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典诗词与高中生物教学探析

古典诗词与高中生物教学探析

古典诗词与高中生物教学探析
古典诗词与高中生物教学探析

古典诗词与高中生物教学探析

江西省乐平中学胡文发

摘要以生物的生命活动为线索,从人文精神上探讨古典诗词中的生命现象与生物教学的差异与重合,并初步探讨了古典诗词引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价值和方法。提出高中生物教学中巧用古典诗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人文精神古典诗词生物教学

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她以铿锵的音韵,如画的情景,醉人的芬芳,一直受到世人的青睐,千余年来传诵不歇。同时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蕴的思想感情,诱人的创造力,启迪和哺育莘莘学子。在高中生物教材和相关复习资料中也经常出现诗词。我在生物学教学中尝试渗透诗词,诗文与生物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悟诗词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好地完成生物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生物学(科学)与人文(诗词)视野的差异与重合

1.生物科学与人文视野的差异

快速发展的科学,具有一整套不同于人文科学的探索自然的方法:它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95)。科学是“抽象的”,目的是得到一般规律,是从规律上把握世界的方式,它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说明。

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指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它强调“人之所以为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抽象”的科学相对应的人文科学,是“具体的”,它关心个别和独特的价值观,是从感情上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诗人与生物学家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对于落花,生物学家看到的是受精后花被的自然凋落,如果开展研究,可能从花被凋落的基因控制方面去探讨,也可能对双受精和果实生长的过程进行研究。而诗人感受到的则不同,陆游《卜算子》所看到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红楼梦》中林妹妹所看到的是“红销香断有谁怜”。

对于中学生来说,基本的生物学素养是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人文素养则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需的。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生物学教育中同样应该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诗词的引入,可以看作是这个大背景中的一部分。

2.二者的联系举例

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人文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人类文化生活内容之一的科学,它所体现的精神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宏扬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要理解和把握人生存的意义、追求崇高的理想,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科学技术)都能给予一种人文精神的观照。当前,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科学之一,人类正在揭开生命的基本奥秘。然而,因为人类一直需要理解自然而生存,生物学又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在早期同样与人文科学密切相关,并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例如,在公元前4世纪亚述人的壁画中,就有人工授粉的场面(Aarocco, 2000);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中,就记述有几百种动植物,并对一些生命现象进行了描绘。在16世纪以后生物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并在20世纪下叶进入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

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人们一般不怀疑在诗词等文艺作品的创作时需要创造性思维。然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严

密的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创造性思维品质也同样非常重要。例如,在发现一些新的科学事实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无法用已有的理论进行解释时,往往就需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释。这些新的解释,有的可能为后来的实验和观察否定或证实。那些被证实的解释就逐渐被接受并可能发展成新的理论。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体液调控方式的发现等,都无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辉。

科学与文学都以真实为前提。我们一般不怀疑生物学等科学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事实上,尽管文艺作品的内容千差万别,形式千姿百态,但无一不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真实也同样是它的生命。其真实包括客观景物、事实的真,也包括主观上的思想情感之真(许自强,2002)。真正能打动人的诗歌,或者是对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或者是诗人个人真实情感的流露,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真实性正是诗词可以被引入生物教学的前提。

二.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生物气候与相关生物学知识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置。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唐白居易(乐天)15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古原草》)的诗;“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五言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的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诗:“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帜。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论天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目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

以内了。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南宋诗人陆游,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呜雅舅,苗稚忧草茂……”像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其他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古典诗词还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物质循环)

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植物的向光性)

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和光照等生态因素的影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的活动受温度因素的影响)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食物链)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是生态圈的能量来源)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与水,阳光关系)

一山难容二虎。(能量金字塔)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菊花为短日照开花植物,故重阳开得蓬勃而又烂漫,分外香)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捕食)

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温度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生物的习性)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日照长短)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生物的繁殖)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巢寄生行为)

篱落疏红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拟态与环境的关系)

