin π

4

t ,则质

( )

A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

B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相同

C .3 s 末至5 s 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D .3 s 末至5 s 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答案 AD

解析 由关系式x =A sin π4t 知,ω=π4,简谐运动的周期T =2π

ω=8 s .关系式对应的振动

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在1 s 末的位移x 1=A sin(π4×1)=2

2

A

质点在3 s 末的位移x 3=A sin(π4×3)=2

2A ,故A 正确.由前面计算可知t =1 s 和t =3 s

质点连续通过同一位置,故两时刻质点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B 错误;由x -t 图象可知,3 s ~4 s 内质点的位移为正值,4 s ~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负值,C 错误;同样由x -t 图象可知,在3 s ~5 s 内,质点一直向负方向运动,D 正确.

2.[对单摆特点的理解]做简谐运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

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

( )

A .频率、振幅都不变

B .频率、振幅都改变

C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D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答案 C

解析 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

l

g

知周期只与l 、g 有关,与m 和v 无关,周期不变,其频率不变.没改变摆球质量前,设单摆最低点与最高点高度差为h ,最低点速度为v ,mgh =12m v 2.摆球质量改变后:4mgh ′=1

2×4m ·(v 2)2,可知h ′≠h ,振幅改变.

3.[对受迫振动与共振的理解]受迫振动是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关于它的驱动力

与振动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达到稳定后,其振动的频率一定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B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达到稳定后,周期一定等于驱动力的周期

C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达到稳定后,振幅与驱动力的周期无关

D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达到稳定后,振幅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 答案 AB

解析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达到稳定后,其振动频率(周期)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周期),而和固有频率(周期)无关,A 、B 正确;当驱动力的周期和固有周期接近时,振动的振幅大,C 错误;驱动力大,做功多,转化的能量多,受迫振动的振幅大,D 错误.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 ①动力学特征:F =-kx .

②运动学特征:x 、v 、a 均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发生周期性变化(注意v 、a 的变化趋势相反).

③能量特征: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振幅A 不变.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②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它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 和频率f :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周期,而频率则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它们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T =1f .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①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②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 (ωt +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 2.单摆

(1)定义:如图1所示,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线的伸长和质量都不计,球的直径比摆线短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

图1

(2)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5°.

(3)回复力:小球所受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即:F =G 2=G sin θ=-mg

l x ,F 的方

向与位移x 的方向相反. (4)周期公式:T =2π

l g

. (5)单摆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取决于摆长l 和重力加速度g ,与振幅和振子(小球)质量都没有关系. 3.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做受迫振动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

图2

(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图2所示.

考点一 简谐运动的图象及运动规律

振动图象的信息:

(1)由图象可以看出振幅、周期.

(2)可以确定某时刻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可以根据图象确定某时刻质点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

①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故回复力和加速度在图象上总

是指向t 轴.

②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方向可以通过下一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定,若下一时刻位移增加,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远离t 轴,若下一时刻位移减小,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是指向t 轴.

例1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1)求t =0.25×10-

2 s 时的位移;

(2)在t =1.5×10-

2 s 到t =2×10-

2 s 的振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动能、

势能如何变化?

(3)在t =0到t =8.5×10-

2 s 时间内,质点的路程、位移各多大?

解析 (1)由题图可知A =2 cm ,T =2×10-

2 s ,振动方程为x =A sin (ωt -π2)=-A cos ωt

=-2cos

2×10-2

t cm =-2cos 100πt cm 当t =0.25×10-

2 s 时,x =-2cos π4

cm =- 2 cm.

(2)由题图可知在1.5×10-

2 s ~2×10-

2 s 的振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变大,回复力变大,

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势能变大.

(3)从t =0至t =8.5×10-

2 s 时间内经历174个周期,质点的路程为s =17A =34 cm ,位移

为2 cm.

答案 (1)- 2 cm (2)变大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3)34 cm 2 cm

求解简谐运动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紧紧抓住一个模型——水平方向振动的弹簧振子,熟练掌握振子的振动过程以及振子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遇到简谐运动问题,头脑中立即呈现出一幅弹簧振子振动的图景,再把问题一一对应、分析求解. 突破训练1 如图4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A 、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

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 .t =0.8 s 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

B .t =0.2 s 时,振子在O 点右侧6 cm 处

C .t =0.4 s 和t =1.2 s 时,振子的加速度完全相同

D .t =0.4 s 到t =0.8 s 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弹簧振子以及振动图象,意在考查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从t =0.8 s 时起,再过一段微小时间,振子的位移为负值,因为取向右为正方向,故t =0.8 s 时,速度方向向左,A 正确;由题中图象得振子的位移x =12sin

4

t cm ,故t =0.2 s 时,x =6 2 cm ,故B 错误;t =0.4 s 和t =1.2 s 时,振子的位移方向相反,由a =-kx

m 知,

加速度方向相反,C 错误;t =0.4 s 到t =0.8 s 的时间内,振子的位移逐渐变小,故振子逐渐靠近平衡位置,其速度逐渐变大,故D 错误. 考点二 单摆及其周期

1.受力特征:重力和细线的拉力

(1)回复力:摆球重力沿切线方向上的分力,F =mg sin θ=-mg

l x =-kx ,负号表示回复

力F 与位移x 的方向相反.

