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知识导图与重点解读

高中地理知识导图与重点解读

高中地理知识导图与重点解读
高中地理知识导图与重点解读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版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地球仪与地图[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网络构建]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网络构建]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壳物质循环。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网络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原文]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网络构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原文]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网络构建] 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纲原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三一、区域主要特征:①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区域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 ④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基本含义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 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传以外的其他各业 (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特点:①人均GDP少②人均收入少③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刚起步④预期寿命短,教育程度低⑤内部经济差异小⑥缺少大型中心城市⑦交通线数量少,密度低⑧区域开放程度地 ⑨人口结构以从事农业为主 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特点:①第二产业比重最高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③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④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⑤区域表现出不平衡态势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⑦交通运输路线多且密集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②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③第三产业比重最大④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⑤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形成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⑦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小⑧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工业化阶段补充:1.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结合P4美国) ①气候:纬度高,气候冷湿,热量不足,适合牧草的生长 ②水源: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牲畜饮用水 ③饲料:临近玉米带饲料供应充足 ④交通:交通发达便于乳畜产品的快速运输 ⑤市场(主导条件):东北部城市密集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⑥政策:政府政策支持形成乳畜业基地 ⑦科技: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冷载保鲜水平高 2.美国中部形成玉米带、小麦带的区位条件: ①光照: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②热量: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③水源:降水丰富,且有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④地形:大平原,平坦开阔⑤土壤:黑土,土壤肥沃 ⑥市场:国际国内市场开阔⑦交通:水运铁路交通发达 ⑧科技:技术先进,种子的研发能力强 5 / 1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陆 和 海 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 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解释 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天 气 气温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 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 天气预报 居和 聚 人口 增长 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影响 因素 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合理的人口增长 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类型 城市 差异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增长的表现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人口 密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发与 合 国家和地区 概念:国家、领土 国家的区别 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 划分依据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措施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 亚 洲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 类型: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 日 本 岛国 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 多火山、地震 加工贸易为 主的经济 主要工业区(五大工业区) 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 对外依赖严重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半球位置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因 类型 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地理知识框架

(一)自然地理部分: 一、地球运动 【地球知识网络】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普通行和特殊性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队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运动: 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知识导图

二、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知识网络】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形成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形成过程 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 带相间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 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分布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 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 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 平运动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对气候的形 成起直接的 控制作用 气压 带和 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精心整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公转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1、盖天说:天圆如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2、特点(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 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 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 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 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 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 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陆地 和 海洋 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学说 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解释 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天气 短时易变 气候 气温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 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 天气预报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居民 和 聚落 人口 增长 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影响 因素 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合理的人口增长 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类型 乡村 城市 差异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增长的表现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人口 密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 类型: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 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 概念:国家、领土 国家的区别 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 划分依据 主要分布地区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措施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 半球位置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此文档禁止外校,仅限本校学生使用,如 发现,必追责任)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 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第一节经纬网(第二课时) 经 纬 网

就和160E 去比较,所给经度是西经度,就和20W 去比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 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三节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2、学会在任何地图上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4、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5、学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类型:(1)线段比例尺:50km (2)数字比例尺:1︰5000000 (3)文字比例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大小:(1)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 (2)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三、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地 图 的 要 素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

地球仪与地图 [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网络构建]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网络构建]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壳物质循环。 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网络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原文]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网络构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原文]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网络构建]