三.古典诗词引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价值略议

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引入诗词,一方面,可使得教学内容活泼,拉近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同时,赋予学生生物学的眼光,从而有更广阔的文学视野,并认识到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对文学创作也非常有益处;对生物学与文学交叉的关注,可以为以后从事科学文学创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从人文的视角去看生物学问题的素材,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1.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学

许多诗词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并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是自然世界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这些诗词可看作是一种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当于简单的科学探究结果并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的案例;同时,由于它的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便于中学生阅读,很适合用于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也可用于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应用。

有大量的诗词描绘了生物个体的特点。如《诗经·国风》中的《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迎风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的诗词则反映了生命现象,例如不同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诗经·国风》“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李绅《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生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

有些诗词似乎与生命现象无关,却隐含着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有些诗词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某地,比如三峡的自然环境,这就为我们今天追溯当地的环境条件变迁提供了证据。如李白《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绅《闻猿》“见说三声巴峡深······始信哀猿伤客心”。这些诗词可以互相印证,表明当时的三峡地区猿猴数量较多,生态环境应该较好。另一方面的例子,如关于秋愁的描绘: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对于为什么会有秋愁,今天的生物学研究已经能够利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知识去进行解释了。

有的诗人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水平限制,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或对一些生命现象

的认识不够准确。例如,《诗经·小雅》中的《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事实上反映的是一种小青虫被细腰蜂抓来作为幼虫的食物,然而,当时的人们却以为是蜾蠃养螟蛉作为义子。还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诗词尽管并不完全符合科学事实,但却能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现象的关注和探讨、并试图进行解释,这和科学研究时根据一些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解释有相似之处,可以看作“试错”。此外,这些诗词也可以说明作为一个诗人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素养的重要性。

2. 可以由此感受自然与生命之美和诗词意境之美

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入诗词,在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并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例如,自然界中的蛙鸣,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感受到生命之美。对此进行描绘的诗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诗人笔下,经过剪辑、组合,再现并美化了这样的意境,使它永恒,使我们可以体会到那些“蛙”一直在唐诗宋词中“鸣唱”。

3. 渗透人文精神并凸显科学与人文的差异

几乎所有诗词都是诗人借物言志,那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诗词,往往同时又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表达的对生命的意义、伦理精神等问题的看法,体现出生物学与文学在视野上的差异。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引入诗词时,也应该将科学与人文的差异凸显出来。

许多伟大的诗人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他们的诗中关注着百姓的疾苦,有的则反映了更广泛的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如亲情、感激、同情、敬畏、坚毅等。例如,罗隐的《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当

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屈原《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等等。有许多诗词反映了天人合一思想,表达人在自然中的恬淡心态。例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些诗词所着意的角度,与生物学研究着眼的角度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诗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怀,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积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而这些精神,是以往的生物学教育中并不太关注的,却是需要通过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

总之,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诗词,不是要用生物学去肢解诗词,而是着眼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及其与人文的关系,理解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同方式。人类的前进需要这两种智慧光芒的照耀。

四.如何将诗词引入生物教学

第一,导入新课时适当运用诗词,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又如:在讲述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时,用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勾画诗词表现出来的意境,然后提出问题:①诗词描写了怎样的环境?②蛙的鸣叫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③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心理和欲望。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诗词的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很适合用于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例如,《诗句?小雅》中的《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事实上反映的是一种小青虫被细腰蜂抓来作为幼虫的食物现象。然而,当

时的人们却以为是蜾蠃养螟蛉作为义子。还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不妨回想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思考:难道是“春蚕丝尽即死”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第二,可以利用诗词设置悬念,采用发现法、探索法、目标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例如,在讲授有关“物种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启发学生。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呢?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思考质疑探索等自主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又如七月仲夏夜,一边吟读唐?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可以让学生探究此现象的成因: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体内有虫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由三磷酸腺苷(ATP)激活后,又被进入体内的氧和体内的酶氧化。这种氧化反应导致兴奋状态而发光。然后,光又经多脂肪细胞的下层反射出来。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美丽的诗词欣赏与科学的知识探究完美的结合了。

第三编制练习题,引导学生练习

题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分析:

(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否有科学道理?

