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

(2)社会边际效益

(3)社会边际成本

(4)净边际效益

(5)外部效应

(6)负的外部效应

(7)正的外部效应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9)矫正性的税收

(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11)公共物品或服务(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13)消费的非竞争性(14)受益的非排他性(15)林达尔均衡

(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18)简单多数规则

(19)政治均衡

(20)单峰偏好

(21)中间投票者定理(22)互投赞成票

(23)特殊利益集团

(24)消耗性支出

(25)转移性支出

(26)创造性支出

(27)可控制性支出

(28)非均衡增长模型(29)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30)公共预算

(31)零基预算

(32)复式预算

(33)机会成本分析

(34)成本—效益分析(35)支付能力原则

(36)税收

(37)课税客体

(38)超额累进税率

(39)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40)受益原则

(41)支付能力原则

(42)均等牺牲(43)比例牺牲(44)最小牺牲(45)税收的额外负担(46)税收的额外收益(47)税收中性(48)税收成本(49)税收的奉行费用(50)从量税

(51)从价税

(52)直接税

(53)间接税

(54)关税

(55)税制结构(56)主体税种(57)税本

(58)税源

(59)拉弗曲线(60)分类综合所得税(61)社会保险税(62)特种财产税(63)生产者剩余(64)消费者剩余(65)税收额外负担(66)税收效应(67)税收中性(68)税收的替代效应(69)税收的收入效应(70)无差异曲线分析(71)税收转嫁(72)税收归宿(73)税收负担(74)辗转转嫁(75)混转

(76)消转

(77)税收资本化(78)局部均衡分析(79)一般均衡分析(80)负债有害论(81)可转让公债(82)预付税款券(83)公募拍卖方式(84)平价发行(85)到期一次偿还法

(86)货币政策

(87)公开市场业务

(88)财政乘数

(89)功能财政论

(90)平衡预算乘数

(91)自决的财政政策

(92)非自决的财政政策

(93)财政管理体制

(94)财政转移支付

(95)无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

(96)有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

答案:

(1)帕累托效率

答: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社会边际效益

答: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3)社会边际成本

答: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4)净边际效益

答:净边际效益表示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只要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便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5)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因此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6)负的外部效应

答:负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中考虑那些因此而受损害的人们的利益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过多的。(7)正的外部效应

答:正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在

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决策中计入其间交易可能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的益处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不足的。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答: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可用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其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的非一致性,那么,政府的矫正措施应当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的调整。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即考虑实际的社会效益或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9)矫正性的税收

答:矫正性的税收是指政府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成本相等。(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答: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是指政府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11)公共物品或服务

答: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答: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或者,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由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享用。

(13)消费的非竞争性

答: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不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14)受益的非排他性

答: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15)林达尔均衡

答: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的,这就是林达尔均衡。

(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答: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

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这即是说,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者的人数达到拥挤点之后,消费者人数再增加,其边际成本不为零。

(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答: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特点是: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

(18)简单多数规则

答:通过公共选择而进行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要求人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融资方式方面达成协议,但不能要求就这一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一般采用简单多数规则,即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

(19)政治均衡

答: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这就取得了政治均衡。税收份额也称税收价格,是事先公布的社会成员所须承担的税收数额,它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的一部分。投票者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大小,是由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成本所决定的。

(20)单峰偏好

答: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21)中间投票者定理

答:中间投票者定理认为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会最终获胜。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22)互投赞成票

答:投票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提案进行投票,其中既有投票者所赞成的,也有其所反对的。如果投票者对这些问题具有不同的偏好强度,他们会愿意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这种投票交易过程,被称作“互投赞成票”。

(23)特殊利益集团

答:特殊利益集团是指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的院外活动集团,它们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或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常常左右税收负担的水平及其分布、政府财政补贴的去向、政府支出项目的设置,并对政治均衡的最终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24)消耗性支出

答:消耗性支出(exhaustive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25)转移性支出

答:转移性支出(transfer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货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26)创造性支出

答:创造性支出(creative expenditures)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加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27)可控制性支出

答:可控制性支出可解释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

(28)非均衡增长模型

答:鲍莫尔在他建立的所谓“非均衡增长模型”(unbalanced growth model)中,将国民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即有技术进步的部门)和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前者如制造业,后者则为服务业和政府部门。鲍莫尔假定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相等,且工资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上调。据此,他对两个部门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并获得了下列结论: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部门,其产品的单位成本不断上扬,而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单位成本或是维持不变,或是不断下降;如果消费者对生产率增长缓慢部门的产品需求富有弹性,该部门的产品产量将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完全停产;如果要维持生产率较低部门的产品产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须使劳动力不断涌入该部门;如果要维持两个部门的均衡增长,政府部门的支出只能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断降低。根据以上推论,鲍莫尔得出了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29)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

