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态几何型综合

动态几何型综合

动态几何型综合
动态几何型综合

动态几何型综合

动态几何型综合题常常出现在一张试卷的压轴题位置,估计这一趋势在今

后几年的中考中会越来越明显,这类试题往往综合性较强,往往涉及到函数、直线型、圆等初中数学的重点考察对象中的好几个,应加大训练的力度。

1、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 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 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

(2)求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1142=12996,1152=13225,1162=13456

或4.42=19.36,4.52=20.25,4.62=21.16)

[解析](1)∵Rt△EFG∽Rt△ABC ∴,.∴FG==3cm.∵当P为FG的中点时,OP∥EG ,EG∥AC ,∴OP∥AC.

∴x ==×3=1.5(s).∴当x为1.5s时,OP∥AC .

(2)在Rt△EFG 中,由勾股定理得:EF =5cm.

∵EG∥AH ,∴△EFG∽△AFH .∴.∴.∴AH=(x +5),FH=(x+5).

过点O作OD⊥FP ,垂足为D .∵点O为EF中点,∴OD=EG=2cm.

∵FP=3-x ,∴S四边形OAHP=S△AFH -S△OFP

=·AH·FH-·OD·FP=·(x+5)·(x+5)-×2×(3-x )

=x2+x+3 (0<x<3.

(3)假设存在某一时刻x,使得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

则S四边形OAHP=×S△ABC∴x2+x+3=××6×8∴6x2+85x-250=0

解得x1=,x2=-(舍去).∵

0<x<3,

∴当x=(s)时,四边形OAHP面积与△

ABC面积的比为13∶24.

2、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1)由题意知CQ=4t,PC=12-3t,∴S△PCQ=.

∵△PCQ与△PDQ关于直线PQ对称,∴y=2S△PCQ.(2)当时,有PQ∥AB,而AP与BQ不平行,这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CA=12,CB=16,CQ=4t, CP=12-3t,∴,解得t=2.

∴当t=2秒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设存在时刻t,使得PD∥AB,延长PD交BC于点M,如下图,

若PD∥AB,则∠QMD=∠B,又∵∠QDM=∠C=90°,

∴Rt△QMD∽Rt△ABC,从而,∵QD=CQ=4t,AC=12,

AB=20,∴QM=.

若PD∥AB,则,得,

解得t=.∴当t=秒时,PD∥AB.

(4)存在时刻t,使得PD⊥AB.时间段为:2<t≤3.

3、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和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沿直线(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与交于点E,与分别交于点F、P.

(1)当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与的数量关系,并

证明你的猜想;

(2)设平移距离为,与重叠部分面积为,请写出与的

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所以.

又因为,CD是斜边上的中线,

所以,,即所以,,所以

所以,.同理:.

又因为,所以.所以

(2)因为在中,,所以由勾股定理,得

又因为,所以.所以

在中,到的距离就是的边上的高,为.

设的边上的高为,由探究,得,所以.

所以.

又因为,所以.又因为,. 所以,

所以

(3)存在. 当时,即整理,得解得,

.即当或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

(4)4、如图1,以矩形的两边和所在的直线为轴、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将矩形绕点逆时针旋转,使

点落在轴的正半轴上,旋转后的矩形为相交于点.

(1)求点的坐标与线段的长;

(2)将图1中的矩形沿轴向上平移,如图2,矩形是平移过程中的某

一位置,相交于点,点运动到点停止.设点运动的距离为,矩形

与原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当点运动到点时,平移后的矩形为.请你思考如何通过图形变

换使矩形与原矩形重合,请简述你的做法.

[解析]

(1)如图1,因为,所以点的坐标为.

(2)在矩形沿轴向上平移到点与点重合的过程中,点运动到矩形

的边上时,求得点移动的距离.

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时,如图2,由,

得,.

即(或)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时,求得(或).

(3)部分参考答案:①把矩形沿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对折.②把矩形

绕点顺时针旋转,使点与点重合,再沿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

③把矩形绕点顺时针旋转,使点与点重合,再沿所在的直线对折.④把矩形沿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绕点顺时针旋转,使点与点重合. 5、如图1,已知中,,.过点作,且,连接交于点.(1)求的长;

(2)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A,试判断与⊙A是否相切,并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作,垂足为.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A;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C.若和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A和⊙C相.切.,且使点在⊙A的内部,点在⊙A的外部,求和的变化范围.