(2)向心力:细线的拉力和重力沿细线方向的分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F 向=F T -mg cos θ. 特别提醒 1.当摆球在最高点时,F 向=m v 2R

=0,F T =mg cos θ.

2.当摆球在最低点时,F 向=m v 2max R ,F 向最大,F T =mg +m v 2max

R

.

2.周期公式:T =2π

l g ,f =1

2π g

l

(1)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周期T ,就可以根据g =4π2l

T 2,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2)l 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要区分摆长和摆线长,悬点实质为摆球摆动所在圆弧的圆心. (3)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例2 如图5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 是它的平衡位置,B 、C 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

位置.设向右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图5

(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多大? (2)开始时摆球在何位置?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 2,试求这个摆的摆长是多少? 解析 (1)由题图乙知周期T =0.8 s ,则频率 f =1

T

=1.25 Hz (2)由题图乙知,0时刻摆球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因向右为正方向,所以开始时摆球在B 点. (3)由T =2π

l g 得l =gT 2

2≈0.16 m 答案 (1)1.25 Hz (2)B 点 (3)0.16 m

突破训练2 如图6所示,一单摆悬于O 点,摆长为L ,若在O 点的E 下方的O ′点钉一

个光滑钉子,使OO ′=L /2,将单摆拉至A 处释放,小球将在A 、B 、C 间来回振动,若振动中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5°,则此摆的周期是

( )

图6

A .2π L g

B .2π L 2g

C .2π( L g + L 2g )

D .π( L g

+ L 2g

) 答案 D

解析 根据T =2π

L g ,该单摆有12周期摆长为L ,12周期摆长为1

2

L ,故T =π L

g

+π

L

2g =π( L g + L

2g

),故D 正确. 考点三 受迫振动和共振

1.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关系比较

2(1)共振曲线:如图7所示,横坐标为驱动力频率f ,纵坐标为振幅A .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某固有频率为f 0的振动系统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 与f 0越接近,振幅A 越大;当f =f 0时,振幅A 最大.

图7

(2)受迫振动中系统能量的转化:做受迫振动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

例3 如图8所示,A 球振动后,通过水平细绳迫使B 、C 振动,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图8

A .只有A 、C 的振动周期相等

B .

C 的振幅比B 的振幅小 C .C 的振幅比B 的振幅大

D.A、B、C的振动周期相等

解析A振动后,水平细绳上驱动力的周期T A=2πl A

g,迫使B、C做受迫振动,受

迫振动的频率等于A施加的驱动力的频率,所以T A=T B=T C,而T C固=2πl C

g=T A,

T B固=2πl B

g>T A,故C共振,B不共振,C的振幅比B的振幅大,所以C、D正确.

答案CD

突破训练3一个单摆在地面上做受迫振动,其共振曲线(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如图9所示,则()

图9

A.此单摆的固有周期约为0.5 s

B.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 m

C.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增大

D.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

答案 B

解析由共振曲线知此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5 Hz,固有周期为2 s;再由T=2πl g,

得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 m;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周期增大,固有频率减小,则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

49.单摆模型问题的特点和应用

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周期公式为T=2πl

g,其中l为等效摆长:摆动圆

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如图10甲所示的双线摆的摆长l=r+L cos α.乙图中小球(可看做质点)在半径为R的光滑圆槽中靠近A点振动,其等效摆长为l=R.

图10

例4 如图11所示,ACB 为光滑弧形槽,弧形槽半径为R ,C 为弧形槽最低点,R ?

.

甲球从弧形槽的球心处自由下落,乙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问:

图11

(1)两球第1次到达C 点的时间之比.

