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26.声韵调分析法:(1)声韵调分析法是汉语传统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2)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音节能够区别意义的高音变化。例如普通话【tian214】(点),【t】是声母,【ian】是韵母,214是声调。28.失语症:(1)大脑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统称为“失语症”。(2)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是“布洛卡失语症”;虽能说出一些词语,但不能构成完整的句子,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是“维尔尼克失语症”;这两种是最主要的失语症。(3)失语症还包括不会写过去认识的子的“失写症”,不能读懂本来可以阅读的书面材料的“失读症”,看到东西叫不出名称的“失名症”等。

29.汉字编码:(1)汉字编码是汉语信息处理中的一项汉字处理技术。(2)汉字编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每个汉字确定一个代码,即内码,这样计算机通过代码就能识别和输出汉字。二是给每个汉字的代码确定相关联的输入信号,即外码,如键盘上的拼音输入、笔画输入等。

26.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究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28.意符:表意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如汉字“人”最初就是用类似一个人的侧面图形的符号来表意的。

26.语言获得: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儿童会说话虽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习,但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儿童不可能先把词语和句子都模仿下来储存在脑子里以后再说出来,也不可能在说出新的句子时先去学习规则,而完全可能说出许多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儿童说话能力的这种发展和创造过程叫作“语言获得”。

28.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的词,又叫外来词。

26.元辅音分析法:是指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音节结构口语分为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8.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一个词的几个义项之间应该有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否则这些不贩义项就只能属于不同的词,例如花钱的花与鲜花的花意思不同,且无关联,因此不是同一个词的两个义项。

29.外语教学的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例如,特别注重口语听说训练和句型练习的谈话类教材,就是听说法的一种具体运用。

27.音位:在具体语言或者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29.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标号——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26.重位: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形成音位对立,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例如英语中的rebel(叛逆者)和re'bel(反叛)。

27.音符:音符即表音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该字记录同音的虚词“其”,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成了表音的字符。

28.儿童语言获得的“天赋说”:这是基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样一种假设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是偏重于内部条件的一种理论。根据这种解释,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如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29.语言迁移: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所产生的影响叫做语言迁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之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2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是不自由的。

29.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26.音位变体: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特定语言或者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量叫做“音位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a/音位的音位变体[a][A][ɑ]等。28.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之间或者亲属语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这种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不可能是偶然的,既只能用历史同源来解释。因此,语音对应关系是语言间亲属

26.克里奥耳语:克里奥尔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者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它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28.音节: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最小的语言结构单位。

29.词的语体色彩:一个词只用于或者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也属于词的附加色彩。

32.轻音:是指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读轻音的音节叫做轻音音节。轻音的特征同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关。轻音可以同非轻音构成对比。形成对立。因而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

用。如汉语普通话中[ia55 t‘ou35](鸭头)∶[ia55 tou2](丫头)。

33.语言规划:语言规划是指社会对语言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整和改进。语言规划是指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如我国有关机构进行的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汉语规范化等工作。

34.语言遗传机制:语言遗传机制,又称“语言获得机制”,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最早提出的,指人出生时大脑的构造就已经决定的、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主要指语类、层次等最基本的语法原则。如人们说话都需使用句子,句子的基本构造形式“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就属于这类知识。

35.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包括面向人的和面向机器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如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仅指语言教学研究。

32.发音部位: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33.向心词组:向心词组是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例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木头房子”等于“房子”,“仔细看”等于“看”,就是向心词组。还有动宾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也是向心词组。

34.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指全部字符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例如日文的假名每一个字符代表一个确定的日语中的音节,而且同一个音节只由一个假名字符来表示,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35.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指母语教学之外的外语教学,包括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等的教学。例如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

32.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出hn sh)(电视)可以切分为d —i—a—n—sh—i五个单位,它们已不能从音质角度继续进行切分,所以它们都是音素。

33.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作“基础方言”。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共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主要来自基础方言。例如,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多斯岗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32.韵律特征:韵律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看,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语调。

33.语系:是根据语言间有无历史同源关系(亲属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例如,汉语与藏语、壮语、苗语、瑶语有历史同源关系,都属于汉藏语系;英语与德语、法语有历史同源关系,都属于印欧语系。

34.文化局限词语: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筷子”、“京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很多民族中没有相应的事物对应词,只得把“馒头”译成“Steamed bread(气蒸的面包)”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而很多外来语如“hot dog(热狗)”、“沙拉(salad)”、“芭蕾(ballet)”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只好采用直译或音译。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文化局限词语”。

35.中介语: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所学外语的语言系统。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言,即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后期发展越慢。中介语是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31.什么是词法手段?简要说明词法手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词法手段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个小类。

34.什么是合作原则?简要说明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合作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互相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主要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35.复合词可以分为哪几类?

35.举例说明合成词三种构词类型的特点。

答: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通常有三种构词类型:第一类复合构词,由词根和词根构成词的方式叫复合构词。第二类附加构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的方式叫附加构词。第三类重叠构词,由同一个词根重叠构成词的方式叫重叠构词。

33.简要说明礼貌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礼貌原则是指出于相互尊重的需要,交谈双方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守的语用规则。具体内容包括三条准则:一是得体和慷慨,要求回话中尽量避免有损于他人和有利于自己的表达;二是赞誉和谦逊,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赞誉对方;三是一致和同情,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对方出现分歧和对立,增加相互的一致性和共同点。

35.什么是成词语素?什么是不成词语素?分析下面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她宛然是那么一块纯然温润的碧玉。

答:可以直接成词的语素是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叫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她,是,那,纯,一,块,温,的,玉。不成词语素:么,宛,然,润,碧。

