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1第2单元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1第2单元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1第2单元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1第2单元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下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 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 ()

解析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

答案 B

2.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

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

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

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

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

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

D.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

解析逆渗透过程需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形成水压需要能量,故逆渗透作用消耗能量,A正确。

答案 A

3.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解析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

故在单位时间内,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时液面快速下降,当进出水分子相等时,液面不再下降。

答案 A

4.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

腔上皮细胞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

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①是死细胞,

④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⑤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⑥没有大的液泡,

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②和③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

5.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解析胞吞和胞吐是膜流动性的具体体现,胞吞是通过膜外表面的糖被识别,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细胞分泌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到膜外,因此,有部分高尔基体膜的成分转移到细胞膜;

细胞排出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直接通过细胞膜,以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行。

答案 D

6.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

解析因为水体中的物质能否通过超滤膜取决于膜孔径的大小,而不是载体蛋白,因此“滤膜”实质上是一种半透膜;氨气、硫化氢等有刺激性臭味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超滤膜,因此该技术并不能除去污水中的所有污染物,也不能除臭。

答案 B

7.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0.2 B.≤0.2

C.<0.2 D.0.15<土壤溶液<0.3

解析由表格信息知:该植物细胞液浓度为0.2 mol/L,该植物要能在乙地生长,则必须保证能正常吸水,即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答案 C

8.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 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解析由图乙可知,图甲的渗透装置内部溶液浓度高于外部溶液浓度,即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的。载体蛋白的存在使得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植物细胞可以吸收Na+、Cl-,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所以根毛细胞处于质量分数

为5%的NaCl溶液中时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将图丙所示根毛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 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体积逐渐缩小,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体积不会无限收缩,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答案 C

9.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确切的是()

B.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C.鱼滕酮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解析K+和Mg2+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内是逆浓度运输,即为主动运输。经鱼滕酮处理后,红细胞内两种离子的量均有变化,说明鱼滕酮对不同离子的影响没有专一性,即不是作用于不同离子的载体,而是作用于呼吸作用某过程而抑制ATP的合成,从而抑制不同离子的运输。

答案 A

10.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细胞大小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由于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植物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但如果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如0.5 g/ mL)可能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死亡,A、B正确;在1 mol/L KNO3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来细胞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发生自动复原,再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体积稍增大,C正确;在1 mol/L醋酸溶液中,植物细胞大小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已被杀死,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D错误。

答案 D

11.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Array关,其作用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征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解析本题中Na+-K+泵是膜上的载体蛋白,ATP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膜外K+或膜内的Na+激活,促进ATP分解并释放能量,转运Na+和K+。温度能影响ATP合成酶的活性,也能改变ATP酶(分解酶)的活性,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抑制剂会影响ATP的合成,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

答案 C

1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D.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 +进入神经细胞

解析葡萄糖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水分子既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间隙通过,又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水通道中通过;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D

13.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

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正常的CFTR蛋白约由1 500个氨基酸组成,直接指导该蛋白质合成的模

板至少由________个核苷酸组成。有一种CFTR基因突变会导致肽链错误折叠,使蛋白质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CFTR蛋白的正常功能。

目前已发现CFTR基因有1 600多种突变,都能导致严重的囊性纤维化,这一事实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等特点。

解析(1)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氯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2)氯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内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外氯离子浓度增大,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使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3)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是mRNA,RNA上核苷酸与氨基酸的比例关系为3∶1,故需要mRNA上的核苷酸为4 500个,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需要4 503个核苷酸;

CFTR基因有1 600多种突变,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

答案(1)流动镶嵌磷脂双分子层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2)主动运输加快(3)4 500(4 503)空间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14.引起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我们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

为了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有人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等量)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2)如果再给你4组实验材料,请设计可以更精确地测定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

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试题并不以实验能力为直接的考查目的,而是以实验作为问题情境,将实验的思想方法渗透于试题之中。根据题设条件可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等渗浓度在0.5~0.6 mol/L之间。如何设计一个更精确的测定方法,从题中设计思路推知,可通过缩小各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来加以测定。

答案(1)0.5~0.6 mol/L之间

(2)可分别配制浓度为0.52 mol/L、0.54 mol/L、0.56 mol/L、0.58 mol/L的4组

蔗糖溶液进行类似的实验

15.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其运输方式也

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________(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

