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安全科学公理、定理、定律的分析探讨

罗云许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3005(安全工程理论)中图分类号:X913.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基于概念和比较优势与科学优化的方法,针对安全的重要性、本质性、相对性、客观性和普遍性,提出并探讨了“生命安全至高无上、事故灾难是安全风险的产物、安全是相对的、危险与风险是客观的、人人需要安全”5大安全科学公理;在公理的基础上,推导演证出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秉持事故可预防信念、遵循安全发展规律、把握持续安全方法论、遵循安全人人有责准则”5大安全科学定理;应用科学借鉴与模仿研究的方法,归纳总结了7大安全科学定律。

【关键词】安全科学公理;安全科学定理;安全科学定律;安全科学规律Preliminary Study on Axioms and Theorems

of Safety Science

Luo Yun, Xu M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Five axioms of safety science that were …life safety is supremacy?, …accident is resulted by risk?, …safety is relativity?, …hazard is objectivity?, and …everybody needs safety? according to importance, essence, relativity, objectivity, and universality were proposed based on concept,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cientific optimization. Five theorems of safety science that were …the principle of safety first should be insisted on?, …the belief that accident could be prevent should be uphold?, …the law of safety development should be followed?, …methodologies of continuance safety should be held?, and …the criterion of safety is everybody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followed? were deduced based on five axioms of safety science.

Key words: axiom of safety science; theorem of safety science; principle of safety science; law of safety science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许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副教授,博士

0 引言

在党和政府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以及对公共安全上升到关系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的大背景下,安全学术界面临着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的任务和挑战。在公共安全科学理论的体系中,最为基本的理论问题就是对安全科学公理、定理和定律的研究和探讨。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一直制约着安全科学理论体系自身发展完善,以及对公共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科学监管实践的理论导向。

公理是事物客观存在及不需要证明的命题,据此,安全科学公理可理解为“人们在安全实践活动中,客观面对的、并无可争论命题或真理”。安全科学公理是客观、真实的事实,不需要证明或争辩,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具有客观真理的意义。安全科学公理的认知对推导安全科学定理发挥着基础性、引证性的作用。安全科学公理是在人们长期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公共安全与生活工作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和建立起来的。

定理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或必须遵循的规律,定理可基于公理推导得出。安全科学定理是基于安全科学公理推理证明的规律和准则。安全科学定理为安全科学的发展和公共安全活动提供理论的支持和方向引导,对公共安全工作或安全科学监管的实践具有指导性,是安全活动或工作必须遵循的必然规律及基本原则。

定律,也称作法则,是基于经验或理论归纳推理的事物的客观规律。安全科学定律是为安全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法则或方法论。安全科学定律具体包括4大经验定律和3大理论定律。

1 安全科学公理的分析与探讨

基于概念和比较优势与科学优化的方法,我们以为在当今的安全科学理论发展和公共安全实践认知水平基础上,可以提出如下五大安全科学公理:生命安全至高无上、事故灾难是安全风险的产物、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客观的、人人需要安全。

1.1生命安全至高无上

“生命安全至高无上”是安全科学的第一公理,其涵义是:“生命安全至高无上”是指生命安全在一切事物中,必须置于最高、至上的地位。即要树立“安全为天,生命为本”的安全理念。安全科学的第一公理表明了安全的重要性。

对“生命安全至高无上”这一公理理解可以从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角度来认识。“生命安全至高无上”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和整个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客观真理。对于个人,生命安全为根,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对于企业,生命安全为天,没有生命安全,就没有基本的生产力。对于社会,生命安全为本,没有人的生命安全,社会不复存在。生命安全是个人和家庭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有“100-1=0”的哲思,这个1就是安全。

“生命安全至高无上”这一公理告诉我们,无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管理者,都应该建立安全至上的道义观、珍视生命的情感观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1.2事故灾难是安全风险的产物

“事故灾难安全风险的产物”这一公理的涵义是:事故及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取决于安全风险因素的形态及程度,或者说,事故灾难是风险因素的函数,风险因素是事故灾难发生及其后果严重度的变量。安全科学的第二公理表明了安全的本质性或根本性。

“事故灾难是安全风险的产物”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在长期的事故及灾害规律分析

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安全的目标就是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避免灾难的严重程度,而这一公理告诉我们,只有从全面认知安全风险出发,系统、科学地将风险因素控制好,才能实现防范事故灾难、保障公共安全的目标。

安全风险是事物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害或损失事件的发生。事故是由生产过程或生活活动中,人、机、环境、管理等系统因素控制不当或失效所致,这种不当或失效,就是风险因素。理论上讲,事故都是来自于技术系统的风险,系统能量的大小决定系统固有风险,而且系统存在形态和环境决定系统现实的风险。风险因素的概率和程度决定安全程度,安全程度或水平决定事故预防的能力。