34.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答:组合关系是指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组合关系是一种线性序列,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相互关联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中。组合关系一般又称为句法功能。在组合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聚合关系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和体现出来,组合在聚合中寻找材料。聚合关系中的成员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30.比较“行为”和“行径”两个词语词义的异同。

答:这两个词语共同的意义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不同的是:“行为”可以指好的活动,也可以指坏的活动,是中性词;“行径”只用来指坏的活动,是贬义词。

35.简述语言和民族的关系。

语言和民族有密切关系。民族是因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而形成的。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语言因此成为民族的重要标志。但语言不是识别民族的可靠标志。现代社会中,同一民族使用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到处客观存在。

31.简述语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1)语言系统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紧密程度各不相同,其发展速度不一致。

(2)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

32.简要说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答:语法形式是能够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36.简述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答:语法单位通常分为语素、词、词组和句子四级。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可以构成词组,词是造句单位,词和词组又构成句子。

33.简要说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及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答: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球掌管右半身动作,右半球掌管左半身动作;左半球掌管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抽象思维活动,右半球掌管与语言没有必然关系的直观思维活动。

34.简述语言遗传机制的主要内容。

答:语言遗传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大脑相关部位控制语言功能时,一部分是人先天具有的本能的知识,叫语言能力知识或普通语法,是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另一部分叫语言运用知识或个别语法,是人出生以后再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学习掌握的。人以大脑中的普遍语法为内因基础,以所处的语言环境为外因条件,最终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和具有完备的语言能力。

36.说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主要内容。

答: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亦即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

37.举例说明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临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和增音。

38.举例说明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理性意义上,其所指范围、强调的重点或方面,达到的程度以及搭

围等可能不同。

38.举例说明语义角色的类型。

词义角色是根据谓语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所分出的变元的类型,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音;受事,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与事,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工具,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手段;结果,表示由动作行为而产生的事物;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之处。

34.简述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

一般经历6个阶段: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单词阶段、双词阶段、简单句阶段和成人句阶段。

37.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

(1)对立原则。处在对立关系中的音素都具有辩义功能,因而分属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3)语音相似原则。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语音相似,音质差异可以从各自出现的语音环境中得到解释,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30.人们无法从汉语普通话“桃’’和“花”的语音形式(táo和huā)推知这两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却可以在知道“桃”和“花”意义的基础上推知语言符号“桃花”的意义。请根据语言符号的性质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

(1)初始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不可论证的。“桃”和“花”都是初始语言符号,它们的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音义的结合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人们当然也就无法从它们的读音推知它们的意义。(2)复合语言符号由初始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所以并非完全任意,而是可以论证的,有一定的理据可言。“桃花”是一个复合语言符号,由初始语言符号“桃”和“花”按照汉语的修饰结构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有规律的,因为类似的组合大量存在,如“梅花”“树叶”“车轮”等,根据这种组合规律和“桃”、“花”的意义,就可以推知“桃花”的意义。31.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

(1)基本语汇产生的历史长。很多属于基本词汇的词千百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汉语的“人、天、水、火、大、生、一、二”等,从甲骨文时代到现在三千多年一直在使用。

(2)基本词汇使用的范围广。基本词汇一般都是表示基本事物、动作、性质状态和语法关系的词,不论什么时代、什么人在日常交际中都经常要使用。如汉语中的“水、火、吃、好、大、的、了”等。

(3)基本词汇构词的能力强。基本词汇中除代词和虚词以外,大部分词都往往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语素。如汉语的“山”可以构成“山村、山峰、山洞、山参、深山、山野、山水、山穷水尽、这山望着那山高”等二百多个词和语。

35.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方言词:一般说的汉语方言词指相对于已经成为全民通用语汇的词语来说,那些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接受和比较广泛使用的词,才叫做方言词。

古语词:是指古代就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只是偶尔还使用的词,是一般语汇的一部分。古语词又包括两小类: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

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这也是一般语汇的来源之一。各种语言的语汇中都大量吸收外来词。

新造词: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这是一般词汇最重要的来源;

32.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1)从人类的系统发生学来探索。人和猿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必须有相当高的思维水平。现在的研究证实,最早的人类在三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据现代解剖学对三十万年前到五万年前早期智人头盖骨的声道模拟分析,那时的人还不能发出最简单的元音,那时人类至少还没有有声语言。

(2)从人类的个体发生学来推测。儿童一般在两岁前还没有掌握语言,但婴儿从五个月开始就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科学实验还表明,儿童在没有掌握物体类名的情况下,就能够将图片上的一些物体按类归堆。这事实上已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并没有借助语言。

(3)从失语症的病理学研究和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患失语症的人由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受损,不会说话或说话很困难。但实验证明,他们的思维能力不一定因此受到影响。实验也证明,先天聋哑人在没有任何语言能力的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35.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

答:地位:(1)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它即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应,又包括人们对一

(2)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本身并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它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类型: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有三种类型: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3)感情色彩,即词义所带有的对现实对象的主观态度。主要有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如“爱护”和“庇护”都有保护的意思,但前者含褒义,后者带有贬义。

(4)语体色彩,指某些词语只用于或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主要有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如“脑袋”和“头颅”都指人的头部,前者用于口头,后者见于书面,二者语体色彩不同。

(5)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部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比如,同是描写黄颜色,“杏黄”会使人联想到杏的颜色,“金黄”会使人联想到金子的颜色,这种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

36.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

答:(1)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指个别人使用双语的现象,如单语社会里可能有个别会两种语言的翻译人员,而是指一个言语社团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社会上实际使用双语的情况,后者指的是某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在一个单语制的国家内,社会的双语程度可能很高。如菲律宾的官方语言是菲律宾语,但整个社会既说官方语言又说土语、既说官方语言又说英语或西班牙语的双语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个双语制的国家内,社会的双语程度也很可能很低。如比利时实行双语制,讲佛兰芒语的主要在北部,讲法语的在南部,能够双语并用的人比例并不高。

