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讲 货币政策

第三讲 货币政策

第三讲  货币政策
第三讲  货币政策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经管专业讲课提纲·《金融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货币政策

主讲人:中央党校教授赵长茂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和特性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用以调控货币流通量,进而影响经济运行过程的各种措施。

货币政策由政策目标、中介指标和政策工具等三方面要素构成。

(二)货币政策的特性

货币政策首先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其次,侧重总量调控的政策。第三,是以需求调控为主的政策

二、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长期的、非数量化的目标, 与整个宏观经济管理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即指标的变化能够被及时、准确地测量到。

(2)可控性,即指标的变化能够被有效控制。

(3)相关性,即指标的变化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关联度高。

2.中介目标的种类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成倍收缩能力的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拥有的存款准备金构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是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在我国,基础货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机关团体存款、邮政储蓄存款和在中央银行的转存款。

(2)利率

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原因:一是利率变化可以比较灵敏地反映出货币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利率是信贷成本的可靠指标。二是利率属于中央银行可以随时观察到,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施加影响或控制的金融变量。三是利率与经济活动的关联性强。

(3)货币供应量

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首先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测性。其次,货币供应量可控性较强。最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关联度高。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M0、 M1、 M2、M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对M0、 M1、 M2、M3的解释是:

M0: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前者是金融机构必须按规定把吸收到的存款缴存到中央银行的一部分存款;后者是金融机构自愿存放在中央银行,用于满足支付清算、头寸调拨需要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般简称为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重要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按银行规模、经营环境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准备金中现金和存款的比例;准备金以外的准备;

2.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特点

(1)存款准备金率是调控信用规模的强有力的工具

(2)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是:缺乏足够的弹性;作用力度偏大;会对各类、各地区银行产生不一致的影响。

3.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贷款限额制度取消以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得到强化。

(二)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的转让。

1.再贴现的调控作用

再贴现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前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需求,后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2.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是:中央银行在使用这一工具时不能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操作难度大,容易出现顺周期调节。

3.我国的再贴现政策

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试行办法》,正式开办对专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业务。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金融调控目标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市场操作。

1.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调控作用的机理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会引起货币投放或回笼,进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对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对经济运行过程产生调节作用。

2.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是:政策操作的条件要求高;政策“时滞”长,操作难度更大。

3.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1994年3月启动外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1996年4月开始办理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目前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最主要的工具。1998年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交易品种主要包括:现券交易、回购交易(有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方式)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四)再贷款

再贷款又称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1.再贷款的调控作用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的规模和投向,既可以调节需求,又可以调节供给。调整再贷款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2.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是:再贷款的大量使用,会助长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的依赖思想,迫使中央银行每年拿出大量基础货币来弥补资金需求硬缺

口,使中央银行丧失吞吐基础货币的灵活性;再贷款的投放,很难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实现平衡分配,容易造成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再贷款的运作,如果没有严格的规范作保证,容易导致腐败。

3.我国的再贷款政策

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分级管理、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人民银行通过核定专业银行、人民银行分行的“借差计划”和“存差计划”来实现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控制。

1985年1月实行“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之后,中央银行再贷款成为我国最重要、也是运用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1985—1994年,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在基础货币供应总量中平均保持在70%以上。

再贷款地位下降始于1994年。主要原因:①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导致基础货币供应渠道发生变化,外汇储备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中央银行资产中外汇占款的比重由1993年的不到6%上升到1996年的40%以上。央行再贷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到2001年降为40%左右。②1994年相继组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央行再贷款以及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③根本原因是再贷款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色彩,作为直接性管理手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遂逐步让位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间接调控手段。

(五)利率政策

1.利率政策的调控作用及特点

(1)影响投资

利率决定投资成本,从而影响投资决策和投资规模。

(2)影响储蓄

利率的高低对储蓄总量有显著影响。提高利率通常会促进储蓄总量的增加。降低利率一般会引起储蓄总量减少。

(3)影响消费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短期来看,利率的提高必然会使消费减少。从长期来看,利率影响的只是即期消费量,提高利率减少的是即期消费量,却会使远期消费量增加。

利率政策运作的震动性小,中央银行进行政策操作的主动性、灵活性强,可以进行频繁操作,政策“宣示”效应明显。利率政策的局限性是发生作用的“路程”比较长,运作过程中不可控的干扰因素多,政策力度较难把握,政策效果常常偏离预期。

2.我国的利率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①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

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②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③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④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调整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手段。

