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文表达方式

作文表达方式

作文表达方式
作文表达方式

第五章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教学提示]

1.掌握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

2.学会运用传统写作技法和现代写作技法。

3.了解写作技法运用的辩证艺术。

第一节写作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文章写作中经常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写作技法是指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总结出的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手段。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表达方式是运用写作技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写作技法包容于表达方式之中;写作技法又具体地体现着表达方式,是表达方式的延伸和拓展。写作技法大多是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派生而来的,但它比表达方式的内涵更细致和具体。当然,并非所有的写作技法都是表达方式的具体化。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不同的文体有着各自常用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中往往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同时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

一般认为,叙述是将人物、事件本身及其原委陈述给读者或听众的一种表述方法。它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本要素。随着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于叙述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叙述已不仅是原来浅层次上的一种表达手段,它已发展深化为“作家们的一种艺术传达方式和艺术思维方式”。1

(一)叙述的视角

叙述在选定其对象之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视角。对于视角,有人从外视角和内视角来分析;有人从固定视点和移动视点来把握;但最直接地影响叙述效果的还是人称的选择。在叙事中,第三人称使用范围最广,其次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是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它在叙事功能上是多维的,最为灵活,但叙事的范围却最窄。

1.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是一种最“古老”的叙事视角。它是指叙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叙述“他”或“他们”的事情。第三人称,是最自由灵活的叙述角度。它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转换时间、空间。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它可以对人物、场景作外部观察,也可以进入人物内心直接展示众多人物的心理。

2.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是以“我”(或“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它是一种单向视角。其中的“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的1徐岱:《叙事的艺术》,第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人物。第一人称叙述容易形成真实、亲切的格调,带有鲜明的主体特征和主观抒情意味。它既适合于内心独白式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适合于讲故事式地叙述事件,从而在组织篇章结构时显得自由洒脱,无所拘束。

3.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是以“你”(或“你们”)为对象的叙述。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种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有人把它叫做“对向视角”。2这种视角能紧紧抓住读者,使之有一种参与感。第二人称的突出长处在于它的“透视性”。它便于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识,也便于读者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叙述的方法

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1.顺叙

顺叙是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它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运用顺叙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

2.倒叙

倒叙是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倒叙强调了事件结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应强行运用。要注意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叙”部分的衔接,使之连接紧密,过渡自然。如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开头即写道:“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响了。”作品采用倒叙的笔法来叙述,先写叙述者的现在,然后再回忆故事主人公年轻时的一段恋情,使小说充满怀旧的色彩。

3.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插叙结束后,仍回到叙述主线上来。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使行文错落有致。

4.补叙

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待。它的作用在于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弥合。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

2李景隆:〈基础写作〉,第345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

5.平叙

平叙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这也就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进行叙述时,多采用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对那些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则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二、描写的类别与要求

描写指的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具体或抽象事物的状貌或情态加以形象展示的表达方法。准确生动的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印象。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描写有不同的类别。以描写的风格手法分,有白描、工笔;以描写角度分,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我们以描写的对象区分,介绍其主要类别及要求。

(一)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形特点的描写。它包括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即从人物外形,展示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肖像描写要抓住特点,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形神兼备。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中的描写:“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寥寥几句,一位温柔美丽、神情差涩甚至张皇失措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可触可感,美不胜收。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独白和语气声态的描写。语言描写要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要符合生活逻辑,突出人物的性格、思想。如陈源斌的《秋菊打官司》中,秋菊反反复复地说“我就是要有个说法”,真实、形象地表现了秋菊执着、倔强、自尊的性格特征。

3.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对特定的场合中最能表现出人物精神品格的行为、举止的描写。黑格尔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3因此,行动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最有力的手段。行动描写要精选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有特征的动作,还要注意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4.心理描写

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270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心理描写是对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它包括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心态、幻觉、意识流等。心理描写可以直达人的精神领域,透视人物的感情和思想,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心理描写可以由作者直接作心理剖析或由人物直接倾吐;可以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可以用传神的动作和富有表现力的对话;也可以通过梦境、幻觉、意识流动等方式来实现。心理描写一定要以人物表现和情节发展的需要为根据,真正有利于反映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它对展示时代风貌,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情调氛围,增强文章感染力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自然景物描写

自然景物描写是对自然界的天地日月、山川湖海、草木虫鱼、季节气象等自然环境的描写。自然景物作为文章主要内容时,它往往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感受,带有某种寓意。更多的情况下,它是作为辅助手段,为表现人物、事件服务的。自然景物不仅可以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而且能够点示时间、地点,暗示人物心境,推动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展开的时代、社会背景,民俗风尚,人物关系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为人物活动提供社会的舞台和历史的背景,也可以借助具体环境的格局陈设,来映现人物的性格、志趣。

无论是自然景物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都应该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景物应蕴含情感,环境应烘托气氛。只有在它们真正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心境、推动情节发展、突出表现主题、增强文章作品的感染力时,才不会成为文章的赘疣。

(三)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对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作的描写。一般来说,场面总要有人(或人格化的物)在活动,还要有活动的具体环境空间。场面所描写的是活动着的形象。所以,形象性和流动性是场面描写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空间形象的展示与时间过程的流动交织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场面。

(四)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人、事、景、物中都有它的踪迹。细节描写虽不能独立于其他描写方法而单独存在,但它在表现事物,刻画形象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严监生临死前伸着的两个手指、葛朗台拼命抓住牧师的金十字架这类精湛的细节,在刻画形象的本质意义上胜过许多精彩的描写。

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

抒情是指作者或文章作品中人物主观感情的表现和抒发。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人物直截了当地表露自己为现实生活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如柯岩在《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中,深情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尽情表达对总理的无限热爱与怀念,即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可以是直白平和地表达;可以是激情如火般地倾吐;也可以是直接呼告或将抒情对象拟人化;还可以让人物运用内心独白坦陈胸怀。直接抒情是在真正需要和水到渠成时的真情流露,而不是矫情地空洞呼喊。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时要有所节制,否则容易流于空泛、造作。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在写人、叙事、摹景、状物、说理过程中,将这些事物、事理所激发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于笔端。它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1.即事抒情

即事抒情是借助叙事抒发强烈的主观感情。如《孔雀东南飞》通过叙述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爱情的歌颂与向往之情。这种抒情是“情”由“事”生,即感情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叙事不应满足于对事件作完整详尽的介绍,而应强调随事件发展而起伏变化的情感,在叙述中寓情于事。

2.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的感情。这种抒情是“情”由“景”生,即感情是受景物激发的。写景不是单纯的临山摹水,而要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运用寓情于景的方式,可以是触景生情,也可以情景相生,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发掘对景物的深刻感受和独得之见,都要注意情与景的协调和辩证关系。

3.即物抒情

即物抒情是借助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寓作者的人生感受。它往往要用象征、附会、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曲折动人。运用即物抒情,要选择有特点的事物来寓托感情,要抓住事物的独特的内在品质,使之人格化。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散文集《莲花香片》中,借菊花普洱茶抒情:“人生也应如是,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敛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情由物生,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通过情感的抒发丰富了事物的内涵。