答:在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看来,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往往要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桥梁、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电力、教育等,这些公共投资对于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步入“起飞”,并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之后,政府的投资便开始转向对私人部门投资起补充作用的方面,公共投资的规模虽有可能减少,但由于这一时期市场失灵的问题日趋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公共支出的增加为前提。随着经济发展由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从以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支出结构,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这些旨在进行福利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的增长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这又进一步使得公共支出的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30)公共预算

答: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31)零基预算

答:零基预算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年度的公共收支状况。

(32)复式预算

答:复式预算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33)机会成本分析

答:机会成本分析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只有当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能够创造出较非政府部门使用更大的效益时,有关这笔资金的公共预算决策才是具有效率的。

(34)成本—效益分析

答:对公共预算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劣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

(35)支付能力原则

答:支付能力原则指的是,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按照这个原则,政府所提供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与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边际效益大小无关,而只应依据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进行。

(36)税收

答: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37)课税客体

答:课税客体也称“课税对象”,就是课税的目的物,也就是对什么课税。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要素,它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38)超额累进税率

答:超额累进税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款。也就是一定数量的课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

(39)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

答: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政府为了弥补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

(40)受益原则

答:受益原则,亦被称作“利益说”,也就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效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获得效益多者应多纳税,获得效益少者可少纳税,不获得效益者则不纳税。

(41)支付能力原则

答:支付能力原则,亦被称作“能力说”,也就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纳税能力大者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可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则不纳税。(42)均等牺牲

答:均等牺牲亦称“等量绝对牺牲”,即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43)比例牺牲

答:比例牺牲亦称“等量比例牺牲”,即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收入成相同比例。

(44)最小牺牲

答:最小牺牲亦称“等量边际牺牲”,即要求社会全体因纳税而蒙受的总效用牺牲最小。(45)税收的额外负担

答: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税收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可分为两类:若因征税而导致的私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即发生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若因征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发生了不良影响,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正常或最佳决策,同时相对价格和个人行为方式随之变更,即发生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额外负担。

(46)税收的额外收益

答:税收的额外收益是指在市场机制发生失灵时,即在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税收所产生的除了筹集收入之外的调节经济等作用。(47)税收中性

答:税收中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除此之外,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其二,政府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

(48)税收成本

答:税收成本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狭义的税收成本是指税收征收费用,广义的税收成本包括税收征收费用和税收奉行费用。

(49)税收的奉行费用

答:税收的奉行费用是指纳税人在按照税法规定纳税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具体包括:纳税人因填写纳税申报表而雇用会计师、税务顾问或职业报税者所花费的费用;企业为个人代缴税款所花费的费用;纳税人花在申报税收方面的时间(机会成本)和交通费用;纳税人为逃税、避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因逃、避税未成功而受的惩罚;等等。

(50)从量税

答:从量税是按计税依据分类的一类税收,它以计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等为计税依据,按预先确定的单位税额计征,亦称“从量计征”。它不受价格变动影响,却与课税对象的数量直接相关。

(51)从价税

答:从价税是按计税依据分类的一类税收,它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亦称“从价计征”。它受价格变动影响,且与课税对象的价格有紧密关系。

(52)直接税

答:直接税是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类税收,凡纳税人不能将税负转嫁于他人,亦即纳税人与负税人同为一人,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种,为直接税。

(53)间接税

答:间接税是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类税收,凡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于他人,亦即纳税人与负税人非同为一人,其间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种,为间接税。

(54)关税

答:关税是对进出国境的商品货物流转额课征的一种税收。它是流转课税的一种形式。它在性质上属于消费税,是过境消费税。

(55)税制结构

答: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地位。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

(56)主体税种

答:主体税种是指整个国家税制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其主导作用表现在收入数量多和调节作用大两个方面。

(57)税本

答:税本是税收来源的根本,是产生税源,形成税收收入的经济基础。指国民经济的生产力,包括人力、资本、土地三个要素及由此结成的生产经营单位等。

(58)税源

答:税源是由税本产生的收益,它是税收收入的源泉,也就是指税收的具体出处和最终来源,例如,所得税的税源在于应税利润或所得。

(59)拉弗曲线

答:拉弗曲线是一条描述税率和税收收入关系的曲线,它由美国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拉弗(ArtherLaffer)提出。其基本内涵是:税率水平有一定限度。在一定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因为税率提高不会等比例地导致税源的减少。