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3)图中物质B指的是________,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质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其中B物质为载体蛋白,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图乙中,曲线②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A相同。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图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图乙中曲线①反映的是自由扩散,而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主要是膜两侧的浓度差;曲线②反映的是主动运输,而影响主动运输的主要因素有能量和载体数量。

答案(1)主动运输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②Ⅱ―→Ⅰ(2)电子显微镜流动镶嵌模型(3)载体蛋白氨基酸(4)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载体数量和能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 习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计时双基练(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B.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解析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以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其他小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膜,A项错误。 答案A 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下列对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 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 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 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本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A错误;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C错误;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正确。

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剪取一块平整、无裂痕的羊皮纸(或赛璐珞膜,俗称透明纸或玻璃纸,也可以选用动物的膀胱膜、肠衣,蛋壳内膜等材料)作为半透膜,包在长颈漏斗的口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漏斗颈上套一段乳胶管(约3~4 cm长),将漏斗口朝下平放在桌面上,用吸管吸取加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注满漏斗。取一支0.5 mL的移液管,插在乳胶管的另一端并且与漏斗颈相接。将乳胶管的两端用线扎紧。安装完毕,将漏斗移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且用铁架台固定如图4-1-2所示: 图4-1-2 实验开始时,选一块色彩鲜艳的纸条贴在移液管上,标明这时的液面位置。几分钟以后,便能够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注意,移液管不能太细,否则液面上升太快。 学生准备——预习实验并写下详细实验方案,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情境创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进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步骤,并且一起分析了“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的实验设计,那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这个探究实验,看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师生互动] 1.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大家课前已经做好了预习,实验器材已经发放到大家的桌面上了,下面可以开始动手实验了。注意以下几点: (1)加蔗糖溶液时不要污染了显微镜。 (2)如果你从盖玻片左侧加蔗糖溶液,接下来加清水时应从右侧加入。 (3)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并完成实验评价表(见评价方案)。 (4)实验时间为25分钟,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和整理好实验用具。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旁边指导,将实验效果特别好的装片拿到教师显微镜下并通过显微投影投放到大屏幕上展示出来。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 A.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C.细胞质和液泡膜分离 D.细胞质和细胞膜分离 2.成熟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吸收水分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从而导致各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A.逐层降低 B.逐层升高 C.不变 D.取决于土壤液浓度 3.用0.3g/mL的蔗糖溶液浸泡下列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根尖成熟区细胞 C.干燥的种子细胞 D.茎的形成层细胞 4.除哪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能进行渗透吸水 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5.将n块(n>5)质量、体积相同并去皮的马铃薯块茎分别放在不同的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5min后,测定马铃薯块茎的质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制成直角坐标图。在图4-1中,你认为能表示本实验结果的是()。 图4-1 6.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4-2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图4-2 7.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失水影响其生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8.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氧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K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 9.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10.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小,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大 11.用蔗糖浸渍冬瓜,能使冬瓜变甜,这是因为()。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 D.细胞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进入细胞 12.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浓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 A.A>B>C B.A>C>B C.B>C>A D.B>A>C 13.在干旱地区正常生长的一棵植物,从理论上推测,其体内哪一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最低()。 A.根毛区细胞 B.叶肉细胞 C.导管细胞 D.茎的皮层细胞 14.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变化应当是()。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吸水力不变 D.吸水力等于0 15.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 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为0.25g/mL左右 C.验证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 16.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指()。 A.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 B.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C.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膜、原生质和液泡膜 17.下列有关生物膜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的膜 B.在细胞内所有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在细胞内特指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以及细胞膜 D.在细胞内组成细胞器的膜以及细胞膜、核膜的统称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选择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大而醒目的液泡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植物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须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D 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液泡逐渐()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不变、增大 D.等于0、减小 解析: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其液泡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小,液泡逐渐增大。 答案:A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解析:生物膜都是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水分子进出细胞,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答案:C 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比质量浓度为0.2 g·mL-1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解析: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半透膜和其两侧溶液的浓度差,而且浓度差越大,渗透速度越快。高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能引起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5.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中的材料浸润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中,然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解离液,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装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处理,A项错。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时,能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且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答案: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必修1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2.解析:通过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思路,结合讲授与讨论的方法得出相关概念,同时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解析: (1)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知道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涉及到能量和载体的利用。 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问题1:设问导入:请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知识,温故知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问题探讨 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知识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巧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一、二、三”

