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短文两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馨()儒()牍()案()苔()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yū泥()zhuó清涟()xiè玩()

隐yì()xiǎn有闻()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

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

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代哲学家。(2分)

2.注音。①蕃②濯③亵(1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1分)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香远益清()④亭亭净植()

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不可亵玩焉()

⑦陶后鲜有闻()⑧同予者何人?()

⑨宜乎众矣()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

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①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

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3.用原文回答问题。(20分)

?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全文的主旨句是。?提挈全文的词语是。?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⑴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⑵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2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

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题

1.lòu xīn rú dú àn tái 2.蕃淤濯亵逸鲜

3.①惟——只馨——香气,指品德高尚②指佛经③有学问的人④树立⑤亲近而不庄重⑥这⑦洗涤⑧认为⑨少⑩应当

4.①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④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结构助词“的”

5.①刘禹锡唐②灵馨丁形亭③周敦颐茂叔哲学濂溪④菊牡丹

⑤警戒自己称述功德文体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6.①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③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⑤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7.①反问②排比③比喻④对比

二、阅读题

(一)1.周敦頣宋哲学2.略3.A 4.C 5.B

6、①多②不被沾染③更加清芬④洁净地立着⑤洗涤妖艳⑥玩弄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7、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③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莲,花之君子者也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9、①托物言志莲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②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花牡丹⑤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毕竟西湖二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1.D 2.有什么简陋呢?2.A 3.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5.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6、(1)有名(出名、闻名)(2)大(3)干扰(扰乱、使……乱)(4)形体、身体(每小题1分)

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9、A(2分)

10、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11、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12、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3、略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doc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 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 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 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 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4582

短文两篇》练习题 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课前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贪婪.____ 堕.落____ 点缀._____ 自豪._____ 冉冉 ..____ 苦熬._____ 玲珑剔.透_____ 雏.形______ 丰硕._____ 稀疏.______ 答案:lán duò zhuì haó rǎnrǎn á tī chú shuò 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贪婪:贪得无厌,不知足。点缀:可以衬托或装饰。 B、堕落:①沉沦、流落。②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文中是第一种含义。 C、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累累:连续不断。 D、低回:迂回曲折。引申为情感或思绪。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解析: A、B、D三项都正确;C项词语解释不全面。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或移动。累累:连续不断;连接成串。 答案:C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2)我们(行道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解析:做此类题要抓住句中有典型特征的词语,以便来辨析修辞方法。(1)题中六次出现“第一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2)题中“玩凉凉的云”是拟人。 答案:(1)排比(2)拟人 4、文学(文体)常识填空。 (1)《行道树》作者是台湾女作家__________ (2)《第一次真好》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从文学体裁看,这两篇文章都属于________ 答案:(1)张晓风(2)《无言歌》周素珊(3)散文 课中10分钟 1、下列每个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用找出来,并改正。 (1)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的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映象? (2)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呱独里。但我们苦翱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解析:做此类题要熟悉课文内容,正确掌握字的书写,不要和同音字或形似字相混淆。如(1)中“的”应写成“得”;“映”应写成“印”。(2)“呱”应写成“孤”,“翱”应写成“熬”。 答案:(1)得印(2)孤熬 2、请根据句意填写下半句。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句意填写句子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寻找合适的词语填空。 答案:示例:就没有生活。 3、《第一次真好》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景画”或“风光画”?

短文两篇测试(答案)

《短文两篇》测试题答案 1.苏轼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三苏 2.略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沉醉山水的愉悦,自古以来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翻译略) 8、A 9D 10C 11.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习题新人教版20180822268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01 积累运用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德馨(xīn) 苔痕(hén) 案牍(dú)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灵验 (3)惟吾德馨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谈笑有鸿儒鸿:大 (5)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02 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面问题。 5.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6.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7.陋室具有哪些特点? ①自然环境清幽;②交往人物不俗;③生活情趣高洁。 8.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同时也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03 拓展阅读 【甲】见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人教新课标版.doc

用心爱心专心1 《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 _ _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 .. (5)往来无白丁 ..之乱耳 ..(6)无丝竹 (7)无案牍 ..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用心爱心专心2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 用心爱心专心3 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5)陶后鲜.有闻 (6)而名.之不可(7)莫能肖.也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

初一语文试题《陋室铭》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初一语文试题《陋室铭》短文两篇习题精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课内四基达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敦厚淤泥濯亵 噫馨牍苔 二、选择题。 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陋室 B.德馨c.鸿儒D.何陋之有 2.从句式上看,下面不同类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加点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①自李唐来②并自为其名 c.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泯然众人矣 D.①斯是陋室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选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分别采用了不同句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B.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c.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 三、语段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是一篇的抒情散文。作者用品性高洁的自况,把、和抒情结合起来,委婉含蓄地否定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风气。 2.本文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起笔,是为写作铺垫,是为了引出以点题。 3.文中表现莲花品性纯洁的语句是;反映莲花生性质朴的语句是;写莲花处世通达正直的语句是;显示莲花庄重自爱的语句是。 4.本文文笔流畅,行文从容而活泼,语言形式上骈散并用,多种句式错落有致,收笔处的一段话:“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短文两篇 练习题

11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不超过11个字)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另外,学习《夸父逐日》,还要注意体会其言简意丰、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两小儿辩日》,要注意领悟其用对话表达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在对话中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语言交错使用的灵活写法。 [典题例析] 例题一、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析。 参考答案: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例题二、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测试[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3题。 狡默 ..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 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张摘句 ....,而应推敲细思。……读 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A__,数学使人__B__,科学使人__C__,伦理学使人__D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__E__ 1.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将它们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四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选项:①周密②庄重③灵秀④深刻 我会选:A.③ B.① C.④ D.② 3.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填在文中E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B )

A.凡有所学,定成性格。 B.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凡有所学,能不成性格? D.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哉? 4.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 字句,有时不求甚解 ....,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 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 ....、粗观其貌即可。 5.指出下列各句的论证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比喻论证) (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3)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举例论证) 6.(2019·湖北十堰中考,有改动)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 是没有魅力的, 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A.也许甚至当然 B.也许甚至虽然 C.因为所以即使 D.因为所以虽然 7.为纪念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 短文两篇 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 八年级 内容精选 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 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10 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 (含答案)

最美的姿态(张鸣) 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答题技法详见P60考点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 短文两篇 练习题.doc

10 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不超过11个字)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练习(附答案)

27、短文两篇练习答案 《答谢中书书》 1、默写(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2、解释加点的字(8分) 五色交辉 ..(相交辉映)四时 ..俱备(四季) 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 ..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能与.其奇者(参与,此指欣赏) 古来共谈 ..以来(谢灵..(共同赞叹)自康乐 运) 3、翻译句子(12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填空(16分)

(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本文作者__陶弘景__,___南___朝人。他隐居句曲山中。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___山中宰相_______”。(3)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文中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静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6文中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表现出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苏轼_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 属“八大家”。(2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 版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卑微()收敛()聒噪()宽恕()一丝不苟()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 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 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 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 3.解词

卑微: 收敛: 宽恕: 一丝不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 《蝉》:。 《贝壳》:。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 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答:

6.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词语,词语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字数在20——30个,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像雾倾听 (1)表现“欢快”: (2)表现“忧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贝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

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2分) 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