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西厢记到现代爱情观

从西厢记到现代爱情观

从西厢记到现代爱情观
从西厢记到现代爱情观

从《西厢记》看爱情观的觉醒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王德明1352715

作为我国戏剧艺术的历史上的明珠,《西厢记》、《牡丹亭》与《桃花扇》、《长生殿》一起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戏曲,一直为人们推崇备至。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王实甫《西厢》曲之最工者也。”这在于它走出了前人创作中爱情婚姻的圈圈,塑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崔莺莺这个伟大的女性形象。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和不断深化。同时,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出现,不仅促使当时和更多的人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命运,也促使人们去关注她们所生活的时代。

“爱情”,我们现代人经常谈爱情,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现代的爱情比之古代的爱情来说,要开放、自由、民主得多,在遥远的古代,在那个女性地位不敢恭维的年代,在那个思想深受封建束缚,以致爱情观也受到极大挫伤的年代,不难想象,一个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爱情观的产生是多么地不易。

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从众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无数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不仅为故事中主人公唏嘘不已,我们也为封建时代无法得到自由平等爱情的女性而叫不平,我们更为封建制度下悲哀的爱情现实深深地叹一口气。我们看到,在封建家长制的摧残下,陆游和唐婉只能凭借沈园墙壁上的那对《钗头凤》,向封建现实发出几声悲叹:“错!错!错!”“莫!莫!莫!”,奈何红巾翠袖,搵不得两行热泪;我们也看到,相思树上那望向东南的孔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亡灵缠绵缱绻,仿佛在向封建思想发出最深切的抗议;更有唐玄宗和杨贵妃,“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就连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甚至也失去了享受爱情的自由,落得“六军同驻马”,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幽怨的积累,尤其是这种爱情的束缚对文人的极大的影响,文人们心中积聚已久的怨念已经达到饱和,再也把持不住了。于是,到了元明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关追求自由爱情的文学力作,它们碰到了封建思想意识形态敏感的神经,触到了传统封建伦理体系的虚伪的本质,在与封建传统意识的争斗与纠缠中,与时代脉搏的跳动发生了强烈的合拍,以引发整个社会对爱情观的再一次思索,同时,也确实在社会上引起的了极大的反响,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少男少女去追求心中渴求已久的理想爱情。而《西厢记》就可以

说是选择了众多追求爱情的少男少女中的典型代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虽历经波折,但最终却很美满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它按照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 遵循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表现剧中的人物、事件,力求表现出现实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主人公崔莹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的官宦侄女形象。她是情窦初开的大家闺秀,既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又有初识情滋味的羞涩与矜持;既有不满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无视封建礼教的一面,又有与封建束缚和压迫妥协的一面。这都是现实中的花季少女应有的女儿情状和矛盾思想,也是极为真实的。她的那份对爱情的渴求,正是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应有的热烈;而她的那份矛盾,也正来自于长期以来封建爱情观主流思想的束缚。莺莺热烈的感情,犹豫的心理和勇敢的追求都是现实性的体现,也都加深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闷。

莺莺在对自己爱情的追逐上主要表现为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在崔莺莺的眼里,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积淀形成的“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传统观念以及“一夫多妻”等婚姻现状,是让她厌恶、痛恨的,她追求的是平等、有尊严的爱情婚姻。她的婚姻观是以个人情感为基点的,没有传统的门第观念。莺莺是相国小姐,张生虽是尚书后代,但当时已沦落为穷书生。他们之间已不存在门当户对的条件,而她却能“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袭,死则同穴。”向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爱情理想。莺莺的爱情超越功名利禄,她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视功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一再叮咛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同老夫人“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她追求爱情专一性,对张生“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的叮嘱,长亭送别时对未来的清醒认识和担忧等都反映了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崔莺莺在对爱情的追逐中表现出的与外部世界以及自身的思想的抗争,让我们感受到在女性意识觉醒过程中的痛苦。莺莺与张生一见倾心的恋情自其发生的那一时起就处在与礼教信条、门第婚姻观念无法调和的对立位置上。经过多次的犹豫和徘徊,在艰难的自我超越之后,莺莺终于冲破了礼教的羁绊和心理上的重重障碍,在红娘的帮助下,抓住了自己的爱情。

虽然《西厢记》热烈讴歌了崔莹莹和张生勇于追求爱情的故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礼教对他们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存在。《西厢记》的结局以崔莺莺妥协于老夫人,张生金榜高中脱去白衣的身份,使崔张门当户对而最终实现团圆。王实甫在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时,却找不到实现它的正确途径,仍不免按照封建惯例,以“金榜题名”来实现“洞房花烛”,体现出对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的一种妥协,表现了当时的局限性。

