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哲

马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A 14.C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认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9.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多项选择题答案】

1. BC

2.AB

3.CD

4.ABC

5.ABCD

6.ABD

7.AB

8.ABC

9.ABCD 10.BD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2.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组合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4.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5.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

性的品格 D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于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8.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因为()

A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0.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4.“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A

4.C

5.B

6.C

7.A

8.C

9.B 10.B 11.C 12.A 13.A 14.D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

A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取得规律性的认识C取得真理性认识D真理具有相对性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每一个具体真理都是()

A客观真理 B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

C包含着错误的相对真理 D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的统一

5.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

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点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7.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8.“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9.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0.“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BD

3.ABCD

4.AB

5.CD

6.ABD

7.ABC

8.BCD

9.ACD 10.ACD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2.A生产方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

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

迅猛发展,这说明了()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社会革命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1.人民群众即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3.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A

4.D

5.C

6.D

7.B

8.B

9.D 10.C 11.C 12.B 13.C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

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

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者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

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0.“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

3.CD

4.ABCD

5.ABCD

6.ACD

7.AD

8.AB

9.AB 10.AB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然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时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 D货币流通规律

5.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3.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4.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5.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B

4.A

5.A

6.D

7.C

8.D

9.A 10.D 11.A 12.B 13.C 14.B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3.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4.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缺少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7.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9.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

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和价值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10.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11.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4.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CD

3.AB

4.ACD

5.ABCD

6.ABCD

7.ABCD

8.ACD

9.BCD 10.AC 11.AD

12.BC 13.ACD 14.CD 15.AC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

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

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1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12.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1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1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15.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C

4.D

5.C

6.D

7.C

8.C

9.D 10.C 11.B 12.C 13.D 14D 15.B 16.D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5.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6.垄断利润是()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垄断形成的原因()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C少数大企业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8.垄断竞争的特点()

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

9.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

社会制度的国家()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10.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

3.ABCD

4.AD

5.ABCD

6.ABD

7.ABCD

8.ABCD

9.ABD 10.ABD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5.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

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8.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9.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1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4.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1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D

4.A

5.D

6.C

7.B

8.D

9.D 10.D 11.B 12.C 13.A 14.B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4.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6.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7.《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8.列宁的“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将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9.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

1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

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种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B

3.A

4.A

5.B

6.D

7.C

8.C

9.D 10.D 11.D 12.A 13.D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规律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3.下列现象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7.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ABC

3.ACD

4.BCD

5.ABCD

6.BCD

7.CD

8.ABC

9.BCD 10.ABC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