(2)若在圆弧的最低点C 的正上方h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甲,让其自由下落,同时将乙球从圆弧左侧由静止释放,欲使甲、乙两球在圆弧最低点C 处相遇,则甲球下落的高度h 是多少? 审题与关联

解析 (1)甲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R =12gt 21

,所以t 1=

2R g

乙球沿圆弧做简谐运动(由于AC ?R ,可认为摆角θ<5°).此运动与一个摆长为R 的单摆运动模型相同,故此等效摆长为R ,因此乙球第1次到达C 处的时间为t 2=14T =

14×2π

R g =π

2

R g ,所以t 1∶t 2=2 2π

(2)甲球从离弧形槽最低点h 高处自由下落,到达C 点的时间为t 甲= 2h

g

由于乙球运动的周期性,所以乙球到达C 点的时间为 t 乙=T 4+n T 2=π2

R

g

(2n +1) n =0,1,2,… 由于甲、乙在C 点相遇,故t 甲=t 乙 联立解得h =(2n +1)2π2R

8

(n =0,1,2,…)

答案 (1)2 2

π (2)(2n +1)2π2R 8

(n =0,1,2,…)

突破训练4 一个半圆形光滑轨道如图12所示,半径是R ,圆心是O ,如果拿两个物体(可

视为质点)分别放在O 点和B 点(B 点离轨道最低点A 很近),同时从静止释放,问这两个物体谁先到达A 点?

图12

答案 放在O 点的物体先到达A 点

解析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看这两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什么物理模型.对于放在O 点的物体,可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于是可以求出从O 到A 的时间t 1,由R =1

2gt 21得

t 1=1.41

R g

对于放在B 点的物体,从受力情况来看,受到了重力与指向圆心O 的轨道面的支持力的作用,这个运动物体与单摆摆球的受力情况相似.又由于B 离A 很近,相当于摆角很小,于是,可以把它的运动看成单摆运动,从B 到A 经历1

4个周期,设为t 2,由T =2π

R g ,得t 2=1

4

T =1.57 R

g

,即t 2>t 1,所以,放在O 点的物体先到达A 点.

高考题组

1.(2013·江苏单科·12B(1))如图13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现匀速转动把

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 Hz ,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 )

图13

A .1 Hz

B .3 Hz

C .4 Hz

D .5 Hz

答案 A

解析 因把手每转动一周,驱动力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即把手转动的频率即为驱动力的频率.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而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故A 正确.

2.(2013·安徽理综·24)如图14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α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

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顶端与一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 的物块.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3

4L 时将物块由静止释放,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

态.重力加速度为g .

图14

(1)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

(2)选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用x 表示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证明物块做简谐运动; (3)求弹簧的最大伸长量.

答案 (1)L +mg sin αk (2)见解析 (3)L 4+2mg sin α

k

解析 (1)设物块在斜面上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L ,有mg sin α-k ΔL =0解得ΔL =mg sin αk

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mg sin α

k

(2)当物块的位移为x 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ΔL ,物块所受合力为F 合=mg sin α-k (x +ΔL )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 合=-kx ,可知物块做简谐运动.

(3)物块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A =????L -34L +mg sin αk =L 4+mg sin αk ,由对称性可知,最大伸长量为A +ΔL =L 4+2mg sin α

k

模拟题组

3.如图15所示,质量相同的四个摆球悬于同一根横线上,四个摆的摆长分别为L 1=2 m 、

L 2=1.5 m 、L 3=1 m 、L 4=0.5 m.现以摆3为驱动摆,让摆3振动,使其余三个摆也振动起来,则摆球振动稳定后

( )

图15

A.摆1的振幅一定最大

B.摆4的周期一定最短

C.四个摆的振幅相同

D.四个摆的周期相同

答案 D

解析让摆3振动,则其余三个摆做受迫振动,四个摆的周期相同,振幅不同,摆1的振幅最小,选项D正确.

4.如图16甲所示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6

A.在t=0.2 s时,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为正向最大

B.在t=0.1 s与t=0.3 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在同一位置

C.在t=0到t=0.2 s时间内,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D.在t=0.6 s时,弹簧振子有最小的弹性势能

答案BC

解析t=0.2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正向最大值,而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A错误;在t=0.1 s与t=0.3 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位移相同,B正确;从t=0到t=0.2 s时间内,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向正的最大位移处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正确;在t=0.6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值,即弹簧的形变最大,弹簧振子的弹性势能最大,D错误.

5.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17所示,则可知()

图17

A.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甲∶F乙=2∶1

C.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

D.两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

答案CD

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两弹簧振子周期之比T甲∶T乙=2∶1,得频率之比f甲∶f乙=1∶2,D选项正确;弹簧振子周期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k有关,周期不同,说明两弹簧振子不同,A错误;由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不一定相同,所以两振子所受回复力(F=-kx)的最大值之比F甲∶F乙不一定为2∶1,所以B错误;由简谐运动的特点可知,在振子到达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速度最大;在振子到达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振子甲到达最大位移处时,振子乙恰好到达平衡位置,所以C 正确.

(限时:30分钟)

?题组1对简谐运动的概念及对称性的考查

1.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指() A.速度为零的位置B.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C.加速度为零的位置D.位移最大的位置

答案 B

解析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而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在平衡位置时存在向心加速度.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位移为零.

