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7]李放,时述山,戴刚,等.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

节段性不稳[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2):

7152717.

[8]张佐伦,刘立成,周东生.脊柱外科手术及并发症学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42247. [9]吕厚山.脊柱内固定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01:5232533.

[10]张忠民,金大地,陈建庭,等.重度腰椎滑脱脊柱序列

功能重建[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4):3022306. [11]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等.应用R F2 复位固定加

BA 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

志,2003,13(12):7392740.收稿日期:2008211220

作者简介:王思灿(1961-),男,副主任医师,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骨科,511500。

文章编号:1008-5572(2009)06-0453-04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周全1,邓长青1,盛伟超2,邓成勇1,冉学军1

(1.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广安 638000;2.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515)

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45髋),全部得到随访,临床资料完整,平均随访(34.1±1.2)个月,对假体生存率、H 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步态、大腿痛等方面进行评估。放射学资料完整者39例(42髋),平均随访

(31.5±1.6)个月,对假体放射学松动率、骨水泥鞘分级、异位骨化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假体生存率为97.7%,以髋

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为观察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H arris髋关节评分比术前平均(48±20)分(10~85分)改善为平均(90±8)分(56~100分),仅1髋股骨头坏死为轻度疼痛,其余44髋均为轻微疼痛或无疼痛。2例为中度跛行,10例为轻度跛行,30例无跛行。无一例出现大腿痛,无一例出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放射学松动。2例(2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 rooker 级。结论 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效果良好。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混合型;人工关节

中图分类号:R687.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标准方法[1],假体生存率的高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股骨假体的生存率,但髋臼假体的远期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提高[2,3]。基于对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松动机制不同的认识, H arris等[4]于1989年提出了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概念,即股骨柄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国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这一固定方式的短中期随访结果,国内对这方面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初步评定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完成混合型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45髋),其中3例为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7髋使用北京普鲁士M uller骨水泥柄P lus2F it压配臼,3髋使用D upuy解剖髓内嵌锁型,5髋使用Zi m m er H arris Gulam te型。

本组42例(45髋),男20例,女22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62.1岁;50岁以下2例,51~60岁7例,61~70岁15例,70岁以上18例。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19例,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23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应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填充骨水泥,包括脉冲冲洗、真空搅拌、髓腔远端中置、加压骨水泥等。

1.2.1 术中髋臼侧处理 显露髋臼后,从最小号髋臼锉开始磨锉,反复检查磨锉深度以确保内壁完整。逐步增大髋臼锉的型号,反复检查髋臼磨锉深度和方向,确保髋臼周围均受到磨锉,修整髋臼软骨下骨有血渗出为止。轻轻打入髋臼假体试模,查看稳定性、包容性及髋臼角度位置,取出试模后冲洗髋臼,植入相应型号的非骨水泥髋臼假体。植入前应确定患者完全侧卧,保护在外倾45°植入,并给予12°~15°前倾角。若包容性稍差或患者骨质疏松,可用2枚螺钉辅助固定,螺钉拧入的方向最好在后上方,避免损伤盆腔血管和脏器。

1.2.2 术中股骨侧处理 股骨开髓,用髓腔钻从小号至大号扩髓,扩髓后再用髓腔锉从小号到大号打入髓腔,磨锉至剩余坚强松质骨后用髓腔刷刷洗髓腔。用大量抗生素盐水以四射冲洗头高压脉冲冲洗髓腔壁上残留的凝血块、脂肪及松质骨碎屑,根据髓腔粗细植入合适的髓腔远端塞,真空搅拌骨水泥(为达到充分加压作用,以80g骨水泥为宜)。用纱布条擦干髓腔渗血,用骨水泥枪自远端开始注入骨水泥,边注

边退,退至近端后用近端加压器加压。中置位放入股骨假体,注意保持假体表面的清洁,避免沾到水或血液,注意股骨前倾角,捶击使假体柄完全进入髓腔后持续加压维持,直至骨水泥凝固。假体完全植入后应避免再度出现旋转,此时的旋转会导致骨水泥鞘不均匀,局部出现空隙。

1.3 疗效评定 采用髋关节H arris评分系统[5]对本组病例进行术前术后评分,满分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小于70分。

对术后跛行及大腿疼痛方面进行评估。大腿痛[6]是指患者从座椅上站起或者爬楼梯时,在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时产生的大腿前上方疼痛。有别于患者术后产生的静止痛,或者过分持续活动产生的疼痛。

患者术后摄骨盆正位片,根据Barrack标准[7]评定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质量。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放射学松动的判定标准为:假体柄或骨水泥鞘折断、假体移位大于4mm或假体柄周围出现宽度大于2mm的连续透亮带;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放射学松动的判定标准为:髋臼假体三个分区[8]均出现宽度大于2mm的透亮带或假体明显移位。对术后异位骨化的分析采用B rooker分级[9]。