(60)分类综合所得税

答: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所得税的一种类型,它将分类和综合两种所得税的优点兼收并蓄,实行分项课征和综合计税相结合,即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所得分类课

征所得税;纳税年度终了时,再将本年度的所有所得加起来,按照累进税率计征所得税,平时所缴纳的分类所得税,可以在纳税年度终了时应缴纳的综合所得税中扣除。分类综合所得税是当今世界上广泛实行的一种所得课税类型,它反映了综合所得税与分类所得税的趋同态势。

(61)社会保险税

答:社会保险税是作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来源,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它最早由美国在1935年开征,是当代税制中最年轻的税种之一。

(62)特种财产税

答:特种财产税是财产税以课征范围为标准分类的一种,是指就纳税人所有的某一类或几类财产,如土地、房屋、资本等单独或分别课征的财产税。

(63)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卖出的商品实际得到的金额与所愿意售出的金额之间的差额。(64)消费者剩余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金额与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65)税收额外负担

答:税收额外负担是指征税带来的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它等于税收总成本减去税收收入的差额。其中,税收总成本等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与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之和。

(66)税收效应

答: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通常可归纳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67)税收中性

答: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额外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中性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68)税收的替代效应

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征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从而促使人们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例如,对某种商品课税可增加其价格,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税收的替代效应通过改变纳税人的行为选择影响经济的效率状况。(69)税收的收入效应

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的激励纳税人增加收入的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做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70)无差异曲线分析

答:无差异曲线分析是指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综合在一起,分析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总效应或净效应究竟是什么。

(71)税收转嫁

答: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72)税收归宿

答:税收归宿是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73)税收负担

答:税收负担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应交纳的税款。

(74)辗转转嫁

答:辗转转嫁是指同一税额从纳税人到最后负税人,其转嫁运动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75)混转

答:混转又称“散转”,是指同一笔税款,一部分通过前转转嫁出去,另一部分则通过后转转嫁出去的情况。

(76)消转

答:消转亦称“税收的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77)税收资本化

答: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78)局部均衡分析

答: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换句话说,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某种商品或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即由其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取得均衡,而不受其他商品或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79)一般均衡分析

答:一般均衡分析,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假定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80)负债有害论

答:在20世纪30年代大衰退以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学家们一般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经营的。反映在公债理论上,那一时期的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大多对公债持否定态度,强烈地反对公债的发行,即坚持“负债有害论”。

(81)可转让公债

答:可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称为可转让公债。可转让公债通常按还本期限的长短分为四种:国库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预付税款券。

(82)预付税款券

答:预付税款券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发行这种债券的目的是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预付税款券与国库券有许多相似之处。它的期限也是短的几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而且,同样是按票面额打折发行,预扣利息。

(83)公募拍卖方式

答:公募拍卖方式亦称公募投标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公债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即认购者对准备发行的公债的收益和价格进行投标,推销机构根据预定发行量,通过决定中标者名单被动接受投标决定的收益和价格条件;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织,即以它们为发行机构;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的发行。

(84)平价发行

答:平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按票面值出售,认购者按公债票面值支付购金,政府按票面值取得收入,到期亦按票面值还本。

(85)到期一次偿还法

答:到期一次偿还法就是对发行的公债实行在债券到期日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偿清,也就是何

时债券到期,何时一次偿还。这是一种传统的偿还方式,其优点是政府公债还本管理工作简单、易行,且不必为公债的还本而频繁地筹措资金;缺点则是集中一次偿还公债本金,有可能造成政府支出的急剧上升,给国库带来较大压力。

(86)货币政策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它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87)公开市场业务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88)财政乘数

答: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三个乘数的统称,乘数就是GDP 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89)功能财政论

答:功能财政论认为财政预算应该从其对经济的功能上来着眼,而不应仅注重其收支是否平衡。公共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稳定经济,平衡预算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公共预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即经济平衡不是预算平衡。不应为达到预算平衡而置经济平衡于不顾。如果为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必须长期坚持盈余或大量举债,那就不应有任何犹豫。

(90)平衡预算乘数

答:平衡预算乘数就是GDP的变动量与所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乘数的数值永远是1。

(91)自决的财政政策

答:自决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之目标。

(92)非自决的财政政策

答: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之所以将它称之为非自决的财政政策,是因为它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它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和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正因为如此,这种非自决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作“内在稳定器”。

