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INDUSTRY OF CHINA

经济观察中国产业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02中国产业Industry of China

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概述

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的完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完成工业化过程不等于工业的消失,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不过经过现代化改造以后,工业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06年,美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9万美元,日本达到8.4万美元,德国为8.2万美元。工业部门装备水平足以支撑一国对工业品的需求和消耗,从而为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和使用资源,工业部门

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据统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占15%左右,而在全球的份额中高达

20%,仍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由于工业部门至关重要,就需要发达国家不断地根据世界经济、科技竞争形势的变化对工业部门进行调整,以保持和加强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每当经济条件和国际竞争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就要提出“再工业化”的主张,加强工业部门的观点也不断地得到学者的重视。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历史表明,再工业化是发达国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提高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

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手段,是发达国家工业部门适应外部竞争条件的主动调整,而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工业部门的过程。

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技术革命,在创造新兴产业的同时,也对传统工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再工业化”概念,1968年版的韦伯

斯特词典对再工业化的解释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通过政府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复兴的现代化,并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先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发达国家进入工业部门的调整时期,而以提高能源效率为特点的“再工业化”也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政策工具,因此于再工业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比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Amitai Etzioni 于

1980年提出的再工业化政策建议,

就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提供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新设备等。詹姆斯·米勒

1984年在回顾美国产业演进和

1973年之后经济衰退的基础上,指

出“再工业化”作为一种积极的产业政策选择,是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的调整和升级,重振美国经济的竞争力。而Roy Rothwell 和Waiter

Zegveld 于1985年把再工业化定义

为产业的结构转型面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要素和产品,以及服务于新市场以新技术创新为主的产业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崛起,促使发达国家通过工业部门的调整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既是短期应对金融危机的要求,更是着眼于长远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战略性谋划,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应对。而认为金融危机根源在于“去工业化”并把实行“再工业化”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主要措施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本刊专稿陈宝明

重塑竞争优势,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再工业化的主要政策手段。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对发达国家的工业增长道路提出了新要求,在美国能源部2006年关于东田纳西科技园的报告中,“再工业化”被描述成一个污染控制和扶持具有可持续再生能力企业发展的一个计划。

二、发达国家再次提出再工业

化的动因和内涵

国际经济社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都促使发达国家对工业部门进行调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又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政策主张。比如德国许多学者和企业家建议德国率先启动新一轮工业化进程;而美国奥巴马总统

宣布,“为美国制造业的奋斗就是为美国的未来而奋斗。”并承诺通过促进出口,协助制造业者在全球市场发展。2009年11月,奥巴马又提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虽然这些“再工业化”的政策主张基本延续了以往加强工业部门的要求,但是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

首先,从短期来看,美国实行再工业化政策是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和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要求。这次金融危机造成市场需求萎缩,就业和出口减少,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压力。通过实行再工业化政策,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工业部门的出口,部分地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美国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上形成的双逆差,虽然带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也是不可持续的,并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要解决经济不平衡问题,一个途径是加大美元的发行量,向世界输