在爱情充分自由的今天,或许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体会到在那遥远的古代追求爱情的不得的苦闷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对爱情的那份坚贞与执着,感受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深切控诉和反抗。“两情若是长久时,有其在朝朝暮暮。”那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呢?淡看现今的少男少女怀着娱乐爱情的思想去追求爱情,认为“爱情不在于天长地久,而在与曾经拥有。”或许,我们也真该思索一下,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爱情观。

正如《牡丹亭》的题记中所写到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我们应该也值得拥有这份勇敢追求一份无悔爱情的勇气!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张滕轩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12级学前2班张滕轩 1211001016 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课对于部分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之后。我认为:无论是鲁迅、沈从文还是丁玲、张爱玲,在这些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之中最突出体现的就是男强女弱的爱情观。 女性在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形象大都以“羸弱”“无能”“贞洁”“贤惠温婉”等备受束缚。无论是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熠熠生辉的富家小姐、质朴可爱天真无邪的乡间女孩还是手掌粗糙满目疮痍的田间妇女风尘女子、粗枝大叶口不择言的中年杂工,从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的爱情悲剧中可以分析出旧社会下女性社会地位的卑微,让读者为之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动容,替主人公悲叹多舛的命运。 在文学作品中无不展现封建思想下受尽苦楚的人们,展现出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这些封建礼教拥护者的讽刺与默哀,可谓是哀其不幸而又怒其不争。并借笔下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表现出对于自由思想和婚姻自由的向往。每篇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这种渴望幸福自由的精神是显尔易见的。 沈从文说,《边城》是他将自己“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而这种“受压抑的梦”,是“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文中的翠翠,她是那么纯洁、天真、无邪,没心机,像山上的树木一样,“风里日里长养着”自由自在的生长,容貌是那么美丽,“皮肤黑黑的,有着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眼睛,活泼得像山间的小动物”,性情是那么含蓄,对爱情的美好的憧憬……,对爷爷却是那么的孝顺,可以说,这是一个活脱脱的东方古典型女子,寄托了沈从文自然朴实的美、含蓄的美、对未来憧憬的美、孝悌的美的理想。《边城》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然而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萧萧》里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自然人性的召唤的萧萧,写出了湘西少女的天真、纯洁、活泼,柔情似水,向往自由,听从本性。沈从文把萧萧描绘成追求自由,梦想爱情的女性。颇有农村女性人性解放的味道。萧萧幻想成为”女学生”,渴望“女学生”自由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湘西世界和城里世界的冲突,湘西世界人们对城市女性因陌生距离而存在的偏见,也可以感到城市生活对湘西世界人们思想的影响。 他的小说小说昭示的这种“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传统爱情观是古典的,却也是造成故事悲剧的一个重要根源。 小说《丈夫》是写湘西某地花船上的妓女生活故事。来自于穷乡僻壤的年轻女子“老七”,由于维持生计,不得不上城里来卖身。为了铺排故事的矛盾冲突,作者特意选择了丈夫前来探望妻子几个场景,作了绘声绘色而又淋漓尽致的描述。其间还穿插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乡风民俗和社会背景,穿插刻划了几位主要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微妙关系,读来别有风致而又耐人寻味。 小说中的乡下女人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进城卖身,而丈夫目睹妻子受辱而不能救助,这是多么严酷的现实!然而,作者庄铺陈悲剧故事的情节时,却不是严正地直诉苦难和血泪,而是采用漫不经心、甚至是幽默径松的笔调,让读者从笑中落泪,喜中见悲,这又是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所惯用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技巧。《丈夫》一文让我们看到丈夫的多次情感曲折之后,值得注意的是产生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所在。这种只能在旧社会旧制度之下存在的社会怪胎,无疑是腐朽制度下孕育出来的产物。 鲁迅经历过两次婚姻生活,第一次婚姻是母亲安排的,妻子朱安,是一个缠脚的旧式女人。鲁迅为了母亲高兴,虽然接受了,却始终无法交付对方感情。他们长期分居,没有交流,更没有争吵。即使后来鲁迅回到老家生活,这样的状态也没有改变。鲁迅竭力想忘掉这段无爱的婚姻生活,但不愿给妻子和母亲带来不快。他压抑着自己,也找不到发泄的出口,直到遇到许广平。鲁迅与许广平从师生间的感情慢慢向生活的“甜味”发展,也最终让鲁迅