2.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振子从a到b历时0.2 s,振子经a、b两点时速度相同,若它从b再回到a的最短时间为0.4 s,则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图1

A .1 Hz

B .1.25 Hz

C .2 Hz

D .2.5 Hz

答案 B

解析 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t O b =0.1 s ,t b c =0.1 s ,故T

4=0.2 s ,解得T =0.8 s ,

f =1

T =1.25 Hz ,选项B 正确. ?题组2 对简谐运动的图象的考查

3.(2012·重庆·14)装有砂粒的试管竖直静浮于水面,如图2所示,将试管竖直提起少许,然

后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在一定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近似做简谐运动.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以下描述试管振动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

图2

答案 D

解析 试管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是在重力与浮力相等的位置,开始计时时向上提起的距离,就是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向最大位移,因此应选D. 4.(2012·北京理综·17)一个弹簧振子沿x 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x 轴坐标原点.从

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周期,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是

( )

答案 A

解析 根据F =-kx 及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 =-k

m x ,当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

加速度时,其具有沿x 轴负方向的最大位移,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

5.劲度系数为20 N/cm 的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3所示,则 ( )

图3

A .在图中A 点对应的时刻,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0.5 N ,方向指向x 轴的负方向

B .在图中A 点对应的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 轴的正方向

C .在0~4 s 内振子做了1.75次全振动

D .在0~4 s 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 cm ,位移为0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A 在t 轴上方,位移x =0.25 cm ,所以弹力F =-kx =-5 N ,即弹力大小为5 N ,方向指向x 轴的负方向,选项A 错误.由题图可知此时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 轴的正方向,选项B 正确.由题图可看出,t =0、t =4 s 时刻振子的位移都是最大,且都在t 轴的上方,在0~4 s 内振子完成两次全振动,选项C 错误.由于t =0时刻和t =4 s 时刻振子都在最大位移处,所以在0~4 s 内振子的位移为零,又由于振幅为0.5 cm ,在0~4 s 内振子完成了2次全振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2×4×0.5 cm =4 cm ,故选项D 错误.

6.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

A .在第5秒末,振子的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

B .在第5秒末,振子的位移最大且沿+x 方向

C .在第5秒末,振子的加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

D .在0到5秒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10 cm 答案 BCD

解析 由题图可知第5秒末,振子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此时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速度为零,故B 、C 正确,A 错误;在0到5 s 内,振子经过5

4个全振动,路程为5A =

10 cm ,故D 正确.

7.有一个在y 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象如图5所示.下列关于图6中(1)~(4)

的判断正确的是

( )

图5

图6 A.图(1)可作为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B.图(2)可作为该物体的回复力—时间图象C.图(3)可作为该物体的回复力—时间图象D.图(4)可作为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答案 C

解析因为F=-kx,a=-kx

m,故图(3)可作为F-t、a-t图象;而v随x增大而减小,

故v-t图象应为图(2).

?题组3对单摆的考查

8.如图7所示,置于地面上的一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摆动的周期为T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单摆摆动过程中,绳子的拉力始终大于摆球的重力

B.单摆摆动过程中,绳子的拉力始终小于摆球的重力

C.将该单摆置于高空中相对于地球静止的飞机内,其摆动周期为T>T0

D.小球所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答案 C

解析摆球在最高点,绳子拉力小于摆球重力,在最低点,绳子拉力大于摆球的重力,

A、B错;高空中的重力加速度g变小,由T=2πl

g知,T>T0,C对;单摆的回复力

由摆球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提供,D错.

9.图8甲是利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当盛沙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沙会在板上显示出沙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已知木板被水平拉动的速度为0.20 m/s,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为0.60 m,则

这次实验沙摆的摆长大约为(取g=π2 m/s2) ()

甲乙

图8

A.0.56 m B.0.65 m C.1.00 m D.2.25 m

答案 A

解析由于木板匀速拉动,据x=v t,则t=x

v=0.60

0.20s=3 s,显然t=2T,则T=1.5 s,

据T=2πl

g,可计算出摆长l大约为0.56 m.故A正确.

10.(1)将一个电动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9所示.某同学由此图象提供的信息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图9

A.t=0.2 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B.t=1.1 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C.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D.摆球摆动的周期是T=1.4 s

(2)图10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图10

A.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

B.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

C.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

D.在t=0.5 s时有最大正向加速度的是乙摆

答案(1)AC(2)ABD

解析(1)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悬线拉力最大,t=0.2 s时,F有正向最大值,故A选项正确;t=1.1 s时,F有最小值,摆球不在最低点,B选项错误;周期应为T=1.2 s,D 选项错误;因振幅减小,故机械能减小,C选项正确.