[解析]

(1)在中,,.

,..

,.

(2)与⊙A相切.在中,,,

,.又,

,与⊙A相切.

(3)因为,所以的变化范围为.

当⊙A与⊙C外切时,,所以的变化范围为;

当⊙A与⊙C内切时,,所以的变化范围为.

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轴,轴分别交于A(3,0),B(0,)两点, ,点C 为线段AB上的一动点,过点C作CD⊥轴于点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S梯形OBCD=,求点C的坐标;

(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O,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A相似.若存在,请

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直线AB解析式为:y=x+.

(2)方法一:设点C坐标为(x,x+),那么OD=x,CD=x+.∴==.

由题意:=,解得(舍去)∴C(2,)

方法二:∵,=,∴.

由OA=OB,得∠BAO=30°,AD=CD.

∴=CD×AD==.可得CD=.

∴AD=1,OD=2.∴C(2,).

(3)当∠OBP=Rt∠时,如图

①若△BOP∽△OBA,则∠BOP=∠BAO=30°,BP=OB=3,∴(3,).

②若△BPO∽△OBA,则∠BPO=∠BAO=30°,OP=OB=1.∴(1,).当∠OPB=Rt∠时

③过点P作OP⊥BC于点P(如图),此时△PBO∽△OBA,∠BOP=∠BAO=30°

过点P作PM⊥OA于点M.

方法一:在Rt△PBO中,BP=OB=,OP=BP=.

∵在Rt△PMO中,∠OPM=30°,

∴OM=OP=;PM=OM=.∴(,).

方法二:设P(x ,x+),得OM=x ,PM=x+

由∠BOP=∠BAO,得∠POM=∠ABO.

∵tan∠POM===,tan∠ABOC==.

∴x+=x,解得x=.此时,(,).

④若△POB∽△OBA(如图),则∠OBP=∠BAO=30°,∠POM=30°.

∴PM=OM=.

∴(,)(由对称性也可得到点的坐标).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在中考中,几何综合题主要考察了利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及动态几何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熟悉基本几何图形及其辅助线添加的基础上,将几何综合题目分解为基本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或者可与基本图形、方法类比,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重点在思路,在老师讲解及学生解题时,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根据题目叙述重复绘图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出基本条件和图形,将新题目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思路,之后绘制思路流程图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题目的脉络;在做完题之后,注重解题反思,总结题目中的基本图形及辅助线添加方法,将题目归类整理;对于典型的题目,可以解析题目条件,通过拓展题目条件或改变条件,给出题目的变式,从而对于题目及相应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同一类型的几何综合题成组出现,分析讲解,对学生积累对图形的“感觉”有一定帮助。 一.考试说明要求 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图形与变换中要求: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基本图形及辅助线 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 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导读]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几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次函数;动点;动线;动态 作者简介:郭兴淑,任教于云南腾冲一中。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函数为背景,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类问题主要有动点、动线、动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动点问题有单动点和双动点两种类型,无论是动点、动线、单动点还是双动点,我们都要注意到如何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求解,找到相应的关系式,把想知道的量用常量或含自变量的关系式表示出来。下面就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动态问题和单纯几何图形变化的动态问题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参考。 动态问题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就运动而言,可以分为三类:动点、动线、动形;就题型而言,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的题型特点和考查功能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一般的,解题设计要因题定法。无论是整体考虑还是局部联想,确定方法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熟悉化原则、具体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谐化原则等。 动态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数学中考的一个热点,随着编者的不断刨新,动态问题又有升温,比如双动问题就是中考中的最新风景区,他可以培养同学们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类问题只要我们掌握“动中有静,静观其变,动静结合”的基本解题策略,我们就能以不变碰多变.以下列举近几年数学中考的两类双动问题供读者参考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异彩纷呈,尤其是解答题中的动态问题,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内容于一体,题型新颖,阅读量大,考查面广.为体现中考试