送通货膨胀;另一个就是加大出口

力度,平衡贸易逆差。美国采用了

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尽可能

利用经济规则获取最大的经济利

益,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再工业化政

策扩大出口,缓解经济不平衡带来

的影响。

其次,美国实行再工业化政策

是要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工业基

础。进入21世纪以来,在美国等发

达国家超前消费带动下,世界经济

持续高速增长,有着几十亿人口的

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

世界对于资源、能源的争夺日益激

烈,使发达国家赖以维持较高生活

水平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同样受到

威胁,寻找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世

界面临的共同命题。在这种背景下,

美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的新型工业

发展道路,因此,实施“再工业化”政

策,对美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整

就十分必要。

再次,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并不

是要恢复传统的制造业优势。美国

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是始终

保持着产品核心技术和附加值方面

的优势和竞争力。而从美国制造业

的比较利益来看,当今形成的国际

产业分工格局仍然难以改变。通过

占有和使用世界资源和能源,并控

制制造业价值链高端以获取高额利

润,是美国制造业繁荣的根本,也是

根本利益所在。据统计,2006年,工

业物资和商品的进口占美国全部进

口额55%,除汽车以外的这些进口

全部是原材料、零配件以及需要在

美国进行最后组装和生产所需的中

间产品。美国制造业发展模式既符

合当今世界的资源配置格局,也是

在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并不是美国

一厢情愿的结果。而在发展中国家

先后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

东道国对资源和能源的控制日益加

强,决定了美国要获取更多资源和

能源的消耗,就必须尊重东道国利

益,将产业留在东道国。在这种背景

中国产业Industry of China03

下,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不会轻易改变。

因此,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并不是要恢复传统的制造业,而是要寻求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新路径,扩大就业和出口,在新的技术创新基础上继续扩大美国的工业竞争优势。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美国再工业化政策既承担了短期的目标,也是着眼于构建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是适应世界经济环境条件下对工业部门进行的主动调整。这种调整,一方面以高科技为导向,进一步改造传统制造业,并通过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重新恢复和扩大工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着力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前沿高技术产业,形成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从以上分析可见,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根源在于“去工业化”并进而把“再工业化”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主要措施的推论是不恰当的。首先,金融危机根源在于“去工业化”本身值得置疑。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工业化过程本身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其能以较小的规模生产出满足本国甚至世界需求的产品;另外,由于世界资源、能源的配置不均衡,发达国家要占有和使用更多的资源,只能将生产部门转移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这两个因素作用下,去工业化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而去工业化本身并不能成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再把再工业化政策理解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措施,就更加不恰当了。对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理解,既要看到短期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更要看到美国为保持长远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工业部门进行主动调整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可能产

生的影响

承载着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再工

业化政策,成为奥巴马政府的重要

举措,美国必然采取多种措施保证

再工业化目标的实现,从而对世界

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将左

右世界经济格局的走向。

一是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动

向,将影响未来的全球经济形态。21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依靠美

国等发达国家消费、其它国家过度

依赖出口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不平

衡格局。美国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政

策,推动经济由债务推动型转向出

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意味

着在一段时期内较快的经济增长赖

以存在模式发生了改变,至少,美国

不愿意回复到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的

世界经济格局上去,这也迫使其它

国家正确认识传统增长模式的可持

续性,并根据美国再工业化政策选

择自身的发展战略。

二是短期内紧张的国际贸易关

系不可避免。美国要实现再工业化

政策,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市场需求。

从国内市场看,国内市场消费模式

和工业结构调整目标相契合,是再

工业化取得成功的保障,为此,美国

必然加大国内消费市场启动力度,

通过补贴等措施启动新兴工业的市

场。但是,由于美国在低碳经济发展

等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新能源

产业领域的国际比较优势还远未形

成,因此,需要在启动国内消费市场

的同时,加大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力

度,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贸易保护主

义,以协助再工业化目标的完成。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政

策的着力点之一是扩大出口,要求

减少其它国家的贸易保护,因此,美

国的贸易政策需要在保护国内市场

和开拓国际市场之间寻求平衡,在

实施再工业化政策的初期,以贸易

保护主义为主,随着再工业化调整

完成,再实行扩大出口的贸易政策。

当然,在近期内,仍然会综合采用软

实力、政治、外交等手段加大对全球

市场的出口力度。

三是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目前,对于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一

个担心,是美国会不会把海外的产

业转移回国内。美国再工业化政策

会对产业转移产生两个方向的影

响,一是可能吸纳国外的一些产业

向美国转移,这是由于美国在吸引

外资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一些州

政府为解决就业压力、提高经济活

力,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

外资;二是美国产业发展为拓展空

间,需要占领他国市场,因此还要继

续进行产业转移,而不是将产业收

缩国内。比如近期为配合国际化需

要,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海外建立研

04中国产业Industry of China

的趋势更加明显。而由于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和退出一些传统产业,给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机遇。

四是围绕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至高点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是实行再工业化政策的基础,另一方面,选择新兴的技术路线,需要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上,“胜者全得”的趋势日益明显。为配合新能源战略的实施,美国开始对国内研发资源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再通过财税、金融、消费等政策的实施,确保再工业化目标的实现。而对于其它国家来说,也日益认识到掌握前沿和关键技术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必要性,纷纷加大投入开展科技竞争。以科技创新为源头,世界对掌握产业规则、标准和知识产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四、我国的对策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虽然