4.寄情于理

寄情于理是借助议论来抒发感情。这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说理,不像一般议论文章中的说理,要用充足的论据进行论证,而是一种带有很强主观感情色彩的判断和结论,它往往是由所叙述和描写的人、事、景物所引发的议论,多用于记叙类文章和杂文中。如鲁迅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就是在对反动派辛辣的嘲讽和犀利的驳斥中表达对刘和珍深切的怀念,悲愤

之情溢于言表。运用寄情于理的方法,所说的“理”应该精警深邃、富有哲理性,并且富有浓厚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抒情贵在真诚,只要所表达的感情是健康、积极的,那么抒情越是袒露“自我”,便越是真切、独特和具体。此外,要注意表现出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上力求自然和谐。

四、议论的要素与方法

议论,是依据事实或理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分析的手段,对某些事物表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一种表达方式。议论是对客观世界所做的理性认识和概括反映,它要揭示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联系。它应该是客观、全面的。议论的本质是它的抽象概括性。

(一)议论的要素

议论的基本要素大致有四个方面: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1.论题

论题是议论的内容和范围中需要阐释、分析的问题。离开了具体的问题,概念的界定、判断的运用、推理的程式、分析的方法都失去了对象。所以说,论题的提出是议论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议论必须紧扣论题,解答论题。

2.论点

论点是作者要阐明或论证的观点、见解、主张。它是对论题的解答、阐述或证明。论点是议论的归结,是核心的要素。在较为复杂的论说性文章中,论点往往不只一个。其中统摄全文,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的论点是分论点。论点必须明确、严密。

3.论据

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它是议论的基础。在论点形成和产生之前,论据和论据以外的大量材料是产生论点的土壤。在阐释论点过程中,论据是论点建立的基石和支柱。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理论论据是指从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历史检验的思想材料。它包括经典著作的引文、权威性的言论、科学的定义、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及一般的公理、常识、成语、谚语、寓言等。

4.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阐释、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要通过剖析事理,显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得到确立,成为确定无疑的结论,让人们接受论者的主张。论证是沟通论点和论据逻辑联系的桥梁。

(二)论证的方法

议论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类。立论是从正面阐明作者的主张和见解,证明其正确性;驳论是驳斥他人的观点,证明其观点是错误的。在写作中,既可以单独运用立论或驳论,也可以将二者结合使用。

常见的立论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因果论证法。

1.例证法

例证法是用古今中外的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或阐释论点的方法。它所采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推理。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论证方法。事例如果选择精当,会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例证要特别注意对例子的阐发分析,切忌罗列例证,谨防以偏概全。

2.引证法

引证法是引用权威性的言论、科学的定理等来证明论点。它所采用的逻辑方法是演绎推理,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运用引证法,关键要保证所引的理论论据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此外,要注意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3.因果论证法

因果论证法是通过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阐明论点的正确性。因果论证可以是由果及因,或由因及果,还可以因果互证。运用因果论证,要保证论点与论据之间有必然的、而非虚假的因果关系。

驳论是与立论相对应的论证,它以破为主,破中有立。常见的驳论方法有当头棒喝法、归谬法、釜底抽薪法、逻辑错误指正等。

1.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其中又分为用确凿的事实驳斥和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剖析两种情形。运用当头棒喝法,一定要抓住对方论点中最本质、最主要的错误确定主攻方向,深入剖析,使错误观点暴露无遗。

2.归谬法

归谬法是将对方的错误观点、论调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和解剖进而显现其虚假和荒谬的驳论方法,归谬法也是针对论点的反驳方法。归谬法是根据引申出的结果,由果证因。引申出的结论越荒谬,就愈能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所以,引申必须合理、严密,以显示出荒谬的结论与错误论点之间的必然的逻辑联系。运用归谬法能使文章犀利、泼辣,富于幽默感或讽刺意味。

3.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是指通过证明对方论据的虚假,使其论点无法立足。这是一种直接针对论据的反驳方法。反驳虚假的论据,可以只选取对方论据中有代表性的或重要的材料进行驳斥。只要拆除了对方观点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其观点也就不攻自破。还可以将对方的论据逐一驳斥,如果对方的论据全被驳倒,论敌即无可乘之隙。

4.逻辑错误指正

逻辑错误指正是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从而推翻对方论点。逻辑错误指正,可以指出对方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即“推不出”的错误;可以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偷换论题或偷换概念的伎俩;也可以挑明对方在论证中言论的自相矛盾之处;还可以批评对方循环论证的毛病等。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紧紧抓住对方在逻辑上的要害,

给以致命一击,而不可四面出击,分散力量。

五、说明的分类与方法

说明,是运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所做的客观明晰的解说和阐释。说明的内容要科学,说明的态度要客观,表述应简明、概括、准确。

(一)说明的类别

说明的类别,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分法。根据说明的形式,可分为简单说明和复杂说明;根据语体,说明文又可分为科技性说明和文艺性说明;根据说明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阐释性说明、简述性说明、实用性说明。而最常见的是根据说明的对象,分为对具体事物的说明和对抽象事理的说明。

(二)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定义说明法、诠释说明法、分类说明法、分解说明法、形象说明法、比较说明法、比喻说明法、举例说明法、引用说明法、数字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我们择要介绍前三种。

1.定义说明

定义说明,是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事理,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概念的内涵外延作出确切的说明。每个定义都必须包含事物的“属’”和“种差”,即揭示其性质,它属于哪一类事物;提出其特征——区别于同类事物的独特之处。定义说明一般不使用负概念,也不能用比喻来给事物下定义。要完整、准确地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避免定义过宽或过窄。

2.诠释说明

诠释说明,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点做出概括解释的说明方法。它虽然只是揭示说明对象的部分内涵或某一侧面,但却可以用多次诠释的办法,逐步将其性质、特征揭示出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它有利于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和事理。诠释说明和定义说明的目的和作用相近,都是要告诉读者所要说明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要对事物作出简明概括的解释。所不同的是,诠释较宽泛,定义较严整。

3.分类说明

分类说明,是根据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的差别分成若干门类逐一说明的方法。分类既可使内容庞杂的事物条理化,又有利于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它是说明比较复杂事物时常用的方法。分类的具体方法有一次分类法和多次分类法。前者是在每一级别上都只用一个标准分一次类;后者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对同一事物作多次分类。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分类,都要符合“包举”、“对等”、“正确”的原则。所谓“包举”,是指“种”的总和要穷尽其“属”。“对等”,是指每一个类别都要按同一标准划分,平行的各类内容之间呈并列关系,互不交叉。“正确”,是指分类标准要准确地反映事物客观存在的类别。