2 结 果

2.1 临床随访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平均随访(34.1±1.2)个月,假体生存率97.7%。若以髋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或进行翻修手术为研究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无一例出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松动。

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术前H arris评分为平均(46±20)分(10~85分),术后最近一次随访的H arris评分为平均(92±8)分(56~100分),P<0.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优32髋,良10髋,中1髋,差2髋,优良率为93%。

术前14髋为中度疼痛,31髋为重度疼痛。术后最近一次随访,仅1髋股骨头坏死为轻度疼痛,其余44髋均为轻微疼痛或无疼痛。术后最近一次随访,2例为中度跛行,10例为轻度跛行,30例无跛行,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大腿疼痛。

本组随访的42例患者(45髋)中,1例70岁女性术前检查有糖尿病,术后2d感染,经清创、假体取出、间隔物植入后伤口愈合,未再行假体植入。1例(1髋)74岁女性患者,于术后1年因内科疾病死亡,死亡之前髋关节功能良好。剩余40例(43髋)临床资料完整,其中39例(42髋)放射学资料完整,纳入本次研究。

2.2 放射学随访结果 在放射学随访资料完整的39例(42髋)中,无一例出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放射学松动。根据Bar2 rack骨水泥鞘分级标准对术后双髋正位X线片进行分析,A 级25髋,B级14髋,C1级2髋,C2级1髋。共有2例(2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 rooker 级,无疼痛或活动受限。

3 讨 论

髋关节混合式固定提出于1989年,即股骨柄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很多文献报道骨水泥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股骨假体的远期固定效果,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远期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改善。M ulroy[10]报道,应用第2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1髋,随访14年,有10%因髋臼无菌性松动进行翻修,另有42%出现髋臼假体的放射学松动。Sm ith等[11]随访65例应用第2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为期20年,发现髋臼假体的松动率为49%。一些临床研究[12,13]认为,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机制与股骨假体有很大不同,骨水泥型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多与生物效应有关,骨水泥固定的股骨柄假体的松动则多与机械效应有关。基于髋臼和股骨假体松动机制的不同,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混合型固定方式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已有较为满意的短中期随访结果。

我科自2004年起对部分病例采用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此前对大多数病例均采用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存在几点不足之处:a)没有设立对照组;b)病种较单一;c)手术由不同术者完成;d)使用了多种假体,不能排除假体设计带来的偏倚;e)随访时间短;

本组病例平均随访(34.1±1.2)个月,假体生存率为97.7%。若以髋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或进行翻修手术为研究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这与国外有关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中期随访研究结果是一致的。Schm alzried等[14]对97例混合髋进行平均6.5年的随访发现,无一例因髋臼假体松动而翻修,仅1例先髋柄因无菌松动而进行翻修术。L ew allen等[15]对152例混合髋随访5.9年,1髋因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而翻修,3髋因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而翻修,假体生存率为96.4%。国外的长期随访结果也相当理想,C lohisy等[16]报道86例(100髋)混合髋平均随访10年,无一髋因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而翻修,只有1髋因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而翻修。Rasquinha等[17]对250例混合髋随访15年,Kap lan2M 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以无菌性松动翻修为观察终点,髋臼与股骨假体15年生存率为100%。国内尚没有关于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随访报告,本组病例亦需要继续随访,追踪了解其远期疗效。

国外有文献报道[18],Barrack C级和D级骨水泥鞘与假体松动存在直接关系,所以目前认为提高骨水泥鞘的质量将改善股骨假体远期生存率。本组病例Barrack A级和B级占92.8%,C1级占4.8%,C2级占2.4%。骨水泥的固定较为满

意,究其原因认为有以下几点:a)严格采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19],真空搅拌减少了骨水泥中气泡的产生,高压脉冲冲洗松质骨表面使骨水泥更易渗入,远端塞防止骨水泥被压向远端,骨水泥枪使骨水泥的注入过程得到加压;b)加入足量骨水泥(80g),以便更好地加压充填;c)植入假体柄的同时用手将渗出的骨水泥往大粗隆方向挤压,使此处也得到很好的骨水泥充填。

目前国际上公认非骨水泥髋臼的远期生存率良好, Berger等[20]报道79例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的10年生存率为98.8%,Gaffey等[21]报道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的15年生存率为(94±8)%。因此,在髋臼侧应尽量使用非骨水泥假体,只有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包容性差打入试模不稳定的情况下选用骨水泥假体。对于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对骨水泥股骨假体适应证的讨论。以前确实有很多随访结果说明年轻患者植入骨水泥股骨假体远期效果差[22],随着骨水泥技术和假体设计的改进,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23]。应用设计完美的股骨假体和现代骨水泥技术,年轻患者也能像老年患者一样获得满意的远期生存率。Sul2 livan等[24]报道,一组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植入骨水泥股骨假体,平均随访18年,翻修率仅2.2%。H arris[23]甚至认为,基于骨水泥股骨假体优异的长期随访结果,随着对现代骨水泥技术更好的掌握,所有初次置换的病例都可以植入骨水泥股骨假体。我们掌握的骨水泥股骨假体植入的指征是:a)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b)髓腔形态不佳,如烟囱型;c)髓腔过窄;d)严重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

总之,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固定方式,国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混合型固定优异的短中期随访结果,本组病例的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吕厚山.现代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6:4872489.