(93)财政管理体制

答: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财政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它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94)财政转移支付

答:中央政府(上级政府)为了引导地方政府(下级政府)的社会和经济管理行为,协调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状态,调节地区之间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财力水平差异,将中央(上级)财力的一部分转移给地方(下级)的再分配制度。它是与分税制相伴随的中央对地方的利益调节制度。

(95)无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

答:无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转移支付时,不规定该项资金的用途,

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地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96)有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

答:有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时,附加一定的限制条件,或者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或者指定了资金的用途,或者两者同时指定,地方政府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时,才可以获得这笔转移支付资金。

公共经济学考试模拟试题

《公共经济学》习题 一、填空题 1.所有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________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 成的公共部门;一类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组成的_______部门。 2.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是准则和准则。。 3.混合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 、_______。 5.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 是。 6.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之为。 7.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是____________。 8.公共收入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其最主要的 形式是_____。 8、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____”。 9.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包括挤出效应、替代效应、效应和 效应。 10.是国债发行额与当处财政支出之比。 11.税收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12.公共支出的社会收益一般用项目的______________来衡量。 1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是否通过市场作为标准,主要包括转移支出和 _________支出。 14._______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疾病保险、老年保险、失 业保险等内容组成。 15.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两条:即________、________ 16.课税会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纳税人会以减少现期消费为代价,相对 提高储蓄水平。这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17.税负转嫁的典型形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于转嫁。 19.与税收的形式特征相反,公债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 20.我国的流转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税。 21.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__________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22.公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 式。 23.在对于地方偏好信息的识别上,具有相对优势的是政府。 二、判断题 1.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收入分 配越公平,反之,越不公平。( ) 2.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 分配的公平。( )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 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28——34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失效。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

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 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 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 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考试说明、名词解释、简答(政府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4.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6.消费的非竞争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8.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9.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10.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指企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企业和人产生的消极影响。 11.产权 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12.全体一致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 13.多数裁定原则 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4.中位选民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15.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6.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7.公共投资 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18.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20.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1.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22.政府收入规模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23.政府收入效应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 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 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24.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 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5.纳税人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 26.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 税种。 27.印花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 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8.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 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 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 财产权利。 29.罚没收入 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 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 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30.自由公债 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 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31.公债风险 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 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 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32.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33.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 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34.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 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 间的均衡和协调。 35.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有工作能 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 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36.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 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 37.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 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38.扣除法 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 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 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 率征税的方式。 39.抵免法 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 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 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二、简答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 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 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 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 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 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 所讲的“帕累托效率”。从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分析,市场失灵 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市场处于不完全 竞争状态;(2)公共物品;(3)外部效应;(4)信息的不 对称性;(5)市场的不完整性;(6)收入公平分配;(7) 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 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 据。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 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收入分配。(2)经济稳定与发展。。(3)资源配置。4.简 述公共物品的特征。 4.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的条件:(1) 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 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 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 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5.简述外部效应的类型。 外部效应可分为四种类型:(1)生产的外部经济性;(2)消 费的外部经济性;(3)生产外部不经济性;(4)消费的外部 不经济性。 6.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民主社会,集体决策规则应满足下列标准:(1)无论选民的 偏好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必须能产生一种决策。(2)它必须能 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排序。(3)它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 (4)它必须前后一致。(5)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 人对A和B的排序。(6)排除独裁。阿罗经过研究后认为, 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 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7.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及特点。 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 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 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 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2)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3)采购管理的公开性;(4) 采购范围的广泛性;(5)采购的数额巨大。 8.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政府进 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2) 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 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3)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 控的重要手段。 9.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 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10.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 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 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 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 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 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 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 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 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2.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 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1)政府收 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2)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3.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2)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 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3)税负转嫁是和价格 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 转嫁引起的。 14.简述流转税的特点和功能。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1) 流转税税源稳定,有利于组织政府财政收入。(2)流转税计税 简便,征税成本低,便于征收管理。(3)流转税以流转额为课 税对象,与交易的成本费用无关,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及时、 足额入库。 15.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 16.简述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 (2)生产关系类型;(3)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 (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 平。 17.简述债务风险管理的环节。 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它包括(1) 风险识别;(2)风险估计;(3)风险评价;(4)选择风险 管理技术;(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几个环节。 18.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涵义:(1)集中收入管理,一切 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 户;(2)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 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 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3)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 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 行情况。 19.简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的原 因。 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将充分就 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原因有三:(1) 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 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 条件之一;(2)人们工作的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 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3) 充分就业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1