第二节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传统写作技法是我国古人写作时使用的、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手段和方法。如比兴、点染、夸饰、映衬、聚焦、立骨、悬念、那辗、巧合、误会、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犯法、极不省法、极省法、欲擒故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等,本节主要介绍6种常用的传统技法——聚焦、立骨、悬念、那辗、巧合和误会法。

一、聚焦与立骨

(一)聚焦

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它是由陆机的“扶质立干”发展而来的。它和摄影、摄像的“聚焦”有相似之处——凸现“焦点”,给人留下十分清晰的“影像”。不过,文章的“聚焦”作用于读者的心灵,把“文字”转换为“心理影像”;后者则作用于观众的视觉,生成“视觉影像”。

从文本构成看,聚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人物聚焦

人物聚焦,是以主要人物作为刻画的焦点。人物聚焦,不仅是刻画人的姿态风神,也可以写人物的行动,朱自清先生《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行动描写也是聚焦的典范。

2.细节聚焦

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藤叶》,小说写没有成就的老画家贝尔门以自己的杰作——最后一片藤叶挽救了年轻女画家的生命,而他却因此而病故,表现了老画家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而这种善良、美好的人生,则“聚焦”于这片小小的假藤叶上。藤叶则成为弥纶全篇、深化意旨的核心。

3.场面聚焦

场面聚焦,是以重要场面作为焦点,写人陈情。从写作实践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选好聚焦点,这个点应该是“一个文本精神所在,文脉所归,意蕴所集之点”,“是文本的最光亮之点”。4

(二)立骨

立骨是确立文章骨架的一种写作技法。其始见于《文心雕龙·风骨》:“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它与聚焦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聚焦是以人物、细节、场面等作为文章焦点,立骨则是用一个字,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文章的中心。如果视聚焦为“形象的立骨”,那么,立骨就可以看作“抽象的聚焦”。

立骨的方式,常见的有三种:

1.一字立骨

4杨义:《中国叙事学》,第246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一字立骨,是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提出的。它是指选用一个字作为文章的中心。

2.一句立骨

一句立骨,是以一句耐人咀嚼的话来作为文章的“主宰”。即刘熙载说的“为千万语所托命”的“一语”。钱钟书的《围城》是现代作品中“一句立骨”的典范。小说描述了方鸿渐回国后的“坎坷”:事业“漂泊无定”,情场“波澜起伏”,好不容易与孙小姐结婚,却又“飞鸟各投林”……感伤、幻灭的灰色人生,把他塑造成“围城人”。而贯穿全书的“彩线”是一句“玄妙”之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既是对方鸿渐生活际遇的精要概括,又是他心态变化的真实写照,显示了作者的睿智与深刻。

3.一段立骨

一段立骨,是指用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揭示文章的主旨,陆机讲的具有“警策”作用的“片言”就包含了这层意思。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其结尾就是“一段立骨”: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苟延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该文卒章显志,展现了鲁迅丰富的情感世界:为“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而悲哀,对令人窒息的黑暗世界无比憎恨,还有对“会有记起他们”的将来的憧憬。

在上述三种方式中,“一字立骨”是立骨的“原初模式”。“一句立骨”和“一段立骨”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二、悬念与那辗

(一)悬念

悬念,本义是指读者对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产生一种紧张与期待的心态。作为写作技法,它是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活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段。中国传统叙事学称之为“扣子”、“关子”。悬念由两个部分组成:设悬和解悬。

1.设悬

设悬是设置悬念——“系扣子”。其常见方式有两种:

一曰:守密式。这是指作者提出矛盾,造成疑团,令人关注,但故意将结果暂时隐藏起来。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开篇写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有才华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异,而复试时却令人大失所望,这是怎么回事呢?作者留下了一个疑窦,引发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且不再径直往下写,显然是在“守密”。

二曰:透露式。它是把引人关注的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却不立即说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原委。如《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回书,单说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

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小说先把结局“透露”给读者:“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至于这个官人酒后说了什么“戏笑之言”,作者却把它“藏”了起来,使读者“始终悬念着那个闪光出现”。

2.解悬

解悬,就是在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解释悬念,以满足读者的期待心理。即“解扣子”。如前面谈到的《第二次考试》是这样“解悬”的:后来苏林教授去陈伊玲家里访问,才揭开了陈伊玲第二次考试令人失望的秘密——原来她在第二次考试前一天晚上,为了安置遭受台风袭击和火灾之后的灾民,“忙得整夜没睡;终于影响了嗓子”,真相大白。这就是通常的解法——“自然解悬”。

写作实践告诉我们,从“设悬”到“解悬”,要有一个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而最佳选择是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叙事技法——那辗。

(二)那辗

那辗是金圣叹的友人陈豫叔提出的。5它本是古代博戏“打双陆”的一种手法。作为写作技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地宕开去。这与魏禧讲的“说而不说”、刘熙载说的“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是同一内涵。

那辗主要有三种方式:

1.多重铺垫,曲径通幽

这种方式是先有一个预定目标,但不直接去接触它,而是采取陪衬、渲染、烘托等手法,为逐渐接近目标创造条件。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节,其预定目标是写白妞说书技巧已臻化境,但作者并不急于“直奔”目标,而是在白妞出场前,作了“多重铺垫”。文中通过挑担人、店员、茶房的侧面“渲染”,琴师、黑妞的“陪衬”,突出了白妞的演技,“逗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曲折了情节。这就是那辗之妙。如果不是层层铺垫,一开始便写白妞说书,则“譬之以橛击石,确然一声”,“更不能多有其余响也。”6 2.抑扬结合,欲擒故纵

这种方式是在确定了预定的目标之后,从反面落笔,让有关的情事,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过转折,再达到预定的目标。

3.明断暗续,另辟蹊径

这种方式是指在描述过程中,将正在发展而尚无结果的情事暂时切断,而插入另一番情事,待这番情事完结或有眉目时,再接着原来的情事往下写。

运用那辗,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觑定阿堵之处”。7即要有个预定目标。如果没有目标,5见《绘图西厢·金圣叹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见《绘图西厢·金圣叹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那辗就失去了依附,必然泛滥无归。二是要掌握好分寸,不可曲折太多,过于繁琐,以至影响读者理解。

三、巧合与误会

(一)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作者在文章中精心策划的“偶然”,它是情节“发展”、“突转”的推动力。运用巧合应掌握以下原则:

1.巧合要合理

巧合是虚构的,但必须合乎情理。

2.巧合要新奇

巧合要新颖奇特,不落窠臼。符合人物之间的关系,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此外,运用巧合时,要防止“弄巧成拙”。如果巧得有悖情理,“荒唐怪异”,就不是真正的”巧”,而是“拙”。

(二)误会

与巧合关系较为密切的另一种技法是“误会”。它是指错误地把此一事物当彼一事物,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藉此曲折情节。误会,通常有两种表现方式:

1.言语误会

即由人物的语言所引起的误会。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陈二姐因刘官人酒后戏言——“把你典给一个客人”,“只典得十五贯钱”产生了误会,结果“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言语误会”是其后故事情节的“总源”——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与此有关。