2.一个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3.辨析有关渗透作用的“三”个易错点 (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其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分子可通过半透膜由10%蔗糖溶液向10%葡萄糖溶液移动。 (2)水分子双向移动,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3)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4.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2)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3)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需能量。 5.必记物质运输的三个“不一定” (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跨膜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 (2)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6.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四个条件 (1)具有细胞壁,如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2)具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观察有丝分裂,但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3)必须是活细胞,无论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都必须是活的。 (4)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运城中学冯建宇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的是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这项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既与前面学习过的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等内容相联系,同是又为即将学习的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②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与失水; ③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④概述水的跨膜运输方向与水浓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②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难点: ①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4、课时安排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2课时完成,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我把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作为第一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的实施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作为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 1、原理 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③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 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 1、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略 3、结果与分析 (1)质壁分离 现象: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内因:原生质层收缩性大于细胞壁。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渗透失水,体积缩小。 ⑵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液泡体积(变大);液泡颜色(变浅),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易错警示 略 5、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的规律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 6、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 略 五、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问题探讨”入手,从“扩散”迁移到“渗透”,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感受科学的严谨性;设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3)通过相关探究实验的设计,理解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渗透作用的相关flash动画、大宝SOD蜜广告视频、红细胞在显微镜下吸水与失水的实拍视频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讨论、合作探究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4人一组。 创设情境激趣,诱发探究心理: 视频播放:大宝SOD蜜广告。 过渡:看完广告后,大家有没有买大宝的冲动?SOD是什么呢?我利用百度搜索了一下,网络告诉我(投影展示):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大宝SOD 蜜,内含丰富的SOD 活性物质,并加入人参、黄芪等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它极易被皮肤吸收,并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不断地对皮肤补充SOD 活性物,并能有效地防止角质层水分的散失。经常使用大宝SOD蜜,能延缓皮肤衰老,快速渗透,深入滋润,全家适用,四季皆宜。令您皮肤白皙,容颜娇美,青春永驻。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三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学习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学习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灵活运用。 【课堂自主学习】 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 ①细胞壁:,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 ③原生质层组成:、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2)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发生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探究 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 ②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皱缩;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膨胀。 ③质壁分离 内因:原生质层具有。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因而会出现和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④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吸水后,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实例 (1)水稻吸收多,吸收较少,番茄吸收较多,吸收较少。(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血液中碘的含量。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吸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3.结论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课堂预习自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离子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2.将晡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 b、c 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 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 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 C.a<b<c D.a<c<b 3.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干种子细胞 C.洋葱分生区的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A.细胞核 B.原生质层 C.细胞质 D.液泡膜 5.盐碱地栽种植物,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原因是()A.土壤溶液pH太小 B.土壤中缺肥 C.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D.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6.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7.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A.盐水中的Cl_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 盐水中的Na+ 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课堂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标记。 ②小组交流, 总结本组内的看法和观点,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和点评。 ③按照互动要求,及时思考,展示到位,认真点评。 问题探讨1、感受扩散与渗透 (一)(感受生活中的实例)花香的飘散;蔗糖的溶解等。 1、水分进出细胞与上述实例有何不同? 2、这与细胞膜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 (二)模拟生物学实验————渗透作用: 要求分析教材P60渗透装置示意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何为半透膜?装置中的半透膜可用哪些材料制取?( ) ②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试说明原因。液面会持续上升吗? ③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④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对比观察、讨论,总结: ①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一专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d、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b、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二.教学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2)图表数据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 (2)图表数据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学生放松放松 引入:(课前在黑板上板书,“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上课后,走到学生前,从裤袋里掏出空气清新剂,从讲台左侧喷到讲台右侧。) 师:同学们有没有闻到香味?闻到的同学请举手 生:(前排)举手,陆续有后排的同学举手。 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然后慢慢的有稍后排的同学能闻到,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香水中的物质在空气中扩散了。 Q:什么是扩散现象? ——物质从高浓度方向往低浓度方向运动的现象。 Q:如果在大家面前有一层塑料薄膜隔开,大家还能闻到香味吗? ——不能。 Q:如果把塑料薄膜换成生物膜,假想是一细胞膜,那么会不会闻到香味? ——(有的)能,(有的)不能。 过渡:能还是不能,就要这些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过渡:所有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都一样吗?若不一样,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几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情况。 学习活动一:看动画列表比较总结归纳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投影展示看动画的要求。] 先对动画中的一些元件进行解释:如:细胞膜成分的相关知识;(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 细胞膜内、细胞膜外; 数目的多少代表浓度的高低等。 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种的模拟动画,[播放模拟动画,学生注意观察。]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知识点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 渗透作用扩散作用 区别 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半透膜的扩散 物质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到相对含量 少的地方的自由运动物质水等溶剂分子溶剂、溶质分子及气体分子 是否 穿膜 需穿过半透膜与半透膜无关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分子密度高→分子密度低 联系渗透作用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 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概念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 一部分物质通过的多孔性膜 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决定物质分子 是否通过的生物膜 特点①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 ②不具生物活性 ①具选择透过性 ②具生物活性 透过原理半透膜上孔径大小控制物质出入生物膜上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 项目吸胀吸水渗透吸水 条件细胞内未形成中央大液泡细胞内具有中央大液泡 原理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吸水(蛋白 质、淀粉等) 渗透作用 实例干种子和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③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 1、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略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