[2]B izo t P,H announche D,N izard R,et a l.H yb rid alu2

m ina 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 u sing a p ress2fit m en tal2

backed socket in patien ts younger than55years.A

six2to112year evaluati on[J].J Bone Jo in t Su rg

(B r),2004,86(2):1902194.

[3]K i m YH,Kook H K,K i m JS.To tal h i p rep lacem en t

w ith a cem en tless acetabu lar componen t ard a ce2

m en ted femo ral componen t in patien ts younger than

fifty years of age[J].J Bone Jo in t Su rg(Am),2002,

84(5):7702774.

[4]H arrisW H.H yb rid to tah l h i p rep laeem en t rati onale

and in term ediate clin ical resu lts[J].C lin O rthop

R elat R ed,1996,(333):1552164.[5]H arrisW H.T raum atic arth ritis of the h i p after dis2

locati on and acetabu lar fractu res:treatm en t by mo ld

arth rop lasty,A nend2resu lt study u sing a new

m ethod of resu lt evaluati on[J].J Bone Jo in t Su rg

(Am),1969,51(4):7372755.

[6]李晓华,周维江,吴海山,等.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

与大腿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12(8):8202

821.

[7]Barrack RL,M u lroy RD J r,H arris W H.I mp roved

cem en ting techn iques and femo ral componen t loo s2

en ing in young patien ts w ith h i p arth rop lasty.A122

year radi ograph ic review[J].J Bone Jo in t Su rg

(B r),1992,74(3):3852389.

[8]D elee JG,Charneley J.R adi o logical dem arcati on of

cem en ted sockets in to tal h i p rep lacem en t[J].C lin

O rthop R elat R es,1976,(121):20232.

[9]B rooker A F,Bow erm an JW,Rob in son RA,et a l.

Ectop ic o ssificati on fo llow ing to tal h i p rep lacem en t

Incidence and a m ethod of classificati on[J].J Bone

Jo in t Su rg(Am),1973,55(8):162921632.

[10]M u lroy W F,E stok DM,H arris W H.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 w ith u se of so2called second2generati on

cem en ting techn iques.A fifteen year2average fo l2

low2up study[J].J Bone Jo in t Su rg(Am),1995,77

(12):184521852.

[11]Sm ith S W,E stok DM,H arrisW H.To tal h i p arth ro2

p lasty w ith u se of second2generati on cem en ting

techn iques.A n eigh teen2year2average fo llow2up

study[J].J Bone Jo in t Su rg(Am),1998,80(11):

163221640.

[12]Ballard W T,Callaghan JJ,Sallivan P M,et a l.T he

resu lts of i m p roved cem en ting techn iques fo r 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 in patien ts less than fifty years

o ld.A ten2year fo llow2up study[J].J Bone Jo in t

Su rg(Am),1994,76(7):9592964.

[13]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2:3212322.

[14]Schm alzried T P,H arris W H.H yb rid to tal h i p re2

p lacem en t.A6.52year fo llow2up study[J].J Bone

Jo in t Su rg(B r),1993,75(4):6082615.

[15]L ew allen D G,Cabanela M E.H yb rid p ri m ary 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a52to92year fo llow up study[J].

C lin O rthop R elat R es,1996,(333):1262133.

[16]C loh isy JC,H arrisW H.P ri m ary hyb rid to tal h i p re2

p lacem en t,perfo rm ed w ith in serti on of the acetabu2

lar componen t w ithou t cem en t and a p recoat

femo ral componen t w ith cem en t.A n average ten2

year fo llow2up study[J].J Bone Jo in t Su rg(Am),

1999,81(2):2472255.

[17]R asqu inha V J,D uav,Rodriguez JA,et a l.F ifteen2

year su rvivo rsh i p of a co llarless,cem en ted no rm al2

ized femo ral stem in p ri m ary hyb rid 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 w ith a modified th ird2generati on ce2

m en t techn ique[J].J A rth rop lasty,2003,18(7):862

94.

[18]Barrack RL.Early failu re of modern cem en ted

stem s[J].J A rth rop lasty,2000,15(8):103621050. [19]周乙雄,刘淼,殷建华,等.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

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M].中华医学杂志,2003,83

(9):7622765.

