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笑看中考,数学基础知识考点梳理

一、实数及其运算

1.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是形如a×10n,其中1≤|a|<10,n 为整数.

(1)当要表示数的绝对值大于1时,用科学记数法写成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或零,其值等于原数中整数部分的位数减去1.

例:540000000000=5.4 ×1011

(2)当要表示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用科学记数法写成a×10n,其中1≤|a|<10,n 为负整数,其值等于原数中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个数的相反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那个零).例:35000×10-9 =3.5×104×10-9 =3.5×10-5

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 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0.0501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有4个。

(2)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例:1295330000将其精确到千万位,则这个数为1.30×109,有3个有效数字(科学记数之后的有效数字只和a有关系)。1.50亿近似数精确到百万位(带单位的数看精确到哪一位,要把这个数还原,看最后一个有效数字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数所精确到的位数),有3个有效数字(带单位的数有效数字和单位没有关系)。3.2×102 精确到十位(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精确到哪一位,要把这个数还原,看最后一个有效数字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数所精确到的位数)。

3.相反数:像-2和2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叫做互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0。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实数a和b必满足a+b=0。

4.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点o)的距离叫做该数绝对值,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只能为非负数。|a|=a(a≥0),|a|=-a(a≤0),|a-b|=|b-a|。

5.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根指数为2。其中平方根是非负实数的称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0本身,0的算数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例:9的平方根是±3,算数平方根是3。

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的三次方等于a,即3个x连续相乘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根指数是3。(1)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2)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3)0的立方根是0.

6.实数,有理数,无理数:

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2等。无理数可能通过这样4种形式形成的数: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有特殊意义的数;③无限不循环小数;④三角函数. 有理数是所有的分数,整数,

它们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如7/22等。

7.在初中阶段,有三个常见的非负数︱a︱、2a、a,如果︱a︱+2a+a=0,则必是0+0+0=0的形式。

8.实数的有关运算:

√(a)=|a|,负指数:a =1/ ,零指数:a =1(a不为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30°45°60°

sinA

cosA

tanA

9.估计无理数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是把无理数平方后在比较。

二、整式、分式与根式

1.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2.因式分解:

一般步骤:提公因式;公式

因式分解常见的错误:①在符号上出现错误;②提公因式出现错误;③对因式分解概念不清,走回头路;④错误用等式性质去分母;⑤系数上出错;⑥分解不彻底;⑦局部分解.做题时你都能避免这些错误吗?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你都理解了吗?对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你都掌握了吗?因式分解时,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这你还清楚吗?

3.分式:

分式的基本概念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分式的化简:(1).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2).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最简公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如:3/2和2/3可化为9/6和4/6.

分式运算常见的错误:①概念不清,不会找最简公分母;②认识模糊,约分不彻底;③混淆“且”与“或”的运用;④不能正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⑤忽视本质,符号错误;⑥通分时去分母;⑦违背运算顺序;⑧结果不是最简分式.

4.求代数式的值中,

5.二次根式:

定义:一般形如√a(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当a≥0时,√a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小于0时,非二次根式(在一元二次方程中,若根号下为负数,则无实数根)。

6.式子有意义,字母的取值范围:

(1)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3)0次幂的底数不为零。

三、方程与不等式

1.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解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一。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带入最简公分母中检验。解不等式最后一步系数化为一,如果同乘(或除)的数是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解不等式组最后要写出不等式的公共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方法:带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最后方程组的解要写在牛鼻括号里。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降幂法----把二次方程降为熟悉的一次方程来解。具体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

和公式法是万能解法.求根公式。配方法的前提是

二次项的系数化为一,然后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一元二次方程ax +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 -4ac

当b -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 -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bx+c=0(a≠0)的两个根是x ,x ,那么根与系数关系为:x +x = -b/a;x x=c/a.

(2)如果方程x +px+q=0的两个根是x ,x ,那么x +x = -P,

x x=q

(3)以x ,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 -(x +x )x+x x =0.