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可能通过再工业

化政策重回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

其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于我国的

制造业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必须着眼长远,采取有效的对

策和策略,占据在未来国际产业竞

争中的有利位置。

(一)高度重视美国再工业化政

策的实施效果。对于美国再工业化

政策,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应对

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扩大就业和出口

措施,而对其掉以轻心,甚至怀疑实

施效果。虽然美国最终会实现以上

目标,但是,更要看到美国再工业化

政策是着眼于形成美国长远竞争优

势而进行的战略性谋划和安排,以

便在摆脱危机的同时再度扩大在国

际竞争中的全面领先优势。由于能

够把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卓越的

企业家精神、完善的市场体系结合

起来,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必将产生

积极的预期效果。对此,我国需要

客观分析在未来竞争环境下的现实

增长路径,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

的时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

制定,争取未来发展的主动地位。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传

统制造业竞争优势和新兴产业优势

之间寻求平衡。未来的制造业竞争,

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

需在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

产业、在巩固和加强加工制造优势

的同时,对美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

展方向进行跟踪,在高起点上错位

竞争,甚至通过局部的技术路线创

新取得在未来竞争中的一席之地,

形成创新与加工相结合的综合竞争

优势。

(三)充分认识和利用好市场这

一战略性资源。美国实施再工业化

政策,主要出发点之一是利用世界

市场来振兴美国经济。而我国是新

兴工业化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

市化加速阶段,特别是持续的城市

化进程,构成了稳定扩大的市场需

求,必然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目

标市场,我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日益

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充分

认识和利用好市场这一战略资源,

为国内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条

件,并吸引更多的国际创新资源向

我国集聚,如加快吸引跨国公司在

我国设立研发中心,为我国产业创

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四)迫使美国放宽高技术出口

管制,为我国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有

利条件。美国对高技术出口管制过

严,是导致世界贸易不平衡的重要

原因之一。美国要实行再工业化和

扩大出口,依靠传统产品出口是很

困难的,必须减少高技术出口限制,

才能有利于再工业化政策目标的实

现。在与美国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应

积极利用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政策的

有利时机,促使美国放宽高技术出

口管制,为我国提高创新能力创造

条件。

(五)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

移。美国工业结构调整,为我国通过

并购扩大产业规模甚至获取一定的

技术提供了有利时机。但是从总体

上看,我国在加大海外并购力度的

同时,不能忽视产业政策的引导作

用,既要看到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

移扩大产业规模的有利方面,也不

能忽视在新技术上的投资、研发以

及产业化的争夺。从未来的发展来

看,与扩大传统产业规模相比,对新

技术及其产业的争夺可能更加重

要。(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产业Industry of China05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及启示

经济与管理评论农业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王新志(1977-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 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农村政策。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及启示 王新志 1,2 张清津 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2488;2.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美国实行了农产品价格补贴、贸易补贴和生态 补贴政策,保障了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欧盟在价格补贴的基础上,为规避WTO 规则,实施了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体系,并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日本通过高筑贸易壁垒来保护农业,其中农协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国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特别是生态补贴,积极促进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注意保护农村文化。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业补贴;农业生态补贴;历史演变[中图分类号] F3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10(2013)01-0121-05美国、欧盟、日本作为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其农业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政府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研究和分析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对于中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一、美国农业政策 美国农业在世界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以不到全球3?的农业劳动力,产出了大量的农产品来供应世界市场。美国的农业生产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生产规模, 不仅得益于优越的自然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良好的组织体系,更源于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扶持政策。 (一)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自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来, 美国政府频繁出台和修订农业政策,通过永久性立法和阶段性立法相结合的形式,对农业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和干预, 已经形成十分成熟和健全的政策体系。总体上讲,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33-1985:农业政策形成与修订阶段。针对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农产品价格暴跌、大量农户 破产的状况, 美国首次以立法形式制定政府的农业政策,采取对农业较强的政府控制与保护措施,奠定了今日农业保护政策的法律基础。 2.1985-2002:市场化改革阶段。由于巨额农业补贴导致的沉重赤字负担给联邦政府带来巨大财政压力和舆论压力,美国政府于1985年和1996年两次颁布农业法案,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进行农业改革, 农业补贴额逐年减少。3.2002年以来:逆市场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以出口为导向的美国农业陷入困境, 农场主农业收入急剧减少。为扭转这种困境, 2002年美国出台《农业安全及农村投资法》,宣布在未来10年里将联邦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提高67%,总计达到1900亿美元,这一法案扭转了自1985年以来的农业市场化改革步伐。 (二)当前美国主要农业政策 1.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农产品价格支持和收入政策是美国农业政策最重要、 最核心的政策手段。这一政策旨在保持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来缓解因农产品过剩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危机。一是直接收入补贴。直接收入 · 121·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 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