(3)语言转用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换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双语是语言转用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因为只有双语这种形式才能保证在语言转用的过程总,不会造成语言使用的中断。如我国的土家族、畲族、仡佬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在转用汉语的过程总,毫无例外都经历过一个双语程度很高的阶段。

(4)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一个民族兼用其他名族语言的双语现象可能长期、稳定的存在下去,因为语言转用的发生还要受到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聚居程度、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如我国的白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有不少人兼用汉语,但至今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双语阶段。

36.简述偏正词组的类型。

偏正词组有两个类型,一种是以词体性词语为中心语的定中偏正词组,一种是以谓词性词语为中心语的状中偏正词组。

30.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结合实例予以简要说明。答:(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了文字之后,语言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即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可以直接观察到。(2)语言学家研究的是经过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词典中记录的词汇,语法书中描写的语法成分和语法格式都是经过主观概括的抽象实体。例如,汉语中的动词“走”,不同的人说出来,发音不可能完全一样,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会存在各种细微差别,但这些发音冉、意思有异的“走”在语言学家看来是同一个语言成分,这显然是主观概括的结果。可见,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31.不同语言在音节结构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实例予以简要说明。

答:(1)不同语言音节结构类型常有不同。音节结构可分为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我国的彝语、哈尼语、纳西语等,只有开音节,没有闭音节;而汉语、英语等不仅有开音节。而且有闭音节。(2)音位在音节内占据的位置常有不同。比如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t/只能出现在音节开头的声母位置,不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而英语中的辅音音位/t/既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还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末尾。

(3)音节内容音位的扩展能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英语音节内部的辅音有时可以扩展,存在两个甚至三个辅音相连的情况;汉语则没有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

35.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目的,可以从“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三个方面建立语法规则。举例说明三个方面语法规则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区别。

(1)“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是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来区分的。历时语法指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共时语法指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时间过程的某一点上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法教学。面对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为计算机语法,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3)“普通语法和个别语法”则是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理论意义来区分的。普通语法指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个别语法指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既包括某一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和差异。

34.简述外语教学中语言迁移现象的特点。

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来源语”,所要学的外语叫“目标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语言迁移既包括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语言之外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36.简述词形变化的四种情况。

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主要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

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词缀。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31.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同音词一般不会妨碍交际?

(1)汉语同音词多,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语音偶合。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上声调也不过一千多,而词的数量要大得多,这就难免有大量的同音现象了。(二)历史音变。古代原本不同音的词,如“十”和“实”,后来就变得同音了。(三)词义的分化。例如“速度快”的“快”和“人心大快”的“快”,是出自一个多义词的同音词。

(2)同音词的大量存在一般不会妨碍交际。在交际中可以利用语境或上下文的提示确定某个词语的意义,进而排除产生歧义的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

35.举例说明语言规范化的目的、性质和原则。

(1)语言规范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标准。消除共同语使用中的分歧混乱现象,维护其统一性,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例如,字母词的大量使用就是现代汉语规范化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语言规范的推行,一般不是或主要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例如,有些人将“法国”的“法”念做去声,这是不规范的,但不能用行政的、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去纠正,而只能通过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等手段去引导。

(3)语言的发展变化需要规范的约束,反过来,语言的发展也要求语言的规范是发展的,而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汉语中“被”字句原本通常用来表示不如意的事情,但现在也常常用来表示如意的事情,语言发展了,语言的规范也需要随之发展。

(4)“约定俗成”是语言规范化的重要原则。语言是一种社会习惯,在语言规范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新兴成分和用法在社会公众中的接受程度,如果它们在社会上已得到普遍认可,就应该承认它们是规范的。例如,过去认为“曝光”的规范读音应为puguang,但后来人们都读作baoguang,就应该承认这种读音是规范的。

36.结合实例说明语义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1)一个语义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局部的词义系统,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比如,先秦时代,“牙”指两旁的牙齿,“齿”指中间的牙齿,后来“齿”退出了口语交际领域,“牙”便扩大了自己的意义范围,指所有的牙齿。

(2)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有强弱之分。一般来说,一个语义场的意义领域恒定越封闭,词义之间的相互规定、相互制约的作用也就越明显;反之语义场的系统性就比较弱。例如“家用电器”语义场的意义领域是开放的,这个语义场内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成员,而这种新词语的出现不一定会引起其他词义以及词义之间关系的变动。

(3)语义场还具有层次性。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比如“卡车、轿车、吉普车……”可以构成“汽车”这个语义场,“汽车”又可以和“火车”、“自行车”等构成“车”这个较大的语义场,“车”还可以和“船”、“飞机”等构成“交通工具”这个更大的语义场。

35.简述划分词类常用的三个标准。

(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这种标准对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适用。

(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

(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词类本质上就是这种聚合关系的类。

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36.举例说明汉语句子类型可以按层级分成哪些小类。

谓句和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两大类。举例略。

(2)具有主谓词组形式的句子就是主谓句,下面又可以分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不具有主谓形式但又可以补出省略成分构成主谓句的是不完全主谓句,不具有主谓形式又不能或不需要补出省略成分的是非主谓句。举例略。

(3)动词谓语句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它还可以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例如,可以先分成无宾语句、带宾语句;带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谓词宾语句和带体词宾语句;带体词宾语句又可以分成带单宾语句和带双宾语句。

42.举例说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方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对于一个语言社团的具体成员来说,口语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例如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和书面语。

