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哪些重大难题

1.世界经济过于依赖美国

2.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3.世界贫富差距扩大

4.全球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金融风险大

5.世界各国普遍内需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严重

6.战争、天灾、金融危机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增长率放缓和通胀率居高不下并存的状况,同时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金融创新和高倍杠杆化不断放大次贷危机影响。

金融创新过度和流动性长期泛滥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从根本上说,金融创新过度,同时缺乏有效金融监管,加上长期以来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大量资产泡沫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金

融创新和衍生金融工具尽管可以分散风险,不仅不能消除风险,甚至在资产价格下跌时还可以通过高倍杠杆放大风险。次贷危机造成了大量损失,最初体现在风险相对集中的投资银行和贷款保险公司身上,随后通过资金链条将风险传递到其他金融企业,并间接影响到非金融企业。

从短期看,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了大量损失,银行被迫筹集资本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短期融资趋于停滞,中长期融资有所缩减,虚拟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下挫,非金融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均有所下降,对全球实体投资和消费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使得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复苏延迟。这些影响将越来越显现出来,但最终是否会引起全球经济衰退还有待观察。

从长期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将会冲击美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过分依赖借贷和家庭过度消费的倾向,甚至可能拉开国际金融秩序重组的序幕。

然而,这些因素正在淡化,一些因素甚至在向反面转化:经济全球化遭受重大挫折,历时多年的多哈回合谈判正面临破产的厄运,而贸易保护压力却不断加大;金融创新过度导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波及国际金融市场,延缓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资源供给对于经济增长的约束趋紧;信息技术应用不平衡,而新的技术突破尚需时日。因此,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正在降低,而通胀压力上升,中长期内,世界经济将进入较低增长、较高通胀的时期。预计当前的经济复苏迟缓,衰退程度将会大于上几次经济周期。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试题: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案: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相关阅读】 经济全球化 一、含义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二、实质 发达国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

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利剑 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带给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五、我国的对策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用心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持续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融入国际经济通过贸易,外国直接投资,资本流动,迁移,和传播技术的集成。 地球村:世界上形成一个社区的所有的不同部分电子通信,尤其是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熔炉:社会文化的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同化。 文化多样性:在劳动力充分混合的文化和亚文化的成员属于不同背景的人组合。 文化:一个博学多才设置共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从而影响到一个比较大的人的行为的解释(文化概念)。 什么是文化的三种成分? 1。工件(人产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2。行为(他们做了什么) 3。观念(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他们认为) 文化冰山 上文化的各个方面,是明确的,可见,教 下,是无形的,而不是直接教的文化方面。 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共享的。 2,文化的了解。 文化化(文化习得):学习文化的所有活动被称为文化化。 3,文化是动态的。(第6页) 涵化(文化适应):采用另一种文化所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增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性的过程。 4,文化是民族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 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文化背景是优越的。 通讯 通讯:意义,与大家分享或共同向另一部分或分享您的想法,希望,和知识,在。 跨文化交际: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是独特的,足以改变通信事件(P.9 - 10)沟通。 通讯组件 来源:源是一个主意,他或她的欲望沟通的人。 编码:编码是一个符号把一个想法的过程。 消息:长期消息标识编码的思想。编码的过程中,动词;,该消息所产生的对象。 频道:长期通道是用于在技术上是指编码的消息传输的手段。渠道或媒介,那么,可能是印刷,电子,或面对面沟通的光线和声波。 噪音:长期的噪音在技术上是指任何歪曲源编码的消息。 接收器:接收器的人参加到消息。 解码:解码是编码一样多一个积极的过程相反的过程。 接收响应:它是指任何出席和解码消息后接收机。 反馈:反馈是指该接收器的响应源知识和源出席并指派意义部分。 背景:沟通的最后一个组件是上下文。一般情况下,上下文可以定义为通信发生,这有助于定义通讯的环境。 通信的特点: 通信是动态/通信是不可逆转的,是象征性/通讯 通信是系统的/是事务性的通信/通讯是上下文 单元2-4言语交际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学时 3 学时 第一节发展历史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发展历史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一)概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过程中,制度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 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联系和区别 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的关系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尽管已成立的地区一体化组织都有扩大的倾向,但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扩大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扩大到其它地区组织范围内,就势必发生直接冲突。 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一)一体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维纳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 ?西陶斯基和德纽提出大市场理论 ?库柏、马赛尔和约翰逊等的工业偏好论 ?小岛清提出的协议性分工原理 (二)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 1.一体化的实质实际上,一体化是再生产过程中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这个定义既包括了由于市场经济自发要求在商品和资本流动中经济障碍的减少,也包括了各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挑战及其策略》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挑战及 其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主要的表现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获得较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环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影响尤为突出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发展的挑战是严峻的。应对挑战的策略可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宏观调控、制度健全完善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外,还对国家经济主权、金融市场、产业结构、市场占有份额、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经济安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或者潜在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利用社会主义特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优势,深化改革,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社会设施、基础经济宏观调控。 具体说来,第一,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第二,我国要抓住机遇,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经济全球化 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论文经济全球化