个人主题报告 从古代爱情小说中体会古代爱情观

个人主题报告从古代爱情小说中体会古代爱情观 姓名宋扬 学号2012011407 班级网工1202 故事简介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 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聚。 故事分析 这是一个古代凄美伟大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片段小青搂着被许仙无意刺伤的白素茫然的问道:爱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可以连千年修行都不要,重要到连命都不要,重要到只为了见上一面如此的义无反顾……小青知道自己做不到,她没有白素那么的多情,她也没有白素那么的执着,因为她的世界不仅仅只要爱情。 她热爱她的家而看不惯药农无止尽的挖药材,她可以因为相谈甚欢而跟和尚能忍成朋友,她为了帮助白素实现爱情梦,可以拉线搭桥建台做戏,她不会将生命等同于那如梦如云烟的情欲,沉浸在那遐想中的虚幻世界不如这天地间采花弄蝶的惬意,本来她们就是一条小蛇,所以小青选择回归她本来的世界,而白素被压在雷锋塔受罚。 法海不懂得爱情,他只知道众生有情,各自有道。人妖相恋,在法海眼里是天理难容,所以他千方百计的要拆散许仙和白素,不是他没有情,恰恰相反。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作者:————————————————————————————————日期: 2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既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一)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 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

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 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 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 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因而这种恋爱 观是值得肯定的。 (二)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 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 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 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 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 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 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既然这种 恋爱观会产生如此不良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分析这种 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三、错误恋爱观原因分析 爱情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 无私的、公正的。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爱情的获得程度、体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个体自身的素质、知识修养、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受到各自的恋爱观的制约。恋爱观由恋爱的原因、动机来决定。上述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

论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因素

论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因素 对外汉语1班许雅琪12579132爱情在人类历史、文学、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是一个永恒的的话题,从中诞生了多少形形色色的故事,或凄美哀婉,或温馨动人。而当历经高三涌荡着满腔激情的我们来到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爱情观又是什么样的呢?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在我们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明确的提出了:现代的爱情观是以恋爱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为己任的。因此,它具有如下四大特征:其一,自愿互爱,爱情是不可强求的,恋爱双方首先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其二,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他性,恋爱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其三,相容互补,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其四,强烈持久,恋爱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和持久性。而大学生本身的恋爱有具有以下缺点:1 恋爱过程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浪漫

化;2 恋爱动机大多不纯,或因空虚,或因好奇;3爱妻与学业定位不当。这些多多少少是为因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作家或作品的影响。比如王朔,痞子蔡,王晶,金庸,三毛,张爱玲,琼瑶等人,她们的爱情观影响渗透了几代人的爱情观,直至现在依然对我们的爱情观造成了影响。比如痞子蔡,《》这个故事很普通,但给了这个现代爱情很多有意思的嚼头,比如:“……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来,也浇不灭我对你的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都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借了E时代的时髦,《》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认同的依据。美眉+爱情+网络语言+煽情,读起来有滋有味,但千万别把这爱当回事,就像你无法知道电脑那边的美眉是不是妹妹一样。他的爱情观让我们发现原来爱情可以这么看,甚至让我们发现爱情可能不在严肃。 二韩流的影响。韩流,是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的一种形象说法。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我国。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使得“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曾经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大多都是通过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接触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的[5]。可见,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对于韩国文化的流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韩流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灰姑娘的故事,以及其中真善美的存在,但大多数韩剧直白幼稚肤浅,让大多数思想还不想成熟的人以为哪怕不奋斗不努力,只要白马王子出现一切OK..