一、中美贸易发展概述 (一)中美经贸关系大事年 1979年7月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协定于次年2月生效。 1990年,美国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议案,以人权等问题为借口,要求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或对其延长附加条件。 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1994年至1995年度对华最惠国待遇,并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 1999年4月6日至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访美期间,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 2000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根据这项法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将终止按《1974年贸易法》中有关条款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关系”)实行年度审议的做法,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项命令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2003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五条原则,布什总统表示赞同。双方还商定提高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级别。 2005年11月8日,经过七轮纺织品贸易问题磋商,中美双方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种纺织品实施数量管理。 2006年9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双方确定了服务业、医疗、投资、加强透明度、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为未来6个月的工作重点。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历史性分析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成为“美元帝国”,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根据霸权稳定理论,霸权国具有经济上的明显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它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种霸权与二战后建立的自由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

节能环保工作措施

富甲项目部节能环保措施 编制人:葛军伟 审批人: 日期:月日

富甲项目部节能环保措施 一、节能环保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有关政策要求、上级公司有关制度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项目部,实现环境一流目标,持续提高节能环保工作水平,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文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预防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特制订本措施。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原则,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以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能源统计,完善能源计量,强化节能环保宣传,依靠科技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和维护,坚持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安全高效和谐发展新局面,全面贯彻落实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 二、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障节能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部成立节能环保领导小组。 组长:杨启才 副组长:马建文陈德峰幸德良 成员:李志强葛军伟张修宇石军陈松刘兴亮张勇 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 (1)负责组织、领导、安排部署项目部节能环保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

划; (2)负责监督检查节能环保开展情况; 生产技术组: (1)负责节能环保日常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 (2)根据上级公司规划、计划,组织编制和实施年度计划及检查考核工作; (3)组织制订节能环保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4)监督检查项目和计划执行情况; (5)负责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6)组织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负责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生产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较大及以上环境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 物资采购和设备组: (1)参与编制和实施年度计划及检查考核工作; (2)参与制订节能环保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3)负责公司节能环保指标汇总统计及归口对外报送工作; (4)负责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5)负责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制订绿色供货商和绿色产品名录。 党支部: (1)协助主持节能环保工作会议; (2)负责突发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和涉外联系工作;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收稿日期: 2006-03-01 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男,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钞小静(1982—),女,陕西佳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2006年5月 第33卷第3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Edition) May, 2006 Vo.l 33 No. 3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任保平,钞小静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069)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工业化道路也各有其特点。目前在新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正在由旧工业经济时代向新工业经济时代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世

界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趋势。从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出发,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和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针对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努力做好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十分重要。 关键词:工业化道路;世界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 F4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5957(2006)03-0018-07 新型工业化是在中国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又遇到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工业革命挑战的背景下而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新的;二是相对于中国的传统工业化来说是新的。因此,要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并找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就必须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分析当前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作好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 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及其特点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工业化战略的演变各有其特点。作为工业化发端者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后工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_0 (3)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重视建筑节能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国内建筑的节能现状自始至终不乐观,所以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地探究建筑节能设计,从而可以让国内的建筑更具有节能的效果,另外,也让我们的居民能够享受到节能工程的好处,享受到因科技而带来的美好生活。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 标签: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措施 实施建筑节能设计应从节能材料、相应措施与新资源开发利用开始,基于设计需求,结合自然资源与先进技术,通过对建筑屋面、墙体设计、门窗施工等采取节能措施,并结合应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全面整体性的降低了建筑能源消耗,更促进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设计中节能理念应用的原则分析 1.1节能高效原则 任何节能手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都需要促使其表现出理想的节能性,这也是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其节能性的体现就需要围绕着该项技术手段或者是设计方式的应用实效进行分析,促使其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后续的日常应用中发挥能源节约效果,对于以往存在较为严重的一些能耗问题进行不断优化,进而也就能够确保建筑物满足于节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1.2环境和谐统一原则 对于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落实来说,还需要从和谐性方面进行重点探究,这种和谐性方面的探究主要就是为了较好提升其和周围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导致建筑物独立于周围环境,出现较大的冲突和矛盾。从这种和谐统一性原则方面进行分析,其主要就是要求建筑物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探索建筑物如何在长期的发展中体现出理想的节能高效价值,避免因为暂时性的节能而损害到周围环境的正常发展,尤其是要避免给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和不良影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3经济性原则 在以往建筑设计中应用各类节能理念和基本节能设计手段时还发现,并非所有的节能技术都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构建中得到较好的落实,还需要考虑很多其它方面的因素,经济性原则就是需要重点加强关注的一个方面。一类高效节能的技术手段虽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但是如果会带来极大经济消耗的话,也就很难得到落实,这也就是给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成本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合理应用各类节能技术手段,