(2)诗人对“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描述是否完全正确?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反映了()

A地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人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了()

A环境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环境改变了生物内部的基因

C人类的移栽改变了生物的性状

D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5.“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鸟类的______行为,从获得途径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6.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竞争关系的是

A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古代诗人由于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所写诗词中反应的生物问题有时是不准确的,或错误的,1-2题就是以这些诗词为材料设计了辨析思考题,让学生判断和剖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培养其批判精神。

3-6题是以诗词为背景材料,以包含的生物知识为考查内容设计的练习题,大大增加了试题的新颖性,既激发了学生做题的兴趣,又渗透了人文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在生物课堂中恰当的古典诗词的引入,既能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生物学信息(因为诗词中包含了许多生物知识),又能使生物学教学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中认真研究这些诗词名句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内容,深刻剖析和

领悟诗词中所寄寓的生物学美学价值,既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渗透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

贾鸿玉主编《2009年绿色通道生物高考总复习》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让。加荣《科学与哲学的对话》

汪志明《浅析唐诗的生物学美学价值》中学生物学2001年第1期

邹秀德《500年科技文明与人文思潮》2002年科技出版社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7生物科学汉班王君 指导教师白晓栓 摘要: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要切实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就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本文首先论述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已取得进展,之后提出如何进一步发展高中生物学教学。其次还论述了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原则,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构建生活化与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实践;课程理念;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 1引言 生物学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有许多奥秘还有待被探知,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各地区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进展火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仍有许多地方值得高中生物教育者去思考,本文从新课改后取得成绩入手,提出了发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路。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贯彻实施,要求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学知识,因此更加强调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生活实践从而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本文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原则与方式,为今后进一步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与生活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 2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1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名师优秀资料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 目前,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在全省已全面铺开,为了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教与学的高效性,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们务必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提升,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构建积极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上来,加强教与学过程的研究和落实,加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有效指导、把握和衔接,加强课堂中“精讲、精练、精点拨”的落实,注重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巩固落实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中三种课型做以说明: 新授课 一、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作业布置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的获取当中,借助有效的情景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积极主动的接受课题的探究。 在情景创设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要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题学习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3)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水平实际。(4)创设的情景要有探究空间、少而精,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可望也可及。 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可以先说明本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应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也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进行。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国普通高中的教学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在逐年扩大。在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日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既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来把高中学生引入我们的课堂,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又要求我们的在课堂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迅速的成长以适应更高要求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主体;教学情境;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是一门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基础学科,学生本来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在目前我国现有的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学习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也在逐 年增加,再加之高中生物学科考察的知识点较细,涉及的范围较广,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一直不太高。但是在高考总分中,生 物却又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生物学科的教师就必须要善于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在今年的高考中帮助学生获得一个令人自己和家人满意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现根据自己生物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生物教学。 1.尊重学生主体,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引导 在深入推进课堂变革的今天,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再对学生适用,在课堂中我们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都是先在课件 中向学生展示本节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本,在课本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答案,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再到自己的学习小组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一阶段,教师 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辅助学生的学习,给予学生适当、及时的学习引导和指导,教 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在课堂辅导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课堂中有同学的想法或解题的思路较为新颖,也可以邀请同学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或技巧,同时教师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展示中充满信心,获得去解决更深层次问题 的勇气,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一个主体力量。