(六)贷款限额

贷款限额,就是对商业银行规定一定时期的贷款额度。

1.贷款限额的调控作用及特点

贷款限额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对每个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规定限额;二是对商业银行的某一类贷款规定最高限额和最低额。前者的目的是控制信贷总规模;后者的意图是结构调节。

贷款限额政策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控制贷款总规模,缺点是缺乏灵活性;贷款额度难以科学确定;对控制范围以外的金融机构的信用量起不到限制作用。

2.我国的贷款限额管理

贷款限额管理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信贷管理方式,一直延续到1997年底,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废止。

四、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

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决定货币政策功能发挥的基础

(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金融市场规模、统一性、规范化程度。

(三)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

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决定金融资产的多样化程度,从而影响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渗透能力。

(四)中央银行的政策运作能力

货币政策的行为主体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政策运作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它在政策制定方面的独立性、经济形势分析能力、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方面的经验积累等。

中央电大金融学第十三章 自测题答案

单选题(每题6分,共5分)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利率中不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 选择一项: A. 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B. 再贴现率 C. 专项贷款利率 D.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反馈 知识点提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托宾提出著名的Q理论,归属于()。 选择一项: A. 金融价格传导论 B. 汇率传导论 C. 货币传导论 D. 信贷传导论 反馈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参见教材本章第四节。 正确答案是:金融价格传导论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中,()往往成为各国货币政策追求的首要目标。 选择一项: A. 经济增长 B. 稳定物价

C. 稳定汇率 D. 充分就业 反馈 知识点提示:货币政策的目标。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稳定物价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效果较强烈的工具是()。 选择一项: 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 信用控制 C. 公开市场业务 D. 再贴现政策 反馈 知识点提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这种政策手段称为()。 选择一项: A. 再贴现 B. 信用控制 C. 道义劝告 D. 窗口指导 反馈 知识点提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窗口指导 未标记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题目6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指中央银行在运用国家赋予的职能,作为一国经济领域的核心领导者自主、连续、不受干扰进行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如果一国的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将存在不一致性。我国至今仍然未能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独立性依然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中央银行隶属于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而言,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策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事项只有制定和执行权,但没有最终决策权。而这种最终决策权以及重大与非重大货币事项的确定权都操在国务院手中。所以,我国中央银行难以摆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干预,其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中央银行作为资金的供应机构,迫使中央银行发行大量货币,使得中央银行的自身经济目标无法实现,缺乏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我国中央银行从属于财政,成为财政透支的工具,缺乏经济独立性。当财政出现赤字时则向中央银行透支,中央银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供操作的具体法律保障,其后果将可能导致经济的通货膨胀加剧,使得人民币贬值,削弱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另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国家经济发展计划,配合财政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等,这使得中央

第十章货币政策(2)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 是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 3.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 。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 ,三是 。 6.___________ 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7?—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 。 8?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9.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变量。 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11.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______________ 学派的观点。 12.__________ 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箱”操作的。 13.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________________ 时,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经常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3.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章节题库-第16章 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圣才出品】

第16章 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 一、概念题 1.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 答: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整的指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可据以衡量对最终目标所产生的初步影响。一般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满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特征,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运行的宏观经济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内容。 2.操作目标 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也称中间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特点: ①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概念清晰,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便于定量分析。 ③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联动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能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④抗干扰性,是指中间目标不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