(2)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方面,书面语不能记录或完全记录伴随口语的人的表情和体态等,例如在剧本中,常用括号加注说话者说话时的表情、体态等。另一方面,书面语有自己的功用和适用范围,有时只掌握书面语也能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例如有的学过英语的人,很少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但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文献获得有用的信息。

(3)书面语和口语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在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上是基本一致的,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它最终还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例如“五四”时期发生了著名的白话文运动,汉语书面语由文言文转变为现代白话文。

30.举例说明同音词和同形词的关系。

(1)语音相同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词叫作同音词,语形相同的词叫作同形词。

(2)同音同形,即是同音词,也是同形词,如普通话(一朵)花和花(钱)。

(3)音同形不同,只是同音词,不是同形词,如英语right(正确)和write(写)。

(4)形同音不同,只是同形词,不是同音词,例如普通话的好hao三声和四声。

31.“船来了”这一表述中的“船”,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指渡轮、帆船、游艇等各种类型的船,但“船”的词义却是“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说明其中的道理。

(1)词义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船的词义“水上运输和交通的工具”是渡轮、帆船、游艇等种种类型的船的共同具有的特征,也是船这个词在具体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意义。

(2)在平常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谈论的对象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在特定的语境下,人们可以用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词来指称个别的对象,如船来了中的船在具体语境下可以指渡轮、帆船、游艇等,离开特定的语境,其所指对象就难以确定了。

(3)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正是由于词义是概括的,人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词语去指称它们。

32.举例说明语言特点对文字特点的影响。

答:语言特点对文字特点的影响:

(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有一定影响,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字符代表的对象,与语言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例如,古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字母书写自己语言的过程中,在原有辅音字母的基础上,对某些字母加以变化来表示元音,从而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音位文字。

(2)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不能绝对化,因为同一类型的语言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以及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的实例并不少见,例如1928年土耳其政府下令废弃原来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

37.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

(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

(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38.举例说明近义词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1)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有些近义词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所指范围并不完全重合;有些近义词概括反映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却有所不同。近义词在理性意义上的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语的搭配习惯,使近义词在用法上往往有所不同。

象色彩不同。近义词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上的差异会影响这些词的使用范围,使它们各有自己的运用领域。

35.结合实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其对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可变性的影响。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其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这种任意性是针对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

语言符号的语言开工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汉语的书叫shu英语的书叫book,这没有什么不理据可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所以原则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凳为什么叫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初始语言符号,可是长凳为什么叫长凳就不完全是任意的。

(2)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是无法随意改变的,社会的约定俗成俗成决定语言符号对使用者而言必须具有强制性。在同一社会和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具有强制性,符号的音和义都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语言,互相就听不懂了,语言也就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例如汉语人车我等基本的音义结合,社会约定俗成之后,是不能朝令夕改,由个人随意变更的。

(3)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音没有必须的联系,所以音和义之间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往往是缓慢的,而一般不可能是突然的,否则也会影响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例如汉语中脸原指两颊的上部,后来指整个面部,人的脸没有变,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却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任意性,这样的变化就不会发生。

35.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以及二者关系的特性。

(1)语言符号的“能指”是指能够表示某种意义的物质实体,即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指“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

(2)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但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则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所以原则上又是有理据的。

(3)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改变“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特定关联,否则语言就会丧失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4)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具有可变性,这种关联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1949年解放前后,“太太”改称“爱人”。

36.谈谈什么是“语言混合”。

语言混合是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典型的是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

36.谈谈什么是“语言转用”以及语言转用的条件和过程。

(1)语言转用的定义:指的是在民族接触和融合过程中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旗语言而换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称为语言替换。语言转用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在语言转用过程中,哪一种语言在竞争中获胜而取代对方,是由相关社会因素决定的。语言转用是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主要方式。

(2)语言转用的条件:语言转用与民旗的融合密切相关,在民族融合的过程,征服者往往会强迫被征服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改用征服者的语言,但民族融合也可以不依靠强制的手段而发生,伴随着这种民族的融合过程,语言的转用也可以自然地发生。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旗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可能发生。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够夫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3)“语言转用”的过程: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语言转用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转用就不可能实现。

36.举例说明句法手段有哪几种类型?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个小类,各个小类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的表现。虚词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者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38.简要说明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的条件。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以及现代科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了相互交往的迫切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34.简述语言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

答:“不平衡性”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

37.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语言发展演变主要由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的实际工具,语言必须是稳固的,突然改变就会妨碍交际;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要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又不能不变。这样,语言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

“不平衡性”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

36.举例说明语言发展演变的社会根源。

(1)社会的进步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思维成果也越来越复杂和精密,这些都会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汇,不断使自己的表达方式精确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严密和多样化。

(2)社会的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分化。社会走向地域分化时,统一的语言会产生地域分化,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例如,汉语中形成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地域方言。社会产生社群分化时,语言也会随之产生社群分化,形成社会方言。例如,年轻人说的话和老年人所说的话常有不同,社会不同行业说的话也常常存在一定差异。

(3)社会的统一会促进语言的统一,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各个处于分化状态的部分走向统一,通行于全社会的共同语就会形成,随着社会统一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语言就会在共同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统一。例如,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的形成和推广就体现了这样的发展方向。

(4)社会的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引起不同语言之间的互相影响,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推动语言的发展。例如,五四以来,我国同西方国家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汉语在印欧语言的影响下,不仅吸收和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而且出现了不少新兴的语法现象。

(5)语言总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语言的发展。

38.举例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答: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一种语言的变体,都是社会不完全分化和语言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汉语存在着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等不同的地域方言,在同一个地域方言内部还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方言,如老年人的话和青年人的话、知识分子的话和体力劳动者的话。