2.视觉误会

即由人物错看引起的误会。和巧合一样,误会是“情节突转”的契机,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在写作实践中,误会和巧合往往连用,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的情节模式:误会(戏言成祸)——巧合(邂逅崔宁)——误会(府尹错判)——巧合(巧遇它凶)。误会与巧合交错运用,使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第三节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举隅

现代写作技法主要是指从国外借鉴而来,用于现代写作实践的手段和方法。它包括意识流、蒙太奇、反讽、黑色幽默、象征、变形、怪诞、切入、拼贴等。这里介绍前6种。

一、意识流与蒙太奇

(一)意识流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从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引入的,长于表现人物的多层面意识活动的一种写作技法。它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等。

1.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中主要的叙述方法,也是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法。其具体方式又可分为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和戏剧独白,而尤以前两种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直接内心独白使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如在无人之境,敞开心扉作最彻底的思想流露,它可以涉及意识的任何层面。直接内心独白多是在神情恍惚之中做“白日梦”式的无规则联想,也可以表现梦的意识。

内心独白中另一种主要形式是间接内心独白。它是一种使用第三人称描述人物意识活动的方法。作者采取“半介入”的态度,但所表达的意识仍然是直接的而不是从外部做心理描写。在间接内心独白中,作者处在人物心理与读者之间,起着现场向导的作用。由于作者的阐释指点连缀,间接内心独白较为连贯,读者易于把握其意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2.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指人们在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下所产生的没有既定目标和方向的意识流动过程。它不是按照正常的时间过程向前发展,而是在人的想象中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它是联想的方式之一。

自由联想由于不受客观时间的限制,所以常在表现人物未经整理的、无秩序的意识流动时,大跨度地往返于过去、现在、未来,使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自然状态”的展示。当然,运用自由联想表现人物意识尽管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但也并非毫无联系地“乱流”。意识活动的过程总是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意识流程的转换又必然要借助某种媒介和诱因。

3.时空交错

自由联想过程中不同时间的交错,往往也伴随着空间场景的转换、重叠、闪回。这就构成了表现意识流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时空交错。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运用时空交错方式表现人物意识的典范之作。小说通过对哈里的幻觉梦境、回忆联想的展示,在一天时间里,表现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感情历程。

表现意识流的技法,其着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它可以深入挖掘和展示人物的全部意识领域(特别是传统心理描写所难以表现的深层意识);可以减少甚至抹掉作品中作者的人为痕迹,使读者直接从人物意识的屏幕上“读”到人物的全部信息。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常使作品形成局部或整体的辐射式结构或象征模式,表现出独特的跳跃式叙述,时空的交错、闪回、切割可以大大节约笔墨,扩展作品容量,使人物的各种思绪和不同层次的意识能得以自如的表达。

(二)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它本是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借用到电影中,主要指镜头的剪辑、组合。借用到写作中,主要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画面或

片段巧妙的“剪辑组合”起来,用以表现某一主题的手法。

蒙太奇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仅介绍与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几种。

1.相似式蒙太奇

相似式蒙太奇,是借助两个事物的某种相似点,把两个场景或层次联结、组合起来的方法。

2.平行式蒙太奇

与相似蒙太奇不同的是,平行式蒙太奇不需要任何转换、联结的媒介,而直接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表现,以形成烘托、比较、补充、对照。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同时展示两个以上空间范围的事件或场景,常常能在对比中表达作者的态度,给读者以强烈深刻的印象。此外,还可以用交替出现的相关场面造成或加强情节的紧张感。

3.联想式蒙太奇

联想式蒙太奇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受外界事物的触发,产生对以往生活经验回忆再造的形象画面,并将之与现实生活画面相组接的方式。它可以在时间或空间相接近的基础上联想,也可以在相类似事物的触发下联想,还可以在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诱导下产生联想。无论是逻辑内容上还是外在形象上,甚至是在错觉的指引下,都可以产生联想并生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生活画面。运用联想式蒙太奇,可以在有限的篇幅中跨越较大的时空范围,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更细致、更全面的展示,也使作品表现的生活内涵更加丰厚。

4.隐喻式蒙太奇

隐喻式蒙太奇又称比拟式或象征式蒙太奇。它是指用某些生活画面或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暗示或隐喻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韩少华的中篇小说《红点颏》中,车夫五哥不屈从于威势,宁肯摔死自己心爱的红点颏,也不让给汉奸走狗。小说中写道:

“这脏了口的小孽种,整天价黄口白舌,丢人现眼的,还留它干什么!?”说着,抬手使劲一摔,把个小生灵给摔死在青石甬路上……

这后面富有寓意的段落,既起到了将难以言喻的思想感情蕴含于具体形象中的比拟作用),同时也对情节向下发展、改变小说节奏起到了推动作用。

隐喻式蒙太奇往往与作品中的具体情境相联系,离开了这种情境,它便失去了意义。此外,它又与民族审美的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相联系。如梅示清高,竹示虚心,银河象征分隔,红豆代表爱情。这在共同的文化传统背景下,是为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的。

在运用蒙太奇方法时,应注意不违背生活的逻辑,注意场面的形象特点和完整性,使作品的联接既方便快捷,又天衣无缝。

二、反讽与黑色幽默

(一)反讽

反讽(verbal irony),是以超然的态度、戏谑的口吻表达言外之意的方式。它通常

传达的是与文字表面意义迥然相异的内涵,在内容上也往往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叛。反讽来源于希腊戏剧中佯装无知的角色的傻话。这角色在自诩高明的对手面前故意说的傻话,到最后却被证明是真理,从而使对手出尽洋相。

在反讽中,叙述人与叙述对象间保持着心理距离,叙述人对叙述的一切都表现得冷漠和无动于衷。他不动声色,不露倾向,将互相抵牾的观念放在一起却不加评价,使叙述失去了以往那种确定的意义和中心。反讽反映出作家的一种世界观,“他们否认以正义和理性的形而上学概念、以好与坏的陈腐的划分或以简单的因果逻辑关系为基础的正统性”。8所以说,反讽是多元思维的产物,只有在多元的视野下,才可能产生反讽叙述。

反讽的方式,通常有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互文反讽等。

1.言语反讽

言语反讽,是摒弃严肃的话语,庄词谐用,正话反说,形成语言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内涵的反差。要弄清这种反讽传达的意蕴,必须把它们放到一定的时代语言环境中。如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写夫妻斗气,丈夫警告妻子“不要自绝于人民”。了解“文革”背景的读者自然会哑然失笑。言语反讽还产生于作者的“冷叙述”,在该动情的地方却异常冷漠,叙述语调与反映的内容形成了反差。

2.情境反讽

?情境反讽,是表现人物在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显现出窘境。这种存在于叙事结构中的反讽,是通过对某些场景或事件发展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类喜剧性”的生活情境。? 3.互文反讽

互文反讽是从以往的某些经典作品或类型范本中产生叙事缘由,使作品的人物或情节与所依据的母本形成对照。它并非以固有的形式反映新的内容,而是在对既存作品的戏谑性模拟中表现出反讽意味。

