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1.按广义定义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2.按连接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资质的计算机集合,确切的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编辑本段发展过程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那时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组交换的产生

网络符号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这

个新型网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同等重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4: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有迂回路由。当链路或结点被破坏时,迂回路由能使正在进行的通信自动地找到合适的路由。

5:网络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单,但要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根据这些要求,一批专家设计出了使用分组交换的新型计算机网络。而且,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其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比如,当用户阅读终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键盘输入和编辑一份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结果尚未返回时,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就被浪费了。

分组交换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分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的。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从概念上讲,一个结点交换机就是一个小型的计算机,但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结点交换机是进行分组交换的。每个结点交换机都有两组端口,一组是与计算机相连,链路的速率较低。一组是与高速链路和网络中的其他结点交换机相连。注意,既然结点交换机是计算机,那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是没有直接连线的,它的处理过程是: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结点交换机暂存的是短分组,而不是整个长报文,短分组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即内存)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中,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再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那个端口转发,然后由交换机构将该分组递给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各结点交换机之间也要经常交换路由信息,但这是为了进行路由选择,当某段链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断时,结点交换机中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能自动找到其他路径转发分组。通讯线路资源利用率提高:当分组在某链路时,其他段的通信链路并不被目前通信的双方所占用,即使是这段链路,只有当分组在此链路传送时才被占用,在各分组传送之间的空闲时间,该链路仍可为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的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因特网时代

Internet的基础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有部分重叠。

因特网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1983年TCP/IP协议称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同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一个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科研网ARPAnet,另一个是军用的计算机网络MILnet。1990,ARPAnet因

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2:建立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个三级网络,分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它代替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要部分。1991年,NSF和美国政府认识到因特网不会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于是支持地方网络接入,许多公司的纷纷加入,使网络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美国政府就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3: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1993年开始,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就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这种主干网也叫因特网辅助提供者ISP,考虑到因特网商用化后可能出现很多的ISP,为了使不同ISP经营的网络能够互通,在1994创建了4个网络接入点NAP分别由4个电信公司经营,本世纪初,美国的NAP达到了十几个。NAP是最高级的接入点,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换设备,使它们相互通信。现在的因特网已经很难对其网络结构给出很精细的描述,但大致可分为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NAP,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地区ISP,本地ISP,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机上网用户。

编辑本段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1.硬件资源共享

可以在全网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

2.软件资源共享

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资源的重复存贮,也便于集中管理。

3.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编辑本段组成及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的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要学习网络,首先就要了解目前的主要网络类型,分清哪些是我们初级学者必须掌握的,哪些是目前的主流网络类型。

编辑本段几种主要计算机网络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下面简要介绍这几种计算机网络。

1局域网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LAN)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现在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局域网。很明显,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一般来说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

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目前局域网最快的速率要算现今的10G以太网了。IEEE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 TM)以及最新的无线局域网(WLAN)。这些都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2城域网

城域网示意图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 ̄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网。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由于光纤连接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互连成为可能。

城域网多采用A TM技术做骨干网。A 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高速网络传输方法。A TM包括一个接口和一个协议,该协议能够在一个常规的传输信道上,在比特率不变及变化的通信量之间进行切换。A TM也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与A TM 协议标准一致的介质。A TM提供一个可伸缩的主干基础设施,以便能够适应不同规模、速度以及寻址技术的网络。A TM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在政府城域网中应用,

如邮政、银行、医院等。

3广域网

广域示意图

(Wide Area Network;W AN)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因为距离较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 (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出口带宽有限,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 ̄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4互联网

(Internet)

互联网又因其英文单词“Internet”的谐音,又称为“英特网”。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展的今天,它已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一种网络,无论从地理范围,还是从网络规模来讲它都是最大的一种网络,就是我们常说的“Web”、“WWW”和“万维网”等多种叫法。从地理范围来说,它可以是全球计算机的互联,这种网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定性,整个网络的计算机每时每刻随着人们网络的接入在不断的变化。当您连在互联网上的时候,您的计算机可以算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但一旦当您断开互联网的连接时,您的计算机就不属于互联网了。但它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信息量大,传播广,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联上互联网你就可以对任何可以联网用户发出你的信函和广告。因为这种网络的复杂性,所以这种网络实现的技术也是非常复杂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后面要讲的几种互联网接入设备详细地了解到。

上面讲了网络的几种分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遇得最多的还要算是局域网,因为它可大可小,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实现起来都比较容易,应用也是最广泛的一种网络,所以在下面我们有必要对局域网及局域网中的接入设备作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5无线网

随着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和个人数字助理

无线网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便携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人们经常要在路途中接听电话、发送传真和电子邮件阅读网上信息以及登录到远程机器等。然而在汽车或飞机上是不可能通过有线介质与单位的网络相连接的,这时候可能会对无线网感兴趣了。虽然无线网与移动通信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表1 - 2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例如当便携式计算机通过P C M C I A卡接入电话插口,它就变成有线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有些通过无线网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的位置可能又是固定不变的,如在不便于通过有线电缆连接的大楼之间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将两栋大楼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无线网特别是无线局域网有很多优点,如易于安装和使用。但无线局域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它的数据传输率一般比较低,远低于有线局域网;另外无线局域网的误码率也比较高,而且站点之间相互干扰比较厉害。用户无线网的实现有不同的方法。国外的某些大学在它们的校园内安装许多天线,允许学生们坐在树底下查看图书馆的资料。这种情况是通过两个计算机之间直接通过无线局域网以数字方式进行通信实现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利用传统的模拟调制解调器通过蜂窝电话系统进行通信。目前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已能提供蜂窝式数字信息分组数据(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C D P D)的业务,因而可以通过C D P D 系统直接建立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无线网络的研究是由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的。无线网的特点是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计算机网络,而这一特性使其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基于无线网络的产品,如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y s t e m,P C S)电话、无线数据终端、便携式可视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 D A)等。无线网络的发展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低功率的无绳电话系统、模拟蜂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移动卫星系统、无线L A N和无线WA N等。

编辑本段网络体系结构

要想让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它们采用相同的信息交换规则。我们把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或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 protocol)。

为了减少网络协议设计的复杂性,网络设计者并不是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是采用把通信问题划分为许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的方法。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编码和测试都比较容易。分层模型(layering model)是一种用于开发网络协议的设计方法。本质上,分层模型描述了把通信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称为层次)的方法,每个小问题对应于一层。