(2)可从题图上看出甲摆振幅大,故B对.且两摆在同一地点、周期相等,则摆长相等,

因质量关系不明确,无法比较机械能.t=0.5 s时乙摆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故有最大正向加速度,所以正确答案为A、B、D.

?题组4对受迫振动和共振的考查

11.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配重杆的主要目的是() A.加大飞机的惯性B.使机体更加平衡

C.使机翼更加牢固D.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答案 D

解析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较大,因此要减弱机翼的振动,必须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选D.

12.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固,则()

A.f固固

C.50 Hz<f固<60 Hz D.以上三个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从如图所示的共振曲线可判断出f驱与f固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f驱与f固越接近,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并可以从中看出f驱越接近f固,振幅的变化越慢.比较各组数据知f驱在50 Hz~60 Hz范围内时,振幅变化最小,因此50 Hz<f固<60 Hz,即C正确.

?题组5简谐运动中的能量转化

13.如图11为一水平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

图11

A.在t1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大

B.在t2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小

C.在t3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小

D.在t4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大

答案 B

解析从题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知道题图是机械振动图象,它所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t2和t4是在平衡位置处,t1和t3是在最大位移处,头脑中应出现弹簧振子振动的实物图形.根据弹簧振子振动的特征,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时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即弹性力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即弹性力为最大,所以B项正确.

14.如图12所示,乙图图象记录了甲图单摆摆球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随摆球位置变化的关系,下列关于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2

A.a图线表示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

B.b图线表示动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

C.c图线表示机械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

D.图象表明摆球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答案CD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题一 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中! 1、下列说确的是 A .行星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 B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C .月球绕地球运动时受到地球的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 .物体在转弯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天文学家发现了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由此可推算出 A .恒星的质量 B .行星的质量 C .行星的半径 D .恒星的 密度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确的是 A .在0-10 s 两车逐渐靠近 B .在2-18 s 两车的位移相等 C .在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D .在10-20 s 两车逐渐靠近 4、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u =100sin(25t)V B .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C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D .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 =2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时50 W 5、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结,置于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小球1带正电、小球2带负电,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 1和q 2(q 1>q 2)。将细线拉直并使之与电场方向平行,如图所示。若将两小球同时从静止状态释放,则释放后细线中的力T 为(不计重力及两小球间的库仑力) A .121()2T q q E =- B . 121()2T q q E =+ C .12()T q q E =- D .12()T q q E =+ - 2 s E 球1 球2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难题汇编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难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a经过ab过程到达状态b或者经过ac过程到达状态c.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温度分别为T b和T 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ab和Q ac.则. A.T b>T c,Q ab>Q ac B.T b>T c,Q ab<Q ac C.T b=T c,Q ab>Q ac D.T b=T c,Q ab<Q ac 2.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当人从椅子上离开,M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3.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缓慢地向活塞上倒一定质量的沙土,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此过程中() A.气缸内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气体的内能增大 C.单位时间内撞击气缸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D.气缸内大量分子撞击气缸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4.下列有关热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温度下,无论是氢气还是氮气,它们分子速率都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分子平均速率相同 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理想气体,则其内能不一定增加 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5.根据学过的热学中的有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转化成机械能 B .凡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在热传递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C .尽管科技不断进步,热机的效率仍不能达到100%,制冷机却可以使温度降到-293 ℃ D .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类永动机可以制造出来 6.某同学将一气球打好气后,不小心碰到一个尖利物体而迅速破裂,则在气球破裂过程中 ( ) A .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 B .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 C .气体内能不变,体积增大 D .气体压强减小,温度升高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压强51.010P Pa =?保持不变,体积增大100cm 3, 气体内能增加了50J ,则此过程( ) A .气体从外界吸收50J 的热量 B .气体从外界吸收60J 的热量 C .气体向外界放出50J 的热量 D .气体向外界放出60J 的热量 8.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可以求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 B .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一定能自发地进行 C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9.如图所示,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隔开,左侧装有气体,右侧为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至平衡,在此过程中( ) A .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B .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 .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10.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光滑活塞C (质量为m )与容器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制成。活塞横截面积为S ,大气压为0p ,另有质量为M 的物体从活塞上方的A 点自由下落到活塞上,并随活塞一 起到达最低点B 而静止,在这一过程中,容器内空气内能的改变量E ?,外界对容器内空气所做的功W 与物体及活塞的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的关系是( )

最新高考物理选择题的五种类型

最新高考物理选择题的五种类型 物理选择题类型分为五种 1.定性判断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而设定。同学们要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规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成立或适用条件、与规律有关的物理模型等方面把规律、概念、模型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物理规律之间作横向比较,形成合理、最优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同学们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喽。 2.函数图象型 以函数图象的形式给出物理信息处理物理问题的试题。物理图象选择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行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特别是选择题)的有效方法。在图象类选择题中使用排除法的频次较高。