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交流中,学生的进步是巨大的。这样,课堂就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 就大大地提高了,懂得真正的为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自然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细胞器的基本结构,还需要掌握每一个细胞器的基本功能及各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仅只是教师苍白的向学生描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学生在参加考试时, 也很难准确的分辨出各种的细胞器,更别提让学生记住其功能了。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大胆的放手,把橡皮泥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自己的理解去制作各种细胞 器的模型,制作的细胞器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动去了解和记忆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其功能,另外,制作的细胞器模型比图片中的要形象生动,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其区别。 2.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生物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只有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情境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性教学方法。我们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我们的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学生的情况,为我们的学生主动创设适当的生物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让我们的学生主动融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2-03-29T09:44:02.6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吴秀英[导读] 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 四川省广安中学吴秀英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人教社的李红老师说:“从专业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通俗地说,就是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有效教学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2.1 巧妙的导入语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45 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耀30 分钟。如何将学生的思想状态快速引入到课堂内容,导入语是关键。导入语就是开场白,是为了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的。好的导入语设计需要视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而定。好的导入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师的自信心,它就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例如:我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由于问题探讨给予的鲁宾逊漂流记里的吃鸡和吃玉米故事很形象,学生们也熟知,教材给出了两种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的生存策略:淤先吃鸡,再吃玉米;于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我就直接以此问题导入,当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踊跃举手,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先将玉米种下去,然后吃种子,让母鸡孵小鸡,再养小鸡吃等等。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导出能量流动的问题,进而引出标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直接用故事引入,生动活泼,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2 联系生活实际,活跃课堂。生物学与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理论会涉及到生活,学生也会自主联系,从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在学习“蛋白质”一课时,结合“劣质奶粉”与“大头娃娃”案例理解蛋白质的重要功能。学习了“呼吸作用”时,结合经历,剧烈运动时第二天会觉得肌肉酸痛,说明有乳酸的产生。学习“植物无氧呼吸”时,通过提问苹果放久了,去闻会有一股酒味,推出有酒精的产生。学习完后介绍了如何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保存食品等,通过启发结合实例加以理解。讲到“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时,学生会联想到甲状腺肿大,甲亢等我们日常常见的例子,课堂气氛就高了,从而将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生物”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了解到生物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以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 2.3 创设空间,激发学习欲望。师生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否有趣味性,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望,都是新课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注重双边和多边活动,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那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在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生物学新动态时头头是道,这时教师要给予一定鼓励,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欲望。在讲到联系生活经验的问题时,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提出自己的质疑,激发了他们的再表现欲望。从而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所以,在平时授课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课堂上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拓展学习兴趣,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料,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 2.4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新陈代谢”时,教师作下列设问:淤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过程?于新陈代谢通过哪两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代谢?盂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自然主动地归纳出了新陈代谢的概念。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2.5 精讲精练,提高质量。面对实际情况,提出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这样,作为教师就要熟悉大纲,明确重点、难点,认真备好课,能自学的,教师就不讲,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己得出结论。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能根据已有知识推导回答的问题,可由学生回忆总结,前后有联系的问题,由学生发散思维,关键的地方老师点拔。需要老师讲的要做到精讲,讲到点子上,有些知识及应用可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例如:在讲“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子二代各种基因型占总数的比例,学生对数学计算是感兴趣的,在学完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把简单的概率计算引入此处教学,这些数据一算便知,避免了反复练习,死记硬背的弊端。这样就需要教师对每一节课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既节约时间,又活跃了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对练习只有练习册,每单元搞一次过关测试,重点抓好讲评,讲评时也要以学生为主,老师点拔,注意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所以现在我都注重质量,三本书搞定一切,课本、练习册、错题小测本,减轻学生负担,最后复习时只要这三本书就够了。 因此,笔者以为,就现实的高中教学而言,抛开应试而谈学生发展是不现实的,以追求学生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是教学的悲哀,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我们不能期待两者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指向学生素养的提高,还应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5-06-11T11:33:08.9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3期供稿作者:熊秋霞 [导读] 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熊秋霞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源中学342700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 “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呢?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了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个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在高二、高三阶段,要以拓展学生视野为主要教学目标,适当扩展一些课外知识。 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 总之,优化生物学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生物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人格的发展。通过教学思想和观念的不断调整,继续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古典诗词教学的几点创新教法