爱情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爱情的认识、观点至今仍引发人们去争论和思索。冲过硝烟弥漫的高三,跨进了大学这一环绕着神圣和浪漫光环的象牙塔,成为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然而,荣耀感和新鲜感退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却让我们无所适从:宽松的管理给了我们广阔的发挥空间,大量空余的时间却让我们倍感迷茫;远离父母家人的生活给了我们独立自主的自由,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却让我们不断受挫,欲行又止;大群聚居在一起的同龄人给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无限机会,客气拘礼但缺少真诚热情的交往方式却让我们有了弦断无人听的感慨;校园里双双对对的恋人身影给了我们生动的启发,真正适合的人生伴侣却不可轻易求得……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我认为爱情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先看看爱情的涵义。电子词典里对爱情的解释是:男女间爱恋的感情。这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后面的英文:personal affection有点意思,私人的爱情或说私人的疾病。大约爱情是西方传来的产物,到底是人家说的触其本质,处理好了是爱情,处理不好便是疾病! 我们公认爱情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感觉和情绪本身就一种很玄妙的东西,作为这里面最复杂的一种,爱情就更是说不清道不明是个什么滋味了。不过,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爱情的作用或曰任务。 爱情大约有四大作用:其一让男女双方愉悦,可以快乐的生活;其二进一步升华到婚姻,繁衍后代;其三激发灵感,生出新的艺术;其四解除人生的孤独寂寞。由笔者看来,爱情的每一个作用很伟大,每一个作用都是对人生的最大慰藉!然而,并不是每一场爱情都可以把四种作用全发挥出来,或者说不是每一份爱情都含有这四种作用。所以,我们亟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把握爱情的内在规律,从而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爱情史! 首先,端正恋爱态度。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爱,而不能用道理去爱。”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当然也只能用感情去爱,这并没有错,但人作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之爱其所爱,除开感情因素,也应当讲究理性,应当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无理性的爱是盲目的,很危险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悲剧。 其次,要正确对待爱情的有与无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切高层建筑要有经济的基础,任何事要在吃饱饭前提下开展。作为人类最高级的感情,爱情绝对是一种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就必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部分人可以享用,而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所以,如果我们终其一生也没爱情的话,要坦然面对,不要感伤。其实这就是老祖

诗经中的爱情观

文学修养课程结业论文 刍议文化的爱情观教育作用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摘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看待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大不相同。本文将浅谈中西方在爱情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西方、柏拉图、爱情观、等级制度、束缚 爱情是人类世界最为美好的感情,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舍生忘死!古代陆游与唐婉的悲情故事,范蠡与西施的悲惨爱情,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至今成为千古绝唱。近代的罗丝与杰克,他们的爱情令人向往。同样的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国家不同、文化范围不同、对事物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对待爱情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一、中国的爱情观 (一)历史上,中国人对待爱情的观念与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绝句,充分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期盼与执着。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极大的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在古代,中国的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定终身,是会被当时的人所唾弃的。男女双方没有自主选择对方的权利,在结合之前甚至都没有见面的机会,就更别说他们之间存在爱情了。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妻子和丈夫的关系没有亲密和互助而言,而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从属关系,女子出嫁到夫家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机器,一个工具,没有自由,更何谈爱情。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令人向往的经典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爱情至今使人赞不绝口,曾有诗写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爱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在古代,美好的爱情总是被无情的拆散,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受低级制度的制约,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还有不少悲壮的爱情被某种政治因素无情的拆散,范蠡和西施就是被政治的替代品。那时的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有的只是永恒不变的利益。一个国家,一个帝王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进行政治联姻,

从西厢记到现代爱情观

从《西厢记》看爱情观的觉醒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王德明1352715 作为我国戏剧艺术的历史上的明珠,《西厢记》、《牡丹亭》与《桃花扇》、《长生殿》一起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戏曲,一直为人们推崇备至。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王实甫《西厢》曲之最工者也。”这在于它走出了前人创作中爱情婚姻的圈圈,塑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崔莺莺这个伟大的女性形象。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和不断深化。同时,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出现,不仅促使当时和更多的人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命运,也促使人们去关注她们所生活的时代。 “爱情”,我们现代人经常谈爱情,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现代的爱情比之古代的爱情来说,要开放、自由、民主得多,在遥远的古代,在那个女性地位不敢恭维的年代,在那个思想深受封建束缚,以致爱情观也受到极大挫伤的年代,不难想象,一个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爱情观的产生是多么地不易。 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从众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无数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不仅为故事中主人公唏嘘不已,我们也为封建时代无法得到自由平等爱情的女性而叫不平,我们更为封建制度下悲哀的爱情现实深深地叹一口气。我们看到,在封建家长制的摧残下,陆游和唐婉只能凭借沈园墙壁上的那对《钗头凤》,向封建现实发出几声悲叹:“错!错!错!”“莫!莫!莫!”,奈何红巾翠袖,搵不得两行热泪;我们也看到,相思树上那望向东南的孔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亡灵缠绵缱绻,仿佛在向封建思想发出最深切的抗议;更有唐玄宗和杨贵妃,“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就连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甚至也失去了享受爱情的自由,落得“六军同驻马”,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幽怨的积累,尤其是这种爱情的束缚对文人的极大的影响,文人们心中积聚已久的怨念已经达到饱和,再也把持不住了。于是,到了元明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关追求自由爱情的文学力作,它们碰到了封建思想意识形态敏感的神经,触到了传统封建伦理体系的虚伪的本质,在与封建传统意识的争斗与纠缠中,与时代脉搏的跳动发生了强烈的合拍,以引发整个社会对爱情观的再一次思索,同时,也确实在社会上引起的了极大的反响,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少男少女去追求心中渴求已久的理想爱情。而《西厢记》就可以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