二、选择题 1.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目标的是( )。 A.汇率 B.利率 C.基础货币 D.超额准备金 【答案】B 【解析】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指标一般视为远期指标。这类中介指标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较近。但中央银行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力弱于像超额准备和基础货币这样的短期指标。 2.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是( )。 A.市场利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再贴现率 D.超额准备金率 【答案】AD 【解析】根据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三个条件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 3.影响货币政策外部时滞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上) 2009-8-20 摘要:本文從兩個方面對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進行了檢驗:一是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分析貨幣數量與外匯儲備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從外部衝擊來判斷貨幣政策是否喪失了自主性;二是對物價、貨幣數量和利率做基於VAR的誤差修正模型(VEC)來分析利率變動是否導致貨幣數量同向變動、貨幣數量是否是內生變數,從內部作用機制系統性地來判斷貨幣政策是否喪失了自主性。研究結論顯示:從1996年至200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總體上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檢驗表明自1998年以來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數量M1變動的決定性原因,貨幣政策喪失部分自主性,但VEC模型顯示中國貨幣政策自主性並沒有受到系統性制約。 關鍵字:貨幣政策自主性,匯率制度,外匯儲備,利率 一、引言 在宏觀調控由直接模式轉向間接模式,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市場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問題給我國貨幣政策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大規模的短期資本湧入、加之巨額貿易順差,使得中國的國際收支雙順差。國際收支非均衡狀態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影響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干擾中國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而保持和維護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是貨幣政策工具有效運用的前提,因為當經濟遭受衝擊時,具有高度貨幣政策自主性的貨幣當局就可以根據觀測到的宏觀經濟變數,選擇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對經濟施加影響,並根據貨幣政策的效果自主地調整貨幣政策工具。 開放經濟條件中不同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可能存在差異。1994年以來,人民幣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得人民幣在實際運行中開始固定盯住單一美元,結果導致了2003年以來巨大的升值壓力;直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開始不再僅僅盯住美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因此本文將主要考察轉型期對應不同匯率制度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從1996年至200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檢驗表明自1998年以來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數量M1變動的決定性原因,貨幣政策喪失部分自主性,但誤差修正模型顯示中國貨幣政策自主性並沒有受到系統性制約。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作者:————————————————————————————————日期: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金融银行论文 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文献综述 潘再见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探讨货币政策独立性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三元悖论、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资产选择行为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等方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资本项目开放;冲销干预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9-0011-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9.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增长进程中的通货膨胀控制:量化宽松、最优通胀率和宏观审慎政策研究”(13BJY1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检验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研究”(11YJC79063)。 收稿日期:2015-08-03 作者简介:潘再见(1982-),男,福建永春人,金融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一、三元悖论视野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主要是指一国经济

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乃至完全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本国货币市场利率是否受到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加和国际市场利率冲击[1],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货币政策对外自主性[2]。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理论根基可追溯至米德冲突(Meade,1951),其认为单独使用某项支出调整政策以实现内外均衡,会导致内外均衡目标产生冲突。Mudel(l 1963,1964)和Fleming(1962)构建M-F模型用以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问题,指出一国在实施固定汇率时,若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将导致其不能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的操作;但若实行资本管制,却会导致货币政策短期内有效,长期无效。Dornbusch(1976)将完美预期假设引入M-F 模型,构建了M-F-D模型。Krugman(1979)基于M-F-D 模型,总结出三元悖论(又称不可能三角),即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至多实现其中两者。 三元悖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Obstfeld 和Rogof(f 1995,1996)认为,汇率制度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经济越开放,通货膨胀的跨国传导越明显。Obstfeld(2005)等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汇率制度、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选择,认为三元悖论成立[3]。Axe(l 2012)等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东亚国家可以通过冲销干预,避免出现不可能三角,获得货币政策独立性,但会导致金融部门扭曲;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过冲销干预,货币政策不但可实现独立性,也不必以金融部门扭曲为代价。但是,由于中央银行面临大量的冲销成本、外汇储备的估值损失,这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必然会受到影响[4]。Klein 和Shambaugh (2013)认为,可采取中间措施以应对挑战,以应对三元悖论的困境,如针对性资本管制、有限的浮动汇率制度。针对性的资本管制或浮动汇率有利于一国实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16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0和均衡收入水平Y0。假 定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政府支出增加提高总需求水平,促使IS曲线右移至IS1的位置,均衡收入增加到Y2,产品市场实现新的均衡E2。但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货币需求增加,在原来利率水平上存在着货币的过度需求。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从r0上升至r1的水平。企业的计划投资支出下降,总需求相应降低,即产生“挤出效应”,收入水平从Y2下降到Y1。这一过程持续到两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即达到E1点,两个市场同时实现新的均衡。此时,均衡收入增加,利率水平上升。 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1)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不同的财政政策效果。如图所示,LM曲线斜率相同,(a)图中IS曲线更为平坦,斜率较小;(b)图中IS曲线斜率更为陡峭,斜率较大。假定初始均衡位置所对应的均衡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相同,即E点。政府实行同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引起IS曲线右移至IS1,但因IS曲线的斜率不同,IS曲线移动引起的收入水平的变动也不同。图(a)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少,图(b)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均衡收入增加较大。这是因为IS曲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着投资需求的利率