例如:如图甲所示,导体框架abcd放置于水平面内,ab平行于cd,导体棒MN与两导轨垂直并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置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MN始终保持静止。规定竖直向上为磁场正方向,沿导体棒由M到N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为导体棒所受安培力F的正方向,水平向左为导体棒所受摩擦力f的正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快解秘诀:分析0~t1时间内可知磁通量无变化,导体棒不受安培力,可排除C选项;A、B选项中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分析t2~t3时间内可知电流方向为正,可排除A选项;然后多选题可轻松判断B、D正确。 3.定量计算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掌握和思维敏捷性而设置,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有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考生的悟性、平时积累的速解方法加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迅速解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夯实基础,总结和掌握解题方法、归纳物理推论,这样才能在考场内得心应手。 其中一些量化明显的题,往往不是简单机械计算,而蕴涵了对概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高考物理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2019高考物理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高考物理万能答题模板(一) 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 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题型5〓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

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章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要 求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720182019命题分析 参考系、质点Ⅰ 卷Ⅰ·T22: 实验:水滴 计时器、瞬 时速度、加 速度 卷Ⅱ·T22: 实验:平均 速度、速度 公式、v-t 图象卷Ⅱ·T19: 根据v-t图 象分析追 及相遇问 题 卷Ⅲ·T18: x-t图象的 理解及应 用 T22:自由 落体运动 及相关的 知识点 卷Ⅰ·T18:以扣 篮为背景的竖 直上抛运动 卷Ⅱ·T22:实 验:求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卷Ⅲ·T22:实 验:测重力加 速度 1.高考命题 以选择题和 实验题为 主,以计算 题副。 2.命题热点 为运动学基 本规律的应 用和图象问 题,实验题 以测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为主。 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 Ⅱ匀变速直线 运动及其公 式、图象 Ⅱ 实验一:研究 匀变速直线 运动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及图象解决问题(如2018全国卷Ⅱ·T19、Ⅲ·T18)。 科学探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2017全国Ⅰ卷·T22 , 2019Ⅱ卷·T22)。 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如2019全国Ⅰ卷·T18)。 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参考系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二、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 Δt,其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 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高考物理--传送带问题专题归类(含答案及解析)

传送带问题归类分析 传送带是运送货物的一种省力工具,在装卸运输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收集、整理了传送带相关问题,并从两个视角进行分类剖析:一是从传送带问题的考查目标(即:力与运动情况的分析、能量转化情况的分析)来剖析;二是从传送带的形式来剖析.(一)传送带分类:(常见的几种传送带模型) 1.按放置方向分水平、倾斜和组合三种; 2.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3.按运动状态分匀速、变速两种。 (二)| (三)传送带特点:传送带的运动不受滑块的影响,因为滑块的加入,带动传送带的电机要多输出的能量等于滑块机械能的增加量与摩擦生热的和。 (三)受力分析:传送带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发生在v物与v带相同的时刻),对于倾斜传送带模型要分析mgsinθ与f的大小与方向。突变有下面三种: 1.滑动摩擦力消失; 2.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 (四)运动分析: 1.注意参考系的选择,传送带模型中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2.判断共速以后是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匀速运动呢还是继续加速运动 , 3.判断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 (五)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1.功能关系:W F =△E K +△E P +Q 。传送带的能量流向系统产生的内能、被传送的物体的动能变化,被传送物体势能的增加。因此,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就包括了工件增加的动能和势能以及摩擦产生的热量。 2.对W F 、Q 的正确理解 (a )传送带做的功:W F =F·S 带 功率P=F× v 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b )产生的内能:Q=f·S 相对 (c )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有如下关系:E K =Q= 2 mv 2 1传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值。而且这个总功在求法上比一般的相互作用力的总功更有特点,一般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为W =f 相s 相对,而在传送带中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W =f 相s ,其中s 为被传送物体的实际路程,因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情形是力的大小相等,位移不等(恰好相差一倍),并且一个是正功一个是负功,其代数和是负值,这表明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转化的量即是两功差值的绝对值。 (六)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变化类型 )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 带,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 ,物体置于传送带一端的初速度为v 0。 1、v 0=0, v 0物体刚置于传送带上时由于受摩擦力作用,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 假定物体从开始置于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μ2,显然有: v 带< gL μ2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μ2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 V 0≠ 0,且V 0与V 带同向 (1)V 0< v 带时,同上理可知,物体刚运动到带上时,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显然有: V 0< v 带<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V 0> v 带时,因V 0> v 带,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 = μg 的减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 ,显然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 1、必修2)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高中物理综合题难题汇编(三)高考物理压轴题汇编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高考物理压轴题汇编高中物理综合题难 题汇编(3) 1. (17分)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金属杆ab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v m,在这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时安培力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金属杆从静止开始至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杆下降的高度。 2. (16分)如图所示,绝缘长方体B置于水平面上,两端固定一对平行带电极板,极板间形成匀强电场E。长方体B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0.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B与极板的总质量 m=1.0kg。带正电的小滑块A质量 B m=0.60kg,其受到的电场力大小F=1.2N。假设A所带的电量不影响极板间的电场分布。 A t=0时刻,小滑块A从B表面上的a点以相对地面的速度 v=1.6m/s向左运动,同时,B A (连同极板)以相对地面的速度 v=0.40m/s向右运动。(g取10m/s2)问: B