(2)从形成条件上看,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社会分化而导致的语言社群分化,地域方言是因为社会的地域分化而导致的语言地域分化。造成语言社群分化的社会因素主要有阶级、阶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造成语言地域分化的因素则主要是地域分化的因素则主要是地理环境对交际活动的阻隔。

(3)从结构系统上看,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义系统,它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基本上都是全民语言或当地方言所共有的,不同社群的语言特点一般不会防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如北京话“女国音”的存在,并不防碍男女北京人之间的言语交际。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义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在这一点上,地域方言与独立的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如北京话和广州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上差异很大,一致北京人很难听懂广州话。

36.举例说明语言接触会造成哪些结果。

(1)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词语借用。借词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例如,汉语中的“吉普”“沙发”就是从英语借入的借词。语音方面的借用包括音位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语法方面的借用包括词缀、虚词、语法规则的借用。

(2)语言接触会造成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例如,我国几乎

(3)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转用。语言转用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用另一民族的语言。例如,我国回族的先民放弃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而改用汉语。

(4)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混合。语言混合指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

30.汉语普通话“资”“知”“鸡”的韵母分别是[][][i],汉语拼音方案却只用一个符号i来标写,请运用音位理论说明其中的原因。

(1)普通话韵母[]、[]、[i]是音位/i/的三个音位变体。

(2)根据归纳音位的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几个各有自己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的音,彼此间的差别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当它们在语音上又相近时,就可以归入同一个音位。普通话韵母[]只出现在舌尖前声母之后,如“资”[ts],韵母[]只出现在舌尖后声母之后,如“知”[ts],韵母

[i]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三者分布互补,语音相似,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

(3)汉语拼音方案用符号i来标写[]、[]、[i]三个韵母,采用的是音位标音。

31.举例说明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的区别。

(1)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就是单纯字符,因为“人”这个字分解出的“一撇一捺”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它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

(2)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依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位”由单纯字符“亻”和“立”组合而成,是复合字符。

(3)复合字符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例如,汉字的“莅”是由单纯字符“艹”和复合字符“位”组合而成的字符。

32.举例说明社会距离和社会行为规范对语言社群分化的影响。

(1)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程度不同的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又会在不同的社群之间造成交际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一些不同的社群处于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社群内部的交际密度明显大于社群之间的交际密度,最终会使各社群在语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产生不同的社会方言。例如,文化程度的差异会造成社会距离,使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人说话各有特点。

(2)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在社会上或特定的社群内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以致产生语言分歧,形成社会方言。这里的社会行为规范指的是对某种人应该怎样做的共同标准,其中包括对某种人应该怎样说话的共同标准。例如,几乎每一个社会里都有一套“男人应该怎样说话”和“妇女应该怎样说话”的无形标准,违反这些标准就会受到他人的嘲笑。

33.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

答: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订,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对应。

(1)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订的,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

(2)它的符号以世界上很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因此它的符号不仅形体简单清晰,而且接触过拉丁字母体系的人学习和应用起来也比较容易。

37.举例说明组合歧义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

语法结构歧义是指相同的词语之间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或者是不同的层次结构造成的歧义;

语义结构歧义是指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语义结构歧义。

3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及其对语言的作用。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写信”这句话,可以分解成“我”和“写信”两个组成成分;“写信”又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写”和“信”两个组成成分。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可以分解的,而不是圆圆的一团:jiang这个音节可分为,声母J,韵母iang,还有声调。其中韵母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例如:我们学习语言学。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能线性排列为“我找”和“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语言符号在时间轴上是线性排列的,只能在实践的线条上绵延,而不能在空间上展开。例如:天突然下起雨来了。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序列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数量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意义内容。

31.举例说明汉语词双音节化的作用。

(1)双音节化后可以减少同音词。例如,“衣、依”同音,变为双音节“衣服、依靠”后,就不是同音词了。

音节后,不同意义就得到了有效的区分。

(3)双音节化后可以调节韵律节奏。例如,“制电影片”没有“电影制片”顺口。

32.说明什么是儿童语言获得的“模仿说”和“强化说”。

(1)“模仿说”和“强化说”都是偏重于外部条件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2)“模仿说”认为儿童只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环境是不可缺少的,与语言环境隔绝的儿童,如聋哑儿童,就不可能学会语言。

(3)“强化说”认为儿童学会语言除了模仿,还需要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例如,父母对儿童说出的话进行夸奖或纠正就是一种外界的刺激。

35.结合实例说明述谓结构的构成和类型。

(1)构成:

①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

②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例如,“天气热”这个句子中,“天气”是谓词“热”的变元。

(2)类型:

①简单述谓结构。例如,“他给我一张票”是由一个谓词和三个变元构成的简单述谓结构,其中的变元“他”“我”“一张票”都是名词性成分。

②复合述谓结构。例如,“他去买东西”是由“他去”和“买东西”两个述谓结构组成的复合述谓结构,后一个述谓结构是前一个述谓结构的目的。

③从属述谓结构。例如,“我希望他去”中“他去”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充当谓词“希望”的变元。

④降级述谓结构。例如,“他在看我写的文章”中,“我写”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充当变元“文章”的限定成分,其作用相当于变元的一个语义特征,又被称作“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33.词义的模糊性和歧义有什么区别?

答: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他出现在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其本质是边界不明;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与模糊的区别:

(1)模糊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意义之间难以绝对划分清楚。歧义指同形的语言符号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

(2)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而模糊始终是模糊的。

37.词类划分的标准有哪些?