“事故灾难是安全风险的产物”这一公理首先让我们认知到安全的本质,第二明确了安全工作的目标;第三指出如何实现对事故有效预防的方向。

1.3安全是相对的

“安全是相对的”这一公理的涵义是:指人类创造和实现的公共安全状态和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公共安全的程度和水平是相对法规与标准要求、社会与行业需要存在的。安全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安全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安全的相对性是安全社会属性的具体表现,是安全的基本而重要的特性。安全科学的第三公理表明了安全的相对性特征。

安全科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针对安全的自然属性,从微观和具体的技术对象而言,安全存在着绝对性特征。从安全的社会属性角度,安全的相对性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从自然属性来理解安全技术标准的绝对性的同时,也必须从社会属性来理解安全的相对性特性。

由于人类控制安全的科学是发展的、技术是动态的、经济是有限的,人类安全的能力是发展、动态和有限的,方法和手段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在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相对安全是客观现实。

安全是相对的,表明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事物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相对安全是安全实践中的常态和普遍存在,因此应做到相对安全的策略和智慧,应对安全的相对性,就需要有如下策略:要建立发展观念;要树立全过程思想;要具有“居安思危”的认知。

1.4危险是客观的

“危险是客观的”这一公理的涵义是:指社会生活、公共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来自于技术与自然系统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客观性决定了安全科学技术需要的必然性、持久性和长远性。安全科学的第四公理反映了安全的客观性属性。

人类需要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面对的各种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客观危险性和危害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危险性越来越复杂,危害性越来越严重。辨识、认知、分析、控制危险性,消除、降低、减轻其危害性,就是安全科学技术的最基本任务和目标。

“危险是客观的”这一公理告诉我们,首先应充分认识危险或危险源,只有在充分认识危险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危险,进而控制危险,消除危害、避免事故灾难的发生。

1.5人人需要安全

“人人需要安全”这一公理的涵义是:每一个自然人、社会人,无论地位高低、财富

多少,都需要和期望自身的生命安全健康,都需要安全生存、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安全是人类社会普遍性及基础性的目标。安全是人类生产、生存、生活的最根本的基础,也是生命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类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安全作为保障和基础。安全科学的第五公理表明了安全的普遍性或普适性。

人人需要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共享安全,这是安全的普遍性特征。因为人人需要安全,就必须人人参与安全,最终实现人人共享安全。

人人需要安全的普遍性还可以从事故灾难发生危及的无指向选择性来认识,即一旦事故灾害发生,其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害,不会因人的肤色、性别、年龄、角色、地位、财富、权势的差别而选择,所具有的差别是随机性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正因为在事故灾难环境中,人人危及的特性,因此,对事故灾难的防范,需要人人参与,随之,安全的成果实现人人共享。

2 安全科学定理的分析与探讨

根据上述的5个安全科学公理,相应地可以推导出5大安全科学定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秉持事故可预防信念;遵循安全发展规律、把握持续安全方法论、遵循安全人人有责原则。

2.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定理1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是指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中,时时处处人人事事必须“优先安全”、“强化安全”、“保障安全”。对于企业,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必须“安全第一”、“安全为大”。

由安全第一公理可知,人的生命安全至高无上,因此,在一切活动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即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第一”这一口号,起源于1901年美国的钢铁工业。尽管在当时受经济萧条的影响,美国钢铁公司提出“安全第一”的经营方针,致力于公共安全的目标,不但减少了事故,同时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百年之间,“安全第一”已从口号变为公共安全基本方针,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甚至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安全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安全第一”是在社会可接受程度下的“安全第一”,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力做到的“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方式上相对于其它方式或手段而言,并在与之发生矛盾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公共安全是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更谈不上发展。在企业,发生事故不当会造成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影响,还会导致员工生命的丧失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在社会活动和发展,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是第一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原则”这一定理要求人们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第二要做到全面的“安全第一”;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等基本矛盾与关系。

2.2秉持事故可预防信念

定理 2 “事故的可预防”的基本涵义是指从理论上和客观上讲,任何来自于技术系统、人造系统的事故发生是可预防的,其灾难导致的后果是可控的。事故的可预防性是基于对事故的因果性及其致因规律的认知。正因为有了对事故这一特性和规律把握,我们能够坚信“事故可预防”的定理。

