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
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

2016年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4.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25.“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扫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该诗反映了A.圣人之道存于经典,孔孟之要在于天理 B.发明本心,尊我德性,确立自我主体是根本C.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以义制利 D.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循章摘句,博览群书26.图5是一幅甲骨文体的书法作品,该作品创作的年代应是

A.商朝B.东汉C.唐朝D.清末或以后

27.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

C.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28.读图6,1723—1903年的数据变化反映了

A.工商业的发展B.对外贸易的扩大 C.农业的衰落D.税收负担的加重

29.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

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

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30.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

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31.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

32.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利克里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

A.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 B.古希腊城邦倡导男女平等

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

D.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

33.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盂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34.对图7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 B.殖民扩张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化形成

35.“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是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关于两种梦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追求幸福是其共同的奋斗目标 B.两种梦想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两种梦想的不同 D.两种梦想实现的路径是相同的

第Ⅱ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州十三行与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分析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大历史观分析美第奇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大历史观: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1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尹宝云教授在《现代化的通病》一书中写道,在任何国家里,现代化进程都是一个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的痛苦过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在变化和发展,意味着静态的、停滞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解体。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从中国近代史中选取事例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初,原明朝“藩封之产”,或因战乱荒芜,或因藩王勋戚逃亡后,田地为农民所占有,也有不少田土为当地豪强侵占。康熙七年(1668),清廷为了加速垦荒,增加赋税收入,下诏将“废藩田房悉行变价,照民地征粮,其废藩名色永远革除”。次年,将土地无偿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这些“改入民名”的田土,因为承种者“止更姓名,无庸过割”,故“谓之更名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浙江《嘉兴府志》评价说:“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摘编自《明清史料》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改革的意义。(9分)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DB DCADC CDBBA

40.(25分)

(1)属性:前者是清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后者是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机构。(4分)

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被迫改变闭关锁国政策,开放五口通商,取消十三行贸易特权。(3分)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倡导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盛行;(2分)东印度公司政府保护、商业垄断、拥有特权、暴力掠夺等特点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被取消。(2分)

(2)经济:美第奇家族通过手工工场、银行业为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投资铁路、钢铁、石油等,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金融业空前繁荣。(4分)

文化:通过资助文学艺术家和科学家,美第奇家族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一步发展,罗斯柴尔德家族推动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4分)

政治:美第奇家族使意大利的权力中心不再由宗教和王权垄断,富裕商人(银行家)成为制约权力的重要力量;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金融财政影响了欧洲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和发展及欧洲19世纪政局的演变。(4分)

总之,美第奇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分别推动了工场手工业潮流和工业文明时代潮流的发展。(2分)

41.(12分)

评分说明:

答案示例:

赞成尹教授的观点,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社会结构逐步解体,社会变化和发展中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2分)

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等。

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等。

社会生活:不缠足运动、剪辫运动等。(从三个方面举例,6分)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上从专制独裁逐步走向民主法制,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走向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从愚昧迷信逐步走向科学化、大众化。(4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主要内容:实行更名田;固定丁税;摊丁入亩,实行地丁银。(6分)(2)意义:更名田扩大了自耕农队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朝前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固定丁税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也为摊丁入亩的实行奠定了基础;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由于不再以丁为征税对象,减少了民间户口隐匿,有利于人口的增长。(9分,答出3点即可)

高三联考l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5月市统测质量分析 年级:高三年级学科:历史 考试时间:2020年5月任课老师: 所带班级:文科5.6班 一、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时间为5月4、5号,由商洛市统一组织的联考。文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300分,历史学科占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12个小题共48分,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5道材料分析题,两道必选题,三道选做题,从三道中选一题,共52分。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较大。总体来看,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选择题的难度适中,材料题的难度稍大。本次考试5班平均分是62.62,6班是57.32分,两个文科班的平均成绩是60分,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二、与同类学校对比分析 1.校内班级对比: 通过表格对比发现,文科班宏志班和志强班成绩差距逐渐缩小,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也不断变小,宏志班比志强班成绩高5分,题目难度较大,区分度不好,不再直接考察知识,更多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符合高三历史的特点. 这次考试班级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通过折线来看历次考试基本上各班的成绩对比变动较大,差的依然差,成绩好的依然好。文科两个班的差距比较小,文科志强班的进步较大,文科宏志班退步,优秀学生人数减少,低分段人数增加,以后应该加强培优和帮困工作。 2.全市成绩比较