(完整)初三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 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 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 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 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A Q C D B P x A O Q P B y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doc.docx

第七章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月日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a 、b 、 c 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 .两两互相平行的直线 A.1或3B. 1C. 3 D . 4 2.已知∥, a, B, 则在内过点 B 的所有直线中() A .不一定存在与 a 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的直线 C.存在无数条与a平行的直线D.存在唯一一条与 a 平行的直线 3. 已知正方体ABCD-AB C D 的棱长为 a, 长为定值的线段 EF 在棱 AB上移动 (EF

几何综合测试(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问题2:垂直平分线定理是什么? 问题3:特殊的角度30°,45°,60°在几何图形中的使用思路是什么? 问题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 几何综合测试(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9分) 1.如图,AB=AC=AD,若∠BAD=70°,则∠BCD=( ) A.70° B.110° C.145° D.165°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腰三角形 2.如图,△ABC中,AB=AC,∠BAC=100°,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BD=BE,则∠ADE是( ) A.10° B.20° C.40° D.7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腰三角形 3.如图,△ABC中,∠B=60°,AB=3,BC=5,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D在BC边上, 且ED=EC.若AE=4,则BD的边长为( ) A.2.5 B.3.5 C.2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腰三角形 4.如图,把长方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图1),展开后再折叠,使点B落在折痕MN上的处,得到(图2),延长交AD于点F,则∠EFA等于( ) A.45° B.60°

C.75°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折叠问题 5.如图,已知:点A(3,0),B(0,4)分别是x轴,y轴上的点,动点P和Q分别从 原点出发,沿x轴,y轴正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2个单位长度/秒和1单位长度/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 当1.5<t<4时,连接PQ交直线AB于点C,过点Q作QD∥BA交x轴正方向于点D. <4时,连接pq交直线ab于点c,过点q作qd∥ba交x轴正方向于点d.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5;②AB所在直线表达式为;③QD=DP.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供参考)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必胜中学2018-01-30 15:15:15 题型专项几何图形综合题 【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 【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 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

类型1操作探究题 1.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接BD,过点D作DF⊥AC于点F. (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

最新初中数学动态几何探究题汇总大全

最新初中数学动态几何探究题汇总大全 【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 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 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 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 【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 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 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 类型1 操作探究题 1.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接BD,过点D 作DF⊥AC于点F. (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 (2)若∠DAF=∠DBA. 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判断线段AF与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 动态几何问题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C M B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如图①,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点,则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AB DE ∥,AB MN ∥. ∴DE MN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MC NC EC CD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1021035t t -=-.解得5017 t =. 【思路分析2】第二问失分也是最严重的,很多同学看到等腰三角形,理所当然以为是MN=N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单元测试卷(精选)

高一2011-2012学年度单元测试题 数 学 立体几何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与第Ⅱ卷(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或草纸上无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参考公式:柱体体积V Sh =,其中S 为柱体底面积,h 为柱体的高。 球体体积34 3V R π= ,其中π为圆周率,R 为球体半径。 椎体体积1 3 V Sh =,其中S 为锥体底面积,h 为锥体的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共面 B.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射影可以是一条直线 C.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平行 D.不共面的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2.设平面α∥平面β,A ∈α,B ∈β,C 是AB 的中点,当A ,B 分别在α,β内运动时,那么所有的动点C A.不共面 B.当且仅当A ,B 在两条相交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 C.当且仅当A ,B 在两条给定的平行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 D.不论A ,B 如何移动都共面 3.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2 B.1 C. 23 D. 1 3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2DC=2,∠DAB=60°,E 为AB 中点。将△ADE 与△BEC 分别沿ED , EC 向上折起,使A ,B 重合于点P ,则三棱锥P -DCE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 43π B. 6π C. 6π D. 6π5.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l ⊥m ,m ?α,则l ⊥α B.若l ⊥α,l ∥m ,则m ⊥α C.若l ∥α,m ?α,则l ∥m D.若l ∥α,m ∥α,则l ∥m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90°,BC 1⊥AC ,则C 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H 必在 A.直线AB 上 B.直线BC 上 C.直线AC 上 D.△ABC 内部 7.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线段B 1D 1上有两个动点E ,F , 且EF= 1 2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 ⊥BE B.EF ∥平面ABCD C.三棱锥A-BEF 的体积为定值 D.△AEF 的面积与△BEF 的面积相等 第7题图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doc