本论文版权属于新论文网,版权归新论文网所有 论文题目: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 目录 摘要:................................................. - 1 -关键字:............................................... - 1 -提纲:................................................. - 2 - 一、《西厢记》崔莺莺的爱情观........................... - 2 - 二、《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观........................... - 3 - 三、《桃花扇》李香君的爱情观........................... - 4 - 四、《警世通言》杜十娘的爱情观......................... - 4 - 五、《长生殿》杨贵妃的爱情观........................... - 5 - 六、《天仙配》七仙女的爱情观........................... - 7 - 七、《琵琶记》赵五娘的爱情观........................... - 7 - 八、《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的爱情观................... - 8 -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 10 -

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 公共管理学院吴蒙 我们向往爱情,因为我们都想活的幸福。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在我们各自的眼中爱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琼瑶笔下,爱情是无往而不胜的,能够依靠,能够寄托,能够创造,甚至是惊天地泣鬼神。“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能够实现的。”王朔的“我们明知道这是个圈套,还心甘情愿的钻进去。”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名人们的爱情观,而我们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在当今社会,谈恋爱在大学校园中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可是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恋爱的态度、婚姻的态度、恋爱动机、恋爱消费、恋爱中的性问题以及失恋的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 4月15日至 5月15日 调查对象:湖北医药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经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8~23岁,其中男生31人占53.4%,女生27人占46.6%,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大学生恋爱状况统计表 经过表1 我们能够发现有近67%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且男生恋爱比率较女生高,同时大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文学大学论文

毕业论文 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专业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学生姓名 准考准号 电话号码: 2016年8 月20 日

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摘要]:舒婷是21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她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致橡树》是一首女性的爱情宣言。本文从诗歌本身入手,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女性的独立精神、平等观念、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并且讨论这样的独立意识对现代女性爱情观的树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舒婷爱情观女性独立现实意义

目录 引言.........................................................4 原文 一、《致橡树》的创作背景........................................5 二、从《致橡树》浅谈舒婷的爱情观......................... 7——11 (一)舒婷的爱情观..............................................7 (二)我对《致橡树》的再认识....................................10 参考文献........................................................11

引言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女诗人悄然崛起,以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舒婷,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怀着对人性主义的诉求,对理想主义和自由人格的呼喊,写出了影响深远的一系列作品,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作品,便是她的这一篇代表作——《致橡树》。 《致橡树》①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我的爱情观15000字论文参考范文2篇

我的爱情观15000字论文参考范文2篇 我的爱情观范文一:我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不是简单的喜欢,爱是永恒的感动。爱情是纯洁的,爱情需要忠诚、用心、勇敢和倾听,爱是一种责任,是一辈子的承诺。爱情的真谛我现在不懂,在这我只能谈谈我对爱情的一点认识和理解。恋爱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感情过程,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也是一个必经历的阶段,这是每个青春期的男女感情的真实流露于宣泄。因为青春期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异性对青春期的我们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他们都期待内心的情感找到寄托。谁也不想一个人孤独的流浪,用扯淡的幸福面对世间的残酷。作为八零晚期的我,对爱情有保守的一面,从骨子里坚信缘分,认为爱是一种责任,是一辈子的承诺。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觉最重要,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天涯海角同在。男人一生只为一个人而憔悴,只为等待心仪的那个她的出现。幸福就是找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我认为爱情首先需要忠诚,何为忠诚,是对自己所爱的人的一种必备的东西,没有了忠诚也就不会再有爱情的存在,双方都要将自己的爱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方中,是对自己爱情观的一种见证,对自己爱情的负责。总之忠诚是真正爱情的必备之物! 爱情还需要用心,对自己所爱的人用心,当然同样也不要忘记对自己用心,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对自己用心,那还能对谁用心呢?所以对自己用心,善待自