“事故可预防”是基于“事故灾难是安全风险的产物”这一公理推导的。事故是技术系

统风险的不良产物。技术系统是“人造系统”,是可控的。我们可以对技术系统从设计、制造、运行、检验、维修、保养、改造等环节,从人因、物因、环境、管理等要素出发,甚至对技术系统加以管理、监测、调适等措施,对技术存条件、状态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对技术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对事故的防范。对于来自于自然的灾害,其发生我们不能根除,但可以预测、预测和应对,规避其后果的严重性。对于人为故意的社会事件灾难,更是可以从社会风险因素出发,消除其发生的基础和原因,实现避免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事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作为社会主宰者的人类,秉持事故可预防的信念,在不断地与事故博弈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前人的智慧,秉持事故可预防的信念,向着“本质安全”以及“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迈进。

2.3遵循安全发展规律

定理3 “安全发展”这一定理是指人类对安全的需求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的安全标准和规范是不断提高的;二是指人类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要以安全发展为基础,只有安全发展,才能有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持续发展。

安全发展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程度越高,人民对生活质量和生命与健康保障的要求愈为强烈。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必须坚持安全发展。

由“安全是相对的”这一公理可知,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认知、标准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该定理告诉我们,安全是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安全,看待安全的各个环节。一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要实现安全目标的不断提升。

2.4把握持续安全方法

定理4 “持续安全”这一定理是指安全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实践的过程,在任何时期从事安全活动,注重安全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寻求安全与资源的最优化匹配组合。

由“危险是客观的”这一公理可知,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危险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安全就是永恒的话题,要实现安全的永恒性,就必须把握持续安全的方法论。

“一个时期对发展起积极作用而被肯定的东西,在另一个时期就可能成为制约发展而被否定的东西”,对安全的理解也是这样,要想保持安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强调持续安全的理论,把握持续安全的方法。

由该定理可知,安全是持续的,在从事安全活动时,就应该树立持续安全的理念,把握持续安全的方法,来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人们需求的变化。

2.5遵循安全人人有责的准则

定理 5 “安全人人有责”这一定理是指安全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当责,坚持”安全义务,人人有责”的原则,建立全员安全责任的网络体系,实现安全人人共享。

“人人需要安全”公理表现安全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既然人人需要安全,那么人人就应该参与安全,为安全尽责。其中“责”我把它理解为“责任心”、“安全职责”、“安全思想认识和安全管理尽责”等。不论是公民、官员、企业家,都应该对安全尽责,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以及“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社会安全我尽责”的安全氛围。

“安全人人有责”这一定理告诉我们,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基本命题,是事关国社民生的重大问题,它既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既涉及到个人也涉及到社会,每个人都在一条船上,每个人都居住地球村,因此,必须人人为安全负责、尽责。

3 安全科学定律的分析与探讨

基于定律的概念,目前安全科学定律可归纳总结出海因里希定律、墨菲定律、安全效率定律和安全效益4个经验定律,以及安全性定律、风险最小化定律和本质安全定律3个理论定律。

1.海因里希定律

海因里希法则基本涵义是:不同程度的事故具有从轻到重、从小到大的金字塔规律,小的事故频繁发生,就会伴随严重或大的事故发生,要防范重大的事故,需要从一般性的所谓小事故入手。所谓事故金字塔,如图1所示。

1 29 300死亡和重伤

轻伤

无伤害

1

10

30

600

死亡和重伤

轻伤

财产损失

无伤害无损失

1

10

30

300

>1000

死亡和重伤

轻伤

财产损失

无伤害

无损失

隐患

(a)(b)(c)

图5-1 海因里希法则

2.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莫非定律、摩菲法则等。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所谓:“可能发生的都会发生”。

墨菲定律给安全科学启示是:危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故的可能性,我们如果认知可能、消除其可能,事故就没可能;相反,如果忽视可能、放任可能,就有可能。墨菲定律让我们懂得: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安全事故应该成为我们长鸣的警钟;安全工作要应用预知、预测、预警、预控的方法。

3.安全效率定律

安全效率定律揭示出在不同阶段进行安全投入的效率规律,即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或表示为设计规划1分安全→建设制造10分安全→运行生产1000倍的安全,即1 ∶10 ∶1000。

安全效率定律启示我们,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早期的设计、规划、方案、准备阶段安全的投入效率最高,而在运行、实施或应用过程中才采取安全措施效率是最低的。因此,对于建设项目要重视规划阶段的安全分析研究;对于工程项目,要强调方案阶段的安全措施;对于每天的活动项目,要注意预先的安全分析和措施。

4.安全效益定律

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论证了安全效益定律,也称安全成本法则,即:1分的安全投入,创造5分的经济效益,实现无穷大的社会效益,所谓,安全成本法则1 ? 5?∞。

安全效益定律表明如下规律:安全成本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都是有效益的;安全的效益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安全效益重在社会效益,因为,生命是无价的。