1 网络身份认证协议

VIeID

全称:(Virtual identity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通用账户协议,是俗称的网络身份证。它是一种互联网身份认证协议,其具有唯一性和信息不可否认性。其概念与OpenID相似,者具有开放、分散、自由等特性。

2 协议分层

网络协议分层示意图

为了减少网络设计的复杂性,绝大多数网络采用分层设计方法。所谓分层设计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动过程将网络的整体功能分解为一个个的功能层,不同机器上的同等功能层之间采用相同的协议,同一机器上的相邻功能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信息传递。为了便于理解接口和协议的概念,我们首先以邮政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人们平常写信时,都有个约定,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内容。首先,我们写信时必须采用双方都懂的语言文字和文体,开头是对方称谓,最后是落款等。这样,对方收到信后,才可以看懂信中的内容,知道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等。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约定,如书信的编号、间谍的密写等。信写好之后,必须将信封装并交由邮局寄发,这样寄信人和邮局之间也要有约定,这就是规定信封写法并贴邮票。在中国寄信必须先写收信人地址、姓名,然后才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邮局收到信后,首先进行信件的分拣和分类,然后交付有关运输部门进行运输,如航空信交民航,平信交铁路或公路运输部门等。这时,邮局和运输部门也有约定,如到站地点、时间、包裹形式等等。信件运送到目的地后进行相反的过程,最终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依照约定的格式才能读懂信件。如图所示,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三个子系统、即用户子系统,邮政子系统和运输子系统。各种约定都是为了达到将信件从一个源点送到某一个目的点这个目标而设计的,这就是说,它们是因信息的流动而产生的。可以将这些约定分为同等机构间的约定,如用户之间的约定、邮政局之间的约定和运输部门之间的约定,以及不同机构间的约定,如用户与邮政局之间的约定、邮政局与运输部门之间的约定。虽然两个用户、两个邮政局、两个运输部门分处甲、乙两地,但它们都分别对应同等机构,同属一个子系统;而同处一地的不同机构则不在一个子系统内,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很显然,这两种约定是不同的,前者为部门内部的约定,而后者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约定。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两台计算机中两个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与邮政通信的过程十分相似。用户进程对应于用户,计算机中进行通信的进程(也可以是专门的通信处理机〕对应于邮局,通信设施对应于运输部门。为了减少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复杂性,人们往往按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层。网络中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就是该层使用的协议,如有关第N层的通信规则的集合,就是第N层的协议。而同一计算机的不同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称为接口(i n t e r f a c e),在第N层和第(N+ 1)层之间的接口称为N /(N+ 1)层接口。总的来说,协议是不同机器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约定,而接口是同一机器相邻层之间的通信约定。不同的网络,分层数量、各层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协议都各不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网络中,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协议层次化不同于程序设计中模块化的概念。在程序设计中,各模块可以相互独立,任意拼装或者并行,而层次则一定有上下之分,它是依数据流的流动而产生的。组成不同计算机同等层的实体称为对等进程(peer process)。对等进程不一定非是相同的程序,但其功能必须完全一致,且采用相同的协议。分层设计方法将整个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垂直的层次集合后,在通信过程中下层将向上层隐蔽下层的实现细节。但层次的划分应首先确定层次的集合及每层应完成的任务。划分时应按逻辑组合功能,并具有足够的层次,以使每层小到易于处理。同时层次也不能太多,以免产生难以负担的处理开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中分层模型以及各层功能的精确定义。对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必须包括足够的信息,使实现者可以为每一功能层进行硬件设计或编写程序,并使之符合相关协议。但我们要注意的是,网络协议实现的细节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因为它们隐含在机器内部,对外部说来是不可见的。现在我们来考查一个具体的例子:在图1 - 11所示的5层网络中如何向其最上层提供通信。在第5层运行的某应用进程产生了消息M,并把它交给第4层进行发送。第4层在消息M前加上一个信息头(h e a d e r),信息头主要包括控制信息(如序号)以便目标机器上的第4层在低层不能保持消

息顺序时,把乱序的消息按原序装配好。在有些层中,信息头还包括长度、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在很多网络中,第4层对接收的消息长度没有限制,但在第3层通常存在一个限度。因此,第3层必须将接收的入境消息分成较小的单元如报文分组(p a c k e t),并在每个报文分组前加上一个报头。在本实例中,消息M被分成两部分:M 1和M 2。第3层确定使用哪一条输出线路,并将报文传给第2层。第2层不仅给每段消息加上头部信息,而且还要加上尾部信息,构成新的数据单元,通常称为帧( f r a m e),然后将其传给第1层进行物理传输。在接收方,报文每向上递交一层,该层的报头就被剥掉,决不可能出现带有N层以下报头的报文交给接收方第N层实体的情况。要理解图1 - 11示意图,关键要理解虚拟通信与物理通信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议与接口之间的区别。比如,第4层的对等进程,在概念上认为它们的通信是水平方向地应用第四层协议。每一方都好像有一个叫做“发送到另一方去”的过程和一个叫做“从另一方接收”的过程,尽管实际上这些过程是跨过3 / 4层接口与下层通信而不是直接同另一方通信。抽象出对等进程这一概念,对网络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种抽象技术,网络设计者就可以把设计完整的网络这种难以处理的大问题,划分成设计几个较小的且易于处理的问题,即分别设计各层。