讨论: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参考答案) 2

中央银行第一次任务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讨论主题: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考核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在经济开放环境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的认识,了解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经济全球化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要求: ①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资料整理,形成本小组的观点。 ②组织网上讨论:由小组代表将本小组的观点传到网上,向其他小组提问,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③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④以小组为单位评分。 时间:学完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 解题思路: ①认真阅读教材第2-4章有关内容; ②从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货币替代等方面入手; 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④了解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和途径; ⑤可参考《中央银行通论学习指导》第四章参考资料中《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文。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与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这种关系自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依赖,实际上即已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或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之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考虑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资本所有权,从二战以来,资本逐渐走向完全归政府所有的趋势,即使资本归属私股的中央银行,股东也无任何权利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业务经营,无权施加任何影响。(2)中央银行总裁与理事的任命、任期及职权,一般有政府部门或议会提名,由国家元首任命,任期与政府任期接近。(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多数赋予中央银行法定职责,明确在制定或执行货币政策上,中央银行有相对独立性。(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一般法律会明确央行与政府的关系。(5)理事会中的政府代表,各国实践不同,认识也不相同。政府代表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1)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角度看,保持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增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2)从汇率制度角度看,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不可三者皆得。这在经济上叫做“三元悖论”。保持央行独立性会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汇率市场化的压力下,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供给,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汇率制度的浮动性。(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看,货币替代现象存在于我国,并明显加剧,需要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货币需求的充足。(4)从货币政策传导角度看,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简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程序,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央行相对独立,则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定更加及时、

货币政策 答案

第九章货币政策(答案)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3.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4.通货紧缩5.自然失业6.通货膨胀7.菲利普斯曲线8.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9.准备金;基础货币10.货币供应量和利率11.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12.自存准备;法定准备13.买进;出让14.有价证券15.现券交易;回购交易16.回购交易17.消费信用控制18.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19.法定准备金政策20.公开市场业务21.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2.窗口指导;道义劝告23.凯恩斯24.货币25.流动性陷阱26.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C 3. C 4.C 5. D 6. D 7. C 8. A 9. A 10. B 11. D 12. A 13. B 14. B 15. C 16. D 17. C 18. C 三、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DE 3.AB 4.CD 5.ACE 6.AC 7.BCE 8.ABCE 9.ABCE 10.CE 11.ABCD 12.ABE 13.AC 14.BD 四、是非判断题 1. 错; 2. 对; 3. 错; 4.对; 5. 对; 6. 错; 7. 对; 8. 错; 9. 对;10. 错; 11. 对;12. 错;13.对; 14. 错; 15. 对;16. 错;17.对; 18.错;19. 对; 20.错;21.错;22. 对; 23. 错;24. 对;25. 对。

五、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目标:是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一般所说的货币政策目标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3.菲利普斯曲线: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关系: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然要牺牲若干程度的币值稳定;而要维持币值稳定又必须以失业率若干程度的提高为代价。这一关系可以表现在菲利普斯曲线上,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5.法定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6.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7.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行为。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改变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货币供给(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1.内生变量----- B 2.基础货币----- C 3.外生变量----- D 4.派生存款----- A 5.现金漏损率----- G 6.原始存款----- E 7.货币乘数---- H 8.存款货币---- I 9.货币供给-----F 10.存款派生倍数----E 含义

a.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b.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c.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d.在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e.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f.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g.现金漏损额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 h.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i.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 j.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二)填空

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流动性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名义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货币供应量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借款成本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放款能力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利率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居民企业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基础货币_____和___货币乘数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定期存款______、__储蓄存款_______和_____外币存款_____。 10.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____物价________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三)单项选择 1.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B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 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1-β(1-t) 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 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 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 3.57美元=1× 1 1-0.8×(1-0.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 加2.5美元=1× 1 1-0.8×(1-0.25)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 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3.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

货币政策理论综述

货币政策理论发展综述 胡海1302305003 摘要:上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为标志,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诞生了。五、六十年代,在凯恩斯提出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继承发展及其与货币学派的激烈论战,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形成了完整的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体系。七八十年代,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规范的优劣和改进方面。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派经济理论的相互融合,如何做到“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最佳结合成为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一般结论是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关键词:货币政策理论综述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理论是关于货币政策的目标、操作工具、中介指标、作用、传导机制、操作规则以及有效性等方面的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是各种货币理论。 1 金本位制及其以前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1.1金本位制以前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通货论争”。 通货主义者认为,发行银行券必须有十足的黄金做准备,银行券对黄金贴水的原因在于发行数量过多和停止兑现。 银行主义者认为,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的基础上发行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兑现也不会过多;银行券的发行不一定有十足的黄金准备,也不必在银行券和金准备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1.2金本位时期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发展对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理论方面,这一时期的主导经济理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后来被称为传统经济学)。 在货币理论方面,一方面,萨伊的货币面纱论受到人们的信奉和推崇,其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中性的”,认为货币仅仅是实体经济的一层“面纱”,它完全不影响实际的变量:投资、产出、就业。另一方面,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向处于主导地位的货币面纱论提出挑战。 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威克塞尔在累积过程理论中关于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理论。二是“休谟机制”及对休谟机制的批判。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2.1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理论,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