5.安全度可控定律

安全度可控定律也可称为安全度定量定

律,其揭示了安全的定量规律。“安全度”的数

学定量模型是:安全性S=F (R )=1-R (p ,l ),

S ≤1,且≥0。

其中:R —系统风险;p —事故的可能性(发

生的概率);l —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度。

安全度定量定律揭示了如下安全规律:安

全是风险的函数,风险是安全的变量;安全度

的影响因素是风险的程度或水平;实现安全最

大化决定于风险最小化;风险度为"0",安全度

为100%。根据安全度法则,控制系统或过程安全

水平实质上是控制风险水平,具体有三个策略方向,如图2所示:

策略一:保护性策略。分散系统规模,降低后果严重度:设L =L 1+L 2+L 3,L 1=L 2=L 3=L/3;由于L i 难以同时发生;所以R i =P ? L i = P ?(L/3),则通过严重度的分散策略,实现了:R i <R 。

策略二:预防性策略。增加冗余事件,降低发生概率:设R D =R 1 ? R 2 ? R 3;P 1=P 2=P 3=P ;由于P D =P 1 ? P 2 ? P 3=P 3,所以R D =L ? P D = L ? P 3,则通过调整概率的策略,实现了:R D <R 。

策略三:综合应用策略一和策略二的方法。

6.风险最小化定律

风险最小化定律实质是风险可接受定律。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风险程度或者风险水平。风险与概率p 和严重度l 成正比关系,即:风险R= F (p,l )=p l 。其中:p = F (人因,物因,环境,管理);l = F (时态,能量,规模,环境,应急)。

根据安全的相对性特征,以及安全的实质是风险可控,可以推导出,安全过程是风险最小化的过程,安全是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即实现风险可接受准则。国际普遍采用ALARP (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 )原则来描述这一准则,见图3-3,

10×10-3

10×10-5

图3 ALARP-“二拉平”风险最合理可行准则

7.本质安全定律

本质安全是指系统或过程中人、机、环境、管等要素从根本上防范事故的能力及功能。本质安全的特征表现为根本性、实质性、主体性、主动性、超前性。生产过程中本质安全最基本的目标就一是实现“物本”,即技术设备设施工具的本质安全性能;二是“人本”,即人的意识观念态度等人的根本安全素质的提升。

本质安全定律是指实现R →0,S →1的状态,即风险趋近为“零”,安全趋近为“1”的状态,或者说是“追求理想安全或绝对安全的境界”。

对于技术系统,本质安全的方法是实现“失误—安全”的功能(Fool-Proof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以及“故障—安全”的功能(Fail-Safe),即设备自身故障的图2 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水平的策略

自我修复或闭锁功能。

4 结论

公理是客观的真理,定理是实践的原则,定律是事物的规律。确认了安全科学公理,表明人类探索安全真理的进步,并为获得安全实践的原则提供了基础和原理的支持;揭示了安全的定律,为人类安全活动科学、有效提供了理论的方向和准则。在五大安全科学公理基础上推导得到的五大安全科学定理为安全活动或实践提供了科学原则和方法论指导;基于经验和理论的安全定律或法则,揭示了安全活动的规律,为我们的安全工作或管理明确了基本法则或方法论。

安全真理和规律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本文提出的大5安全科学公理、5大安全科学定理和7大安全定律仅仅是现阶段我们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反映。显然,随着人们对安全科学规律和真理的不断探索,安全科学公理、定理和定律将会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主要参考文献

[1]罗云,许铭,公共安全科学公理与定理的分析探讨,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年第3期总第

18期。

[2]罗云,黄毅,中国安全生产战略-论公共安全五要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国家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新论,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4]孙华山.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社, 2007。

[5]吴超,安全科学方法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6]罗云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操创新优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7]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8]颜烨,安全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9]张景林,安全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0]张兴容,李世嘉,安全科学原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11]金龙哲,杨继星,安全学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12]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3]徐德蜀等,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精选-金融学原理_彭兴韵_课后答案[1-24章]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2.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方通过金融市场与货币资金供给方直接发生信用关系 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 有更高的价值。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4.年金: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最现实的例子包括:零存整取、均等偿付的住 宅抵押贷款、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5.系统性风险: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 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6.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7.表外业务:是指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但会影响银行所能取得的利润的营业收入 和利润的业务。分为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8.缺口: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 9.贷款五级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该 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11.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 12.市场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剧烈波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 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 13.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14.贴现:票据的持有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利息后将 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15.汇率: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即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16.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两种货币 之间的汇率。 17.期权:事先以较小的代价购买一种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一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金融 工具的权利。 18.掉期:在买进某种外汇的同时,卖出金额相同的这种货币,但买入和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 但数量完全相同的同一种外汇。 19.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可以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的货币, MB(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货币)+R(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20.货币乘数: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倍数 21.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2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23.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过程 24.消费价格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的消费开支所编制的物价指数 25.一价定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样的商品无论在哪里生产,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 价格都应该是相同的 26.购买力平价:根据一价定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就取决于两国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后,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的过程 2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 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最新安全学原理复习重点