[20]Berger RA,Jacob s JJ,Q u ighey L R,et a l.P ri m ary

cem en tless acetabu lar recon structi on in patien ts

younger than so years o ld,72to112year resu lts[J].

C lin O rthop R elat R es,1997,(344):2162226.

[21]Gaffey JL,Callaghan JJ,Pedersen DR,et a l.Ce2

m en tless acetabu lar fixati on at fifteen years.A com2

parison w ith the sam e su rgeon′s resu lts fo llow ing

acetabu lar fixati on w ith cem en t[J].J Bone Jo in t

Su rg(Am),2004,86(2):2572261.[22]Do rr LD,B loebaum R,Emm anual J,et a l.H isto logic

b i ochem ical and i on analysis of tissue and flu ids re2

trieved du ring 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J].C lin O r2

thop R elat R es,1990,(261):82295.

[23]H arris W H.Op ti on s fo r p ri m ary femo ral fixati on in

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cem en ted stem s fo r all[J].

C lin O rthop R elat R es,1997,(344):1182123.

[24]Su llivan P M,John ston RC,M ackenzie J.Cem en ted

to tal h i p arth rop lasty in patien ts under50years

o ld,A six teen to tw en ty tw o year fo llow2up study

[J].J Bone Jo in t Su rg(Am),1994,76(6):8632869.

收稿日期:2009201206

作者简介:周全(1974-),男,主治医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骨科,638000。

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瘫痪

季明华,许刚,郭树章,张鹏,王鑫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骨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近年来正逐年上升,上胸椎结核是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难点。以往常采用后外侧经胸膜外入路,但此手术入路存在病灶显露不充分、椎管减压不彻底、操作受限制等缺点。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12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患者,采用经胸腔前路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效果满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1~67岁,平均43岁。病变范围T3~8椎体。分别为T3~42例;T4~5和T6~7各3例;T4~62例;T4~71例;T4~6、7~8跳跃1例;患者入院时F rankel评分B级3例,C级4例,D级5例;M R I均提示椎体破坏,椎管内肿脓,脊髓明显受压,压迫均来自脊髓前方,其中5例脊髓变性,12例均显示椎旁脓肿。X线片测量后凸Cobb′s角分别为22°~35°,平均25°。瘫痪症状出现至手术时间1~11周,平均3.6周。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根据脓肿部位、椎体破坏及瘫痪体征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切口沿第4肋走行自骶棘肌外缘开始,向外绕肩胛骨下角下方2~3cm,再向前至腋前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背阔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前锯肌。用手指伸入肩胛角下面触摸到第2肋骨,确定第4肋骨,将肩胛骨拉向上外,剥离骨膜及肋间血管神经即显露第4肋骨,自骶棘肌外缘至肋软骨处切除第4肋骨备用。在肋骨床和胸膜上剪开一小口,空气进入胸腔肺完全萎缩,剪开胸膜。如有黏连,用手指轻柔剥离,胸腔撑开器慢慢将胸廓撑开扩大,即可充分显露T3~7椎体侧前方,进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本组5例病人从左侧进入,7例从右侧进入。纵形切开脓肿壁,脓肿较大时先切一小口吸净脓液,结扎相应的肋间血管。右侧进入时将奇静脉推向中线,必要时可结扎。剥离器钝性分离脓肿壁、前纵韧带至椎体对侧及对侧脓肿,清除脓肿、死骨、坏死间盘及炎性肉芽组织。椎管内脓肿及肉芽组织可从椎体后缘、椎间孔处进入扩大椎管,清除致压物进行椎管减压,必要时可切除椎弓根,行侧前方减压。本组病例因椎体后缘骨质破坏不明显而脊髓受压行椎弓根切除侧前方减压4例。彻底清除病灶后,盐水冲洗伤口,病灶区内放入链霉素及异烟肼,植入双股自体肋骨,一期内固定。其中单钉棒固定9例,钉板固定3例。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关闭伤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胸腔引流管2~3d可拔除,常规摄胸片了解肺膨胀情况。术后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9~15个月,术后卧床2~4周后,配带胸部支具下地活动,下地活动前拍X线片检查。术后每3个月拍X 线片1次,直至植骨愈合。