美国农业政策概览

美国农业政策概览 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业贸易伙伴之一,分析研究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农业政策制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近年来,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和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设备被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使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1世纪农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农业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竞争。为适应21世纪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步伐。改革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与推广相脱节的体制和机制,积极创新,使教科农紧密结合。政府应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各地区应设立至少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推广站),承担本地区农民的技术普及教育。技校还应承担起当地农业科研任务,把平时的科研成果及时用于当地的生产中,提高技术转化速度。此外,技校科技人员还应深入到田间地头,随时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与技术水平。 一、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发展状况分析 美国农业政策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国内外市场收缩和严重的生产过剩,美国农业经历了空前严酷的危机。为了避免农业部门的全面崩溃,从1933年罗斯福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农业政策,支持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收入,到这些政策和技术进步使生产发展大大超过需求增长时,政府转而制定扩大内外需求的政策。所有这些政策的汇集,成为战后历届政府推行的联邦农业政策体系。该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 1.发展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联邦政府向农业地区提供或资助发展交通运输、供电和通讯事业。20世纪30~60年代,政府累计农业投资88亿美元,使680万农户受益。 2.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联邦政府通过各地建立起来的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三级机构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得有关市场、管理、气象、病虫害和技术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3.税收优惠。农户可以在收益多的年份提前支付开支,收益少的年份提前出售农产品,以少缴所得税。此外,农户还享有资产的“加速折旧”优惠。 4.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产品保险。农业信贷系统可以从政府获得低息贷款转而提供给农户。农产品信贷公司则为参加价格支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农户信贷管理局的贷款则带有很大的补助性质,它向受灾地区提供利率很低的紧急贷款。1981年《农业法》把这种紧急贷款作为援助遭受自然灾害农户的主要方法,取代了70年代的直接补助。政府还为保险费用提供多至30%的补贴。 5.补贴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政府资助水利设施的兴建和维修,提供价格低廉的农业用水。为保护土地,政府还出资修造递田,按等高线平整土地,施用石灰,等等。政府补贴的结果使农户在不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收成。 (二)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 摘要: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既是其总体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特性。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出现新的特点。本文从讨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展的历史入手,重点分析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目标和主要手段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贸易政策,目标 2005年,中美双方的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增长24.8%。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分别增长9.1%和30.4%,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97亿美元。如果按美方的统计,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高达2020亿美元。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许多低成本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从而使美国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得以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美国的制造业者、服务提供者和农场主继续认为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新增的商业机会能为美国商品提供潜在的商机。实际上,自200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是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长的5倍,中国已经从美国的第9大出口市场跃升到第4大出口市场。尽管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美方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却使中国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中重点关注的国家。本文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入手,研究美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总体贸易政策的演变 在美国的战后贸易政策变化中,一直贯穿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斗争,其基本理念由强调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转变为“互惠”基础上的公平贸易。具体看,二战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可根据政策理念和贸易政策基调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时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线,贸易政策主要依托多边框架进行。当然,这种自由贸易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而对社会主义阵营则采取了禁运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贸易政策过渡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贸易政策出现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的转变。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欧洲经济的恢复,美国同日、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有所上升。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大了贸易摩擦和国际间协调的难度,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日趋保守。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到克林顿政府执政时的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时期。这一阶段美国贸易逆差逐步扩大,国内保护主义势力上升,克林顿政府开始把经济利益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把“公平贸易”和对等原则作为贸易政策的基调,强调贸易伙伴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必须对等地向美国开放市场。第四阶段是小布什上任以来贸易政策的单边主义倾向。由于国内经济衰退、失业和“双赤字”问题严峻,美国的贸易政策出现了以“公平贸易”为借口的单边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单边主义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含义是,只要美国认为其贸易伙伴进行不公正、不合理的活动,美国就可以单方面采取行动.迫使其贸易伙伴改变其贸易政策,甚至迫使其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贸易逆差。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 尽管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其总体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还有其具体的特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1986年,这阶段主要是中美恢复政治接触和经济往来,美国对华贸易主要服从于美国政治外交战略,中美贸易关系更多的是政治关系的“显示器”。该阶段中美政治关系发展平稳顺利,小摩擦不影响大的发展势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总体比较宽松。第二阶段是1986年到2001年,这阶段是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申请阶段。美国在这个阶段的对华贸易政策主要是关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性谈判,由于中国还不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正式成员,美国在这个阶段并没有着重要求中国全面履行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在这