答:词类是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有三种:

(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

(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

(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36.以词类和音位为例说明什么是聚合关系。

(1)在相同的组合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2)词类就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类别。例如,散文小学诗歌等名词都可以出现在看写等动词之后,可以互相替换,属于名词聚合类。

(3)在一个语言的音位系统内部,不同的音位可以凭借相同的组合关系和区别特征聚合成群,例如汉语普通语中的TG三个音位都具有舌面前的特征,都可以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组成音节,而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配合,它们自然形成聚合关系。

36.举例说明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音质不同便是不同的音素;音位是从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几个音即使音质不同,但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汉语普通话的[a][A][ɑ]彼此间的音质差别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可以归并在同一个|a|音位里。

(2)音素是具体的发音,音位则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抽象音类。如从因素角度看,汉语普通话的[a][A][ ɑ]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从音位角度看,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单位。

(3)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而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却可能具有相同的音素。如汉语普通话和

34.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

答:词缀的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词尾附着在词干的后面,只能改变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不能产生新词。它们最大的不同是。词缀可以同词根一起构成新词,是构词语素,而词尾不能构成新词,是变词语素。

35.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吗?

答: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子不完全——对应。现代汉语中,大部分情况下,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就是一个音节,写来就是一个汉字。但是汉语中也有一些语素的语音形式不止一个音节,如联绵词、叠音词等。写下来也不止一个汉字;就音节和汉字的关系而言。一个汉字有时代表的不止一个音节,而同一个音节又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汉字来书写。因此,三者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37.说明文字类型的分类标准,指出汉字所属的类型。

(1)文字的类型可以根据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来分类:

①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

②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

(2)汉字的类型:

①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②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想联系的标准,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41.怎样理解语言和种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1)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能确定的种族只有几种,如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人类语言却有很多种。从语言和种族的对应关系上看,同一种族的人可能说不同的语言,不同种族的人也可以说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就语言的本质来说,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后天获得的,不是先天遗传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

42.按照不同的角度,语法现象可以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举例说明上述不同划分的两个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1)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词法、句法两部分,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指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即跟词的形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包括构形、构词、词类等。句法主要指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包括语序、虚词、结构等。举例略。

(2)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两种规则。组合规则是线形序列不同位置语法成分相互搭配的关系,包括构词和句法结构等问题。组合规则实际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是语法成分在线形序列某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出现的关系,包括构形和词类等问题。聚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举例略。

(3)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核心语法、外围语法两个层面。核心语法仅只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比如词语的搭配、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语音的实现等。举例略

(4)以上第一种不适用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而后两种划分比较适合汉语。

37.举例说明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几种手段。

(1)汉语吸收外来词手段之一是纯粹音译,即直接借用外语词的音。例如“咖啡”。

(2)第二种手段是半音译半意译,即一半音译一半注释。例如“卡车”。

(3)第三种手段是音译兼意译,即虽然是音译,但能从汉字的意义获得跟外来词词义相关的某种提示。例如“基因”。

38.简要说明语言和思维有什么不同之处。

(1)功能上,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但二者有各自内容和形式;如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推理要用句子和复句来表达,但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且思维除了以语言作为工具外,还有其他物质载体;而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工具外,还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2)范畴上,概念和词语、判断和句子、推理和复句等,即使说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二者也不一一对应。虚词不表达任何具体概念。多义词可能是一个词对应多个概念或判断,同义词可能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或判断。句子中的疑问句、祈使句也不表达任何判断。

(3)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所以相同的概念、判断等,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很难做到丝毫不差。

41.举例说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实质和特点。

(1)民族共同语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对方言而言,是一种高级形式。

(2)语言的统一不可能采取消灭方言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推广共同语,逐步用共同语来取代方言这种方式来实现,因而,从实质上说,共同语的普及过程就是逐步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例如,我国方言分歧严重,但方言作为特定人群的交际工具,不可能简单地加以消灭,而只能通过推广普通话,使其逐步取代方言,最后在全社会达到语言的统一。

(3)在普及的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例如,新中国建立以来,汉语各个方言都出现了向普通话靠拢的明显趋势。

(4)在普及的过程中,共同语会逐步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方言的使用范围则相应地不断缩小。例如,过去不少方言区的教师使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的方言区教师开始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5)共同语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我国来说,推广普通话,缩小方言差别,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42.结合实例说明词的派生义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基本途径。

(1)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其中主要有相关性联系和相似性联系两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有可能根据客观对象之间的某种关联,用指称甲类对象的词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产生出与原来的词义有联系的新的意义。

(2)派生义产生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借代。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没有相似性,但存在比较稳定的联系。如汉语从“锯子”的“锯”的意义引申出“锯东西”的“锯”的意义,就是通过借代途径。

(3)派生义产生的另一个基本途径是比喻。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如汉语的“顶峰”由“山的最高处”衍生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最高点”这个意义,就是通过比喻途径。

36.《现代汉语词典》对“鸟”的释义是:“脊椎动物的一纲,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一般人对“鸟”的词义的理解并非如此科学、准确,但并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鸟”这个词。请根据有关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

(1)词的通俗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词的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现代汉词词典》给出的是“鸟”的科学意义,而一般人对“鸟”的理解是“鸟”的通俗意义。

(2)尽管通俗意义不太科学、准确,但一组非本质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起到使不同的事物互相区别的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专业活动除外),只要掌握了词语的通俗意义,就足以使人们正确地使用词语来指称不同的事物。

(3)词语的科学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都是按通俗意义来理解和使用词语的。

37.文字改革有哪些类型,请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在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以后取消了某些字母和对正字法的改革。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类型没有变,都是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将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

41.“语言”和“言语”具有怎样的区别?区别“语言”和“言语”对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研究有什么意义?(1)“语言”和“言语”是从言语活动这种社会现象中区分出来的,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2)“语言”是社会的,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抽象的均质的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是言语活动中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不是全社会共同使用的,因此是异质的。(3)“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从属的和偶然的。语言学应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言语”问题可以另行研究。