2 结 果

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血胸、肺不张等并发症。随访1~3年,平均1年6个月,疼痛症状均消失,血沉降至正常。脊髓功能恢复按F 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0例。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后突畸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要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 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 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 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2mm. 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观察: a)下肢伸直位轴线是否满意; b)胫骨平台试模的中心点是否与胫骨平台中点一致; c)膝关节是否能够完全伸直; d)髌骨轨道是否满意; e)屈曲度位和伸直位手指触摸内侧副韧带是否过紧。 11、按照厂商提供的器械完成胫骨平台的操作,在打桩前要标记胫骨平台中点(胫骨结节中内1/3处)。 四、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 如果试模复位后髌骨轨道不满意,应该在边松解边测试的条件下做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尽量保持滑膜层的完整。 五、清理髌骨下方和上方的软组织,防止手术后的挤压和弹响。 1.双下肢全长X线片 2.应尽量通过股骨,胫骨的X线片测出股骨远端外翻角,确定胫骨轴线相对平台中心是否存在偏移,平台后倾角三个关键参数。 另外,纠正大部分骨科医生在股骨远端髁部截骨第一刀时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导向杆插入股骨髓腔后,调整外翻角时,同时应该对截骨板进行旋转矫正,以使截骨板与髁上线(insall线)平行,或者与whiteside线垂直,或者与胫骨轴线垂直(该方法仅在软组织相对平衡,无明显后髁骨缺损时使用),这样才可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与股骨力线完全重合。可能比较难理解,这其实是一个空间轴线的对应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平面的垂线)与股骨机械轴完全重合需要立体感才能想明白,也可以称之为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旋转对线。关于这个要点的强调,纵观多个厂家的膝关节置换操作手册,目前只看到Depuy的操作手册中提到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截骨板旋转对线,其余包括zimmer,Link等均未提及。

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TKA 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 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K+ U9 P# k, B) [/ C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 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 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 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 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 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 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

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流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流程 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股骨颈骨折:65岁以上Garden III型及以上的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Pauwel角>45°。均可考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决定全髋或半髋,通常>70岁,ASA麻醉分级3级或以上患者,建议行半髋置换。ASA分级小于3级的可行全髋关节置换。 粗隆间骨折:通常首选内固定,如髓腔宽大,骨质疏松,或伴有髋臼病变可考虑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髋关节明显疼痛,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伴有活动痛,尤其是外旋诱发疼痛、活动受限者,可行关节置换。 股骨头坏死:IV期坏死,或伴有明显的髋关节炎。 髋关节发育异常: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 ,髋臼内陷,髋臼撞击综合征伴严重的髋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2.禁忌证: 感染:任何形式的活动性感染,均需等感染痊愈后3个月以上手术。 神经肌肉病变:瘫痪、下肢肌力显著下降者。严重的臀中肌无力患者。 精神及认知障碍:不能自主控制自身行为,无法配合康复锻炼患者,不宜行关节置换手术。 一、术前谈话及患者教育: 1.人工全髋关节首要的手术目的是缓解疼痛,或改善严重的功能障碍。

2.手术后可以早期下床行走(2-3天),但是推荐在术后2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 3.根据手术入路不同,早期关节活动范围有差异,后外侧入路早期限制屈髋、 内收、内旋。直接外侧入路没有体位禁忌。远期活动度二者没有差异。但高龄患者均建议限制髋关截活动度。 4.如手术得当,髋关节假体的30年生存率大约为80%,10年生存率超过90%。 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forgotten hip”,完全无不适感。 5.术后4周推荐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一般不需要特意锻炼髋关节周围肌肉, 如较瘦弱者,可行股四头肌、臀中肌、臀肌功能锻炼。 6.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无菌性松动(金属对聚乙烯产生磨屑较 多)是术前需要与患者重点交代的几个问题。 二、术前准备: 1.皮肤:需要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有无破损;背部、下肢、会阴部是否有红肿, 是否有疖或痈;如有需予以治疗,治愈后择期手术。观察有无足癣,如有则用稀碘伏或稀高锰酸钾泡脚。 2.基础疾病:排查基础疾病情况,最好控制在ASA2级以下水平。 高血压:收缩压小于160mmHg 心梗、脑梗:心脑血管事件发生6个月以上可手术。检测凝血功能。如心梗、脑梗风险较大,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可不停药;利血平至少停药2周,并终生换药;氯吡格雷停10天或1周。 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11mmol 以下。 心功能:术前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大于60%。关键是患者主观症状不重,心功能分级1-2级。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 全膝关节置换 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 一、膝关节的构成 (一)骨性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因此,在结构上膝关节是一个不完全的绞链式关节(incongruent or modified hinge joint):正常的膝关节具有约135°的屈曲和5-10°的过伸活动范围,在水平轴面上向内、外有约3°的旋转活动范围,此外,尚存在前后和侧向的小范围活动。 (二)半月板解剖 半月板是关节内唯一没有滑膜覆盖的组织,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结构,可概括为“三面一缘”:与股骨髁相关的上表面,与胫骨平台相关的下表面,借冠状韧带与关节囊、胫骨平台相连的周围面(又称半月板壁或半月板边缘)及关节腔内凹形的游离缘。除冠状韧带外,半月板的前后角借纤维组织连接固定于髁间棘周围。不仅如此,在前部半月板借半月板髌韧带与髌骨相连,故伸肌装置可惜此调节半月板在关节前部的活动:在后部半月板分别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腘肌相连,使二者得以调节内、外侧半月板在关节后部的活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会的发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TKR不但能接触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还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备受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锻炼,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康复需向制度化、标准化、进而个体化发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一.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