3.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怎样的? a)当溶液浓度A> B时,水分子流动方向为: b)当溶液浓度A< B时,水分子流动方向为: c)当溶液浓度A= B时,贝U 4.渗透作用的结果如何? 提示: 流动方向?宏观上的方向?微观上的俄 方向?师生共同总结: a)半透膜 b)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 差 从B流向A 从A流向B 处于动态平 衡 (在老师引导下得出) 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进行双向扩散。 从宏观观察,水分是由 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 液,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从微观上看,水分子是 顺着其相对含量梯度而流动 的。 理解渗透作用, 为理解水进出动物细 胞和植物细胞的方 式。 三、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渗透装置,细胞是 否具备渗透装置的条件?细胞如何 吸水和失水呢?我们以哺乳动物的红细 胞为例来探究。 2.投影:扫描电镜下的红细胞。 视频:红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吸水与失 水。 讨论分析: a)视频中的红细胞出现了哪些现象? b)你认为红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或失水?c)你认为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d)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透过细胞膜吗?这说明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什么 膜? e)红细胞的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是渗透现象吗? f)其他动物细胞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 结论 a)吸水膨胀;失水皱缩; 没有变化 b)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 胞质的浓度时吸水膨 胀;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 细胞质的浓度时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 胞质浓度时,细胞既不 通过将问题分解 为层层递进、环环相 扣的小问题,能引导 学生顺利思考,理解 相关问题。

生物人教新课件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

生物ⅰ人教新课件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把成熟的草莓浆果洗净后洒上很多蔗糖,会发生的现象是() A.细胞中液泡增大 B.蔗糖分子进入草莓细胞 C.整个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间充满了水 D.细胞中的水分外渗 2.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①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 ②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 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2017·阳江检测)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如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蔗糖溶液浓度),正确的选项是() 4.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K+和NO-3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液 D.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5.(2017·正定检测)能够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的实例有()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细胞膜外K+的浓度远低于膜内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⑤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I-浓度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①③D.②⑤ 6.(2017·上海高考)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 示意图。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7.扩散作用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两管的口径相同,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当达到扩散平衡时,以下有关甲、乙两管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管中液面高度低于乙管 B.甲管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管 C.甲管中的淀粉浓度高于乙管 D.两管的葡萄糖浓度皆为8%,淀粉皆为4% 8.(2017·上海综合能力测试)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试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A.甲B.乙 C.丙D.丁 9.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 蔬菜叶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 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下图曲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最经典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最新考纲]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失水及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5年11考) 1.渗透作用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 ①水分的流动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S2。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净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有何区别? 提示渗透作用必须有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扩散作用则不一定需要;扩散作用适用于各种物质,渗透作用仅指溶剂分子。 2.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区域①将扩大还是缩小,区域②颜色深浅有何变化? 提示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用清水引流,使其处于清水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所以图示中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的原理 1.(2013·江苏单科,27)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知识点精选文档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 方式知识点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主备人:张晓岩请回学们认真对照,将不会的问题圈出来,并准确记忆。有了零碎的基 础知识,才能建构、完善知识休系。 1、 2、什么是扩散?什么是渗透作用?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装置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半透膜分别是?若浓度S1>S2,液面怎么变化?若S1<S2,液面怎么变化?在达到渗透平衡后,是否还有水分子的进出半透膜?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与S2溶液浓度谁大谁小? 3、 4、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什么是原生质层?什么是原生质体?质壁分离指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和内因分别是?什么是吸胀作用?比如? 3、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是?对物质吸收的速率由什么决定? 4、