公共经济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是: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 3.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财政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调节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 D、经济稳定与发展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 B、信息失灵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围 B、规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凯恩斯 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 B ) A、《国富论》 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其容是什么? 答: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容主要包括: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容。

公共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第3章 1. 有两个公民的埃奇沃思盒子:张三和李四,只有两种商品A和B。A的总数量 是12 单位,B的总数量是12单位。回答:如果张三的效用函数是:U C(B,P)=B+P,李四的效用函数是U T(B,P)=B+P,找出帕累托最优点。 2. 假设一个只有两个消费者的经济:张三和李四。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W = U L + U P,效用可能性边界是:UPF = U L + 2U P,,求解最优点。 3. 如果张三的效用曲线是下式所述,他在商品X和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U = 2X1/4Y3/4? 4. 一个交换经济,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比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是帕累托均衡吗? 5. 假设一家竞争性厂商的边际成本是MC=2+2q。假设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3。 a) 求厂商的产量。 b) 求生产者剩余。 1. 因为埃奇沃思盒子中的每一点MRSs都相等,所以每一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2. 最优点是一个边角解,好像商品是完全替代品,李四什么都没有,张三得到全部 3. 为了求MRS, 分别求X的偏微分和Y的偏微分,得到(1/3)(Y/X). 4. 可能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选取点,使得边际转化率等于MRS,从数学的观点来看,找到这些点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不可能。 5. q = 11/2. 生产者剩余= ?(11/2)11 = 121/4. 计算题 1. 假设有两个人,需求曲线相同,都是Q = (33/2) – (P/2),求水平相加和垂直相加的 需求曲线。 3. 如果市场供给曲线是P=10,用第一题中垂直相加得到的市场需求曲线找出市场均 衡产量。 4. 给定下列需求曲线:Q = 32 – P 和Q = 16 – (P/2) ,垂直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5. 假设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X = (P/3) – (32/3) 。进一步假定该产品的市场 需求是X = 25 –P。求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 计算题答案 1. 水平加总:Q = 33 –P,垂直加总:P = 66 –4Q. 3. Q* = 1 4. 4. 需求曲线有两部分:Q 介于0 和16之间,需求曲线是Q = (64/3) –(P/3);Q 介于16 和32之间,需求曲线是Q = 32 –P。 5. 两条曲线不会相交,因而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量是0。 计算题 1. 假设一家工厂A生产假发。由于生产假发,还会有相应的副产品,必须排放有毒 的气体。汽车制造厂B紧邻工厂A,受到了假发厂外部性的影响。假设假发厂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是X=(2/5)P- 2,市场需求曲线是X d=15 - P/2。假发的生产导致的边际损害是X=P – 1/2. 。 a. 求假发厂假发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b. 求社会最优的假发产量水平和价格。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15.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6.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17.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18.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1.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22.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3.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出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24.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25.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26.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27.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8.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29.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30.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儿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31.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率征税的方式。 32.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判断正误,并给予解释(50分) 1、 正外部性也能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答:对。效率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在Q*点。在市场决策中,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个人收益,在Q 点。故供给不足,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 如果所有物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MSB )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 ),资源配置便 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答:对。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符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即不存在市场影响力 和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为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府可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干预 收入分配。 Q* P 价格 Q 产量 Q Q* P 价格 Q 产量