教学论文 古典诗词教学的几点创新教法 贺兰四中王瑞 一、关于诵读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叙事部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又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可由一位学生领读总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然后全班学生读出具体写其“狂”的诗句,以此再次加强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二、关于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 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 我们的同行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

高中生物教学浅析 王坤梅

高中生物教学浅析王坤梅 发表时间:2019-03-12T17:25:43.6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作者:王坤梅[导读] 生物教学在高中阶段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但是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很恰当。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四中学563100 摘要:生物教学在高中阶段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但是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很恰当。 关键词:高中生物方法 无论哪一门学科,兴趣都是第一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会出现动力,哪里就会有记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然后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质变的飞跃。 一、学习高中生物,首先要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三,是微观到宏观,结构到功能的设置,从细胞到个体到种群、群落。必修一内容分子与细胞是高中生物的基础,将必修一的知识掌握得足够扎实,必修二、必修三才不会吃力。 对于使用人教版教材、全国卷的同学来说,对教材的熟悉要比课外内容拓展重要的多。对于必修一来说,概念较多,内容并不复杂,难点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针对学生来说,首先,要通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教材上所有的文字图片都应该认真阅读,理解,甚至背诵。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将小字部分作为出题点。其次,同步习题必不可少。通过习题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只通过记忆输入大脑而不使知识输出不利于记忆的长期形成。平常做的练习题质量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无需过分较真,做一些当地使用的高考题是比较好的。考虑到高一学生知识层面未达到做高考题标准,所以做一些学校同步习题即可,抓住一本练习册做,而不是盲目刷题。最后,高中生物学需要记忆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教材内容一字不落的认真阅读,同时随时回忆,帮助巩固所学。 二、学习高中生物,要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在理化生三科里,我认为是比较容易学的。但高考时90分满分要想考到85分以上难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近些年的生物大题让设计实验,题型很活)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我把这些优秀老师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的方法写一下。 1.多看课本,多看课本,多看课本。要想学好生物就要多翻生物书,是我遇到的所有的生物老师都说过的一句话。生物不像物理的综合性这么强,但生物的知识点特别多,只有通过多翻书才可以记得牢。生物的很多知识点你记住了就十分容易地将题目做出了,记不住就几乎只能靠猜了。 2.利用好错题集。好多个优秀高中理科学生的学习方法,其中几乎都提到了错题集的作用,因为我觉得高中理科学习过程中错题集对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错题集并不只是你的错题(有些错题也没有必要往这个本子上记),错题集还需要记录一些重要经典常考的题型,还可以记录你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将容易搞混的知识点在本子上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3.多做题,多总结。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人批评题海战术,但我认为要想考高分不多做题是决对行不通的,但是不能只是不断刷题,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无论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尖子生的做题量其实都是很大的,他们通过不断地做题来找自己知识对的盲点,然后做题来提高自己。 4.多做题,找漏洞,然后整理总结,最后提高自己。在高一可以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放在一起总结,方程式、各种曲线、条件等等联系在一起进行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将多个有联系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整理我认为比单独学效果要好一些。 5.多与生物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不是一个单打独斗,尤其是高一,高二。要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多向老师同学问问题,这对学习绝对有帮助。 三、高中生物复习 高中生物的复习在学习中尤其重要,我们在复习时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抓起:知识点缺漏清单和思维导图。知识点缺漏清单是让你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思维导图是让你扩展自己的范围。 1.知识点缺漏清单。完成一份知识点缺漏清单,需要准备最近的考试试卷或者练习n张,纸或者笔记本,以及生物的所有课本。把试卷全部扫一遍,把自己不熟的、陌生的、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全部画出来。不仅看错题,对的也要过一遍,因为有的题你当时可能是瞎猜蒙对的,有的题仍有讲完不理解,没完全掌握的地方。在纸上,把知识点都罗列出来,多次考到的知识点做标记,然后按照出现的频率排序,多次出现的知识点肯定是很重要的(不是说不怎么考的就不重要),这些常考的知识点也是我们能快速提高成绩的关键。在课本上找到对应的章节和知识点,做标记,常考和考得少的做不同的标记。这样一份清单大概就做好了。光有一份清单还不够,主要的是还需要把知识点嚼碎、消化,最后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 2.思维导图。先从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点开始复习,理解,记牢知识点(这里说的记牢是准确记住书上的解释,特别一些程度副词,绝大多数,主要,一般。还有形近词,形近字等等)再找对应的题目练习,过几天复习巩固。接下来的重点,也是我们经常用的偷懒方法:思维导图。一般在不想学习或者不想做作业的时候拿张白纸和几只不同颜色的笔,把单元名字写在最中间,每节小标题写在四周,画上箭头,摘抄写每节的重要知识点。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知识点及其联系都和实验密不可分,都需要用实验来说明、论述和验证,需要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实验,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体验实际生活、生产实例来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能力。并且,生动的实验结果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兴趣;教材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研究,有所改革,有所提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时间,用新的教学模式传送知识,让学生接受知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响曲是富有节奏的,卓有成效的。课堂奏出张弛有序、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是教学成功的音符。下面就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常用方法总结如下。 1 挖掘教材,激发兴趣,活化课堂教学 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少了许多生动图例、鲜艳色彩的感兴材料,转而变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显得抽象,难懂,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并不少,关键是如何挖掘和确当使用。通过组织培养短时期繁殖出千盆名贵兰花;通过发酵工程,可以迅速得到大量转基因产品(如干扰素、胰岛素等);青霉菌为了自己生存得更好,产生青霉素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而被人类发现和利用,你说这些例子对学生能没有吸引力吗?再如,细胞那么小,然而光合作用、呼吸使用那样复杂的生命活动却在其中顺利而有序进行;酶、激素、维生素、ATP等在生物体或细胞含量很少,然而效能确是非常巨大;因为从父母处得到一份DNA,就表现父母性状,同样是从父母处得一份DNA,此人兄弟姐妹却与他有区别,与他父母也有区别;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番茄的新品种能否出现,等等,这些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物种的绚丽多彩,生态系统的纷繁复杂,多样性的保护,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农业的建立无一不唤醒学生良知和自我参与的欲望;人体稳态与免疫揭示人体自身奥秘,更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以上种种,只要运用确当、引导得法,给学生以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机会,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EQ),一定能够活化课堂气氛。 2 优化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主体内容,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首先是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讲授法: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学生只要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经过整合、贮存到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一些新知识的教学来说,讲授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②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艺术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艺术 课堂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艺术教育和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本文从开课艺术、语言艺术、启发联想艺术、空白艺术、结课艺术等方面简述艺术性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开课艺术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入新 课。 1.1问题型开课 在生物教学中问题型开课虽是一种传统开课方式,却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开课方式。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开课时,恰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师生互动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定能自主的学习。 1.2娱乐型开课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开课,如:故事、猜谜、听歌唱歌等,在讲伴性遗传时引入道尔顿买错颜色的袜子送给母亲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1.3直观型开课