从总体成绩来看,我校仍然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3.我校各小题得分及排名 从各题得分来看,41(2)主要考察英国与中国扶贫的相关内容,题目综合性很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难度比较大。41.1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只是内容的罗列,没有归纳。第42道材料题主要考察宋代文化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很多知识是需要通过材料内容归纳总结,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导致错误率很高。从各小题平均分在全市的排名来看,41(1)(2)得分率在全市排名靠后,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较差,思维不活跃,导致得分点不多。 4.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 (1)网课期间大部分学生教材和资料有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习惯了学校的高压政策,网课期间学生面对电脑,老师不能时时关注学生,部分学生思想松懈,导致能力下滑。 (2)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规范答题。文综题量较大,学生答题时间紧张,个别学生总是在快要交卷子是才填涂选择题,导致部分选择题错涂,漏涂,多涂,本次考试有四个学生存在选择题填涂错误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夏言)粗心大意,导致选修忘记涂题号,选修没有得分。 (3)本次考试全市最高85分,第二名80分,我们学校最高分是寇飞77分,张艳只考了75分。张艳的基础比较好,但是思维不够活跃,平时教学中在知识扩张方面可能还没有做好。 (4)文综合卷,时间比较紧张,历史排在最后,分给历史的时间更少,加上平时文综合卷练习的比较少,部分学生分配时间不合理,导致历史得分并不高。(5)本次考试选择题和42题、选修题做得都不错,唯独41题答的比较差,临

高三政治期末质量分析

高三政治三模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政治部分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客观题共12个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主观题3题,共52分。题目难度适中,题目很好的体现了基础性,同时注重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覆盖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过关、基本能力的掌握,联系生活热点,关注时政新闻。 二、试卷特点分析 1、这次模拟试卷覆盖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四的全部内容,试卷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综合性较强,较好地体现了重视书本、考察基础的高考命题思路。 2.试卷的选择题阅读量不大,而且题目的指向明确,能较好地检测出学生对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实际掌握情况。 3.试卷的主观题设问明确,立足于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试卷的区分度较强。 三、答题情况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考试较之前有多进步,尤其是五十分以上人数明显增多,这次考试平均分47.3分,最高分72分。从卷面来看,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有很大的进步,大部分还是能认真作答。但从考试中,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不够理想。这主要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以及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双基学习的检查不到位、练习不够充分有直接关系。 2、学生对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的原理运用不准确,知识框架不清晰,知识的体系不完备,缺乏基本的分析思维。 3、极少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书写潦草,缺乏专业术语。 五、今后教学措施 1、重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形成政治学科知识网,就不可能正确分析题目的题意,不可能全面、正确地回答问题。进入后期重点复习以后,要注意回归教材,钻透教材构建知识网,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梳理主干核心知识,熟练掌握政治基本观点与原理,并做好及时检测,认真查漏补缺。特别是加强对政治生活、哲学常识知识的强化。

高三一模历史质量分析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2月临潼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检测质量 分析2015年月初,临潼区教研室统一组织了全区高三年级的一模考试,并 实年2 2015 施网上评卷。虽然本次高三文综考试历史学科的评卷人数少、时间紧、任务重、网上阅卷工作终于划上圆满的但在老师们加班、加点的共同努力下,阅卷量大,学生答题中现就本次高三历史一模检测的评卷情况,从试题的整体评价、句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