(4)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就纯化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均质的系统范围内,这就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科学。区分“语言”和“言语”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要求研究者从相对均质的语料中去寻找具体语言的内部一致规律。

42.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畴”,其中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畴”。请参考下面的答题示例,试定义和举例说明语言中其他几种词法范畴

示例:“性”范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畴,指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如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动物词语的性往往跟动物本身的雌雄有关,

是阳性。“太阳”一词在德语、法语和俄语中分别是阴性、阳性、中性。

(1)“数”范畴: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与词汇上表示事物具体数量的数量词不同,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大多用词缀表示。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

(2)“格”范畴: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我”主格形式“I”,宾格形式“me”,属格形式“my”等。

(3)“有定和无定”范畴: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如英语“the book”是有定的,“a book”是无定的。汉语中要用“这本书”或“一本书”等形式表示名词的有定或无定。

(4)“时”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如英语现在时“He works(他工作)”,过去时“He worked(他工作过)”。

(5)“体”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如英语“I am reading the book (我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I have written the book(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完成体。汉语在动词后面加“了、着、过”等助词表示相应的意义。

(6)“态”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 (杯子被玛丽打碎了)”是被动态。

(7)“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s”,将来时主语是第一人称用助动词“shall”,其他人称用“will”。

36.说汉语的人可以用“苹果”这个词指称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苹果,而不必为每一个具体的苹果设立一个名称;另一方面,当人们听到“把盘子里的苹果给我”之类的话语时,又很容易确定话语中的“苹果”具体指的是哪个或哪些苹果。请根据语义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

(1)语义具有概括性,除专有名词外,每个词语所标志的都是事物的类别。事物的个体千差万别,但只要属于同一个类别,就可以用同一个词语去指称它们。

(2)“苹果”的词义概括地反映了可以使苹果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特征,在这一概括过程中舍弃了每一个具体苹果的个体差异,所以只要是苹果,而不是别的东西,都可以用同一个词去指称。

(3)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表达概括意义、标志事物类别的词语之所以能够同具体的个体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上下文和交际环境对词语所指可以起到限定作用。当我们听到“把盘子里的平果给我”这句话时,“盘子里”和眼前的情景会将“苹果”的所指限定在某个或某些具体的苹果上。

32.结合实例说明单纯字符和笔画的区别。

(1)字符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书写符号。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

(2)笔画不是字符,而是组成字符的直线、折线或曲线,它们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

(3)例如“人”这个汉子就是一个不能再分解的单纯字符。因为分解出的一撇一捺只是组成字形的“笔画”,既不表音也不表意,跟任何语言单位都没有联系。

37.结合实例说明字符与一般图形符号的异同。

(1)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最基本的单位,它与一般图形符号一样,本身也是一种视觉图形。

(2)字符跟一定的语言单位(如音位、音节、语素或词语)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并且有一定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

(3)一般的图形符号只是采用特定的图形来表示某种特定意义的符号,不直接与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它不能用来书写语言单位,因而不是文字符号。例如,常用的符号“+”和“-”,在数学中既可表示“加”和“减”,也可表示“正”和“负”。它们与语言单位没有直接的联系,不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因此人们在演算和书写时,只是把它们用作一对数学符号,而不是文字符号。

38.结合实例说明社会的地域分化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社会的地域分化指一个统一的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的部分。

(2)在社会的地域分化和语言发展演变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统一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地域分化而产生分化。

(3)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导致一种语言内部出现差异,形成不同的“地域变体”,即地域方言。例如汉语中的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都是社会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的产物。

(4)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社会在地域上分化出来的若干部分可能会完全独立,这样,所属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就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成为独立的语言,即“亲属语言”。例如,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为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萄萄牙语等独立的语言。

41.试各举一例说明语法与语音、语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也是两种结构(动补/动宾),这种区别在语音上就表现为“起来”要分别轻读和重读。

(2)语法和语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到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也会造成语法差异: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要联系一个名词。(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必须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3)语法和修辞。修辞也可能影响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话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4)语法和语境语境对语法的影响也很大,即在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比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它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的特定场所(公共汽车上)的成分省略现象。

(5)语法与逻辑。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一般人们说话既要符合语法,也要合逻辑。如“门把风吹开了”,虽合语法,却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

1.韵母中的韵头只有i、u、ü3个,一般由ɑ、o、e、ê充当,i、u、ü、-i、er也可以作韵腹。韵尾只有4个,其中元音韵尾i、u(包括ao、iao中的o)两个和鼻辅音韵母n、ng两个。

2.辅音的发音部位:双唇音(b p m),唇齿音(f),舌尖前音(d t n l z c s),

舌尖后音(zh ch sh ),舌面前音(j q x),舌面后音(g k h ng),

3.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ì〕〔u〕〔y〕的韵母。如:〔a〕〔ou〕〔〕等;

齐齿呼:凡韵头和韵腹是〔ì〕的韵母。如:〔ìa〕〔 a 〕〔ìou〕等;

合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如:〔u〕〔ua〕〔uan〕等;