己,也是不可缺少的,用心是双向的,用心去理解爱情,才会让双方的爱情更加牢固。用心就是爱情的桥梁通往彼此心灵的深处! 爱情需要勇敢,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爱情,让自己的爱情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勇敢的去为自己的爱情而打拼,勇敢的为自己多爱的人而努力奋斗。爱情同样也需要双方的倾听和理解。爱就是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双方不断地付出更多的爱,只有相爱才能幸福,单方面的爱不值得去珍惜。只有在双方付出与回馈的不断互动中,渐渐加深;在相互宽容与体谅中得到升华。爱一个人就要学会爱上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号和她的坏,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她。漂亮的容貌只是暂时的,心灵的融合才能让两个人相守一生一世。只有这样的爱情才会幸福而没有遗憾。有一种力量叫做相信,相信彼此,相信未来,相信有你的幸福,相信时间会证明我们的选择是真确的。如果爱,那就狠狠爱!不求爱的轰轰烈烈,只求两个人长相厮守,细水长流,平淡中见真情。感情对我来说只是图个安稳。我不会轻易说爱,因为我怕 受到伤害。但说出口的爱,就是一种承诺,就要用一辈子去守护自己的承诺。女人就是用来呵护、用来疼爱的,作为一个男人要担负起这样一个责任,给自己的爱人一辈子的幸福。真爱是你哭泣时对方递过来的一条毛巾;是你无助时,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你走进人生低谷时的不离不弃真爱朴实无华,需要用心去感受。爱情给人的感受是浪漫又不失安全感,彼此把对方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去对待,共同创造属于两个人的完美人生。愿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浪漫的爱情爱情=脸皮+功夫+嘴巴+投其所好。

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观(纯真美好坚贞不渝理智道德积极健康) 前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爱情文学圣典,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感情真挚自然,质朴纯真,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 然而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它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 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 正文: 一、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紧贴现实生活, 不作无病呻吟, 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感情真挚自然, 毫不掩饰地歌唱了心中对爱情的渴望,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强烈追求。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对爱情的表达既大方又泼辣,又不失含蓄和浪漫。 但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经》中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是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其实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南宋的朱熹则对《诗经》中的这些爱情元素予以了比较强烈的谴责,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李清照的现代爱情观

李清照的现代爱情观 一、序论 1、一代词宗李清照,生活在儒家理学盛行的宋朝,却拥有一种打破桎梏、超越 时代的爱情观。 2、李清照就像是一个从现代社会回到千年前那个年代的穿越者,从她的故事中, 和她留下的诗词,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现代女子的表现。 二、本论——从李清照词里看李清照的爱情观 1、少女怀春。(《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 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封建理学束缚下,敢于勇敢表露对爱情的渴望。 2、与赵明诚的闺房之乐。 (1)女扮男装,与丈夫同游东京。 (2)与丈夫分开时,用词表达思念之情,欲使丈夫早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3)《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尽显闺房之乐。 3、好酒,常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4、骄傲。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敢于表现自己。 (1)“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讽刺了所有乐于偏安的宋人,也让赵明诚最终羞愧,抑郁而死。 (2)写《打马图序》,说“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表达自己对赌博游戏的精通。她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3)与赵明诚合作研究金石,写《金石录》 5、与张汝州二婚。宋朝女子讲究守节,李清照顶世俗之风,再嫁张汝州。 6、在妻子告发丈夫需要连坐的情况下,告张汝州以解除婚约,并不惜为此入狱。 三、总结 李清照一生之中,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词,传唱至今,在当时那种社会伦理环境下,她的行为,她的思想受到当时士大夫族的诟病迫害,但历史终于还是把她优秀的文学作品留了下来,我们今天,也才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在千年前就具有现代女性思想的伟大才女。 参考:《李清照词全集》 《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中南大学教授杨雨 《中国历代名女》——一代词人李清照 《百家讲坛——李清照》——康震