(1)A 和B 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 (2)若A 最远能到达b 点,a 、b 的距离L 应为多少?从t=0时刻至A 运动到b 点时,摩擦力对B 做的功为多少? 3. (18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F 作用下,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θμtan <) (1)求拉力F 的大小; (2)若将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F 改为水平推力F 作用在木块上,使木块能沿着斜面匀速运动,求水平推力F 的大小。 4. (21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底端固定一垂直斜面的挡板。质量为m =0.20kg 的物块甲紧靠挡板放在斜面上,轻弹簧一端连接物块甲,另一端自由静止于A 点,再将质量相同的物块乙与弹簧另一端连接,当甲、乙及弹簧均处于静止状态时,乙位于B 点。现用力沿斜面向下缓慢压乙,当其沿斜面下降到C 点时将弹簧锁定,A 、 C 两点间的距离为△L =0.06m 。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丙从距离乙的斜面上方L =0.40m 处由静止自由下滑,当小球丙与乙将要接触时,弹簧立即被解除锁定。之后小球丙与乙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碰后立即取走小球丙。当甲第一次刚要离开挡板时,乙的速度为v =2.0m/s 。(甲、乙和小球丙均可看作质点,g 取10m/s 2)求: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含答案详解)

高三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 在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磁场边界与x 轴的交点A 处以速度v 沿-x 方向射入磁场,恰好从磁场边界与y 轴的交点C 处沿+y 方向飞出。 (1)请判断该粒子带何种电荷,并求出其比荷q/m ; (2)若磁场的方向和所在空间范围不变,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B ’,该粒子仍从A 处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但飞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改变了60°角,求磁感应强度B ’多大?此次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t 是多少? 电子自静止开始经M 、N 板间(两板间的电压 为U )的电场加速后从A 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中, 电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P 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匀强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 高考)如图所示,abcd 为一正方形区域,正离子束从a 点沿ad 方向以0 =80m/s 的初速度射入,若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沿ab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则离子束刚好从c 点射出;若撒去电场,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垂直于abcd 平面的匀强磁砀,磁感应强度为B ,则离子束刚好从bc 的中点e 射出,忽略离子束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离子的重力,试判断和计算: (1)所加磁场的方向如何?(2)E 与B 的比值B E /为多少?

制D 型金属扁盒组成,两个D 形盒正中间开有一条窄缝。两个D 型盒处在匀强磁场中并接有高频交变电压。图乙为俯视图,在D 型盒上半面中心S 处有一正离子源,它发出的正离子,经狭缝电压加速后,进入D 型盒中。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半周,再经狭缝电压加速。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到达D 型盒的边缘,获得最大速度,由导出装置导出。已知正离子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加速时电极间电压大小为U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D 型盒的半径为R 。每次加速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正离子从离子源出发时的初速度为零。 (1)为了使正离子每经过窄缝都被加速,求交变电压的频率; (2)求离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 (3)求离子第1次与第n 次在下半盒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 如图甲所示,图的右侧MN 为一竖直放置的荧光屏,O 为它的中点,OO’与荧光屏垂直,且长度为l 。在MN 的左侧空间内存在着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乙图是从甲图的左边去看荧光屏得到的平面图,在荧光屏上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一细束质量为m 、电荷为q 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 v 0从O’点沿O’O 方向射入电场区域。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都可忽略不计。 (1)若再在MN 左侧空间加一个匀强磁场,使得荧光屏上的亮点恰好位于原点O 处,求这个磁场的磁感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如果磁感强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把方向变为与电场方向相同,则荧光屏上的亮点位于图中A 点处,已知A 点的纵坐标 l y 3 3 ,求它的横坐标的数值。 E 、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宽度为L ;中间区域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从电场的左边缘的O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穿过中间磁场区域进入右侧磁场区域后,又回到O 点,然后重复上述运动过程。求: (1)中间磁场区域的宽度d ; (2)带电粒子从O 点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O 点所用时间t 。 如下图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 B B l O 甲 乙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3--4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20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沿x轴负方向,60m/s B.沿x轴正方向,60m/s 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20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 ......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 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 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1) V =- a n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答案:①A ②1.970 3.(2020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 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20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20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答案:5,7/9, 6.(2020天津卷).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径,O 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 、b 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 .若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 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解析:当光由光密介质—玻璃进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发生折射或全反射,b 发生全反射说明b 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a 发生折射说明a 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比较可知在玻璃中a 的临界角大于b 的临界角;根据临界角定义有n C 1 sin = 玻璃对 (A ) (B ) (C ) (D )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4.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三个物块A 、B 、C 叠放在斜面上,用方向与斜面平行的拉力F 作用在B 上,使三个物块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设物块C 对A 的摩擦力为A f ,对B 的摩擦力为B 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斜面光滑, A f 与 B f 方向相同,且A B f f > B .如果斜面光滑, A f 与B f 方向相反,且A B f f > C .如果斜面粗糙, A f 与B f 方向相同,且A B f f > D .如果斜面粗糙, A f 与B f 方向相反,且A B f f < 2.如图所示,bc 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 穿在杆上,靠摩擦力与杆保持相对静止,M 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 ,此时小车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M 、m 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M 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 时 A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 B .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 .横杆对M 弹力增大 D .横杆对M 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3.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 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 =20N 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 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 ,倾斜绳通过定滑轮与物体A 连接,已知倾斜绳与水平绳间的夹角为120o ,A 物体重40N ,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3受力个数为( ) A .3个 B .4个