从得分情学生的得分率基本正常,本次文综历史考试选择题设计比较合理,题,如上面四图所示。究其、、、况分析可以看出,错误率较高的是24283134信息“题没有注意题干28原因主要有:审题不准确,如义和拳和统治集团发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题没有从全球34题宗法制没有理解宗法制的实质,点,知识迁移能力弱,如24说明基础知识学生懒惰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化角度理解问题。复习时难度较大,这说明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已经入但其与选择题失分相对均衡。的复习尚须加强。门,理解、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也显示了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二)Ⅱ卷材料问答题:分,材料解析题,难度适中,考查的主要内题:三个小题,共251 、第40考查容是工业化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及相关史实(这也是近几年关注的热点),分的占156分,最低分0分,至25的方向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高分题各分值段人数比例图所示:多数。如下面40 本题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如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概念模糊。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只有少数学生回答的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工业革命如何,是工业生产、工业化。虽然本题难度不大,但审题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第三小题。问题让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分析,这样直一部分学生问题问的是原因,接从字面理解就很容易,结果回答的是乱七八糟;回答的是“认识”、“启示”等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的第一问都是直接从材料二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甚至完全错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材料的解读都多少有偏差,中解读即可,很简单,误,阅读材料抓不住重点,要点整理不出来。三是书面表达能力差,组织语言存在障碍,表现为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这个问题历史老师难以解决。、2分之分,平均分在5~7分,最低分题:满分为12分,最高分1003、第41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 虑很容易。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 高。 一、就统计情况看,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选择题看:一方面学生缺乏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不能对材料 有透彻的理解。出错率高的题目是25、28、33、35。 2、从材料分析题看:出错率高的题目主要是第4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上,学生完成情况比较良好。 二、从阅卷环节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机读卡有破、脏、折的现象; 2、学生在粘贴条形码的时候,位置不符合要求; 3、学生的条形码信息有误,系制作的失误,需及时修正; 4、部分教师对于阅卷系统不能熟练操作; 5、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根据以上答卷中失分现象与原因,概括总结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平常积累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如选择题基本都是需要依据相关基 础知识才能确定正确答案,间接考查了有关基础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1)迁移知识的能力差。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景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 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景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是在教材之中的,作答时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上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一是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对有效信息缺乏概括归纳。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高考卷的主要特点,必须加强训练、减少失误。 (3)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首先是概括归纳不够精练、 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 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 (4)审题能力差。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而学习能力 的高低最终主要表现在审题能力上。学生审题能力差表现在缺少解答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技巧,如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内容词、条件限制词,如何确定回答 内容的主次、多少,做到详略得当。 3.行文答卷仍缺乏答题技巧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问题的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二是无谓的文 字重复;三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 效果;四是围绕答案的一个方面“揪住不放”,使用大量文字进行阐释和说明, “一条道跑到黑”,无暇顾及其他答案内容。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

2014-2015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四校联考质量分析 枣阳一中高三历史组 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4小题5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查都能够兼顾到,又有所创新,整套试卷29题里,有19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10道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2、内容比较丰富,没有超出大纲的要求,命题覆盖范围比较广,题目内容在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分布。其中,中国古代的经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等这些章节中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没有超出课程标准范围,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 3、整套试卷题量适中,学生一般都能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合理。其中,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的题目占44.83%;难度合适,区分度不合适的占13.79%;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的占10.34%;难度便易,区分度合适的占17.24%;难度偏易,区分度不合适的占13.79%;而难度偏难,区分度不合适的为0。这些数据表明,这是一套比较成功的试题,没有偏题、怪题等。 4、题型多样化,材料比较新颖,有文字材料题、图表材料题、图片材料题,从题型上看,27题的题型类似于今年高考的41题,侧重于学生批判思维的考查,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 成绩统计及分析: 1、平均分:年级平均分49.34;及格率:19.94%;低分率:19.65%。其中,年级最高分74分,最低分16分。 2、选择题每题2分,其中平均分在1分以上的有第1、2、4、5、8、9、12、14、15、17、18、19、20、21、22、2 3、25题;平均分在1分一下的有第3、6、7、10、11、13、16、24题,有些题目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第三题,错误的同学大多选择的B选项。 3、26题材料分析题涉及近代和现代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总分14分,学生平均得分5.54,得分比较低,说明学生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2019高三历史期中质量分析及工作举措