如图 8,在Rt ABC中,CAB 90,AC 3 , AB 4 ,点 P 是边 AB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PQ AB 交BC于点E,截取 PQ AP ,联结 AQ ,线段 AQ 交BC于点D,设 AP x ,DQ y .【2013徐汇】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 分) (2)如图 9,联结CQ,当CDQ和ADB相似时,求x的值;( 5 分) (3)当以点C为圆心,CQ为半径的⊙C和以点B为圆心,BQ为半径的⊙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在边 AB 上时,求 AP 的长.( 5 分) C Q D E A P B (图 8) C Q D E A (图 9) P B C A B (备用图) 【2013 奉贤】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8,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 C作 AB的垂线交⊙ O于点 D,联结 OD,过点 B 作 OD的平行线交⊙ O于点 E、交射 线CD于点 F. (1)若 ⌒ ED BE⌒ ,求∠ F 的度数; (2)设CO x, EF y,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设点 C 关于直线 OD 的对称点为 P ,若△ 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 OC 的长. 第 25 题 【 2013 长宁】△ ABC 和△ DEF 的顶点 A 与 D 重合,已知∠ B = 90 . ,∠ BAC = 30 . , BC=6,∠ FDE = 90 , DF=DE=4. (1)如图①, EF 与边 、 分别交于点 ,且 . 设 DF a ,在射线 上取 AC AB G 、H FG=EH DF 一点 P ,记: DP xa ,联结 CP. 设△ DPC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 出定义域; (2)在( 1)的条件下,求当 x 为何值时 PC // AB ; ( 3)如图②,先将△ DEF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E 恰好落在 AC 边上,在保持 DE 边与 AC 边完 全重合的条件下, 使△ DEF 沿着 AC 方向移动 . 当△ 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① 图② 【 2013 嘉定】已知 AP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 、P 重合),联结 AC ,以直线 AC 为对称轴翻折 AO ,将点 O 的对称点记为 O 1 ,射线 AO 1 交半圆 O 于 点 B ,联结 OC . (1)如图 8,求证: AB ∥ OC ; (2)如图 9,当点 B 与点 O 1 重合时,求证: AB CB ;

八年级数学动态几何综合探究题训练大全

八年级数学动态几何综合探究题训练大全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CE=BF .连接DE ,过点E 作EG ⊥DE ,使EG=DE ,连接FG ,FC . (1)请判断:FG 与C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2,若点E ,F 分别是边CB ,BA 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作出判断并给予证明; (3)如图3,若点E ,F 分别是边BC ,AB 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判断. 2.如图,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 ∠BCA 的角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 (1)求证:EO =FO ;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A B C E F M N O (第19题图) B C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4,0),点B(0,3),把△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A′BO′,点A,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α. (1)如图①,若α=90°,求AA′的长; (2)如图②,若α=120°,求点O′的坐标; (3)在(Ⅱ)的条件下,边OA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BP′取得最小值时, 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4.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作OE ⊥MN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 (1)如图1,当O、B两点均在直线MN上方时,求证:AF+BF=2OE; (2)当正方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时.线段AF,BF与OE具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运动到图3的位置时,线段AF、BF、OE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 的猜想.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 B C △中,10A B A C ==厘米,8B C =厘米,点D 为A 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 P D △与 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 P 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 B 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 B 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36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 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 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 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 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立体几何综合测试(有答案)