编辑本段3.服务类型

服务(s e r v i c e)这个极普通的术语在计算机网络中无疑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服务就是网络中各层向其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是相邻两层之间的界面。由于网络分层结构中的单向依赖关系,使得网络中相邻层之间的界面也是单向性的:下层是服务提供者,上层是服务用户。而服务的表现形式是原语(p r i m i t i v e),比如库函数或系统调用。为了更好地讨论网络服务,我们先解释几个术语。在网络中,每一层中至少有一个实体( e n t i t y)。实体既可是软件实体(比如一个进程),也可以是硬件实体(比如一块网卡)。在不同机器上同一层内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peerentity)。N层实体实现的服务为N+ 1层所利用,而N层则要利用N-1层所提供的服务。N层实体可能向N+1层提供几类服务,如快速而昂贵的通信或慢速而便宜的通信。N+1层实体是通过N层的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来使用N层所提供的服务。N层SAP就是N+ 1层可以访问N层服务的地方。每一个SAP都有一个唯一地址。为了使读者更清楚,我们可以把电话系统中的SAP 看成标准电话插孔,而SAP地址是这些插孔的电话号码。要想和他人通话,必须知道他的SAP地址(电话号码)。在伯克利版本的U n i x系统中,SAP是“S o c k e t”,SAP地址是S o c k e t号。邻层间通过接口要交换信息。N+1层实体通过S A P把一个接口数据单元(Interface Data Unit,IDU)传递给N层实体,如图1 - 1 2所示。I D U由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和一些控制信息组成。为了传送S D U,N层实体可以将S D U分成几段,每一段加上一个报头后作为独立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送出,如“分组”就是P D U。P D U报头被同层实体用来执行它们的同层协议,用于辨别哪些P D U包含数据,哪些包含控制信息,并提供序号和计数值等。在网络中,下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和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面向连接服务是电话系统服务模式的抽象。每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都必须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终止连接三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数据包地址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而是使用连接号。连接本质上类似于一个管道,发送者在管道的一端放入数据,接收者在另一端取出数据。其特点是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方发出的数据在内容和顺序上是一致的。无连接服务是邮政系统服务模式的抽象。其中每个报文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每个报文在系统中独立传送。无连接服务不能保证报文到达的先后顺序,原因是不同的报文可能经不同的路径去往目的地,所以先发送的报文不一定先到。无连接服务一般也不对出错报文进行恢复和重传。换句话说,无连接服务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中,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机制实现。大多数面向连接服务都支持确认重传

机制,但确认和重传将带来额外的延迟。有些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面向连接服务(如数字电话网)不支持重传;因为电话用户宁可听到带有杂音的通话,也不喜欢等待确认所造成的延迟。大多数无连接服务不支持确认重传机制,所以无连接传输服务往往可靠性不高。

编辑本段常用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示意图

虽然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局域网主要是以双绞线为代表传输介质的以太网,那只不过是我们所看到都基本上是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在网络发展的早期或在其它各行各业中,因其行业特点所采用的局域网也不一定都是以太网,目前在局域网中常见的有:以太网(Ethernet)、令牌网(Token Ring)、FDDI网、异步传输模式网(A TM)等几类,下面分别作一些简要介绍。

1以太网

(EtherNet)

以太网最早是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的,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10Mbps)、快速以太网(100Mbps)、千兆以太网(1000 Mbps)和10G以太网,它们都符合IEEE802.3系列标准规范。

(1)标准以太网

最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它所使用的是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通常把这种最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EE 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IEEE 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宽带”。

·10Base-5 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

·10Base-2 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

·10Base-T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1Base-5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

·10Broad-36 使用同轴电缆(RG-59/U CA 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

·10Base-F 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

(2)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pbs光缆的LAN。1993

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Swi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Fast 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ps带宽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施。

快速以太网的不足其实也是以太网技术的不足,那就是快速以太网仍是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技术,当网络负载较重时,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当然这可以使用交换技术来弥补。

100Mbps快速以太网标准又分为:100BASE-TX 、100BASE-FX、100BASE-T4三个子类。

·100BASE-TX:是一种使用5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它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一对用于接收数据。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符合EIA586的5类布线标准和IBM的SPT 1类布线标准。使用同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100BASE-FX:是一种使用光缆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使用单模和多模光纤(62.5和125um)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米。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米。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它使用MIC/FDDI连接器、ST连接器或SC 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50m、412m、2000m或更长至10公里,这与所使用的光纤类型和工作模式有关,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100BASE-FX特别适合于有电气干扰的环境、较大距离连接、或高保密环境等情况下的适用。

·100BASE-T4:是一种可使用3、4、5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它使用4对双绞线,3对用于传送数据,1对用于检测冲突信号。在传输中使用8B/6T 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25MHz,符合EIA586结构化布线标准。它使用与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

(3)千兆以太网

(GB Ethernet)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发展,企业用户对网络连接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1995年11月,IEEE802.3工作组委任了一个高速研究组(HigherSpeedStudy Group),研究将快速以太网速度增至更高。该研究组研究了将快速以太网速度增至1000Mbps的可行性和方法。1996年6月,IEEE标准委员会批准了千兆位以太网方案授权申请(Gigabit Ethernet Project Authorization Request)。随后IEEE802.3工作组成立了802.3z工作委员会。IEEE802.3z委员会的目的是建立千兆位以太网标准:包括在1000Mbps通信速率的情况下的全双工和半双工操作、802.3以太网帧格式、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技术、在一个冲突域中支持一个中继器(Repeater)、10BASE-T和100BASE-T向下兼容技术千兆位以太网具有以太网的易移植、易管理特性。千兆以太网在处理新应用和新数据类型方面具有灵活性,它是在赢得了巨大成功的10Mbps和100Mbps IEEE802.3以太网标准的基础上的延伸,提供了1000Mbps的数据带宽。这使得千兆位以太网成为高速、宽带网络应用的战略性选择。

1000Mbps千兆以太网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技术版本:1000BASE-SX,-LX和-CX 版本。1000BASE-SX 系列采用低成本短波的CD(compact disc,光盘激光器)或者VCSEL (V 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体表面发光激光器)发送器;而1000BASE

-LX系列则使用相对昂贵的长波激光器;1000BASE-CX系列则打算在配线间使用短跳线电缆把高性能服务器和高速外围设备连接起来。

(4)10G以太网

现在10Gbps的以太网标准已经由IEEE 802.3工作组于2000年正式制定,10G以太网仍使用与以往10Mbps和100Mbps以太网相同的形式,它允许直接升级到高速网络。同样使用IEEE 802.3标准的帧格式、全双工业务和流量控制方式。在半双工方式下,10G以太网使用基本的CSMA/CD访问方式来解决共享介质的冲突问题。此外,10G以太网使用由IEEE 802.3小组定义了和以太网相同的管理对象。总之,10G以太网仍然是以太网,只不过更快。但由于10G以太网技术的复杂性及原来传输介质的兼容性问题(目前只能在光纤上传输,与原来企业常用的双绞线不兼容了),还有这类设备造价太高(一般为2 ̄9万美元),所以这类以太网技术目前还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实质应用。

2令牌环网

令牌环网是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现在这种网络比较少见。在老式的令牌环网中,数据传输速度为4Mbps或16Mbps,新型的快速令牌环网速度可达100Mbps。令牌环网的传输方法在物理上采用了星形拓扑结构,但逻辑上仍是环形拓扑结构。结点间采用多站访问部件(Multistation Access Unit,MAU)连接在一起。MAU是一种专业化集线器,它是用来围绕工作站计算机的环路进行传输。由于数据包看起来像在环中传输,所以在工作站和MAU中没有终结器。