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具、学具,直观的展示学习的材料,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又使知识的可接受性强,这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常用开课方式。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教学中我用硬纸板和子母扣制作的染色体模型使学生们在我走进教室后马上兴 奋起来。 1.4实验型开课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开课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讲“体液调节”时,先让学生在我的指令下深呼吸两次,然后让他们体会以前并未注意到的“呼吸暂停”,不仅增加同学们的求知欲,而且还使他们体会到生物的神奇奥妙。 2.语言艺术 要使课堂教学不苦涩乏味,首先要做到语言简练严密、清晰流畅、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其次要讲究语言艺术性,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都是生动形象的。研究剖析它们,不能象对待机械的公式、定理那样,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把生物课讲活。如讲细胞衰老时引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讲生态因子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时引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中引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语言不受时空条件的局限,摆脱开设备条件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课改因学生而异---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施海闽 一、背景 授课时间:2014年5月26日 授课内容:生物(必修Ⅱ)《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人教版) 课改理念: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的实施改变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做法,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学习方式不仅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而且是学生的本身的投入程度和认知方式。 二、" 三、主题 思考:教师如何调整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四、教学方式:本课用“传授——启发式”、“掌握学习策略”、“探究性学习”三种教学方式 五、四、教与学过程 (一)提问: (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三)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讨论 1、基因 / ①基因是什么物质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基因是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③DNA分子上也有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④基因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 2、转录 ①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 ②信使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为(遗传密码)。 3、翻译 】 ①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 ②碱基与氨基酸如何对应