安全学原理复习重点

安全工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1、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2、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说明:本质安全化是相对的。 3、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4、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和随机安全评价。 5、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 6、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生物作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安全科学的定义(现在的定义) 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及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关系) “0123”安全管理模式(略) 安全观的定义 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理的具体含义 ?安全第一 是在进行工业生产时,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当作头等大事来做好。必须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道理。 ?预防为主 掌握工业伤亡事故发生和预防规律,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预先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和控制他们,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者关系 “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两者相辅相成。组织生产时,优先考虑安全,安全和生产矛盾时,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一切安全工作需立足于预防,活动初就要考虑安全措施。 安全价值的定义: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提高安全价值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 ?安全寿命周期:从安全措施的构思、设计、实 施、使用、到基本失效的过程。 ?投资:整个安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投资的总和。

(完整word版)安全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全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 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 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价值:安全价值是一种利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通 过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 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 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 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经济技术方法。 事故: 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 可导致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财 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安全潜力势: 指事物达到安全最佳状态或理想状态的能力大小和趋势 潜势力越大说明事物 从现在的状态发展到安全最佳状态的能力越大 可能性越强。 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 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 物质单元。 风险:是对人是主体可能发生灾害的后果的定量描述 是一定时期产生灾害事件的概率与有 害事件危及势的乘积。R=PV 式中 P 为风险出现的概率 V 为危及势的量度值。 安全科学: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本质安全化:是从一开始就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 就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从 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安全评价: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 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度 制定预防措施 和管理决策的工程。 固有危险度: 指一个生产系统 由于自身的功能需要 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 其设备及 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二、简答 1.采取哪些综合措施可达到本质安 全 答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 降低危险 因素的感度 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4.减少人为失误 5..将强监督管理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 施 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 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2.安全科学研究对象及范畴 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规律的三种形式 答 对象 人、机、环。 范畴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安全工程 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研究内容 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生理 与心理、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 安全规律的三种形式 生存规律、构成规律、发 展变化规律。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1)

1、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 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危险 安全不仅指生命,还包括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 安全是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 2、安全规律具有哪几种形式 规律——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狭义安全规律——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广义安全规律——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安全规律 1、安全的生存规律 指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具有与自然界生存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2、安全的构成规律 指构成自然界的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要素,各自内在与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 生产安全规律的五种构成要素: 劳动者 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劳动时间 劳动空间 3、安全的发展变化规律 是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和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3.为什么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安全第一思想的客观基础,安全第一是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当自始自终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体现在: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交通运输和其他有关部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真正树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和头等大事来抓。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个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每一项生产中都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地检查隐患,找问题,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以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长期的安全的进行。

安全学原理总结

安全观 1.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保障条件。 3.人们对安全的认识:(1)从前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安全是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2)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的环境。安全等于无事故,安全是指人身没有伤害、设备没有损坏、财产没有损失的状态(3)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安全系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4)1.安全是之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上、不死、不病,而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2安全设计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3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通过,对安全需求的水平与质量页不同(5)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状态。 4.生产安全的本质:生产时间符合生产规律的规律活动,具有安全必然性,它通过总结安全生 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联系生产时间,遵循生产规律,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实施加以确认。 5.安全的规律:狭义安全规律与广义安全规律。安全科学讲的是广义的安全规律,它具有安全 的必然性,及安全的根本规律。分三大类安全规律;(1)生存规律:指安全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2)构成规律:指能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因素,各自内在与系那个湖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3)发展变化规律: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6.安全第一原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安全方针。 7.安全价值: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同过对安全措 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8.安全价值内容:(1)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2)安全功能分析(3)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4) 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9.安全价值的观念:(1)安全的战略观念(2)安全的市场观念(3)安全的竞争观念(4)安 全的服务观念(5)安全的素质观念(6)安全的开发观念(7)安全的信息观念 10.大安全观: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 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 11.大安全观的目的:动员全社会、全民族、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通过安全减灾的国家战略和 系统工程,不仅要保证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稳定 12.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1)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2)树立全 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馆(4)树立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5)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 13.大安全学科体系仍需要建立的观点和概念:(1)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仍需要完善(2)安全科 学技术应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3)灾害科学应把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作为研究对象(4)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及减灾科学本质存在着协同和交叉(5)安全、减灾、环保的工程技术层次有公用共享的基础(6)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是共同的目标(7)大安全学科框架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教学内容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 案)