在这种网络中,有一种专门的帧称为“令牌”,在环路上持续地传输来确定一个结点何时可以发送包。令牌为24位长,有3个8位的域,分别是首定界符(Start Delimiter,SD)、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AC)和终定界符(End Delimiter,ED)。首定界符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信号模式,作为一种非数据信号表现出来,用途是防止它被解释成其它东西。这种独特的8位组合只能被识别为帧首标识符(SOF)。由于目前以太网技术发展迅速,令牌网存在固有缺点,令牌在整个计算机局域网已不多见,原来提供令牌网设备的厂商多数也退出了市场,所以在目前局域网市场中令牌网可以说是“昨日黄花”了。

3FDDI网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FDDI的英文全称为“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中文名为“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它是于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一项局域网技术,它提供的高速数据通信能力要高于当时的以太网(10Mbps)和令牌网(4或16Mbps)的能力。FDDI标准由ANSI X3T9.5标准委员会制订,为繁忙网络上的高容量输入输出提供了一种访问方法。FDDI技术同IBM的Tokenring 技术相似,并具有LAN和Tokenring所缺乏的管理、控制和可靠性措施,FDDI支持长达2KM 的多模光纤。FDDI网络的主要缺点是价格同前面所介绍的“快速以太网”相比贵许多,且因为它只支持光缆和5类电缆,所以使用环境受到限制、从以太网升级更是面临大量移植问题。

当数据以100Mbps的速度输入输出时,在当时FDDI与10Mbps的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相比性能有相当大的改进。但是随着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用FDDI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FDDI使用的通信介质是光纤,这一点它比快速以太网及现在的100Mbps 令牌网传输介质要贵许多,然而FDDI最常见的应用只是提供对网络服务器的快速访问,所以在目前FDDI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广泛的应用。

FDDI的访问方法与令牌环网的访问方法类似,在网络通信中均采用“令牌”传递。它与标准的令牌环又有所不同,主要在于FDDI使用定时的令牌访问方法。FDDI令牌沿网络环路从一个结点向另一个结点移动,如果某结点不需要传输数据,FDDI将获取令牌并将其发送到下一个结点中。如果处理令牌的结点需要传输,那么在指定的称为“目标令牌循环时间”(Target Token Rotation Time,TTRT)的时间内,它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来发送尽可能多的

帧。因为FDDI采用的是定时的令牌方法,所以在给定时间中,来自多个结点的多个帧可能都在网络上,以为用户提供高容量的通信。

FDDI可以发送两种类型的包:同步的和异步的。同步通信用于要求连续进行且对时间敏感的传输(如音频、视频和多媒体通信);异步通信用于不要求连续脉冲串的普通的数据传输。在给定的网络中,TTRT等于某结点同步传输需要的总时间加上最大的帧在网络上沿环路进行传输的时间。FDDI使用两条环路,所以当其中一条出现故障时,数据可以从另一条环路上到达目的地。连接到FDDI的结点主要有两类,即A类和B类。A类结点与两个环路都有连接,由网络设备如集线器等组成,并具备重新配置环路结构以在网络崩溃时使用单个环路的能力;B类结点通过A类结点的设备连接在FDDI网络上,B类结点包括服务器或工作站等。

4A TM网

A TM的英文全称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中文名为“异步传输模式”,它的开发始于70年代后期。A TM是一种较新型的单元交换技术,同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网络等使用可变长度包技术不同,A TM使用53字节固定长度的单元进行交换。它是一种交换技术,它没有共享介质或包传递带来的延时,非常适合音频和视频数据的传输。A TM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A TM使用相同的数据单元,可实现广域网和局域网的无缝连接。

2.A TM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功能,可以对网络进行灵活的管理和配置。

3.A TM具有不同的速率,分别为25、51、155、622Mbps,从而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速率。

A TM是采用“信元交换”来替代“包交换”进行实验,发现信元交换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信元交换将一个简短的指示器称为虚拟通道标识符,并将其放在TDM时间片的开始。这使得设备能够将它的比特流异步地放在一个A TM通信通道上,使得通信变得能够预知且持续的,这样就为时间敏感的通信提供了一个预QoS,这种方式主要用在视频和音频上。通信可以预知的另一个原因是A TM采用的是固定的信元尺寸。A TM通道是虚拟的电路,并且MAN 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0Gbps。

5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无线局域网是目前最新,也是最为热门的一种局域网,特别是自Intel推出首款自带无线网络模块的迅驰笔记本处理器以来。无线局域网与传统的局域网主要不同之处就是传输介质不同,传统局域网都是通过有形的传输介质进行连接的,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而无线局域网则是采用空气作为传输介质的。正因为它摆脱了有形传输介质的束缚,所以这种局域网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只要在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与服务器及其它工作站连接,而不需要重新铺设电缆。这一特点非常适合那些移动办公一簇,有时在机场、宾馆、酒店等(通常把这些地方称为“热点”),只要无线网络能够覆盖到,它都可以随时随地连接上无线网络,甚至Internet。

无线局域网所采用的是802.11系列标准,它也是由IEEE 802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目前这一系列主要有4个标准,分别为:802.11b(ISM 2.4GHz)、802.11a(5GHz)、802.11g(ISM 2.4GHz) 和802.11z,前三个标准都是针对传输速度进行的改进,最开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传输速度为11MB/s,因为它的连接速度比较低,随后推出了802.11a标准,它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但由于两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所以在今年前些时候正式推出了兼容802.11b与802.11a 两种标准的802.11g,这样原有的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都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802.11z是一种专门为了加强无线局域网安全的标准。因为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特点,

致使任何进入此网络覆盖区的用户都可以轻松以临时用户身份进入网络,给网络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常见的安全漏洞有:SSID广播、数据以明文传输及未采取任何认证或加密措施等)。为此802.11z标准专门就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加强了用户身份认证制度,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所使用的方法/算法有:WEP(RC4-128预共享密钥,WPA/WPA2(802.11 RADIUS集中式身份认证,使用TKIP与/或AES加密算法)与WPA(预共享密钥)

编辑本段各种网络分类方式

1.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

局域网

城域网

广域网

国际互联网

2.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

总线型网络

星形网络

环型网络

树状网络

混合型网络

3.按传输介质划分

有线网

无线网

4.按网络使用性质划分

公用网

专用网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9张)

开放分类:

互联网,网络,计算机,书籍,科技

2.雷震甲编著图书

编辑本义项

求助编辑

计算机网络

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作者:雷震甲编著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0-1