论文经济全球化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论文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体。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

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 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将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一些认识和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入。中国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外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涌入中国,国内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对中国的企业形成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企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把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国内,无疑是坐以待毙,在同国际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他们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生存能力,必将丧夫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中国企业必须摈弃旧有的观念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从长计议,制定竞争战略,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扬长避短,寻求比较利益,创造比较优势,把握机会,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进入国际市场可以使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中,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由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中国自己的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总之,我认为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在“走出去”的要求下,我国企业具有以下优势: 1、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规则和

政策支持,来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发展选择目标。 2、区位优势 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我国的企业总体上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 4、海外华人众多的优势 上百年来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华人和由他们编织的已有相当规模的海外华人网络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充分利用这一资产对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5、我国良好的国际关系和信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广泛开展了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在此过程中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和信誉,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如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做到以下战略目标与要求:1、企业应有国际化发展的战略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应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体系、信息网络、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等。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摘要: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并对其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2001年加入WTO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虽似如虎添翼,又是险象丛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科学、平稳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开始着手,逐步分析我国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如何运用和应对利与弊做出一些建议。旨在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有益对策,积极投身全球化进程,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挑战 正文: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

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于同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国际分工从过去的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新阶段。生产的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航舰;资金的全球化是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促使巨额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科技开发和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国际之间相互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3)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长时间都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自己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国力十分弱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对外贸易规模极其有限,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且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于

经济全球化的

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一、定义 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简介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

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臵,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臵。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三、形成因素 一,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确保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特别是在这这次金融危机中,虽然中国也遭受了损失,但仍然以的增长率实现了保八的目标,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一道强心剂。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年的一篇经济发展报告指出,通过激进的贸易和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经济融合的鼎盛时期。这一股新的全球化浪潮对所有的收入阶层以及各地区居民的经济福祉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备受争议。 如今各国之间交流日益加深,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应该准确的自我定位,做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要展示自己的大国形象,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的交流中。然而正当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时,却屡屡受到西方国家的阻难。面对这样的重重阻挠,中国经济又该如何发展呢?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楼市 一说起中国的楼市,大家都是有说不完的话,中国的房价自从年开始就是一路飙升,现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很难找到万元一平米以下的房子,深圳的高档楼盘的房价只用半年时间就涨了倍,从均价的万元涨到了万元,这样的增长速度显然是非常的不合理,也是非常的不正常的,这不仅有大量的国际游资的涌入,也就是海外的热钱冲入到中国的楼市中,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操控造成了中国楼市当前的局面,政府批地卖地,再加上政策上不允许老百姓自己建房,所以造成房地产行业一场火爆,但是很危险的是,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泡沫,如果这个泡沫一旦破裂的话,那对中国的经济将是灾难性打击。 根据郎教授的观点,中国房价暴涨的真正原因就来自于制造业的资金,也就是说制造业在它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之下,他除了炒股之外,就只有炒楼那么年开始到年,为什么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会开始恶化,简单的讲就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国际通货膨胀所引发的成本上升,《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以及宏观调控误判等问题,使得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急速恶化。而这个恶化的结果,使得大量资金从制造业流出,然后冲击楼市,造成房价飞涨。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认为中国政府首先应该予以正确的政策引导,将那些大量的本该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从楼市里面给引导出来,消除一部分的楼市泡沫,另外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楼市的监管,土地的买卖,以及首付,银行利率的调控,这样慢慢把楼市的温度降下来。楼市,这个最坚硬的泡沫,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楼市仍然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但是楼市的泡沫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国家不加以正确的宏观调控,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也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本质——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经济、科技、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而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核心也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对象,所以在查了一些资料后我觉得讨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及其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不论是对像我这样经济学的初学者,还是其他领域的人对经济的认识,都应当能更深入的了解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我觉得这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失偏颇。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而这种观点是比较全面又接近实际情况的,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 因此我是认同后者的,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在进入了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在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们有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本文首先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再针对性地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提出几个发展思路。特别是要看到它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环境