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纲原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 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 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网络构建] 农业区位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原文]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网络构建]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因素 因素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水圈 大气圈 自转中心 方向周期 速度公转 五带 四季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 类型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中国地理知识结构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结构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 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东半球 特殊经线: 900E:过新疆西藏;1100E:大致分中国东西两部分;1200E过东部沿海;东经120多度很可能在东北或我国东部海岛; 特殊纬线: 400N:过北京和南疆(暖温带),过内蒙古河套(中温带) 330—340N:淮河——秦岭 300N:大致过长江流域 北回归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200N:中国大陆的最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 四至 N 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0N S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40N ——位于热带和北温带 E 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1350 E W 帕米尔高原(新疆) 730 ——从东五至东九跨五个时区时差4小时08分 (2)海陆位置 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隐含处世界最大大陆,最大海洋 (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 △对中国位置的评价: 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气候资源丰富可种植多种农作物 海陆位置:面临世界最大海洋,位于世界最大大陆 A.从而季风气候显著同纬度中国四季最分明雨热同期利于农业 B.海陆兼备海洋可带来水气有利农业

C.海洋利于对外交往 D.西部内陆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交往(如古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 位置缺点: A.热带很少(陆地上) B.季风气候不稳定,易造成水旱灾害 C.海洋带来台风,有利于敌人海上入侵离海洋远干旱 D.邻国众多,边界争端 疆域 S=960万平米千米还有海岸国土300万平方千米 (1)陆界2万多KM 邻国 14个 (2)海疆 ①大陆海岸线1.8万km ②6000多个岛台湾海南崇明 ③雷州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鹅銮鼻半岛(台) ④邻海 A.领海 12海里(1海里=1.852km) B.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C.边缘海 3个黄海东海南海 + 台湾以东的太平洋 ⑤海上邻国 6个 行政区划 省、县、乡(镇) 省级: 中国的地形 特征 1、地形各种各样 优点:相应影响气候、植被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多种经营 劣势: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地图上地形的判读及高度计算 地图与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剖面图的判读及应用 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时间计算 晨昏线及日照图的判读 地球运动规律太阳高度的判读及应用注:着重气候、大气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环流、河流、地 表形态等地理原 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环流理和规律,通过大气运动规律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判读分析各种现象的自然地理天气系统相关自然因素, 水循环与水平衡相结合起来,获水体运动规律河流补给与河流特征取各种现象的和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释。 地球圈层及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作用与地貌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容量注:着重时事民生的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地理问题,如: 人口问题、人口 迁移与城市化发 城市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展、产业区位选城市与城市化择、产业转移、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分布、农业 区位等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 人文地理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布局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及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流域开发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 注:重点放在对图文材料的分析总结,以旅游地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 点,通过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问自然灾害与防治题加以分析。 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地球得形状与大小 / 1 ?经纬度位置 模型 经线与纬线得定义 半球位置 经纬网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您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I 地球仪 r ------------------------------------ 1 丄壬-TA U . f f Y 判方向 五带中得位置 地 球 与 地 图 地球 得 运动 方向、周期、产生得现象及原因 比例尺得计算公式及应用 比例尺得大小与地图得内容、范围得关系 三要素w 方向:指向标定向、经纬线定向、一般定向法 La 例 I 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 逓形图得判读 厂大洲 与〈 大洋 陆地; 与 海洋 等高线得性质 等高线 \地形设色地山地不 地球?水球? 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特征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地形面面图匕例 海陆分布状况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七大洲与四大洋< 大洲、大洋得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得洲界线 沧海桑田 广发现过程 ■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气 匚主要观点 -板块学说:主要观点」释 海得变化 * 山脉得形成 火山地震

天气—短时易变 -------- 天气预报 「日变化 气温变化曲线图 年变化 .分布规律 变化规律 气温 气候Y ||1 人类活动 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 分布规律 >世界得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分布-人口 密度 r 人口稠密区 吕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人口稀疏区 [增长过快带来得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得问 ― 理得人口增长 居民 与 聚落 人种 三大人种得划分 三大人种得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得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广类型 聚落 J 聚落与环境 乡村 乡村一差异 城市 f 聚落形成与发展得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得影响 r 聚落增长得表现 '聚落得发展与保护 保护传统聚落得意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球 的 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 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与 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 1、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 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 2、特点 (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 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 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 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 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 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 经,但是西半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条件: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 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 期加一天。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一、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