锻炼后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运动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 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比较敏感的,可用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 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二.康复目标 1.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2.通过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通过行走和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4.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5.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 三.功能锻炼 ( 1)手术后 1-3天 ⒈持续被动活动,每 2小时按摩10分钟。恢复膝功能外,还有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作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小腿按摩大腿按摩 抱大腿屈膝活动(视病情确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 节僵硬等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 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 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 每次5~6次。每次5~10min。 ?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 关节的脱位。 ?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 2.3行走锻炼

? 2.3.1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 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 ?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 ? 3.1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3.2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3.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 水、网球。 ? ? 总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患肢功能锻炼,防止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增加了患者腿和踝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足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 处理预案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 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如有一标本为阳性则应再行第二次穿刺,以确定诊断。为避免假阴性,穿刺前应停用抗生素4周。 诊断人工关节感染的程序可确定如下: 1.病史(发热、疼痛)。 2.体征(关节渗液、红肿、关节积液等)。 3.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6-01 12:18:27 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部组织制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内容提示 1、相关简介 2、全髋关节置换适应症及禁忌症 3、术前准备 4、麻醉方式 5、物品准备 6、手术体位 7、消毒及铺巾 8、手术步骤及配合 9、注意事项 1、相关简介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最稳定的关节之一,属球臼关节。 髋臼:是髋关节球臼结构中的凹形部分,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其中心为髋臼窝,髋臼窝周围是软骨覆盖的关节面。 股骨头:是髋关节球臼结构中的凸出部分,相当于圆球的,方向朝上、内、前。股骨头有一凹陷,称股骨头凹,有圆韧带附着。 股骨颈:股骨颈与股骨干有两个重要的角度关系。 2、全髋关节置换适应症 1)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酒精中毒等致的股骨头坏死 2)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或伴骨折后股骨头坏死股骨近端或

髋臼的某些肿瘤 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疼痛严重,且继续加重者,髋关节功能重建术或固定术失败者 4)稳定多年的化脓性髋关节炎或髋关节结核 2、全髋关节置换禁忌症 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严重糖尿病患者;髋关节化脓性感染者;髋臼破坏较重或已明显退行性变者。 3、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 常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通知禁食、禁水及介绍既往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效果,告知手术室的环境和麻醉及手术方式,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 4、麻醉方式 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5、物品准备 卡腰、手架、电刀机、吸引器、布包、手术衣包、中单包(2-3个)、骨科包、外来器械包、持物筒、敷料盒、骨刀包、电刀吸引器管、AP膜、BP膜、角针、四号丝线、消毒绷带、敷料贴、引流球、等渗冲洗液等。 6、手术体位 侧卧位

人工髋关节置换操作流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二)各种严重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完整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完整版)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承重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髋关节功能重建术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前后的护理,尤其是术后正确的康复指导,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对21例THR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了全面的康复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年龄50~93岁,平均71.5岁。致伤原因:滑跌伤14例,车祸伤7例。住院天数16~35 d,平均22 d。出院后随访至术后6~18个月,21例患者的生活均能自理。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8例得分为90~100分为优,2例得分为80~89分为良,有1例因术前患有帕金森病(10年)得分为70~79分为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术后的一般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包括许多方面,预防性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抗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防止关节脱位,因为,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术后患者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

(1)正确搬运预防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回病房后护士应正确指导搬运患者,2人托头肩、腰部,医护人员托住患侧髋部及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护士托住健侧髋部及下肢,将患者平放于床上,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两腿间置一软枕,同时,将一小枕或软垫放在膝后,使膝关节能有较好的屈曲,使患者更舒服。由于老年人缺乏运动协调性和准确性,易造成脱位,可给患者穿防旋转丁字鞋,避免外旋。术后第1天撤除软枕,尽量伸直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2];指导患者翻身侧卧于健侧时,两腿之间应用大枕头或梯形枕相隔,避免髋关节屈曲45~60°,如发现患肢缩短,疼痛加剧,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摄片检查是否脱位[3]。 (2)预防感染和褥疮的发生:术后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局部出血情况,观察伤口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根据引流量,术后24~48 h内即可拔除引流管,并将引流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鼓励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辅助拍背或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由于老年人感觉迟钝,再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褥疮,应给予足够的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多易消化的食物,可少量多餐,以增加肌体抵抗力,卧气垫床,加强基础护理,协助患者2~4 h抬臀,拱胸1次,并按摩骶尾部及骨隆突等长期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褥疮的好发部位及预防褥疮的重要性。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2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X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 (图1)。 5.术前2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 (图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问题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些常见问题集锦,可以作为临床手册,供参考~~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腰腿活动能恢复正常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即生活中各种活动都可以做。但取得这样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 第一,导致患者置换髋关节的疾病不是一些特殊的病。如果患者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而需要换髋关节,那么,该患者即便在换完关节后,也可能因为这些疾病术前即存在或继续发展而出现多处关节畸形,部分患者甚至会伴有脊柱畸形,如脊柱前弓、后凸、侧弯等。而这些脊柱和关节畸形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工髋关节的使用,进而让患者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 第二,如果是因为普通的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导致的髋关节病变,这些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要保证六周内不发生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髋关节脱位,需要进行及时复位、限制活动,如果反复脱位还需考虑二次翻修等问题,即便之后经过康复训练,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才能达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 对于以上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点因为疾病的性质,患者术后无法改变,所以无能为力。但对于第二点,患者是有能力做到的。为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患者在术后六周之内,虽然坐、站等动作都可以做,但尽量不要坐矮凳子或较矮的沙发,六周之后才可以坐。此外,6周之内不要做跷二郎腿或者盘腿的动作,每次翻身如果患侧在上面时,两腿之间需要夹枕头。对于下蹲这个动作,一般建议在术后三个月或半年以后再做,术后六周内尤其不能做。