反讽摒弃了煽情式的感情抒写,不再用疾言厉色的表白,而是在嘻笑怒骂、玩世不恭的话语中,清醒地指出人们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存在的荒谬。它往往能让读者在作品机敏幽默的语言中获得一份快感,去体味那似有若无的深层蕴含。

(二)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最初是指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它由弗里德曼编的短篇小说集Black Humor得名。在美国,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这种来源于美国民间笑话的说法,传神地表达了黑色幽默的内涵:用喜剧形式(或用“悲剧性闹剧”

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

黑色幽默技法还常常与意识流结合,如约瑟夫·赫勒让他笔下的斯洛克姆用内心独白,将真实生活与想象搅成一团,而另一位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尼格让他的主人公毕利随便地出人于不同的时空之门。此外,精心编织当代寓言,大量反复使用比喻,制造独特的

8杜威·佛克马:《走向后现代主义》,第9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句法结构图,调动科学概念,用“科学”道理制造笑料等,也都是黑色幽默常用的手段。

我国运用黑色幽默的作品,在语体风格的情节安排和对生活材料的处理上,都有着与上述方法相似的特点,只是“稀释”了西方小说中“黑色”的成分,使之更适于表现我们的生活内容。《减去十岁》中人们的煞有介事、《买买提处长轶事》中主人公的超然到近乎麻木的冷静,都是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方法。

三、象征与变形

(一)象征

写作技法所说的象征,是以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寓意或揭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强化或美化人与物之精神品格的一种艺术手段和方法。象征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必然的对应关系。这两者沟通和联系的前提,是作者和读者双方共有的文化积淀和心理感受。象征技法的表现方式,从形式方面看,可分为明喻式象征和暗喻式象征;从它在文章中使用的范围来看,可分为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我们从后一角度稍作展开介绍。

1.整体象征

整体象征,指用一个象征体或一组象征体贯穿全篇。

2.局部象征

局部象征指作品中某一局部使用的象征技法。它不贯穿全篇,只在文章的局部发挥作用。在运用象征手法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和契合点,并提供必要的背景和环境,将之突出地表现出来。这既是作者成功运用象征的途径,也为读者了解文章内涵提供了一把钥匙。

(二)变形

“变形”来源于拉丁文defeomatio,意为“歪曲”、“走样”。在造型艺术中,它是改变或增减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甚至将对象全部解体后再按创作者的审美意识重新组合的手法。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以及中国古代的画论中都曾涉及到变形的艺术内涵。雪莱更是直接地宣称:“诗使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变形。”考查文学艺术历史,变形的手法被广泛地运用于绘画、雕塑、戏剧、小说、诗歌中。

写作技法的变形,是指根据写作主体的需要,对人物、情节、环境所做的突破常规的曲折表现。它不仅在内容中放大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形式方面也对表现对象进行了夸张处理。变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角度讲可以有多种形态。从它所使用的范围看,有局部变形和整体变形;从它所依据的创作方法看,有常态变形和超常态变形。我们从变形的程度看,把它分为畸变和物化。

1.畸变

畸变是在不改变人物、景物外形的情况下,展示出人物精神、心理的扭曲、变形或景物环境的主观化的变异。契诃夫的《套中人》和史铁生的《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中的主人公是心灵畸变的典型。这类心理扭曲的人物的行为,在旁观者看来是那样荒唐、可笑、可怜;

然而人物自己却是那样执着、严肃、真诚。作品常常在这种反差中表现出深刻的社会生活内涵。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的结尾,主人公感受到的是“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这是景物畸变的典型。景物的变形,实际上表现了主体感受的畸形。

2.物化

物化,是以人格化的物来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或以虚幻情景下的人演绎现实生活中扭曲的事。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人被社会环境挤压变为甲虫,表现了格里高里·萨姆沙一类的小人物在生活的重压下凄楚哀怨的性格特征。甲虫是被扭曲的人性的外化和物化,躯体里是这个小人物的灵魂。白景晟的《天堂的虚惊》则是让安居在天堂的古今中外艺术大师们领教一下中国的人间浩劫,在幽默之中让人们反观荒诞的岁月。它属于物化的后一种类型。

变形是通过作家们丰富的想象,注入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所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德林教授在《现代小说美学》中所言:它“是主体的审美情感经过幻化后对客体的投射”。同一对象,在不同作家的笔下会有不同的形态,而这些不同的形象又必须符合审美对象质的规定性,而不能有悖于生活的逻辑和事物的自然属性。

第四节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

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指运用写作技法时,处理好各种矛盾因素的辩证关系,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状貌,表达人们的主观感受。如详与略、浓与淡、正与反、实与虚、少与多、动与静、庄与谐、雅与俗、藏与露、隐与显、抑与扬、刚与柔、断与续、纵与擒、张与弛、开与阖等。本节重点介绍5对辩证艺术——正与反、虚与实、抑与扬、张与弛、断与续。

一、正与反

正与反,“乃文之大机关,不可不知也”。9正,指正面论说;反,指反面论说。“正与反”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先正后反

指先正说后反说,如司马南的《意在不言》10,论点是“礼品的价格并不能显示它真正的价值”。作者先从我国领导人给美国前总统里根赠送礼品谈起:

小小一对健身球,竞能作为馈赠一个国家元首的礼品,这在有些人看来恐怕是不可思议的。而在我看来,这样的礼品,其意义远非礼品本身的价值可比。里根热爱体育运动,这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不难想象,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如果平时不经常运动,他有足够的精力治理如此一个大国吗?据说,里根两度竞选总统,之所以获得选民信任,其中一条,在于他酷爱运动和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9黄思白语,见唐彪:《读书作文谱·文章诸法》。

10见《羊城晚报》,1989年3月2日。

往下,作者笔锋一转:

与此相反,现在我们搞的有些活动,向一些离退休老同志馈赠礼品时,往往横挑竖挑,最后还是挑选了“延年益寿”的滋补品。当然,馈赠补品没什么不好,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运动;可见,补品并非最佳礼品。况且任何补品市场上都能花钱买到,而赠一些看来并不值钱的运动器材,表达不在言中的祝愿,其殷殷之情,岂是花钱所能买到?