6.方程(组)和不等式(组)与函数图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函数及其图像

1.一次函数:

y=kx+b(k≠0,k、b均为常数),当b=0时称y为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特殊情况。可表示为y=kx。

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例):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时:

当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0,b<0, 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第三、四象限。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y =k x+b ∥y =k x+b ,那么k =k ,b ≠b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值的乘积为-1)y =k x+b ⊥y =k x+b ,那么k ×k = -1

2.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

y=k/x有时也被写成xy=k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图像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支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K≠0)。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时,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

k<0时,函数在x<0上为增函数、在x>0上同为增函数。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y=x ,y=-x (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k|越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离坐标轴的距离越远。

若设正比例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n/x交于A、B两点(m、n同号),那么A 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二次函数:

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Y=ax +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式:y= 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 ) ;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于(0,C)

顶点式:2

y a x h k

=-+(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对称轴为x=h,()

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 )(x- ) ,[仅限于与x轴即y=0有交点A(x ,0)和B(x ,0)的抛物线,即b -4ac≥0]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情况及与方程根之间关系。

当= >0时, 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当= = 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

当= <0时,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 b/2a<0,所以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号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 b/2a>0, 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同左异右,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 异号时(即ab< 0 ),对称轴在y轴右。

二次函数的性质:

y=ax2(a≠0) a>0 a<0 图象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增减性

最值

y=ax2+c (a≠0) a>0a<0

图象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增减性

最值

抛物线y=ax 2

+c (a ≠0)的图象可由y=ax2的图象通过上下平移得到.

y=a (x-h )2

(a ≠0)

a>0 a<0 图象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增减性 最值

抛物线 y=a (x-h )2

(a ≠0)的图象可由y=ax2的图象通过左右平移得到. 2()y a x h k =-+(a ≠0)

a>0 a<0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增减性 最值

Y=ax +bx+c(a ≠0)

a>0 a<0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增减性 最值

特殊值的形式 ①当

x=1时 y=

②当x=-1时 y= ③当x=2时 y= ④当

x=-2时 y=

4.图形的交点求法:任何图形相交的时候,函数解析式对应的x 相同y 也相同。

5.图形的平移:上加下减(对Y),左加右减(对X )。

6.图象中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图象在上面对应的函数值就大,相交时函数值相等。

五、统计与概率

1. 抽样调查与普查: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2. 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平均数注意加权平均数求法。中位数:先找出所有数据再排序,奇数个数第 (n+1)/2位上的数就是中位数;偶数个数第n/2和(n/2)+1位上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要找准中位数、众数就必须搞清楚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数据的稳定性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 极差=最大数-最小数。

方差: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数平方根。

4.求一组数据的稳定性,计算方差。看自己在一组数据中的排名,看中位数。

5.统计图表的使用:频率=频数/总数。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的度数=360 x 百分比.

6.

7.

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也就是说,

频率与概率是近似相等的. 频率的稳定值可以看作是个体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数的估计值.

概率的求法:实验法(频率的稳定值)、等可能条件下概率的计算(列表或画树形图)、几何概率型(面积的比)等。在求两步概率的有关问题时,要区分“放回”与“不放回”这两种情况的树状图(或列表),树形图是万能的求概率的方法。

不可能事件

(0)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0~1)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100%)

六、线、角与三角形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做法。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判定: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通常找到这样的两点,便可确定线段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的做法: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3.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外角和360度。中位线: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加上三线中任意一条线,便可推出其他两条线)。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5.等边三角形

判定: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逆定理:

7.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SS,SAS,ASA,AAS,HL(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等,对应角也相等。

8.全等变换:折叠(轴对称),平移,旋转。

轴对称性质: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典型题:求PA+PB最小。

求角APB=角APD

9.图形平移就是图形上每一点的平移(方向和距离都相同)

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对应点和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旋转中心的找法: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的交点。

当旋转角为180度时,两图形成中心对称。

10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则相似;三边的比对应相等;两边的比对应相等夹角也相等;两角对应相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都等于相似比。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对应的三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1.位似变换

12.黄金分割比是51

2

,其近似值是0.61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七、四边形

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2)3180°,则正多边形各内角度数为:(n -2)3180°÷n。由n边形有n个内角,也有n个外角,知正n边形每个外角度数是360/n(等于其一个中心角的度数),所以每个内角的度数也可以表示为:180-(360/n) 2.推论: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360°已知正多边形内角度数则其边数为:

360÷(180-内角度数)

3.正多边形任意两个相邻角的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n边形对角线条数:n(n-3)/2。正n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当n为偶数时是中心对称图形。

4.n个人两两握手共握:n(n-i)/2。n支球队单循环比赛共赛:n(n-i)/2。

5.n个人互赠卡片(或照片)共赠:n(n-i)张。

6.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7.梯形的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8.等腰梯形的性质:两腰等;同一底上的两角等;对角线相等。是轴对称但不是中心对称。