除此之外,患者术后行走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术后六周之内,患者可以每天早、中、晚三次扶习步器散步慢走,但每次只需走15~20分钟左右就需要坐下休息;等到术后六周之后,这个时间可延长至每次半小时左右。如果患者每次散步的时间过长,短时间内会增加人工髋关节的压力。同时容易出现患肢水肿的情况,也会因为活动时间长导致肌肉酸痛,影响术后的恢复的过程。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康复训练:六周是分界线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要急于进行康复训练。因为髋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当装上人工髋关节后,它有一个稳定的过程。为了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原则上,在术后六周之内不要做太多活动,真正的康复锻炼应该在术后六周以后开始。 那么术后六周之内就躺着不动了吗?当然不是。患者在术后六周之内需要进行的康复内容包括: 术后六周内,如何防血栓? ①使用足底静脉泵(一般在医院进行):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开始使用足底静脉泵,坚持一周,即可有效预防血栓。因为术后患者虽然可以很快下地,但仍然需要限制活动,而在患者没有下地活动时,足底静脉泵可以帮助患者做收缩活动,挤压静脉,增加血液回流,进而预防血栓,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收缩训练。 ②小腿肌肉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具体的训练方法为:患肢放在床上尽量伸直,脚趾均往头侧背伸到最大限度,将腿上的肌肉尽量绷紧,坚持5~10秒种,然后放松,再继续练习,每次进行20组,每天进行2~3组。这是预防血栓的一种主动收缩训练。 ③轴线的屈伸活动训练,主要包括主动的坐床边重力自然下垂以及被动的CPM 机器辅助训练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 (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 (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 (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9)髋部周围肿瘤 (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 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 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 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 (一)合并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

围血管损伤。 2.预防: (1)术中小心牵拉; (2)保护坐骨神经; (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 (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 (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 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 (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 (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 (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 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 失误等。 2.防治: (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2)股骨骨折: ①术中骨折:多出现在以下情况:取内固定物所遗留的空洞造成应力增 高;骨骼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软组织严重挛缩;插入过大的假体锉或假体;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 ②术后骨折:骨质出现过分应力集中、严重创伤、假体松动、骨质量下 降。采用的原则按术中骨折处理。 (四)感染 1.原因:包括术中污染、体内其它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病人体质差、长期服 用激素、手术期间存在隐匿感染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诊疗规范 (一) 适用对象。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病变稳定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并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并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活动受限,疼痛加剧,行走需用双拐者。 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6.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特发性、长期服用可的松、酒精中毒、骨腄滑移、减压病、红斑狼疮、镰状细胞贫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包括截骨术后、头颈切除术、人工股骨头或双杯关节置换术后病例。 8.骨肿瘤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肿瘤病史,手术史,及先天性关节疾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五)诊疗标准。 1.符合手术适应症。 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2.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病治疗的患者。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手术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肺、肾病和糖尿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2.髋关节化脓性感染,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合并窦道者。 3.青少年、儿童不作此术,或80岁以上者要慎重考虑。 4.因其他疾病估计置换术后病人也不可以下地行走者。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手术风险评估表;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 毒、艾滋病); (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6)相关疾病如心肺等系统疾病,请相关科室会诊;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 体位与制动: A:术后病人因麻醉作用表现为肌肉松弛,如搬运不当易造成人工 髋关节脱位,故搬运时应将病人的两侧髋关节、臀部及患肢整个托起, 患肢保持外展位。全麻清醒前使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 吐误吸,髋关节外展30°中立位,防外旋,穿矫正鞋并给予适当重 量皮牵引制动稳定,避免患肢内收或外旋,否则将造成人工髋关节的 脱位。 B;值得注意的是:病人卧床期间禁止使用大便器,排便可用纸垫清 理,护理中还要加强对患肢的位置观察及长度测量,做好记录,避免 早期脱位的发生。 C:保持正确的体位要做到三防: 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 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中立位; 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近患肢 而过度内收。目的防人工假体脱位。 早期功能锻炼: A:一般术后第2天做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收缩股四头肌、臀肌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鼓 励患者主动活动双上肢,握拳、屈伸肘、腕关节等活动,保持上肢肌 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