(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四)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本的图与文字说明,寻找“可疑”的地方,提问,解答。 (五)学生的提问 (六)某个基因含有60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条肽链所含的肽键数应是()个个个个 师答:6000除2……生(摇摇头):不懂。 % 师(指导学生翻开课本P64图)问: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他马上(指着课本的转录图)问:什么意思 师(指着课本基因的概念)问:什么是基因 生答:这些我都懂了,基因是遗传的单位。 师再问:基因是什么物质生:略 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意思是什么生:略 六、教学反思: 5班偏重于“传授-启发式”教学,师生轻松地进入教室,上课语调放缓,导向积极的思考与探索,适当提问让学生回答,促使学生多思考、肯回答。 ` 7班注重于“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增多,一节课解决的问题增多,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并增加前后知识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班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既然他们不主动阅读,那我就只好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厌其烦”地反复讲,典型例题课堂练习、讲解。 三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 “传授-启发式”“掌握学习策略”“探究性学习” 优点:教学效率高,通过必要的点拨,导向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时进行测试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反复进行矫正,最后达到掌握的目的。重视对过程和方法的学习,提倡在过程中学习;充分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足:被动学习以接受、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为主要目标,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提出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办法。 基本上只注意知识的掌握,没有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过多的测验,带来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17-06-05T10:06:07.5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作者:李晓霞李震 [导读] 生物新课程主张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注重知识的结论,更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陕西省洛川县中学727400;陕西省洛川县教学研究室727400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生物学课程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培养包括给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更包括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有效教学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呢? 一、指导学生认真解读教材(文本) 生物新课程主张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注重知识的结论,更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紧扣生物新课标与生物新教材,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新授知识点,首先应引领学生阅读生物教材(文本),进行预习,不懂的内容小组间或同伴间互相讨论、探究。“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一律由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做得出的,一律由学生自己做。”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提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文本)中的重点、难点,理解教材(文本)中的概念、规律等,逐步养成阅读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例如,教学“细胞分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迁移、发展、延伸到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总结、提升两种类型细胞分裂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自主探寻到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与价值。这样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了触发,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养成,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推理 现代生物教学主张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体,主张学生自主理解生物学习过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探寻到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现代生物教学更关注探究、注重统整、强调过程取向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 比如,学生经过了自主解读教材(文本)、讨论等后基本掌握了教材(文本)知识,这时,教师还要指导、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动的知识框架结构。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做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运用图解、表格、小论文等形式将知识概括表达出来。学生的笔记要尽可能做得形式多样,要体现学生各自的思维特色、认识维度。 三、加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很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的。因此,学习生物学必须注重实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学活、牢记,否则就会导致枯燥无味、死记硬背。 比如,学习了“植物的个体发育”后要组织学生观察植物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并研究它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学习了“矿质代谢”要做好“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可常领学生到附近酒厂参观,让学生了解白酒的制作过程,在实践中理解关于“发酵”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尽量做好高中生物教材(文本)中的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将教材(文本)知识与生物现象建立有效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认真组织练习和测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生物课与其他课相比,作业和练习的要求较少,但不能轻视它,要精选一些习题督促学生完成,并要精心组织考核。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反馈,真正发挥练习测试的有效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经过互相讨论加以解决。 比如,教学完“遗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开展“近亲结婚有何危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练习与测评,让学生写“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验报告。学生假期间让他们调查当地的生态条件变化情况,从而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并写出调查报告。对于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们很感兴趣,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既学习巩固了生物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概括思维的习惯,还提高了表达知识的能力。 五、结束语 新课程主张生物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成为学习生物的主人。生物教学环节要彰显科学性,教学要体现开放性,注重生物学学习内容来源于社会与生活,强调生物学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现代教学方法要注意引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提倡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教学不是学生的被动记忆,而是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建构而成的,具有特定的有机系统。教学过程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设计都有独特的任务和目标,要强调以教学问题作为学习起点,注重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表达学习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基于教学案例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导入浅析