高三历史期中质量分析及工作举措 11月12日—13日,高三举行了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现总结如下:一、数据分析: 第2次和期中考试历史成绩比较: 结论:数据分析得出,学科排名为最后、平均分下降了接近4分、过一本人数减少了4人、目标生实际入围减少了5名。两次试卷难易度不一样,上次是单科考试,本次第文综考试,平均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一本人数和目标实际入围人数是硬指标,一本人数略有下降,而目标生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说明吻合率下降了。从学科组来看,由中等下降为最后,值得警惕。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在考试时间的分配上不均衡。本次考试是政史地文科综合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无法保证历史学科50分钟应该有的时间。一些同学的12分的论述题是白板,或者为了抢时间字迹潦草,无法保证历史学科的时间和答题质量。 2、选择题过于偏难。可以说是“偏难怪”,个别题目无法实现主干知识的考查,也无法体现价值观的引领,有些选项几乎无法排除不是正确答案。好几个历史成绩优秀的同学错了7—8个,这太不正常了。高考选择题也没这么难,完全脱离了高考难易的尺度,选择题没有达到考查的目的和效果。 3、吻合率差。一些A班目标生的历史成绩还不如B班的。少数目标生参与了培补,但是培补效果没有很好的体现,依然没有达到一本线,我们很困惑。 4、复习进度和考试范围不完全一致。这不是主要的,从考查范围和内容来看,我们的复习进度对这次考试的影响不是很大。 5、历史背记的不牢固、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论述题的得分偏低。 三、历史复习工作举措: 1、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复习课的内容布局上要主干知识+历史拓展+材料分析归纳;复习课的时间分配上要老师讲与学生读、练相结合。 2、认真组织好历史训练。特别是重视选择题和12分论述题的训练。选择题的训

高中历史诊断性考试质量分析

印江民族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诊断性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组吴运江 第一、从命题特点方面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 ①选择题此类题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 ②坚持与高考热点接轨,注重对诸如政治文明史等观点的考查。 第二、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考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从考试题型方面看,本次命题主要设有俩种常规题型,分别是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判断;材料分析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和文字表述能力等;从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入手,考查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运用、对比、评价等,题型的设置依据传统,与高考接轨,比较合理。 第四、考试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考生得分不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大多材料题和选择题失分较多,导致出现低分扎堆。 其原因从学生角度看: ①考生平时对历史学科所花时间太少,学生精力有限,导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 ②考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 ③考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如:战争与和平的选做题中有关朝鲜、越南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没依据材料作答,导致失分严重。 从老师角度看: ①老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的适应不足,消化不够, ②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包办式的灌输较多,学生自我体会独立思考较少; ③老师选题资料贫乏,有局限性,平时训练题质量不高。

高三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2

商洛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洛南中学任怀武 2013-1-29 一、考务评卷工作总结 我校本次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评卷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年级组的安排,以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来完成这项工作,在备课组长的具体领导下,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在备课组办公室阅卷;阅卷前先由备课组长组织研究熟悉试题及答案,先进行试评。由两位老师(专业和非专业)负责阅一卷选择题,我们四位专业任课教师负责阅二卷主观材料题,阅卷工作各人分工明确,严格遵守阅卷工作操作程序,流水作业,认真细致,宽严适度,标准始终如一,既要保证阅卷的速度,更要保证评卷质量。统分,复核,登分全员参与,细致入微,努力把失误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了这次市统考历史成绩的质量和信度。 二、测试成绩概况汇报 年级人均分64.6分,三个重点班和四个补习班及格率达90%,五到十人不及格,80分以上各班10人左右,年级80分以上总共79人。六个普通班各班80分以上2-3人,普通班及格率48%。年级选择题最高46分,材料题最高45分,年级最高成绩达91分,最低成绩34分。总的来看重点班和补习班的成绩无论是及格人数还是高分人数均较多,远远高