数学测试题—立体几何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1—10题每小题4分,11—14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EF 与GH 能相交于点P ,那 么 ( ) A .点P 必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 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 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2.给出直线a 、b ,平面α、β,点A ,那么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a ?α,b ?β,则a 与b 是异面直线 B .若a ⊥b ,则a ∩b=A C .若a ?α,b ∩α=A ,则a 与b 是异面直线 D .若a ?α,b ∩α=A ,A ?α,则a 与b 是异面直线 3.α、β表示平面,l 表示既不在α内也不在β内的直线,存在以下三个事实①l ⊥α; ②l ∥β;③α⊥β.若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一个为结论,构成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 数为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M ,N ,P 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P ,N ⊥P ,则M ∥N B .若M ⊥N ,N ∩P=φ,则M ∩P=φ C .若M 、N 、P 两两相交,则有三条交线 D .若N ∩P=a ,P ∩M=b ,M ⊥N ,则a ⊥b 5.一条长为60的线段夹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之间,它和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45°和30°,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向平面的交线引垂线,则垂足间的距离是 ( ) A .30 B .20 C .15 D .12 6.空间三条射线PA ,PB ,PC 满足∠APC=∠APB=60°,∠BPC=90°,则二面角B-PA-C 的度数 ( ) A .等于90° B .是小于120°的钝角 C .是大于等于120°小于等于135°的钝角 D .是大于135°小于等于150°的钝角 7.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其长分别为1、2、3,则此三棱锥的外接球面积为( ) A .6π B .12π C .18π D .24π 8.半径为1的球面上有A 、B 、C 三点,A 与B 、A 与C 之间的球面距离都是2 π ,B 和C 之 间的球面距离为 3 π ,则过A 、B 、C 三点的截面与球心的距离是 ( ) ≠ ≠ ≠ ≠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有答案)中考数学压轴题必做(经典)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题目背景
07 年课改后,最后一题普遍为抛物线和几何结合(主要是与三角形结合)的 代数几何综合题,计算量较大。几何题可能想很久都不能动笔,而代数题则可以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就让很多考生能够拿到一些步骤分。因此,课改之后,武 汉市数学中考最后一题相对来说要比以前简单不少,而这也符合教育部要求给学 生减轻负担的主旨,因此也会继续下去。要做好这最后一题,主要是要在有限的 时间里面找到的简便的计算方法。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加强本身的观察力,二 是需要在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算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最后就是培养计算的耐 心,做到计算又快又准。
题型分析
题目分析及对考生要求 (1)第一问通常为求点坐标、解析式:本小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待定系 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属于送分题。 (2)第二问为代数几何综合题,题型不固定。解题偏代数,要求学生能够熟练 掌握函数的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计算能力,能够把题 目中所给的几何信息进行转化,得到相应的点坐标,再进行相应的代数计算。 (3)第三问为几何代数综合,题型不固定。解题偏几何,要求学生能够对题目 所给条件进行转化,合理设参数,将点坐标转化为相应的线段长,再根据题目条 件合理构造相似、全等,或者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将这些线段与题目构建起联系, 再进行相应计算求解,此处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本小问综合性较强。
在我们解题时,往往有一些几何条件,我们直接在坐标系中话不是很好用, 这时我们需要对它进行相应的条件转化,变成方便我们使用的条件,以下为两种 常见的条件转化思想。 1、遇到面积条件:a.不规则图形先进行分割,变成规则的图形面积;b.在第一 步变化后仍不是很好使用时,根据同底等高,或者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 一性质,将面积进行转化;c.当面积转化为一边与坐标轴平行时,以这条边为底, 根据面积公式转化为线段条件。 2、遇到角度条件:找到所有与这些角相等的角,以这些角为基础构造相似、全 等或者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转化为线段条件。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综合
【例1】. (2012 武汉中考)如图 1,点 A 为抛物线 C1:y= x2﹣2 的顶点,点 B 的坐标为(1,
0)直线 AB 交抛物线 C1 于另一点 C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第一二章测试卷必修 2 班级 编号 姓名 得分: 一、 选择:12×5=60分 1、经过空间任意三点作平面 ( ) A .只有一个 B .可作二个 C .可作无数多个 D .只有一个或有无数多个 2、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3cm ,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组成一个新长方体,在这些新长方体中,最长的对角线的长度是 ( ) A .cm 77 B .cm 27 C .cm 55 D .cm 210 3.已知α,β是平面,m ,n 是直线.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m ∥α,α∩β=n ,则m ∥n C .若m ⊥α,m ⊥β,则α∥β D .若m ⊥α,β?m ,则α⊥β 4.在正三棱柱所成的角的大小为与则若中B C AB BB AB C B A ABC 111111,2,=- ( ) A .60° B .90° C .105° D .75° 5、在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o 角 D 、11AC 与1B C 成60o 角 6、如图:正四面体S -ABC 中,如果E ,F 分别是SC ,AB 的中点, 那么异面直线EF 与SA 所成的角等于 ( ) A .90° B .45° C .60° D .30° 7、异面直线a 、b 成60°,直线c ⊥a ,则直线b 与c 所成的角的范围为 ( ) A .[30 °,90°] B .[60°,90°] C .[30°,60°] D .[60°,120°] 8、PA 、PB 、PC 是从P 点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夹角都是60°,那么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 A . 2 1 B . 2 2 C . 3 6 D .33 9、如图,PA ⊥矩形ABCD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PB ⊥BC B .PD ⊥CD C .P D ⊥BD D .PA ⊥BD B A