B:术后第一周嘱病人做踝关节、足趾屈伸活动和股四头肌收缩等。 C:术后第二周嘱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应小于45°,避免患髋内收内旋。 D:术后3~4周可在协助下扶双拐离床活动,患肢不负重。 E: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 F:病人出院后继续加强双侧患肢功能锻炼,活动量逐渐增加,防止跌伤,避免造成人工关节脱位。当上床休息时使髋关节屈曲20°,膝关节屈曲30°,下肢垫高,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肢体肿胀,三个月内避免侧卧。三个月后侧卧时两腿间垫软枕,防止内收,减轻疼痛。嘱咐病人不蹲、不盘腿、不坐小板凳,定期到医院复查。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运动量的大小由运动强度及时间来决定,掌握的原则应循序渐进,强度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根据康复期的需要及功能恢复的情况,调节运动强度、时间和方式,坚持每天做,无需时间过长,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 a早期术后当日至术后3天抬高患肢,可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肿胀,主动或被动踝关节活动,每小时屈伸5~10次,以防足下垂的发生,如果状态好则做一些小运动性全身锻炼,增加病人体力,不能耐受的适当用一些止痛剂。 b ROM(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术后3天~2周,此期锻炼的首要目的是ROM,至少为90°←→0°,其次是肌力恢复训练,这个时期主要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股四头肌、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健康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是关节软骨受到磨损而引起的疾病。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膝关节的软骨面受到损伤而凹凸不平的关节面上负重和活动会引起的严重疼痛,关节僵硬和不稳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就是将已经失去功能的关节加以修整,放置特定的人工关节使其重新获得功能。因此人工关节对那些关节破坏已到晚期的,没有其它治疗办法的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 主要目的为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一种人工关节置换的外科手术,是指切除机体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部件替代损坏的关节。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人工膝关节主要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三部分组成。

术 前 健 康 宣 教 1.悦星消毒液足踝部擦浴2次/天,每晚嘱患者温水泡脚30分钟。 2.指导患者行以下功能锻炼: ⑴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勾脚,保持5~10秒,再把脚绷直,坚持5~10秒后放松) 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尽量 ⑶膝关节伸直锻炼:(伸直腿,同时 把腿伸直紧贴床面,坚持5~10秒 尽量使膝盖后方贴床,双手置于关 后放松) 节上下各10cm 处慢慢用力轻轻下压) ⑷直腿抬高锻炼 :(先勾脚,腿 ⑸滑移屈膝锻炼:(双手抱大腿,足 抬离床面40~50cm , 坚持10秒左 跟平移,盖弯到最大程度,坚持 右,然后慢慢放下。 10S ,然后把腿伸直)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知情同意书备课讲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主要由膝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疼痛、 功能障碍和畸 形的患者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关节 疾病。通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及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 可以帮助患者减轻 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矫正关节畸形,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据国内外资料显 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约有 93%的关节假体可有效使用20年以上。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 险可能 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 医生告知 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 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 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危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 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 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 1) 口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严重者可致休克 危及生 命; 2) 口重要血管损伤大出血,休克、凝血机制障碍, DIC ,导致生命危险; 3) □神经损伤,致术后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4) □术中术后有可能诱发内科疾患的发作或加重导致各脏器功能不全, 如 心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溃疡,上消化出血,甲状腺功能危象、酮症酸中毒;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术中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韧带损伤;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 (1)口伤口感染、骨髓炎,可能需要行清理术或假体取出、骨水泥旷置术 以及 假体再置换术; | (2)口术后切口渗液,愈合不良,皮瓣坏死,导致感染,假体外露,必要 时取 出旷置; (3) 口术中术后输血、输液导致输液反应、休克; (4) 口术后卧床并发症,肺部、泌尿系感染及褥疮; | |( 5)口止血带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致使肢体坏死;神经损 伤致 使肢体远端麻木、活动不能; |( 6)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7) 口下肢静脉炎; (8) 口肢体不等长,异位骨化、骨质疏松、骨溶解导致疼痛不缓解,僵硬 无 力; |( 9)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关节疼痛不缓解,僵硬、无力、不稳定、 脱位导致功能不良,皮肤瘢痕,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姓名: 性别: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 麻醉下进行 年龄: 病案号: 膝关节患有 手术。 需要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