于普通班。本试卷选择题以材料分析题型为主,突出能力考察,失分率较高的是第如3、6、7、11、17、19题,主要暴露了学生的分析审题能力较差以及基本史实史论记忆不牢固。材料题总体回答普遍较好,平均达32分,最高分45分,尤其26题得分较好。28题最容易得分,但学生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认为,涉及内容选修教材没有学过,好像就觉得题难,其实恰恰相反,所考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在必修中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点。29题选修教材内容,考察王安石变法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在7-8分左右。这次考试成绩基本上反映了我校高三历史一轮教学复课现状,达到了本次考试检测的目的。 三、对历史试卷的评价 总的来讲,试题难易程度切近高考,材料题略低于高考,知识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分值比例适当,试题文字阅读量大,无论是客观选择题还是主观材料题命题能力立意非常明显,体现新课程理念,紧跟高考命题趋势,足可见命题人下了一番功夫,是一份较高质量的试题,应该能够反映我市高三历史一轮教学复课情况。 四、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 1、基础题丢分较严重,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基本史实概念识记不到位,个别同学粗心大意,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解题思路方法存在问题。 3、表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历史质量分析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历史质量分析 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9年3月21、22日云南省组织了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此次统测力求 通过此次检测查找出下一步教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为2019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 起到引领作用。试题完全遵循全国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要求,传承了历史材料题的命题情景,保持了材料题即新颖又依托教材知识的特点。同时,试题又特别凸显当今热点问题和 历史主干知识,既彰显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特点;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让学生 感受历史,着眼未来。本套试题难度为0.50,平均分为50.29。作为云南省内的统一检测卷,命题科学合理,本次检测对全省高三一线的广大师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从云南省第一次统一检测抽样的955份试卷来看,历史分数段分布如下表,峰值集中 在40—49分,50—59分之间,学生未来经过最后冲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基本情况 表1 云南省2019年第一次统测历史学科成绩抽样成绩统计表 图1 云南省2019年第一次统测历史学科成绩抽样成绩分数分布 云南省2019年高三第一次统测抽样人数955人,抽样最高分76分,平均分50.29,,抽样分数峰值分布均集中在40分—69分之间,该分数段抽样人数中有822人,占总人数86.07%;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依然是欠缺对历史学科知识准确识记、理解和精准掌握,历史 阶段特征的掌握和定位差,欠缺对历史的宏观认识。其次,能力和方法方面,材料的解读、运用、知识迁移有效性差。审题、解题技巧欠缺,表达欠缺学科特点。在最后复习的4月 阶段,依托考纲,突出主干知识,强化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准确定位、理解历史阶段。联系学生统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总结做题技巧,该阶段学生还有很大的 上升空间。 二、考点分析 ⒈试题考查主要知识点和考查能力统计 历史题考查主要知识点和考查能力统计 2.教材和板块知识统计 备注:从教材分布来看,此卷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分值较高,符合 近年高考的分值分布,政治、经济、文化各模块分布基本均衡。 三、试题特点分析

历史期中成绩质量分析及反思

历史期中成绩质量分析及反思 刘国凤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现就半个学期的工作结合本次期中考试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试卷结构及特点 1、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是高中历史岳鹿版必修3的第一课到第十六课内容,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份试卷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35小题共70分;第二部分是材料综合运用题3题共30分。 2、试卷特点 (1)试题的选择以辽宁省课程标准为依托紧扣教材,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 (2)体现对学生历史主干知识的考察,注重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分析的能力。 二、试卷情况。 我共教2个班,其中17班是文一小班,平均分60。25。18班是文二小班。平均分50,69,差别比较大,其中选择题35个题,错的