初中几何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几何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120分满分100分) 「?填空题(本题共22分,每空2 分)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24ABC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 A B的最大边长是 10,则4A B'的面积是 于E,且,/ BEC=130, AB= BC= CD 贝U / ACD=. 5?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若平行四边行ABCD的面 积为8cm,则△ AOB的面积为 6?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贝U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7?梯形上底长为2,中位线长为5,则梯形的下底长为_. 艮己短壬二兰.二则 t = ^57 z 9?如图,分别延长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交于E F,若DF=2DA AB = 3AE,则—= . DE ------------ 10.在Rt4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如果BC=a / B=30°, 那么AD等 于 ?选择题(本题共44分,每小题4分) 1.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 角互为补角,则这个角是[] 0 0 0 0 2.依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 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矩形 B.正方形C菱形 D.梯形 負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6乐g它的周长是______ ,面积是_______ 4.弦AC, BD在圆内相交

3.如图,DF// EG// BC,AD=DE=EB,ABC被分成三部分的面积之比为[] :2 : 3 : 1 :1 :4 : 9 : 3 : 5 4.如果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4cm和5cm,圆心距为1cm,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内切C外切D.外离 5?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3cm,那么扇形的面积为[] B.TTCTII2 C&Jicni' D.Svicm3 6?已知RtAABC的斜边为10,内切圆的半径为2,则两条直角边的长为[] 化审第B.4 7^0573 C6和2 D.环U 7.和距离为2cm的两条平行线都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 A.和两条平行线都平行的一条直线。 B.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且与两平行线都平行的一条直线。 C和两平行线的距离都等于2cm的一条平行线。 D和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都等于1cm的一条平行线。 8.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割线PBC交圆于点B、C,作圆的切线PM, M 为切点,若 PB=2, BC=3,那么PM的长为[] A.B. C7T0 D.圧 9.已知:AB// CD, EF// CD且/ABC=20 , / CFE=3Q 则/ BCF的度数是[] ° .150 C0° 10.如图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 AD和 BC相交于E ,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

如图8,在ABC Rt ?中,?=∠90CAB ,3=AC ,4=AB ,点P 是边AB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AB PQ ⊥交BC 于点E ,截取AP PQ =,联结AQ ,线段AQ 交BC 于点D ,设x AP =,y DQ =.【2013徐汇】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分) (2)如图9,联结CQ ,当CDQ ?和ADB ?相似时,求x 的值; (5分) (3)当以点C 为圆心,CQ 为半径的⊙C 和以点B 为圆心,BQ 为半径的⊙B 相交的另一 个交点在边AB 上时,求AP 的长. (5分) 【2013奉贤】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B =8, 点C 在半径OA 上(点C 与点O 、A 不重合),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O 于点D ,联结OD ,过点B 作OD 的平行线交⊙O 于点E 、交射线CD 于点F . (1)若 ,求∠F 的度数; (2)设,,y EF x CO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图8) C A B D E P Q C A B D E P Q (图9) (备用图) C A B BE ED =⌒ ⌒