撮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y〕的韵母。如:〔y〕〔〕〔yn〕等。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 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多了一些成份) 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 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犹太民族) (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满族、汉族) (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 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字)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流露。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和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杰出的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1.什么是语言、言语? (1)言语:指说话这种行为和说出来的具体的话。 特色:a.具有个人因素(嗓音、用词等)。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2018-2019】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X—201X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指音和义的结合是任 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社会约定 俗成。例如汉语用[su]表示“书”,英语用[buk]表示“书”。 2.音位的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汉语南京、武 汉等地的方言的“南”,nan和lan可以自由替换,n和l在这些方言中就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3.句法同义---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相近的结构意义。例如“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 被我打破了”这几个句子就具有相同的意义。 4.意音文字---就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文字体系,一个 字中既有表意成分,又有表音成分。汉字就是意音文字,如“蚂”,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5.亲属语言---就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例如法语、意大利语共同来自拉丁语,就是亲属语言。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就是共时语言学。 2.“小猫钓鱼”这个句子中的“小猫”、“钓”、“鱼”分别可以用“小鸡”、“吃”、“虫”来替换,这三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_语言学概论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 文学院新闻学14级4班陈秋霞2014033004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语言是由人的发出的有的声音。 2、是否能够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3 4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2、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3、发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这样发出的音叫() A、元音B、半元音C、浊擦音D、塞擦音 4、汉语的“我”,翻译成英语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中,分别是“I ”、“me ”、“my ”、“mine ”,这里使用的语法手段是() A、重叠法B、重音移动法C、异根法D、外部附加法 5、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 A、语素B、词C、句子D、句群 6、现代汉语属于() A、比较语言学B、共时语言学C、历时语言学D、一般语言学 7、现代汉语属于()

A、比较语言学B、共时语言学C、历时语言学D、一般语言学 8、汉语“帽子”、“棋子”两个词() A、前者是复合词,后者是派生词B、都是复合词 C、前者是派生词,后者是复合词D、都是派生词 9、根据构成词的语素数量的多少,把词分为() A、单义词和多义词B、类义词和同义词 C、单纯词和合成词D、复合词和派生词 10、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 A、汉语的“桌”加“子”变成“桌子” B、汉语的“同学”加“们”变成“同学们” C、英语的“help ”(“帮助”,现在时)加“ed ”变成“helped ”(“帮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儿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题重点

骨髓外造血:常于婴幼儿期造血需求增加时出现,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细 胞,当病因去除后,贫血恢复,上述改变全部恢复正常。 生理性体重下降:常见于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等,可出现体重暂时性下降(不超过正常体重的10%),至生后7~10 天内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生理性贫血:常出现于生后2~3 个月时,由于 1.生后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胎儿红细胞寿命短,易 被破坏, 3.生后发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导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都较低,为生理现象,可自然 度过。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6 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 状,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步正常。 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好, 2.多于生后2~3 天出现,3.消退时间:足月儿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可延迟到 4 周,4.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12.9mg/dl) ,早产儿<257u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1. 出现早(生后24h 内) ,消退时间晚: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2.病程重(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 ,早产儿>257umol/L) ,3.进展快( 每日上升>85umol/L) ,4.直接胆红素>34umol/L ,5.黄疸退而复现,具 备以上一项者即为病理性黄疸。 bone age 骨龄:指用X 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 化。 高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50mmol/L 时的脱水,失水大于失电解质,表现为细胞内脱水严重,临床特征:1.脱水症状相对较轻, 2.高热、口渴明显、皮肤干燥, 3.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4.见于高热、不显性失水多、医源性。 Eisenmenger syndrome 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正常症状下不出现青紫,当分流量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使 右心的压力超过左心,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即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严重循环充血: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严重表现,由于水、钠潴留,血浆容量增加,循环负荷过重所致,出现气急、心率增快、肺部湿罗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粉红色泡沫痰、心脏扩大、奔马律、肝大、水肿加剧。 Basic planned immunization 基础计划免疫:指小儿 1 岁以内应该完成的免疫接种,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日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差异性青紫: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时,分流量大时导致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肺动脉血流逆向 分流入主动脉,由于动脉导管位于降主动脉住,故出现下半身青紫较上半身明显,即为差异性青紫。 硬脑膜下积液: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 岁多见,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其特征有:1.有效治疗 3 天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 2.病程中进行性颅压增高或意识障碍,惊厥等。头颅透光检查或CT 辅助检查,硬膜下穿刺可确诊。 肾炎性肾病: 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除了具备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高度浮肿)外,还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期,病理改变多为非 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单纯性肾病: 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只具备典型的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 症、高度浮肿),不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病理改变多 为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primary complex: 即原发综合症,是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包括: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 的淋巴管炎,胸部X 片呈“哑铃状”或“双极影”,现在较少见。 肾病综合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对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 综合症,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浮肿为临床四大特点。 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血钠<130mmol/L ,出现细胞外脱水,细胞内水肿,临床特征:1.脱水体征相对重,容易发生 休克, 2.口渴不明显, 3.重者出现嗜睡,恶心,呕吐,惊厥,见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医源性。 Ru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即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连续、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新生儿晚发型血症:指生后7 天后才出现的败血症,病因多为生后水平传播,病原菌以金葡萄球菌和机会致病菌为主, 常先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感染后出现全身表现,此型较早发型死亡率低。 tetralogy of Fallot(TOF): 法洛四联症,为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由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

最新《语言学概论》历年自考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5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革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语属于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 2.“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 A.同义词 B.多义词 C.同音词 D.近义词 3.苏美尔人发明了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阿拉伯字母 4.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叫 A.语言相关 B.语言辅助 C.语言影响 D.语言迁移 5.“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特征代本体 C.以具体代抽象 D.以专称代通称 6.“成立”和“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7.根据乔姆斯基提出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 A.人类语法 B.普遍语法 C.个人语法 D.个别语法 8.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 A.地方话 B.隐语 C.亲属语言 D.原始基础语 9.“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拟物 C.夸张 D.降格 10.语言符号的能指是 A.词汇 B.语音 C.语义 D.语法 11.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 A.人们的喜好 B.经济上的原因 C.文化上的原因 D.政治上的原因 12.诗歌属于 A.谈话语体 B.应用语体 C.文学语体 D.宣传语体 13.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 A.群婚制阶段 B.族外婚制阶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