新型工业化定义与概述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顺应新形势,新型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就是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个国情,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既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着眼于扩大就业,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1. 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3.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按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即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侯琪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侯琪 发表时间:2019-06-20T16:01:38.4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侯琪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及规模也随之日益剧增,而建筑业又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由此引发的环境及资源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陕西恒万达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及规模也随之日益剧增,而建筑业又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由此引发的环境及资源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当通过不断优化建筑的功能,来达到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目的,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建筑设计的工程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设计工作中具体运用的建筑节能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设计;建筑节能; 1.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业做为基础设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看到:建筑业也是一个及其耗能的行业,随着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在建筑设计领域推进节能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人们对建筑的节能意识也相对薄弱。例如,一些建设单位,片面地追求节省建设成本,对节能设计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各种节能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设成本,但在建筑的运营使用阶段则发挥了巨大而长远的节约资源的作用。所以,建筑节能值得我们广大建筑从业者给予重点的关注。 2. 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一些要点 2.1总平面布局 在总平面的规划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当地的夏季主导风向,进行合理布局,尽量使建筑朝向与之相一致,从而增加自然通风效率,减少太阳辐射强度,降低夏季的空调能耗。另外,总平面布局还可以结合景观和绿化设计,优化建筑外部环境,以减少场地内的热辐射。在满足防火及日照间距的同时,尚应考虑建筑之间的空气流动性,适当增加建筑间距,从而改善场地内的空气流动速率,降低建筑的夏季空调负荷。 2.2造型设计 在追求建筑艺术创作的同时,应能兼顾降低建筑能耗的考量。根据几何学原理,建筑造型越是复杂多变,其相对表面积越大,与外界的热交换也越充分。从建筑节能角度来说,这也是不利的。所以,在建筑造型的设计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而是应当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分区,结合相应的节能设计规范,控制好体型系数,在建筑艺术创作和建筑节能要求之间,寻得合适的平衡点。 3.外围护结构设计 3.1屋面节能设计 屋面是建筑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最重要的位置之一,故对其进行保温隔热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屋面保温层的材料热工性能及厚度,应根据屋面的构造方法,结合材料本身的传热系数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相应的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由于保温材料通常具有松散易吸水的特点,故在构造方法中,常将防水层设置于保温层的上方,以达到增加保温层寿命的目的。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可选择正置式屋面或倒置式屋面。在有条件的项目中,还可以设置种植屋面,除了可供人们休憩娱乐、改善空间品质之外,也是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减少能耗的有效手段。 3.2外墙节能设计 外墙同屋面一样,也是外围护结构的重要部位,故也应结合气候分区及构造方法通过计算确定保温层的材料及厚度。为了室内装修的方便以及避免墙体出现结露现象,外墙通常选用外保温系统。其次,对于填充墙的类型,应尽可能地选择轻质且保温性能良好的混凝土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再者,对于夏热冬暖等地区的建筑,为了阻挡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和冬季避免室内热量损失,可设置外遮阳,其遮阳系数需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3.3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外墙上容易形成热桥的重要部位,所以外门窗的节能设计需要我们予以格外重视。首先,应根据建筑类型及气候分区,严格控制窗墙比。在符合采光通风要求、实现立面设计意图的同时,应尽量减小建筑窗墙比,以降低建筑内外的热交换。其次,应选用传热系数低的门窗类型。对于框材,可选用塑钢门窗或者断桥铝合金门窗等。对于玻璃,则可选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等节能玻璃。在严寒地区,建筑外门还应设置门斗或双层外门。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的建筑外门,则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另外,在施工中应保证外门窗的密封性,如在外门窗及外墙衔接处,使用弹性密封材料等措施。 4.其他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是一个多专业配合的完整系统,所以,在建筑本专业的节能措施之外,尚需兼顾其他方面的节能措施。首先,可增加新能源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等,以代替传统的非可再生能源。另外,可通过对供电系统的合理设计,使供电设施和负荷基地之间距离最小化。再者,可在人流密集场所的出入口,设置空气幕系统,阻断室内外的热交换,以减少夏季的空调或冬季的采暖负荷。只有如此,使各专业分工协作、多位一体,才能将建筑节能做到最优,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5.结语 根据以上可知,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只有认真思考节能设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使得建筑节能真正得以落到实处,方可发挥其对社会和资源应有的节约作用。它一方面可有效缓解当前我国资源紧缺或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建筑业得到更为长远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建筑及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鹏.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7(5). [2]沈婷,轩德军.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1):82-83