第25题 (3)设点C 关于直线OD 的对称点为P ,若△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OC 的长. 【2013长宁】△ABC 和△DEF 的顶点A 与D 重合,已知∠B =?90. ,∠BAC =?30. ,BC=6,∠ FDE =?90,DF=DE=4. (1)如图①,EF 与边AC 、AB 分别交于点G 、H ,且FG=EH . 设a DF =,在射线DF 上取一点P ,记:a x DP =,联结CP. 设△DPC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在(1)的条件下,求当x 为何值时 AB PC //; (3)如图②,先将△DEF 绕点D 逆时针旋转,使点E 恰好落在AC 边上,在保持DE 边与AC 边完全重合的条件下,使△DEF 沿着AC 方向移动. 当△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13嘉定】已知AP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是半圆O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P 重合),联结AC ,以直线AC 为对称轴翻折AO ,将点O 的对称点记为1O ,射线1AO 交半圆O 于点B ,联结OC . (1)如图8,求证:AB ∥OC ; (2)如图9,当点B 与点1O 重合时,求证:CB AB =; 图① 图②

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C 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 (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 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 的长. [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 本题改编自新教材九上《相似形》24.5(4)例六,典型的一线三角(三等角)问题,试题在原题的基础上改编出第一小题,当E 点在AB 边上运动时,渗透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问题)的存在性的研究形成了第二小题,加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切问题)的存在性的研究形成了第三小题.区分度测量点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利用方程思想来求解. [区分度性小题处理手法] 1.直线与圆的相切的存在性的处理方法:利用d=r 建立方程.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存在性(相切问题)的处理方法:利用d=R ±r(r R >)建立方程. 3.解题的关键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相关的线段. [ 略解] 解:(1) 证明CDF ?∽EBD ?∴ BE CD BD CF = ,代入数据得8=CF ,∴AF=2 (2) 设BE=x ,则,10==AC d ,10x AE -=利用(1)的方法 x CF 32 = , 相切时分外切和内切两种情况考虑: 外切, x x 32 1010+ -=,24=x ;

必修 空间几何体单元测试题

人教A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别座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图(1)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A B C D 2、过圆锥的高的三等分点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它们把圆锥侧面分成的三部分 的面积之比为() A.1:2:3 B.1:3:5 C.1:2:4 D1:3:9 3、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 3 B. 23 C. 33 D. 43 4、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V2= A. 1:3 B. 1:1 C. 2:1 D. 3:1 5、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8:27 B. 2:3 C.4:9 D. 2:9 6、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为: A.24πcm2,12πcm3 B.15πcm2,12πcm3 C.24πcm2,36πcm3 D.以上都不正确 7、一个球的外切正方体的全面积等于6 cm2,则此球的体积为() A.3 3 4 cm π B. 3 8 6 cm π C. 3 6 1 cm π D. 3 6 6 cm π 8、一个体积为3 8cm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 A.2 8cm π B.2 12cm π C.2 16cm π D.2 20cm π 9、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此球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比是() A. 3 π B. 4 π C. 2 π D. 10、如右图为一个几何体的 三视图,其中府视图为 正三角形,A1B1=2, AA1=4,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6+3 (B)24+3 (C)24+23 (D)32 选择题答题表 A B 1 正视图侧视图府视图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发表时间:2011-01-14T17:29:06.6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郭兴淑 [导读]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几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次函数;动点;动线;动态 作者简介:郭兴淑,任教于云南腾冲一中。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函数为背景,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类问题主要有动点、动线、动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动点问题有单动点和双动点两种类型,无论是动点、动线、单动点还是双动点,我们都要注意到如何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求解,找到相应的关系式,把想知道的量用常量或含自变量的关系式表示出来。下面就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动态问题和单纯几何图形变化的动态问题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参考。 一、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动态问题 1.单动点与二次函数 例l,(2009年深圳)已知:Rt△ABC的斜边长为5。斜边上的高为2,将这个直角三角形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其斜边AB与x轴重合(其中OA0,n>0,连接DP交BC于点E. ①当△BDE为等腰三角形时,接写出此时点E的坐标. ②又连结CD、CP(如图3),△CDP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CDP的最大面积和此时点P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