C.5个 D.6个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劈B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 相对地面始终静止,则关于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f及支持力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f向右,F N<Mg+mg B.F f向左,F N<Mg+mg C.F f=0,F N=Mg+mg D.F f向左,F N=Mg+mg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恒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D.斜面与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A,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B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 B.A、 C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 C.不管F多大,木板B一定会保持静止D.A、B、 C有可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7.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了一个挡板,截面为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乙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在从球心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设乙对挡板的压力为F1,甲对斜面的压力为F2,在此过程中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汇总

2019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汇总 2019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 高考复习,一般可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是最细致的复习,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思维,第二、三轮复习则属于查漏补缺,因而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第一轮复习的最佳效果呢?好方法是复习的必备。 一、结合考试说明全面复习知识点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求仔细研究考纲,按照考试说明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分析透彻,不要有遗漏,做到所有的知识点心中有数。那么,如何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呢?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老师建议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研究命题思想,近年来的物理学科命题思想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突出强调联系实际、回归教材、注重基础、体现思想等特征; 二、研究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和解题能力;三是要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关注内容的增减和考察能力的变化情况。只有把考纲和考试说明以及高考真题研究透彻,才能定制出合理的备考计划,为迎接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以课本为基础,夯实各个知识点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就是梳理基本知识。什么是基础?当然是课本。第一轮复习要对照教材梳理每一个知识点,不留空白。对于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记忆。从定义、

定义式、物理意义等多个角度把握。对于习题,新东方一对一老师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第一轮的复习要认真研读课本上的习题和书后题。夯实好基础,在二、三轮的复习上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总结知识结构,形成网状知识体系 课本中的物理知识点都是有相互关联的内在联系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高考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因此高考题的编制绝非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整合物理模型,把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模型,这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新东方一对一老师叮嘱同学们在复习中,既要注重物理知识的积累也要注意物理模型的总结。 四、归纳总结基础题型及变形 在第一轮复习的做题环节,要有意识的将所做过的物理试题进行分类整合。对于某一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技巧要心中有数。善于归纳总结,尤其是自己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高考的题目怎样变化,都是由基础的题型演变而来的。多总结题型,将会使复习环节变得非常轻松,避免题海战术! 五、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而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给自己一个明

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的基本题型

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的基本题型 【摘要】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仅6道题,综合分析多年试卷,本文就6道选择题进行归类分析,供高三师生复习时参考,以期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考;物理选择题;基本题型 1 高考物理选择题形式和考查特点 选择题是各种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高考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组合单项选择,还有排序选择等(例如一些实验考查题).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看,物理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的辨析和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判断等,而题中的计算量有减少的趋势.定性具有考查面广,概念性强、灵活简便的特点,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和应用的能力;物理图像选择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形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像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计算型选择题主要特点是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数形兼备,解题灵活多样,要充分利用题设、选项提示提供的信息. 2 高考物理选择题的基本题型 求解选择题与求解其他题型一样,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仍需通过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或通过比对所掌握基础知识,进而较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题型一:直接判断型 通过观察,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基础题. 13.(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题型二:逐步淘汰型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一、选择题 1.第一个准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B.C.D.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5.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伽利略总结了导师第谷留下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 B.库仑采用放大法,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D.牛顿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将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6.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