答:错。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实现公平又不抑制效率。直接改变商品价格会干预市场效率。 (书上第42页的图,大家自己看下吧) 4、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答:错。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通过慈善活动修路建学校等。例如私人雇佣保镖提供“保护”;私立学校提供“教育”。 私人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例如政府为了公平而提供的食品券等。 (答一部分也行。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可以自己举) 5、如果某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使用价格为零是有效率的定价(注:本地电话月租 费不是使用价格,按每分钟收取的费用是使用价格)。 答:错。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使用价格为零导致生产者不再提供这种产品。 6、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答:对。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没有,没有信息的一方得到的是对方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对。拥有信息的一方根据另一方的出价做出决策,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交易,收益小于成本的人不交易,导致没有信息的一方提高价格,最终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举例子:对。比如在健康保险市场上。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低风险的人,即预期健康补偿小于保费的将不购买保险,高风险的人购买。保险公司会亏损,提高定价也一样,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7、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界定了产权,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也可以得到解决。答:对。交易成本为零为交易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界定了产权,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会达成资源的配置效率。 或者:交易成本为零和界定产权符合科斯定理的假设,在这种前提下市场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也是错的。但我记得老师说是对的,所以哪位同学记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在群里说一下吧,对还是错) 8、“中位投票人定理”适用于任何民主决策机制。 答:错。当某些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即中位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9、专利制度是对知识的垄断,不利于技术扩散,因此阻碍社会的进步。 答:错。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提供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可以使研发活动的边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一、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15 分) 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2 .价格管制通常可以增加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3 .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 4 .共有产权资源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5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共有产权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6 .如果政府在路边小店里出售苹果,苹果就是公共产品,因为是由政府提供的。 7 .如果政府对一种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征收销售税,那么卖者将承担全部税收负担。() 8 .提高税收折旧率可以刺激私人增加投资。() 9 .在任何条件下,改善效率都不可能成为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10 .政府对垄断企业实行平均成本定价管制使企业获得了零经济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一个寡头个别地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时,他生产的产量是() A 大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小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B 小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大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C 大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D 小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2 .假设一辆新自行车的价格是300 美元。买者张三对它的评价为400 美元,卖者李四生产一辆新自行车的成本是200 美元。如果张三购买一辆新自行车,总剩余值是() A100 美元;B200 美元;C300 美元;D400 美元。 3 .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 A 、完全竞争 B 、不完全竞争 C 、垄断 D 、计划经济 4 .公地悲剧是一个寓言,它说明了为什么() A 公共物品生产不足; B 私人物品生产不足; C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消费; D 自然垄断过度生产物品。 5 .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A 公共产品; B 共有资源; C 竞争性的; D 排他性的。 6 .如果政府管制者把一个自然垄断企业分解为许多个小企业,那么生产成本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 7 .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A 、纳税人 B 、纳税义务人 C 、负税人 D 、法人 8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不包括() A 、前转 B 、后转 C 、混转 D 、正转 9 .信息不完全下的最优信息搜寻规则是() A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寻求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寻求的边际成本; B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发现市场上的最低价格时为止; C 从广告和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中寻求希望获得的商品信息;

政府经济学复习

四、名词解释题 1.政府经济 2.政府经济学 3.市场失灵 4.信息的不对称性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6.经济发展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8.公共物品 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 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 11.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12.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 13.纯公共物品 14.准公共物品 15.公共物品的效率标准 16.公共物品的公平标准 17.外部效应 18.正外部效应 19.负外部效应 20.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21.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22.公共选择 23.多数裁定原则 24.单峰偏好 25.利益集团 26.政府支出的绩效 27.“成本-收益”分析法 28.公共投资 29.行政管理支出 30.社会保障制度 31.社会救济 32.政府收入 33.政府收入规模 34.政府收入效应 35.政府收入的收入效应 36.税收制度37.课税对象 38.流转税 39.中央税 40.地方税 41.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42.直接税 43.间接税 44.价内税 45.价外税 46.力役税 47.个人所得税 48.契税 49.耕地占用税 50.土地增值税 51.城镇土地使用税 52.印花税 53.国有资产收益 54.公共设施使用费 55.公共定价 56.行政规费 57.罚没收入 58.政府债务收入 59.公债规模 60.公债风险 61.政府预算 62.单式预算 63.政府决算 6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65.财政政策 66.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67.货币政策 68.国际税收协定 69.国际重复征税 70.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71.税收饶让 72.政府外债风险规避 五、简答题 1.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3.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4.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5.简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6.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7.简述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8.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 9.简述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主要途径。

公共经济学考试试题解析汇总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粗体字为我们考试时考过的题目,不完全记忆 1、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核心主体是政府,也称政府经济学)。见书P22。采用经济学方式方法,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一种融合方式。 实证分析 与事实相关的分析。即对某种可以验证的经验事实(如现状)做出的描述,回答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或“是怎样的?”的研究方法。 合作收益 当个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识到了采取集体行动的潜在或预期收益时,分散的个人行动才有可能汇聚成为集体行动。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正和博弈。这种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资金渠道与用途不同。私人部门的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公共部门则依赖纳税人的钱为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行为。 ②行为效果不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私人部门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什么?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书P2) ?包括三个层次: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管理和必要性; ?传统与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传统:如何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服务,为其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代:如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方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 涵义: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而低效率地配置资源。即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政府失灵 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

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 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11、消费的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受益。或者随着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12、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3、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14、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5、科斯定理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16、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17、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8、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 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 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19、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 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 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A与C选择,C获胜,B和C选择,B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20、阿罗不可能定律: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2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4、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