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城市化与工业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前进,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亦或工业化落后于城市化都会引起城乡结构的失调,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1]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现状关系,找出阻碍两者协调发展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根源性的制度问题,制定合理、相关的政策。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一般关系 城市化与工业化似同胞兄弟,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二者相依相偎的紧密关系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不管在经济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存在的。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与动力 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在工业化的动力支持下向前发展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工业化导致产业结构高度化、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动会引起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2],进而引导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之间人口的流动,最终推动了城市化。第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刺激并产生了服务经济的需求,从而使城市化水平得以丰富和提升。第三产业布局深受工业化的影响,工业化推进下的产业的兴起和壮大能促进企业的聚集,企业集聚越多,生活服务需求越多,城市化进程就越快。 2.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 工业化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反过来,城市化对工业化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第一,城市化促进企业集聚,拉动工业化发展。企业的集聚需要低成本,拥有良好基础设施条件,配套设施齐全和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城市为此创造了条件。第二,城市化通过消费集聚促进工业化的广度发展。不同的企业集聚在城市,创造了庞大的生产消费市场;大量的人口集聚在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生活消费市场。第三,城市化通过人才、科技和信息集聚促进工业化的深度发展。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尖端人才、高端科技和海量信息,而城市恰恰是这些资源的高度集中地。 二、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偏差分析 工业化和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从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历史来看,是良性的。但具体到我国,又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的生成,是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经济体制、社会发展所致。政府强有力地控制和参与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这种不尊重经济客观规律的介入是导致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不协调的主观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农村仍滞留有大量的剩余人口,这极大地抑制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事实。近年来,虽然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偏差值在逐年缩小,两者有协调发展的趋势,但不协调仍是主要现状,且这一现状正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之路 城市化的水平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就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1.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市化与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发生城乡产业的转移,从而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政府应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积极引导城乡产业合理有序的转移。[3]城乡产业合理有序的转移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基础,而城乡产业的转移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政府打击不规范市场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势在必行。市场的自我调节还需政府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以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统 一、开放、有序地发展。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淮南师范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姓名:廖梦丹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7075106 指导教师:侯俊华

摘要 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ime and people’s ever-changed aesthetic outlook, th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ity and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are being better emphasized. The era changes of aesthetic taste re-awakened our beautiful memorie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kind of millennium traditional culture, Blue-and-white Art re-embarked on a new stage of history. The Blue-and-white Elemen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features shown by the traditional blue-and-white porcelain, which include Blue-and-white Decoration, Blue-white Color, Inscription, Decorative Form, Decorative Craft Techniques, Artistic Style and some other elements. Blue-and-white Element is a unique feature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t is widely used not only in the field of Ceramic Key words: Blue-and-white Element, fashion, application.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关系分析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中两个重要指标,存在紧密联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常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并在发展中不断前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文也对其不同阶段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工业化城市化关系中国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1.1 工业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工业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其次是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在就业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还包括人均收入的增加、生产方法、新产品式样在不断变化、城市化提高、资本形成、消费等项开支所占比例发展变化。工业化阶段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过程的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史看,工业化进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化阶段、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工业化阶段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度化阶段。[1] 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其中主要有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工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的比重等。 1.2 城市化概念及衡量指标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及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不仅仅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从本质上说城市化意味着更多的人由从事较低效率的农业劳动转变为从事较高效率的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城市化水平通常以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或非农人口比重指标来衡量。 2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2.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据H·纳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发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业化推动。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为获得“聚集的经济效益”而在地理上趋于集中。随之引起区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2]工业化进程逐步诱导城市化进程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2.2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根据经济发展史,当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同处于13%左右的水平以后,人均收入增长使城市居民需求趋向多样化,工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无法适应需求的扩大,消费、就业、资本及服务创造的需求就开始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化开始加速并吸引工业企业进一步向城市集中,聚集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由工业化驱动后又借助需求拉动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新特点及我国对策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新特点及我国对策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姓名:郑雪楠 班级:2010级英语国际贸易三班 学号:20101115040026(31)