货币政策的操作

Chapter17 貨幣政策的操作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一、研讀目標 看看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 知道貨幣政策的傳遞機能 瞭解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明白貨幣政策的運用策略 想想為何需要非傳統性貨幣政策?有效嗎? 3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二、重點提要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 貨幣政策的傳遞機能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貨幣政策的運用策略 附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 4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 中間目標化 ?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係利用 政策工具變數影響操作目標,進而控制中間 目標,並達成期望之最終目標水準(見圖17- 1)。此一三段式貨幣架構即是一般所稱的中 間目標化(intermediate targeting)。 5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續) 圖17-1中間目標化架構 6中間目標化架構須找一可信的變數充當中間目標,據以達成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詳言之,在此一架構下是透過政策工具影響操作目標,再由操作目標傳遞至中間目標與最終目標,且中央銀行經常藉由操作目標、中間目標及最終目標所提供的情報訊息,作為檢視與預警的功能,據以修正政策工具的使用。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續1) ?我國長久以來,是以準備貨幣為操作目標、貨幣總計數M2充當中間目標,每年年底並公布次年M2的成長目標區。觀之圖17-2,由於歷年來M2的實際成長率大抵均能落於其成長目標區內,顯見此一架構的運作狀況似未遭遇太大困難。 ?作為中央銀行之中間目標變數,係由能提供貨幣政策鬆緊訊息之各種貨幣政策指標(monetary policy indicators)中選取,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相關性;(2)可及性;(3)可測性。 7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Chapter 一、研讀目標 二、重點提要 三、市場當教室 四、問題與討論 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續2) 圖17-2 我國貨幣總計數M 2 成長目標區及其實際走勢 8貨幣總計數M2是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每年年底中央銀行並公布次年M2的成長目標。由圖中可以顯示,近年來M2實際年增率大抵均能落於此一成長目標範圍內。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

第16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第十六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一、单项选择(共20题) 1、( )代表国家履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 A.政策性银行 B.财政部 C.中国银行 D.中央银行 2、20世纪70年代后期,( )概念的首次引入开启了新一轮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A.时间非一致性 B.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C.相机抉择 D.逆经济周期 3、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4、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5、论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矛盾关系的重要理论是( ),即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负向关系 A.费雪效应 B.托宾Q理论 C.菲利普斯曲线 D.奥肯定律 6、凯恩斯学派所推崇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的中间目标是( ) A.利率;货币供应量 B.汇率;货币供应量 C.利率;汇率 D.汇率;利率 7、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创造的( )的一部分 A.表外业务 B.资产 C.负债 D.资本 8、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9、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政策、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B.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 D.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确定 11、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12、在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及其法律制度研究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及其法律制度研究 伏 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029) 摘 要: 货币政策职能是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以中央银行独立的法律地位为前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正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我国《人民银行法》的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订、实施、人事任免等方面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与控制,具有较低的独立性。为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新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应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并在法律制度层面上予以完善。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独立性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 赋予本国央行更高的独立性与法律地位,如英国、日本、韩国、阿根廷、智利等。①自1995 年我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也历经数次重大调整,调整的核心是将原证券业、银行业以及保险业金融监管职能分别剥离至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人民银行则专注于货币政策的制订与执行。 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在宏观经济、人均GDP 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总体物价持续低迷(通货紧缩) ,房地产、石油、煤、钢等少数商品价格却不断上涨的现象; ②同时,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也致使人民币汇率安排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③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刚刚完成职能调整的人民银行应当如何制订并调整其政策目标、以何种方式保障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应做出何种调整等问题,是当下我国金 融法律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别讨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的核心地位、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及对我国现行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安排的反思与建议。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核心地位 11 货币政策职能的核心地位 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职能来看,无论是否兼具金融监管职能,货币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一直是 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美国1913 年《联邦储备法案》第2A 节规定,联邦储备委员会与公开市场委员会应当保持与经济长期增长相适应的货币与信用总量,以促进就业最大化、稳定物价与适度长期利率目标的实现。④欧共体1992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第105 (1) 条明确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保持(物价) 价格稳定, ⑤欧盟各国中央银行作为欧洲银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则负有协助欧洲中央银行这一目标在本国境内实现的义务。⑥ 中央银行的产生完全出于国家对货币控制的需要。现代银行出现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其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