显然,前一段是正说,后一段是反说,正反对照,深化了主旨,说明我们应该改变“以钱论价值”的礼品观。

(二)先反后正

指先反说后正说。黄芥田的《“加减乘除”用法辨》11,作者先反说:有人报告成绩用加法;接受任务用减法;计算报酬用乘法;检查缺点用除法。尔后正说:有人则反其道而用之——讲成绩用减法,领任务用加法;取报酬用除法;查缺点用乘法。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可见,“或正在前反在后,或正在后反在前,则在随题布置”,这样“文机灵变出矣”。12古人说:“文家用意遣辞,必反正相因”。这是我们处理“正与反”的基本原则,“无正不切题,无反不醒豁”。“反正互用”是要诀。

二、虚与实

实,指正面描述,虚,指侧面描述。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这指出了“正与侧”在写作实践中的两种表现:(一)以侧显本

指以旁面写本面。《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就是“以侧显本”。作者没有从正面写关羽如何战华雄,只从“众诸侯”的反应来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足见战斗激烈;众人“正欲探听”,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关羽在很短的时间里斩了“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华雄,显示了高超的武功;而“酒尚温”是至关重要的一笔,不仅写出了斩华雄的神速,而且从侧面烘托出了关羽“威镇乾坤”的英雄形象。

(二)以对写本

指以对面写本面。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凡题有正面、有反面,有旁面,惟对面人少知之。……描写对面而神情愈出,此理人盖少知之。”这说明写“对面”能收到“神情愈出”的艺术效果。如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中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左公微行,庑下识才”;第二件是“左公入狱,可法探师”;第三件是“可法带兵,无愧恩师”。前两件是正面描写,表现了左光斗知人善任,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第三件则是典型的“以对写本”:……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

11徐汉华主编:《写作技法词典》,第830~831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12柴虎臣语,见唐彪《读书作文谱·文章诸法》。

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作者“写史带兵,却不离写左‘正位’”,13从“对面”(史可法)表明了左光斗善识英才。

处理“正与侧”的关系,应“从正面少,从旁面多;写实处少,写虚处多”,14只有这样,侧面烘托才能补救正面描述的不足。

三、抑与扬

抑与扬,“文中用之极多,最为紧要”。抑,即贬,指按下,压低,“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15扬,即褒,指抬高,扬起,“以数语振发”。一般地说,“抑与扬”有两种方式:

(一)欲仰先扬(先扬后抑)

即“抬高跌重”,先抬后压。“抬”、扬是手段,“跌”、压、抑是目的。

如《儒林外史》第四回:范进中举后,母亲“归天”,于是请和尚,闹了七七四十九天,克尽“孝道”。后来与张静斋去高要县打秋风,汤知县请客,便有了这番情景:范进先“退前缩后的不举”,换了杯箸,仍“不肯举”,“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其守孝之行令人惊叹。遗憾的是,这位“大孝子”终究挡不住美味佳肴的诱惑,吃了一个大虾丸,刚才的“孝行”荡然无存,原来他“居丧如此尽礼”,并非“守孝”,而是做给别人看的。小说前扬后抑,撕破了他“孝”的假面,把这位新科举人的虚伪暴露无遗。

(二)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即先压后抬。抑、压是手段,扬、抬是目的。善用此法,能“使文章有气有势,光焰逼人”。16《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时就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冯谖到孟尝君处作食客,终日抱铗长叹,要求食有鱼,出有车等等,使其他食客“皆笑之”,“皆恶之”,认为他太贪心了。一次,他主动替孟尝君收债,到了薛地,他却“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为孟尝君“市义”,弄得孟尝君不高兴。后来,孟尝君被撤职回薛地,却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市义”效果由此可见。最后,他还为孟尝君经营“三窟”,施巧计使齐王以重金厚礼请孟尝君“复出”。显然,一抑,写出冯谖等待机会,真人不露相;一扬,表现他善于捕捉机会,显现英雄本色。

“抑与扬”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文章和作品曲折多姿,无论“欲抑先扬”,还是“欲扬先抑”,较之“欲抑先抑”和“欲扬先扬”,更富于变化,更具有“动之美”;二是使抑者更抑,扬者更扬。抑扬转化,反差强烈:抑者得到强化,扬者得到突出。从根本上讲,抑扬转化是现象与本质之间矛盾的反映。不管哪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叙假象,后叙本质,以假映真。这也是“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的本质。

13王凯符语,见王镇远主编《桐城三家散文赏析集》,第49页,巴蜀出版社1989年版。

14吴增祺:《涵芬楼文谈·含蓄》。

15唐彪:《读书作文谱·文章诸法》。

16唐彪:《读书作文谱·文章诸法》。

四、张与弛

《礼记·杂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指弓上弦,喻处事严峻;弛,指弓下弦,喻处事宽缓。作为写作技法,张,即陡、疾,指以快速流动的笔法记述紧张、激烈的内容;弛,即纡徐,指以缓慢流动的笔法记述轻松、舒缓的内容。17“张与弛”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张弛式

即先张后弛。如《史记·项羽本记》中的“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刘对峙,气氛紧张。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玦以示之者三”,乃“张”之始;范增又“召项庄”,令其“舞剑”,“因击沛公”,乃“张”之中;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亦“按剑”。此时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乃“张”之至;项王赐酒与樊哙,节奏趋“缓”,乃“张”之末。后来“沛公起如厕”,“令张良留谢”,“脱身独骑”,“间至军中”,情节由“疾”变“徐”,惊心动魄的一幕才收场,读者松了一口气,这是“先张后弛”。

(二)弛张式

即先弛后张。如《荷花淀》中的“水上遇敌”: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出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大船紧紧地追过来了。

……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的哗哗,哗哗,哗哗哗!

这一节是典型的“先弛后张”。“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及捞菱角等,写出了妇女们愉快的心境,节奏是舒缓的;日本船一出现,节奏加快:“小船拼命向前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就连水声,也由平和变得急促:“哗哗,哗哗,哗哗哗!”。“张与弛”反差强烈,纡陡相济。

从以上两种方式可以看出,前者“一张一弛”,后者“一弛一张”,都共同遵循着“张弛17刘励操:《写作方法100例》,第39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 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 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 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二、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基础写作4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文章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是传统文章学对表达方式的认识一直处于经验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例如,记叙和叙述是什么关系?叙述和说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很难从语言形式上对文章表达方式作出明确的区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表达,人们一般只从文章学的角度进行了界说,但并未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因为,文章作为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既是文章学的,也是语言学的,而文章表达方式则具有文章学和语言学的二重性。传统文章学讲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的混合物。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这是两个彼此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交际就是表达,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而要表达就要有一定的表达方式。或者说,人们的表达一经实现,就意味着选用了一定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是:它是方法,因为只有是方法,才能实施表达;它又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语言形式,才便于选择区分;它又表达一定的意义,因为只有表述一定的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语言表达方式是方式方法的结合,是语法语义的统一。质言之,语言表达方式是人们为表述一定语义而选用的一定语言形式的表达方法。凡口头或书面语言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人们表达的结果,都属于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语言表达方式又具体化为一定句子的表述类型。句子的表述类型是从句子的表述功能上给句子分出的类别。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纲要》中始终坚持把句子分为如下三类: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则分为如下四类:叙述句、表态句、判断句、有无句。陈望道先生的《文法简论》则分为如下四类:叙述句、描记句、诠释句、评议句。陈望道先生把描写句叫做描记句,把判断句叫做诠释句,并增添了评议句,精确了句子的表述功能,拓宽了句子的表述领域,更大限度地解释了语言表达的现实,为我们今天研究语言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继承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大量分析,我们认为从表述功能上,句子可以分为九种:记述句、叙述句、描述句、诠释句、评价句、断定句、表态句、评述句、指示句,而记述、叙述、描述、诠释、评价、断定、表态、评述、指示则是九种语言表达方式。每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都有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代表句型,都有更为具体的法式。 句子的语言表达方式类型也可以说是对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四种语气用途类型从表述意义上所作的再分类。这种分类出发点既然是表述意义,当然就不可能不涉及词的下位分类,并且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句子语法结构的格局。例如记述句,就是以动作行为动词作谓语的记述人的具体活动的句子;叙述句就是以概括动词作谓语的概括交代有关事件的句子;描述句就是状态动词和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描摹人的事物状貌的句子。记述句和叙述句都是语法上动词谓语句;但是由于具体动词和概括动词表达不同意义,所以具有不同的表述功能。描述句是语法上的状态动词、状态形容词谓语句等的综合;它们虽属于词性上不同的类,但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表述功能,所以成为同一种表述句型。 除以上九种以外,“证明”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证明,本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传统文章学把它引进到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论中来,看作文章表达方式中“议论”的代表方式。其实,证明