基于教学案例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导入浅析-生物论文 基于教学案例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导入浅析 文/袁红英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对课堂导入的概念、课堂导入的作用以及课堂导入的类型等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导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导入;例谈 一、导入的概念及作用 导入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或者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学习目标,迅速投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占用的时间虽然比较短,可是因为这是一节课的开始,所以非常重要。 首先,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一定要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其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够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课堂学习中;再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一定要能够让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之思维活跃;第四,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融会贯通;第五,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揭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了解学习目标,从而更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二、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这种导入就是在课堂一开始,直接向学生说明本课的学习目的、

要求以及内容等。 2.经验导入:这种导入通常是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原有知识导入:这种导入通常都是以对旧知识的提问、复习等开始的。4.实验导入: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5.直观导入:运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具来导入新课,如生物模型、标本等。6.设疑导入:采用具有启发意义的疑问来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7.事例导入:运用学生熟知或者感兴趣的事例来导入新课。 8.悬念导入:这种导入一般都是在课堂一开始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9.故事导入:用生物史上的故事或者与生物相关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内容举例与导入分析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苏教版必修一模块的五个知识内容点作为课例。 例一: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这一节是必修一模块的开篇,对高中生以后的生物学习影响非常大。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生物科学和社会关系等。因为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对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如艾滋病、癌症、肺结核等等,所以笔者就采用了经验导入法。笔者是这样来设计导入环节的,首先笔者说:“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你们知道肺结核吗?你们知道患有肺结核的人都有哪些症状吗?为什么有些人会得肺结核呢?”这样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纷纷地议论起来。接下来,笔者就针对课本

试论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试论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2-06-19T16:20:46.8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8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刘凤兰[导读] 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刘凤兰山西省柳林县李家湾乡下白霜学校033300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古典诗歌韵律意境读准节奏理解诗意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寻”句,“移”句,“添”句,“千”句都应快读,以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半遮面”应用延长音,应慢读,以表示琵琶女的犹疑和顾虑。 二、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比较自然地表达情绪的转变。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鱼部的仄声韵字“睹”领起全文的,婉转的上声引起人们对天姥山的向往;接着以“城、倾”文部阳声韵有力呼出雄浑的天姥山;再转“月”韵入支部的“溪、啼、梯、鸡”,平声韵和入声韵的交互使用,平声韵表现诗人为路旁的美景迷恋不舍,入声韵又表示赶路的迫切;紧接以“巅、烟”承“瞑”韵,舒缓蓄势,以待仙境出现,仙境既出,则用“摧、开、台”上平五微韵,渐开浩荡景象;仙人再现和梦乍醒时均用下平七阳韵连承,既有诗人的惊奇欣羡的内心活动。又表现了仙境来之快却去之瞬,令诗人叹息不已;再以微部韵的“水”韵照应同用微部韵描写的仙境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作者有阴声韵上平十三元的“颜”韵,尽吐心中的气闷,将诗歌推上了愤激的高潮。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不就了然于胸了吗?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具体方法如下。 1.风景再造法。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如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2.创设意境法。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这不难找出,我又引导学生:作者是用什么把这九个意象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沉浸在这首诗的氛围之中,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浅谈古诗词阅读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6。 2.徐化越《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3.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古诗词教学》.《语文学刊》,2010,5。 4.林崇德主编《发展古诗词文化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