5、为什么说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两者有无联系? 5、(1)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叶外表皮细胞吗? (2) (3)本实验选用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若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有何影响? (4) (5)若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该实验,结果会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吗? 6、 7、在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紫色洋葱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核?蔗糖分子能否通过细胞壁?哪些物质能通过细胞壁? 8、 9、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的关系? 8、什么是被动运输?哪些物质进行自由扩散?哪些物质进行协助扩散?发生主动运输的条件?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有哪些?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9、(1)同一细胞运输同一物质时,其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吗?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2.docx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冃标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目标 (1)尝试从生活现象屮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卫生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岀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操作的细节)。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吋每刻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分析水是怎么进出细胞的。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渗透现象的示意图。 一、渗透作用 展示课件,思考: 1、课本上的讨论题 2、什么是半透膜?允许一些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让别的一些分子(或离子)透过的膜。 3、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怎样的条件?(1)要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讲

解:(1)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2)两侧的水分子都在运动。(3)由于下侧(烧杯内)的水分子数量多(相对浓度大),所以由下侧进入上侧(漏斗内)的水分子比由上侧进入下侧的水分子多。(4)整体表现为水分子由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了漏斗。这种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运动叫渗透作用。这个装置叫渗透装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质的浓度和外界溶液的浓度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a>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显箸的区别? b、什么是原生质?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整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团原生质,而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的其他所有物质是一团原生质。 c、什么是原生质层?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水分进出细胞要经过原生质层。原牛?质层是不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呢? 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 你注意过生活屮有关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事例吗?说说看: (1)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耍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來?菜馅细胞失去的水分,即水分的输出。 (2)篤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 茶叶又重新变得硬挺起来了,叶面伸展,即水分的输入。 提出问题 结合这些例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细胞在什么悄况下吸水?失水? 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教师:大家一起來讨论一下提的问题哪些是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 作出假设 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是生物膜吗?他们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红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吗?菜馅渗出水与红细胞失水有什么相似之处?“原生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作岀了一个假设。 那作出的假设正确与否呢?就需要通过实验來验证,那么接下來我们就要设计一个实验,來验证。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既容易被剥离制成装片,又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原理:见书 实验步骤:见书 实验结杲: 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二、教学重点 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三、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四、课前准备 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五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2.用于指导学生对比学习三种运输方式的表格。 3.精选一些相关习题,用于当堂练习。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前面我们讲到生物膜是半透膜,有的分子可以通过而有的分子和离子则不能通过,下面我们看看图4-3-1: H2O 2 O H+ C l- K+ N a+ C a2+ 脂溶性物质葡萄糖图4-3-1 学生:不是生物膜,它只有磷脂双分子层,中间没有镶嵌蛋白质。 教师:很好,观察很准确。这是人工合成的没有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大家看什么分子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什么分子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 学生: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等小分子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苯、甘油、乙醇等脂溶性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教师:很好,大家发现葡萄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我们又知道细胞生命活动中是离不开葡萄糖的,细胞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也就是说葡萄糖肯定是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到细胞内部的。那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学生:因为人工脂双层中是没有蛋白质的,会不会是蛋白质对葡萄糖等物质的运输起了作用呢? 教师:想得很好,大家开始具备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了。其实蛋白质在物质的跨膜运输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二)师生互动 1.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教师:这部分内容不难,要求大家先进行自学,首先大家看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几种方式? 学生:两大类三种: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教师:那这几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呢?我们如何来区分它们?希望大家能通过自学总结出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 老师展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的多媒体动画。(动画演示之前要交代清楚背景知识,如什么图形代表什么物质,哪边是细胞膜内侧,哪边是细胞膜外侧等, 学生: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因为二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 教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学生: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共同之处是都是顺着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不同之处是:前者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后者必须有蛋白质的协助才能实现。因为有蛋白质的协助,协助扩散的速度远远比自由扩散快。 教师: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学生: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教师: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这对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最大的区别是是否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