9.等腰梯形判定:先判定是梯形,然后证出两腰等或同一底上一组角等或对角线相等即可。

10. 在解决有关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的问题时,常常通过作辅助线把它们转化为其它特殊四边形或三角形来进行思考,然后综合这些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11.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下底之和的一半。面积=(上底+下底)x高/2

12.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判定(前提在同一平面内)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

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只能用于填空题和选择题

性质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和正方形)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

(4)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

(5)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6)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性质8

(7)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菱形、矩形、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

(8)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图)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

(9)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可用余弦定理证明)。

(10)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分。

平行四边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

一、联结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二、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三、联结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或过对角线交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中位线。

四、联结顶点与对边上一点的线段或延长这条线段,构造相似三角形或等积三角形。

五、过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全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平行四边=ah 。平行四边形周长c=2(a+b)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特性:

(1)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

矩形。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矩形。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菱形。宽与长的比是(√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2)菱形:在一个平面内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面积可以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来计算。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在60°的菱形中,短对角线等于边长,长对角线是短对角线的√3倍

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不管原四边形的形状怎样改变,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始终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定为菱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定为矩形。)(3)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2a 或:S=对角线3对角线÷2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八、解直角三角形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

2.sin A+cos A=1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3.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五要素三边,两角。至少知道2个元素(至少有一边)才能求出其他的3个元素。

九、圆

1.内心和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内心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内切圆半径r.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到边的距离(半径)等于两直角边的和减去斜边的差的二分之一。一般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等于2s/c,(s是面积,c是周长)。

点o为三角形ABC的内心,则∠BOC=90°+A/2.

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2.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扇形弧长公式:面积公式:s=n∏r /360, s= , 圆锥侧面积:

圆锥底面圆周长等于侧面展开扇形弧长。

底面半径:母线长圆锥侧面展开扇形的圆心角

1:2 180

1:3 120

1:4 90

2.垂径定理:

定义: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推论一: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

推论二: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推论三: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四:在同圆或者等圆中,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周角:

①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②同圆或等圆中,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上的圆心角的一半

③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④半圆(或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⑤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4.圆心角: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也相等.

(1)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

(2)因为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这时,把每一份这样得到的弧叫做1°的弧.

(3)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①两个圆心角,②两条弧,③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4)圆心角最大为360°.

5.切线:

切线的主要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这条圆的半径。

(1)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4)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5)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6.点和圆位置关系:

点在园外?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

7.直线和圆位置关系:

相离(没有公共点)?d>r,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d=r,相交(有两个公共点)?d

外离(没有公共点)?d>R+r,内含(没有公共点)?d

外切(只有一个公共点)?d=R+r,内切(只有一个公共点)?d=R-r

相交(有两个公共点)?R-r

十、视图与投影

1.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 规则: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即: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3.在解决这类型题时,能借助身边工具,一定要用。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22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AO=BO=CO ) A C O O A C D F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 2= ax(a、b、c为 bx +c + 。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 2= ax(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bx +c + 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24.1.1 圆 知识点一圆的定义 o叫作圆圆的定义:第一种:在一个平面内,线段0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0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固定的端点 心,线段0A叫作半径。第二种:圆心为0,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0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比较圆的两种定义可知:第一种定义是圆的形成进行描述的,第二种是运用集合的观点下的定义,但是都说明确定了定点与定长, 也就确定了圆。 知识点二圆的相关概念 (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等圆:等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4)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弦是线段,弧是曲线,判断等弧首要的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而不是长度相等的弧。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点一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直径为CD, AB是弦,且CDLAE, C ~|M A B AM=BM 垂足为M AC=BC AD=BD D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 上图所示,直径CD与非直径弦AB相交于点M CDLABAM=BMAC=BC AD=BD 注意:因为圆的两条直径必须互相平分,所以垂径定理的推论中,被平分的弦必须不是直径,否则结论不成立。 24.1.3弧、弦、圆心角 知识点弦、弧、圆心角的关系(1)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 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也相等。 (3)注意不能忽略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同心 圆中,两个圆心角相同,但此时弧、弦不一定相等。 24.1.4圆周角 知识点一圆周角定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 2017年12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0(2≥=a a x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a x a x -=+=21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p x =2或 )0(2≠=+m p a mx )(形式的方程, 如果 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

A 图5 圆的总结 一 集合: 圆: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二 轨迹: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线段的中垂线; 3、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三 位置关系: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C 点在圆上 d=r 点B在圆上 点在此圆外 d >r 点A在圆外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离 d>r 无交点 直线与圆相切 d=r 有一个交点 直线与圆相交 d <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1) 无交点 外切(图2) 相交(图3) 内切(图4) 内含(图5) 无交点