安全学原理试题 一、解释 安全投资:是指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的度量,通常记为R.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的重要尺度。 安全效益: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的比较。它反映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所依据 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工伤事故 :一般的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制使身体受到伤 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需要阐明几点: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规定的功能、能力。 群体:是指俩人或俩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建立的群体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二、填空题 1. 安全三要素是人、物、人与物。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即安全人与物关系)、 3、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4、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综合性、整体性、群众性 5、事故按原因分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按事故的发展过程特性分类:突变型、发展型、持续型、环境演变型 6、事故严重度的概念,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 7、安全观的核心:生命价值 8、安全的主要内涵:以“以人为本”为主要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2、固有危险度:是指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3、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定。 4、大安全观: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以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5、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事故隐患:潜藏的不安全因素,从系统的安全的角度来看,人们所说的隐患包括一切可能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带来损害的不安全因素。 7、安全目标管理: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8、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表现为有关安全的哲学、伦理道德、科学、艺术和政治法律思想即其构成的思想观念系统及相关制度、设施。 9、安全效益: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即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合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安全保障。: 三.简答题 1.安全的基本特征P6: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是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极为常见,因此,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无法进行 2)安全的随机性:安全取决于人,物和人与物的关系协调,如果失调就会出现危害或损害。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及其动态平衡的方式等都带有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安全标准是相对的,因为人们总是逐步揭示安全的运动规律,提高对安全本质的认识,向安全本质化逐步逼近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无条件地追求绝对安全,特别是巨系统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有条件地实现人的局部安全或追求物的本质安全化,则是可能的,必须的 5)安全的经济性:安全与否,直接与经济效益的增长或损失有关,保障安全的必要经济投入是维护劳动者的生产流动能力的基本条件,包括安全装置,安全技能培训,防护设施,改善安全与卫生作业条件,防护用品等方面的投入,是保障和再生生产力的前提 6)安全的复杂性: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实际上形成人一机一环境运转系统,这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结合的开放性巨系统 7)安全的社会性: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 8)安全的潜隐性:对各类事物的安全本质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把握程度,总是受人的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局限 2.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时价值何在。P43 安全观并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它应该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世界观主导的一种观念。世界观是由人生观,价值观,安全观共同组成的,这是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时确立的依据。同时安全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安全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之一,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这些是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系统与安全有关的影响因素构成了安全系统。因为与安全有关的因素纷繁交错,所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因素数及其相关性如此复杂的能与之相比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多数有一定灰度,所以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安全系统是通过客体的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入一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确认安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 2.径集: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3.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4.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5.决策: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决策通常有广义、一般和狭义的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包括抉择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一般含义的决策解释是人们按照某个(些) 准则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的选择,它只包括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狭义的决策就是作决定,就指抉择。 6.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7.最小径集 8.最小割集 9.故障和故障类型 10.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综合题 1.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的原理。(简答题,11分)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2.安全决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1分)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

2006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原理真题

西安科技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编号:839 科目名称:安全学原理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 2.答题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用铅笔、红色笔者不给分。 3.答题必须写清题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保持整洁。 4.试题要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一、名词解释 安全本质安全化安全评价 重大危险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价值 二、单项填空 1.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及其和的科学。 2.安全三要素分别为、和。 3.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 4.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5.安全法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法律关系就是安全法规规范所确认的人与人之间的 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必须具备、和三要素。 6.工伤事故由、和三要素构成。 7.根据轨迹交叉论,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和。 8.全面安全管理一班包括、、和 四个方面的内容。 9.安全经济投资的优化准则有两种,一是,二是。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起开始施行。 三、正误判断(正确标√,错误标×) 1.控制事故的本质安全化方法就是设法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安全教育目的是较强地表现为“要你安全”被教育者偏重于被动 教育()。 3.安全和安全工作同其他事物一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由它们本身价值所决定()。 4.通过人们的努力,100%的安全性是可以达到的()。 5.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的不同,可分为设备事故、工伤事故和未遂事故()。 6.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只要企业中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就不会发生事故()。 7.企业安全目标的制定也要参考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安全目标值()。 8.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形成两种体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全国垂直管理()。 9.安全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减损和增值两个方面()。 10.1安全法规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其本质还表现在它是劳动者意志的体现,并不表现为 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四、简答题