字数:479000

版次: 2

页数:315

定价:¥25.00

纸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560605586[十位:7560605583]

装帧:平装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三个模块介绍了OSI/RM理论、TCP/IP协议簇和因特网、局域网标准等内容。全书注重对网络协议操作原理的分析,同时也介绍了组网原理和网络应用技术,包括一些新技术,目的是使读者既能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又能掌握一定的实用知识与技能。本书每章后配有习题,可用于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和进一步扩展知识面。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编辑本段目录

第1章引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习题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信道特性

2.3 传输介质

2.4 数据编码

2.5 数字调制技术

2.6 脉冲编码调制

2.7 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

2.8 多路复用技术

2.9 差错控制

习题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3.2 几种商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3 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概念3.4 OSI分层体系结构

习题

第4章物理层

4.1 公共交换电话网和公用数据网4.2 物理层协议及其特点

4.3 EIA RS-232-C接口

4.4 CCITT X.21接口

4.5 调制解调器(Modem)

习题

第5章数据链路层

5.1 链路配置和控制

5.2 流量控制

5.3 差错控制

5.4 HDLC协议

习题

第6章网络层

6.1 网络层服务及其实现

6.2 路由选择

6.3 交通控制

6.4 X.25公共数据网

6.5 IP协议

6.6 ICMP协议

习题

第7章快速分组交换

7.1 帧中继(FR)

7.2 异步传输模式(A TM)

习题

第8章传输层

8.l 传输服务

8.2 传输协议

8.3 TCP和UDP

习题

第9章局域网和城域网

9.1 LAN技术概论

9.2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9.3 介质访问控制(MAC)技术

9.4 CSMA/CD协议和IEEE 802.3标准9.5 令牌总线和IEEE 802.4标准

9.6 令牌环和IEEE 802.5标准

9.7 分布队列双绞线和IEEE 802.6标准

9.8 光纤环网和FDDI

9.9 A TM局域网

习题

第10章网络互连和互联网

10.1 网络互连设备

10.2 局域网的互连

10.3 广域网互连

10.4 Internet协议和网络服务

习题

第11章宽带网络

11.1 宽带网络概述

11.2 宽带骨干网络

11.3 第三层交换技术

11.4 宽带网络高层协议

11.5 宽带接入网络

习题

第12章无线局域网

12.1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12.2 WLAN的关键技术

12.3 IEEE 802.11规范的WLAN体系结构

习题

参考文献

3.谢希仁编著图书

编辑本义项

求助编辑

计算机网络

目录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培养目标

以太网交换机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计算机网络

作者:谢希仁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字数:645000

开本:16开

I S B N :9787121053863

定价:¥35.00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谢希仁,1931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在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张家口),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通信兵工程学院(重庆)和通信工程学院(南京)任教。现任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网络技术研究巾心主任,总参通信部科技创新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电子学报》编委。曾被评为全国和全军优秀教师,获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多次以及全军通信系统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员奖和总参谋部人梯奖。研究领域是网管系统和卫星通信网控系统,领导和参加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商用和军用的VSA T卫星通信网控中心。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络宣传、网络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编辑本段以太网交换机

随着计算机及其互联技术(也即通常所谓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太网成为了迄今为止普及率最高的短距离二层计算机网络。而以太网的核心部件就是以太网交换机。

不论是人工交换还是程控交换,都是为了传输语音信号,是需要独占线路的“电路交换”。而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需要传输的是数据,因此采用的是“包交换”。但无论采取哪种交换方式,交换机为两点间提供“独享通路”的特性不会改变。就以太网设备而言,交换机和集线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当A发信息给B时,如果通过集线器,则接入集线器的所有网络节点都会收到这条信息(也就是以广播形式发送),只是网卡在硬件层面就会过滤掉不是发给本机的信息;而如果通过交换机,除非A通知交换机广播,否则发给B的信息C绝不会收到(获取交换机控制权限从而监听的情况除外。

4.刘克成,郑珂编著

编辑本义项

求助编辑

计算机网络

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封面

作者:刘克成,郑珂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9-1

版次:1

页数:318

字数:536000

印刷时间:2011-9-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115256256

包装:平装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发展前沿的最新实用技术。本书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内容,并与国际计算机网络教学最新发展同步,引入较新的网络技术。本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结构等基本概念,以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等内容。各章后面均附有大量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以及网络工程师参考用书。

编辑本段目录

第1章概论

1.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1.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现状

1.1.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1.1.5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1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1.2.2按传输媒体分类

1.2.3按使用范围分类

1.2.4按拓扑结构分类

1.2.5根据网络的通信方式分类

1.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3.1基本概念

1.3.2ISO/OSI参考模型

1.3.3OSI通信原理

1.3.4OSI/RM的缺点

1.3.5TCP/IP的体系结构

1.3.6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3.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小结

习题

第2章数据通信和物理层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1.2信息、数据与信号

2.1.3模拟与数字

2.1.4DTE和DCE

2.2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2.1数据传输速率

2.2.2带宽

2.2.3波特率

2.2.4时延

2.2.5时延带宽积

2.2.6利用率

2.2.7误码率

2.3信道容量

2.3.1奈奎斯特准则

2.3.2香农定理

2.4数据传输方式

2.4.1单工模式、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2.4.2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2.4.3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2.4.4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2.5数据编码与数据调制

2.5.1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5.2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5.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信道复用技术

2.6.1频分多路复用

2.6.2时分多路复用

2.6.3波分多路复用

2.6.4码分多路复用

2.7数字传输系统

2.7.1准同步数字系列

2.7.2同步光纤网和同步数字系列2.8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2.8.1导向传输介质

2.8.2非导向传输介质

2.9物理层的功能、模型与特性

2.9.1物理层的功能

2.9.2物理层的特性

2.9.3物理层接口标准举例

2.9.4RS-232串行接口标准

小结

习题

第3章数据链路层

3.1数据链路层概述

3.1.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3.1.2数据链路层的服务

3.2帧同步功能

3.2.1字符计数法

3.2.2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3.2.3比特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3.3流量控制功能

3.3.1停等协议

3.3.2后退N帧ARQ协议

3.3.3选择重发ARQ协议

3.3.4滑动窗口协议

3.4差错控制功能

3.4.1差错的特性

3.4.2检错及纠错原理

3.4.3检错码

3.4.4纠错码

3.5数据链路层协议

3.5.1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3.5.2Internet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P 小结