D B B A 四 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 B是直径 ②AB ⊥CD ③CE =DE ④ ⑤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O中,∵AB ∥CD 五 圆心角定理 六 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 即:∵∠AOB 和∠ACB 是 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AOB=2∠AC B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即:在⊙O中,∵∠C 、∠D 都是所对的圆周角 ∴∠C=∠D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即:在⊙O 中,∵AB 是直径 或∵∠C=90° ∴∠C=90° ∴AB 是直径 推论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BC BD =AC AD =

初三数学知识点梳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梳理(1)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1、数与式 (1)科学记数法:①40600000000=_____________,②-0.000000307=_____________ (2)绝对值:① ________3 1 =-,②__________23=-. (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①16的平方根是_______ ② ______4 9 =; ③______273=-;④_________1 21=-;⑤_____5____<<(填两个连续的整数). (4)幂的运算:①_______=?m n a a ②________)(=m n a ③________)(=m ab ④________=÷n m a a ⑤)0______(0≠=a a ⑥_________=-m a (5)因式分解:①提公因式法:___________________23223=+-xy y x y x ②公式法:_______________1692 =++m m ③分组分解法:_______________2222 =---b a b a (6)取值范围:①在函数2-=x y 中,自变量x 取值范围____________; ②在函数2 1 -=x y 中,自变量x 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 ③在函数2 1-= x y 中,自变量x 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 (7)综合运算: 1 12(π 3.14)2sin 602-??--+- ??? ° ______ __________1222=--+b a ab

②先化简,再求值:()()()()2423227+---+a a a a .其中.2-=a ③计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一元一次方程: ①方程31x x -=的解为 . (2)一元二次方程: ①解法(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02)2(21===-+-x x x x x 解方程: ②根与系数的关系: ac 4b 2-=? , ________________0?>?; _________________0?=?; _________________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九年级数学圆知识点归纳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圆知识点归纳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 )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 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 (2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2 9A(x1,y1)、B(x2,y2)。 d= r 直线与圆相切。 d< r(r > d直线与圆相交。 d > r(r d点P在⊙O内 d > r(r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元二次函数图像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a ≠0)的常数项是c ,一次项系数为b. 二次项系数为a 2.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 (4ac-b 2)/4a) 3.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b)2+c,则它的顶点坐标是(b, c)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8,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y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x 轴上的任意点的纵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二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三象限. 6.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四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6时,函数y= 32-x 的值为3. 2.当x=1时,函数y= 21-x 的值为-1. 3.当x=2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正比例函数. 2.函数y=8x+8是一次函数. 3.函数x y /8=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8(x-8)2-8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8(x-8)2-8的对称轴是x=8. 6.抛物线8)8(2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8,8). 7.反比例函数x y 8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5,10,12,8,5的平均数是10. (an average, a mean ) 2.数据3,4,1,4,4的众数是4. (出现次数最多的)(Mode )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先排队,然后找中间的,Median, 注意奇偶个) 4.数据6,5,3,4,1,2的中位数是3.5 .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sin30°= 21 2.cos30°= 23 . 3.sin 2α+ cos 2α= 1.

【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二、角(3分) 1、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60”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点一、平行线(3~8分) 1、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定义。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3~8分)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考点三、投影与视图(3分) 1、投影 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第六章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相反数 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

中考数学圆知识点归纳

圆知识点归纳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 的半径为r ,OP=d 。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 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d = r 点P 在⊙O 上 d < r (r > d 点P 在⊙O 内 d > r (r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知识整理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包含以下章节: 第21章二次根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23章旋转第24章圆 第25 章概率初步 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1)是一个非负数; (2)≥0); (3)(a≥0).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a≥0,b≥0),(a≥0,b>0),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 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 的数,如 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 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则a ≤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 =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2()() ?? ?<-≥00a a a a 注意 a 的双重非负性: 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 3 3 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1、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做n a 10?±的形式,其中101<≤a ,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 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根据定义,通常用圆规来画圆。 同圆内圆的直径、半径的长度永远相同,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①直线L和⊙O相交d②直线L和⊙O 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

必经过切点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20.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r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2.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 k×n-2180°/n=360°化为n-2k-2=4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 /360=LR/2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33.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34.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35.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初三数学复习方法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做好预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

人教最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为奇数个时乘积为负,负因数为偶数个时乘积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