浅谈古诗词中的爱情观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 1009160115 胡文广 爱情是个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了,且不谈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就算是与爱情毫无关系的作品当中也要夹杂一些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为什么?因为爱情是人类情感当中最为珍贵也是最为高尚的情感之一,它对人类永远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永远也说不完。有人这样形容它:爱情是水晶,但它比水晶更清澈;是美酒,但它比美酒比香醇;它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甜蜜;它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幸福;它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而诗词呢?它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历史的长河早已渺不可寻,但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和心灵的智慧,它以其特有的馨香和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饱经风霜而历久弥新准确地抚摸着人类心灵柔软而脆弱的部分,化养着我们的灵魂。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但仍有读诗词的必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古人对人生的感悟,对功名事业的感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历经千年的智慧果实可以使现实的我们受益良多,即使抛开这些不谈,张中行先生幽默地说,学好诗词还可以用它来骗骗自己的心上人,应付现代佳人,哼几句古典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那多有味道,你要是老是捧着一束玫瑰,翻来覆去地说“我爱你”,怕就差点事儿吧。 由于爱情和诗词的这些特点,所以古人的诗词中的爱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古诗词中的爱情观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合理的。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诗词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首先来看一首张先的《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如果你失掉了财富,那你只是失掉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失掉了荣誉,那你将失去许多;如果你失掉了勇气,那你就失掉了一切。”爱情也需要勇气,张先在他的词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人生智慧。此词中,相爱双方的青春初恋宛如青涩的梅子,刚刚萌动,就遭无情风暴的摧残,眼见爱情就像柳絮一样飞走了,悲痛之下,主人公生出抗争的勇气,“天下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他说只要天不老,他们的爱情就不会断绝,在他们用真情密密织就的网里,两情缠绵纠结,早已把彼此牢牢系住,难解难分,任凭谁也拆散不了。爱需要共同面对风雨克服阻碍的勇气,该勇敢时要勇敢,太畏首畏尾只能牺牲自己的感情,在相爱的路上可能都会遇到狂风暴雨肆虐,遇到流言蜚语四散,甚至遭到世俗的强烈反对,爱情不被父母亲人祝福,如果双方没有爱的勇气,他们的爱情势必会春残花落,风吹云散。当然,爱需要勇气,不是一个人的勇气,而是双方的勇气,才能对抗人生的风雨。如果对方是真诚地爱着你,那拿出勇气是应该的;如果对方自私懦弱,不值得你爱,那你用单方面的勇气撑着自己飘摇的爱,只能说是一种坚持,勇气越大,对自己的伤害就越大。“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爱是需要勇气的,不知你是否已经做好准

中国传统爱情观

【中国传统爱情观】浅谈盖聂与端木蓉的爱情 暗夜星辰正中天 中国传统爱情文化,因深受周礼或者说儒礼的影响,比较内敛,含蓄,发乎情,止乎礼,玄机参考中华传统爱情观,说明会有以下几点爱情在盖聂与端木蓉身上。 一,内敛含蓄 礼之用,以规范人之行,而不能直白示自己的意愿。在二人身上表现得淋淋尽致。当盖聂非常正式拜谢端木蓉的时候,还是端木蓉甩开他的手的时候,都是礼在束人,男女之别。且在盖身上,比之在蓉身上更重,但他也会观注她,在机关城,有经典的一幕,即在天明搞笑时,端木蓉笑了,盖在看她,难得的在表现自己的爱情,之后无论是蓉在房间前的表示“关心”,还是泪点剑,心示想说的话都是用了含蓄之美。所以楼主猜测,五部中蓉醒来,盖不会去问蓉,当日在机关城她想说什么,另一个也不会说,所以很可能会在第三人来推动,很可能是雪女,在机关城中第一个察觉蓉爱上了盖的就是她。 二,恩与情的交织 恩,即有助于己,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爱情中的一大亮点,秦淮八艳就是其中的代表,比如寇白门。而在之前,蓉自破二规救了盖,之于盖,是恩,而后是飞羽刃下又救了他一回,两恩并之,也成了二人的一种羁绊,或者说是二人爱情一种纽带,在五部中,盖一定坚持还报,而这种还报,看似还,恐是更加剪不断,理还乱,反而推动了二人爱情的深华,二人都深知互爱对方,但在他人眼中,或者说不知情者眼中是一种掩饰。在醒之前,盖定会拼死护花,是一种还恩?可是当蓉醒来,不救还恩,中华传统,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下有看头了,有得闹了。说白了就是二人都别扭型,在五中可能会有断对手戏,会恩与情的交织,也许这一断出现会较晚,让二个理清关系。 三,矢志不渝的永恒