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计算机网络原理-题库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 A.640Kbps B.640Mbps C.1Gbps D.2Gbps 2.异步时分多路复用TDM技术中的时间片分配策略是() A.预先分配但不固定B.预先分配固定不变 C.动态分配随时可变D.动态分配固定不变 3.当IEEE802.3MAC帧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为全“1”时,表示() A.单个地址B.组地址 C.广播地址D.局部地址 4.“截获”是一种网络安全攻击形式,所攻击的目标是信息的() A.可用性B.保密性 C.完整性D.安全性 5.ADSL标准允许达到的最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为() A.1Mbps B.2Mbps C.4Mbps D.8Mbps 6.在ISO建议的网管功能中,对网络拓扑结构及某些网管对象的配置和参数做出调整属于() A.故障管理B.安全管理 C.性能管理D.配置管理 7.预防拥塞的分组丢弃策略用于() A.网络层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D.表示层 8.用于实现网络物理层互连的设备是() A.网桥B.转发器 C.路由器D.网关 9.以太网的MAC地址长度为() A.4位B.32位 C.48位D.128位 10.SMTP所使用的端口号为() A.20 B.21 C.25D.110 11.下列属于B类IP地址的是()

A.128.2.2.10B.202.96.209.5 C.20.113.233.246 D.192.168.0.1 12.无线应用协议W AP中不包括 ...() A.客户B.WWW服务器 C.网关D.文件服务器 13.A TM的信元头长度为() A.5字节B.8字节 C.48字节D.53字节 14.广泛使用的数字签名方法不包括 ...() A.RSA签名B.DSS签名 C.Hash签名D.DES签名 15.下列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网络协议中的语法涉及的是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有关的控制信息 B.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n层是n+1层的用户,又是n-1层的服务提供者 C.OSI参考模型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D.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和无连接通信 16.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是一种() A.面向字符的异步协议B.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 C.面向字节的同步协议D.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 17.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采用的路由算法是() A.静态路由算法B.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C.链路状态路由算法D.逆向路由算法 18.下列关于网络互连设备的正确描述是() A.中继器和网桥都具备纠错功能B.路由器和网关都具备协议转换功能C.网桥不具备路由选择功能D.网关是数据链路层的互连设备19.下列能够实现即插即用的设备是() A.网桥B.路由器 C.网关D.无线AP 20.帧中继体系结构只包括() A.传输层以上各层B.物理层和链路层 C.链路层和网络层D.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 21.下列关于虚电路方式中路由选择的正确说法是() A.分组传送时不进行路由选择 B.分组传送时只在建立虚电路时进行路由选择 C.建立连接和传送分组时进行路由选择 D.只在传送每个分组时进行路由选择

计算机网络(本)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本)》远程实验平台前测练习题 .完成远程开放实验平台实验考核后,可以进行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核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配对题、简答题。 分数比例:单项选择题占60%(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判断题占20%(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配对题占10%(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简答题占10%(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第一章 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A )。 A.资源共享B.病毒管理C.用户管理D.站点管理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A )。 A.数据通信B.病毒管理C.用户管理D.站点管理 3.( A )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A.资源共享B.病毒管理C.用户管理D.站点管理 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T 病毒管理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F 知识点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5.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A )子网组成的。 A.资源B.数字C.信息D.模拟 6.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A )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 A.通信B.数字C.信息D.模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T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数字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F 知识点3:子网功能 7.网络资源子网负责( C )。 A.数据通信B.数字认证机制C.信息处理D.路由 8. “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A ),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A.数据通信B.数字认证机制C.信息处理D.路由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T 资源子网负责数字认证机制。F “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T 知识点4:子网分类 9. 通信子网可分为点—点通信线路通信子网与( B )两类。 A.城域网B.广播信道通信子网C.无线网D.星型网络 10 . 通信子网可分为( C )与广播信道通信子网两类。 A.城域网B.无线网C.点—点通信线路通信子网D.星型网络 通信子网可分为点—点通信线路通信子网与广播信道通信子网两类。T 通信子网可分为星型网络与广播信道通信子网两类。F 知识点5:网络传输介质地理范围分类 11.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分为:( B )和无线网两种。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自治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和网状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城域网、局域网。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4层,其中3、4层是传输层、应用层。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存储转发式服务,WWW服务模式为B/S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8、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信息交换方式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交叉_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橙白、橙、白绿、蓝、蓝白、绿、棕白、棕_。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_、时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 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划分网段,而不是从物理_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30 分) 1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__B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1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A____。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1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B )。 A、广播地址 B、回环地址 C、本地链路地址 D、网络地址 18、HTTP的会话有四个过程,请选出不是的一个。(D ) A、建立连接 B、发出请求信息 C、发出响应信息 D、传输数据 1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B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0、下列哪个任务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_A___ A、明确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差异 B、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 C、管理网络系统的共享资源 D、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 21、以下选项不属于以太网的“543”原则是指?__D__ A、5个网段 B、4个中继器 C、3个网段可挂接设备 D、5个网段可挂接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D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3、交换机端口可以分为半双工与全双工两类。对于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端口带宽为_B__。 A、100Mpbs B、200Mbps C、400Mpbs D、800Mpbs 24、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连,可以通过( A )实现。 A、交换机 B、MODEM C、中继器 D、网卡 25、以下哪一类IP地址标识的主机数量最多?(D )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一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与共享性。(P1) 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 )(P3) 3、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合。(P2) 4、简述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P4) (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2)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5、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是什么?(P4) ISP ,Internet Servvice Provider ,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又通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P8)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 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P10) 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P12) 9、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03]?(P17) 10、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 )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为b/s(比特每秒)或bit/s ,有时也写为bps 等。(P18) 11、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 比特/秒”(P19) 12、掌握传输(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公式:(P19~20) ) 发送速率(比特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s /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划的集合。(P30) 14、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P30) 15、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间接提供的。(P30) 16、同一系统的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P30) 第二章 物理层 1.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区别。P38 (1)单工: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 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哪几种。P38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