【摘要】当前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新特点是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这种改变有许多原因,如经济,政治,制度等。面对这样的改变,中国政府和各企业应该提出适当的政策并且积极应对,为中国对外贸易良好顺利的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关系,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 i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about trade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s this was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some of the old measures gradually weakened, but the new and ri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especially in this financial crisis a special tim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about it, while the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put out some suit policy to make the trade environment more smoothly.. Key words: Trading, Protectionism, Influence. 引言 尽管各国都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的影响,但进入2009年以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上升,美国对华的新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中国的轮胎、钢管、铜版纸等多种产品实行惩罚关税,年初,美国国会在美元刺激经济法案当中,继续保留“购买美国货”条款,意为,所有需要使用的钢铁产品和所有制成品,都必须为美国制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积极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将劣势化为优势。 一,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华新贸易政策。 (1)贸易保护主义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传统上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1]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

新兴工业化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简称NICs),是指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 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又称“半发达国家”、“半工业化国家”,这一定名是在70年代末期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报告书》里提出的。总的说来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具有一定资本主义基础 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克服了社会经济的落后性并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接近 于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亚洲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和南斯拉夫等。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 拉美借贷拉动模式:依赖借贷 拉美殖民地国家独立较早,有很强的城市传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非常突出的地区。由于拉美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采取依赖借贷的货币、金融政策及发展战略,导致到上世纪8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进入90年代,拉美国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普遍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在前期,经济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不久这种经济模式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了。到了90年代的后期,拉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当然,债务危机还与其严重的产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相脱节有关。可以说,过分依靠国际力量,超过本国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经济政策,虽

然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其背后的负面作用很大,也制约了发展的潜力。 韩国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增高企业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战后30多年,韩国引进国外技术3000多项,所花资金占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55%,引进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65%。 台湾 注重更新传统技术。对于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和传统工业实行技术改造。大规模推广水稻、甘蔗、玉米、大豆、水果的优良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等收复明显效果,农业机械、遥感、核能、计算机、生物调节剂等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加坡 优化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产业发展。1965-1973年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转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建立起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工业,1974-1978年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1979-1989年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出口产品中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所占比例从1965年的87.4%下降到1982年的59.9%。 香港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以出口为主导发展加工业 多元化外向型发展模式:各主要经济部门走向国际化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2)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减少,能源危机已经在众多领域显现出来,而建筑行业作为人类衣食住行需求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如何引进各类节能措施,从而提高节能整体水平,就成为了减少能源浪费,利国利民,更利于环境改善的重中之重。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从其源头——建筑设计抓起,这样其节能效果才会事半功倍。本文章将通过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梳理出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能被广泛应用的节能措施。 标签:建筑设计;节能措施;应用 1、前言 加强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有利于优化现代建筑物长期使用中的服务功能,保持建筑材料更好的节能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成本。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强化节能降耗意识,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及施工要求,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不斷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促使施工中所需的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增加建筑工程施工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2、节能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在建筑设计时合理应用节能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就当前资源短缺的层面而言,通过有关数据可知,在建筑行业内利用建筑节能手段是具有及其重要意义的。虽然我国属于能源大国,但因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占比例较小,这便引发了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基于此种环境,就更需要提高对节能措施的应用力度,在各个行业中做好节能工作,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其次因我国建筑业的兴起,建筑行业耗能增大,若是未对此行业展开节能规划,那么势必会影响全国总体节能效果。最后,因国家节能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建筑企业充分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当前建筑业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这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由于各个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高,诸多企业不仅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将社会效益作为考量的重要方面,而建筑节能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则是不可或缺的。 3、建筑节能措施实际应用 3.1建筑屋面设计方面 建筑屋面对于整个建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受到高度重视。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所属严寒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因此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暖质量对其使用效果至关重要。所以在建筑屋面这个设计环节,必须要采用科学先进,针对性强的节能措施。如果能够保证设计合理,施工完善,其取得的效果才能更为明显。夏季气温高,需要开窗调节室温;冬季气温低,必须提高室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