自古以来,多少志士仁人,多少帝王将相,一但认定了情爱唯一就不再变更。正如名诗所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的孟姜女哭长城,到梁祝化蝶,从霸王别姬到长生殿中的唐玄宗,爱情,年岁淡不去,阴阳隔不断,无论盖与蓉结局如何,二人的爱情都将永恒,二人的爱情,像泉水般恬淡,在一,二,三,四部中一点一滴的流淌,在五部中,二人还会一起行动,剑圣与医仙的二人组合,或许再加上几个小主角,如果如是那么他俩会很安全,五部诸人会公分开行动,小高要去刺秦始皇,大铁锤会与张良一组,他俩很可能是一组。另几个小主角中只有月儿发现了?但我不确定。 四,相思苦 相思!楼主激动了一下,巴山夜雨时,却最难抵相思。二人都是外表冰山式人物,貌似蓉姐更是如此,当二人都不说,但又相爱,午夜梦回,相思苦啊,真是苦了二人了,在五部中肯定会有二人相互思念的一幕,甚至会有之前二人从相识,到相爱的回忆?二人独白?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爱情是一种奢侈品,不诉情为护对方,实是相思为焚更伤。 五,纯净如水,优雅如诗 中国古代是法礼,刚常社会,其中的爱情也是净如碧玉,不逾矩,想看吻戏的各位可能要失望了……从阿雪与小高的表现就能看出玄妙,古人的爱情观是高洁的,所以楼主认为在五中二人不会有故意亲昵动作,但是意外的小福利肯定有!!!这是玄机的传统,看之前二人的拉手,入怀,聂偷看蓉笑中看出。 六,郎才女貌,相配第一 才子佳人,然后故事开始了,无论是西厢记,还是红楼梦,还是诗经,咏的就是如此,所以在五部中,该会继续展示二人剑圣,医仙的本事,给广大观众一点感受,那就是郎才女貌,很配的一对。 七,同甘共苦

高中议论文范文:我谈中国式爱情

高中议论文范文:我谈中国式爱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议论文范文:我谈中国式爱情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拙析被束缚千年的中国古代女性爱情观 中国古代女性并没有爱情。 出生在男子的绝对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注定了丧失一切权利或是享受一切男子应允下的权利,包括爱情。她们没有爱情,只有婚姻。三纲五常之有夫为妻纲,作为男子附属品形式而存在女性,从某种角度来讲,女子在婚姻上也是绝对被动的。 少女初成人形便被媒妁之言相与男方,在毫不知对方性格背景长相的情况下就为父母包办捆绑式的婚姻盖上了红盖头。多的是新娘子洞房花烛夜才知夫君长相(倘使烛光昏暗就还得再过一夜),而岳父母却早已将贤婿的面貌烂熟于心。在这种更甚父母“嫁给”婿的婚姻制度下,女子的终身大事都只由着父母一手操办,自己等同于一件被标好价的商品,由父母寻求买商,男子所谓的“爱”女子,也就如同商贾爱财、农民爱地一般——以女子是否有价值为前提。不外乎娶一位端庄贤淑的正房炫耀于人前,或是纳几房貌美如花的庶室,满足私欲。与街市之上挑选货物细细筛选无多大不同。而整个过程至始至终女子只能被动于这种畸形的爱情形式与女性命运。 为了避免这种命运,就有了站在父母权贵前说“不”的。可刘兰芝的反抗是投河,而杜十娘的反抗是沉江。从道德习俗及烦琐的框框条条来看,封建体统是不允许自由恋爱萌芽的,叹才女唐婉咽泪装欢叹“世情薄,人情恶”;世外仙姝林妹妹也因有情人成不了眷属一气而亡;虽有梁祝化蝶双飞之美,却也走尽了坎坷的爱情道路。 于是就有了顺从。大多女性开始顺从甚至已迎合这种爱情形式。这也正是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对女性爱情观的戕害。《金瓶梅》里潘金莲、李瓶儿虽被作为泄欲工具,却反而“以苦为乐”,于小小的西门府里争宠夺幸;《水浒》中的扈三娘被宰了全家却认贼作兄,还嫁了个五短之人,反而以为幸。封建的思想已将这些女性脑中的爱情细胞灭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是非颠倒的盲从与迎合。 娶妻求淑女,所谓“淑女”,不过是打杂持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而男子才是社会的主体,才是事业的拼搏者,才是家里的顶梁柱,才是女子的终身依靠,而这种类似“贤内助”的对男子依附的女性角色不仅是封建统治思想对女性的思想桎梏的结晶,也是沿袭下来的被束缚千年的中国女性爱情观。 二、从西方罗曼帝克式爱情浅谈现在中国人的爱情观 西方是罗曼帝克的发源地。 热烈而直白的西方人对比生命价更高的爱情的高度追求缔造了一种浪漫的爱情形式——罗曼帝克式爱情。每日一个吻,一个拥抱,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一句“我爱你”都是罗曼帝克式爱情的表现形式。感性的分享,性感的共处,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彼此爱意,最露骨的爱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