实验2 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 3.1实验背景知识 服务器的英文名称为“Server”,指的是网络环境下为客户机(Client)提供某种服务的专用计算机,即安装有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 2003、Linux或Unix等)和各种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如Web服务及电子邮件服务等)的计算机。这里的“客户机”指安装有DOS或Windows 9x/2000/XP等普通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又称为“客户端”。 一个完整的服务器系统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只有做到“软硬兼施”才能充分地发挥服务器的性能,并提高其稳定性。服务器的软件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一般的应用软件都是以系统软件为基础来运行的,而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中最基础且最核心的部分。 服务器操作系统以使共享数据资源、软件应用,以及共享打印机等网络特性服务达到最佳为目的,其特点如下。 (1)允许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安装和使用,能够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 (2)提供必要的网络连接支持,能够连接两个不同的网络。 (3)提供多用户协同工作的支持,具有多种网络设置及管理的工具软件,能够方便地完成网络的管理。 (4)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够控制系统安全性和各类用户的存取权限等。 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都要比普通PC机高得多,因为服务器在网络中一般是连续不断工作的。普通PC机中的数据丢失仅限于单台,服务器则完全不同。许多重要的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上,许多网络服务都在服务器上运行。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将会丢失大量的数据,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而且服务器提供的功能,如代理上网、安全验证及电子邮件服务等都将失效,从而造成网络的瘫痪。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服务器分为多种类型。 3.1.1 按网络规模划分 按网络规模划分,服务器分为工作组级、部门级及企业级服务器。 (1)工作组级 在这种级别中,用于联网的计算机在几十台左右,并且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等要求不高的小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比较低,可靠性不是很高。 (2)部门级 在这种级别中,用于联网的计算机在百台左右,并且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等要求中等的中型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可靠性居于中等水平。 (3)企业级 在这种级别中,用于联网的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并且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等要求最高的大型网络,其硬件配置最高,其可靠性居于最高水平。 注意:这3种服务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比较模糊的。如工作组级服务器和部门级服务器的区别就不太明显,有时统称为“工作组/部门级”服务器。 3.1.2 按架构(芯片)划分 按照服务器的结构,可以分为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和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服务器。 (1)CISC架构服务器 也称为“IA架构服务器”(Intel Architecture Server)。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采用x86(CISC)芯片,如Intel Pentium Ⅲ(P4)和Intel(P4))Xeon(至强)等,并且主要采

计算机网络本任务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得分:34 1. UDP用户数据报只能提供不可靠的交付,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减少了开销和发送 数据之前的时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TCP是TCP/IP体系中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半双工的可靠交付的服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域名管理系统DNS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SMTP是在Internet中为任意两台计算机提供传输文件的协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8110204.html,是电子邮件地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HTTP协议是用于从FTP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DHCP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工作在OSI的网络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Telnet协议只能工作在特定主机或特定终端之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系统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非对称密钥加密,是指加密解密双方拥有相同的密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安全控制策略的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 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防止网络资源由于入侵者攻击而遭到破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非法用户不同类型的攻击,基本类型有:中断、窃听、篡改 和伪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为(语法)、(语义)和(同步)。 2、TCP/IP 体系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为(收件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3、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4、用于在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解析的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 )协议。 5、自治系统内部使用最多的路由协议是(RIP)和(OSPF 协议)。BGP协议外部 6、已知IP地址是141.14.72.26,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其网络地址为( 141.14.64.0 )。 7、传输层是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主要包括面向连接的( TCP )和无连接的(UDP )两个协议。 8、负责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系统叫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 B ) A、报文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 C、文件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 2、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C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 3、关于TCP/IP的IP层协议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点到点的协议 B、不能保证IP报文的可靠传送 C、是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 D、每一个IP数据包都需要对方应答 4、以下哪项不是IP路由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C ) A、转发所收到的IP数据报 B、为需要转发的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径 C、分析IP数据报所携带的TCP内容 D、维护路由表信息 5、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A ) 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不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不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属一个广播域 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属一个广播域 6、标准TCP不支持的功能是( D )。 A、可靠数据传输 B、全双工通信 C、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D、组播通信

计算机网络设置

一、网络配置与网络状态测试(30分) 1.现在需要查出本机使用的网卡的型号、网卡的Mac地址,请写出使用的方法;并把结果的贴图粘贴到自己的答案文档中。 1.方法一: 【开始】--【运行】“cmd”静茹命令状态 在命令提示符下执行命令:ipconfig/all 结果如图所示 方法二: 【开始】【所有程序】【附件】展开【网络】【适配器】条目,可以看到网卡有关的信息。 2.现在要测试本机与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8110204.html,是否连通(假设目标机器没有安装防火墙),请写出使用方法,并把结果的贴图粘贴到自己的答案文档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某些服务器通过防火墙防止其他设备ping入,所以在某些网络环境下,不能ping通并不能完全证明网络连接不通。

3.现在需要知道本机的哪些网络端口在和外界连接中,应该如何办?请写出使用方法,并把结果的贴图粘贴到自己的答案文档中。 【开始】【运行】“cmd”输入命令:“netstat –a” 二、网络连接(20分) 1.已知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网络连接为PPPoE连接方式。已知某用户的登录账号为;maxl,密码为:1234。请在Windows XP下完成配置,并把本连接命名为:连接网通。最后在自己的答案文档中记录配置过程。netcfg.hlp 【网上邻居】创建一个新的连接选项“连接到我工作场所的网”“虚拟专用网络连接”输入公司名称“自动拨号此初始连接”输入ip 三、IE配置(20分) 1.设置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8110204.html,作为本机IE的主页。记录操作过程并把设置界面贴图到自己的Word文档中。 2.某用户在登录一个港台网站时,发现IE窗口中出现的是一片不可识别的乱码,他应该怎么办?写出你的解决方法。 3、如何清除IE中曾经登陆网站的全部历史记录(不允许使用专用工具)?请写出你所

计算机网络(本科)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计算机网络(本科)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2.5 作业1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A )。 A.资源共享B.病毒管理C.用户管理D.站点管理 2.下列选项中是网络软件的是( B )。 A.DBMS B.操作系统C.office软件D.计算机主机 3.计算机网络硬件包含有(C )。 A.网管B.复活卡C.交换机D.代理节点 4.网络资源子网负责(C )。 A.数据通信B.数字认证机制C.信息处理D.路由 5.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 A )和广域网三种。 A.城域网B.有线网C.无线网D.星型网络 6.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 A )。A.通信子网B.有线网C.无线网D.资源子网 7.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把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 D )。 A.通信子网B.有线网C.无线网D.资源子网 8.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通信方式分类可以分为:(D )和广播式传输网络两种。 A.星型网络B.总线型网络C.树型网络D.点对点传输网络 二、填空题 1.(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2.网络资源包括有(硬件如服务器工作站等)、(软件)、(数据)和(信息)四种类型。 3.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主要解决(资源共享)和(资源安全)的矛盾。 5.“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6.“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功能等。 7.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两种。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功能有哪些? 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集中管理、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安全功能。 2.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是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A卷 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自治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和网状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城域网、局域网。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__4层,其中3、4层是传输层、应用层。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存储转发式________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_B/S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信息交换方式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__同步传输_________和异步传输。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频分多路复用_、波分多路复用_、时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划分网段,而不是从物理_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D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7、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B ) A、8 B、6 C、4 D、2 28、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A )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四、简答题(共30 分)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10分) 、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2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2-2=2个子网。(5分)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①子网号为192.168.0.64,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65~192.168.0.126 (5分) ②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 2009-07-22 16:29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1Gbit/s等于 A 。