最少的7个,最多的17个,出错太多。材料题30分,最高分21分,失分较高。 三、存在问题 1.本次期中试卷凸显历史基础知识的价值,而学生成绩整体偏低,这充分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各班最高分没有90分的突破。 2.学生审题比较粗心,不仔细。出现对题目的理解失误。 3.学生读材料能力太差,特别是古文,读不懂,就分不清材料的内容,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4.学生知识面太窄,历史素养积累不足,很多这种类型的题答错。 5,教师问题,教学中基础知识强调不够,以为小班学生会自觉学习,不用特别强调,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课堂上不敢放开,没有发挥学生自身能力,材料题训练少。 6,客观原因,这次考试试题方向和以前不同,学生不适应;各别试题不严密,越是好学生越出错。 四、解决措施 1、讲课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在较好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逐渐提升难度,使历史教学逐步深入。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高三一模历史质量分析

2015年2月临潼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检测质量分析 2015年2月初,临潼区教研室统一组织了全区高三年级的一模考试,并实施网上评卷。虽然本次高三文综考试历史学科的评卷人数少、时间紧、任务重、阅卷量大,但在老师们加班、加点的共同努力下,网上阅卷工作终于划上圆满的句号。现就本次高三历史一模检测的评卷情况,从试题的整体评价、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复习备考建议等方面概括分析如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Ⅰ卷选择题:

本次文综历史考试选择题设计比较合理,学生的得分率基本正常,从得分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错误率较高的是24、28、31、34题,如上面四图所示。究其原因主要有:审题不准确,如28题没有注意题干“义和拳和统治集团发动”信

息点,知识迁移能力弱,如24题宗法制没有理解宗法制的实质,34题没有从全球化角度理解问题。复习时难度较大,学生懒惰不愿意去深入思考,说明基础知识的复习尚须加强。但其与选择题失分相对均衡。这说明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已经入门,理解、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也显示了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的效果。 (二)Ⅱ卷材料问答题: 1、第40题:三个小题,共25分,材料解析题,难度适中,考查的主要容是工业化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及相关史实(这也是近几年关注的热点),考查的方向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高分25分,最低分0分,6至15分的占多数。如下面40题各分值段人数比例图所示: 本题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概念模糊。如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工业革命如何,只有少数学生回答的是工业生产、工业化。虽然本题难度不大,但审题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第三小题。问题让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分析,这样直接从字面理解就很容易,结果回答的是乱七八糟;问题问的是原因,一部分学生回答的是“认识”、“启示”等等。

试论在历史高考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在历史高考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郑州十六中王晓丽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袁老师让我把我们学校历史备课组的备考方法在这里总结一下。说实在的我很忐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水平在郑州市比起许多兄弟学校来说,不是很好,每年招生的分数线都是偏低的。所说的这些做法针对我们的学生可能有用,对有些老师来说可能学生层次不一样,而失去借鉴意义。第二个原因也是自己理论水平不是很高,只能把自己的一些做法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些忐忑,但是我从2004年河南省实行文科综合考试开始,一直在高三带课,到今年才去接了新高一。在这六年高三的备考工作中,我觉得有些做法在实际中比较有效,算是向大家汇报吧,也期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点。 分四个方面: 一、要对自己的学生准确定位 二、思想上引导学生重视历史在高考中的地位 三、我们对三轮复习的安排 四、利用好试卷讲评,训练考试技巧

一、要对自己的学生准确定位 我觉得所有的方法都应该有针对性,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准确定位,才能确定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把握好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我们09届的学生入学时,我们学校还是市级示范性高中,当年分数线是497分,跟许多兄弟学校是比不起的。录取完了以后,高分里面还有一百多名学生没有报到。我校的第一名当时在一般的省级示范性高中里面排名要排到一百多名。在好的省级示范性高中里面排名要排到六七百名。整体上应该说不是很好。但是即使这样在文理分班时,全年级前五十名一个学文科的都没有,前一百名里学文科的也很少,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听不懂理科了才选文科。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刻苦精神一般都不太好,当然自学能力也差一些,如果你让学生自己看书,他每个字都认识,但知识点的整体理解不会很到位,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做法。我们备课组在分析了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后,决定重点就抓基础主干知识。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试题的讲评中我们一直把基础知识放在备考的核心工作中去抓。 二、思想上引导学生重视历史在高考中的地位 必须想办法在高三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重视历史这门课。 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认识对历史课的学习很重要。不知道别的学校是怎么做的,我们学校综合里面的小学科春节前正课只有四节,复习起来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咱们历史的这五册书,总共内容148节课,即使去掉其中带星号的35