作文指导 小学生常用的四种表达方式

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常用的四种表达方式 第一、关于叙述: 一、什么是叙述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达方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 二、叙述的方法 (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三)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四)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不可能同时用到上面的所有表达方式,而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最有利的一两种方式即可。这几种表达方式在前面第二单元我们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述。 第二、关于描写: 一、什么是描写: 就是指作家采用形象、生动、丰富变异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及其特征、性状、情态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的描绘和刻画。 二、怎样描写: 描写时一般 (一)多使用具有形象色彩的语言,如《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中“月光下闰土刺猹”一段的描写,形象生动色彩敛艳,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二)充分利用汉语的形象词语,如第五单元课文《雨》第五、六自然段关于“山雨”来时的声音和色彩的描绘以及第六单元课文《黄河魂》中关于“瀑布”的描绘,极为生动形象而逼真。 (三)讲究动词和修饰语及迭音词的审美选择 例如:武松景阳冈打虎那段文字,动词运用非常成功,读罢觉得武松“打”得非常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描写的要求: (一)有明确的目的 或服从于表现主题,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或适用刻画人物的需要而进行描写。 (二)捕捉特征描写中要紧紧抓住对象特征,符合其身份,使人读罢觉得恰如其分。 (三)富有情感描写时决不等于客观照相,而应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是最高境界。从下面描写的方法举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点要求。 四、描写的方法 从描写的对象来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又分为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如《倔强的小红军》中“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这两句就是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这是人物动作、心理描写,写出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4

形考任务4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仅是叙述类文本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而且几乎在所有文体的写作中都程度不同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从不同 文体写作比较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详细叙述主要运用于记叙文类文本写作,而 概况叙述则普遍运用于其他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之中。 2)描写: 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处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3)说明:是写作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是说明类文体写 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4)议论:是写作者运用论说语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身的某种现象的理性认识正确性的一种表达方式。议论是议论类文体写 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5)抒情:是写作者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主要借助于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和表现内心感情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抒情对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写作,尤其是在 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中,更成为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答:表现技法包括:叙述技法,描写技法,说明技法,议论技法,抒情技法。 1叙述的表现技法有这样几种: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 2描写的表现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 3说明的表现技法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 4议论的表现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 5抒情的表现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知识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词句含义和作用答题技巧 考察三点1、理解词句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作用;3、词句的表达效果(语言赏析)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语境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答题表述:“╳╳”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011年《路,在没路的地方》)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答:“风景”原指供人观赏的自然景物,这里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理解句子本质上是一种“替换”,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含蓄的语言。 技法一,抓关键词:通过抓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语境中的意思,从而推知句子的深刻含义。 例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011年《幸福》)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解析:关键词“宫殿”在文中指“富人”,“茅屋”指“穷人”。这句话的含义:富人也有烦恼,穷人也可快乐,幸福不为财富左右。 技法二,结合语境: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答案也往往就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2,理解下面画线句子的含义。(2011年《幸福》) 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壮丽的日出和春天”指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为什么“我们无暇顾及”?因为我们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忙于追求财富,无暇观赏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位置入手分析。 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2、结构上的作用: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照应。 ①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研英语写作20个高级表达方式

考研英语写作20个高级表达方式 2015考研英语写作20个高级表达方式。考研英语作文写作中,出彩的表达,总是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瞬间赢得老师的好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20个闪光的表达方法,供大家参考,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1.the challenging and demanding experience 充满挑战和要求极高的经历 2.sense of fulfillment 满足感 3.Self-evident 不言自明 4.in compliance with 遵守 5.…have the potential to boost …有潜能提升… 6.merits and downsides 利弊 7.invigorated and refreshed 精力充沛,神清气爽 8.prudent 慎重 9.wreak havoc on 对…造成损失 10.apart from …除开 11.unwavering support 坚定不移的支持 12. be conducive and instrumental to …对…有好处 13.justifiable 合理 14.a desirable trait 优点 15. adversity and hardship 逆境和苦难 16. strive for 为了…努力 17. Aspire to do sth 努力做… 18. attainment

成就 19. perseverance and persistence 坚持 20. Action enables us to transform our aspirations froma state of latent potentiality into one of manifest reality. 行动能让我们潜在的愿望变成现实;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

表达方式与写作实用技巧(手法)

表达方式与写作技巧(手法) 课前练习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②张伯起:张凤翼,明朝著名戏曲作家,字伯起。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见.主人待之甚恭()(2)更.欲殷勤致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时人嗤之。 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 是。(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4.哪个成语用以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2分) A.趋炎附势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D.见风使舵 相关知识点: 1.表达方式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其中,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2.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一: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 对策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3.表现手法的考查类型:直接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①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②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4.修辞与句式的考查:①修辞之美——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印象 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经典习题: 芦草之思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基础写作作业1