计算机网络-静态路由配置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习三:路由器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利用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路由器配置命令。 二、实验原理 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在技术和工作方式上的差异,是需要进行网络互联的基本原因。在现实的应用中,网络互联的工作主要是在TCP/IP体系结构下完成的。其主要的思路是: 1)构造一种全新的网络——互联网(internet)来连接各种使用不同技术的具体网络,互联网屏蔽不同技术的差异,同时使用不同技术的物理网络为自己提供的通信服务。 2)从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开始,将不同的物理网络统一到TCP/IP的体系结构中。其中,物理网络负责实际的通信和数据包的传输;TCP/IP负责网间选路,并向应用层提供通用的、应用级的服务。 路由器是实现上述互联功能的关键设备。路由器的一个端口连接了一个网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不同的网络间进行数据的转发,从而达到网络互联的目的。当互联网的规模扩大,拓扑结构变得复杂时,通信的源和目的间可能存在多条路径,这时路由器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确定转发的路径,也就是完成选路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建立和维护路由表来实现的。路由表的基本组成为: 互联网中的每一个路由器根据数据中携带的目的地址,按照自己的路由表决定将从哪个(或哪些)端口转发此数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可以由人工静态指配,也可以由一定的机制动态生成。其中静态路由信息中可以指定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当IP分组的目的网络没有出现在路由表中时,就把此IP分组送往默认路由所指定的路由器。 三、实验环境 本实验采用Packet Tracer V5.3模拟器,其中型号为Generic Router-PT的路由器两台,型号为Generic Switch-PT的交换机两台,个人计算机PC-PT若干台。 实验场景:两个交换机各自形成一个子网。用路由器实现两个子网间的互联。 四、实验步骤 (1)启动模拟器Packet Tracer。参考图3-1的拓扑结构搭建网络。注意其中所连接的路由器端口要和自己所选用的连线相匹配。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所谓计算机网络,会议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讯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如果按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3.网络协议通常采用分层思想进行设计,OSI RM中的协议分为7层,而TCP/IP RM中协议分为4层。 4.在TCP/IP RM中,用于互联层的协议主要有:ARP、IP、RARP、ICMP和IGMP 协议。 5.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体有两类:有导线媒体和无导线媒体;光纤可分为两种: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MMF)。 6.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通常有星形、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7.CSMA/CD技术是一种随机接入(所有的用户根据自已的意愿随机地发送数据),冲突不可避免;令牌技术是一种受控接入(各个用户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冲突避免。 8.10BASE-T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ps,100BASE-TX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0mbps。 9.在用双绞线时行组网时,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应采用交叉UTP电缆,连接计算机和集线器用直通UTP电缆。 10.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100米。 11.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长于100米。 12.以太网交换机和数据交换和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 13.VLAN的组网方式有两种:静态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端口进行划分VLAN,动态根据MAC地址、逻辑地址或数据包的协议类型进行划分VLAN。 14.在Internet中,运行IP的互联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的服务有三个特点: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和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15.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表示互联网中的一个特定网络,主机号表示该网络中主机的一个特定连接。 16.主机的IP地址为202.93.120.77,主机B的IP地址为150.23.55.200。若主机A要向主机B所在的网络进行广播,则直播广播地址为150.23.255.255;若主机A要在本网络中进行广播,则有限广播地址为255.255.255.255。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B A) 网络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人工智能技术

计算机网络实验 路由配置

实验三路由配置 [参考文件夹”文档“的”Packet_Tracer图文教程”] 第一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 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 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背景】 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链接,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 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 技术原理: 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 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 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科)

河南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验报告册 学期: 课程: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1

目录 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1) 实验二双机互连 (5) 实验三交换机基本配置 (7) 实验四路由器基本配置 (11) 实验五 WWW和FTP服务的实现及管理 (15) 2

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一、实验学时:2学时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网线的种类; 2.掌握在各种应用环境下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方法及连接方法; 3.掌握网线连通性测试方法。 三、相关理论 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 双绞线由8根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在EIA/TIA-568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为:三类、四类、五类线。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的。 UTP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组成。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制作网线所需要的RJ45水晶接头前端有8个凹槽,凹槽内的金属触点共有8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RJ45水晶头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序号对于网络连线非常重要,需要注意! ⑴EIA/TIA 568A 标准: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从左起) ⑵EIA/TIA 568B 标准: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从左起) 网线制作方法有两种: ⑴直通线:双绞线两边都按照EIAT/TIA 568B 标准连接水晶头。 ⑵交叉线:双绞线一边是按照EIAT/TIA 568A 标准连接,另一边按照 EIT/TIA 568B 标准连接水晶头。 1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网状_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4__层,其中3、4层是传输层、应用层。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存储转发式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B/S。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_信息交换方式_。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交叉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 1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D )。 A、广播地址 B、回环地址 C、本地链路地址 D、网络地址 18、HTTP的会话有四个过程,请选出不是的一个。(B ) A、建立连接 B、发出请求信息 C、发出响应信息 D、传输数据 1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A______。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4、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连,可以通过( A )实现。 A、交换机 B、MODEM C、中继器 D、网卡 25、以下哪一类IP地址标识的主机数量最多?(D ) A、D类 B、C类 C、B类 D、A类 26、子网掩码中“1”代表(B )。 A、主机部分 B、网络部分 C、主机个数 D、无任何意义 27、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B ) A、8 B、6 C、4 D、2 28、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A )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三、简答题(共 30 分) 35、试论述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异同和特点。(8分) 相同点:两个协议都分层;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与TCP/IP互联网层的功能几乎相同;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依赖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 不同点:TCP/IP没有对网络接口层进行细分;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OSI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别,而TCP/IP没有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10分) 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2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2-2=2个子网。(5分)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①子网号为192.168.0.64,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65~192.168.0.126 (5分) ②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 试题2 2、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D )拓扑。 A、网状 B、环型 C、星型 D、总线型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8、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9、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 (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 (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4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