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洁净能源比重提高 我国能源的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5~10%,按我国GDP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将在20 年内增长一倍。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煤炭比重过高,这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利用。自1993 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油气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我国洁净能源比重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据国际能源署最新估计,到2010 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 万~1 亿吨,净进口率达到41%。 1.2 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资源紧张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战争威胁,我国资源发展实行的是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内向型战略。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后,注重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不但使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我国生态和环境问题。显然,这既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 经济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越来越强的物质基础 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我国有能力在环境保护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增加。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 世纪80 年代的0. 5%增加到2000 年的1. 5%。沿海发达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现在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都与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密切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材料,以讨论、问答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 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经济全球化三大特征 1 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材料介绍】(一)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挑战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来,全球化不仅仅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所谓的“民主政治”全球化。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里凭借全球化趋势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鼓吹,在全球化过程中至少存在三种世界性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

于主权”,将所谓“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扯在一起,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 (二)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挑战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热爱祖国的河山、文化、民族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独立与尊严的一种深厚感情。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西方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的非难与责备。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顺利进行的秩序保障是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然而,这种主权的让渡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异化的倾向,即少数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分割、攫取。在这场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订立规则的游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规则、国际运行机制协调甚至于妥协和让步。西方的战略家们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诬蔑为“极端民族主义”。 【板书】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育人价值实践】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方面。要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全球化都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点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可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全球化发展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趋势。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考虑加入。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 一、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由于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增殖需要使世界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的过程。资本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全球化最深刻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双重的,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方面来说,它具有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从目前来说,生产要素韵流动主要以资本、技术、劳动力(包括人才)的流动为主。而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又主要是以对外投资的形式进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要素全球化流动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这是有利于资源配置的。资源从效益低的地方配置到效益高的地方,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第二,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向化现象日益凸显,从而有力地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谓生产网络化,是指一些世界性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垄断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子公司,进行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扩大和推进。世界各国相继放宽对本国贸易、金融的限制,不断开放市场,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国经济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大量对外投资过程中,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世界各地,相应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也使科学技术不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面临的规则危机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面临的规则危机 07经济学 李琦 20071041150 指导老师:刘帆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面临的规则危机 【内容提要】现在,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互相渗透正在不断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正在不断变大。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剖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阐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下面临的规则危机。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规则产业保护 【正文】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化”一词就被西方传媒钢钒运用,成为涵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各方面的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行为的共同用语。1990年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正式首次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i,然后这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政界和学术界被广泛应用。 不过,国内外学者对这概念从各自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法国学者雅克·阿达(2000)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支配和控制。我国学者李琮(2000)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由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促使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而促使世界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ii,是国际分工和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展,是各国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日益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或系统的状态和趋势。 理解经济全球化应该弄清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经济全球化则不同,主体由国家变成个人和企业,个人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谈判机制的。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的谈判只是为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个人和企业竞争力量的不均衡,国家和国家之间必定存在财富分配的不均等。虽然分配不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却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总体特征。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就经济全球化本质而言,它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最大限度在世界范围内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中价格和利润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可说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发生了某种质变。信息产业创造的产值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不但会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会降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何去何从,文章联系实际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世界生产力的质变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特征。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手段,而且造就了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的优先快速增长会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新动力。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互联网,互联网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日益扩散到全球范围。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瞬间就可以与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鼠标一点,就可获取几千里甚至几万里以外的信息,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使地球变成了真正的“地球村”。这就足以说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对于生产力质变导致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有人甚至否认这一事实的存在,认为这是某些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媒体的有意炒作。然而,不管某些人承认不承认,这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认识世界生产力的巨大变化、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特别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自觉地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生产关系的巨变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主要是美国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市场化把全球各国、各类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向全球经济纵深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高级表现形式。追根溯源,经济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经济国际化于19世纪产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无限扩大的生产经营能力,“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当今世界,商品、资本、服务、技术、信息、人才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流动,实现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哪里环境好、回报率高,资源就向哪里流动,谁也阻挡不住,因为资源的流动要靠市场。市场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和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使全球性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复杂。思想理念竞争、制度竞争、机制竞争、政策竞争和产品竞争、技术竞争、资本竞争、人才竞争交织在一起,使竞争呈立体化趋势。竞争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跨国公司之间的全方位激烈竞争促进了全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使经济全球化不断上新台阶。日趋激烈的竞争有可能激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这就更需要各大企业之间、各国政府之间加强合作,更需要国际机构发挥越来越多的协调作用。现在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经济组织越来越多,区域化、一体化经济机构也越来越多。例如WTO、IMF、OPEC、APEC等,其国际政策协调越来越重要,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不平衡发展是事物发展的

相关文档