消防安全管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消防安全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属于消防安全管理主体的是人民政府、社会单位、群众自治组织、公安机关、主管部门。不属于消防安全管理主体的是自然人。 2、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二、填空题 1、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消防标准根据制定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 三、简答题 1、简述消防安全管理的客体范围:消防安全管理的客体是指在消防安全管理中与消防管理主体相对应的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单位和个人。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自然人。 2、简述消防安全管理法律体系的内容包括:宪法、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四、论述题 结合实践,分析论述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和内在精神,是各管理主体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准则。结合消防安全管理实践和《消防法》中关于我国消防工作基本原则的规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一是方向性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在政策和业务上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业务上的方向性原则是指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二是法制性原则,是指消防安全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防止随意性。法制性原则要求各级消防安全管理主体和相对人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消防安全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三是责任性原则,是指所有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都应当为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承担责任。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责任性原则具体体现在“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上。四是社会化原则,社会消防主体整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全体成员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一点决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实现社会化原则。五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消防安全管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消防安全特点实施有效管理,高效管理。六是综合管理原则,消防安全管理在其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内容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质。 第二章消防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单选题 1、在消防安全中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属于经济方法。 2、消防中介技术服务属于社会化手段。 3、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连锁理论,并认为安全管理的中心就是移去第三块骨牌,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根据预防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火灾具有偶然性,要预防火灾是不可能的,只能着手与灭。说法正确的是:一我们可以寻找引起火灾的本质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控制,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二火灾虽然是可以预防的,但火灾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火灾,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三火灾的发生时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锁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火灾的因素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 1. 事故;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 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举出5项) 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复杂性。 3. 事故发展的阶段?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 4. 海因里希法则: 在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 1:29:300。比例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得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5. 什么是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6. 与传统安全相比系统的观点在哪些新特点?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7. 辨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 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安全。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之前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连接点。 8. “3E对策” 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之为“3E对策”,它们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9.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哪些?

安全学原理0.0

5、企业的安全目标应当如何制定和展开 一、目标的制定 (1)目标内容 企业安全目标方针 企业总安全目标 实现安全目标所要采取的对策 (2)确定安全目标值的依据和要求 依据:上级要求、企业自身情况、同行业情况 要求:先进、可行 (3)制定安全目标的程序 调查和评价安全状况 确定目标值 制定对策措施 二、安全目标的展开 1、目标展开的过程和要求:(1)上级在制定总安全目标时要发扬民主,在征求下级意见并充分协商后才正式确定。同时下级也应参照制定企业总安全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初步酝酿本级的安全目标和对策(2)上级宣布企业安全目标和保证对策措施,并向下一级分解提出明确要求,下级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安全目标(3)按照同样的方法和原则将目标逐级展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应有哪个部门被遗弃(4)目标要紧密结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目标展开的同时要逐级鉴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把目标内容纳入其中,确保目标责任的落实 2、目标的协调和调整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但上下级之间要充分协商,各部门之间也必须协调一致 3、目标展开图 6、安全目标如何实施和考评? 安全目标的实施:原则:权限下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这是目标实施的主要原则,在这个阶段企业从上到下的各级领导各级组织知道每一个职工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围绕着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独立自主的展开活动。抓紧落实,实现所制定的对策措施 管理:编制实施计划表 旗帜管理图法 考评:目标考评的原则:1、自我评价与上级评定相结合2、重视成果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目标考评的方法:1、确定各目标项目得分比例2、给各目标项目打分3、综合评定 4、奖惩与总结5在成果考评中应注意的事项6、建立好评价组织 7、制订好评价细则和奖惩办法 7、何谓系统方法系统应当具备那些属性? 为有效的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人们需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并根据其结果,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是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好状态的方法 属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1.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2. 工伤事故是指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

安全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安全学原理 名词解释 1、安全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相关的安全特征以及与社会相关的安全内涵 2、安全观: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大安全观::大有现代和全局观念的意思,是以人为核心的高度综合性的安全 3、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的认识和评定 填空题 1、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三大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规守纪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察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其他监管相结合 3、安全的认识阶段:无知——局部——系统——动态 4、事故的预防原则: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 简答和论述 背诵知识点 1、对安全的理解 【1】概念的理解 1、复杂的动态过程或状态:人和事物受到的伤害或遭受的损失在当时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技术状态:满足一定安全指标要求的物态 3、理念:人和事物不会遭到伤害和损失的理想状态 【2】安全的相对性 1)、安全描述的相对性 2)、安全标准的相对性 3)对安全的认识与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3】安全的基本特征: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伏性 1、安全系统(目标)和系统安全(方法)区别与联系 1)、定义 安全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对设备、资金、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周期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控制,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学科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系统论。可靠性理论等手段,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2)、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控制 系统安全工程: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危险源控制 3)、侧重点不同 安全系统工程:管理层面 系统安全工程:技术层面 4)、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更符合本质安全的要求。 3、预防事故发生四个层次:

安全学原理题库

安全学原理题库 一、解释安全投资:是指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的度量,通常记为R、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的重要尺度。 安全效益: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的比较。它反映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所依据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工伤事故 :一般的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制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需要阐明几点: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规定的功能、能力。群体:是指俩人或俩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正式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建立的群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动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

网络安全课后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1. 简述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答: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制定的模

安全学原理

事故的定义事故是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时间。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事故的发展阶段(1)孕育阶段(2)生长阶段(3)损失阶段事故预防途径事故后过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1:29:300.比例为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在事故预防工作中,避免严重伤害应该在发生轻微伤害或无伤害事故时就分析其发生原因,尽早采取恰当对策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在发生了严重伤害之后才追究其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统安全认为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对能量控制的失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原因常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又称一次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物的原因是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原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是二次、三次以至多层次继发来自事故本源的基础原因。间接原因分为6类: 二次原因:(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3)身体的原因(4)精神的原因基础原因:(5)管理的原因(6)社会及历史原因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由于对事故的各层次的原因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因此,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能量转移论:能量与事故人类在利用能量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使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产生、转移和做功。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规定的能量流通渠道流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中止而发生事故。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他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方法大致分为十二个类型:1限制能量(2)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危险性大的能源(3)防止能量积蓄(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障(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10)提高防护标准(11)改善效果及防止损失扩大(12)修复或恢复,治疗、矫正以及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安全学原理题库

一、解释 事故工伤事故系统工程可靠性安全投资群体正式群体 安全系统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科学重大危险源可靠度掩蔽效应 需要动机安全成本安全效益 二、填空题 1. 安全三要素是、物、。 2. 安全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于和两个方面。 3. 构成工伤事故的三要素是、伤害种类、。 4. 根据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和,间接原因是。 5. 《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日期是。 6.从安全的属性来看,可以划分为和。 7.根据工伤事故分类标准,重伤指工作日损失在工作日以上,个工作日以下的伤害。 8.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9.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是。 10.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11.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是。 12.瑟利模型将事故发生的过程划分为危险构成和两个阶段。 13.瑟利模型在每个阶段中都从人的感觉、、和行为响应三个方面阐述。 14.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完成的能力。 15.心理过程包括、和。 三、判断 1.根据事故法则,得知一个企业出现了1次死亡事故,推断出该企业必然发生了29次重伤或轻伤事故。() 2.100%的安全是安全性的最大值,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3.根据动机理论,当人有某种需要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 4.在企业中,领导的对待安全的态度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作用。() 5.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6.人的眼睛对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视野范围,其中黄色的视野范围比红色大。() 7.安全法规具有与宪法同等的法律效力。() 8.人的本质是趋利的。() 9.人的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快,但在对物体的尺寸估计时,垂直方向比水平方向准确。() 10.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是实行国家安全监察、行业安全管理、群众安全监督相结合。() 11.吉布森认为导致事故的原因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所致。() 12.根据瑟利模型,当人的认知过程完成并采取了行为响应时,事故就是可以避免的。() 13.在繁忙的车间奔跑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14.出现了故障的设备,就一定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15.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工厂中存在容易发生事故的人。() 16.具有感情冲动、容易兴奋的性格的工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一定比其它人员大。() 17.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不存在第一类危险源就不会发生事故,因此,要预防事故必须消除第一类危险源。() 18.根据两类危险源理论,要预防事故的发生重点是在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19.安全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静止的人-机-环境组合不能称之为安全系统。() 20.就可靠性而言,可靠度和不可靠度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 21.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依据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所制定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 等,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 22.在安全管理的强制原理申,所谓"强制"就是让被管理者绝对服从,不必经过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 23.近几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现状是工矿企业事故发生总数有下降趋势,事故发生率己接近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国 家。 ( ) 24.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后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 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 25.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 26. 事故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偶然事件。( ) 27.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统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应该按照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规定,发给从业人员资金由其自行购买。( ) 28. 国家颁布的《安全色》标准中,表示禁止、停止的颜色为黄色。( ) 29.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 ) 30.某单元中有甲、乙两种物质,甲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5t和2.5t,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2t和1·5t,则 该单元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 31.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许多部门,因此应该先明确在应急救援中承担相应任务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 32.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后勤保障组织主要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设备、设施、物资以及生活、医药等的后勤保障。( ) 33.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但不具有法规权威性。( ) 34.接触高浓度氯气可立即昏迷、死亡,这种伤害被称为 "闪电型"死亡。( ) 35. 企业中对人身有害或污染劳动环境的设备无法改造时,交罚款后可以允许继续使用。() 3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安全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定烟花爆竹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 ) 3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是指代表市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行安全监察任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工作人员。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