广东省百所学校2015届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百所学校2015届高三质量分析联合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12.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13.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这从理论上确立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 C.儒家伦理学说的先天权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 14.南朝人王情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由此可知王情认为 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 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D.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 15.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解放战争 16.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 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 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 17.1967年,英国《太阳报》发表文章《中国的惊人的技术发展》指出,如果允许文化革命在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进行,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可见作者 A.看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B.主张中国继续推行“义务教育” C.赞成中国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对中苏关系的恶化表现出忧虑 18.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 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分析报告 一、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是在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领导下和组织下,在第一次质检的基础 上,对我市高三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诊断,目的是查找我市 高三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和探讨出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我市历史二轮复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在命题中依然遵循了如下原则: 1、命题注重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其诊断功能。 2、充分体现高考导向的功能。根据2011年历史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向,试卷 在重视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十分注重考查学科意识和学科的思维能力,在创 设新的问题情境下,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比 较和综合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社会教育功能。命题突出时代特征,联系现实社会热 点,关注历史学科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力图贴近高考、贴近学生。 4、回归教材,适当创新。通过全市第一次质检考试,发现不少学生基础知识 不牢固,课本不熟悉。因此,本次考试增加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5、难度系数力求控制在0(6—0(75之间。 二、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各县人平统计 北湖区资兴市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 县安仁县全市

人均分 60.8 63.5 69.6 59.1 60(5 61.3 62.7 61.0 67.9 61.1 59.7 63.1 排名 8 3 1 11 9 5 4 7 2 6 10 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省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 市一中资兴市二桂阳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一安仁全市 市立中三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中一中人平人均分 64.5 69.2 72.8 62.7 50.2 67.1 67.1 62.3 62.3 67.4 58(9 67.1 65.2 排名 7 2 1 8 12 5 6 9 10 3 11 4 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市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 市三中资兴永兴永兴宜章宜章临武汝城安仁安仁市示范 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六中二中二中二中三中人均分 57.4 50.0 60.4 62.1 51.0 52.7 45.2 47.2 52.7 47.1 52.9 排名 3 7 2 1 6 4 10 8 5 9 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普通中学及预科人平统计 明星学校菁华园湘南中学永兴五中苏仙预科桂阳预科嘉禾预科汝城培 训桂东教工 人均分 66(6 64.4 69.4 45.7 70.8 81.1 64.9 72.0 73(8 排名 6 8 5 9 4 1 7 3 2 2、选择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统计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83% 31% 22% 44% 78% 65% 76% 76% 91% 80% 64% 78% 76%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率 69% 60% 25% 95% 89% 96% 89% 78% 93% 78% 51% 91% 说明:本次分析主要选取宜章一中为对象,进行了抽样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套试卷选择题难度在0(6以下的共5题,其 中第3题、第16题难度都在0.3一下,属难题。其他大多数试题都