基础写作形考作业 作业1 1.答:(P4-5)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达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2.答:(P11-12)1。参与写作的真实的读者;2。参与写作的隐含的读者;3。双重主体:作者与读者来信的相对性。 3.答:(P26\27\38):“言之有物”是中国传统写作理论始终强调垢一条基本写作规律。所谓“言之有物”。 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的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体验认识。写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基本手段,而言不由衷或者言之无物显然都不可能达到与阅读才进行精神交流的目的,因此从写作的精神交流性特征来看,是否言之有物是评价写作成败的最基本的标准。写作成果如果不能首先达到言之有物的要求,那么它即使在其他方面达到很高水平,也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写作,因为它并不具有写作的精神创造性的交流性,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来看,言之有物之“物”。即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包括文本材料和思想方面要素。4.答:(P32-38,P40-43)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与选择。1。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2、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3。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写作者在原始材料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写作意图和文本思想之后,为了这种思想获得有效表达,就需要对所积累的原始材料进行新的选择。1、材料要最具有代表性;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3。材料要具有可读生。 文体思想的提炼,目的在于依据写作规律的要求,使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1。在尽可能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5.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善意或倾向以及情感。文本思想是通过材料表现出来,选取新颖、典型材料表达文章中心。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选取典型材料表达中心思想。本文中心是表达人们对大自然,感谢天地养育之情。选用了外国朋友感谢上天;小时候祖母的谢天,时常教诲自己要爱惜粮食,感谢上天;爱因斯坦和介之推在成功面前总是念念不忘,感谢同事,朋友;再到雨果对约伯的推崇。所选取一系列材料生动新颖,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1。外国家庭吃饭谢天;2。小时候外祖母的谢饭;3。家因斯坦感谢同事、朋友。4。 雨果对给约伯的推崇。这些材料让读者能与作者能从普遍,更深层面去领悟了谢天的道理,更形象,更生动告知人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 作业2。 1.答(P52):“言之有序”指文本的结构安排。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的安排。是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的谋划和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方法。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使文本思想内容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式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最有效地实现与写作者的交流。 2.答(P55-57)(1)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作为人的精神创造活动产物,成功的写作成果对写作者和阅读者来说,都会产生一写审美效果。这里暂且不论以审美创造为其本质特征的文学写作。仅就一般写作而言,写作的审美效果更多地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一般来说,构成文本形式美的因素包括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其中语言表达中的审美问题将在“言之有文”中进行讨论。这里只谈结构安排中的审美效果问题。文本的结构安排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实现与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也将“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确定为结构安排所应当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它包含完

中考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中考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以下几种大家应该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高中阶段应了解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

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

文学写作基础 第二章 文章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文章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第一节叙述 一、叙述的定义 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主要的表达方式。 叙述往往与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结合使用。 古华在《话说<芙蓉镇>》中说:“我读小说就特别喜欢巴尔扎克作品中浮雕式的叙述,自己写小说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叙述。” 叙述有多种功能。(1)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给读者以整体感。如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25字的小说《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故事叙述有头有尾、形象生动。(2)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给读者以概述性的了解。(3)介绍人物生活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时间、场面的变化和转移。(4)为议论说理的文章提供论据材料。(5)黏合作品中散乱无章、支离破碎的描写。可以联系故事情节,过渡、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二、叙述的分类 叙述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类别。 1.按叙述详略分 按叙述详略分,有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概括叙述又称概叙、略叙,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简略、概要的叙述或交代。 具体叙述又称详叙、细叙,是对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所进行的详尽、具体的叙说。 2.按叙述人称分 按叙述人称分,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第二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又称“我字叙法”、“自称叙法”,文章用“我”的口气进行叙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用第一人称写的文章中的“我”,有两种指代,一种为“我”即是文章的作者,另一种为“我”只是文章里所写到的一个人物,并非本人。如鲁迅先生所写的《狂人日记》里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封建宗法社会里的一个“狂人”,不是作者自己;而《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中的“我”是作者自己。 第三人称叙述又称“他字叙法”或“他称式”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的叙述人从文章里被隐去,用“他”或“他们”的人称来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方法大都从“全知叙事”(文章的叙述者对被叙述者的一切情况全然知晓,他有权利知道并且说出文章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情况)。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叙述武松景阳冈打虎的事情便是如此。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四

基础写作 形考任务4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1)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2)描写: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3)说明:是写作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4)议论:是写作者运用论说语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某种现象的理性认识正确性的一种表达方式。5)抒情:是写作者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主要借助于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答:表现技法包括:叙述技法,描写技法,说明技法,议论技法,抒情技法。叙述的表现技法有这样几种: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描写的表现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说明的表现技法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议论的表现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抒情的表现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答:《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专神,惟妙惟肖。“不衫不,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路入人从”形象地将市井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主活的怀旧情结。“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作者由动入静,描写了文人雅士,趁俗人散去后,才邀约三五好友名妓,在月下同坐。此刻轻歌曼舞,美酒千杯,佐以如镜明月、清秀山水、幽香荷花。环境的优雅,映衬出作者等诸人情怀的高雅。俗一雅,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作者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无所不看,而"实无一看”。他们以此为乐,什么雅与俗,统统不在话下。古往今来,大凡在人群簇拥的热闹场合都能碰到此辈。作者在此自描传神。"止见篱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这一段插叙,回应开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的论断,具体描写,缴足其意,同时又为下文作铺垫和反衬。“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写通宵盘桓,兴尽方散,与前文众人游湖匆匆聚散恰成对照。兴尽而散,却并不急于回城,而复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

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句型

1.阐述观点、看法或进行说明、论证时的常用表述和句型 (1)就我所知:as far as I know, to my knowledge (2)在我看来:from my point of view, in my view/opinion/personal judgment (3)关于,就……而言:in reference to, with regard to , in respect to/of, as to, as/so far as…is concerned (4)一般说来:generally speaking (5)概括地说:in general terms (6)严格地说:strictly speaking (7)更准确地说:precisely speaking, more specifically speaking (8)可以肯定地说:It is safe to say that… (4)事实上:in fact, in effect, as a matter of fact (5)以……为例:take…for example (6)特别是:particularly, in particular, especially (7)再者,更重要的是:what’s more, more than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8)此外:moreover,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in addition to that, besides (9)即,也就是说:that is, that is to say, or , namely (10)换言之:in other words, or , that is (11)正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as is previously discussed (12)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as we have mentioned above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以下几种大家应该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高中阶段应了解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2019国开《基础写作》16形考任务答案

形考任务 1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 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2.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 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3.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形考任务 2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序”主要是指什么?请 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 有效地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 3.层次和段落时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 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形考任务 3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 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2.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文本语言的准确、畅达、简洁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开始阅读 3.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散文《雪野里的精灵》, 对文本语言的文采之美进行分析。 形考任务 4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 为表达方式。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 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 式,分别介 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标准的雅思写作句型表达汇编:原因结果的表达方式

最新雅思写作句型表达汇编:原因结果的表达方式 1. The phenomenon mainly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 … 2. 原因accounts mainly for / are accountable for 结果 3. 原因be responsible for 结果 4. 原因contributes partly to 结果 5. 原因be the main/ major factor / reason/ cause 6. Another basic / primary / root reason/ cause why… is that 7. 原因cause / lead to / trigger/ bring about / result in / give rise to / generate 结果 8. 结果is due to 原因 9. 结果be in part / partly attributed to 原因10. be a second reason/ factor; be regarded as / seen as a root cause 11. due to, owing to, because of …12. … be the cause of … / …be the reason for… / …be the reason behind 13. … be caused by / result from / be the result of / be the consequence of 14. … affect / influence in a negative way… 15. … can be harmful/ helpful to …

文章写作常见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

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 1.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作用是能画龙点睛,有点及面启发读者去体味生活的底蕴。 2.议论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4.说明 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能够使人或物更加的清晰准确。 5.抒情 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作用在于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章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 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 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 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 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 子。 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 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