(完整)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是学校命题,分值为100分,,试卷一共设置了两种题型共16个小题。11题单项选择题,共44分,5题综合题共56分。试题特点:1、以地理学主干知识考查为主,本套试题以考察地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突出地学的核心知识,都是学生最常见的知识,本次考试都有涉及,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基础;2、注重能力考查(图像形式多样),地理学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读图、析图的能力,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本套考题中图像形式多样,有示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地图等,体现了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3、试题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考生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沉淀严重不足,导致概念不清。 (2)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差。 (3)答题不规范,阐述能力差。 (4)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审题不准,不会用思维和方法答题,二卷失分严重。 (5)综合能力不足。 2、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不重视教材,只重视教辅资料,盲目地、大量地、“认真地”做题。 (2)平时学习只在乎结论的得出,不思考(或不重视)得出的过程和方法。 (3)太爱记文字(死记笔记,越记越死),不关注图表。导致图文结合能力差。 (4)只做题,不反思。 三、复习建议及实施措施 1、进一步夯实“双基”,完整学科知识结构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下阶段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或掌握情况不理想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式强化教学。要进一步做好地理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化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指导学生纲举目张,通过思维导图扎实掌握地理“双基”。并且指导学生整理小专题,使理论体系化。 2、强化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各种统计图,也是承载地理信息的载体,就必须进行各种统计图的讲解和专练。常见的有直角坐标系统计图,三角形坐标系统计图,多轴坐标系统计图,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精选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由外区教研室命题.试卷总分150分,由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小论文四部分组成,题型与高考完全相同. 试卷在命题上能体现二期课改和高考的方向,具体体现在: 一、在题目的呈现方式上,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文字情境有新闻资料、诗歌、历史评述、历史活动记录等;图片有示意图、实物图片、地图等. 二、内容的选取上,重视文明史的内容和社会热点.如问答题34题就兼顾了文明史内容和社会热点,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三、在考查目的上,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对历史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如 28、34、35、36题都体现了这一点. 试卷的总体难度与高考基本相当,但对于第一轮复习尚未完全结束的考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试结果显示,全区平均分85.4,最高分121,最低分46,平均及格率41.4%,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各大题得分率情况如下: 学校选择28题29 题30 题 31 题 32 题 33题34 题 35 题 小论 文 总 分 较好学校62% 75% 86% 80% 81% 67% 77% 59% 37% 76% 66% 一般学校58% 55% 92% 58% 74% 49% 59% 62% 26% 73% 60% 较差学校63% 39% 68% 49% 58% 44% 47% 44% 22% 60% 54%

(1) 57% 63% 63% 31% 59% 49% 36% 49% 14% 66% 53% 较差学校 (2) 54% 46% 73% 33% 48% 32% 42% 30% 14% 70% 50% 较差学校 (3) 59% 56% 77% 50% 64% 48% 53%% 49% 23% 69% 57% 平均得分 率 总体来看,仅29题得分率相对较好,其余大题得分率都较低. 二、具体分析 1、40道选择题中,得分情况较好的是 2、5、7、8、9、12、14、15、18、21,较差的是1、4、10、16、19、22、2 3、25、26、27,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识记鉴别能力,但从结果看,学生对简单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把握较好,对于纯粹的方法题和需要分析、概括、归纳和宏观把握的能力题则答得很不理想.第2题通过文字对历史人物的典型特征的描述来选择人物姓名,第7题通过诗歌来选择反映的生产方式,都只需要学生对该史实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就可完成,第1题得分率极低,这是一道方法题,不需要教材内容作支撑,而是直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来得出结论,类似的单纯考查方法的题目在高考中比例正在逐年提高,该题的结果已显示出教师在教学中有盲区,需要加强对方法的指导和调练,23题同样如此.第4题考查的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知识,“秦兵马俑”教材只总体评价了其艺术价值,但题目考查的是其历史价值,如果教师未在教学中补充相关知识,学生在答题时必然会遇到困难,建议教师对老教材未展开的、但在人类文明史中占重要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作适当拓展.16题考查的是两个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这一结论建立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上,具有一定难度,得分率很低;22、27题考查的是宏观线索,规律性的知识,显然学生把握不够;19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基础上联系教材内容作答,显现出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较差;26题双语题,该题错误率高说明部分高三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并不乐观,因为材料所涉及的单词并不复杂.总体来看,三分题得分率低,(22——27)6道题中仅24题尚好,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停留在表层,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